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35|回复: 27

满清时期部分汉服图片(存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23 05: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b>康熙朝江南汉人女服</b></P>
<P>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7-9-23 05: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P>说明:满清入关后,易服有男从女不从之策,女式汉服逐渐满化似在乾隆朝及以后</P><P><EM>(楼上图片转自大明帝国论坛)</EM>    </P>
 楼主| 发表于 2007-9-23 05: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P>清汉人童装

<P></P>
<P>
</P>
<P>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7-9-23 0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待高人详解
发表于 2007-9-23 10: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眼见为实
发表于 2007-9-23 13: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交领的童装,一直保留到现代,我小时候也穿过,叫和尚领
 楼主| 发表于 2007-9-23 13: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叫做道士领,只是不知道其中的历史
发表于 2007-9-23 13: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只有僧道当时才穿交领衫了呀,不过我发现现在的和尚道士平常穿的衣服也现代化了,比如说和尚,经常见穿那种上面一个小交领,下面装扣子的短衣.
发表于 2007-9-23 23: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P>看图片有点正统感觉!!</P>
发表于 2007-10-13 04: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小时候也穿过和尚领子的衣服</P><P>真是怀念阿</P>
发表于 2007-10-13 18: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帮弟弟穿和尚衫。。。。就是类似那种。不过无领缘。
发表于 2007-10-13 22: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孩子穿的那在种我们这里叫“和尚袍”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3 22: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汉服的香火还是一直没有灭的
发表于 2007-10-25 16: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P>其实元、清两代虽为少数民族统治,但汉族女子服饰仍承袭上衣下常的服制,元代汉女服饰与宋更是基本无变化,清代在领子、袖子处吸收了满族服装的优点,出现了立领和盘扣。然而,如果各位看过真实明朝的服饰便可知,其实明代就已有了立领与扣子。</P><P><img src="http://bbs.cctv.com/attachments/00/96/A7/30/tu31175436755723.jpg"></P><P><img src="http://bbs.cctv.com/attachments/00/96/A7/2C/tu31175436732507.jpg"></P><P>清代汉女服饰本质上仍为右衽,交领不重叠,转而用盘扣在平面上相连,且为绕颈圆形,也有对襟,然对襟与矩领早已出现。女子上衣较长(有明代遗风),下着褶裙,且仍保留蔽膝。大家看《乔家大院》就知。晚清至民国时期,上衣减短,圆摆,下面仍为褶裙。</P>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5 18: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大汉未央</I>在2007-10-25 16:03:19的o(︶︿︶)o 唉:</B>

