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8-13 22: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P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00ffff><FONT face=黑体 color=#006633 size=7>普</FONT><FONT face=黑体 color=#006633 size=7><B normal"> 宁 寺</B></FONT></FONT></FONT><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00ffff><FONT face=黑体 color=#006633><P></FONT></FONT></FONT></P><P style1"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 <FONT color=#000000>生活在我国西北边疆的额鲁特蒙古,明代称为“瓦剌”,又被称为“卫拉特”,在明末清初的时候,称为“额鲁特”蒙古。“额鲁特”由和硕特</FONT></FONT><FONT color=#000000 size=3>、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准噶尔等四部组成,所以又称为“四卫拉特”。后来因为准噶尔势力强大,土尔扈特不甘忍受欺凌而西迁到伏尔加流域,其游牧地区被杜尔伯特其中的一支——辉特部占据.乾隆即位十年(1745年)的时候,准噶尔因为首领噶尔丹策凌去世后,族内掀起内讧,争夺汗位的斗争开始。噶尔丹策凌有三子一女,长子是喇嘛达尔扎;次子策旺多尔济-那木扎尔,幼子策旺达什。长子喇嘛达尔扎因为是庶出,不能立为汗王。登上汗王宝座的是次子策旺多尔济-那木扎尔,由于年幼无知,遂将辅佐他朝政的姐姐鄂蓝巴雅尔拘禁起来。乾隆十五年(1750年),喇嘛达尔扎在鄂蓝巴雅尔的丈夫萨奇伯勒克的帮助下,攻杀了策旺多尔济-那木扎尔,夺取汗位。但由于喇嘛达尔扎是庶出,难孚众望。一直拥护策旺达什的策零敦多布家族达什达瓦便联合本部骁将大策零敦多布的孙子达瓦齐、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辉特部台吉班珠尔,共谋拥立策旺达什为汗。但计划被发现,策旺达什和达什达瓦被杀。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逃跑后,又趁喇嘛达尔扎不戒备,率兵潜回伊犁杀死喇嘛达尔扎,达瓦齐夺取汗位。阿睦尔撒纳没有实现自己当汗的野心,便不断扩充势力,袭击杀死了他岳父杜尔伯特台吉达什,又征服了和硕特首领班珠尔,率三部人马6000名士兵进攻达瓦齐,早有防备的达瓦齐调集大批军队打得阿睦尔撒纳大败,洗劫了所有财产。在西北没有立足之地得阿睦尔撒纳只得率残部两万人于1754年投靠清政府,并极力进言乾隆皇帝出兵西北.乾隆早有平定准噶尔割据势力之心,遂于1755年,任命班弟为定北将军,阿睦尔撒纳为左副将军,永宁为定西将军,进军西北。在额鲁特蒙古各部的支持下,清军两路进剿,经过著名的格登山大战,达瓦齐全军覆没,自己被维吾尔族台吉霍吉斯生擒.平定西北胜利以后,乾隆皇帝十分高兴,在北京午门授献俘之礼,并在承德避暑山庄大宴额鲁特四部的上层贵族,并封以汗王、贝勒、贝子等爵位。为了纪念这次西北用兵的胜利,乾隆效仿康熙解决喀尔喀蒙古后,在多伦诺尔修建“汇宗寺”、“以一众志”的作法,尊重蒙古民族信奉藏传佛教,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仿o(︶︿︶)o 唉三摩耶庙即o(︶︿︶)o 唉的桑耶寺(是印度高僧莲花生大师在o(︶︿︶)o 唉讲经说法之地,据传说,桑耶寺是金成公主儿子藏王—赞普赤松德赞建造德,又是藏传佛教建立最早的一座寺庙)在承德修建普宁寺。历时四年竣工,建成后普宁寺僧侣众多,香火极旺。 <B normal"> </B></FONT></FONT></P><P style1"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 size=3> 承德普宁寺,是避暑山庄周围皇家寺庙群中最重要的一座寺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首批公布的4A级景区,现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普宁寺的主尊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世界上最大木雕佛像,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P> </P></FONT></P><P style1"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FONT face=宋体>普宁寺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它位于山庄外的十二座皇家寺庙的中间位置,其余十一座寺庙排列在它的西南、东南两侧,从承德市区沿山庄宫墙东侧,武列河西畔的山庄东路北行至市郊的北部山坡,在一片碧海松涛中簇拥着的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便是普宁寺.