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03|回复: 3

[转帖]东汉史系列-东汉的开国将领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13 21: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b><FONT color=#ff0000>(转贴,不代表本人观点)</FONT></b></DIV>
<DIV><b><FONT color=#ff0000></FONT></b> </DIV>
<DIV>  提起东汉的开国将领们,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云台28将的第一位,中兴功臣之首的邓禹邓仲华。邓禹在13岁时去长安,在那里认识了在长安游学的汉光武帝刘秀。他们相识,并交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更始皇帝刘玄消灭王莽后,派刘秀安抚河北。此时的邓禹拒绝了更始政权的征召,杖策北渡,在鄴城追上了光武。这对未来的君臣一番对话很有趣。光武说,你来找我是不是为了当官。邓禹说,我只希望能借明公的威名,能在青史留名啊。光武于是留邓禹在自己的帐篷里住宿,在这段时期,光武和邓禹一起谋划,邓禹对光武提出了不少建议,并分析了大势。针对邓禹知人这个特点,光武每次用人都和邓商量。寇询和吴汉的任用都得力于邓禹的推荐。
  
  光武消灭王郎的势力后,亲统大军去平定河北的农民武装,又分兵两万给邓禹,让他西略关中。邓禹率兵西进,沿途秋毫无犯,受到了百姓的欢迎。邓禹也打了几个胜仗,连续击败更始军队。这时,关中地区赤眉军和更始的军队在火并。邓禹处于隔岸观火的地位。当赤眉军击败更始的军队后,邓禹仍然不想进攻。直到部将的固请及光武指令。邓才决定进兵关中。和赤眉军的交手中,暴露出了邓禹将略不足的弱点。先胜后败后又连吃败仗。邓禹也因此被光武调回。
  
  光武统一中国后,邓禹和其他那些去自己封国养老的功臣相反,他成为光武朝仅有的几个继续受任用的功臣。邓禹曾说,吾将百万之众,未尝妄杀一人,其后世必有兴者。”后来他第六子邓训的女儿就是和熹邓皇后,嫁给了光武的曾孙和帝(邓禹的孙女和光武的曾孙,有点。。。)南阳邓氏和袁氏,杨氏是东汉的三个大族。
  
  后人对邓禹的评价,三国时孙权曾经将自己手下的鲁肃比成邓禹,唐太宗也说房玄龄是我之邓禹。
  
  有人认为邓禹的战功不如冯异,岑彭,吴汉等人。所以对他排在云台第一位表示不解。但至少有两个理由,使邓应该排在第一。其一就是,在取河内以及之前的很多大的决策都出自邓禹,邓禹功不可没。其二就是,邓是支持光武为帝的河南集团的老大。邓之对光武,就象长孙无忌对唐太宗,李善长对明太祖。都是地域性的代表人物,类似于旗手。就以为人来说,邓也远好于长孙和李。
  
   2吴汉
  
  云台28将的真正排位,除了邓禹是第一位外?其他的排位顺序就没流传下来。但我个人看法认为够资格排第二位的就是吴子颜。
  
  吴子颜和高祖的出身相似,他开始也当了个小亭长,后来因为自己的宾客犯事跑到了渔阳,机缘巧合,他在渔阳太守彭宠手下为官。光武出定河北,王郎叛乱,彭宠和手下官员们都想听命于王郎。独吴汉不同意且力争。吴汉还找了一位儒生伪造了呀封光武给彭的信,信里说王郎是假冒的宗室。彭宠听了儒生的话,决定支持光武。渔阳的骑兵支持光武,全是吴汉之力。王船山说,光武之处彭宠,不谓之刻薄而寡恩。我对此不以为然。光武不可能不知道,吴汉才是这件事的决策人物。所以彭后来耻于在吴汉官位下而造反,最后被光武消灭,只能说是彭自己心理不平衡。而不是光武之刻薄寡恩。
  
  光武平定河北,吴汉的功劳很大。东汉建国后,吴汉同志长期担任东汉国防部长兼全国武装力量总司令。南征北战,剿灭了多路河北的农民武装,又参与了灭隗嚣的战役。岑彭在进攻巴蜀公孙述政权时,被公孙述派遣的刺客暗杀。光武于是派吴汉继任。光武帝对远在四川的吴汉进行遥控指挥,帝戒汉曰:“成都十余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废,乃可击也。”但久惊战阵的吴汉求胜心切,却没有按照光武的指令做,结果大败。失败后的吴汉重新按照汉光武的部署,最后攻下了成都。破成都后,吴汉屠城,在后汉书上光武军队有记载的屠城事件只有两次,全都是吴汉干的。这不能不说是件遗憾的事。虽然在后汉书中吴汉给人的感觉并非一个残暴的人。
  
