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84|回复: 5

[转帖]汉服会兴起吗?(天津滨海台电台都市新观察频道 记者:方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9 0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预告jingle:
<IMG src="http://www.sinoculture.org/gj/tupian/tupan2/未标题-1.jpg">宽袍飘逸,长袖飞舞,汉服以它独特的美受到广大华人的喜爱。几年前,汉服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今天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汉服会不会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标志被更多的人认可呢?请关注今天中午12点10分,晚间22点10分的都市新观察节目,本期话题:汉服会兴起吗
<IMG src="http://www.sinoculture.org/gj/tupian/tupan2/未标题-1.jpg">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您收听今天的都市新观察节目,本期话题:汉服会兴起吗
<IMG src="http://www.sinoculture.org/gj/tupian/tupan2/未标题-1.jpg">从先秦到汉唐到宋明,我们的汉服延续了几千年,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只能在影视剧和戏曲舞台上一睹它的风采。不过最近的一些事实表明,这种局面大有改观之势。
2003年10月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2003国际小姐选美决赛中,代表中国参赛的重庆女孩王珊荣获“最佳民族服饰小姐”称号,这套获奖的服装是按照中国唐朝的样式设计制作的真正唐装。
<IMG src="http://www.sinoculture.org/gj/tupian/tupan2/未标题-1.jpg">2003年11月22日,汉网网友王乐天身穿曲裾深衣走上郑州街头,成为身着汉服走进生活空间的第一人。
<IMG src="http://www.sinoculture.org/gj/tupian/tupan2/未标题-1.jpg">2004年2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上演了一场由文化界、地产界共同演绎的“行为艺术大戏”,诸多国内知名的学者、诗人与房地产开发商共聚一堂,身着“汉装礼服”,围绕中国文化的复兴,以及传统服饰、传统建筑的文化魅力与发展走势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IMG src="http://www.sinoculture.org/gj/tupian/tupan2/未标题-1.jpg">由此看来,汉服虽然还不为大众所熟知,却以其宽大飘逸、华美流丽,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乃至拥护。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汉服会不会在中华大地兴起呢,为此,我们采访了穿汉服走上街头的王乐天,以及为他制作第一套深衣的邱锦超先生。
<IMG src="http://www.sinoculture.org/gj/tupian/tupan2/未标题-1.jpg">王乐天,是河南郑州一位普通的电力工人,与众不同的是,他勇敢的把汉服穿出家门,他的这一举动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渐渐形成一种习惯。今天,王先生将为我们讲述他的心路历程。
<IMG src="http://www.sinoculture.org/gj/tupian/tupan2/未标题-1.jpg">(录音)
记:穿上汉服的第一个感受是什么?
王:觉得非常有民族自豪感。
记:会不会有一点不方便?
王:不方便是肯定的,因为有深衣吗,深衣比较长,但是我也有穿着比较利索的那种,窄袖的,穿着深衣不方便,那肯定干活时不能穿了,平常散布的时候,参加重要活动的时候,都可以穿。
记:你可能不是第一个拥有汉服的人,却是第一个勇敢的把汉服穿上街头的人,您当时那样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可能产生的里程碑式的意义呢?
王:没有想过,我当时就是特别气愤,没有民族服装,就是非得传出去不可,就是让他们看看,没有想什么伟大的意义,没有想那么多。
记:那你在街上走的时候,会不会引起路人的注意?
王:那当然了,回头率当然是百分之百了,刚才我回来的时候穿的也是这个,穿得一身白。
记:他们有没有上来询问一些什么?
王:有问的,问了我就跟他解答。
记:一般会问什么样的问题?
王:就是一般问,你这是什么衣服,或者你这是日本衣服吧?
记: 那你会怎么回答他?
王:我就说这是汉服,然后基本特征告诉他,他再明白不明白我也不能再深的解释了,怕人家不爱听。
记:有人会认为它是和服是吗?
王:对,但是现在阿秋给我做的衣服,越来越不像和服,越来越像纯正的汉服了。
记:你现在拥有多少套汉服了
王:七套
记:第一套是什么时候做的?
王:去年十一月吧
记:那到现在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做了七套,为什么那么喜欢汉服呢?
王:我觉得中国人实在不应该再穿那种西式服装了,那很丢脸。
记:那你觉得穿了汉服能给你带来什么呢?
王:我穿上汉服了,我起码仪态端庄了,注意自己的举止,在以前穿西式服装的时候没有那种感觉。就有一种民族责任感在里面,很沉重的感觉。有些人不喜欢这种感觉,但是我跟一般人不一样,因为我从小就喜欢民族大事,喜欢民族的传统的东西,古代文学,喜欢这个。
记:你的亲人朋友是怎么看待你经常穿汉服上街这件事的?
王:他们也不理解,不理解我就跟他们解释贝。
记:现在呢?
