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74|回复: 8

[建築審美之道] [转帖]老南京,还剩下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 10: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8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vAlign=top align=middle>
<TD width="100%" height=66>
<DIV align=center><B><FONT color=#ff0000 size=5>老南京,还剩下什么? </FONT></B>




<FONT color=#0099cc>南方周末    2007-03-29 14:37:57</FONT></DIV></TD></TR>
<TR vAlign=top>
<TD width="100%"><FONT>


<P>
  
  □本报记者 张英 实习生 邓丽江
  
  老城南将逝。
  南京人的老城南,指的是中华门内东、西两片围绕内秦淮河,以夫子庙为核心的明清历史街区。老城南是老南京的发祥地,一提起门东、门西,就会想到南京的历史和风俗。
  老城南改造从去年6月开始,南京市着手对秦淮沿岸的安品街、牛市-颜料坊、船板巷、钓鱼台、门东5片历史街区进行拆迁改造,最后一批留存明清市井风貌的完整老城区即将消失。
  建筑学家汪永平这样描述二十多年前的老城南:“十里秦淮两岸的明清街坊,几百年来保存完整,街巷宽度在2-4米,两旁的建筑檐口高3米左右,沿街的门罩装饰简朴,高出的马头墙丰富了街坊的空间。街巷均是青石或者弹石路面,街巷转弯有公用的古水井……”
  老城南的历史应该从三国东吴算起,那时就有人傍秦淮河而居。三国时的秦淮河叫“小江”,呼应长江的“大江”之名。唐朝才称“秦淮”,才有了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沿秦淮河设十八坊,征调10万手工艺人安置在这一带,老城南的格局就此形成:中华门以东是夫子庙和贡院,往来皆鸿儒;中华门以西商铺林立,手工业发达:黑簪巷经营珠宝首饰,颜料坊则是丝绸业兴盛的标志……每条巷子都藏着悠长的历史。
  
  黑簪巷:保不住的云锦机房
  吉承叶一直相信自己的家能够保留下来。“大脚仙,咸板鸭,玄色缎子琉璃塔。”民谣唱出了南京的四宝。“玄色缎子”指的就是云锦。吉家所在的黑簪巷6号是至今惟一完整保存的民间云锦机户。吉承叶的叔叔吉干臣是1956年南京市政府为抢救织锦工艺,从民间找到的最后两名云锦老艺人之一。
  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周学鹰是第一个发现吉家宅院价值的:“吉家如果保存下来,将是最能表现南京古城风貌和特色的民居建筑。砖石铺地、青砖灰瓦、马头墙高耸,中路有门厅、大厅、正房,后楼庭院深深,每个厅后墙都有砖雕门楼……雕刻精美而不繁复,曲线舒展,既不同于徽派建筑的张扬,又不同于苏式建筑的书卷气。”
  而在吉家找到的云锦纺织机具,对南京的云锦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三个要求:要有传人,要濒临灭亡需要抢救,要有历史佐证。南京织锦业鼎盛时期,民间机户有3万户之多,但现在却拿不出一个像样的民间机户的建筑遗存。
  黑簪巷6号的保留对云锦申遗非常重要。
  但是3月24日上午,黑簪巷6号的大门上被贴上一张强制拆迁通知书,一辆红色的挖土机也悄悄出现在门口。3月25日,吉家一家搬出了这座150多年的老屋。
  和吉家宅院一起被拆迁的还有黑簪巷13号云章公所。这所建于光绪二十一年的宅院是当年的云锦交易之地。至今屋匾上“云章公所”四个大字之间,依稀可辨“楼”、“茧”、“业”等小字。
  花了几个月时间用镜头、量尺纪录南城消失的周学鹰回忆:“在这次的拆迁中,更多像黑簪巷6号这样的老房子,数百年历史的古井,无数精美雕刻的门窗栏板、砖雕石础,连同明代初期就有的颜料坊、牛市、洋珠巷、铜作坊等几十个历史地名,恐怕将永远消失了。”
  
