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13|回复: 0

[原创]“天润”古筝创新实践中相关技术问题之初探(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4 08: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古筝制作的继承发展、创新改革之路该怎么走,“天润”也是在反复探索实践中逐步理清思路、选定目标得。感受最深之处归纳为三点
    一、古筝制作的继承发展、决不仅仅是继承传统制作的工艺方法而已,更重要是继承其蕴含的深遂文化底蕴。这乍一看是乎很“虚”,但当你走到一定程度时、你定会悟到文化底蕴的影响不仅存在,甚至一定程度上会主宰一切。以“天润”创新实践过程为例,“天润”出生于湖北武汉、其文化背景“荆楚文化”也称“礼乐文化”,众多出土文物中多有各类古乐器、而天润骨干制筝技师、全部都参与过随州擂鼓墩编钟出土古乐器的复制研究全过程,且至今仍作为省博馆的复制协作单位。这些都成为“天润”创新实践中无形但却主宰大局的根本动因。
    二、传统文化要永葆青春、必须与时俱进。要让更多的人接受古筝、喜爱古筝,除了传统文化的巨大吸引之外,应该为古筝增添时代气息、赋予个性色彩。当然、把握“创新”的“度”十分重要也最为困难。还是本着积极尝试探索,实践检验定夺为好。
    三、古筝创新发展应借鉴当今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尽可能采用相关学科的成熟科研成果。侧重从传统古筝设计制作的不科学、不完善之处着眼,寻求突破口。并且反复论证、实验,审慎推进。每一项创新都要力求能够接受历史的检验。而决不能搞“哗众取宠”“昙花一现”。
    在结束本文之前、我还想特别强调一点,本文所探讨的创新都是以精工制作为基础。离开这个前提、就根本称不上乐器,也就更谈不上创新!举一个简单例子,本文介绍“唐妆筝”时谈到复合材料振体是优良的振材。但具体制作过程中粘貼方式、复合工艺等都要求十分精细,否则对音质提高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联想到国内古筝市场低价竞争、鱼龙混杂,正如有一位网友戏称“不是在制乐器、是在钉家俱、而且是三流家俱”,不禁令人忧心!但愿“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P>
<P>    本文只是一些很不成熟的实践感悟,错误在所难免,只求抛砖引玉,期待高手斧正。同时本文很多技术问题也未展开深层论述,欢迎有兴趣的各位到我的论坛交流。我们大家共同携手,为推动民族乐器制作继承发展、创新改革尽一点薄力!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03:30 , Processed in 0.0581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