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83|回复: 4

[转帖]秋雨时分:孔子学说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核心“治国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 08: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FONT face=Verdana>说过了孔子生平之后,免不了要涉及一个,已经被无数学者讨论过的问题,孔子学说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简单来说,主要是修身之道,还是治国之道。从古至今,世俗社会更熟悉孔子的修身之道,实际上最重要的目标还是治国之道,修身是治国的个人品格基础,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顾及了各个侧面,而终点还是以礼为中心的社会管理主张。</FONT></P>
<P><FONT face=Verdana>我们中华文化记忆又开始了,我现在看到最近这几年对诸子百家的研究,这是非常热闹了。比如我刚刚随手拿到的,黄克剑先生写的《论诸子百家的骄傲》。命道,名字也很道,叫《有命而道》,他说孔子最大的魅力在哪里,他说最主要的是让我震撼的,是他的生命情调。这当然是个现代学者的感觉,但这个感觉让我感到很舒服,就是这个旅行者这个教师,这个文化良知,他的生命情调很可爱,他把自己的生命弘扬了,同时一直保持着他的高尚和可爱,从生命情调的角度来深入孔子,显然是现代人都能接受的一条路,我们不管他当年,在他一生的生平当中是如何杰出的表现,但我们知道,在他身后有那么多的人背他的书,有那么多皇帝去祭孔,他已经横贯历史那么长时间了,那么从历史学的角度问一问,他对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影响,二千年历史的影响,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就是在几千年历史上,就是孔子去世以后的那么漫长的历史上,他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到底有哪几点?我最深的一个感受就是,他确立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千年行为准则。我印象最大的,觉得也是夫子所提倡的礼是等级,是君君臣臣,夫夫子子。我觉得影响最大的是孔子中枢之道,这种以家庭伦理为基点和核心的中国式的思维方式,与西方那种朴实关怀或者说中级关怀,那种以大的人道主义的构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路径,而且中国人,两千年来所有的中国人,在他安身立命之处都是以家庭为原点,我想这是最大的影响。</FONT></P>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 08: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face=Verdana>我觉得的是孔子的女性观,一直掌控着中国女子的命运,而且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所以我也有一点很困惑,我觉得这么伟大的一个人,他为什么就在这一点上那么不宽容呢,讲的具体点,我觉得最现实的就是现在求职,然后在很多方面,女生还是在这个地方有很多劣势,我觉得某种程度上就是孔子,他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也好,一个文化坐标也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一把钥匙,而当今天我们以孔子的名义来说,我们的文化怎么怎么样的时候,就是他带给我们这种文化的号召力,是一种巨大的财富,就是不论什么时候,我们想起中华民族这个文化的复兴,都绕不开孔子。</FONT></P><P><FONT face=Verdana>我觉得还比较重要一点就是,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孔子成为后代知识分子的典范,这个价值比较重大的,比如说对于学习的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时时刻刻注重学习,再一点就是知识分子入世的这种精神,也是孔子的这个典范作用,给知识分子打下的一个烙印,就是"学而优则仕",你学习好了,你要去读书好了,你要去当官,这当官不是为了敛财,是为了你要经市济民,这种东西都是孔子留给后代比较重要的东西。