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83|回复: 10

[转帖]欲复兴汉服必先复兴汉族舞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4 18: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2005-10-07 05:29:17纽约晨报出处:  
  
  
和汉服一同消亡360年的汉宫乐舞是汉服的重要表现形式,欲复兴汉服必先复兴汉族舞蹈
pppp360年前伴随者朱明王朝的土崩瓦解,延续了数千年的华夏衣冠逐渐消亡。而在台海彼岸,320年前的台湾可能就是我炎黄子孙坚守华夏衣冠的最后阵地了。三百余年弹指一挥间,今天终于有人倡导复兴华夏国服的思潮了,而且这种思潮正在蔓延,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汉服爱好者的行列中。汉服的推广之所以有如此顺利的开端,首先我们应当感谢此运动的首倡者,其次还应得益于“古装戏”的频频上映。这些以古代为历史背景的影视剧,无形间为汉服做了宣传。正因为能够经常看到荧幕上的汉服,所以国人对汉服的记忆必然会被唤醒。但我们决不能仅仅是想起看到了的东西,而将没有经常看到的彻底遗忘。令我遗憾的是,很多汉网的朋友在回忆起汉服的同时居然将同汉服一同消亡的汉族歌舞遗忘殆尽(或者有人误以为今天某些汉人表演的歌舞就是汉族歌舞。错了,真正的汉族舞蹈是必须穿汉服来表演的,汉服都消亡了现在哪还来汉族歌舞。具体情况,下文有详细分解)。大家应该知道少数民族服饰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是在舞台上,民族服饰离不开民族舞蹈,民族舞蹈也离不开民族服饰,谁能占领舞台,谁就能把持当今文艺界。汉族人之所以在文艺界一直都处于颓势,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拿不出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节目到舞台上来展示。所以我们要复兴汉服必先复兴汉民族的歌舞,在舞台上占有与人口比列相当的分额,从而使汉服得到推广。须知对于民族服饰而言,舞台是比影视剧更有利的宣传阵地。大家能想起汉服,怎么可以把汉族歌舞给忘了呢?
pppp前几天我看了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预选赛。其中很多选手都展示了民族舞蹈,而令我吃惊的是众多选手展示的所谓民族舞蹈,居然无一例外的是少数民族舞蹈,甚至有人穿了很华丽的少数民族服饰来配合她们的表演。但我清楚的意识到这些选手,几乎全部是汉族,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想过要穿汉服,跳汉族舞蹈来展示真我(少数民族人则相反,他们一上舞台必定要穿本民族服饰,表演本民族舞蹈。连小日本都穿我们的吴服跳樱花舞,可怜我汉族人既没本民族的服饰,也不会表演本民族的舞蹈,却只能扮起胡儿跳胡舞)不仅如此,在我看到过的所有综艺节目中,哪怕是庆祝汉人传统节日的历届春节联欢o(︶︿︶)o 唉,都从来没有人穿过汉服,跳过汉族舞蹈。汉人大都是西装革履,唱流行通俗去了。相反少数民族的正统服饰,民族舞蹈反而能在o(︶︿︶)o 唉上大放奕彩。有的时候我在老妈面前发牢骚,老妈脸一沉“胡说,你看那扭秧歌的,穿唐装马甲的,还有女人身上的红布兜兜不都是汉服吗?他们表演的不都是汉族歌舞吗?”天哪!这些满o(︶︿︶)o 唉留的民风民俗,也算作正统汉文化拿到国际频道来展示,真是有辱斯文啊。难道说我们汉族自古就是一个不善歌舞的民族吗?
