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97|回复: 22

三国网络综合系列——马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3 00: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马超,生于公元一七六年,死于公元二二二年,蜀国五虎大将第四位。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人,出身于凉州豪强家庭。 </P>
<P>东汉末年随父亲马腾起兵打仗,任偏安将军、封都亭侯。父亲马腾被曹操用计杀害后,领兵为父 报仇。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进攻曹操,与许褚大战于潼关,后被曹操用反间计打败,逃回凉州,又被扬阜等杀败,逃往汉中归附张鲁。后投归刘备,攻取成都时立下大功,拜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乡侯。用一杆长枪,有神威将军的美名,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勇有余,谋不足。后病死。</P><!-- InstanceEndEditable -->
<P>在我心目中的三国前五名是:吕、马、赵、张、关。俺喜欢马超的程度超过了赵云的。为此还专门做文:关于马许之战和马张之战。在那篇文章中,俺的看法是马超在这两场大战中都具有着优势,为此还和几个坛友争辩过,最后还是没有分明的结果呵呵。

喜欢马超首先是很小的时候看到连环画中马超的形象,一顶狮头盔,威风凌凌。记得那时侯看三国,因为年龄小,什么三国的谋略、战术和政治等等都不懂,不感兴趣。就是对打仗兴趣昂然。那时侯我问我老爸,谁最厉害?我老爸说:当然是吕布。那么其次呢?我老爸说不好说,可能是赵云(看,我们的上一辈都对第二没有清晰的认识呵呵),当时我就说:马超应该比赵云厉害。我爸说:金吕布,银马超啊,有这个说法。当时我得意的很,后来长大了,三国演义看了几遍了,再问我老爸:第二是谁?我爸说:赵云吧。当时我还专门摆出一番争论的架势,但是父亲就是父亲,一句:差不多的。把我打发了。呵呵,现在,我的想法还是没有改变,仍然认为马超应该比赵云武力高些,这种高,只是绝对的相对论。若说有什么实际的客观程度,实在也没有可权威可信的解释。这,源自一种感觉吧,或者说是感情。

关于白兄和煮酒兄讨论的马超杀杨之战。马超杀死了其他七位,却没有杀死必须杀死的杨阜。我认为不能说明马超的一击必杀能力或把握战机能力欠缺。因为马超在八人夹击下都能杀死其他七位,更不用说杀杨阜一人了。否则,其他人就不用前来助战,就叫杨一人前来迎战好了。我觉得,这里有两种可能性:

1、马超一开始就想杀杨阜,但是兄弟情深,其他兄弟为了保护杨,都成了替死鬼。马超一方面,不由震撼于他们的死命拼杀,另一方面,不仅马超有大恨,而杨也有大仇呀。他的老母也被马超杀了,他的兄弟为了保护他也一个个牺牲。这时候,人的仇恨激发的潜能,辅之以悲痛。请不要忽视这个力量。尽管杨阜和马超的武力档次相差太远,但是在这种仇恨驱动下,激发着杨的意志,否则,普通人流这么多血,受那么多枪早就挺不住了。而马超,在杀却几个人之后心中的怒火已经慢慢的从高潮褪下。此消彼长。导致马超未能最终结果杨阜。

2、马超最恨杨阜,因此想一枪枪的折磨他。不是有很多例子么,当一个人痛恨另一个人到极至的时候,是不会让他死的那么痛快的。要让敌人一刀一枪的被消耗,被扎死。最重要的不是在肉体上,而是精神和心灵上,让他恐慌,让他害怕,让他生不如死。所以,马超在干掉了其他7个人之后,留下杨阜。就象猫戏弄耗子,先玩够了再入口。不然,马超大可以叫马岱和庞德来帮忙,速杀之,相信庞德抵挡士兵分身的能力还是有吧。至于后来,妙才来了,马超迫于形势走之。

所以,我不同意马超未杀杨就是体现其在武力表现上的不足。

关于马超追杀曹操,这其实也很简单。首先,曹操的马绝对比马超的马只好不差。这一点应该没有人否认吧。另外,马超的马肯定比曹操的马要累吧,马超追击曹操,一枪扎在树上,肯定有马匹的原因。另外还有的就是心态。当杀父的仇人就在眼前,刺出的这一枪,凝聚着多少力量啊。我想这是一种情节上变幻,是一种世象百态的诠释。我想,换掉马超,吕赵二人,也无把握命中目标的。马超因为这一枪用劲太大,因此在曹操奋力逃跑下来不及变招了,紧接着曹洪来了,以此也可以解释与曹洪的4、50回合,马超懊悔气恼呀。在前面,曹操已经割须弃袍了,可以说作者把老曹形容的无比狼狈了,总不能叫曹操真的被扎死吧,那三国还怎么演义下去呢。我的想法,马超这一枪,是离曹操生命最近的这一枪,作者从割须、弃袍到离曹操生命中最近的这一枪(当然还有吕布的画戟在头上敲敲)。已经把马超的形象刻画的非常光辉了。没有想到马超这一枪,竟然成为了后人评价他枪法准确和临场应变的弱处,呵呵~~另外,其实在古典小说和现代小说中,不是有很多近在咫尺,方寸之间却失之毫厘么,这不是在描绘谁不行,或谁运气,这是一种冥冥中注定的命运。用周星驰的话语:上天安排的,还不够你臭P的?呵呵。
所以,关于马超刺曹操不中,也不能说明马超在敏捷攻击性上有欠缺,因为这有太多的因素左右着,用坛友的话就是,非有效的战例。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 11:56:34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00: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喜欢马超。至于害死父亲一说,我认为还有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马腾是否愿意儿子出兵?曹操招马腾入朝,目的就是牵制马超等,如果马超在马腾有生之年不出兵,势必会错过出兵的最佳时机。马腾也是个枭雄,如果让他无所事事只等待养老,那无疑和他死了一般。曹操杀马腾也是必然,一旦马超对自己失去了威慑,马腾也就失去了价值。马腾应该知道这些,所以他应该不会反对马超出兵。作为马超,取舍于大义小节之中,出兵确实是无奈之举。即使这件事马超错了,但单凭这点否定了马超的人品,我认为也是不对的。
至于马超的武艺,“三国数马超”多少能说明一点问题。讨论三国武力谁第一,吕布、赵云、关羽、张飞、马超,甚至文鸯都没有错,《三国演义》在着力描写一个武将时,经常形容的举世无双,每个人都有非常闪亮的阶段;《三国志》中好象根本不重视谁单挑是老大,差不多的都说是“勇猛善战”、“世之虎臣”等。至于《后汉书》等书籍,印象淡了,好象也没有过什么特殊的点评罢。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合适的人选,主要看喜欢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外貌什么样的举止什么样形象了。我喜欢马超多于其他几位老将,最喜欢的还是相对无名的文鸯。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00: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点你应该注意~
马超是庶出的次子,在马腾麾下是很难成为继承人的,这极有可能是马超夺权的结果!
马超是极有野心的!
彭羕意欲谋反时不找别人合作而找马超,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马超一生中曾数次上表让刘备给自己一些兵去收复凉州,以马超在那里的人望和根基,凉州不是没有可能收复,但刘备一生都未给马超机会——马超的野心太大啊!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00: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世民可以为了当皇帝而骨肉相残,我们尚可原谅,因为他是个非常杰出的皇帝。马超的带兵能力不弱于马腾,更相信不会输给名气不能相提并论的马铁等人了,能者居之。
关于凉州,那个你的那个论据只能说明刘备对马超还有戒心,换句话说,就是刘备认为马超有野心,不能够说明马超真的就有野心啊。
即使马超真的有野心,那也是情有可原,试想一下,有谁能在割据一方后甘心臣服于人?不服气是正常的,更何况马超在刘备手下还是相当服从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00: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弑父与兄弟相残是不一样的呀~
我也没说马超有野心是不对的~
只是说他的野心使得刘备不能真正重用他而已~
其实这样怪刘备,而非马超~
刘备其实是小心眼的~
真正能独挡一面的几名部下如关羽、马超、孔明等都未受到真正的信任。张飞对部下不够仁慈,赵云则武勋不足,黄忠年老。只有魏延是刘备自己一手提拔的心腹,所以说刘备若居中国,则为乱,若乘边守险,则可为一方的霸主啊!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00: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超墓何罪之有为,为什么推平他的墓
无论大家是喜欢马超还是讨厌马超,马超在三国中的地位决不可能因为我们的一些评论而动摇。
   马超死后就安葬在了蜀国的国都成都,但是大多数的人一定不知道,马超墓的确切位置在现在的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原来是新都县),一千多年以来马超的墓都保存在那,用当地农民的话来说就像一个小山一样,而墓附近的那条路就叫做马超路。本来保存这么久可以成为后来人参观与瞻仰的地方。但是就在几年前,新都区的领导不知道是嫌墓妨碍新都的发展,还是嫉妒马超太有名了,不愿让他死后安稳的待在地下。于是新都区的领导一声令下,马超墓不见了,在那及其附近修起了一座座高楼,并且在附近根本没修什么纪念馆。如果你不信,我可告诉各位在成都的梁家巷(梁家巷在火车站乘2路可到)坐市内长途到新都区,原来马超墓的地方离电子路不远,在那附近着当地农民打听(年纪大一些的),绝对会有人知道并告诉你的。
   就这一篇文章而已,暑假从上海跑去了长期40度左右的四川。
   从10岁起,这些眼泪我就只为你而流。
   8月14日那天新都县是40度左右,进县的地方看到了一块新都县旅游导游牌,我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绿底,白字,“征西将军马超墓”,旁边还有一颗红色的星。傻子一样疯笑了一路,笑得想号啕大哭。我想那什么破文章,骗人的假的,明明都还在。
   那天是我没法忘记的热,一路水土不服正在生病。
   而事实是那个路牌是骗人的,或者解释为我眼花了也可以,用一个路边老太太的说法就是,你找啥子马超坟?早推了,上面楼都建了八丈高了!
   我不相信,当看到那篇文章的时候,猫的反应是她表面不相信但心里已经相信了,而我表面相信心里却怎么也无法接受,是衣冠墓我也无法接受。
   我问了一个下午。那些众说纷纭的开阖的嘴唇极端轻易地操控我的情绪让我根本没有办法能冷静下来自己想一想。那里人的一切都使用的是你的名字,他们践踏在你祠堂之上,可是他们并不知道你。
   在钻进回程车的那时候,我想起猫对我说的:那一定是他不想在成都这个是非之地了。勉县才是他的家,是完完整整属于他的地方。想到我又吃吃地笑了起来,笑着笑着泪突然大颗地滚下来,没有人看见,我低头用手背擦干继续抬起头吃吃地笑。我不知那些眼泪已经渗进皮肤,顺着血管流进心里。于是蜷缩并臆想着你滚烫的微笑,幸福而缓慢地死掉。
   
发表于 2006-12-3 00: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P>吕布武力第一好象没什么好说的 三英战吕布都没占什么便宜  至于赵云 要不是曹操爱才 他单骑救阿斗时应该就牺牲在长坂坡了 呵呵 马超是虎将 不过我对他的印象不是很深了</P>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00: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P><b>马超害死了生父?