</FONT></P><P><FONT face=Verdana>我觉得孔子这个学说,它对所有中国人来说,还有一个对中国的最重要的影响,是对教育的重视,我觉得对中国人和中国家庭,包括在海外的华人对教育的重视,都是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是领先的,我觉得都讲到了,正因为都讲到了,我们就要掂掂轻重了,就是他在我们的历史上,不是指我们个人,不是指你,不是指他,在我们的历史上我们用理性主义的方式,来认认真真的思考一下,到底起最大作用的是什么?这哪一个思维是真正是中国非常独特的呢?就是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的,社会结构的重建,它是以家庭的模式,扩而大之让大家体验社会结构怎么回事。你光讲社会结构的话那是政治家的事情,一般老百姓为什么要关心政治家的,思维宏观结构,不会,所以孔子创造了一个非常可爱的思维方式,后来孟子就用了这个思维方式,就是推己及人,推小及大,推你能够感受到的血缘伦理关系,来设想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该怎么办。它是把家庭的血缘伦理关系扩大了,而家庭的血缘伦理关系是受天命构成的,是自然的,是不可动摇的,是而且不可在等级之间,在尊卑之间有任何苟且的家庭伦理关系,有这个扩大之,他觉得政治是个非常可操作的一件事情,以家庭看国家,简单说来是这样,就变的非常方便了,家庭观念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我前面讲到了,农耕社会,这个农耕社会,有个历史学家许作雨讲过,中国式的农耕文明,是精耕细做型的农耕文明,这和我看到北非、南亚一带,大面积散一散种了以后,看什么时候长出来就去收割一点,这完全是不一样的。精耕细作,春种到秋收有几百个程序,这个程序都非常复杂,非聚族而居,不可能完成。在水边,在江边,挑两种赶天时一步一步这么做,就说它有前提就是聚族而居。聚族而居当中要讲究伦理结构,才能指派任务,才能完成生产的分配和财务的分配,才能协调彼此的关系。孔子找到了以这个结构,扩而大之来治理一个小国家,治理天下,所以他是从修生开始,然后才是齐家,齐家非常重要,齐家以后才是治国平天下。修生起家,治国平天下,他找到了一个起点,找到了一个平衡,这点在中国是非常能够普及的,中国人你刚才讲的行为规范的第一规范,是不能不孝啊,你怎么能够狼心狗肺的对待自己的父母,你怎么可以不养自己家里的人,万万不可以的。这我们一般称狼心狗肺,指的是对父母不孝顺的人一般叫狼心狗肺,就觉得完全脱离了人的最低限度,这中华文明的一点,那么有这点他把推延到君臣关系当中,所以以亲亲为基础的尊尊,亲亲尊尊是他的思维,尊尊就是尊重该尊重的一切,亲亲就是一个亲是动词,一个亲就是名词,亲就是我们友好的面对我们的亲友,这是构成了我们一种整体的礼乐观念。当然,再复杂下去,因为这么个家庭,既然是家庭,血缘相依那么我们的意识相溶,所以在这个地方下,我们一定是用我们的话是和谐共处。所以这是一个欢乐的组合,所以完全可以有音乐伴随,完全可以有非常愉快的气氛,来充裕这个空间,所以这个礼等级是和乐紧紧连在一起的,这种等级有可能有一点扮演,我研究艺术学我不能不讲这有一点扮演,特别乐加入以后那更扮演,礼记里面有好多,但是这个扮演是为了让家庭伦理,和国家伦理的仪式化,任何人都脱不开仪式化,他找到了这个仪式化的途径,所以他不断的呼唤礼乐,礼乐,礼乐,就是找一个仪式化的途径,像它这样的以农耕文明家庭伦理聚族而居,一个生态方式扩大之来看成政治模式的,这么一个机制的结构,这么一个可操作的结构,在他看来一个非常可以操作的结构,就是我讲到先让他人多,然后富之,然后在教子,他觉得这个就是一个家庭的结构,扩而大之也是一样的,这么个简单的结构,使他对政治充满了信心,对中国的治理方式,充满了对前途的乐观,这就是孔子的一个基本的思维。</FONT></P>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 08: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face=Verdana>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这是孔子学说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而且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我们已经知道了孔子学说,在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内容和最大贡献,然而孔子学说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庞大体系,它在今天能给中国人带来的,最有价值的精神营养是什么?