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29|回复: 4

转贴好文: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值得继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12 06: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 厚 安
  
   去年11月20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办的“乾元国学教室”开班,来自全国的40多名企业老板来北大“闻道”,这些老板们的课程包括:《四书》、《道德经》、《庄子》、《周易》、《史记》与史学、儒家与诗教等(据11月20日《北京晨报》)。
  
   这原本算不得什么大事,但是已沉寂了很久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论争又热闹了起来。在肯定与否定之中,有人认为把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精神导入现代企业,是十分必要的;有人认为可以此为契机达“传统文化复兴”之途。传统文化在当下中国教育界所共有的阙失早为有识之士所诟病,关于“读经运动”,在20世纪前期和21世纪初曾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口水翻飞”。可是,无论哪一次论争都没争在“点子”上,至关重要的“读什么样的经”——扬弃传统文化中的哪些部分不讨论,却在“是否读经”——应不应该读经上纠缠。
  
   什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诗词书画、宫殿园囿、街道城池、文物古董、饮馔服饰乃至民风市声,还是“四书五经”、《老子》、《墨子》、《韩非子》、《公孙龙子》及《易传》?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其核心却是教化,是用圣人之道对生来愚鲁、蒙昧的人进行教化、规范,使人得以社会化。沿着这个出发点,这文化便不由分说地与“统治术”、“治理术”扯上了干系。这么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正好合了老板们的胃口,学有所成,可以“修身齐家治企业”;不成,可以附庸风雅达到包装的目的。所以,教不教是北大的事,学不学是老板们的事。把这么件事上升到继承传统文化来论争,欢呼者,幼稚;反对者,可笑。
  
   大家都知道,儒、道、墨、名、阴、法各家及后传入的“释”文化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思想。而儒家中,影响最大的又是孔子。孔子念念不忘的是“克已服礼”,是贤者执政、各安其位,依礼行事。礼强调的是等级秩序,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可不亡”。这种文化的基础理念是人的不平等。于是我们看到国人一贯的表现:在上官面前唯唯诺诺,在下官面前吆五喝六。这样的缺乏民主,一方面给权力带来很大的寻租空间;另一方面导致人的压抑,从而使国人失去个性。李从国博士在《个性缺失,全面套牢了中国》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世界民族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力事实上将决定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然而,中国社会上下五千年一贯的‘个性缺失’,不仅严重限制了竞争力的提高,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历史一贯的个性缺失,已经严重摧毁了个人的可塑性,以致于当我们要给中国人个性的时候,中国人却已经不适应个性了。‘个性缺失症’已经变成严重的社会病,严重妨碍了我国的社会发展。”
  
   因此,当我们向孔老先生致敬的时候,先要分清敬的是个教育家还是一个政治学家?如果是后者,不敬也罢。
  
   那么,是不是儒家的政治学里皆排斥民主呢?非也。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便极力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这让统治者很不爽,使这种“中国式民主”没能得到广泛的宣传。
  
   其实,没有哪一家的学说是尽善尽美的,也没有哪一位先哲完美无缺。而各家却在互相批判。墨子认为,“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焉”;其一,儒家不相信天或鬼,结果是“天鬼不悦”;其二,儒家坚持厚葬,特别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年之丧,浪费了民众的财富精力;其三,儒家“盛为声乐以愚民”,结果只是少数贵族奢侈享受;其四,儒家主张宿命论,造成民众怠惰顺命。善哉,斯言。但是,对第一点我却不敢苟同,再联系第一、二点,墨家岂不是将己之矛戳己之盾?既信奉鬼神,又反对祭(神)祀(祖先)。而儒家既不信鬼神,又强调祭祀,并宣扬宿命论。
  