pppp不,决不!我记得高中课文里《庄子·庖丁解牛》中有云“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其中《桑林》为汤乐,《经首》为尧乐,皆为上古舞乐,比少数民族的歌舞不知早几千年。《礼记·内则》云:“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可见按中国传统礼教,小孩子到了十三岁就要开始学跳文舞,到十五岁就开始跳武舞,即所谓干戚之舞。鲁国季氏僭用天子之仪,八刖舞于庭,遭到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猛烈抨击。足见那个时代,汉族舞蹈已不仅仅局限于民间娱乐,已然发展成为官方所倡导的非常庄严肃穆的一种艺术形式。以致孔子在观看了虞舜时代留传下来的大型乐舞《韶》之后,居然三月不知肉味。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古代汉民族这样重视歌舞音乐到如此地步,将歌舞艺术通过官方干预与政治意识形态密切联系起来。汉代官制即设有乐府令,专司朝会宴飨,道路所演出之歌舞。到了唐代,伴随着国力的日益强盛,汉族歌舞已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李世民的《秦王破阵舞》和李隆基的《霓裳羽衣舞》都是唐代著名的宫廷乐舞。唐诗里面,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以及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都是那个时代描写汉族歌舞的著名诗篇。如果汉族没有舞蹈,怎么会出现这么多关于歌舞的详细记载。然而跳汉族舞蹈必须穿着正统汉服,很自然随着满清入关,汉服消亡,汉族人载歌载舞的数千年传统也就随之寿终正寝了(奇耻大辱啊,全世界几千个民族,我还找不到哪个民族象汉族这样窝囊,连本民族高度发达的歌舞文化都丢干净了)因此我们汉族不是没有歌舞,而是像汉服一样,已经消亡,有待复兴。 </P>
<P>那么汉族歌舞究竟如何,是否优美?宋人孔平仲《观舞》诗不云乎“云鬟应节低,莲步随歌转”,三国曹植的《洛神赋》有云“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都是对这种舞姿的细腻描绘。如果玩味文字还不够直观,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影视剧《十面埋伏》,本片虽然故事情节超烂,但还不至于一无是处,看点就在开片“盲姬歌舞”那段。章子怡身着汉服,轻歌曼舞。其舞姿绰约娇媚而不失典雅端庄,轻盈飘逸而不失凝重大气(注意我不是夸那个演员跳的好,而是有感于此舞编排得超凡脱俗)所歌之辞系出古乐府,好象是汉武帝李夫人原唱的歌词,再配以汉族乐器所演奏的古朴清幽的曲调,那完全就是消亡了360年的汉族歌舞的复原版。世界上很多民族的舞蹈,都有献媚诲淫,靡靡之嫌,始终摆脱不了对性爱的原始崇拜。唯我业已消亡的汉族乐舞,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正平和,庄敬典雅,已然超脱性审美的局限,上升为至高无上的精神审美。她所体现的已不仅仅是民风民俗,而是一个民族威武不屈,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5000年文明的历史积淀。一个民族乐舞的内涵能够深刻到如此地步,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
pppp汉语中描绘优美舞姿的词汇何其丰富,如“广袖长舒,凌波微步,步步莲花,翩翩起舞”等,如果是在以前,我会不禁嗤笑古人造词未免言过其实,世上哪有如此美妙的舞步。如今才算明白,这正是古人为汉族乐舞量身订做的词汇啊(多么贴切的语言描绘啊,换了任何其他语种,这等优美的舞姿恐怕都是无法用词汇来表达的。我又忍不住跑下题来赞美古汉人造词的语言智慧了)然而我们哪里会想道,昔日的东亚病夫,今日的文化荒漠,正是古代那个十五岁就开始学习射御的尚武民族,十三岁就开始学乐诵诗的礼仪之邦。只因满清铁骑,践踏我锦绣江山,以至我神州沉陆,衣冠沦丧,礼乐崩坏。天下华美善舞之飞禽莫过于孔雀,然使孔雀丧其羽衣,还能翩翩起舞否?我们汉人也一样,无广袖何以长舒,无深衣何以翩舞?于是乎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我o(︶︿︶)o 唉乐舞绝响四百年于斯,遗留至今的只剩些古人牙慧供今人掇拾。这哪里是简简单单的几个词汇而已,分明是惨死在鞑虏铁蹄下汉宫乐舞的遗骨残骸。睹物思人,黯然神伤,我只能对着这些个汉字的组合,长揖再拜,聊寄哀思了!
