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籍者,下相人也,①字羽。②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③梁父即楚将项燕,④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⑤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⑥故姓项氏。
注①集解地理志临淮有下相县。索隐县名,属临淮。案:应劭云“相,水名,出沛国。沛国有相县,其水下流,又因置县,故名下相也”。正义括地志云:“相故城在泗州宿豫县西北七十里,秦县。”项,胡讲反。籍,秦昔反。
注②索隐按:下序传籍字子羽也。
注③索隐按:崔浩云“伯﹑仲﹑叔﹑季,兄弟之次,故叔云叔父,季云季父”。
注④正义燕,乌贤反。
注⑤集解始皇本纪云:“项燕自杀。”索隐此云为王翦所杀,与楚汉春秋同,而始皇本纪云项燕自杀。不同者,盖燕为王翦所围逼而自杀,故不同耳。
注⑥索隐地理志有项城县,属汝南。正义括地志云:“今陈州项城县城即古项子国。”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①乃请蕲②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③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④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⑤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注①索隐按:逮训及。谓有罪相连及,为栎阳县所逮录也。故汉*(史)**[世]*每制狱皆有逮捕也。正义栎音药。逮音代。
注②集解苏林曰:“蕲音机,县,属沛国。”
注③集解应劭曰:“项梁曾坐事传系栎阳狱,从蕲狱掾曹咎取书与司马欣。抵,归;已,止也。”韦昭曰:“抵,至也。谓梁尝被栎阳县逮捕,梁乃请蕲狱掾曹咎书至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故得止息也。”索隐按:服虔云“抵,归也”。韦昭云“抵,至也。” 刘伯庄云“抵,相凭托也”。故应劭云“项梁曾坐事系栎阳狱,从蕲狱掾曹咎取书与司马欣。抵,归;已,息也”。
注④索隐韦昭云:“浙江在今钱塘。”浙音“折狱”之“折”。晋灼音逝,非也。盖其流曲折,庄子所谓“淛河”,即其水也。淛折声相近也。
注⑤集解韦昭曰:“扛,举也。”索隐说文云:“横关对举也。”韦昭云:“扛,举也。”音江。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①其九月,会稽守②通谓梁曰:③“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④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⑤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⑥一府中皆慑伏,⑦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觽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⑧
注①索隐徐氏以为在沛郡,即蕲县大泽中。
注②集解徐广曰:“尔时未言太守。”正义守音狩。汉书云景帝中二年七月,更郡守为太守。
注③集解楚汉春秋曰:“会稽假守殷通。”正义按:言“假”者,兼摄之也。
注④索隐按:谓先举兵能制得人,后则为人所制。故荀卿子曰“制人之与为人制也,其相去远矣”。
注⑤正义张晏云:“项羽杀宋义时,桓楚为羽使怀王。”
注⑥索隐此不定数也。自百已下或至八十九十,故云数十百。
注⑦索隐说文云:“詟,失气也。”音之涉反。
注⑧集解李奇曰:“徇,略也。”如淳曰:“徇音‘抚徇’之‘徇’。徇其人民。”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①未能下。②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③拜梁为楚王上柱国。④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⑤使使欲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⑥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
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⑦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⑧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觽从其言,以兵属项梁。项梁渡淮,黥布﹑蒲将军⑨亦以兵属焉。凡六七万人,军不邳。⑩
