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14|回复: 1

中国历史的变与不变:说思维方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16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易经》中就早已铸就了,简单概括就是在变动中把握事物、认识事物。《易经》者“变经”也。卦就是一种变术。通过卦象可以窥视无涘无涯的世界。《易经》廓清混沌,为中国人提供认识世界的武器,功莫大焉,然而也存在一个一直被人忽视的问题:《易经》讲变有余而讲不变不足。中国有关于“变”的经典,而没有关于“不变”的经典。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可怕的缺陷。中国人只掌握了半个认识论,并以这半个认识论对付整个世界,问题于焉而生。 </P>
<P> 总的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于不变中求变,换言之,是以变换求稳定,以小变维持大不变。这种思维方式一直占据统治地位,没有人能够撼动它。过去流行过所谓“让步政策”说,其实就是以小变求得大不变的具体表现。中国二千多年大一统皇权专制,始终没有发生过大变,就是因为变的冲动还未蓄积起来就已经耗散在小变之中了。中国历代开国皇帝无一例外地都是改革家,同样无一例外地都是换汤不换药。中兴皇帝也都是改革家,就是末代皇帝也大多是改革家。明末崇祯皇帝实施了多项改革,但是用这些改革之水去扑灭全国各地的暴动之火,无异于杯水车薪。清末西太后虽被讥为保守派代表,实则是个改革者。她的改革事项极多,甚至还制定出了实行宪政的方案——可惜,她手中挥动着一把尺子,凡出了格的大变,格杀勿论!所以,中国始终没有完成诸如明治维新那样真正的社会变革。 </P>
<P>  这种思维方式阻碍文明发展与社会进步是不言而喻的。正确的、事半功倍的思维方式应该恰恰相反,是将剧烈变化寓于不变之中,尽量保持文化的形式,进行实质性变革。英国的光荣革命,没有硝烟弥漫,但其对历史的影响却是实质性的。中国的情形恰恰相反,杀得天昏地暗,哀鸿遍野,社会却在原地踏步,没有丝毫进步。 </P>
<P>  中国人的价值观集中体现在儒法道释的著述中。这些著述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重特殊而轻一般,重内敛而轻外释,重文字文化而轻脱文字文化,重实绩而轻精神,重感性而轻理性……这一共同特性派生出许多性质相近的价值观。比如由“法先王”派生出了对人格示范价值的推崇。历代帝王都要树立人格范式,以供全体效法。有意思的是,效法对象是不断变换的,而且周期极短,但人格示范的做法却悠长得让人难以置信。 </P>
<P>  中国人尚变而又保守,这似乎是矛盾的,其实不矛盾,无关紧要的“变”给了事关重大的“不变”以最巧妙的掩饰。“文革”十年,天翻地覆地变,但醒过来一看,世界已经变得难以辨认了,而我们却大踏步地倒退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该变的东西纹丝未动。 </P>
<P>  当然,中国也发生过惊天动地的大变,但多以失败而告终。如1905年废除科举就是罕见的一例。科举本无罪,罪在科举中的o(︶︿︶)o 唉,剜除了o(︶︿︶)o 唉,科举照样还是好东西,道理再简单不过了。中国人不,非要把科举连根铲除,非要恢复大官孵化小官、老官孵化新官的“乱点鸳鸯谱”的旧制不可,结果只是使我们与现代文官考试制度无缘。 </P>
<P>  变与不变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二律背反,它像头顶上的乌云,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佚名) </P><!--NEWSZW_HZH_BEGIN-->
发表于 2004-10-18 2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2 14:46 , Processed in 0.1360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