  夫子庙:楼太高、霓虹灯太多
  夫子庙是老城南的核心,也是在漫长的南城改造中文物专家最关心的遗产。
  1947年到南京中央大学读书的潘谷西至今还记得当时秦淮河夫子庙一带的面貌,
  “秦淮河原来是一个靠船经营的旅游区,河的两边很繁荣,酒馆茶馆妓院等等,它是面向河道的。夫子庙一带,当时很荒芜,大殿被日本人毁了,只有河对面那个照壁和青云楼,其他的都是些乱搭建的房子,一楼是门面房,卖的都是些生活日用品,二楼住人。”
  东晋建成的夫子庙地段繁华,命途多舛。1937年毁于侵华日军炮火,又经十年“文革”而面目全非。
  到了1984年,南京二轻局想用夫子庙的名气搞商业开发,建一个新商场。当时的市长反对这一想法,要求由市里统一规划秦淮河风光带和夫子庙地区的建设。
  在市政府的统一指挥下,秦淮区用了6年时间,按照中国传统建筑形制恢复重建了文庙、学宫和贡院等古建筑群,并对贡院街和贡院西街实施改造,依据明清两代建筑特点,修复了秦淮河两岸河厅河房,限制污水排放,清除了河道淤泥。
  据负责当年夫子庙规划改造工作的叶菊华(时任南京市建委总工程师)回忆,“现在的夫子庙建筑群考据以前的商业街的建筑风格复原,所以尺寸会比民居大很多。由于考虑到旅游的需要,为了容纳更多的游客,街道会建得宽一点,酒楼会建得高一点。”
  到了1990年,以夫子庙为中心的秦淮河风光带建设基本完成。建成后的夫子庙如今已成为南京最重要的人文景观了。
  作为古建筑专家,潘谷西当时也参与了夫子庙的改造设计工作,他认为建成后的秦淮河反倒没有了原来的味道。
  “当时的改造主要是为旅游商业应用服务,它拆掉了以前的传统土木结构的老房子,用的建筑材料都是钢筋混凝土,外面再加点古建筑的外延和表面装饰。原来河两岸的房子的门窗都是朝河的,改造后门向马路背朝河。为了追求建筑的容积率,改造后的秦淮河变窄了,楼建得太高了,霓虹灯也太多了些。”
  最让他不能接受的是夫子庙附近修复的“王谢故居”和李香君故居,王导、谢安两家是两个不同的大家族,但两个家硬是给合成一处“王谢故居”,摆在里面的桌椅陈设全部都是假的。为了旅游开发,李香君故居也搬到了此处,屋内陈设同样经不起推敲。
  
  南门老街:最后的明清街区
  1992年和2002年,南京曾经两度制定《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汪永平曾经参与并划了190公顷的保护区域。
  1992年,为了疏缓交通压力,南京从保护街区中打通中山南路延伸线;以新街口为中心向外发散,历史街区被接连拆除。新街口往南的城南地区,1995年拆至白下路一线,1999年拆至三山街一线,今天已经逼近南门中华门;2003年拆除的邓府巷街区是城北地区最后一块明清古街区……
  到了2006年,汪永平寄望能“成片保存”的明清街坊已经连不成片了。
  此次改造的对象是“安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内的七家湾、安品街、月牙巷、狗皮山、牙檀巷等,“内秦淮河环境风貌保护区”范围内的船板巷、牛市;“门西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内的钓鱼台、糖坊廊、长乐街;“门东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内的龙泉巷、剪子巷等12条街巷,总拆迁范围涉及5片历史街区、44条街巷、近1000座院落、十多处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惟一让潘谷西感到安慰的是一个名为“南门老街”的项目规划。“南门老街”南起中华门东端城墙,西抵内秦淮东岸,北至长乐路,东至箍桶巷,和夫子庙连成一体,面积16.8公顷。根据公开展示的南门老街规划,南门老街将保留20条历史街巷、32处古建筑。
  南门老街项目的负责人赵辰是潘谷西的女婿,曾经在瑞士联邦高等工业大学留学,现在任教南京大学。他参与修复的浙江庆元后坑木拱廊桥、昆明金兰茶苑均获得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奖。
  介入项目后,赵辰避免使用以前“滚筒式”和“剃光头”的改造方式,原封不动保留传统明清街巷的格局走向,对房子进行分类保留。地标式民居不仅保护外貌,连内部空间、结构材料也要保留;一般古民居保护其外形院落,内部朽败的材料、构建可以更换。对破败的建筑、搭建和多层住房,在拆除时插建与老街外貌相符的仿古建筑。
  赵辰希望改造后的南门老街能够成为一个步行街区,限制机动车进入,让一部分老居民住在改造后的房子里,再把民间艺术、手工业作坊搬进老街,在此基础上发展民俗商贸、休闲、会展等行业,使得南城六百多年的生活传统能够延续下去。
  但也有建筑师对这个方案有异议:“它的用途还是为商业、旅游开发服务,同时还插建了仿古建筑,南门老街只保留了一点老房子和传统街区格局,地价如此昂贵,建设o(︶︿︶)o 唉还要赚钱,原来的老居民怎么可能让他们回来呢?”
  不管怎样,赵辰负责的“南门老街”项目规划业已通过专家组的评审,建设部派驻南京的城市规划督察员韩汉民也对这个方案表示支持。
  