</b>    历史上关于马超的第一宗悬案,便是其父马腾究竟是不是他贻害至死的。中国古代向来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传统,儿子害死父亲,罪孽可谓深重。《三国演义》倒是已帮马超开脱罪名,罗贯中写道:马超一天梦见身卧雪地,群虎来袭,知是个不祥预兆,果然,堂弟马岱踉跄而入,言马腾已在许都为曹操所杀。马超随即联合韩遂起兵,为父报仇。

    《三国演义》三分假七分真,这件看似简单的历史事件背后,其实隐藏着几个权力集团之间的兼并与反兼并斗争,乃至马超的人品。汉朝末年,王室衰微,关西军阀占山为王,割据混战,就连称兄道弟的马腾与韩遂之间,都曾有过杀妻之仇。马腾、韩遂是两个战争投机分子,一生经历无数战争,从一介布衣升迁到将军,拜了兄弟,不久便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反目成仇。马腾妻子在混战中为韩遂所杀,从此,这两兄弟之间连兵不断,直到司隶校尉钟繇前来调解,方才告一段落。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钟繇怕韩、马两人再闹矛盾,在曹操示意下,上表将马腾召入京师为官。马腾戎马一生,此时可能想享点清福了,于是欣然入京为卫尉,地位在三公之下,儿子马休、马铁及家属也迁徙到邺,只有马超一人留在关西,统帅马腾旧部。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令钟繇带兵入长安,沿途放出风声,要借道关西,进攻汉中张鲁。马超、韩遂关西诸军阀岂能放心任朝廷大军从自己地盘经过,索性联合造反,几路大军一同杀向长安。其实,稍有地理概念的人都明白,进攻汉中,是无须从关西借道的。所谓借道,只不过是曹操“假道伐虢”之计,他要借机试探关西军阀的态度,结果马超、韩遂果然造反。《典略》还记载了这样一段史料,马超欲与韩遂结盟抗曹,于是面见韩遂,言“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将马超描述得很是不孝不义。《典略》作者鱼豢乃是魏国京兆,对犯上作乱的马超自然没有好印象。因此,《典略》所载,不应当成为评判马超的标准。

    马超之所以有贻害生父之嫌,是他造反当年,马腾其实还没死。建安十七年(212年)夏天,曹操才下令诛杀马腾,夷三族,马家大小两百余口几乎全部罹难。中央曹操故意找茬,地方军阀马超造反自保,在三国本算不上什么新鲜事。不过,老父马腾正在朝中为官,全家两百余口尚在曹操手中,不顾老父及家人安危,执意造反,马超的做法颇为历代史家诟病。

    曹操不在马超起兵当年诛杀马腾,而选择次年动手,是此时他才击败马超等人,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在潼关,马超远远看见曹操,想凭蛮力上去擒拿,后慑于许褚之勇方才做罢。马超、许褚两员虎将相遇,自然少不了一场恶斗,因此《三国演义》又有了“许褚裸衣斗马超”。其实,正史是没有这次恶斗的,就跟后来的“马超战张飞”一样,都是罗贯中的虚构;所谓潼关“割须弃袍”,也只是罗贯中往马超脸上贴金而已,马超一败涂地,直接连累二百余口家人惨遭毒手。

    历史上,马超的武力也是个谜团。《三国志·张既传》记载了这样一则旧事:马超曾与韩遂之婿阎行厮杀,“行当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阎行在三国只是个小人物,却因为胜了马超,顿时成为曹操的大红人。

    战不能胜,马超开始寻找退路,他先是遣使请求“割河以西请和”,后来又屡次“固请割地”,一心割地自立。曹操不允,继而大破马超、韩遂,关西遂平。《三国演义》又把责任推到韩遂身上,言韩遂背弃马超降曹操,官封西凉侯。其实,韩遂与马超一直并肩作战,直到215年5月为手下诛杀。</P><P><b>三次灭门苦不堪言</b>

    建安十八年(213年),马超在凉州重整旗鼓,依靠羌人东山再起,几乎夺得整个陇西。冀州刺史韦康开城投降,马超却尽杀韦康一家老小四十余口,反而对负隅顽抗的冀州参军杨阜、姜叙不加怀疑,继续委用。不久,夏侯渊奉曹操之命入陇西,马超领兵拒敌,杨阜、姜叙趁机复叛,马超首尾难顾,投奔汉中张鲁。在此之前,马超突袭历城,捉到姜叙老母,姜母破口大骂:“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对此,北宋庆云间毛宗仁评价说,“若马超,则可为战将,而不可为大将。其杀韦康,屠百姓,不得谓之仁矣!其不疑杨阜,不得谓之智矣。”

    杨阜、姜叙复叛,马超妻儿尚留在冀州,成了刀下鬼,马超仅与从弟马岱、部将庞德等少数亲随逃脱,又一次作战失利连累了妻子与尚在襁褓中的幼子,不知马超心里会做何感想。此次战败,马超最终失去了枭雄的地位,从此只能寄人篱下,而他中年的凄凉境遇,也是由此开始的。

    张鲁割据汉中多年,苦无良将,见马超来投,大喜,以为从此“西可以吞益州,东可以拒曹操”,准备招马超为婿,后因营中杨柏苦谏作罢。杨柏说,马超妻儿惨遭杀戮,都是马超贻害所致,你怎么还能把女儿嫁给他?张鲁从此对马超半信半疑,不再信任。

    《三国演义》中,刘备恰在此时攻打益州,刘璋向张鲁求救,张鲁令马超率援军前往。在这一章节,马超的勇猛被渲染到了顶点,他面如冠玉,唇若抹朱,银甲白袍,狮盔兽带,银甲白袍,威风八面,故又有“锦马超”之称。马超与张飞在葭萌关大战数百回合亦难分胜负,最后,诸葛亮设计,将马超“赚”进了成都。其实,这里有两点是与正史不符的,其一,马超的长相,《三国志平话》说他是“面如活蟹”,螃蟹是什么样子,或许跟张飞也差不离了;其二,刘备攻打刘璋,马超并未曾率军支援。马超遭张鲁猜忌,过得并不如意,建安十九年,见刘备攻蜀,“密书请降”,主动投进了刘备怀抱。他的另一个妻子董氏和小儿马秋留在汉中,未能一同入蜀。曹操破张鲁后,董氏被赐给阎圃,张鲁气急败坏,竟将马秋亲手杀害。自公元211年至公元214年,短短4年间,马超就遭遇了三次灭门之祸,全家被杀戮殆尽,马超接连受到失败的耻辱与丧亲的痛苦,苦不堪言。

    <b>被闲置的武将</b>

    入蜀归顺刘备后,马超仕途一度颇为得意,前后历经三次升迁,官位仅在关羽之下。刘备先是拜他为平西将军,取汉中后迁为左将军,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又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官越做越大,马超混得却越来越差。

    马超归刘后出现了一个插曲。史书记载,马超见刘备待自己不错,当时刘备的身份还只是汉朝左将军,不免有点傲气,见了刘备仍是直呼其名,刘备不免气恼。有一次,关羽、张飞皆在刘备身后,马超仍不知趣,直呼刘备大名,关羽、张飞大怒,欲拿马超开罪,马超吓出一身冷汗,再不敢造次。其实,自刘备入川以来,关羽一直镇守荆州,自然不会为了这等小事专门跑到成都一趟,所谓关、张二人吓唬马超只是稗官野史而已,不过却仍可从中管窥马超在刘备集团地位并不牢靠,而这一切又跟他自己的性格缺陷有关。马超半路降刘,终非刘备嫡系,又不注意礼仪尊卑,日渐孤立,他除了偶任偏师,极少统兵出征,只能企羡黄忠冲锋陷阵,坐观魏延镇守汉中,并无太大建树。刘备更多只是想借他的威名争取羌人,赢得爱才美名。马超焦躁难忍,却又无可奈何。</P>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00: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将不能外出征战,可谓悲哀,家人又被杀戮殆尽,中年的马超,终日生活在碌碌无为与丧亲的双重悲痛之中。一年春节,马岱向他拜年,马超不禁悲从中来,吐血泣曰:全家数百口人都已送命,你我二人还有什么可庆祝的。建安二十年,从前对他忠心耿耿的部将庞德在张鲁兵败后投奔曹操,也在樊城之战中为关羽擒杀。