   这就让人想不通了,为什么两家皆自相矛盾呢?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在其被称为定鼎之作的《中国哲学简史》里这样认为:“其实,儒家和墨家这种似乎自相矛盾的地方只是表面上的不一致。丧葬祭祀在古代受到重视,起初是源于对鬼神的信仰,但儒家重视丧葬礼仪,不是由于信奉鬼神,而是由于重视去世的祖先。可以说,儒家重视仪礼,是一种诗情,而不是出自宗教。……墨子的观点其实也没有自相矛盾。他论证鬼神的存在,是为他的兼爱理论作张本,而不是对超自然有什么特别兴趣。在《明鬼》下篇里,墨子认为,世上之所以混乱,源于‘疑惑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不明乎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接下去,他问道:‘今若使天下之人皆若信鬼神之能赏善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所以,他关于‘天志’和‘明鬼’的理论只是为了教人相信,实行兼爱,将得上天奖赏,如不实行兼爱,则将受上天惩罚。大众持这样的信仰,将有利于在人间建立理想世界,因此墨子采取这样的主张。”至于宿命论,冯先生认为那是墨子对儒家的误解,儒家所说的命,是指人力所无法控制的某种力量。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方面是人只要努力就能控制的。
  
   冯先生的这一观点我是赞成的,因为有儒家的公孟、荀子等的著述印证。“祭者,志思慕之情也,……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事死如世生,事亡如事存,状乎无形影,然而成文。”(荀子《礼论》)这就懂了,葬仪和祭礼是感情的需要,而不是相信有鬼神,是表达对死者的尊重之意和思慕之情,如梦如幻,如亡如存。“云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云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云,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从这里看荀子的思想,为降雨而祈祷,为作重大决定而占卜,是为了表示重视,不是为了求以得之。如果认为向神祈祷,便能感动神明,或卜筮便能知未来,那将成为迷信,造成迷信的后果。
  
   够了,这就说得很明白了。但越是破解了迷惑,越让人失望,为什么冯先生一味地肯定而不批判呢?儒家的祀祖和祭仪是多么严重的形式主义啊!几千年以来,形式主义,浸肌浃骨,难以剔除,造成劳民伤财的巨大危害!儒家的形式主义有违科学精神,而墨家从极端功利主义出发的“天志”和“明鬼”的神治却有违法制。
  
   儒家也好,墨家也罢,他们并不糊涂啊!墨家要人们信神,而他们自己不信神;儒家不信神,也不信命,但是要人们信命(连墨子这样的哲学家都看不破儒家的宿命论,何况大众)。墨家要人们信神,是为了天下不乱;儒家要人们信命,是为了使人们“克己复礼”,去除凯觎僭越之心。却原来都不全是他们内心的“真经”,这“家”、那“家”,这“子”、那“子”,都是依附于贵族的专门人才,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行文至此,不由让人悲哀,为什么没人把目光放到这里来,偏偏要让一个既非专家、也非学者、更不是大师的小民李厚安来点破呢?
  
   对于一大堆迷惑人的学说,我们怎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地继承?观上世纪前期及本世纪初的各次论争,我不想一棍子打死,但我想打一棍子——“是否读经”是无谓的论争,要讨论的是“读什么样的经”。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是民主、科学、法制,我们所要做的是以此为准则,对传统文化进行明辨。而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弃其糟粕,扬其精华。
发表于 2006-4-6 11: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P>“克已服礼”还是"克己复礼"?</P><P>黑格尔有句话是有一定的可取性的,"存在,即是合理的"!</P><P>凡是传承至今不被完全遗忘的文化都是有其固有价值的!</P><P>个人观点!</P>
发表于 2006-4-14 09: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不想恢复什么儒家 道家 墨家等这那一家的学说  而是要恢复华夏先民的那种锐意进取 勇于开拓的万丈豪情</P>
发表于 2006-5-7 14: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咸阳游侠</I>在2006-4-14 9:41:38的o(︶︿︶)o 唉:</B>

<P>我不想恢复什么儒家 道家 墨家等这那一家的学说  而是要恢复华夏先民的那种锐意进取 勇于开拓的万丈豪情</P></DIV>
<P>     还有那种恩怨分明,敢于舍生取义,面对强敌外侮毫不屈服的精神。</P>
发表于 2006-5-12 16: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P>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永远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案。</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2 23:42 , Processed in 0.0689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