<IMG src="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70329/wh/whxw/200703290041_301589.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P>
<P>  内秦淮河,从武定桥上看到一处正在开发的沿河建筑。卞宁/图</P>
<P><IMG src="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70329/wh/whxw/200703290041_301590.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
  
  夫子庙附近钞库街38号的媚香楼,并不是当年李香君“素扇染桃花”之地。  卞宁/图</P></FONT></TD></TR></TABLE>
 楼主| 发表于 2007-4-2 10: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8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R vAlign=top align=middle><TD width="100%" height=66><DIV align=center><B><FONT color=#ff0000 size=5>潘谷西:成功只有百分之五 </FONT></B>




<FONT color=#0099cc>南方周末    2007-03-29 14:41:28</FONT></DIV></TD></TR><TR vAlign=top><TD width="100%"><FONT>


<img src="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70329/wh/whxw/200703290044_301591.jpg">  □本报记者 张英(采访整理)
  
  潘谷西今年79岁。从19岁海考入当时的中央大学建筑系后,他就一直生活在南京。
  从1980年代起,身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的潘谷西应邀担任江苏省及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
  在二十多年里,他一直在为南京的文物保护工作奔走呼喊。但是“我们100%的努力,失败占了95%,只有5%的成功”
  
  明故宫
  明故宫遗址是展示南京古都风貌的重要场所,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北京的紫禁城就是仿造明故宫建设的。
  上世纪90年代,有人提议把江苏大剧院建在明故宫遗址的中心上。在动土之前,幸好有关部门清醒:在省级文保单位上动土,要先考古勘探,结果考古人员在明故宫遗址勘察中发现了太和殿台阶的保护石。
  有人想拆它,管理保护它的人也不爱惜它,也在破坏它。2005年8月,明故宫遗址管理处没有获得省、市文物局批准,没有履行规划许可、环境评估等手续,给南京市建委报告了一下,就在明故宫遗址内盖房子。
  等我们知道的时候,挖土机已经在那里开挖了。挖出来的土里夹杂着许多不同颜色的琉璃瓦,上面还有龙和其他动物的图样。
  2006年南京的地铁2号线建设,计划在明故宫遗址东侧设一个站,这个站的规模很大,因为要和地铁6号线交叉,要挖20米深的1万平方米大坑。本来这个站点开始设在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旁,一样可以和6号线交合,也避开了明故宫遗址。
  明故宫在民国建设中山东路时被一分为二,本来就是一个建筑败笔,现在我们再建两条地铁合用的地铁站,放在中轴线上,加强了这个分割。虽然明故宫地面文物不多,但它地下文物丰富,而且是省级文保单位。如果地铁站点设在明故宫的主轴线上,必然毁坏了明故宫的主体,地下文物全部毁掉。考古人员做的勘探结果,发现了丘陵土、鹅卵石以及六朝以来历代的砖石。
  虽然我们表态反对,但南京市不理会,因为新闻媒体报道,他们就打报告到省里,坚持要在明故宫遗址上建站,省文物局也没有办法。正在这个时候,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文化遗产日”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提前宣布,南京明故宫遗址入选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国家文物局也说这个地铁站不能放在中轴线上的明故宫遗址,应该把它移到明故宫保护范围之外。后来这个地铁站就改到其他地方去了。
  
