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755|回复: 39

[漢禮計劃文案] 【转改 整理】我们正在忘却的传统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 19: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今天,梁启超寄于厚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豪壮、造世界、“常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可以依稀地看见。可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减少,特质与个体已不复存在,中国味淡不可闻。

  一、关于“忠孝仁义信礼智勇”

  我们打破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秩序,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做为各社会通用的一种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披着儒家的词语外壳,但在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之后,内涵早已不再。 经济为先的如今,只有在台北的路牌上还可以看到这八个字。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理念,快乐,自由好象都比道德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情要忙。

  二、 关于“四书五经”

       古时的书生,15岁出童前,要把四书五经背的烂熟于心,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使今天的古文学博士生汗颜。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但在历经近一个世纪后的结果,却是已经没有多少人答得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如今,孩子们对以《大学》、《中庸》、《伦语》、《孟子》、《易经》、《易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是一头雾水。

       三、关于“任侠之气”
 
      任侠之气:何谓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是荆轲,是专诸,是李白,是辛弃疾,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吴子胥的渔女。

   不过,今天他们都在风中消散了,再不见独行万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人,再也没有“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的女子。 高晓松在〈青春无悔〉里,这样幽幽地写道,从小就接受明哲保身的教育,不敢相信任何人,何来的狂狷豪迈之气?何来风流洒脱的风骨?

   从来没有年少轻狂,青春就不是完整的青春,人生也不是完美的人生。读再多的金庸古龙也没有用。

  四、关于“匹夫有责”

    对家庭负责、对族人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风气负责……这是古人肩上义不容辞的职责。《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在今天成为镜花水月,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和平时期,更像是一句空谈。

    于是,我们坚持不再长大,看日本漫画,穿满身口袋的阔脚裤,口号是“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咄咄逼人的自由泛滥,让责任感处处失守。 年方十几岁的那一拨孩子,耳濡目染的是这一代人放任自流、无限延长的青春期,他们怎么知道责任感是何物呢?

       五、关于“诗词曲赋”

       如果20世纪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开始接触古典诗词之美,这是不是有点迟了?〈全唐诗〉有42863首,〈全宋词〉有19990首,李白有诗900余首,陆游有诗9000多首,这只是中国诗词曲赋的一点零头。然而,我们直到中学毕业,背的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的小情调,如何让我们爱上浩瀚诗海呢? 不是说古典诗词应该被广泛应用,但她从我们的视野里大幅度地撤退、消失,就是这个社会审美能力的丧失。 一个从小就被“涉步采芙蓉”、“袅情丝吹来闲庭院”、“醉里挑灯看剑”这样的情韵滋养的孩子,长大以后,他们的心灵或许不至于那么麻木,冷漠。

  六、关于“琴棋书画”

   现在,年轻有为的形象是年少多金、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懂得如何赚钱,还要懂得如何花钱。成人的价值取向在下一代人身上复制,甚至强化。学琴(指的是钢琴而非古筝)一定要考级,下棋是想成为常昊那样的国手,书画是少年宫的常备项目,为的是升学时加分…… 那种初始的风雅, 在父母们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唯美的形状。

  七、关于“谦虚礼让”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孔融为什么让梨?” “因为大的梨是坏的。” 那个固执而陈腐的孔融,如果听到现在的孩子这样回答,肯定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是的,传统的道德规范正在流失。孩子们被教导: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们几乎一生下来就置身于竞争中,天生就是达尔文主义者。 没人会感激孔融。当整个社会开始认同并宣扬“谦虚使人落后”这样的以工业文明为代表的价值观时,中国古人那种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也就湮没了。

  六、关于“民风民俗”

  过年摸门钉放鞭炮,上元吃汤圆放花灯扭秧歌,端午插艾条挂香符赛龙舟,中元孟兰盆会驱傩……随着大城市全面禁燃鞭炮,这些节日离我们渐行渐远,孩子们获得的野趣,也被逐渐稀释。
  20世纪90年代生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过生日。他们不知道阿福,没放过风筝,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没爬过大门槛。在他们看来,传统的东西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的。
  传统文化的传承正从孩子们的视野中淡去,蕴涵其中的文化精髓也随风逝去。


       这些传统的碎片给所有文化承袭者一个思考,思考者是是一个个中国人,而思考的内容,由我们每一个人来决定。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才能更加热爱。

相关链接:

链接一、中国科学院杨叔予院士在华中理工大任职期间,规定他的博士生都要背《论语》《老子》,如果不学的话,就不能报到。他说:“基督教每个人都念《圣经》,伊斯兰教每个人都念《古兰经》,在中国为什么不要读《论语》《老子》?从1998年开始,我告诉研究所,招的博士研究生一定要学《论语》,要背《老子》,否则我不接受他的论文答辩。