    伴随着寂寞而来的是政治上的小心翼翼与自我保全。马超跟一个叫彭漾的私交不错,刘备下放彭漾为江阳太守,彭漾不悦,便向马超大倒苦水。马超说,你有才有能,本可与孔明并驾齐驱,怎么跑到那个小地方当太守了?听得此言,彭漾一时性起,便忘了分寸,说刘备、孔明“老革荒悖,可复道邪”,又言“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马超听闻彭漾言语大逆不道,便默不作声,日后将彭漾所言,悉数上奏刘备,彭漾被收监,很快丢了性命。彭漾自以为怀才不遇,向马超发发牢骚,本以为可以得到马超共鸣,没想到自己信任的朋友却成了告密者。马超为求自保尚能理解,如果因此出卖朋友,却是为多数人所不齿的。他在蜀汉的状况,可见一般,所谓鱼水情欢,只是小说家粉饰太平而已,英雄气短的马超才是历史上真实的马超。

    此事过后,马超在蜀汉更加孤立,寂寞悲凉地走过了余生。刘备称帝两年后,马超病卒,临死前向刘备上书:“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诧陛下,余无复言。”这段浸透血泪的遗言,实在令人痛惜。<P 0px"> </P><P 0px">    <b>人才兴蜀</b></P><P 0px"> </P><P 0px">    在中国历史上,一个王朝的兴废和政权的更替,人才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秦汉之际刘邦和项羽的胜败便是一个有名的例子,刘邦因为有张良、萧何、韩信等杰出人物的辅佐,终于打败了骁勇善战的项羽。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崛起,也都是人才决定胜负。曹操在中原取代群雄,主要是集聚了一大批谋士猛将,形成了人才群体,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刘备也一样,身边不仅有关羽、张飞、赵云等将领,而且有诸葛亮这样智慧超群的人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终于取得了创业的成功。吴国的兴起亦差不多,也集聚了一批足以同魏抗衡的人才队伍。正因为人才的重要性,所以三国对人才的争夺也非常激烈。

    蜀汉之初,人才济济,因而呈现出一派兴旺的景象。在蜀汉政权的人才群体中,既有跟随刘备长期征战的功臣,也有创建政权过程中汇聚和接纳的新人。虽然功劳有大小,职务有高低,但刘备并无明显的亲疏之分,诸葛亮作为丞相,对待人才也是比较开明的。正是这种量才录用、任人唯贤的做法,为蜀汉政权带来了勃勃生机。今天我们去成都武侯祠,参观两廊的文臣武将塑像,透过时空似乎仍能感受到那种和衷共济的气氛。

    从一定意义上来看,人才兴蜀可以说是蜀汉政权的根基,也是蜀汉政权兴衰的要害。刘备和诸葛亮对此都有很深的认识,尤其在创业之初,对人才的吸纳和笼络更是不遗余力。这种情形在立国之后也有较好的延续,比如蜀汉人才队伍中马超的加盟,姜维的归降,以及其他一些外来人才的入蜀。正因为有这样一支人才队伍,才保证了蜀汉政权在较长时期的稳定。

    在蜀汉政权后期,对人才的培养做得很不好,比不上魏,也不如吴。魏和吴都不断地涌现出一些年轻的人才,而且比较杰出,年纪轻轻已经独当一面。蜀汉政权则不然,中后期几乎没有什么杰出的年轻人才,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将领与谋士有的老了,有的死了,显出了人才凋零的虚空。纵使聪明绝伦的诸葛亮,一旦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也只能是回天无术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在历史上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而忽略了对年轻人才队伍的建设,大概也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失策了。</P>
发表于 2006-12-3 01: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P>“五将挥刀齐出。超纵步出帐外,五将围绕混杀。超独挥宝剑,力敌五将。剑光明处,鲜血溅飞:砍翻马玩,剁倒梁兴,三将各自逃生。”</P><P>这么英勇的描述在三国里面很少见哦</P>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01: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color=#21447d><B>三国历史上最不该被埋没诋毁的十大人才</B></FONT></P>
<P>在三国的风云舞台上,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弄潮儿,他们当然是才华横溢。可是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面前都出现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让他们乘时而上,从而名震当代。可是还有很多人,抱荆山璞玉而不为人知,或者虽然被赏识提拔却未尽其才,或者命运多蹩所托非人而抱恨终生,历史留下了他们光彩的一笔,却没有给他们应得的地位,徒让后来者感慨悲伤。水镜先生有云:孔明虽得其主,未遇其时,惜哉。呜呼,至言也。

    <b>NO10  陈登</b>

    陈元龙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里地位一般,只是在曹操收吕布的时候作为内应顺便提了一下,给人的感觉此人不过是个耍阴谋的小角色,才干上不了大雅之堂。不要说跟孔明、仲达这样的当代豪杰比较,就是跟郭嘉、程昱这样的二流人物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可是历史是否真的如此呢?非也。有一次一个叫许汜的人从广陵过来,跟刘表谈起了陈登,当时刘备寄住在刘表那里。也在旁边听他们讲话,这位许先生上来就抱怨:“陈登这个家伙太没有礼貌了,我这样的名士到了哪儿吃不开啊。偏偏到了他那儿不收待见,就说住宿吧,他自己睡舒服的大床,让我打地铺。这个家伙不礼贤下士,我看成不了什么事儿。”刘表表示同意,刘备冷笑着说了话:“我太了解元龙了,他这个人脑子想的都是天下大事,最讨厌跟无聊文人咬文嚼字。你这个人只知道风花雪月,一派小资情调,言谈举止没有一点真知灼见。元龙对你那样还算客气呢,要是我的话,我自己睡百尺高楼,在地上挖个坑给你睡,还给你打地铺呢。”又回头郑重的对刘表说,“象陈元龙的文武胆识,只能去跟古代的圣贤相比,当代的人物我看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刘备这么推许的一个人物,曹操却没当回事儿,灭了吕布后,曹操仅仅让陈登当了广陵太守。曹操讨伐袁绍的时候,几乎把各个州郡的精兵都抽走了,南方的防御相当空虚。这个时候,江南的孙策开始蠢蠢欲动,越过长江,图谋进攻广陵。

    陈登手里的兵特别少,手下都很慌乱,陈登却镇定自若的说:“孙策虽然勇猛且兵多,但是他并不了解这里的虚实,我看我们还是有机会击败他的。”于是命令士兵把旌旗都从城墙上拔下来,城里的百姓不许随便走动,看起来好象是被孙策吓的逃跑掉一样。在通往广陵的大路两侧险要的地方,命令士兵多设立火堆和战鼓。孙策的大军来了,看到广陵这个样子,并没有贸然攻城,在城南驻扎下来,刺探虚实。晚上,陈登命令各个地方一起火鼓大作,自己的城上也突然把旗子全插上去,擂鼓呐喊。孙策吓坏了,赶紧逃掉,陈登命令士兵一起出城追杀,把后面的辎重全部虏获。这一战让曹操对陈登刮目相看,正准备重用的时候,陈登害病死了。曹操悔恨良久,陈登刚投降过来的时候就对曹操陈述过讨伐江南的战略,曹操没当回事儿。等到孙权在江东的势力逐渐稳固后,曹操巡视合肥,往着远处的长江,叹息良久。对手下说:“我真的好恨自己没有早点用陈登的谋略!?

    一代天骄英年早逝,让人扼腕叹息。

    遗憾指数:5.5</P>
<P><b>NO9  曹植

</b>    曹植的才华如果仅仅是吟风弄月那也就没什么可遗憾的了,可是历史上却并非如此。曹操对子女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根据各人的才华悉心的加以培养。比如长子曹丕在政务上是个好手,诗写的也非常好;次子曹彰勇猛过人,雄烈英霸,曹操不断的批评他有勇无谋,督促他多读书学习兵法,后来果然曹彰成长为了一个出色的猛将,建安后期带五万幽州兵讨伐北方少数民族,一举灭掉了乌丸;可是曹操最喜欢最看中的却是三儿子曹植,文采方面不用说肯定曹操是非常满意的,曹操就注意在政治、军事上给予开导和启发。比如曹操南征孙权的时候,让曹植驻守刚刚平定的袁绍的老窝邺郡,让他当两年地方官,锻炼一下处理繁杂政务的能力,临走的时候敦敦教导说:“你今年23岁了,不小了,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是洛阳的警备司令,用大棒杀死了飞扬跋扈的宦官,你要好自为之啊。”曹植听了很振奋,兢兢业业的办事,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经验丰富的鲜于辅等人,把邺管理的非常好,曹操非常满意,这个时候就已经动了立他为世子的念头。后来建安24年,关羽带兵歼灭了于禁等人,威震华夏。

    曹操的事业到了危o(︶︿︶)o 唉头,如果关羽攻克樊城,黄河以南则无险可守,兵烽直抵许昌,这个时候就会叛乱四起。在危o(︶︿︶)o 唉头,必须要派一名亲信大将去解救樊城,曹操想到了曹植,任命他为南中郎将,作为统帅抵挡关羽。这个时候曹丕把曹植骗到府里,灌醉了他,结果曹操大怒,一气之下罢免了曹植。使曹植失去了统帅精锐大军的机会,如果此时曹植牢牢的把握好军权,占据宛城,再配合在关西握有十万大军的曹彰,曹丕是绝对当不了皇帝的。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曹丕即位以后立刻打压曹植,把他流放到山东一带看管。曹睿即位后对曹植的看管逐渐放松,并且给了他相当大的自由。曹植就在这个时候上了名垂青史的《求自试表》,我看了这个表,上面详细的陈述了三国的

