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19|回复: 4

汉舞——谢公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6 23: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谢公屐》歌曰:</P>
<P>滔滔江汉接九天
莽莽横岳锁云烟
铁笔难书赤壁恨
清茶说古笑阿瞒
秦淮花柳石头城
冷月蹒跚吴王宫</P>
<P>犹记柴桑招魂祭
周郎眠处忌东风
暑月泸瘴战群蛮
甫定荆襄驰西川
后主安知出师表
寒鸦啾啾五丈原</P>
<P>悠悠千古一挥间
多少雄才没尘圜
不向青史问贤愚
妄举世事佐酒谈</P>
<P>(副歌)
踏木屐 舞翩跹
吐清商 合管弦
轻舟长歌君莫笑
不与诸君乐陶然
</P>
<P>
</P>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31 23:58:46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3: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P>另一版本:</P><P>
</P><P>历史上传说南朝诗人谢灵运曾发明过一种活齿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给旅游活动带来极大方便。据传说当时的人们争相效仿,并名之日“谢公屐”。李白有诗日:“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编导孙颖有感于此,借谢公屐这个历史典故,参考汉代上层社会文人雅士中“以舞相属”的社交舞风,编创了《谢公屐》这个节目。舞蹈着意表现了魏晋时代文人雅士的气质和古代文人那潇洒清凛、狂放不羁的风度。 </P><P>大幕一拉开,一阵深邃而悠远的古筝弦音从远方飘然而来,只见几位文人墨客在云雾缭绕之中悠闲自得地从侧幕走出,好像在品味着山间美景。舞蹈《谢公屐》以这样一幅风格浓郁的山水画,揭开了整个舞蹈的序幕。此剧目以中国历史上较为重要的变革时期——魏晋,作为创作的时代背景,着力刻画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舞蹈形象。在舞蹈中特别突出表现了魏晋时期哲学重新解放、人文精神觉醒、思想异常活跃、文化思想转变的时代特征,以此为《谢公屐》创作的主体精神,并把这种精神灌注于舞蹈形象之中,从而将中华民族千古以来不可忽视的“士”阶层的形象鲜明而又准确地带入了观众的视野,这不仅仅把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同时还营造出艺术作品深度浓厚的历史感和文化感。</P><P>
编导从时代特征、民族风格、民族文化气质以及民族审美情感人手,把舞蹈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并使整个舞蹈的语言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和审美体系之中,从而在舞蹈当中呈现出“斜移泰山”、“白鹤亮翅”、“长虹贯日”等基本舞姿,表现出一种“力屈万夫,韵高千古”、“淋漓挥洒,百态横出”的审美精神,又在“若来若往”、“若俯若仰”、“若即若离”、“若隐若现”的动态舞姿当中透露出“情驰神纵,超逸悠然”、“飘俊飞扬、逸伦超群”的审美理想。舞蹈从头至尾以丰富的舞姿形态和浓郁的动态风格,体现着文人雅士的种种风貌和魏晋时期的审美特色和审美取向。为了使舞蹈形象更加鲜明,《谢公屐》还继承发展了传统。编导从我国传统戏曲的“叠袖”中找到灵感,借鉴了比较有韵味的“叠袖”技法,特别是在抓袖与放袖的节奏处理上,吸取了戏曲的许多养分,并以独特的视角加大了动作幅度的延展,动作形态上的变形,同时与脚下木屐响铃的节奏配合,从而把戏曲“叠袖”变活,使其为舞蹈服务,成为一种具有风格性的流动着的舞蹈语言。演员在宽袍博袖的舞动当中流露出那如醉如痴、潇洒飘逸的舞蹈风格,甚至还趋向于“倜傥不羁”的精神风貌,然而在那种“放浪形骸”的身后深藏的实质并非表面上所显现的“颓废”、“消极”、“悲观”,而是文人们对人生、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是对生命、生活的强烈欲求和留恋。这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一大特点,即外观绵软松弛,而气、力内运于体内,将这样的审美特征贯穿于舞蹈当中,就透露出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内在才情、性貌,甚至成为一种品格、风貌。自古以来,他们“宁固穷以济意,不屈委而累已,既轩冕之非荣,岂组袍之为耻”,他们蔑视功名利禄,更不在乎外在的功名学问,而是以内在不屈的人格和不伪的生活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在舞蹈中所呈现出的那种洒脱不凡、轻视世事,不仅显现出文人内心中的耿直不屈、坚定执著,而且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之脊梁的骨气。</P><P>
《谢公屐》最标新立异的点睛之笔还在于编导对“木屐”的创意。如何才能使脚上的鞋既有实用性又具有审美性呢?编导孙颖甚至从“西施响廊”的典故中受到了启发,自制木屐。这制作“木屐”的历程,真可谓历尽千辛万苦,在三番五次的试验之后,最终以榉木为主料,数颗小铃铛作为“木屐”响底。当演员脚下随着舞蹈的节拍跺出不同的节奏时,鞋上的铃铛也晃动出与众不同,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舞蹈的技术难度,另一方面还把舞台效果和艺术效果完美结合起来。并且在那演员那微微地一跺、一颤、一抖的不经意间,流露出“仰卧自得、游心太玄”的魏晋风度,这使得《谢公屐》的舞蹈形象中的文人气质更加鲜活、浓厚。 </P><P>
《谢公屐》的舞蹈音乐对舞蹈本身来讲,也可谓是锦上添花。为了把舞蹈的风格内涵传达得更加准确,具有深邃艺术造诣的编导孙颖先生不仅自谱了音乐,还填写了歌词。《谢公屐》的音乐手法相当新颖,歌词与诗体的舞蹈意境相吻合,不仅旋律优美,富于动感,而且还十分注重音乐对舞蹈气氛的烘托和形象描写。</P>
发表于 2007-5-27 01: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的是,现在原汁原味的汉民族舞蹈已少有人知了…
发表于 2007-5-28 20: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P>感觉不是很好,似乎仅仅是一群现代的小伙子穿着古装在舞蹈</P>[em06]
 楼主| 发表于 2007-5-28 23: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录像的效果没有完全出来,其实现场观看时,感觉还是非常震撼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00:50 , Processed in 0.06689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