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FONT size=3>几乎所有的人从小都在接受这样一种思维模式的熏陶,它是一个现代中国人最基本的常识: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形态大变革时期,中国自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开始进入长达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而一八四零年之后,中国则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然而,就是这样几句连妇孺都能倒背如流的简单定义却不禁带给人们许多疑问:什么是封建社会?它的出现需要哪些基本条件?维系它的基础是什么?它又曾是以何种形式存在的?仔细思考后我们便会发现,这样一种对人类五大社会性质的划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本身就打上了浓郁的阶级意识形态的烙印,更何况它的直接提出者并不是一位从事历史研究的学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斯大林。</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从史学理论的角度来讲,封建社会最基本的存在形式便是一定要有封建割据的存在,而不是像中国这样由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的局面。如果按照这个理论说下去,中国早在公元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21</FONT>年,封建社会便寿终正寝了。虽然此后的西汉、西晋、明等王朝也曾施行过“分封制”,并由此导致了非常恶劣的后果(七王之乱、八王之乱、靖难之役),但总体来说,像三代时期那样依靠血缘亲疏的宗法贵族制维系的分封制已不复存在。西汉的贾谊、晁错正是由于看到了分封制对中央政权的危害才力主削藩,晁错为此以身殉国。七王之乱后诸侯国尾大不掉的形势得到了彻底改观,而武帝的“推恩令”更是使诸侯国越分越小,逐渐成为只有名号而无封邑的没落贵族,社会地位每况愈下。</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秦始皇的功绩就在于统一中国后所采取的一系列利于社会进步和大一统的措施,除了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之外,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经济统一方面的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文化方面的书同文行同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都极大的推进了大一统的进程,度绝了封建割据势力存在的一切基础,这与中世纪欧洲那样诸侯林立,社会封闭,经济上自给自足,世俗政权为宗教服务的典型的封建社会完全背道而驰。在中国,自秦始皇之后虽然出现过像魏晋南北朝那样长达四百年的大分裂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13</FONT>世纪那样尖锐的民族政权之间的对立,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即便是在大分裂时代,人们也从未放弃过实现统一的努力。而三教九流无论是哪一门哪一派居于社会的文化主导地位,都要无条件地为皇权服务。这些都与中世纪的欧洲社会行成鲜明对比。可以这么说,中国的封建社会始于商代的分封制,终于公元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21</FONT>年,中国自那时(公元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21</FONT>年)起,进入了一个称之为“地主土地私有制与皇帝独裁制结合的大一统时代”,或者说,中国并不存在一个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18</FONT>世纪的欧洲那样典型的封建社会。因此我们可以看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18</FONT>世纪的欧洲各封建土地领主(俗称国王),都在做这样一件事:利用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势力完成国家统一,打击教会势力,加强王权。</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適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者,苟其心,思遷其秩而已,何能理乎?余又非之。<U>周</U>之事跡,斷可見矣。列侯驕盈,黷貨事戎。大凡亂國多,理國寡。侯伯不得變其政,天子不得變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失在於制,不在於政。<U>周</U>事然也。<U>秦</U>之事跡,亦斷可見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萬人側目。失在於政,不在於制。<U>秦</U>事然也……… 柳宗元在这样的对比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指出了郡县制的合理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有利于国家统一,指出了秦的灭亡“失在于政,不在于制”,批驳了主张实行“分封制”的观点。应该说,秦始皇能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力排众议,采纳李斯的建议,断然废除了实施近千年的“分封制”,功莫大焉,自此之后,“暜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马克思和他的继承者们在提出这些理论时,所针对的只是当时的西欧社会。建国之初由于意识形态的缘故,我国的历史学家们将斯大林提出的这所谓的“五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划分”引入中国,生搬硬套,造成了不良的学术后果。</FONT><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