    形势,并且结合曹操的用兵经验提出了一套对吴蜀作战的方略。文章感人至深,写到:“我愿意作为一个偏稗的校官,或者归属于西边的大将军曹真在陆地上冲锋陷阵;或者归属于东方的大司马曹休在江河上架舟驰骋;一定要擒住孙权抓获诸葛亮,完成先皇的遗愿,如果能够为这个理想而奋斗,就算让我死我也没有遗憾。”可是曹睿又怎么会让他称心如意呢?只是写了不疼不痒的四个字:其志可嘉。最后一代宗师终老深山。

    遗憾指数:6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 1:03:0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01: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b>NO8  魏延

</b>    刘备讨伐平定了汉中以后,曾经考虑这么重要的地方一定要派一个经验丰富,作战勇猛的名将来镇守。当时人们都认为这个角色非张飞莫属了,刘备统共哥仨,自己守西川,关羽守荆州,汉中理所当然要给张飞。张飞呢,也真的就这样认为的,拉开架势就准备上任了。结果呢,刘备宣布汉中太守是魏延!整个大军都惊呆了。在任命仪式上,刘备郑重的问魏:“你打算怎么守我的汉中?”,魏脖子一梗,硬生生的回答:“曹操如果亲自带着全天下的兵马来进攻,那我就利用城池和险要来抗拒。如果只是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骚扰,我就打开城门迎战,全部歼灭了

    他!“刘备大乐。刘备死后,诸葛亮在南中一带作战回到成都,刚刚落下脚,兵马还没有来地及休整。魏国的大将郭淮和费耀就进攻凉州的羌人,破坏羌人和蜀汉的联盟。这个时候诸葛亮对魏延说:”我没有多余的兵给你,你带着汉中现有的兵去解救羌人吧。“魏延一笑:”还要动用国家的兵马干什么?我带着一队亲兵,指挥着羌人就能干败这帮杂碎。“于是带着少量轻锐亲兵兵秘密的潜进了羌部,指挥着一帮被打烂了建制的少数民族兵马在阳溪一带大破魏兵。诸葛亮乐的合不龙嘴,立刻封他为征西大将军和南郑侯,职位高出了赵云一大块。可惜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魏延单独的领兵,在之后的六出其山过程中,魏都是作为偏将在诸葛亮手下听用。魏延常常感慨自己的才华并没有被充分挖掘,越来越有怨气,在镇守街亭的重要岗位上,诸葛亮居然不用魏延这样经验丰富的将领,而是用了马诉这个华而不实的东西。难怪陈寿后来说:诸葛亮应变机略非其所长。

    遗憾指数:6.5

    <b>NO7  桓范</b>

    如果曹爽信得着他,天下也许根本就没有司马氏什么事儿了。渭桥兵变的时候,中外一片混乱,形式悔暗不明,大臣们不知所措。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是清醒的,这就是大司农桓范。他当机立断,抢到了大司马印,斩关夺锁突围出了洛阳。司马懿听到他逃走的消息,跺着脚叹息:“糟糕了,要坏事,智囊走脱了。”蒋济对司马说:“没事儿,他自然很可怕,不过我看曹爽那个胆小鬼未必敢听他的计谋呢。”桓范到了乱成一团的曹爽军中,立刻清醒的分析了形势,并慷慨激昂的说到:“这里到许昌,不到半宿,城中粮草足可以支撑好几年。调动天下兵马的大司马印现在就在我手里!阁下还怕什么呢?且如今天子在手中,打着皇帝的旗号号令天下,国中的将领一看就知道该跟随谁了!”可是曹爽这个窝囊废还是不敢,说了一句窝囊至极的话:“我现在不指望在掌权了,回家守着几亩地当个富家翁总可以吧。”桓范气的哭骂:“你父亲曹真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字,可是生下来的儿子怎么比猪还蠢啊!!!”

    遗憾指数:7

    <b>NO6  姜维</b>

    相比之下,他还是比较幸运的,刚刚27岁就做到了征西将军一职。诸葛亮夸奖他说:“姜伯约文武双全,胆略过人。而且忠于汉王朝,真是凉州这个地方的瑰宝啊!我看可以让他去训练精锐虎步军,等战事结束,我带他去见皇帝。”诸葛亮这样看重的人才在费祎手里遭殃了,费这个人有才华,但是比较散漫,没有什么大志向。姜维多次向他陈述讨伐魏国,费懒洋洋的说:“咱们跟丞相比都差远了,丞相没办成的事儿,咱们能办成?”有时候实在架不住姜的唠叨,就给他几千人,让他去骚扰魏国边境。后来费死了后,姜维才象出了笼子的猛虎,带着几万人讨伐凉州,在桃西一带大败魏国,歼灭了几万人,这是从刘备汉中战役后,蜀汉在西线获得的最大的战果。

    魏国如果不是陈泰傻大胆儿当机立断迎风直上打了个出其不意的话,整个凉州都要被蜀汉吞并了(连邓艾这样的猛人当时都说姜维太厉害,应该避一下,还是放弃凉州的好。)后来姜在蜀汉被排挤,到踏中去屯田。这个时候姜维建议在阳平关和阴平桥两个地方加强防守,可是蜀汉的君臣没有一个当回事儿。后来果然钟会攻克阳平夺了汉中,邓艾偷渡阴平直达成都,事情的发展和姜预料的一样。这个时候姜转战到了剑阁,听说邓到了成都城下,建议诸葛瞻不要出去和邓硬碰,守住绵阳一带的险要就好了,邓悬军深入粮草不够,自然就完蛋了。可是诸葛瞻不听,出师迎战,果然被邓打败了。姜维这个时候还没有放弃,让刘蝉组织成都防御战,等待自己回师。可是刘蝉却投降了,姜维听到这个消息后,恨的拔出了配刀猛砍路边的石头!!!

    后来在成都的庆功宴上,邓艾挠了挠花白的脑袋醉醺醺的说:“姜伯约也不愧是当代的一个英雄了,可惜他遇到了这样的主子,当然也加上遇到了我,才走投无路了啊。”

    遗憾指数:7.5

    <b>NO5  廖立</b>

    并不知道这个人有没有真本事,反正在三国历史上,没怎么看他的表现。不过在史书上,有这么一笔。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占据了荆州,他开始细心的查访人才,这个时候诸葛亮说:“找两个人就够用了,一个是庞统,一个是廖立。别人都白扯。”刘备就找到了这两个,在进川的时候,刘备带走了一个,就是庞统,统死了,叫诸葛亮进川,把廖立放在了荆州。后来荆州兵败,廖立逃回了西川,刘备让他担任侍中、长水校尉。不过廖立这个人觉得自己才华不止这个位子,还看不起李严,对李爬在自己头上不服气,就生了怨言。诸葛亮开始还能容忍,后来觉得这小子越来越不着调,就给免了。

    廖立后来在文山少数民族地区居住了下来,后来姜维攻打唯国从文山这个地方过的时候去拜见了廖立,廖立抗着脖子不搭理他,姜维也没有办法。真搞不明白,这家伙怎么这么狂?按理来说如果真的是华而不实,诸葛亮不会那么推荐,还把他跟庞统比。但是也难说,诸葛亮看走眼的时候也不少。这个入选有点勉强,不过如今这样的人倒是不少,也不知道他真有本事还是假有本事,混的也不怎么样,可谁他都看不上,我们公司就有这么个家伙。

    遗憾指数:8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01: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b>NO4  马超

</b>    在三国演义里,马超的身世是非常悲惨的,他全家三百多口被曹操诱骗屠杀。在讨伐曹操失败后退回甘肃,自己的两个儿子又被信任的部将杀死,最后投靠了刘备,总算是见了天日,得到了刘备充分的信任,一直担任着把手汉中的重任,并且被授予了骠骑大将军的显爵,在荣誉和恩宠中幸福的度过了最后的岁月。让不少人在同情他的同时又少感安慰。但是,历史上的马超在投靠刘备后日子过的是非常压抑和痛苦的,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并且处处受到排挤和压制,在惶恐中度过了后半生。

    演义中说他是在诸葛亮讨伐南中后和北伐中原前去世的,推测一下大概是建安五年或者六年的事儿,但是历史上他死的非常早,章武二年就死了,当时他只有四十七岁。马超死的时候给刘备写了一篇非常简短凄苦的奏折:我全家都被曹操杀了,没什么亲人,连个后代都没有,只有个弟弟马岱请您好好帮我照料,在地下我也就感恩了。为什么这个当年举凉州造反,席卷关西的一代名将身后是这样的悲惨呢?这还要从他的身世说起。

    马超的父亲马腾当时并非是被曹操诱骗到许昌的,是他自己自愿归降曹操,曹操为了安抚凉州的诸侯,对他还是不错的,封了他卫尉。马腾也把家都搬到了许昌,准备过安慰幸福的后半生了。但是后来曹操谋划进攻汉中的张鲁的时候,钟繇就劝曹操说:先别着急进攻,如果我们从长安出兵向西,必然会惹起马超和韩遂的怀疑,以为我们假道伐虢。曹操并没有听,也许他认为马超有人质在自己手里,投鼠忌器,不敢造反;也许他就是想挑拨马超造反,解决这个在北方唯一能够威胁自己的力量。他放出风去,说自己要出兵汉中。

    果然马超置自己的父亲和家人于不顾,真的造反了,曹操马上杀了马超全家三百多口,并且在潼关一带击败了马超。马超败退回了甘肃,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联合了羌部继续反对曹操,经过几年的努力,建安十八年,马超几乎控制了全部的凉州。后来夏侯渊西征,马超的内部出现了分裂,老婆和两个儿子被部将杀死,无奈之下,马超投靠了张鲁。可是马超这种英雄岂是张鲁之辈所能限量?他太出色,太响亮,把张鲁手下的一帮无能庸才给比的委琐不堪。有人进谗言说:马超这个人不能信任,他连自己的父亲都能出卖,何况是主子呢?张鲁听了果然对马超防备很严,这有点儿象当初的吕布了,能耐很大,做人也很失败。

