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NT size=3><B>从“闪赚腾挪”说起</B></FONT></P>
<P><FONT size=3><B> </B>武术经历了漫 长的发展历程,如同任何一门传统的文化门类一样,经过长时间的选择、积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术语体系。武术术语有些是技术性的,有些是理论性的;有些只属于某一个或几个拳派,有些则是整个武术界所通用的。总的来说,它的结构庞杂而零乱,规范程序远不能与中医药、书画、戏曲等传统文化相比。这与武术自身的某些先天性弱点有关,也与历史上武术所处的文化层位每况愈下有关。总之原因很多,一时难以尽述。
尽管武术术语的总体状况欠佳,但它仍是武术重要的构成部分。它体现了武术作为一门传统学问的基本特点和风格,是我们研究武术文化发展演变的重要依据之一。直到现在,一部分传统武术术语仍然保留着原创特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因此,对武术术语首先应采取爱护与慎重对待的态度,不能因为它的庞杂而轻易加以否定,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另搞一套取而代之。
令人遗憾的是,近代以,武术术语 的境遇也远远比不了中医药、书画和戏曲等。在武术界,似乎还没有人认真研究过武术术语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主管部门不予重视,一切任其自生自灭。上世纪50年代末,为推行“竞技武术”体制,主管部门也曾经注意到武术术语“不统一、不具体、抽象得使人难以捉摸的缺点”,提出:“为了适应群众性武术运动的开展,编定一套简明、确切、统一的术语是十分必要 的。”于是,曾以国家体委武术科的名义出版了 《长拳基本动作和应用术语》一书。但,这仅限于所谓“长拳”,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术语取自传统,大量的是新编新造,着眼点主要在套路表演,“练打结合”的特点得不到体现,风格便明显向体操、舞蹈靠拢。应该说这项工作对以后长拳套路的教学和“竞赛”类武术的普及也积极作用,在武术界产生了深 远影响。然而,这套术语的编定主要是为推行“竞技武术”服务的,这个目的达到了,主 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就没有兴趣继续深入下去。这一放就是40多年。被搁置在“竞技武术”以外的民间武术,长时间遭遇冷落,术语传承一仍其旧。于是有些传统术语悄然消失了,有些则在口语相传中以讹传论,久而久之,积非成是。有些民间拳家和拳种,受自身文化位低下的局限,便逐步接受了新编“长拳”术语,在所谓“祖传”谱词中混 进许多新编长拳名词,搞得新老混杂,不伦不类。
改革开放之初,曾经有过大规模的武术“挖整”工作,一时轰轰烈烈,热闹非凡,但平心而论,当时“挖”字上用力多,“整”字上用力少,更谈不到对武术术语做系统的研究和整理了。研整工作需要较高的武学素养,更需要有耐得清冷寂寞的治学精神。急功近利之风弥漫武坛 ,胡编滥造和辗转抄袭是钓名射利的“绝招”,于是“挖”出来的“成果”只能束之高阁,尘封在无尽的岁月中。近此年,为适应各式各样的“竞赛”活动,有关部门和为其倚重的“专家”们,在不断花样翻新出各种“规定动作”、“规定套路”的同时,也以“长拳”术语为基础,翻新出若干新名词、新术语,然而大都是豆腐三碗、三碗豆腐之类,词义浮浅、乏味,与源远流长、文化载量深厚的中华武术并无多少关系。
我曾经多次讲到当代武术的浅薄化问题,在我看来,武术术语的浅薄化就非常显著。我谨以“闪赚腾挪”一词的变化为例,试加伸论。</FONT></P>
<P><FONT size=3>二</FONT><FONT size=3>
<!--sk--> “闪赚腾挪”是中国武术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起源甚早,寓义精深,一起码被许多传统武术门派所洞沿用。奇怪的是,在当代官办武术的一系列权威论著中,这个词被改成“闪展腾挪 ”,它成了所谓“长拳”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一字之改具有典型意义,值得深究其故。
闪赚,本义是诱骗,是运用自己身体和兵器的变化引动对方,然后乘机施以出其不意攻击。“赚”字,除了通常的“赚钱”的“赚”之外,另有个诳骗的意思,这在元明戏曲、小说词语中多有所见。被认为是宋元人临摹唐代王维的名画《萧翼赚兰亭图》,此处的“赚”就是骗。元人杂剧有一出戏叫《赚蒯通》,第三折云:“不想差一使去,果然赚得韩信回朝。”这都是比较有名的例证,读者可以翻翻《辞海》等工具书。把“闪”和“赚”两字合并起来,则只出现在武术中,它具有鲜明的武术术语属性。至少在明代,这个词就已经在普遍使用了。在河北、天津的口语中,“赚”字在用为“骗”的同义词时,往往读作“钻”,老百姓往往把骗人叫做“赚(钻)人”,听上去很生动、很传神。
</P></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3 21:08:1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