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73|回复: 4

“衣”在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 18: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转自:科学与艺术</P>
<DIV class=detail>
<P>蔽膝。远古时用以遮体两片兽皮,原先是随意的掩蔽着身体的前后,后来人们把这蔽前与蔽后的两片用骨针缝合起来,对人体下肢进行围裹,这样就形成了下裳。</P>
<P>冕服。是周代的礼仪服装,由冕冠、玄衣、獯裳组成。</P>
<P>深衣。与上衣下裳的二段式相对,是衣裳相连,即上下连体的一段式服装。有关深衣的形制,既有先秦古籍中的记载,也有流传至今的雕像与绘画为证,出土于墓葬的实物也较多。至战国时期深衣的形制进一步完善。可据其大襟下摆形式的差异分为曲裾大襟深衣和直裾深衣。至秦汉期间的女装仍承古仪,据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等史料看,此时仍以深衣为尚。</P>
<DIV class=rightquote><IMG src="http://www.e-museum.com.cn/dmsa/finery/fin/images/0201.jpg">
簪花仕女图 </DIV>
<P>胡服。周代末年,赵国与东胡(今内蒙和辽宁一带)、楼烦(今山西西北部)接壤。这两个少数民族都善骑射。当时汉人的战争是车战,长衣勉强还能将就,但要骑射就勉为其难了。于是赵武灵王“变服所以便骑射也”。即改穿胡人的装束,乃至施之于朝会之间。</P>
<P>袍。袍与深衣有着裙带关系。从上衣下裳到深衣的上下连衣裳,再到袍的上下不分衣裳,一步步由上下分离的二段式服装向上下连体的一段式服装演进。汉时有女袍,并可作外衣。既然不用罩衣了,便在领、袖、襟、裾等部位缀以花边、重彩、绣纹,并升格为礼服。</P>
<P>衫。其形制与袍类似,不过无夹里,是一种单衣。汉代的衫也在夏季贴身穿,传说汉高祖刘邦常常汗透衣衫而嘻称为汗衫。</P>
<P>襦。一种短衣,通常仅至腰部。汉朝就有上着襦下着裙的装束,以大襟为多,衣襟右掩。南朝也是上着襦、衫,下着裙。至隋唐,多用对襟,衣襟敞开,下束于裙内,衣袖有窄有宽,以窄袖为主,尤其是一般平居都以窄袖为多。至天宝时,贵族妇女衣服都是窄小为尚。“秀襟小袖调鹦鹉”、“越罗小袖新香罗”都是窄袖之说。再至晚唐五代,风气又变,衣袖又宽博起来,《簪花仕女图》、《引路菩萨图》描绘的衣物就是这样。</P>
<P>袄。长襦即为袄。一般袄无定式,宽袖、窄袖,对襟、大襟,长至胯、膝皆有。袄至明、清时仍十分普遍。</P>
<P>背子。又称褙子,还可称绰子。宋代男女都穿,尤胜于女服之中。背子是宋代命妇的常服,一般未嫁女子和妾辈也把背子作为常服。至明时升为礼服,又曰“披风”。</P>
<P>比甲。比甲实际上就是长背心,在中国古代十分常见。它的特点是无领、无袖、对襟,一般长至膝盖。起初盛行于宫中,后传入民间。宋代时,民间妇女就很喜欢它,至明代中期更是广为流行。从年龄上看,是青年女子居多;从地位上看,是一般士庶阶层,尤其以奴婢为多。原因可能是无袖便于活动。</P>
<P>补子。缝缀在衣片上的绣片,总是半片,分别缝在两个衣片门禁处,合二为一就成为完整的图案了。有“补子”的补服又叫补褂,或称外褂、外套,其长度介于袍与褂之间,其袖端平,对襟,是明清官府中穿用场合最为广泛的一种。</P>
<P>旗袍。满族妇女都身穿不分衣裳的长袍,这就是旗袍。旗袍起初腰身极为宽大,后来渐小,袖口也是平而宽大,而袍长则可掩足。衣领起初低一些,后来加高。袖端和衣襟、衣裾有镶边。着旗袍时一般穿“花盆底”鞋(也称“马蹄底”鞋),因鞋跟高达一二寸,乃至四五寸,且又上宽下圆,因形似花盆而得名。着旗袍时一般梳“一字头”,《旧京琐记》:“旗下妇装,梳发为平髻曰一字头,又曰二把头。”这种着袍、着坎肩、着高底鞋、梳二把头的装束成为清宫礼装,多年不改。</P>
<DIV class=leftquote><IMG src="http://www.e-museum.com.cn/dmsa/finery/fin/images/0202.jpg">
引路菩萨图 </DIV>
<P>辛亥革命之后,清朝统治已经被推翻了,这时汉人才穿起了旗袍。但这时此旗袍已非彼旗袍。民国地旗袍当时已被划入“时装”的范围。在总体上保持由肥而瘦、由长而短的大节的同时,细节上变化无常。开衩亦长亦短,忽长忽短;领子亦高亦底,忽高忽低;袖子亦肥亦瘦,先肥后瘦,先有后无。</P>
<P>布拉吉。就是连衣裙。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年轻的妇女们并不称它为连衣裙,而称为布拉吉,其原因就像今天的人们不叫“娘”而叫“妈咪”,不说“帅”而说“酷”一样。</P>
<P>中山装。说到中山装当然与孙中山有关,但是中山装的款式却是外来的。早期的中山装是这样的:立领、装袖、4个明袋、后背破缝、腰里有横袢、门襟上7粒纽扣。据说这些细节都各有其象征意义,所以那些追随先生革命理想的人都穿中山装。后来,中山装的款式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做了简化。后背的破缝没有了,腰里的横袢没有了,上袋的阴裥也没有了,门襟的纽扣减至5粒,而袖子上的纽扣则完全取消了。</P>
<P>两用衫。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一段日子里,男的只有中山装可以穿,女的可穿的也不比男的多,主要也只有一样,即两用衫,或称春秋衫。两用衫的外形是方领,直腰身,装袖,门襟5粒扣,前身下边两只方形贴袋。一般用蓝色或灰色的棉咔叽布、涤棉咔叽布来做。</P>
<P>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P>
<P>我们也开始穿西装,在高级写字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时,进进出出的男男女女也都换成了西装革履。</P>
<P>我们也开始穿紧身T恤和牛仔裤。</P>
<P>我们也开始穿吊带背心与吊带长裙,这是世纪之交的年轻人中既时髦又十分普及的品种。依然是简约而精致的,依然是合体而纤长的,因而很好的烘托了人体。</P>
<P>我们也开始穿松糕鞋,我们也开始背登山包,我们也穿羽绒服,我们也穿针织运动茄克,我们也一样小一号,我们也一样开始军装化…… </P></DI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7 10:56:20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0-1 20: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雨尘</I>在2006-10-1 18:06:26的o(︶︿︶)o 唉:</B>


<DIV class=detail>
<P>布拉吉。就是连衣裙。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年轻的妇女们并不称它为连衣裙,而称为布拉吉,其原因就像今天的人们不叫“娘”而叫“妈咪”,不说“帅”而说“酷”一样。</P></DIV></DIV>这个说法新鲜,不知道有什么掌故啊
发表于 2006-10-1 21: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P>是不是和苏联有关系啊</P>
发表于 2006-10-1 22: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用的资料,谢谢雨尘妹妹。
发表于 2006-10-2 17: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是因为苏联,在那个时代有很多俄罗斯语汉译词,不过现在所剩无几了 </FO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13:12 , Processed in 0.0642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