    后来刘备西征刘章,张鲁考虑到刘章如果完蛋自己也好不了,于是派马超去葭萌关进攻刘备。刘备当时正在全力进攻成都,没有多余的兵力分出来对付马超,张飞,赵云等将正在扫请成都的外围,也并没有参与到与马超的战斗中。只是派了个李恢去劝降,马超在张鲁那里混的本来就不如意,这次出兵也只是借用自己的名声去威慑一下,手里并没有指挥权,于是就跟随李恢投降了刘备。马超投降后来到成都刘备军中,刘备非常高兴,立刻放出了风声,说马超来投降了。当时刘章还是准备坚持战斗等待外援的,但一听说马超归了刘备,立刻没有了坚守的信心,举城投降。

    刘备平定了西川后给马超封了官——平西将军,是刘备阵营里职位最高的武官了。但是马超这个人的名气实在太大了,这在当时的刘备阵营里是谁都比不了的。关羽就有点儿嫉妒马超,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才怎么样(关羽当时并没有提说到西川和马超比武)。诸葛亮回信说:马超这个人文武双全,雄烈勇猛,就想汉朝开国时候的英布和彭越一样,可以跟张飞并驾齐驱,但是比不了你的超然绝伦啊。我们都知道关羽的脾气喜欢出格恭维,他拿出信来满世界的宣扬,借此来压服马超。马超这个人自己也有问题,大大咧咧,当时刘备的身份只是个汉朝的左将军,马超呢见了刘备也不怎么尊敬。总是直接喊刘备的名字,比如:嗨,玄德。这让刘备很不舒服,张飞也看不过去,总想找个机会教训他一下。后来孙权派吕蒙讨伐荆州,刘备带张飞,马超沿水路到了公安和关羽汇合。

    在一次开军事会议上,关张故意早早的来到刘备身边,马超不知道,还是大大咧咧进来就喊:嗨,玄德。关羽当时就火了,和张飞拔出剑来命令马超给刘备下跪。马超当时吓坏了,整个后背都是汗,扑通一声就跪下了,从此再也不敢对刘备不敬了。这件事情对马超的触动是很大的,从那以后马超就变的谨慎小心了,夹着尾巴做人。我们都知道一个武将要是没有了性格那么他的才华也就被泯灭了,在后来讨伐汉中的过程中,马超的表现让刘备相当不满意。完全不见了当初席卷关西的威风,磕磕绊绊的跟一个曹洪打了个互有胜负,甚至被一个老黄忠给抢了风头,马超的威望也一天一天的下降。汉中平定后,刘备甚至宁可用魏延来镇守,也不用马超,在内心深处,刘备对马超是有着深深的防备的。

    回到成都后,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个叫彭漾的人由于不受刘备重用,一肚子牢骚,到处乱讲话。他跟马超的私交还不错,一次喝醉了,在马超的寓所里说了几句对刘备不尊敬的话。我们知道马超被刺激以后是非常敏感的,当时他的处境是“羁旅归国,常怀危惧”——《三国志。蜀书。马超传》,立刻向刘备报告,最后刘备把彭漾给杀了。这样一件事情其实传出去是相当不光彩的,人家信任你,把你当朋友,和你说几句心里话,你一转身把人家卖了。从那以后,人人见了马超都躲的远远的,谁都不敢招惹他。

    马超呢,从此更加的委琐小心,在孤独和压抑中度过了后半生,章武二年,年仅四十七岁就早早的离开了人世。综观马超的一生,让人不能不为这个才华出众而又际遇窘迫的将军扼腕叹息。这个十七岁从军,二十岁就大破郭援威镇河东的一代名将如此凄惶的走完了自己的后半生。其中有刘备山头主义的原因,更多的是他自己做人的失败。

    遗憾指数:8.5

    <b>NO3  黄权</b>

    黄权和刘巴这两个人物在三国演义里不出彩,不过却是刘备生前很看重的人物,比如黄权,甚至可以说是刘备继关张后最倚重的大将,比马超都受宠。黄权原来是刘章的部下,和刘巴一样,都非常反对和刘备结盟。

    后来刘备攻克成都后,也表现出来了o(︶︿︶)o 唉和气节,但是刘备是什么样的人物,靠软磨硬泡和封官许愿终于是把黄权给拿下了。刘备通过于黄权的谈话发现这个人文武双全,在投降过来的将佐里真的是出类拔萃,从此彻底的爱上了他,黄权从此也就走上了青云之路。

    建安二十年春,曹操去汉中讨伐张鲁,黄权对刘备说:汉中这个地方太重要了,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得派兵去救援张鲁。刘备说:好吧,我看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办算了。于是黄权就动身去了巴西集结军队,没想到张鲁太不抗打,抵抗了五个月就完蛋了,黄权事儿没办成,只好回到了成都。但是黄权的“汉中情结”一直没有了,后来曹操安置了夏侯渊镇守汉中,自己回去了。黄权和法正使劲的撺掇刘备赶紧拿下汉中,刘备听从了他的话,经过了多年的苦战终于把汉中搞定了。

    章武二年,黄权跟随刘备进攻东吴,刘备的推进速度是非常快的。黄权着急的跟刘备说:我们进入敌人的疆土太深了,这样容易出事儿,得放缓一点儿!刘备不听,黄权没法子,只好又劝刘备:您自己的身份太重要了,不要老是亲自担任大军的前锋,如果一担受挫,对士气影响太大了,要不干脆让我当前锋,如果遇到挫折还不至于坏了全局。刘备还是不听,对黄权说:没事儿,你不能担任前锋,你得在江北帮我保护侧翼,防备曹丕从宛城偷袭我们,这个责任更大啊。后来刘备兵败,黄权在江北回不了家,只好投降了曹丕。当时大臣都劝刘备杀了黄权一家,刘备说:算了,黄权对的起我,当初要是听他的绝对不会败的那么惨,他也是没法子。曹丕对黄权也很尊敬,给他封了个前将军的大官。

    黄权这个人非常严肃,脸板的跟水似的,从来就没球表情。没人看到过他的喜怒哀乐,司马懿就很不信邪,老想看黄权失态后是什么样子,就派人偷偷把黄权的车轮子上的销子给拔了,在上朝的路上偷偷的隐蔽起来瞧乐子。果然,黄权的车走到半路上突然哗啦一声散了,黄权呢,还是一点儿表情没有,起来掸掸土,没事儿似的走了。司马懿看了后暗子佩服,逢人就说黄权这个人啊了不得,严肃的跟泰山似的,深得象一口井一样啊。但是在魏国,黄权就没怎么带过兵,也没出什么大风头,大概是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吧,活的稀里糊涂的。刘备也对黄权犯相思病,后来他接见马忠(就是跟随诸葛亮六出其山的那个马忠,不是给关羽下绊子的那个东吴的马忠)的时候说:唉,你还真有点儿象黄权呢,虽然没有了公衡(黄权的字),却得到了你,可见世界上并不缺少贤才,只是人们不留心罢了。

    遗憾指数:9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01: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b>NO2  田豫

</b>    田豫在年轻的时候在公孙瓒手下干活,不受重视,当时刘备也在公孙瓒那里存身。认识了田豫,刘很喜欢这个小家伙,跟他闲聊。聊着聊着就越来越吃惊,发现田豫真的很有才华。后来田豫混的不好,正好老母亲病了,辞职回家。刘备特别舍不得,拉着田的手还哭了:“我真恨自己没有福气,不能跟你一同成就大事啊。”

    后来公孙瓒的部将王门勾结袁绍造反,打到公孙瓒的幽州城下了,公孙瓒害怕的要死。田这个时候回到了公孙的幕府,就说:“我去跟王谈谈。”去了趟王的军营,说了半天也不知道说了啥,反正出了军帐的时候王门脸羞得通红,于是撤兵。后来公孙瓒死了,幽州那个地方的人推举鲜于辅担任头领,田就去投奔了鲜于。鲜于惧怕袁绍强大,想归顺,田说:“袁绍什么东西,我看不如归顺曹操。”后来田在曹操手下干活,他了解北方的风土人情,非常懂得用兵的谋略,曹彰讨伐乌丸的时候,田就是军中的谋主,给曹彰出了不少的好点子。曹彰特别欣赏他,就推荐给曹操,曹操一下子就上了心,让他担任了幽州刺史。

    田在北方战功卓著,伐鲜卑,伐乌丸,伐辽东几乎是魏北方的藩蔽,而且他精心训练幽州兵和投降的少数民族骑兵,每年向国家提供一大批精兵和战马,是魏国兵员的最主要的输出地,在西线和南线作战的最骁勇善战的兵马都来自幽州。田的贡献这么大,可是官一直上不去,为什么呢?他打下城市后得到的金银朱宝全赏赐给手下了,所以他手下打仗特别拼命。朝廷里有人就开始说说田有好东西也不给皇上,自己享受,而且封赏手下太滥。皇帝曹睿特别喜欢珠宝,一听田有还不交上来,就讨厌田,所以好多年都不升他的官。后来司马懿上台,就想提拔他,田气的给司马写了封信:“我都七十多了,胡子都白了,还提拔什么。留着位子给年轻人吧,别让年轻人再重复我的老路!”

    遗憾指数:9.5

    <b>NO1  庞统</b>

    我一直觉得庞统应变的才干要比诸葛亮强,比如在入川以后,刘彰和刘备之间的微妙关系一天一个变化,庞统总能制定出最合适的应变策略。

    最终二刘在涪水反目,刘彰已经开始着手布置对付刘备。这个时候庞统制定了三个计策:上策轻骑直取成都;中策立刻攻克涪关,下策回去。在危机时刻化解了刘备的窘境,刘备从此更加倚重庞统了。可惜天妒英才,庞统死了,死的时候才36岁,如果他活到诸葛亮那个年龄,又能

    为蜀汉政权多做多少事情呢?