王:他们也管不着我。
记:还一直都不理解?
王:估计穿的时间长了,他们都能理解。
记:那你的行为影响到周围的人了吗?
王:好像没有。
记:什么原因呢?
王:我觉得一个是他们对历史不感兴趣,得出一个结论,对历史文学不喜欢的人,他们根本不可能对传统的东西感兴趣,就是这样
记:我听说你在火车上也有穿汉服?
王:对呀,我从广州回来的时候就穿着这个。
记:周围的人有没有向你询问这方面?
王:到临了下车的时候有人问,就是问我这是什么衣服,我就告诉他是汉服,他点了点头,然后似懂非懂的说了一句,嗯,是得发扬发扬我们汉族的东西了。旁边人没有一个人说难看的,火车上卖食品的那个大姐说,嗯,多好看的衣服,我碰到这么多人,没有一个人说这个衣服难看的,本来就是美的东西嘛。
记:你穿汉服是对衣服本身的喜爱,还是觉得他承载了一种文化的意义?
王:对,完全是文化,我在单位论坛和别人争论,有人就说你干吗和服装较劲,我说我不是和服装较劲,我是和文化较劲,它只是一个表,由表及里,才能谈到汉文化的复兴。
记:日本韩国的服装和汉服是比较接近的,你刚才也提到,有些人会误认为汉服就是和服,说明我们认为日本人穿和服是件很正常的事,你觉得有没有可能有一天中国人也能接受汉服呢?
王:我完全有信心,肯定会接受
记:我们该做一些什么事情呢?
王:宣传,不停的宣传,哪怕我们的力量再微弱,哪怕他们再不理解,再耻笑我,我也要穿出去。
记:你认为穿出去是很重要的是吗?
王:对,不穿出去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我就是要让他们看个眼熟,觉得这衣服挺好看,然后我再想其他办法,或者举个木牌,上面写着个字儿什么的,但是我想这也不好,毕竟不好是吧,举个牌儿在街上晃悠,神经病吗人家该说了,我觉得就是有两三个人上街宣传效果更好,因为我一个人毕竟势单力薄,人家嘴一多,我也招呼不过来,所以我现在就是感觉没有人和我一块出去。
记:你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人吗?
王:好像找不着,没有我这种闲散的人这么有空。
jingle
虽然王乐天认为,能够和他一起推广汉服的人还太少太少,但是,在湖北武汉的一间服装设计室里,古径衣饰的邱锦超先生正在做着重要的幕后工作,如果没有这些汉服制作的实践者,不会有那么多中国人知道汉服、拥有汉服。在汉服消失了三百多年后的今天,在西式服装流行的今天,该如何恢复汉服的原貌,如何让更多的人接受它呢?请继续收听今天的都市新观察,本期话题:汉服会兴起吗
(录音)
记:你什么时候开始设计汉服的?
邱: 从去年的时候,就是有朋友介绍吗,一个网友叫做不动明的,介绍我到汉网,我看了之后呢,觉得有兴趣。
记:汉服应该说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消失了三百多年了,那在设计过程中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邱:当然有困难的了,因为就像你说的,它因为一些特定历史原因,离开我们已经三百多年了,要重新找回它的样子是很困难的,尤其服装制作的一些细节,现在考古的东西也没有办法考究出来,困难还是有的,现在制作就是根据一些出土的文物的一些图,还有考古学家写的一些书,像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类似这样的书来研究制作的。
记:你怎么知道应该从什么样的书中寻找汉服的影子呢?
邱:有网友嘛,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像咨讯方面的一些东西,很多热心的网友给了我帮助,使得制作起来也比较轻车熟路吧。
记:我们现在已经比较习惯穿时装了,你觉得大众还能接受汉服吗?
邱:这完全不是一个问题,问题在于知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说呢?你看我们周围的一些国家,朝鲜韩国日本,他们平时也大部分穿时装,但是韩国的韩服,日本的和服,他们也推广的特别好,所以现在不是能不能接受的问题,而是他不知道,比如我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来汉网之前就不知道,我现在做汉服,但我以前就认为说是古装,大部分都是这样,大部分人认为我们的民族服装就是马褂之类的,如果他知道了,我相信他们更能接受自己的服装,能把它发扬得更好一点。
记:你现在设计的汉服都比较适合于在什么场合穿呢?

<P >邱:汉服其实跟现在穿的衣服是一样的,分为礼服和常服,现在就加了一个改良的,加入了一些流行元素,那么作为礼服来讲,平时很少穿的,就像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一样,它只在一些重大的场合和特定场合穿,那么常服和改良的汉服呢,在平时的场合就是可以穿的。
记:你设计的基础是什么,或者说改良的底限是什么?
邱:改良的底限就是不能够脱离汉服的特点。
记:汉服的特点是什么?