<P> </P></FONT></FONT><FONT face=宋体 size=3><P></P></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P></P></FONT></FONT></P><P></P><P><P #000000; TEXT-INDENT: 14.25pt"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img src="http://www.puningsi.com.cn/pmt.jpg"></FONT></P><P #000000; TEXT-INDENT: 14.25pt"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普 宁 寺 平 面 图</FONT> </P><P><FONT face=宋体> </FONT></P><P #000000; TEXT-INDENT: 14.25pt"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B normal"></B><FONT size=3> 普宁寺属藏传佛教中黄教的寺庙,座北朝南,建筑在山坡之上<FONT size=3>,</FONT>占地面积三万三千平方米,是一座汉藏建筑艺术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庙宇<FONT size=3>,</FONT>该寺的平面布局是一条明显明显的中轴线贯穿南北<FONT size=3>,</FONT>主题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FONT size=3>,</FONT>呈纵深式对称格局<FONT size=3>,</FONT>以大雄宝殿为界<FONT size=3>,</FONT>前半部是典型汉式伽蓝七堂式建筑<FONT size=3>,</FONT>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二楼、天王殿、东、西配殿和大雄宝殿,后半部式按照o(︶︿︶)o 唉桑耶寺建的反映佛教世界宇宙观的藏式曼陀罗,反映佛教世界中心的建筑大乘之阁建在后半部建筑的中心位置。<FONT size=3><P> </P></FONT></FONT></FONT></P><P #000000; TEXT-INDENT: 14.25pt"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FONT size=3></FONT></FONT></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 </FONT><FONT size=3>山门是普宁寺的前门,是一座宽为五间的门殿,门内供有守护佛法的“二天神”,俗称“哼哈二将”,手持金刚杵,护持佛法。左为“密执金刚”,右为“那逻延金刚”。像高4.34米,质地为木骨泥塑<FONT size=3>.</FONT>在山门前原有四柱九楼木牌坊三座<FONT size=3>.</FONT>牌坊前是广场<FONT size=3>,</FONT>每年正月十三日<FONT size=3>,</FONT>喇嘛在此举行打鬼的宗教仪式<FONT size=3>.</FONT>山门两侧有东、西掖门,以里左右各有宝幢一根,院正中座落碑亭。亭内置御制石碑三通。碑文分别为《普宁寺碑文》、《平定准葛尔勒铭伊梨之碑》、《平定准葛尔后勒铭伊梨之碑》。这三通碑文分别记述了兴建普宁寺的渊源、清政府平定达瓦齐、阿睦尔撒纳叛乱的始末,均用满、蒙、汉、藏四种文字镌刻,充分展示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国家。<FONT size=3><P> </P></FONT></FONT><B normal"><FONT size=3> </FONT></B><FONT size=3>碑亭北为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绿剪边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殿内主供有布袋和尚、四大天王、以及护法神韦陀像。天王殿前左右相对为钟、鼓二楼。天王殿东西砌腰墙,辟门,组成普宁寺的第一进院落。</FONT><FONT size=3><P> </P></FONT></FONT></P><P #000000; TEXT-INDENT: 14.25pt"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FONT></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 天王殿正北是大雄宝殿和左右对称的东、西配殿又组成普宁寺的第二进院落。