    遗憾指数:10
发表于 2006-12-3 01: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P>前面又撞见姜叙、杨阜,杀了一阵;冲得过去,又撞着尹奉、赵昂,杀了一阵;零零落落,剩得五六十骑,连夜奔走,四更前后,走到历城下,守门者只道姜叙兵回,大开门接入。超从城南门边杀起,尽洗城中百姓。至姜叙宅,拿出老母。母全无惧色,指马超而大骂。超大怒,自取剑杀之。尹奉、赵昂全家老幼,亦尽被马超所杀。昂妻王氏因在军中,得免于难。次日,夏侯渊大军至,马超弃城杀出,望西而逃。行不得二十里,前面一军摆开,为首的是杨阜。超切齿而恨,拍马挺枪刺之。阜宗弟七人,一齐来助战。马岱、庞德敌住后军。宗弟七人,皆被马超杀死。阜身中五枪,犹然死战。后面夏侯渊大军赶来,马超遂走。只有庞德、马岱五七骑后随而去。</P><P>太猛了,战败数次尤能全身而退,少见</P>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01: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H1><FONT style="FONT-SIZE: 16px"><B>东方的安东尼——马超</B></FONT></H1><P>引子</P><P>我看见他。</P><P>我看见他屹立在历史的雾中。</P><P>迷雾遮住了我的眼睛,使我看不清他的披挂,只有那英姿勃勃的身影,和炯炯的目光。</P><P>我问道:你可听说过罗马?不,你们应该叫做大秦这样一个国家?</P><P>没有回答,我看到有寒光的闪烁,不知道是他佩戴的短剑还是他那闻名天下的长枪。</P><P>那么,我再次问道:你,和你的军团,到了蜀国可过的如意?</P><P>依然没有回答,然而,我却可以清晰的看到他的微笑,那种钢铁和钢铁相碰的火花般的微笑。</P><P>我忽然想起了一位纵横地中海的年轻将军,那个俘虏了埃及艳后的罗马将军 – 安东尼。</P><P>当然,我知道他不是,他是我们东方的男儿,这神秘而英武的少年将军,那个千年不变的,少女梦中的 – </P><P>锦 马 超</P><P>--- 这只是一个假说,一个传奇,一个也许永远无法证明的歌德巴赫。</P><P>

让我们回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在中国西部的西凉高地上,正活跃着一支剽悍的军团,他的首领就是后来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 -- 马超。
他的军队战法与中原军队迥然不同甚至与同为西凉军系的董卓也颇有差异。董卓军重骑兵 而马超军以步兵居多但是它的战斗力却往往在剽悍的西凉骑兵之上 这和他的独特作战方法有很大关系. 而这种独特的作战方法,又仿佛昭示着马超军团和同一时代称霸欧洲的罗马军队,存在一种潜在的关系。
且看马超军团的独特之处!
第一,鱼鲡军阵 马超的军阵与众不同 冲击前要用巨大橹盾做简易城池(参见《三国志》),前军是密集的盾牌兵其盾牌(称为“橹盾”)的强度和重量都远超一般军队对弓箭防护极佳.其部队作战队形是摆成一个个方阵摆成阵型以后可以互相掩护错落有致.使曹军赖以取胜的骑兵只能在边缘掠杀目标很大的骑兵还要随时遭到标枪的袭击.马超的骑兵全是轻骑配置与步兵分开不作为主力而是作为奇袭队使用从步兵阵中突然杀出才能有一举突袭曹军指挥部的精彩战例.这样的军阵正类似于古罗马前期使用极为广泛的希腊密集军阵.
第二.标枪长弓。汉法严格禁止十石以上弩出关,马超军团不尚弩而尚弓对抗曹军要倚仗长标铁槊且以脱手长标为特色 多用铁槊 -- 注意是铁槊而不是中原惯用的马戟(参见《三国志》),他们放弃了戟的啄 钩 砍三种功能而单取其强大穿透力,正是利于投掷 -- 尽管西凉冶炼业不发达,但是羌人有用铜的习惯,含铅量高的青铜(渐渐淘汰但是高产量的兵器材料)正是制作标枪头的材料。对于密集的曹军往往产生一标连伤数人的杀伤效果(袁阔成的评书曾经吸取过这一点:"西凉小校的飞标带撒手嗖 可怜曹兵一标能穿三四个象扎蛤蟆一样.").这种脱手飞标颇为类似古罗马的投枪确切的说就是斯巴达克斯和罗马军团在台斯拉河畔死战时使用的兵器.它的自重大杀伤力强对于当时甲胄简陋的轻装军队(对于弓箭有一定防御性)攻击力远胜弓弩.当时的战斗连中数箭死战不退的场面时有所见中标枪者则立即失去战斗力.比之现代就是枪榴弹与步枪子弹的区别.难怪曹军望风披靡.
其他马超军队带有古罗马军队影子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瑕萌关之战的主将压阵徐徐退去 正是古罗马军队交错掩护撤退的绝技 广抚西凉时期马超的军队以此不止挫败过多少次蛮族的袭击连见多识广的刘备也不免赞不绝口;西凉军队的编制为部比如韩遂部下为八部一部约 5000名战士正是和古罗马军团的编制相符.以此计算渭南之战马韩联军总人数在7-8万之 间也与历史比较相符.
那么马超的军队怎么会出现古罗马军团的影子呢?</P><P>二.斯巴达克斯的影子
谈到马超军团的古罗马化要从斯巴达克斯大起义开始了.这起波澜壮阔的大起义以军事天 才斯巴达克斯的战死失败而告终.镇压斯巴达克斯的就是以富有和贪婪而著称的古罗马前三雄之一西西里总督克拉苏.前三雄的时代安东尼和庞培虎视眈眈老谋深算的克拉苏深知渔翁得利的三味所以没有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而是率军出征东方准备通过征服所谓的蛮族获得威望兵源并等待安庞两败俱伤的机会。
克拉苏可算机智唯一没有想到的是身经百战的罗马军团却在和东方游牧民族的作战中大败亏输.这是一场罗马军队所完全不熟悉的战争和飘忽剽悍的东方骑兵相比罗马军团更需要依赖大量的专业的物资实施作战例如甲胄武器粮草等等深入中亚草原的罗马军团显得脆弱而迟钝尽管如此自负的克拉苏认为罗马军团依靠坚毅的精神和纪律性必将取胜.他显然低估了东方游牧民族视死如归又熟悉武器的特点(中国对匈奴也是一样).结果在帕提亚草原的混战中克拉苏和波斯的名王居鲁士一样惨败身死.
但克拉苏的部下并没有全军覆灭他部下的第二军第三军残部(罗马军制军团组成军) 败回罗马而第一军的部队被割断只好向东方前进它的统帅是克拉苏的儿子浦克琉(有一种说法浦克琉在克拉苏之前战死,但证据不足).
这支没有祖国的军队流浪东方辗转之后一度成为匈奴的雇佣军人数大6000(我的看法是混合了当时著名的希腊雇佣军残部).在汉征匈奴的战役中匈奴军战败这支善于摆"鱼鳞阵"的军队也被切断(也有说是浦克琉看到北方草原不适合罗马人的生活有意向南方靠近)向汉朝的西域都护请求保护(还是欧洲的习惯).
当时的汉政府相当开明在西域都护陈汤和甘延寿的要求下对这支文化迥异的军队给予了极为宽大的处理.汉政府允许该军自行筑城驻扎并为大汉保卫边防相当于西方保护国的地位.罗马人在河西走廊西端建立的自己的城市名叫犁轩.这里正是后来马超属地的中心地带.八十年代曾经在犁轩旧城出土了若干与罗马驻军有关的文物包括将军法场的高大立柱青铜的短剑等.
当时的河西走廊水草丰美罗马人能够很好的生息 犁轩曾经参加过班超征西域的多次战役 可以想象其严谨的战斗风格和独特的战法与散漫的其他半开化民族形成了鲜明的照.并且 将其军事风格逐步渗透到了以西域都护府为主的汉军之中.
随着气候变迁民族融合和汉末边防制度的崩坏犁轩大约在公元2世纪废城其人民星散不过根据后来十六国的历史来看可能还有一部分西迁孓遗下来 不要小看这6000人徐福的三千人登陆日本就使日本近畿地区人口在神武时代(日本人称徐福年号)身高骤增20厘米.这样一个种族集团在局部让对于人种也可以产生影响更无论军事思想了.
马超军队和董卓军队的区别在于董卓军队实际以凉州东部的东汉正规边防军为主加上少数民族的骑兵所以受到匈奴等游牧民族军队的影响较大注重骑兵和机动这在当时极为 出众并且发展成了中原(后来的魏国)军队的主要风格.
而马超的军队则不然他依靠的主要是凉州西部的世袭土豪与西域等靠近西方文化的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过了董卓和李郭之乱西凉的汉族军事人才大部东迁内地的影响减弱已经不存在建立一支传统东方军队的指导力量.所以在马超建立军队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当地化的西方军人后裔 --"超军 中多高鼻深目者"恐怕不只是西域少数民族--也吸收了他们的作战方法而古罗马的军事思想也是这支武装最可仰赖的正规军队作战方法.可以说从建军思想上董卓军队是一枝重视力量型的军队而马超的军队是一支重视技术型的军队. </P><P>三.西凉健儿