是两个道,君子之道和中庸之道,如果从文化意义上来认真考察的话,在我们今天孔子学说,它特别有价值的,我说的是两个道,一个是君子之道 一个是中庸之道,我是个现代学者,但是我实在找不出,在任何一个国际学派当中,有哪些准确的词可以概括,可以替代君子和小人的划分,这个难度太大了,几乎没有,没法划得出来。在这个意义上我突然发现,就君子和小人的划</P><P>分,是中华文化上一个巨大的成果,人格学意义上的重大成果,孔子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第一条那都是论语里面的,它叫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周而不比,周就是非常周全的来面对一切人;比,有一点和我们现在比的意思一样,非常偏执的比来比去的非常狭隘的心理。所以君子非常开阔的面对一切人,君子宽容,他不会比来比去的,走向一个非常偏执的地方去,他不会。小人狭隘,小人从来都是比来比去,小人的特点就是拼命的比,这第一个区别。我想孔子已经比较好地指出来了,其实我们的生活当中也老遇到小市民的讨厌就是天天在比。我从上海出来,小市民的最大特点在哪里,在一个极狭隘的空间里面,他们都不是坏人了,在极狭隘的空间里面天天在比,比到自己怒火冲天,永远觉得自己是输的人,觉得自己是吃亏的人,这就是非常不幸的小市民,这个就称为小人。君子不作比,他觉得只要和我认识的都是我的关爱对象。第二个就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个需要解释一下,前面两个都比较清楚,君子怀德就是君子念念不忘自己的德行,小人怀土,这个就是他总是永远考虑自己的处境,这君子只考虑自己的德行,他老考虑自己的处境,脚踩的处境。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从中国字上看好像意思反过来一样,其实是这样的,君子老是考虑到法规,小人老是考虑到自己的小利益,君子什么事情不能做我很清清楚楚,这个是有法规的,有刑,有公法,小人这个东西不考虑,在哪能挖出一些小恩惠,小实惠就是他最希望的,这个行为就完全不一样。再下面就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也不要解释,我想大家一听就明白了,光想到君子成人之美的,总是让人家好,不让人家不好,小人特点让人家不好,而且希望人家做不好的事,就这样,这是小人的区别。你做不好的事和我没关,你如果不好,就像罗素所讲心中窃喜,如果你不好的话,君子有个最大的东西,就是一定是成人之美,这也是我现在分辨我周围的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下面就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个比较哲学,这个非常有趣。和而不同这一点,是我们现在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如果不允许不同的话和不起来,和就是要接受差别,接受不同。小人倒过来的,小人完全倒过来的,他觉得没有差别,什么也没有不同,我们是哥们,我们一个人,我们是兄弟,实际上心里想的是另外一回事,是不和的,这我们都知道。最后大家也知道用不着解释,君子求助己,小人求助人,君子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小人对别人提出严格的要求,区别就这样,所以我想孔子对于小人和君子的,这样的一种对比性的排列,使他放大了那种概念性,对小人和君子的论定,我就发现其实中国社会,这谁都知道小人的存在,但谁也讲不明白小人是什么,这个传统是从孔子那儿来的,孔子故意不讲明白,你们也用不着讲不明白,但你们心里都知道,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在似乎一片朦胧当中,让我们弘扬君子之道。<FONT size=+0></FONT></P><P><FONT face=Verdana>我这句话还得说,君子之道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好好的弘扬过,由于文盲,由于科举制度,由于封建社会,由于皇帝大多数不是君子等等原因没有弘扬过。由于知道那些君子与小人区别的那些文人,没法有机会摆脱生存危机来弘扬,现在有这个时候了,现在有机会,有机会弘扬君子之道,这个权利首先是中国人,这个义务也首先是中国人,和君子之道紧连在一起的中庸之道,就是如果说君子之道,得有某一种价值论意识的话,那么中庸之道有一点方法论的意义。</FONT></P><P><FONT face=Verdana>中庸之道在现代世界上特别有价值,谁都看出来 就是既反对那种极端主义,又反对那种单边主义的一种存在哲学,只能说是中庸之道,这个中庸之道过去在历史上,我们被极端的时代所捆绑,我们都认为它是贬义词,这完全搞错了。它是个再好不过的词了。