</FONT><FONT size=3><P> </P></FONT></FONT></P><P #000000; TEXT-INDENT: 14.25pt"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FONT></FONT><FONT face=宋体 size=3> </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大雄宝殿是普宁寺前半部建筑的主体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建在1.4米高石砌须弥座台基上,殿前有月台,周围青石栏杆环绕。南面出三阶,东西各出一阶,中央有雕刻精美的云龙石陛。四角有四个水怪。</FONT></FONT></P><P #000000; TEXT-INDENT: 14.25pt"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size=3>大雄宝殿现在为喇嘛上殿念经和举行法会的场所。殿内主供有佛教教主、佛教的释迦牟尼,过去佛迦叶,以及未来佛教的教主弥勒佛、又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大雄宝殿的两侧塑有十八罗汉,神采奕奕,栩栩如生。殿内的墙壁上绘有大幅壁画,东西山墙上绘有罗汉故事像;北墙上绘有八大菩萨。这些绘画,保存完整,色彩鲜艳,壁画篇幅高大庄严,在加上殿内悬挂的彩色丝绸幢幡、金银花缎幡条,使大雄宝殿肃穆庄严,宗教气氛十分浓郁。<P> </P></FONT></P><P #000000; TEXT-INDENT: 14.25pt"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大雄宝殿主供的释迦牟尼,名叫悉达多,族性乔达摩,是佛教创始人,因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FONT><FONT size=3>565年于公元前485年入灭,世寿80岁。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国王的长子,父亲名净饭王,母亲名摩耶,摩耶夫人在生产前根据当时风俗,须回娘家去分娩,路过蓝毗尼花园,在树下休息时,生下悉达多王子。摩耶夫人产后七日不幸去世,悉达多则由他的姨母养育成人,自小从婆罗门学者们学习文学、哲学、历算等等,知识渊博,又从武士们学过武术,是一个骑射击剑的能手。他父亲净饭王因他天资聪慧,相貌奇伟,对他期望很大,希望他继承王位后建功立业,成为统一天下的君主。但是,悉达多王子在幼年的时候,就有沉思的习惯,世间许多现象,给他看到,都容易引起他的感触和沉思;人的生、老、病、死等促使他思索着一个问题——如何解脱世间苦痛。他读过的所有婆罗门的经典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他学到的知识和他未来的王位、权利也都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于是很早他就萌有出家的念头。净饭王发觉他儿子的心思后,曾经想过各种办法阻止他。悉达多王子十六岁时,净饭王便为他娶了邻国的王女耶输陀罗为妃,生下一个儿子叫罗怙罗,但这一切都未能阻止他出家修道的意志。终于在一天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偷偷出了国城,进入一个森林中,换去王子的衣服,剔除须发,成为一个修道者。他父亲尽力苦劝他回去无效,只好在亲族中选派五个人随从他在一起,这五个人是:桥陈如、跋堤、跋波、摩诃男、阿说示。悉达多王子和他的侍者们,先后寻访当时三个有名的学者,从他们学道,都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于是知道当时哲学思想中没有真正解脱之法,便离开他们,走道尼连禅河岸的树林之中,和那里的苦行人(极端刻苦修行的人)在一起。为了寻找解脱,他尝够了艰苦辛酸,坚持不懈,经历了六年之久,但是结果徒劳无功。他于是走到尼连禅河里去洗浴,洗去了六年的垢秽,随后受了一个牧女供养的牛奶,恢复了气力,顿觉精神清爽,这才悟到苦行于道无益。当时随行他的五个人见到他的情景以为他放弃了信心和努力,便离开了他,前往波罗奈城去继续他们的苦行。王子于是一个人走到一棵毕钵罗树下,铺上了吉祥草,向着东方结跏而坐,发誓说:“我今如证不到无上大觉,宁可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他便这样在树下思维解脱之道,终于一。个夜里,战胜了最后的烦恼魔障,获得了彻底觉悟证到了无上正等正觉。<P> </P></FONT></FONT></P><P style1"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 释迦牟尼独坐思维中所获得的无上正觉,就是宇宙人生的真谛。宇宙人生的真谛是什么?虽然佛法中说三法印、四胜谛、十二因缘等等基本的教义,但最根本的认识就是缘起性空。世间众生不觉缘起性空的道理,妄认四大假合的幻躯为实践,宇宙万有的现象为实相。处处妄想执着,起惑造业。佛陀觉悟了这些道理,不为这些假象所迷,故称为觉者。</FONT><FONT size=3><P> </P></FONT></FONT></P><P #000000; TEXT-INDENT: 14.25pt"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大雄宝殿的东、西配殿均为面阔五间的配殿,单檐歇山顶。