注①正义扬州。
注②正义胡嫁反。以兵威服之曰下。
注③正义矫,纪兆反。召平从广陵渡京口江至吴,诈陈王命拜梁。
注④集解徐广曰:“二世之二年正月也。”骃案:应劭曰“上柱国,上卿官,若今相国也”。
注⑤集解晋灼曰:“东阳县本属临淮郡,汉明帝分属下邳,后复分属广陵。”
索隐下音如字。按:以兵威伏之曰下,胡嫁反。彼自归伏曰下,如字读。他皆放此。东阳,县名,属广陵也。正义括地志:“东阳故城在楚州盱眙县东七十里,秦东阳县城也,在淮水南。”
注⑥集解晋灼曰:“汉仪注云令吏曰令史,丞吏曰丞史。”正义楚汉春秋云东阳狱史陈婴。
注⑦集解应劭曰:“苍头特起,言与觽异也。苍头,谓士卒皁巾,若赤眉﹑青领,以相别也。”如淳曰:“魏君兵卒之号也。战国策魏有苍头二十万。”索隐晋灼曰: “殊异其军为苍头,谓着青帽。”如淳曰:“特起犹言新起也。”按:为苍头军特起,欲立陈婴为王,婴母不许婴称王,言天下方乱,未知瞻乌所止。
注⑧集解张晏曰:“陈婴母,潘旌人,墓在潘旌。”索隐按:潘旌是邑聚之名,后为县,属临淮。
注⑨集解服虔曰:“英布起于蒲地,因以为号。”如淳曰:“言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此自更有蒲将军。”索隐按:布姓英,咎繇之后,后以罪被黥,故改姓黥以应相者之言。韦昭云“蒲,姓也”,是英布与蒲将军二人共以兵属项梁也。故服虔以为 “英布起蒲”,非也。按:黥布初起于江湖之闲。
注⑩正义被悲反。下邳,泗水县也。应劭云:“邳在薛,徙此,故曰下邳。”
按:有上邳,故曰下邳。 当是时,秦嘉①已立景驹为楚王,②军彭城东,③欲距项梁。项梁谓军吏曰:“陈王先首事,战不利,未闻所在。今秦嘉倍陈王而立景驹,逆无道。”
乃进兵击秦嘉。秦嘉军败走,追之至胡陵。④嘉还战一日,嘉死,军降。景驹走死梁地。项梁已并秦嘉军,军胡陵,将引军而西。章邯军至栗,⑤项梁使别将朱鸡石﹑余樊君与战。余樊君死。朱鸡石军败,亡走胡陵。项梁乃引兵入薛,⑥诛鸡石。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⑦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还报项梁。项梁闻陈王定死,召诸别将会薛计事。此时沛公亦起沛,往焉。
注①集解陈涉世家曰:“秦嘉,广陵人。”
注②集解文颖曰;“景驹楚族,景氏,驹名。”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徐州彭城县,古彭祖国也。”言秦嘉军于此城之东。
注④集解邓展曰:“今胡陆,属山阳。汉章帝改曰胡陵。”
注⑤集解徐广曰:“县名,在沛。”
注⑥正义括地志云:“故薛城古薛侯国也,在徐州滕县界,黄帝之所封。左传曰定公元年薛宰云‘薛之祖奚仲居薛,为夏车正’,后为孟尝君田文封邑也。”
注⑦正义许州襄城县。 居鄛人范增,①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②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③‘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④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窎午之将⑤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⑥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闲,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⑦从民所望也。⑧陈婴为楚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台。⑨项梁自号为武信君。
注①索隐晋灼音“剿绝”之“剿”。地理志居鄛县在庐江郡,音巢,是故巢国,夏桀所奔。荀悦汉纪云:“范增,阜陵人也。”
注②正义顾著作云:“固宜当应败也。”当音如字。
注③集解徐广曰:“楚人也,善言阴阳。”骃案:文颖曰“南方老人也”。索隐徐广云:“楚人善言阴阳者,见天文志也。”正义虞喜志林云:“南公者,道士,识废兴之数,知亡秦者必于楚。”汉书艺文志云南公十三篇,六国时人,在阴阳家流。
注④集解瓒曰;“楚人怨秦,虽三户犹足以亡秦也。”索隐臣瓒与苏林解同。
韦昭以为三户,楚三大姓昭﹑屈﹑景也。二说皆非也。按:左氏“以畀楚师于三户”,杜预注云“今丹水县北三户亭”,则是地名不疑。正义按:服虔云“三户,漳水津也”。孟康云“津峡名也,在邺西三十里”。括地志云“浊漳水又东经葛公亭北,经三户峡,为三户津,在相州滏阳县界”。然则南公辨阴阳,识废兴之数,知秦亡必于三户,故出此言。后项羽果度三户津破章邯军,降章邯,秦遂亡。是南公之善谶。
