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55|回复: 9

[原创]陈寿作史有不公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9 21: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寿《三国志》:“自瞻、厥、建统事,姜维常征伐在外,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然建特不与皓和好往来”。诸葛瞻为诸葛亮之子,,蜀汉景耀四年(261),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领尚书事,总揽权务,樊建也在其列。

       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记曰:瞻、厥等以维好战无功,国内疲弊,宜表后主,召还为益州刺史,夺其兵权;蜀长老犹有瞻表以阎宇代维故事。晋永和三年,蜀史常璩说蜀长老云:‘陈寿尝为瞻吏,为瞻所辱,故因此事归恶黄皓,而云瞻不能匡矫也。’”陈寿说宦官黄皓弄权,诸葛瞻、董、樊不能匡矫,似把责任推给了三人。原来陈寿的父亲曾是马谡的参军,蜀汉建兴六年(228),诸葛亮初次北伐,取得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天水(甘肃天水东)、安定(甘肃泾川北)三郡,于是“关中响震”。当时马谡驻守街亭,因为违反诸葛亮的节度,举动失宜,被魏军打败,丢失街亭,使蜀军丧失了进取关中的机会。后来诸葛亮处死马谡。陈寿的父亲也连带被处以髡刑(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

       此后因为这件事,陈寿经常被诸葛瞻所轻视。试想街亭之败全在马谡,陈寿却受此事的余波而被看不起,他能没怨气吗?

       那么陈寿为诸葛亮立传说他“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说诸葛瞻“惟工书,名过其实”就值得怀疑。诸葛亮五次北伐,第一次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扬言由斜谷道攻取嵋(今陕西眉县东),命赵云据褒斜道的南段箕谷以为疑兵,而亲率诸军攻打祁山,取得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一时“关中响震”。迫使魏明帝亲自西镇长安。这年冬天,散关之役又斩王双。建兴九年(231),又除掉张合。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陈寿说诸葛亮没有应敌之才,恐怕站不住脚。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陈寿的师傅是谯周,史载“少受学于散骑常侍谯周”。谯周是个不折不扣的投降派,几次劝后主投降邓艾。当时还有人劝后主投靠东吴,或者南下。只有谯周说,魏能吞并吴,而吴不能吞并魏,这是很明显的,与其去吴国,还不如投魏,如果投靠了吴,将来免不了吴国灭亡之时,再投降魏国,投降两次,相当于被侮辱了两次。而且谯周还信誓旦旦,说如果陛下降魏,魏国没有任何封赏的话,那我就到京都,以古礼为陛下争理。

       结果刘禅举国投降,陈寿云:“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其实刘禅没有投降的必要,当时姜维在剑阁,罗宪在白帝,霍弋镇夜郎,退到南地还有回旋余地,而且还可以求救于吴国。可见谯周有误国的嫌疑。而陈寿偏偏说刘家无恙都是谯周的功劳,那就太过了。虽然后来陈寿仕晋,也不该有这样的偏颇之词,不公甚矣。

发表于 2007-2-8 13: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P>可怜的陈寿</P><P>我觉得他就是个诸葛FANS啊。。。</P><P>就为那几个字,受了一千多年的冤屈啊。。。</P>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9 23: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em2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30 10:38:40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29 23: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新意。
发表于 2007-1-30 12: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P>诸葛亮内政绝对是一等一的,军事战略或有人以为非所长,或认为是天下奇才。但起码是不差。见仁见智吧。</P>
发表于 2007-1-30 15: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臣寿等言: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领中书监及北侯臣荀勖、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有之伦也。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凡为二十四篇。篇名如右。亮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造汉末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寫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备,又观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疆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发表于 2007-1-30 15: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发表于 2007-1-30 16: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整段摘录,未有删节,诸君自明。
发表于 2007-1-30 16: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伏惟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谨录写上诣著作。臣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平阳侯相臣陈寿上。
发表于 2007-2-8 19: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见仁见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05:27 , Processed in 0.0843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