pppp要知道一个民族的服饰与歌舞是密切相关的,民族服饰的华美要在歌舞中展现,而舞蹈的优美也必须用服饰来衬托。荧幕上身着民族服饰的少数民族没有不跳舞的,而跳舞的他们也没有不身着民族服饰的。因此如果想了解这个民族的服饰,那么就请多看看他们歌舞时的盛装吧。为什么有人会把传统大红袄,红布兜兜这些公众场合不堪入目的服饰当作汉服?就是因为在一些大型歌舞o(︶︿︶)o 唉上,我们汉人老是喜欢表演一些扭秧歌,打腰鼓之类的节目。于是在国人印象里这就是汉族歌舞,而表演这些歌舞所穿着的服饰就自然被误认为汉服了。须知所谓秧歌舞,其舞姿大体为:头和上体随双臂大幅度扭动,脚下以“十字步”作前进、后退、左腾、右跃的走动。没别的,就这几个简单的动作重复连贯做算是秧歌舞了。如此简陋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时下最流行的“汉族舞蹈”吗?我决非有诋毁之意,只想澄清一点:秧歌腰鼓都是民俗文化,不可以替代已经消亡了的汉族乐舞。如同大红袄,红布兜兜不可视为汉服一个道理。但是如果不对汉族乐舞与伪汉乐舞加以区分,则势必混淆汉服与伪汉服。现在一些大型歌舞o(︶︿︶)o 唉上,无非就是些歌舞节目,如不将真正的汉族歌舞搬上荧幕,那么真正的汉服哪有用武之地?上镜的机会很自然让给了那些有节目的伪汉服。相反如能在综艺节目上多多上演真正的汉族歌舞,那么汉服上镜的频率逐渐多了起来,汉服也因为经常要用到而变得实用。国人既认同了汉族歌舞,自然也会接受演绎此种歌舞所穿着之汉服了。
pppp大家都是制作汉服的高手,应该知道汉服(特别是女装)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适合舞蹈的服饰,汉服不仅是礼服,也是乐服啊。不通过歌舞来展示汉服,而仅仅只是杵在那里作揖行礼(尽管这些礼仪是必要的,但我认为远远不够),实际上是对这种服饰莫大的浪费。所以我认为展示汉服的朋友应当动静结合,静以崇礼,动以示乐,将汉服之华美不折不扣的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家都明白“复兴汉服就是复兴汉礼”的道理,岂不知我华夏文明向来是礼乐并重的。在这个礼乐崩坏的时代,我们怎能复礼而不复乐呢,《论语》有云:“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非乐无以成礼,非礼无以正乐。礼乐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礼乐并重”是孔子一个非常高明的提法,是华夏先民的智慧结晶。他们清楚的认识到,要将这套世人视为“繁文缛节”的礼仪“推销”出去,必须用“乐”来包装,寓“礼”于“乐”,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寓教于乐。现代科学证明,人类最直观的感管是视觉和听觉这些感性认识,然后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乐”中的“舞”直接刺激人的视觉感官,而“乐”中的“音”直接刺激人的听觉感官,“礼”则属于更高层次的思想认识范畴。一个从来没有过华夏文明意识的人,你身着汉服突然和他谈起儒家礼教,仁义道德,民族大义。他可能一时很难接受,因为你一开始从最为复杂的思想问题着手,所谓曲高和寡嘛。相反,如能从对方最为直观的视觉与听觉入手,通过汉族歌舞,展示华丽的汉服,慢慢唤醒他的汉心,唤醒他对华夏文明的认同感,那么汉服的推广会容易得多。</P>
<P>故我认为,推广汉服离不开角徵宫商,离不开手舞足蹈。恢复汉乐--恢复汉服--恢复汉礼,三者一体,循序渐进。复兴汉礼是复兴汉服的目的,复兴汉乐则是复兴汉服的方法。有目的无方法而欲复兴汉服,难矣哉! </P>
<P>所以我建议大家不要单纯的仅仅只是展示汉服,在大街上走两圈就完事了。虽然能够走出去已经很不简单了,但我认为还远远不够。我们(特别是plmm)还应该展示身着汉服的优美舞姿,通过刺激国人的感官来改变国人的思想,把我o(︶︿︶)o 唉乐舞搬上街头,扳上荧幕,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时尚,媒体关注的焦点。诚能如此,则汉服流行之日不远矣。</P>