注⑤集解如淳曰:“窎午犹言窎起也。觽窎飞起,交横若午,言其多也。”索隐凡物交横为午,言窎之起交横屯聚也。故刘向传注云“窎午,杂沓也”。又郑玄曰“一纵一横为午”。
注⑥正义为,于伪反。
注⑦集解徐广曰:“此时二世之二年六月。”
注⑧集解应劭曰:“以祖谥为号者,顺民望。”
注⑨集解郑氏曰:“音煦怡。”正义盱,况于反。眙,以之反。盱眙,今楚州,临淮水,怀王都之。 居数月,引兵攻亢父,①与齐田荣﹑司马龙且②军救东阿,③大破秦军于东阿。田荣即引兵归,逐其王假。假亡走楚。假相田角亡走赵。角弟田闲故齐将,居赵不敢归。田荣立田儋子市为齐王。项梁已破东阿下军,遂追秦军。数使使趣④齐兵,欲与俱西。田荣曰:“楚杀田假,赵杀田角﹑田闲,乃发兵。”项梁曰:“田假为与国之王,⑤穷来从我,不忍杀之。”赵亦不杀田角﹑田闲以市于齐。⑥齐遂不肯发兵助楚。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⑦屠之。西破秦军濮阳东,⑧秦兵收入濮阳。沛公﹑项羽乃攻定陶。⑨定陶未下,去,西略地至雝丘,⑩大破秦军,斩李由。 ⑾还攻外黄,⑿外黄未下。
注①正义亢音刚,又苦浪反。父音甫。括地志云:“亢父故城在兖州任城县南五十一里。”
注②正义子余反。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东阿故城在济州东阿县西南二十五里,汉东阿县城,秦时齐之阿也。”
注④正义下“使”色吏反。趣音促。
注⑤集解如淳曰:“相与交善为与国,党与也。”索隐按:高诱注战国策云“与国,同祸福之国也。”
注⑥集解张晏曰:“若市买相贸易以利也。梁救荣难,犹不用命。梁念杀假等,荣未必多出兵,不如依春秋寄公待以礼也,又可以贸易他利,以除己害,遂背德可辅假以伐齐,故曰市贸易也,”晋灼曰:“假,故齐王建之弟,欲令楚杀之,以为己利,而楚保全不杀,以买其计,故曰市也。”索隐按:张晏云“市,贸易也”韦昭云“市利于齐也”,故刘氏亦云“市犹要也”。留田假而不杀,欲以要胁田荣也。
注⑦正义括地志云:“濮州雷泽县,本汉城阳,在州东九十一里。地理志云城阳属济阴郡,古郕伯国,姬姓之国。史记周武王封季弟载于郕,其后迁于城之阳,故曰城阳。”
注⑧正义括地志云:“濮阳县在濮州西八十六里濮县也,古吴之国。”按:攻城阳,屠之,西破秦军濮阳县也。东即此县东。
注⑨正义定陶,曹州城也。从濮阳南攻定陶。
注⑩正义雍丘,今汴州县也。地理志云“古□国,武王封禹后于□,号东楼公,二十一世简公,为楚所灭”,即此城也。
注⑾集解应劭曰:“由,李斯子也。”
注⑿正义括地志云:“故周城即外黄之地,在雍丘县东。”张晏曰:“魏郡有内黄县,故加‘外’也。”臣瓒曰:“县有黄沟,故名。” 项梁起东阿,西,*(北)**[比]*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乃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项梁弗听。乃使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①曰:“公将见武信君乎?”曰: “然。”曰:“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沛公﹑项羽去外黄攻陈留,陈留坚守不能下。沛公﹑项羽相与谋曰:“今项梁军破,士卒恐。”
乃与吕臣军俱引兵而东。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②
注①集解张晏曰:“显,名也。高陵,县名。”索隐按:晋灼云“高陵属琅邪”。
注②集解应劭曰:“砀,属梁国。”苏林曰:“砀音唐。”正义括地志云:“宋州砀山县,本汉砀县也,在宋州东百五十里。”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章邯令王离﹑涉闲围钜鹿,①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②陈余为将,将卒数万人而军钜鹿之北,此所谓河北之军也。
注①集解张晏曰:“涉,姓;闲,名。秦将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恐敌抄辎重,故筑墙垣如街巷也。” 楚兵已破于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①以沛公为砀郡长,②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
注①集解应劭曰:“天子曰师尹,诸侯曰令尹,时去六国尚近,故置令尹。”
瓒曰:“诸侯之卿,唯楚称令尹。时立楚之后,故置官司皆如楚旧。”