东配殿内主供三尊密宗佛像,从坐至右依次为地狱主金刚、大黑天和吉祥天母。西配殿内主供有文殊、普贤和观世音三大士菩萨像。</FONT><FONT size=3><P> </P></FONT></FONT></P><P #000000; TEXT-INDENT: 14.25pt"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FONT></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 </FONT></FONT><FONT face=宋体 size=3>大乘之阁是普宁寺的主体建筑,座落在大雄宝殿之后,普宁寺第二进院落的中心。大雄宝殿后,地势陡然突起,用条石建筑的金刚墙高</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8.92米,内里填垫灰土夯实,形成一块平坦台地,用以普宁寺后半部的藏式建筑.金刚墙东西两侧分设石阶蹬道,各42级。拾级而上过南瞻部洲门即进入佛教宇宙观中所称的世界中心——曼陀罗。普宁寺的曼陀罗,总体布局是藏传佛教宇宙观的立体模型,按o(︶︿︶)o 唉三摩耶庙规制设计。总体建筑大乘之阁居中矗立,象征须弥山,两侧有象征日、月的日殿、月殿,四周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大乘之阁又名三样楼,是仿o(︶︿︶)o 唉三摩耶庙乌 策大殿修建。但它的布局以及营造方法与乌策大殿又不完全相同。大乘之阁雄踞在青石须弥座台基之上,前带月台,周围环绕以石栏杆,南出三阶,中有雕龙丹陛。东、西各出一阶,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有明显的藏式山地因地建筑,变化自然的特点。大乘之阁高<FONT size=3>36.75米,南面出六层檐,北面依地势出四层檐,东西下设抱厦各出五层檐,前后檐安装汉式三角六碗菱花窗,东西两山下檐封以实墙,墙上饰以藏式梯形窗,逐层向内收进第五层四角各置小方亭一座,中间再起一层,用大方亭压顶,这种作法是国内楼阁建筑中仅见的一例,</FONT>既稳固又美观,更增加屋顶的纵向感,它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堪称我国建筑史上的杰作.</FONT></FONT></P><P #000000; TEXT-INDENT: 14.25pt"><FONT face=宋体 size=3> </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大乘之阁的内部为三层,第一层后檐设夹层,上有五尊金漆木雕五方佛,即南方世界宝生佛以代表平等性智,北方世界成就佛以表示成所作智,西方世界成就接引佛以表示妙观察智,东方世界阿</FONT> <FONT size=3>佛以代表大圆镜智,中央世界毗卢遮那佛以代表法界体性智。大乘之阁中部上下贯通,在<FONT size=3>1.22</FONT>米高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FONT size=3>,</FONT>置一尊闻名中外的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立像<FONT size=3>(</FONT>世界上最高大的金漆木雕佛像<FONT size=3>).</FONT>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的两侧侍者为善财、龙女两大弟子<FONT size=3>,</FONT>高<FONT size=3>15.6</FONT>米<FONT size=3>.</FONT>大乘之阁内东西山墙一、二层墙壁上是万佛龛<FONT size=3>,</FONT>每个龛内置一尊藏泥贴金的无量寿佛<FONT size=3>,</FONT>计一万零九十尊<FONT size=3>.</FONT>大乘之阁二层南面有三尊金漆木雕三世佛<FONT size=3>,</FONT>东西两面有八座形状不同的八大如来宝塔<FONT size=3>.象征着佛一生的八件事情,即出生、成道、转法轮、现神通、从忉利天下、化度分别僧、思念寿量、入灭。</FONT></FONT></FONT> <FONT face=宋体 size=3><img src="http://www.puningsi.com.cn/f25.JPG"> </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大乘之阁内主供的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体量宏伟,高27.21米,重110吨,用木材120立方米,腰为15米,头重5.4吨,是世界上最高大的木雕佛像.站在佛像的面前,很难说它是一尊雕像还是一座建筑。大佛内部中空,是一个三层楼阁式的木构架结构,用松、柏、榆、杉、椴五种木材,内设三层隔板,中间直立一根柏木通柱直达大佛头顶,高25米,直径65厘米。通柱四周设四根戗柱与承重边柱相连,形成整体框架。框架周边围站板,站板外雕刻衣纹。整尊佛像比例均称,造型优美。