  善于驭下的光武帝也曾经对吴汉旁敲侧击,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吴汉知道光武对自己背后的评价后,也非常谨慎,恪守为臣之道。而光武帝也终其一生对吴汉信任有加,全国统一后,吴汉是为数不多的几位还掌握兵权的功臣,在和匈奴作战中也屡有战功。
  
  英勇善战的吴汉死在了光武帝的前面,他身后的葬礼规模如霍光事,风风光光。
  
   3寇询
  
  寇子翼是云台28将中为数不多的非河南系。他是河北上谷人,光武出定河北时,他说动上谷太守耿况支持光武,加入了光武集团。
  
  光武平定河内后,准备进剿河北的农民武装,但苦于河内留守的人选。邓禹向光武推荐了寇询。光武委派寇询,全权负责后方。当时河内四战之地,更始政权的李轶和硃鲔两支军队都对河内虎视眈眈。用兵有方的寇询击退了硃鲔的进攻,巩固了光武的后方,并且为光武输送了大量的粮草和战马。光武帝将寇询比成自己的萧何。在我看来,寇询的行军作战能力又岂是萧何所能做到的。
  
  光武定关东后,因为陇西的隗器不肯归命,光武亲征隗器。没想到后院着火,颍川发生叛乱。光武班师,平灭了颍川。光武鉴于颍川的位置重要性,于是又派寇询重镇颍川(此前寇询在颍川当太守多年),颍川又重新恢复安定。寇询功不可没。
  
  寇询为人执法严明,不徇私情。但他同时又是一个谦逊礼让之人。寇询在颍川当太守时,贾复的部下犯法,被寇询执行死刑。贾复知道后,非常恼怒,放言要找寇算帐。不久贾复带着军队从颍川路过,寇询自己不露面,派部下准备丰盛的酒菜,等贾复和部下喝得大醉时,他才出来和贾复招呼。贾复想动手时也有心无力。从此事也可以看出,寇询颇有蔺相如之风。后来经过光武排解,寇贾二人还结为好友。
  
   4冯异
   在汉光武手下的将领中,我最喜欢就是这位冯公孙。光武和冯异能成为君臣纯属偶然,冯异是王莽手下的颍川地方官,光武在更始政权的时候,进攻颍川抓到了冯异。因为冯异的从兄及同乡的说情,冯异又为光武的才能和魄力所吸引,就投降了光武。并和光武约定回去说服颍川的五县。后来冯异果然说动五县一起投降了光武。
  
  光武帝的亲哥哥刘縯因为功高震主,被更始帝刘玄杀害。性格内敛不外露的刘秀采用韬晦之术,躲过了一劫。作为光武帝的主簿加心腹的冯异,建议光武结好更始手下曹尚书父子作为外援。后来光武自请出定河北,曹氏父子出力不小。
  
  光武到了河北之后,正赶上王郎叛乱。可谓刚出龙潭又入虎穴。在河北被王郎的势力追杀的这段时期是光武最困难的时候。著名的蒌亭豆粥和沱河麦饭。就是光武和冯异他们在河北时发生的。
  
  说到军事上的能力,熟读兵书的冯异在光武手下的将领中也可以排在前几名。守孟津同时,协助寇询守河内,利用攻心战,瓦解了李轶与硃鲔的关系。从士兵方面也能看出来,每当光武分配士兵时,士兵多愿意去冯异帐下。
  
  光武称帝后,鉴于西线邓禹的情况吃紧。决定走马换将。人选方面,光武首先想到了冯异。于是冯异率兵西进。打了一个小胜仗。本来应该奉诏回京的邓禹,觉得这么回去面上无光,看到冯异来了,就让冯异和他们一起作战。但冯异不主张急战,但邓禹非坚持自己的想法。最后按照邓禹的意见,汉军被赤眉军击败。邓禹东归,被降职。而没了邓禹干扰的冯异利用赤眉军获胜后的轻敌思想,和赤眉军约期再战。冯异先派军队穿上赤眉军的衣服埋伏在道路的两边,然后先派小股部队和赤眉军作战,赤眉军看到汉军兵少,就将全部军队派出,冯异也倾全军出战。待到赤眉军士气下降时,汉军的伏兵全部杀出,赤眉军军大败,被俘虏的人数有八万之多。这就是东汉初的崤底之战。
  
