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6|回复: 1

第二个七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9 22: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1  align=center></H1>
<H1  align=center>学习借鉴:</H1>
<H1  align=center>西安的</H1>
<H1  align=center>活 动 内容<p></p></H1>
<P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少女节”、“女节”。台湾等地亦称“情人节”。汉族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七月初七晚。源于古代神话牛郎、织女传说。<p></p></P>
<P >先秦甚至更早。《诗经·小雅·大东》有: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岐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睕彼牵牛,不以报箱。”<p></p></P>
<P > “七夕”的节日在战国时期可能就已经有了,据《物原》记载:“楚怀王初置七夕”。秦汉魏晋是神话志怪的大发展的时期,“牵牛织女”的上古神祗在这时化成优美的传说,经过后来的不断丰富,成为中国四大传说之首。<p></p></P>
<P >西汉时,织女、牵牛开始有了人的形态,他们的石像遥遥矗立在彼时长安城的昆明池两畔。班固《西都赋》有句:“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李善注引《汉宫阙疏》云:“昆明池有二石人,牵牛织女像。”他们已从天上来到人间,但仍然远远地隔离在池的两边。这个神话传说的雏形成立于西汉武帝至东汉明帝之间。<p></p></P>
<P >唐诗人祖咏《七夕》诗,把七夕妇女乞巧的情景作了生动的描写述:<p></p></P>
<P >闺女求仙女,更阑意未阑。<p></p></P>
<P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p></p></P>
<P >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p></p></P>
<P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p></p></P>
<P >  诗中这位女子虔诚地向天而祈,直到深夜阑珊。乞巧这一习俗如何成为七夕的主要节俗了呢?双星传说如何与之相连?表面上看,姑娘们乞巧,总是笼统说来是为了使自己心灵手巧。然而对于精于女红的乞望竟如此迫切。古人观念中,女子擅长于女红于男子富于文采几乎是同等重要,所以不难看出乞巧的潜在动机是为了获求婚姻美满,家庭幸福。正因为如此,两千年来的姑娘们,才如此虔诚地在七夕之夜拜祭婵娟与星空,向着织女乞巧,向象征着爱情忠贞的牛女双星祈祷 <p></p></P>
<P >七夕文化现象丰富繁杂且流传甚广,特别是优美浪漫的七夕传说,在中国、日本几乎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然而同多数有着古老起源的物事一样,七夕文化内涵,最先起于上古夏人的原始宗教崇拜,融合了天文历法、诗词歌赋、口耳相传,最后才逐步转为我们熟知的文化民俗现象,沉淀为一个约定俗成的传统节日。乞巧之习俗本是来源于七夕的爱情婚育文化,而后发展成为最主要的七夕节俗游艺活动。 <p></p></P>
<P > 为了弘扬中华文化,再现乞巧民俗事项,特在大唐名寺荐福寺举行西安首届七夕乞巧活动,具体活动内容如下:<p></p></P>
<P >一、讲解七夕来历及有关知识。<p></p></P>
<P >二、摆香案、上设瓜果祭品,祭拜织女。由一名女士主祭,祭词、上香、敬酒。<p></p></P>
<P >三、将七日前种生(泡巧)拿来斗巧。细、长汪者得巧。<p></p></P>
<P >四、穿乞巧针。准备藕七片;上插七枚针;七彩线,七人一组,快者为巧。<p></p></P>
<P >五、投针验巧。盛水瓷碗七个;针七枚,七人一组,针浮在水面者得巧。<p></p></P>
<P >六、兰夜斗巧。将各自准备亲手制作得女红拿来斗巧。<p></p></P>
<P >七、     奖励优盛者。金箔剪华胜(头饰),凤仙花染甲。<p></p></P>
<P >八、     放运船。上香后,将自己的心愿写在彩纸上叠成船放游。<p></p></P>
<P >九、     其中穿插古筝、吟诗、歌唱、舞蹈、汉服绣等节目。<p></p></P>
<P > <p></p></P>
<P > <p></p></P>
<P > <p></p></P>
<P > <p></p></P>
<P > <p></p></P>
发表于 2006-8-26 14: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项目好多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21:15 , Processed in 0.1519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