注②集解苏林曰:“长如郡守也。”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①子冠军。②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③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鰦不可以破虮虱。 ④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 “猛如虎,很如羊,⑤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⑥饮酒高会。⑦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⑧军无见粮,⑨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⑩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 “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⑾皆曰: “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⑿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⒀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庆’。”
注②集解文颖曰:“卿子,时人相褒尊之辞,犹言公子也。上将,故言冠军。”
张晏曰:“若霍去病功冠三军,因封为冠军侯,至今为县名。”
注③索隐按:傅宽传云“从攻安阳﹑扛里”,则安阳与扛里俱在河南。颜师古以为今相州安阳县。按:此兵犹未渡河,不应即至相州安阳。今检后魏书地形志,云“己氏有安阳城,隋改己氏为楚丘”,今宋州楚丘西北四十里有安阳故城是也。正义括地志云: “安阳县,相州所理县。七国时魏宁新中邑,秦昭王拔魏宁新中,更名安阳。”张耳传云章邯军钜鹿南,筑甬道属河,饷王离。项羽数绝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围钜鹿下。又云渡河湛船,持三日粮。按:从滑州白马津赍三日粮不至邢州,明此渡河,相州漳河也。
宋义遣其子襄相齐,送之至无盐,即今郓州之东宿城是也。若依颜监说,在相州安阳,宋义送子不可弃军渡河,南向齐,西南入鲁界,饮酒高会,非入齐之路。义虽知送子曲,由宋州安阳理顺,然向钜鹿甚远,不能数绝章邯甬道及持三日粮至也。均之二理,安阳送子至无盐为长。济河绝甬道,持三日粮,宁有迟留?史家多不委曲说之也。
注④集解如淳曰:“用力多而不可以破虮虱,犹言欲以大力伐秦而不可以救赵也。” 索隐张晏云:“搏音博。”韦昭云“鰦大在外,虱小在内”。故颜师古言“以手击牛之背,可以杀其上鰦,而不能破其内虱,喻方欲灭秦,不可与章邯即战也”。邹氏搏音附。今按:言鰦之搏牛,本不拟破其上之虮虱,以言志在大不在小也。
注⑤正义很,何恳反。
注⑥索隐按:地理志东平郡之县,在今郓州之东也。
注⑦集解韦昭曰:“皆召尊爵,故云高。”索隐韦昭曰:“皆召高爵者,故曰高会。” 服虔云:“大会是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芋,一作‘半’。半,五升器也。”骃案:瓒曰“士卒食蔬菜,以菽杂半之。”索隐芋,蹲鸱也。菽,豆也。故臣瓒曰“士卒食蔬菜,以菽半杂之”,则芋菽义亦通。汉书作“半菽”。徐广曰:“芋,一作‘半’。半,五升也。”王劭曰: “半,量器名,容半升也。”
注⑨正义胡练反。颜监云:“无见在之粮。”
注⑩索隐私,谓使其子相齐,是徇其私情。崔浩云:“徇,营也。”
注⑾集解如淳曰:“梧音悟。枝梧犹枝捍也。”瓒曰:“小柱为枝,邪柱为梧,今屋梧邪柱是也。”正义枝音之移反。梧音悟。
注⑿正义未得怀王命也。假,摄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二世三年十一月。”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① 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②虏王离。涉闲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③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④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①正义漳水。
注②集解文颖曰:“秦将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惴音章瑞反。”
注④集解张晏曰:“军行以车为陈,辕相向为门,故曰辕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9 1:46:5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