  建康城
  2003年南京图书馆新馆开工,在做基础建设的时候,工地东南角发现了地下文物,是一段城墙,里面是土,外面用砖头包起来,还有古井口。但建设方不对外透露消息,加班加点施工。
  后来我们得知这个情况,靠着考古队的关系去了现场。地下3米处,发现了六朝建康城台城的御道和城墙。这是一个巨大的发现,非常有意义有价值。我们总说南京是“六朝”古都,但除了在郊外发现几个六朝古墓和六朝陵墓石刻外,考古界没有发现其他六朝时期的文物遗存,就连当时的宫城位置都不能确定。
  因为现实的制约,我们今天不可能在南京城区做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这个历史之谜一直没有揭开。当年隋朝的军队打进来的时候,陈后主和妃子张丽华就躲到枯井里面,后来隋军发现把他抓出来,把皇帝居住的建康城毁了。一千多年以后,农田覆盖上去,建康宫城到底在哪里,搞不清楚。由于南京图书馆的建设,六朝建康城遗址被发现了,这让我们很惊喜。
  我们要求图书馆的建设停工,这个地方必须进行考古发掘,完整地进行保护。因为六朝建康城在中国城市史上太重要了,所有其他谜底都搞清楚了,只有一个建康城没有搞清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过去认为六朝建康城在东南大学那个地方的猜想,现在被证明是错误的。
  等了3个月,图书馆工程指挥部来了代表,找我们去谈话,说基础建设已经完工了,桩都打好了。当时我们很生气,那你们叫我们谈什么呢?
  后来主持设计的人提出一个方案:在城墙原来的位置做一个夹层,仿造发现城墙的一段地面,夹层下面两层是停车库和一个展览厅。后来就按照这个方案办的。
  我去看的时候,发现他们把原来的城墙都挖掉了,在原来的城墙高度处,用土做一个薄薄的地面模型,在水泥地面上做了一点道路的效果,放了一点砖,一个井口,上面盖了一层透明的玻璃。
  我看的时候还以为他们是把原来的土和砖头摆上去了,后来听建设方的人说,这个模型都是假的,砖都是假的,是用塑料皮做出来的,很便宜的材料。
  