  冯异获胜后,继续进军,又陆续消灭了关中其他的割据力量,东汉政府收复了关中地区。战后,冯异作为关中的行政长官,将关中地区管理得井井有条。这时有人上奏说冯异专制关中,想当咸阳王。当光武将这些表章给冯异看时,冯异上书自辩,并请求入朝。光武回书表达了对冯异的信任,继续委任他留驻关中。并且还在他入朝述职后,为表示对他的信任,允许他的妻子和他一起去长安。
  
  冯异在对隗嚣余部的落门战役中,病故。非常遗憾的是,翻遍后汉书找不到光武对冯异死后任何举动。也许是史官的疏忽吧。而光武在祭彤,岑彭,来歙他们死在战场的消息报来时,都是非常伤悲的。
  
   5耿弇
  用战神来形容耿弇是最合适不过了。
  
  光武出定河北,恰好遇上王郎造反。当时河北只有渔阳,上谷两个郡支持他。耿弇的父亲耿况就是上谷的太守。耿弇在对待光武的态度上和吴汉一样,都是坚决拥护。
  
  耿弇在河北跟从光武后,平王郎,消灭河北的群盗,破邓奉,进剿彭宠,战隗嚣。这些战役中,都有耿弇的身影。但最让耿弇居功至伟的就是平山东张步的战役。
  
  耿弇进攻山东,先攻取了祝阿。又进攻巨里,张步的大将费邑屯军历下。汉军抓到了费邑的士兵,耿弇知道费邑已经知道了自己要进攻巨里,于是让军中准备进攻巨里。然后故意放跑了俘虏。俘虏回去报告费邑,费邑率大军援救巨里。耿弇在中途设伏截击费邑,斩杀了费邑,大破敌军。巨里也终于不守。
  
  接着,耿弇又放风声说要攻西安,但却去攻打临淄,又获胜。
  
  张步亲率大军20万来迎击耿弇,耿弇先派兵示弱,引诱张步军深入。然后亲统大军击之。自己受了轻伤,击败张步。到晚上收兵。这时光武亲率大军来援耿弇。副将陈俊也劝耿弇等皇帝来。耿弇说,臣子应该摆酒欢迎皇帝和百官,难道把贼人留给皇帝吗?于是又亲统军,硬碰硬地大破张步。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不多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耿数万对张步的20万)。
  
  几天后,光武率大军来到,原计划的增援变成了犒劳。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劲敌,其功乃难于信也。
  
  山东一地全为耿弇所定。
  
  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
  
  有人说这里的屠城三百是屠杀了300座城市,但其实我觉得这个屠城三百是破城三百的意思。屠城在古汉语里有破城的意思。
  屠城三百,未(常)[尝]  挫折。就未必了。这句话,如果光看前面,确实可以理解为屠了300座城,但加上后半句,没有挫折就不对了。屠城谈不上有无挫折吧。似乎该是攻破城池300,没有挫折。东汉初全国只有700座城,如果他真屠了300城,那全国也剩不了多少人。另外吴汉的两次屠城在自己的传里都没有记载,看岑彭传和公孙述传才能查到。史官肯定要为他回护。而耿传却直书,让人不解。屠城三百,未(常)[尝
    挫折。不会是史官也鼓励他这么做吧,一点谴责的意思都没有。吴汉屠新野,造成邓奉反叛,后来光武亲征,邓奉势穷投降,光武想赦免他,其中的原因就是吴汉不对。吴汉屠成都后,光武非常生气。试想如果耿屠城300,光武不会没有所表示吧,但看后汉书没有这方面的记载。所以这个屠城300,非常可疑。而且看过古人写的历代屠城的记载,没有提耿的屠城300的,倒是吴汉屠成都很有名。个人看法耿可能是破城300。
  
  
   6岑彭
  岑君然在新莽末年的国内战争中站错了队,处于王莽的阵营。光武的哥哥刘縯进攻宛城,岑彭在城里死守。最后城破后被活捉。更始军的将领们都要求把岑杀掉,如果真如此,云台28将就不会有岑君然这号人了。还好刘縯没有采纳,而是将岑收为部将。
  
  岑彭不仅仅在军事上才能出众,而且还能以德服人,善于说服别人。投降更始政权后,岑彭阴差阳错地到了河内,投奔太守韩歆这位南阳同乡。岑彭劝自己的这位同乡投降光武,但韩不听。光武大军来到河内,韩歆迫急投降。光武因为他并非真心,所以要杀他。多亏岑彭的请求,光武才将韩留用。
  