邱:就是交领、右衽、束腰,上衣下裳,这个特点是不能变的,还有一个特点是宽袖,我们一般要这个宽袖,当然我们传统服装里也有窄袖的。
jingle
从了解汉服到制作汉服,邱先生和他的朋友们不断研究探索,经历了许多波折,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一方面是海内外华人给予的无私帮助,一方面是无知的路人把汉服误认成和服,在喜忧的交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推广汉服蕴涵的更深层的意义。请继续收听今天的都市新观察,本期话题:汉服会兴起吗
(录音)
记:你也是汉服推广的实践者之一了,那在汉服推广的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邱:最大的困难和做生意一样的,这也是一门生意,最困难的就是没有生意可做。
记:你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吗?
邱:有啊,比如说研究如何把汉服制作得更好,不断的探索,不断调查,了解客户的需要是什么,尽可能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我想慢慢会好起来的。
记:那你在制作汉服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可喜的事情呢?
邱:当然有啊,我觉得最可欣慰的就是,非常非常多热心的网友给我的帮助,让我很感动,他们提供的帮助是非常非常无私的,而且特别是来自全球的一些汉人,我觉得,一想到这一点,也使我有了更大的动力吧,这是可喜的事情之一,之二就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穿上了汉服,他们对我制作的汉服还比较满意,穿上以后感觉特别特别的好,是我感到最欣慰的。
记:你刚才提到有很多海外的朋友也给你提供帮助是吗?
邱:对
记:他们都会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邱:一些咨讯方面的帮助,还有就是推广方面的帮助,无私的帮我宣传,帮汉服宣传,无私的给我提供咨讯,一些资料,因为光靠个人,或者我们一个团队,不如靠大家这么多人一起来做这件事情更快一些。
记:他们都来自于那些国家呢?
邱:有澳大利亚啦、美国啦、马来西亚啦,新加坡啦,阿根廷拉,主要是一些华人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吧。
记:现在你的订单中有多少是来自海外的?
邱:百分之三十吧。
</P>
 楼主| 发表于 2004-11-9 0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你曾经去广州拍摄汉服是吗?
邱:对对对。
记:能给我们讲讲这段经历吗?
邱:我到过两个地方给网友拍摄汉服,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这次到广州的,而是去年到郑州,给一个网友叫壮志凌云的,这一个经历让我很难忘,因为他是第一个穿上我们的汉服走上街头的,当时这个事件非常轰动,新加坡的联合早报也报道了,上海的东方早报也报道了,这件事在网上传播的非常之快,可是说因这件事情,让知道汉服的人番了很多很多倍,我们在网上发布这个消息的时候,它的点击率是超过三万的,这个经历是我非常难忘的,也是做得非常有价值的。另外这次广州之行呢,主要是为了和那里的网友,像白桑儿啊,还有READY之类的,探讨如何加入一些流行元素在汉服里面,然后我们也设计制作了几款出来,然后拍摄出来,传到网上让网友点评一下子。
记:我很好奇的一点就是,当这些网友把汉服穿上街头的时候,周围的人是什么反应呢?
邱:要看款式,像郑州的,是传统的汉服,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汉服离我们很久远了,大家都不知道了,所以周围人有这么几个反应,一个就是拍戏的,第二个就是日本人,第三个就是玩COSPLAY的,大概就是这么三种反应。反响比较大吧,因为宽袖大袍,很长的那个样子。特别是当有人认为是日本人的时候,我觉得非常的可悲,为什么大家认为是日本人呢,因为日本有个和服,可是和服大家都知道,那是从中国这里拿来主义拿去用的,可是我们中国人现在只知道当年偷我们技术的人现在做出来的东西,而不知道自己的东西是什么样子,这件事让我觉得非常可悲,也是我们做这件事的意义所在吧。
记: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我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汉服的价格究竟如何。
邱:那要看什么样子的,如果是传统的礼服,做得非常郑重的话,那上千的都有,有一些常服呢,做了些改良的,从一百多,到几百都有的。
记:、价格从高中低档都会有。
邱:对。
记:我们老百姓也都能接受是吗。
邱: 如果他认同了这个东西,价格接受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礼服来说,一千左右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你买一件西服也要一千多对吧,而且我们单件制作是量身定做,而且很多东西都是手工制作,这方面原因,成本也降不下来,加上质量来说,这个价格也是非常合理的。
有人说,服装和民族精神是联系在一起的,只要我们的文化不断,汉服就会延续。希望汉服的兴起能带动我们文化的复兴,也希望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能够被大众认可。感谢您收听今天的都市新观察,再会。
发表于 2004-11-9 1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的啊,早看過。
发表于 2005-1-27 15: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支持</P>
发表于 2005-1-27 2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会不会,是以后的事,如果现在不做,就永远都不会。。。。
发表于 2005-2-25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还是看到了让人开心的事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17:41 , Processed in 0.1190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