  状元楼
  以前南京有两个最老的明朝建筑,后来都被拆掉了。一个是明朝嘉靖年间的状元楼,当时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就在同仁街和中山路旁边,后来说要盖一个30层的同仁大厦,把周围的菜市场和居民区拆掉。因为状元楼在菜场旁边,所以就把它一起拆掉了。当时对我们说是搬迁,把它迁到另外地方去保留下来。另外一处是被包围在住宅区,我看了也是明代建筑,后来也被拆掉了。这两个建筑的材料现在到哪里我就不知道了。
  还有二公祠,它代表了清代的文化现象。清朝末年,南京人为纪念林则徐和陶澍这两个两江总督,为他们建了一个祠堂,建筑比较完整,也比较有特色。这个建筑也是文物保护单位,后来南京为了建南京图书馆新馆,连夜把它拆掉了。
  南唐宫城遗址是在盖住宅区的时候被发现的,当时在工地上发现了南唐宫城的护城河,用很整齐的条石方方正正砌起来的河岸,中间宽度到6米。等我们知道情况赶过去的时候,建设方已经全部将它挖掉了,石头堆在旁边。
  南京市现在对民国建筑有兴趣。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民国建筑用的是现代的建筑材料、结构,和现在生活比较接近,我们今天还可以利用,保护工作比较简单容易。所以这些近代的建筑保护得比较好。
  我们在南京的保护,总结下来,南京老城区除了城墙,现在只剩下一个一个的文物保护点,散布在各个区域。我们只能通过这些点认识、了解古城的历史和文化。其实想一想,能这样保留算不错了。如果我们不努力,连这些点也未必能够留下来。
  和大城市比较起来,小城市容易保护。比如说高邮,要保护一个明代驿站,他们要我们去搞保护方案,后来把那条驿站外的南门外大街都保护起来了。因为城市小,城市发展比较慢,地价没有那么贵,再加上目前全国没有什么完整的驿站,它是惟一的一个,所以他们比较有兴趣保护。后来这个明代驿站修复以后,成为国家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古建筑保护专家,我们的工作一直都做得很艰难。很多时候,我们的保护建议不被采纳,有些文物保护项目能够有幸被保留下来,还是因为政府的领导觉得还可以利用它,这样子才能够被保护下来。</FONT></TD></TR></TABLE>
 楼主| 发表于 2007-4-2 10: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8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R vAlign=top align=middle><TD width="100%" height=66><DIV align=center><B><FONT color=#ff0000 size=5>梁白泉:“保护”让我伤透了心 </FONT></B>




<FONT color=#0099cc>南方周末    2007-03-29 14:41:29</FONT></DIV></TD></TR><TR vAlign=top><TD width="100%"><FONT>


<img src="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70329/wh/whxw/200703290045_301592.jpg">  □本报记者 张英(采访整理)
  
  78岁的梁白泉是南京博物院前院长、南京古都学会副会长,同时也是江苏省和南京市两级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从南京中央大学毕业后的60年里,他一直住在南京。
  2007年春节前,梁白泉在南京郊区的家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我再也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了,南京古城的保护让我伤透了心!”
  
  许多河
  南京人把秦淮河称为母亲河。
  南京是个江南城市,城内河流纵横,城东水系、内秦淮、内金川十几条支流伸向全城。其中内秦淮河的水系是最大的。对南京城来说,河流、水系有四大功能。第一,泄洪。我以前读书的时候,下再大的雨,很少出现城区内被水淹。第二,运输。当年孙权建皇宫的时候,他把清溪、前湖和内秦淮河打通,很大的船可以直接进宫,把宫廷所需要的东西送进去。第三,调节气候。河流和两岸的树木、草地,可以调节城市的小气候。第四,景观。当年陈后主就是在河塘上欣赏美景的,古南京的大部分河流,都是相通的,它的旅游价值一直是有的。
  河流水系是建设宜居城市宝贵的资源,也是古都留存下来的历史印迹,像外秦淮、明御河、内秦淮河,至今还是古都格局、城南街坊的边界、见证。
  明御河是明故宫护城河,现在断流、发臭,成了死河,主要原因是河的两端都被填河建房,南端被填埋3米河道盖起几幢大楼,五龙桥下不宽的河道,成了“龙须沟”、垃圾塘。
  中山路西侧河道已完全填埋,盖了科技大厦、君临国际公寓、易发大厦;中山路东的内秦淮河,先是被中山大厦占为停车场,往东又盖了40多层的新世界中心。内金川河中支线从山西路流到南京邮电大学附近,汇入金川河,现在被虹桥边的华江饭店一分为二,埋了暗沟,还筑了坝,使山西路广场的西流湾成了无源之水,要用自来水补水。国展中心是玄武湖边的标志性建筑,它下面就是紫金山向玄武湖的过水通道——紫金山沟。
  玉带河,2004年政府也治理过,水也一度变清,可由于玉带河两头都被“系住”,河水很快又发绿,飘起白花花的死鱼。内秦淮河北线的那一带是内秦淮河的源头,现在都成了地下河。城郊的和燕路南十里长沟,也有多处楼房挤占河道。河西更是填河建房的“重灾区”,河西北部过去河网密布,现在已找不到几条河了。
  