链接二、韩剧成功在哪里?为什么能够风行?因为韩剧中处处渗透着浓厚的儒家思想。剧中的男、女主角往往都在苦闷、彷徨中思考人生道路、生存价值;浓厚的家庭观念在韩剧中也是无处不在,让国内观众不自觉地就会平添许多亲切感。它们宣传东方式的谅解、宽容精神,体现许多东方式的伦理观念,如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朋友之间以信为本,做人要诚实,对家庭亲情要珍惜。

链接三: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要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
发表于 2006-11-1 20: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P>楼主妹妹辛苦</P><P>奉茶[em27][em27]</P><P>此帖置顶[em31]</P>
发表于 2006-11-1 20: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竹语琴韵</I>在2006-11-1 19:24:39的o(︶︿︶)o 唉:</B>
<P>    三、关于“任侠之气”
  任侠之气:何谓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是荆轲,是专诸,是李白,是辛弃疾,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吴子胥的渔女。
  不过,今天他们都在风中消散了,再不见独行万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人,再也没有“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的女子。
     高晓松在〈青春无悔〉里,这样幽幽地写道,从小就接受明哲保身的教育,不敢相信任何人,何来的狂狷豪迈之气?何来风流洒脱的风骨?
  从来没有年少轻狂,青春就不是完整的青春,人生也不是完美的人生。读再多的金庸古龙也没有用。</P></DIV>
<P>个人最喜欢这一段的味道</P>[em02][em04]
发表于 2006-11-1 20: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竹语琴韵</I>在2006-11-1 19:24:39的o(︶︿︶)o 唉:</B>

<P>    这些传统的碎片给所有文化承袭者一个思考,思考者是是一个个中国人,而思考的内容,由我们每一个人来决定。</P>
<P>    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才能更加热爱。
</P></DIV>
<P>赞[em17][em17]</P>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23: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扫眉卧龙</I>在2006-11-1 20:18:21的o(︶︿︶)o 唉:</B>

<P>楼主妹妹辛苦</P>
<P>奉茶[em27][em27]</P>
<P>此帖置顶[em31]</P></DIV>

呵呵,多谢姐姐~~   :)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P>
<P><FONT color=#ff0033><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B></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 23:34:03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2-1 13: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P>其实现在应该说是有所改进了吧,“小荷才露尖尖角”、“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些是小学背的..在诗这方面倒是难被人遗忘啊,不过留下的都是应试的回忆,呵!</P>
发表于 2007-2-1 12: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那句话,实践出真知,引深一下,因为现在的社会压力大,其实就是人多,所以很难做到象楼主说的那些很宝贵的东西,不过话又说回来,一般宝贵的东西也最容易流失
发表于 2007-3-9 23: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文化有些失落了...楼主说的那些好象都有写难觅了
发表于 2007-4-8 15: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P>辛苦了</P>
发表于 2007-5-14 11: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P>  五、关于“诗词曲赋”
</P><P>让诗词成为应试的工具更加悲哀</P>
发表于 2007-5-14 11: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P>  五、关于“诗词曲赋”
让美丽的诗词成为应试的工具更加悲哀</P><P>我暑假会去学古筝也,只是因为兴趣</P>
发表于 2007-5-16 19: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个贴还是偶刚注册时的马甲发的,后来发现有重名的嫌疑,于是改名,汗~[em01]
发表于 2007-8-25 2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传统的文化 现在都很难在找回来了.</P><P>   能够有十之三,四 就不错了</P>
发表于 2008-2-8 22: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

谢谢楼主精心收集整理,在下长了见识。
发表于 2008-2-12 22: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每看到有关传统文化的文章,总是要忍着内心的悲痛看下去,我是在为我中华之优秀文化悲痛,我郠更是在为我中国的教育而悲痛。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更是一个民族的生存之本,但是,竟有人提出了教育产业化,并且被付诸实行,真是我中华之不幸啊。传统文化的衰落和教育上的不重视是密不可分的,教育上的失败导致了传统文化的直接衰落。
发表于 2008-9-8 14: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
句句在理。
发表于 2008-9-8 21: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多谢楼主整理了~~
发表于 2008-9-9 05: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没有那么严重。也许是校园环境的关系罢。
二年级美术课寻访胡同里的砖雕、门枕,三年级背正气歌,四年级读道德经,五年级学汉乐府,到了初中毕业,古文观止都快学完了。
学校的辅导班,虽然乱收费、加负担、减少了学生的休息时间,但有时还是管用的。
发表于 2009-4-17 08: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小学的时候兴趣班还是很多的 我原来还学过一点国画 不过现在的孩子好像都学英语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2 08:02 , Processed in 0.0820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