马超军队也的确具备使用这样作战方法的本钱.西凉健儿是当时身体最好的中国军人 也只有他们才能够有效的使用需要极大膂力的标枪.马超军的盾牌名为“橹”,实际上就是斯巴达希腊式盾牌的翻版这种盾牌高度达到1.7米宽度80公分除了前进的时候兵士基本都是把盾牌立在地上作战如同一座工事.推进时则如浮动的城池弓箭根本拿他们没办法.曹军大概在中原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军队极不适应所以一交手就连连失利.
但是马超军队轻视射术的结果就是许褚保护曹操跳水的时候没有有力的远距离攻击兵器 – 他们的轻便弓箭无法置曹操于死地.如果再近一点老曹早就让标枪扎成刺猬了.这样一支军队打击周边那些散漫的少数民族当然不在话下难怪马超被羌族尊为神威天将军.
马超军队独特的风格问题其实史界早有论点可是一直存在争论连当年绘制三国演义连环画的时候都有人提出马超的军队应该按照欧式画法这当然是不能为当时的局势所接受的.但这个意见却留下了一点尾巴如果您仔细看连环画中马超的画像你会发现他的盔甲和绝大多数将领都有点不同如果您再比较一下伊利亚特里阿喀琉斯和中安东尼的盔甲就会发现 -- 那里面原来暗藏着古希腊罗马甲胄的影子.
那么马超军团的悲剧命运又是怎样决定的?曹操为什么听到马超增兵就哈哈大笑?</P>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01: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P>四.没有地中海

谈马超军团的覆灭真有英雄末路的感慨.一般评述马超对曹操未占上风这是事实 但想想假如现在甘肃省和全国对抗打个平手这战斗力谁强也就很容易评价了.马超军团的消失也使西方军事思想对中国的第一次影响几乎殆尽.虽然在十六国时代沮渠蒙逊和苻登也曾经延续了它的尾声和辉煌但是时代变迁罗马军阵在那个时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已经日薄西山了.
古罗马的军阵是欧洲特殊地理和人文环境下的产物在欧洲大地 它几乎战无不胜而在中国这个完全不同的战场下它的弱点也就暴露无遗.且比较一下欧洲和东亚腹地之不同.欧洲并非一片开阔的平原它的主要地貌是丘陵河流和道路镶嵌其间即便是平原地带也存在大片的森林这样的地理对骑兵的机动有相当大的限制(记得片中墨西提斯一一剑砍在树上的镜头)战斗主要是在城池之下或道路要冲发生 事实上它的地理和当时中国的西安一带是比较相似的.所谓八水绕长安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切割也刚刚开始.
不过中国的大部分战场并不适合这样的军团潼关以东和以北是大片的平原和草原在这个中国主要的边防地带宽阔的战线使机动成为重要的要求道路并不规范河流稀少辽阔而没有遮蔽的戈壁草原是战斗的主要场所这正是骑兵驰骋的良好地域要想歼灭少数民族的骑兵也就是汉民族的主要敌人必须比敌人更快更早的发现敌人并能更快的集中优势兵力(汉族军队在个人战斗能力上逊于游牧民族)这是汉朝从征伐匈奴中得到的建军经验.
古罗马军队的机动性是非常出色的.但这是以其背靠地中海为背景的古罗马的大规模军队调动每每通过海上实现比如征服迦太基屋大维-安东尼之战等等. 罗马步兵的机动标准是一天40英里对比曹操追击刘备一昼夜行军500华里这个区别就太大了.马超背后可没有这样的一个巨大的内湖因此无法弥补其机动力不足的缺点.这也 就此决定了马超军团的军事模式难以在中国军事思想中产生重要影响.南方是险峻的汉中益州等秦垅山岳地带也是渭水之战后到投靠蜀汉前马超军团转战的主要地域这些地区 道路崎岖地理复杂作战时马超军根本无法展开所谓鱼鳞阵式的罗马军阵.这些让它的战 斗力大打折扣.
马超军和罗马军面临的对手也不同曹魏骑兵和欧洲骑兵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第一曹军纪律性很强而欧洲的蛮族骑兵我的理解大概就和乌丸骑兵差不多遇到正规的军就难抵挡 ;
第二孙恭恂教授认为当时曹军已经装备了马蹬别小瞧这个小玩意儿西方的骑兵当时可 都是骑在光背马上的稍微一撞就会掉下来所以只能打奇袭.中国出土马蹬最早的是西晋 制式已相当完备.考虑到西晋仅延续了28年虽然没有有力的出土文物三国时期已经使用马蹬似乎是可以商榷的.再提曹军一日一夜追击500里如果没有马蹬大概这些骑兵半路上就全都掉下来也不用打了 .马蹬的使用使骑兵控马和战斗能力大幅提高古罗马军阵中仅仅把骑兵作为步兵的补充 这实际上已经落后.曹军的武器与欧洲军队也不一样在对抗西凉军队初期失利的情况下 曹军中的意见是虽然马超的标枪厉害但也不难对付就是采用"强弓硬弩".这里的关键是 -- 弩! </P>
<P>五.天才军事家曹操

帕提亚大败克拉苏也是用弓箭但他们使用的是有名的斯基泰弓中国人根本用不了这 种弓尺寸不大但弓弦崩的极紧有近距离射穿一头野牛的记录开这样的硬弓是中原兵士体质所无法承受的.面对马超曹军的应对思想和帕提亚人一样就是用远射程武器对付移动迟缓的对手但采用的武器主要是弩这种高超的技术是怕提亚人无法掌握的.而射击更准更远更有穿透力.但弩箭比较笨重所以一般都是依据工事使用。
看到曹操为什么对无法筑城那么焦急了吗?他的兵扛着弩在野地里是打不过马超的.一旦曹操有了冰水筑城的绝招马超就再也无法赶走他了.
西凉军队的优点在于依城野战攻坚就不在行.古罗马军队攻坚采用的是笨重的月牙形破城椎即便在罗马军中也只有森布里或日耳曼的大力士才能使用马超军中哪里去找日耳曼人? 而中国的筑城技术和防守技巧远胜欧洲那时欧洲的城池如加普亚城墙的厚度比北京大户人家的院墙好不了多少. 具体到马超和曹操的对决曹操采用的是消耗战术.
西凉马氏军队和如果类似罗马军对后勤依赖一定很重比如标枪射出去就不能再用了(枪头会折断以免对手拾起来反击)步兵也不方便象骑兵那样到周围劫掠.另外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退却中如果是有秩序的 缓缓后退依靠相互掩护很难击破如果是溃败就会一败不可收拾.马超军引以为豪的斯巴达式盾牌快速撤退的时候无法带走只有丢弃.(斯巴达的谚语:带着我的盾凯旋或者躺在它上面回来.既表示尚武精神也极言盾牌之巨大)没有了盾牌机动性又差只有被包饺子了.这就是马超一仗大败后被曹操紧紧追击最后只剩几十骑的原因.
某在开始写马超的时候有位朋友请某从马腾讲起实话说某对马腾的治军没有研究过只能假定他和马超在军事上是继承的关系.(不过马腾是混血我发现中国历史上的混血儿总是比较容易接受外来事物比如唐太宗那么西凉军队的罗马化是否从马腾开始的呢?商榷.)曹操大概参考了马腾进击李郭之战的经验 当时李郭的战术就很对头不和你打反正你攻城能力弱消耗又大撤退的时候用骑兵猛攻歼灭你这都是抓住了马家军的弱点.
称呼曹操天才军事家是不过分的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听到马超增兵他的哈哈大笑.这就要涉及马超军团的另一个缺点.</P>
<P>六.一加一小于二

曹操和马超作战不怕对手人多你再多还能多过我去?可怕的是马军精锐核心部队的战斗力.这种战斗力有很大部分来源于它的纪律性和分工明确的职业士兵 -- 这是马氏集团横行西凉多年的结晶。这也是罗马军团能够战胜许多勇敢而又熟悉武器的民族之根本原因.马超的援军基本都是羌胡等与马超结盟的少数民族武装虽然勇敢(“果于触突,以战死为吉利。”)但是战法与马超的正规军南辕北辙.
罗马对同盟军有相当谨慎的认识认为由于语言战斗方法等的差异对同盟军的作用不能给以过高估计.为此古罗马军队专门设有同盟军营地(营区的东南)供其驻扎不得与正规部队混合.而马超显然没有这种经验他的同盟军真正是"亲如一家"而且首先要补充战斗中受到损失的军团.这些豪迈勇敢但是对战斗方法专业武器都不熟悉又缺乏战斗纪律的战士是无法很快融合进严格的军阵中的其结果就是军阵丧失了原有的协调战斗力反而下降.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人多力量大"和斯巴达式的精兵政策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马超的增兵实际无补于对于曹操的军事劣势反而为曹操消灭马超军团创造了破绽和条件.
曹操作为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他的笑恐怕不只是为了省却长途跋涉.对于援军的态度也反映了马超在军事素养上还是逊曹操一筹.
总结一下马超的失利原因主要是:攻坚能力弱后勤压力大机动不足退却中战术落后缺乏远程武器战斗过程中部队质量下降曹军战斗力超出预料而且曹军有一个出色的统帅.</P>
<P>七.孟起入川