  许多树
  南京大街小巷郁郁葱葱的法国梧桐树是南京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些大树大多是清朝和民国的时候栽的,夏天遮阳,小雨天挡雨。虽然南京是个火炉,夏天再炎热,人走在马路上是晒不到太阳的,骑自行车、步行的人很多。
  但在十年里,这么好的大树却难逃城市改造之灾,纷纷被砍伐掉。南京中山门外、中山东路、中山北路、中央路、玄武湖附近这些地方八十多年的大树,先后都被砍掉了。建设南京地铁一号线,也要砍树,后来我们反对,建设部门就说移植他处,那么大的树怎么移栽,后来都死掉了。
  建设大草坪、搞喷泉、修宽马路建大广场,把原先道路、护城河与城门的关系完全改变了,使得古城墙和城门看上去很矮小。南京的砍树风直到2000年朱镕基总理视察南京,指示南京“要多种树,种大树,多栽花”后,才被迫停止砍树。
  
  许多老房子
  这些老房子本来就是历史的一部分,是文化的基因库。你把它拆光了,他就没有了。现在搞假古建筑,没有文化的信息,取代不了祖先留下来的东西,造得再好都不值钱。
  对待老城区,长期以来轻管理、轻维修、重改造,把大面积的历史传统住宅区变为即将拆迁改造对象,不肯花钱治理、修缮,造成了传统建筑长年失修失养,下水道、马桶等基本生活基础设施改建也不再进行,生活条件无疑是越来越恶化,很多历史街区的面貌越来越破败。
  城南的这些传统房屋早就应该改造,因为它不适合现代生活。一个院子本来住一户人,后来挤进七八户,乱搭乱盖。不能说老房子不好,而是住的人太多了。我们改造的方式应该是减少居住的人,让老房子恢复原来设计、建造时的功能。
  现在要用42亿元人民币打造新城南,要拆迁、盖高楼。如果把钱花在老城南的保护维修上:老街区、房子不改变原样;内部可以现代化,装抽水马桶;拆掉乱搭乱建,恢复老房子原来的面貌;有人不愿意住老房子,就让你迁到小区;如果不肯迁,给你钱维修,国家每年一个亿,个人也出钱一起来保护,该是多好的事情!
  城南地区的变化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它的主体建筑70%是明清时期的,加上民国和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建筑,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活性建筑博物馆!
  人都会老的,都会成为历史。现代化,不是破坏、忘记历史的理由。现在谈改造,其实就是统统拆掉。你把这些街区都拆掉了,在高楼林立处留下几处文保单位,这样的保护有什么意义呢?
  
</FONT></TD></TR></TABLE>
 楼主| 发表于 2007-4-2 10: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P>房地产,城市基础建设,这是一张o(︶︿︶)o 唉的巨大的利益之网!!!谁能冲决罗网呢?————无语!</P><P>真希望那天能在所有被侮辱,毁坏的历史遗迹上,建一块碑,把那些当年保护它的人,破坏它的人都列在上面,交给历史和后代评判。</P><P>————这也是我们做《中华古建之殇》这个专题的意义。</P>
发表于 2007-4-2 20: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P>无语</P>
发表于 2007-4-3 16: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P>南京最近又要破土动工,拆掉靠近下关一带的一段城墙,说是为了马路拓宽,解决交通压力。</P><P>本来江苏省文物局和南京市的文物保护单位还出来说话,现在,也不知为了什么,已经沉默了。看来,这段城墙一朵半是保护不住了。</P><P>唉……</P>
发表于 2007-6-27 23: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心寒了……一个国家的人都数典忘祖,一群的败家子!
发表于 2007-6-30 11: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P>就是这样一座城市,还敢以历史文化名城自居!南京人一开口动不动就是“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云云.......</P><P break-all"><FONT face=宋体></FONT><FONT face=宋体></FONT><v:shape><v:imagedata></v:imagedata></v:shape>过去确实是,现在也确实不是!<p></p></P><P><p></p> </P>
发表于 2007-7-1 01: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所谓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em0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3 22:33 , Processed in 0.0732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