<P>其实元、清两代虽为少数民族统治,但汉族女子服饰仍承袭上衣下常的服制,元代汉女服饰与宋更是基本无变化,清代在领子、袖子处吸收了满族服装的优点,出现了立领和盘扣。然而,如果各位看过真实明朝的服饰便可知,其实明代就已有了立领与扣子。</P>
<P><IMG src="http://bbs.cctv.com/attachments/00/96/A7/30/tu31175436755723.jpg"></P>
<P><IMG src="http://bbs.cctv.com/attachments/00/96/A7/2C/tu31175436732507.jpg"></P>
<P>清代汉女服饰本质上仍为右衽,交领不重叠,转而用盘扣在平面上相连,且为绕颈圆形,也有对襟,然对襟与矩领早已出现。女子上衣较长(有明代遗风),下着褶裙,且仍保留蔽膝。大家看《乔家大院》就知。晚清至民国时期,上衣减短,圆摆,下面仍为褶裙。</P></DIV>
<P>并非汉族穿过的服饰都是汉服。汉服乃是古装一个大的时代概念中具有汉文化特色的典型类型服饰的再继承和发扬 </P>
发表于 2007-10-26 16: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P>与齐鲁风探讨:“汉服乃是古装一个大的时代概念中具有汉文化特色的典型类型服饰的再继承和发扬”,以此推之,不是也应承认清代汉女所服也是古装一个大的时代概念中,因为历史演变而造成的汉服的一种演化吗?!难道清代汉族女子所穿之服,完全都是满族文化特色的典型类型服饰?完全不存在汉文化特色?大家可以比对真正的满族旗装与汉族女子所穿,是有本质区别的,就因为加了盘扣和加了其它细节吗?</P>
<P>我是狂热的汉服爱好者,但也不同意钻进太过狭隘之圈。。。如果按这种逻辑,是不是清代直至现代,我们所用的汉字也非“汉字”了呢?因为汉字和汉语中早就加入了很多满族特有的字词、俗语、习惯用语甚至是新名词和新语法。甲骨文显示,早在商代或很可能更早,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与中国以外的地区有了交流和来往,整个中国古代也始终贯穿着汉族与少数民族或外国异族的交流交融史,汉族和其它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吸收对方的优秀文化和传统,早已互相融合,很难说清我们自认为的汉族传统,其根源究竟是否“纯汉”,也许追根溯源后会发现汉族祖先也吸收采纳了其它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并渐渐汉化成为汉族的传统文化,不说别的,汉族婚礼喜闹房,用红色,就是隋唐或更早仿效的突劂婚礼。</P>
<P>再进一步狭隘化,唐王朝的血统也是混杂的,历史学家都认为他们的血统身世极有可能是鲜卑贵族与汉族、其它民族世代的杂居通婚形成,所以也并非汉人!这样一来,唐代也成了少数民族统治,而且唐代盛行的服制严格来说也并非是汉服了,整个唐代,汉族不都穿的是非汉服?如今我们却把唐服推为汉服岂不可笑?再往上追溯,那魏晋南北朝隋甚至整个汉服史都可能不能幸免,谁能绝对肯定的说,所以朝代的服饰就没有借鉴吸纳其它民族的元素呢?而且,上古黄帝打败炎帝部落统一中国,很难说当时的汉人先祖就没有和其它族人通婚融合,这样说起来,就没底了,满族人当年还说,他们也是黄帝部落的一族,也是华夏族中的一支哪!</P>
<P>但可以肯定的是,汉服虽经历朝历代的演化,始终沿袭着她从诞生之日起确立的衣制——上衣下裳,秦汉虽大行深衣,但并不是说儒裙就消失了,而是并列存在的。我们今天希望以复兴汉服为载体,进而达到复兴我华夏千年传统和文化的目的,而不是宣扬大汉族沙文主义.</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7 20:50:21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0-26 17: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P>                               </P>

发表于 2007-10-26 17: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你要故意曲解我也没办法,你不想承认也罢,历史就是历史,我只是说了事实,而事实就是事实,我看这里倒是有狂多汉族主义者,原本以为这里会有一些不同的声音,窝里斗有意思吗?这样下去,是帮不了汉服运动的,奥委会不就是担心汉服进入奥运会有民族族义色彩吗?枉费我们在这里还穿着汉服一天到晚上街宣传,难道我们不该在汉服复兴运动的宣传和推广中反思一下吗?确立汉服,不是排满排少数民族,我们的目标是让汉服成为汉民族的民族服装,和其它民族共存,而不是要凌架于上成为国服!国服国服,国服的概念是举国同服,那是不是要让少数民族都放弃本民族服装,必须穿汉服呢?建国都快60年了,民族大融合几千年都没停过,汉人穿汉服,少数民族有各民族服饰,这才是真正的百花齐放!硬要立为国服,恐怕只有死路一条。。。苏州汉服爱好者已经上书苏州市长,建议将汉服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古城增加魅力,为华夏文化的复兴担起一份责任;强烈呼吁苏州市在以后政府举办的活动中把汉服作为第一选择,并提倡市民在传统节日着华夏衣服。如果可行,可根据汉服‘交领右衽,袖宽且长;隐扣系带,上衣下裳’的特点,重新制作‘吴服’,定为市服。因为日本人一直有称和服为“吴服”的,历史上和服早年是从当时的吴地汉服传过去,再逐渐演变而成的。我想这种做法才是比较对路的,韩国都要把从古代中国引进的科举制度申遗了,有必要分那么清吗?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19: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非要曲解我也没办法了,有汉文化的元素并不等于“汉文化特色的典型类型服饰”,看清楚“典型”二字。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19: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P>中国古装,包括汉族古代服饰与境内其他民族古代服饰,汉族古代服饰是具有汉族文化特色的服饰,并非汉人穿的服饰就属于汉族古代服饰</P><P>于是:</P><P>古装&gt;汉族古代服饰&gt;汉族古代服饰(以下略)可研究类型&gt;典型类型&gt;可继承类型&gt;可发扬类型</P><P>汉族古代服饰可继承类型是今天复兴汉服的对象,包含玄端、冕服等大礼服,汉族古代服饰可发扬类型是我们今天汉服复兴的主要对象,包含深衣、襦裙、常服,在此继承的基础上另行发展</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3 19:40 , Processed in 0.1215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