中庸之道就是寻找最有分寸,最恰当最合适的那条路、那条边界。你能不能找到,就是在任何极端交融当中,中间一定有一处是最合适,最有分寸最恰当的汇聚点,你就找到它。所以孔子说中庸之道是至德,只有找到这一点你才能照顾一切方面,照顾两个极端,才能够让整个一个局面和谐起来,提升起来,找到这个中庸点,最合适的点,而不是和稀泥,调和这不是君子作为,这点肯定是不对了,就是一定能找到他,这一点是中华文明的精彩所在。</FONT></P></FONT>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 08: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face=Verdana>我们就讲到这,下边进行闪问。秋雨老师,韩寒的一篇博客文章,被湖北省的中学联考的语文试卷,当作改错题,主要是因为个别的语句不通,还有一些标点符号的问题,韩寒认为无所谓,在您看来呢?您认为网络的写作是否应该严守现代汉语的写作规范.</FONT></P><P>我在这个问题上是这样想的,也不要完全把这件事情当做很大的事情,因为语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当中,才开始建立白话文的实验,五四离现在其实不是太远,实验以后才开始建立语法,建立语法以后开始做各种各样的规定,大家发现没有现在有关语法读音,有关各种各样的问题,上面都写着建议稿,都写着建议,我们在编书在教书的时候要严格一点,这个建议稿,所以这个需要我们重视,确实是在不断发展的领域。<FONT size=+0></FONT></P><P><FONT face=Verdana>秋雨老师我一直有一个疑问,中国人特别害羞,如果要跟国外的一些留学生的朋友们在一起,他们非常喜欢跳舞,非常喜欢唱歌,而且每个人都唱的非常好,跳的非常好,那么刚才我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听您说到礼乐,那中国既然有这样一个礼乐,这样一个传统,为什么现在没有延续下来?</FONT></P><P><FONT face=Verdana>我不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这又和儒学有点关系,儒学发展的过程当中,越来越多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有好多是合理的,有好多是脱离了它的必要性,成为在礼节上的一种禁锢,桎梏,这个越来越多,特别在汉文化当中就造成了一个景象,好像能歌善舞就不是一个君子的形态,这是一个大问题,能歌善舞就结束在李白他们那个时代,好像苏东坡那所谓还有一点余续,到了明清,君子就不太做这样的事情了。这是个问题,在汉民族当中,这种欢快的一种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审美精神的就特别少,或者用尼采的话来说,就是酒神精神特别少,我看到一个评论家说,秋雨的散文最有日神精神,没有酒神精神,他尽管是批评我,我觉得非常痛快,我觉得太对了,这就是我们的毛病了。所以这个是需要从根本上有点改变,也是重新唤起孔子时代的那种欢快。他不仅仅是一般的乐,他也还懂得许许多多的记忆。</FONT></P><P><FONT face=Verdana>就是现在出版的书有这样的一个趋势,就是里面的插图越来越多,比如说图说什么什么,然后画说什么什么,什么什么画传,您觉得这种趋势,是不是会使文字的质量在降低?</FONT></P><P><FONT face=Verdana>这两种书,文字它有自身的想像力的,你在非常好的描写琴弦突然断了,天上的月亮躲到了云里,你拍的是一个断了的琴,月亮放在上面,那完全是很恐怖的一种情景了,但现在的图文本往往出现这种情景,我的书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散文集我一定不做任何插图,这肯定是这样,一点点插图也没有,我相信这个图文本,不会根本上代替文字的,不会的,那种自身完满韵律它一定会保存住。</FONT></P>
发表于 2007-10-11 08: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face=Verdana>修身是治国的个人品格基础,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顾及了各个侧面,而终点还是以礼为中心的社会管理主张。</FONT></P><P><FONT face=Verdana>诚哉,斯言。</FONT></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7 08:10 , Processed in 0.06354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