<P> </P></FONT></FONT></P><P #000000; TEXT-INDENT: 14.25pt"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观世音,梵文音义为:“阿缚卢织多伊湿伐逻”,意译为观世音。据《法华经》解释:“菩萨及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意思就是说只要你诚心诚意地念他的名字,他就能寻声往救。《法华经》经中还说,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三种化身,六种“变相”,千手千眼观世音便是其中的一种。 千手千眼观世音的造像有两种,一种是实具千手千眼,就是塑出一千只手,手中各有一眼;另一种便是与普宁寺所供一样的形式,这种形象的观世音有四十二只手臂,四十五只眼睛,除中间两手合什外,左右各有二十只手,手中各有一眼,四十只手,四十只眼,按照佛教的说法,各配二十五“有”,二十五乘以四十,便成千手千眼了。所谓二十五有,即是指三界中的二十五种因果报应(一切众生自生至死之间感受的凶吉事为果报),千手千眼观世音的每一只手和每一只眼代表二十五种因果报应。千手千眼的含义是观世音菩萨手多,眼多,智慧多,神通广大,有求必应。在这尊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面额正中还有一只眼睛,表示观世音菩萨已经修行到了专心一致无杂念之意的“三摩”境地。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天冠正中安置有高1.53米的无量光佛一尊,是观世音菩萨的老师,放在头顶,以是尊重之。根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陀罗尼经》记载,观世音在过去无量劫,听千光静往如来说:“广大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发誓要利益一切众生,在众生没成佛之前,自己誓不成佛.在佛教初传我国的时候,观世音菩萨是位男性的形象,这在敦煌壁画和一些唐代的绘画中随处可见。从唐代以后观世音菩萨逐渐演变为女性的形象并可是盛行。在中国百姓的心目中,女性的形象,给人以安详、慈爱、宁静的感觉,对于乞求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人来说,她是希望、信心的象征。</FONT></FONT></P><P #000000; TEXT-INDENT: 14.25pt"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站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身边的是弟子善财、龙女。据《华严经–入法界品》记载,福城长者有五百童子,其一名善财,因“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而得名,后受文殊菩萨教化,南行参访的五十三位名师中有观世音菩萨,所以他就成为观世音菩萨的胁侍.龙女,据《法华经》记载:龙女是婆竭龙王之女,聪明过人,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陀罗尼,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于刹那顷,发菩提心,得不退转。后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花,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FONT></FONT></P><P #000000; TEXT-INDENT: 14.25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P></P></FONT></FONT><FONT face=宋体 size=3>普宁寺的第三进院落是以财宝天王殿为中心,配置以假山园林的最后一进院落。大乘之阁后的假山,既可观赏,又可攀登,曲折回环,错落有致,山后苍松叠翠,碧波潋滟,浑如天然画屏,烘托着金碧辉煌的大乘之阁,景色秀丽,异常壮观。<P> </P></FONT></P><P #000000; TEXT-INDENT: 14.25p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普宁寺是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FONT><FONT size=3>1979年正式对外开放,每年从世界五大洲以及全国各地到普宁寺的旅游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的宗教活动场所,1985年5月普宁寺从内蒙迎请了30名喇嘛,并成立了承德市佛教协会和喇嘛教务委员会,在普宁寺内开展宗教活动,每年举行大型的法会,使这座塞外古刹经生继起,法螺长鸣。</FONT></FONT><FONT face=宋体 color=#9933cc>
</FONT></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