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17|回复: 6

[转帖]上海婚礼:从红盖头到白婚纱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2 15: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90 border=0>

<TR>
<TD>上海婚礼:从红盖头到白婚纱</TD></TR>
<TR>
<TD> </TD></TR>
<TR>
<TD>作者:英国《金融时报》杰夫&#8226;代尔(Geoff Dyer)</TD></TR>
<TR>
<TD>2006年4月29日 星期六</TD></TR>
<TR>
<TD height=20> </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

<TR>
<TD  align=right><IMG src="http://www.ftchinese.com/ftimages/000002055/1.jpg"> </TD></TR></TABLE><!--<p></p>--><FONT>
<P>像所有新建城镇一样,上海东郊有一种个性不明的感觉。10年前,这里几乎还是一片空旷,如今已经历了大规模的建设繁荣,也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高楼,但要想形成真正的城市生活,可能还需几年时间。很多马路仅具备了一个新兴都市的基本要素——24小时便利店,房地产代理机构,以及稍微有些邋遢的按摩室。</P>
<P>不过,在张阳路上,一幢红瓦屋顶的醒目白色建筑打破了千篇一律的城市面孔。第一眼看去,它完全就是一座乡村教堂,屋顶上有一只钟和一座尖塔,面向马路的那面墙上有一面彩色玻璃窗。</P>
<P>不过,还是有几个标志泄露了秘密。那儿没有十字架,代之以一个在风中旋转的铁制风标。这幢建筑的名字是罗曼园(Villa d'Roman),这个词沉闷的发音削弱了它的乡村风情。</P>
<P>罗曼园式婚礼是上海婚礼的最新流行趋势,这个“伪教堂”里摆放着成排的木制靠背长凳。这个城市拥有为数不多的真正教堂,但只有经常去做礼拜的中国人才可以在那里举行结婚仪式——这条规矩在大多数西方教区都没这么大张旗鼓地执行过。罗曼园提供教堂式服务并在隔壁房间提供坐席宴会,扮演牧师的美国人是从其提供的一些年轻人中选出来的。 </P>
<P>如果天气转好,还可以在一个带草坪的花园里举行招待会,用餐选择包括下午茶加黄瓜三明治等。经理曹婧表示:“西式婚礼神圣、浪漫、别开生面。”</P>
<P>这种灵感可能来自欧洲人,但实际上是日本人的主意。罗曼园幕后的公司在日本有数家酒店,为年轻夫妇提供类似的精致婚礼。上海分店是它在中国的第一家分店。</P>
<P>就在几年前,这样的西式梦幻童话可能还不被中国接纳,即使在今天,也必须谨慎考虑宗教限制。罗曼园最初开张时,它的彩色玻璃窗上有着耶酥 的图案,身穿长袍的唱诗班胸前挂着十字架。但当地政府检查员叫他们去掉明显的基督教标志。赞美诗也被其它有“神圣” 感觉的歌曲所取代。</P>
<P>如今大多数地方的婚礼都是宗教和世俗的混合体,有时笨拙别扭、有时毫不费力。在罗曼园,来自西方的不同影响彼此交融,这已经是上海日常生活的正常部分——上海正以磁悬浮列车一样快的速度,飞驰向自己定义的现代化模式。不过,当外国传统被轻松应用时,这反映了一种新发现的自信和伴随的财富、还是无根据的复制、对全球化无聊拙劣的模仿呢?</P>
<P>关于自己,上海喜欢讲述的话题之一是,它能吸收西方时尚,并将其为我所用。法国驻上海总领馆文化专员鱼得乐(Claude Hudelot)30年来一直在收集中国的家庭照片。他最近举行了一次结婚照展览,这些照片都是上个世纪头几十年的。当时上海将自己视作东西方的交汇地——即便有时候文化交流是在坚船利炮的强制下进行的。</P>
<P>照片从1910年左右开始,当时新娘头上盖着一块精制的头巾,叫做“盖头”,再往后新娘身上穿起了紧身的红色婚服,红色是传统的婚礼用色。在中国文化中,白色与死亡相联,在葬礼上才穿白色衣服。然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白色婚纱已比较普遍,男式礼服则开始从传统长袍转变为一种无尾晚礼服。</P>
<P>鱼得乐表示:“你能够看到衣着样式是如何变化的,尤其是女装, 它们变得越来越西化。”20世纪30年代是“海派”文化发展的高峰阶段,它是一种在绘画、时尚、甚至食品方面的上海风尚,旨在融合东西方的影响。鱼得乐表示:“今天,他们正试图寻找某种与海派精神一样的东西。”</P>