入川以后的马超军团似乎并不是特别出彩.
但是听孙恭恂教授一席谈其实马超军团对于蜀汉军队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至少这是一种可以探讨的观点.
先说一个题外话就是马超是否受蜀汉的信任和重用.事实上马超在刘备属下是比较得到 重视的.他的贡献不在北方而在西陲蜀汉立国以来东南北三个方面不断爆发战争西部却一直保持和平而友好的氛围这就是马超和他的军团的功绩.要知道那些青藏草原上的半开化部落从来不是友善和爱好和平的而且他们对于富庶的西川坝子正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没有马超这位"神威天将军"和他死后军团的余威蜀汉在西部安得如此从容? 这种局面一直到蜀汉拥有了另外一位在西方富有威望的将领--姜维才得到改变那时随着马岱的去世马家的军团也完成了与蜀汉中央部队的融合.
马超的威望一方面是家族的传统另一方面西方的少数民族在川西丘陵地带和马超交战也毫无取胜的希望.
有很多人提到对马超反复无常的担心汉朝的统治方法 所谓王霸间杂对马超这样的封疆大吏累世公侯有一套特殊的管理方法就是"羁羁"意思 是不给您犯罪的机会我们就能做好君臣.给马超的责任恰到好处又对国家没有威胁.
汉的君王之术认为用个人感情决定信任是君王的大忌忠不忠是在变化的.有人问为什么刘备出征东吴不带上魏延马超?是不是不信任? 后方空虚这二位一个防备西陲一个拱卫汉中(诸葛亮则是蜀汉的后勤部长,赵云是战略预备队)谁也动不得把家都交给你们了这是最大的信任.
刘备和诸葛亮善于用人连刘巴那样明说要投曹操的都能容对马超的运用自然更是蜀汉的重要棋子.从战略上说蜀汉为马超设计的未来是凉州诸葛亮出师北伐前去哭马孟起并非多事此时北伐主要目的就是夺取雍凉以凉州益州两州的实力为后盾来图谋进取中原(荆州失去后对隆中对的修正)没有了这位身经百战又熟悉西部情况的名将孔明大概有痛失一臂的感觉.毕竟马超的所谓反复都是以保护自己为基础的和吕布的有奶就是娘不完全是一回事.</P>
<P>八.大地飞鹰

言归正传蜀汉后期的军队留下了马超军团深重的影响在它的身上甚至还依稀可辨罗马军队的影子.当时曹魏的军队是以骑兵为主的纵横驰骋之辈作战经验丰富机动力强;孙吴的军队以水军为核心依托长江与曹魏抗衡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而蜀汉军队呢则是一支中国历史上很少见的技术型军队.可以说曹军和蜀军的对比有点象冷战时苏军和美军的对 比.在刘备东征失利之后军队精锐尽失重要将领严重缺乏怎样重建军队是诸葛亮的巨大困难.实际上诸葛亮的早期生涯主要是从事政治经济活动对于军事并非专长但是他长于思考面对蜀汉战士个人素质与曹魏军队的差距蜀汉唯一幸存下来而又有和曹军作战不错战绩的马超军团就自然成了他参考的对象.
古罗马式的严格军规和奖惩制度也和诸葛亮 的法家思想不谋而合.所以蜀汉基本是采用了马超军团现成的建军思想而针对蜀汉的特色 进行了改造.
首先蜀军吸收了马超军的特长
第一重视纪律和正规化的军事规章包括奖惩等级等这 较多保留了古罗马军团的特色而中国军队在纪律上更多的依靠主帅的督促和威严.所以才 有诸葛亮出祁山时"戎阵整肃"三郡望风而降的效果.古称诸葛善于治戎当是指此;
第二重视技术兵器的使用而不单独依赖军人的勇猛.蜀军在武器制造上面下了很大功夫摧山弩 浦元刀孔明灯后来到晋朝将领之间还以诸葛时代的筒袖铠做为珍贵的礼物因为它能够挡住飞箭其他朝代的军队很少有如此重视技术兵器的大多是谋略型的军队。
第三重视步兵 和阵战这也和蜀汉没有良好的马匹有关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谓九宫八卦阵实际上是后人的创造真正对魏军构成严重威胁的诸葛战阵我推测和罗马军阵就是所谓的鱼鳞阵有 密不可分的关系.可惜这是没有佐证的.
但是从蜀汉的军令看面对魏军袭击第一个动作就是结阵蜀军即使被围也是结阵而斗很难消灭这让我想到斯巴达克斯突破克拉苏的防线时罗马军的反应:"他们立刻结成无数个圆形的三角形的集阵竭力抵挡着角斗士的骑兵的砍杀".
其次针对马超军团的弱点进行了若干改进.
第一是以硬弩代替标枪对于瘦小的川军来说 标枪即难以使用又不便携带射程也有限而弩则兼有标枪和弓箭的优点因为使用机械力 并能够瞄准它的杀伤力远远大于普通弓箭当魏军骑兵扑向蜀军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总是飞蝗一般的羽箭!著名的魏将张颌就是丧生弩箭之下他负伤的时候还无法相信有如此凶猛的箭矢.而魏军在打败马超之后反而不再发展弩箭大概和沉重的弩箭与骑兵不相容有关吧 ;
第二是以车辆代替斯巴达盾牌蜀军遇到袭击的时候是以车辆结成外围所谓西羌的铁笼 车其实正是蜀军的真实写照.车掩护的能力更大同时功能也更多样可以担负运输的任务 还加强了机动能力.从史书上看魏军面对象移动长城一样的蜀军真是一筹莫展.罗马军阵 在依托阵地进行防御中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蜀军在攻击上多是正面推进辅以骑兵 袭击而退却中总是从容退去让魏军无机可乘.在街亭之战中诸葛亮要求马谡要"当道下寨 "因为这样在寨前摆开类似罗马军阵的蜀军可以说无法击败.马谡只看到双方军队数量相 差不大(指张颌的前锋)但是没想到他的兵不是训练来打快速冲击的所以即使占了地利 也打不过魏军的骑兵.
看三国蜀汉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 用计.不但诸葛亮用计还有张飞关羽等等.不过 如果回归历史就会发现蜀汉前期的计策比如黄忠定军山张飞长板桥都确有其事后期 诸葛亮的计策则多是为了烘托诸葛的智慧虚构居多比如诸葛装神空城计.
其实蜀汉前期这些精彩妙计下面掩饰的是军事方面的软弱从徐州时代起刘备军在硬碰硬的战斗中就 很少能够取胜.但是蜀汉后期经过诸葛重建的军队和魏国对阵经常以劣势兵力把魏军堵在营里打的不敢出来.其战斗力可见一斑.
但是蜀军也同样继承了马超军团的缺点比如攻坚能力不强这在陈仓之战中有所表现后期司马懿一躲进营寨蜀军就没办法也是例子.
再比如对后勤依赖严重这是技术型军队的通病后勤一旦出问题就无法完成作战对比蒙古兵喝马奶子就能纵横天下缺点就太明显了 .
马超军团最后的闪光是马岱在后退中突袭斩杀陈造的战斗在鱼鳞阵交替的掩护下蜀军从容后撤追击的魏军精骑在没有能够使用他们的马刀时就被射杀的尸横遍野少数冲进蜀 军阵内的魏军立即被有组织的围困绞杀待魏军阵容少乱井然有序的退却军中突然杀出 一支轻骑直取对方指挥部一阵风般斩杀对方主将后一击即回...一个典型的罗马式退却反击战例</P>
<P>马超和曹军交战,从战略战术上最后都是失败,其原因有二,
第一,这个战法不适合中国,因为双方产生的 地理条件不同。如果罗马人生在中国,他们也不会去研究军阵。同样,中国的智谋型军队 ,数量建军也不适合罗马,因为他们没有那样的人口,双方的哲学思想也南辕北辙。所以罗马军阵的影响在中国没有传到后世。
第二,中国军队的建军思想是智谋型建军,其精髓就是有一个优秀的统帅,就得到了一半胜利,而曹操又是中国军事家的翘楚,对马超军团的弱点洞若观火。他初期的失利,和拳击手突然碰到蒙古摔跤运动员一样,属于措手不及。
马超军团影响的消失有一点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的可惜。罗马和中国一样,属于农耕地 带,同样面临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因此在建军上有一致的基础。如果能够更多吸取其长处,应该有很多好处。比如,中国元朝就开始使用火炮,到了明清反而被西方入侵,其原因就是不重视发展技术型军队,认为这是细枝末节,将帅一心,运筹帷幄才是正理。实际上武器也很重要. 而且后来的中国军队因为身体条件,采用了以数量代替质量的方法对付北方少数民族,造成军队臃肿而效率低 下。
</P>那么您可能问马超的军团等同于罗马军团吗? 某以为根本不等同. 马超部队只是当时中 国人眼里的西化军团,它应该只是受到了较强的西方影响而从西方看,他当然还属于东方军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 1:07:0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01: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打算找他在三国的剧照的,结果.............
发表于 2006-12-3 01: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是看不下去了......估计眉儿会感兴趣.</P><P>PS:她是水镜先生后人哦......</P>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01: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湘十一郎</I>在2006-12-3 1:06:18的o(︶︿︶)o 唉:</B>

<P>前面又撞见姜叙、杨阜,杀了一阵;冲得过去,又撞着尹奉、赵昂,杀了一阵;零零落落,剩得五六十骑,连夜奔走,四更前后,走到历城下,守门者只道姜叙兵回,大开门接入。超从城南门边杀起,尽洗城中百姓。至姜叙宅,拿出老母。母全无惧色,指马超而大骂。超大怒,自取剑杀之。尹奉、赵昂全家老幼,亦尽被马超所杀。昂妻王氏因在军中,得免于难。次日,夏侯渊大军至,马超弃城杀出,望西而逃。行不得二十里,前面一军摆开,为首的是杨阜。超切齿而恨,拍马挺枪刺之。阜宗弟七人,一齐来助战。马岱、庞德敌住后军。宗弟七人,皆被马超杀死。阜身中五枪,犹然死战。后面夏侯渊大军赶来,马超遂走。只有庞德、马岱五七骑后随而去。</P>
<P>太猛了,战败数次尤能全身而退,少见</P></DIV>
<P>
<P>凶残的本性哦~~</P>
<P>超从城南门边杀起,尽洗城中百姓。至姜叙宅,拿出老母。母全无惧色,指马超而大骂。超大怒,自取剑杀之。尹奉、赵昂全家老幼,亦尽被马超所杀。昂妻王氏因在军中,得免于难。</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09:41 , Processed in 0.1150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