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09|回复: 3

汉服能在深圳“飘逸”多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1 16: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class=headfont3 align=middle height=40>汉服能在深圳“飘逸”多久?  <a href="http://wenxue.szu.edu.cn/hanfu/Report_Edit.asp?id=54" target="_blank" >编辑</A></TD></TR>
<TR>
<TD class=ReportTD2 align=middle height=30>活动组织者:深圳商报</TD></TR>
<TR>
<TD class=ReportTD style="BORDER-RIGHT: #cccccc 2px dashed; PADDING-RIGHT: 20px; BORDER-TOP: #cccccc 2px dashed; PADDING-LEFT: 20px; PADDING-BOTTOM: 20px; BORDER-LEFT: #cccccc 2px dashed; PADDING-TOP: 20px; BORDER-BOTTOM: #cccccc 2px dashed" vAlign=top bgColor=#eeeeee height=150>时间倒流2500年,学生公西华回答老师孔子的问题时说道,最理想的生活是,四五月间,穿上春天礼服,五六个年轻人在一起,带上小童,到沂水里沐浴,“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一幕诗意盎然的景象,与中国古代礼服之美不可分割,至今仍为后世吟咏。

今年端午节前,深圳、上海、北京、广州、武汉、重庆等城市爱好“汉服”的网民们,发起了一个“穿汉服,过端午”的文化行动。深圳大学“端阳社”发起,16个汉人穿起汉服,聚集在深圳大学文山湖畔祭拜屈原。此举招致讽刺者有之,赞赏者有之,辩护者有之。

该不该穿汉服是个问题

在深圳大学文山湖畔,记者采访了这一行动的积极分子,他们分别是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的易日华、崔占兵、师范学院的谢统华,他们是“端阳社”的骨干,还有文学院的陈椰、郑开雁。

他们介绍,促使全国掀起汉服运动有两个契机。一是2003年的CEPA会议上展露的唐装,引起了公众对民族传统服装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讨论,二是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在中国热播,使一部分人思考我们的民族服装是怎样的。郑州有个人几十年一直穿汉服,境外媒体做了专门报道,引起很多共鸣。很多网民觉得现代中国人有义务、有责任复兴传统文化,不能淹没在工业文明中。

为什么单单把汉族的服装拿出来说事呢?

崔占兵说,“这恰恰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证明。我是汉族人,看到少数民族服装也觉得很美,没有觉得不妥。我相信少数民族看到汉服也会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的。”

陈椰身穿白色棉布唐装,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正准备考国学研究所的研究生。但他却是汉服运动的反对者。他说,“我们中文系的国风社对汉服运动是有保留意见的。我们的老师、同学也是有看法的。我们认为这是某种文化心理在起作用,认为日本有和服、韩国有韩服,我们也要有。日韩的民族比较单一,不像我们这样多民族国家。我们老师教我们不要搞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汉服是以哪个朝代来定的?我们在学理上一定要讲得通。”他认为自己代表了学界的基本态度,学界对这个行动普遍热情不高。

易日华反驳道:汉服是一种文化载体,一种文化符号。其中有丰富的文化内容,不能说服装仅仅是形式。一个网友说:我穿上汉服,才知道汉字的分量是多么重。才了解身份证上那个“汉”字的分量。这就是服装对人的文化心理的影响。

陈椰说自己喜爱的是传统文化中的“道”,而不是“器”。他说,“强化民族认同感没有错,但不一定非穿汉服不可,吃饭、说话、用汉字。读经典、按古代经典的教训做人做事也是一种认同。汉服运动是一种运动,来得快去得也快。”

崔占兵则认为,爱传统文化就应该“知行合一”,既读经典也穿汉服。

裁缝收到越来越多汉服订单

本来网上也有汉服卖,一般都要两百三百元一件,他们觉得太贵了,更愿意自己做,这样不仅可节省费用,而且对汉服有更深的理解。

端阳社通过互联网与外地网友充分交流,并参考《礼记》、朱子、黄宗羲的设计,同时反复观看电视上的古装戏,确定了汉服的基本式样,都是交领右衽,宽体阔袖。崔占兵他们设计汉服袖长60至90厘米,领子的镶边(衽)宽10至12厘米,颜色可为红、黑、绛红、黄等。布料采用丝绸,这样穿起来比棉布更加飘逸。布腰带长1.5至两米。