<P>在回归上海当年文化根源的同时,这也是对最近几十年婚俗的一种深刻决裂。如果今天的年轻女性是根据“感情”(即中国所谓的恋爱结婚),或者至少根据事业前景选择结婚对象的话,那么她们的母亲则主要关注政治方面——他的户口在哪个城市,他的家庭阶级成分怎样。在20世纪60年代,如果一对年轻人想结婚,他们需要得到居委会和工作单位的许可。</P>
<P>我在罗曼园与李女士交谈的时候,服务人员正用纯平电脑显示器,向她女儿和未婚夫展示婚礼仪式和自助餐的选择。李女士说道,1966年她的那次婚礼非常简单,只有一个简短仪式,之后在她父母家里举行一个小型宴会,吃饺子和糯米饭。“在这里,你会得到非常特别程度的关注,”她说道。“他们保证,整o(︶︿︶)o 唉不断供应香槟。”</P>
<P>正如西方一样,婚礼已成为消费最高的场合。戴比尔斯(De Beers)强有力的营销口号,使钻石戒指在社交礼仪上必不可缺。洁白的婚纱礼服已经流行许多年,但随着近来纽约风尚时装设计师王薇薇(Vera Wang)在上海开设分店,婚纱已开始走向高端市场。因为她的祖父曾是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部长,在上海开设分店对她个人来说也是一次回归。</P>
<P>不过,尽管有着各种文化混合的说法,但这些场合总让人感到非常不自然。中国一向以其文化遗产为豪,但中国一些年轻人似乎狂热追求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节日。在过去半个世纪里的许多政治运动中,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都遭到某种形式的抨击,有时让人感觉似乎传统文化已是名存实亡了。</P>
<P>作家伊恩&#8226;布鲁马(Ian Buruma)曾经发表一篇关于亚洲、特别是中国着迷于主题公园的文章。他表示:“如果说美国人建造主题公园是为了弥补历史的欠缺,那么中国人建造主题公园就是在弥补对历史的肆意毁坏。”罗曼园就是一个婚礼主题公园。</P>
<P>不过,就中国的情况而言,文化意味能与一种无情的实用主义混合在一起。几周前,我和妻子在陆家嘴的公园里散步。陆家嘴是上海新的金融区,那里的摩天大厦使它成为上海主要的标志性地区之一。我们正在漫步时,一队装扮好的年轻夫妇从我们身旁稳步经过,穿着白婚纱和礼服。</P>
<P>如今,年轻的中国人提前一周拍好照片,以避免婚礼当天面对摄影师紧张,预先拍照通常要在城镇周围若干地点进行。拍了几张照片后,一位准新郎催促他的伴侣快点儿走,好赶得上去下一个拍摄点。为了提高步速,她撩起了她那完美的曳地长裙,露出了脚上的鞋子——那是一双漂亮的白色运动鞋,后面绣着耐克(Nike)的标识。毕竟,那只是在拍照而已。</P>
<P>杰夫&#8226;代尔是英国《金融时报》驻上海记者</P></FONT></TD></TR></TABLE>
 楼主| 发表于 2006-5-22 15: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P>不仅仅是上海,其实在中国大部分地方都这样子了。</P>
发表于 2006-5-22 17: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全当中国人穿了几千年传统服装,这几十年就图新鲜吧。
发表于 2006-5-22 17: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坚信,我们自己的民族传统会卷土重来的,更何况,我们正在发出自己的呐喊!
发表于 2006-5-22 17: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只是短暂的潮流而已……
发表于 2006-5-22 18: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两样都不错,都穿好了~~~~~
发表于 2006-5-23 03: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两样都穿,比较符合现代习惯。</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21:30 , Processed in 0.12234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