  不久,岑彭又说服了更始大将军吕植来降。
  
  光武称帝后,亲率大军进攻洛阳。洛阳城固难攻。于是光武想到拉岑彭从前曾在洛阳守将硃鲔手下,于是派他去说服硃。硃鲔因为参与杀害了光武的哥哥刘璌,内心有顾虑,不敢投降。岑彭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替硃鲔分析形势,在光武和硃鲔之间传递消息。当硃鲔看到岑彭非常有诚意的代表光武,表示不记前嫌时,决心投降。硃鲔投降后,还被光武封侯。
  
  光武定都洛阳后,继续向南方进军。在消灭了邓奉后,又消灭了秦丰和田戎的力量。其中在对秦丰的时候,岑故意放出风声要去攻击山都,却直接去打黎丘,打了秦军一个措手不及,大获全胜。此战后,荆州以及三峡峡口以东全在东汉政府控制下了。
  
  全国一统,只剩巴蜀。光武终于决定解决公孙述了。因为在和隗嚣作战时,公孙述趁机出峡夺回了夷陵。在作战方面,岑彭和吴汉产生了分歧,因为岑更善于水战,所以光武让岑彭为主将,节制大司马吴汉。经过苦战,攻下了峡口,打开了入川的门户。历来取蜀象岑彭这样下游打上游的,只有岑和后来的恒温取得成功。一般都是在三峡牵制,而从汉中,剑阁一路陆上主攻成功的。岑彭沿途秋毫无犯,受到了四川百姓的夹道欢迎。公孙述派延岑等阻击汉军。岑彭布疑兵,让臧宫等拒延岑,自率军回江州,沿水路溯都江而上,击败侯丹,又兼程2000多里,攻下武阳后,前军轻骑离成都只有几十里路,公孙述都惊叹地以杖击地,说,是何神也。岑彭驻扎营地的地名叫彭亡,岑彭很不喜欢想换个地方,但天色已晚了。在当晚,岑彭被公孙述派遣的刺客(冒充降兵)杀害在营中。汉高离柏人而生,岑彭驻彭亡而亡。如果岑彭不死,后面的吴汉屠成都也许不会发生。
  
   7马武
  评书东汉演义里的马武是一个典型的黑脸,鲁莽的山大王,曾经大闹武科场。正史中的马也大同小异。在更始政权中,马武是属于绿林军的那派。光武帝出定河北后,更始帝看到光武战败王郎已成定局,于是派谢躬,马武等率兵来助刘秀。王郎政权被消灭后,光武率众将置酒庆祝,邀请谢躬等更始的将领也一同参加。光武的计划就是在酒宴上杀掉谢躬,但在酒席上大家看见马武坐在谢躬的旁边,但不敢动手。
  
  此后,光武显示出了他推心置腹的一面,他邀请马武去丛台,光武说,我有渔阳,上谷的骑兵,想让将军率领。马武说担心自己胆怯又无方略。光武又说,将军长期为将率兵,难道不愿意和我一起干?马武被光武的魄力和诚意所感动,于是归依了光武。后来光武杀了谢躬,马武果然率军队来降。
  
  光武统一天下后,马武和大部分功臣一样,交出兵权回到封国去。但光武却没有忘记他们。经常召集他们一起喝酒,谈心。有一次,君臣都喝高了。光武对他手下的功臣说,诸位要是碰不到我,但会做些什么呢?邓禹说,我能当个文学博士。刘秀说,你也太谦虚了,凭你的志行修整,怎么也做个功曹啊。问到马武了,马武说,我可以当校尉抓贼。刘秀哈哈大笑说,你自己不做贼,让亭长抓就不错了。
  
  马武是为数不多的病死于光武后面的功臣。
  
   8来歙
  最后说的这位来君叔不在云台28将的名单里。来歙和光武是表兄弟关系。光武称帝后,战略上实行的是先关东,后陇蜀。来歙向光武提出,联陇制蜀。就是联合陇右的割据力量隗嚣,共制已在西蜀称帝的公孙述。为此,来歙亲自出使隗嚣,说服他臣服东汉,并且送儿子隗恂为质。因为来歙的作用,光武也暂时缓解了西方之忧,避免了两线作战。
  
  当光武消灭了关东的割据力量后,准备消灭据蜀的公孙述。于是让隗嚣出兵配合作战。但隗嚣却阴持两断,不肯听命。于是光武又派来歙为使去劝说隗嚣,这回见了隗嚣后,隗嚣不肯答应。性格刚毅的来歙,见隗嚣的意志不可挽回,于是痛斥隗嚣,并要上前刺杀隗。吓得隗嚣离开座席,跑到后面。虽然隗嚣有些部将主张杀掉来歙,但摄于光武的实力,更可能是被来歙的勇气折服,隗嚣终于不敢加害来歙,放其东归。
  