<P>既然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把他做好做大,不能畏难图方便,仅仅局限于圈内人士的交流。在我们每个心里恢复汉服不应该仅仅是个人爱好,心血来潮,应该上升为一种文化信仰,一种历史使命感。象传教士那样通过信仰扩张,文化渗透,来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面对着文化荒漠般的中国,我们也曾痛哭流涕过,也曾出离愤怒过,为了汉服魂牵梦萦,付出了多少真挚的情感,可我们真正为汉服做的实事有多少呢?穿汉服去逛繁华都市,这在两年前是个伟大的进步,可谓是一个奇迹。可我们今天如仅仅是在做曾经已经做到了的事情,而没有丝毫超越的步伐,那我们的进步会沦为停滞。是的,我们要尝试前人都没有做过的事情,我们要出新招。汉服爱好者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汉服游街了。我们要通过展开一些有组织的礼仪活动和乐舞表演来展示汉服,以“礼”,“乐”两大主题来为复兴汉服大做文章。干脆来个分工吧,君子司礼,淑女司乐。礼乐并兴而汉服不兴者未之有也!


</P>
发表于 2006-12-23 23: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P>好文!只是现在有学习汉舞的地方吗?</P>
发表于 2007-1-2 06: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民族大学似乎开设有汉唐舞专业的
发表于 2007-1-4 00: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P>[em17]</P><P>看惯了少数民族舞蹈和东南亚的民族风情舞蹈,感觉都没有新意了。</P><P>汉族舞蹈的风韵的确很让人怀念,可惜现在会跳的人已经不多了。</P><P>缥缈婵娟很久都不见了,很想念她的汉族舞蹈的照片。</P>
发表于 2007-1-9 22: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face=隶书 size=6>请教各位高人:</FONT></P><P><FONT face=隶书 size=6>原自<FONT color=#f70909>敦煌壁画</FONT>的"<FONT color=#f73809>千手观音</FONT>"是否有我汉家歌舞的原型?</FONT></P>
发表于 2007-1-20 22: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哪里可以学习汉族舞蹈??
发表于 2007-1-21 22: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店里有汉族舞蹈专门的教学光碟,你可以去看看。
发表于 2007-3-31 18: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P>每年文化部的春节o(︶︿︶)o 唉会有一些纯粹的大型复古舞蹈,是我最喜欢的,所以从文化上保存汉舞蹈,还是有人在做的</P>
发表于 2007-3-31 18: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千手观音的音乐是仿梵乐的  毕竟佛教是天竺传过来的
发表于 2009-9-16 15: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汉族舞蹈一直一种独特的方式存在着
舞蹈不能离开生活,如果百姓连生活也没了,更不会去搞艺术了。
所以汉族舞蹈一直在汉族各别地区保存着,而人们也常常忽略了他。
舞蹈来源生活,又反应生活!
发表于 2009-9-16 15: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楚九头鸟 于 2007-1-9 22:09 发表
请教各位高人:原自敦煌壁画的"千手观音"是否有我汉家歌舞的原型?
这个是绝对是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2 08:20 , Processed in 0.0741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