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78|回复: 1

苍凉是一种美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6 21: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数月不见,于丹教授风采依旧,仍是那么文采斐然,字字珠玑。而这一次她作客央视,谈的竟然是昆曲!六百年的往昔繁华如春日的一场绮梦,弥漫着那个时代戏曲文化的芬芳。在这初秋的午后,在于丹教授的娓娓解读中,梦幻到了妩媚,深情到了永恒,悲壮到了无迹,苍凉到了绝美。
??在一些珍贵的音像资料中,我看见那座阅尽百年沧桑的古戏台。戏台年事太高,便流露出几分倦怠的神色,舞台正中仅铺了一方红毯,两旁梁柱上刻着业已漫漶的对联。戏台上下都静悄悄的,惟有绵绵芳草,渐行渐远还生。然而戏台空了,余音还在,看客走了,感动还在,演员散了,传奇还在,岁月过了,风流还在。张岱曾生动描绘过明清时江南昆曲的盛事:“更深,人渐散去,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席席征歌,人人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奏,听者方辨句字,藻鉴随之。二鼓人静,悉屏管弦,洞萧一缕,哀涩清绵,与肉相引,尚存三四,迭更为之。三鼓,月孤气肃,人皆寂阒,不杂蚊虻。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抑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针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陶庵梦忆》第五卷•虎丘中秋夜)读罢这段文字,心中不免神往夹着怅惘,甜蜜伴着苍凉,那真是昆曲最风流蕴籍的时代啊,缠绵的唱腔在清和的月下千回呵百转,一直转进每个人的梦里。唱的人投入情绪,听的人投入感叹,能流传下来的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一代又一代人在聆听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就会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去检阅它,在别人的故事中发出自己的叹息,流下自己的泪水。就这样,铸就了经典,成全了永恒。
??回顾昆曲从起源至衰落的过程,亦如仰望一个王朝的始终,曲终人散时,苍凉便沉沉地淌出来,也许唏嘘,也许不甘,而我们无从挽留,就像我们留不住光阴,留不住滚滚长江东逝水,只能凭吊和铭记那段曾有过的辉煌。
??昆曲的美丽和优雅是带有些苍凉意味的,它没有悲壮那么激烈,却在繁华落尽后,心底一点点渗出来的毒,不致命,但是,伤人。
??再说于丹教授的解读吧。
??无论外界如何议论她,如何中伤她,在我眼中她就是美神的信使,睿智,淡泊,宁静,温暖。很多话语往往在温静的讲述间,不知是哪根心弦被触动了,让我总有落泪的冲动。她谈到《桃花扇》里明王朝的倾颓,谈到《长生殿》里玄宗对杨妃超越生死的缱绻,我的视线迷蒙得一发不可收拾。这种感情的冲动,除了康震老师讲苏轼的《江城子》外,几乎从未有过。或者,昆曲的兴衰遭际与于丹教授的至情至性交织起来,才会让我们在感受昆曲的同时,有了这心灵的悸动吧。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与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是《牡丹亭》中杜丽娘对柳梦梅的情思,也是我对昆曲无悔的牵念。今夜,索性模糊了时空的界线,一起听六百年来婉转的笛音,你说好吗?
发表于 2007-10-30 23: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P>苍凉是一种美丽</P><P>俺同意这话,但是有几分替这苍凉境况中的人感到伤心,我心肠软,我会流眼泪的啊</P>[em19][em19][em19][em19][em19][em19][em19][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3 15:01 , Processed in 0.16078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