  和光武手下大部分将领一样,来歙也是文武全才,在和平努力失败后(既联合隗嚣进攻公孙述),光武派大军进攻隗嚣,来歙也功劳不小。在隗嚣病死后的落门战役中,来歙作为主将,宿将冯异,耿弇,盖延等都作为他的副将。结果在来歙的指挥下,攻下落门,击败陇蜀联军。陇西进入东汉政府的控制范围。
  
  在最后平灭巴蜀公孙述的政权里,来歙作为北路的主将,进攻甘肃的蜀军,以配合南线的岑彭。善于搞暗杀的公孙述派刺客杀害了来歙,知道自己将死的来君叔,还坚持着给光武上了最后一份表章,然后才将留在自己身体上的刀拔出,然后气绝身亡。
  
  总觉得光武父子对来歙不够意思(虽然在待遇上对他不差),按来的功绩和才能如果在云台28将里绝对也可以排在前几位。可就因为他是光武的表哥,而未能入围。不能不说是遗憾。
  
  云台28将
  
  太傅高密侯邓禹     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
   大司马广平侯吴汉 河南尹阜成侯王梁
   左将军胶东侯贾复 琅琊太守祝阿侯陈俊
   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 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
   执金吾雍奴侯寇恂 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
   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 左曹合肥侯坚镡
   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 上谷太守淮阳侯王霸
   建义大将军鬲侯朱祐 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
   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 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
   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 右将军槐里侯万修
   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 太常灵寿侯邳彤
   卫尉安成侯铫期 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
   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 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
   捕虏将军扬虚侯马武 骠骑将军慎侯刘隆
  
  云台二十八将大部分是小吏、布衣、行伍出身。都是久经战阵,而且最后都能封侯善终。较之汉高和洪武手下的勋臣,强之远矣。曹植曾说,汉光武手下连良,平之辈都没有。我认为原因是,第一,张良,陈平也都是不世之才。第二,两汉的士大夫都才兼文武。就象赵翼说的,西汉开国功臣多是亡命无赖,而东汉中兴,诸将帅都有儒者气象。邓禹13岁能诵《诗》,在长安受业。冯异喜好读书,精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贾复年少好学,研习《尚书》。其它象王霸,耿纯,刘隆,景丹等人,都在年轻时,游学长安。所以真正意义上出谋划策之谋主就没了。同时东汉这些功臣,因在年轻时,大多数受到儒学的熏陶,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所以他们与刘秀志趣相投。因为如此,他们不象西汉初年的功臣那样不便于驾驭。
  
  
  在东汉建立过程中,光武经常在后方对前线的邓禹,吴汉进行战术上的指导。岑彭不能取胜邓奉,光武就得自将亲征,担心耿弇有失,就要亲率大军增援。正如南宋叶适所说,光武材过诸将。东汉初年的将领和光武这个皇帝一样,在中国历史上名气都不是很大。盖因光武手下没有韩信,周亚夫,李靖,李世勋那样的名将。其实刘秀自己就是韩信啊。在中国历代的军事家一书中,东汉部分入选的只有刘秀和马援。所以说,光武取天下多靠己力。
</DIV>
<DIV>引用网址:<a href="http://www.liushangti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34&amp;ID=3649" target="_blank" >http://www.liushangti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34&amp;ID=3649</A></DI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0 19:20:45编辑过]

发表于 2006-2-15 18: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光武皇帝中兴,也是风起云涌,波澜壮阔,且我世祖皇帝出身儒生,且能文韬武略,一统天下,太不简单了。或谓世祖乃汉室宗亲,可当时之汉室宗亲岂之他一人,且代远亲尽,何足凭乘?光武大有研究!
发表于 2006-2-22 23: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汉没有西汉的王霸之气
发表于 2006-2-23 20: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P>                   的确!莫非这就是书生的缺陷?顾虑太多?而没有那种“无知者无畏”的大开大合的气魄?学识的丰厚,道德的完美难道真的是一把双刃剑?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局限了脚步?</P><P>                  别的不说,世祖拒绝西域各国内附,为大汉王朝的边疆稳定确实埋下了隐患,更是造成自孝和皇帝后,屡被羌族骚扰的恶果。</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3 01:16 , Processed in 0.0815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