他们说,无论男女,穿上这种服装很庄重,仪态万方,所以汉服很适合中国人的体型。他们到东门买来布料,请裁缝裁剪、缝纫。易日华充当了“试验品”,一气做了三套。算下来,每套汉服只要一百多元钱。这位裁缝说自己做过50多套汉服,今年来增加很多。

“汉友”将在深圳办汉服秀

端午节那天,男男女女16个人穿起汉服,包粽子,参加有奖知识竞赛。一位退休教师还带女儿来,她们家的汉服有十几套。这个活动引得不少记者前来采访,同时也被一些同学讥笑。

“我们不悔,而且明年还会有更大的行动!”崔占兵信心十足地说。

身边的同学对他们还是比较理解的,有一些同学还请他们帮买汉服。

崔占兵说:印度人、阿拉伯人都有自己的服装,很鲜明的民族个性。我们汉族有什么呢?我们中国人有什么特点呢?通过服装可以增强民族意识。武汉市通过政府的力量,使汉服成为青年成人仪式的统一服装,这就是一种进步。家乡办丧事,穿的丧服就是汉服的一种,汉服的传统被历史割断了,差点湮灭无闻,非常可惜。

易日华说,“我们希望汉服成为一种家常服装。在重大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重阳节等等、在重大场合如婚丧嫁娶、生日、毕业典礼上,都可以穿汉服。这就等于是一种礼服。那些说我们迂腐的人误解了,我们没有说过天天要穿!”

他们准备在将来搞一个汉服理论研讨会,然后在深圳举办公开的一次汉服秀。

现在,这些汉服爱好者彼此称“汉友”,相约明年端午再聚深大。

民间评论

汉服该不该重新流行?

深圳民间人士对汉服运动如何看待?记者采访了深圳知名网友、因特虎网创始人老亨,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作家曹征路和留学日本两年的刘宏博士。他们对此很有想法。

与其模仿不如自创新装

老亨:汉服运动其实反映了当代中国人的一种文化焦虑感。面对纷杂的当代社会,一些人找不到自己的文化定位,不知道应该怎么样生活,甚至该穿什么服装也拿不准了,急切需要一种文化认同。以前毛式服、中山装都有确切的身份认同功能。现在西装不行,中山装也过时了,唐装一亮相,很多人也不认为这是中国的正统服装。文化评价的焦虑,身份认同的焦虑促使人们向历史寻找,但回到过去已经不可能了。可以先找到传统根据,然后根据当代需要进行创造,产生大家认同的服装式样。

我认为一部分人去做是可以的,但不应该成为一种普遍的运动。服装要赋予新的理念、意义,体现出时代的精神,被大家认可,比如大气、紧凑。汉服跟封建帝王的统治连在一起,是统治的道具,大家为什么要跟着玩呢?个别人玩、自发玩,都是可以的,但如果通过国家力量在全国普及,就会引起很大争议。汉服运动意义不大,中国的服装要创新。

几个人标新立异未尝不可

曹征路:几个人穿汉服标新立异未尝不可,两千多年前的屈原也爱好奇装异服嘛。但需要警惕这股思潮背后的狭隘民族主义倾向、民粹主义倾向、警惕它成为一种文化霸权。如果走向排斥当代先进文化的路子上去,或者压制其他文化,就有害了。作为学生,应该对这种思潮保持距离。

恢复汉服传统不能走太远

刘宏:日本人是有和服,也有人穿着在街上走路。但主要在祭祀、节庆、婚丧等特定公共场合穿和服,和服还可以在家里穿,因为比较宽松。但日本人在普通公开场合也不以和服为主。

中国这些大学生尝试恢复汉服的传统,很可爱,这是民族自信心的萌动。只是他们一些人走得过远,把这当作一场“运动”,赋予了这种活动过多的政治含义,因而不可取。应该把这仅仅限于爱好,求同道者,而不要扩大它的外延。如果把汉服及其相关的古老仪式都恢复起来,就过于迂腐了。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傅盛宁 </TD></TR></TABLE>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16: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6-7-11 19: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评价比较客观,社会对汉服的认识确实还不一致。
文中的陈椰,以学界的主流观点自居,却问出“汉服是以哪个朝代来定的?”这样的糊涂问题。可见学界对汉服的认识还是普遍的因不了解而不认可。

大家要努力啊。
发表于 2006-7-12 22: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6 03:42 , Processed in 0.0606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