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71|回复: 26

[讨论]你怎么看“高考状元穿状元袍游园”(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29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P>
<P><B>新闻:陕西高考文理科状元头戴官帽身披状元袍(图)</B>
--------------------------------------------------------------------------------
2005年06月28日13:08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P>
<P>  头戴官帽、身披状元袍、一步三摇,据说,古时候的状元大多是这副模样。在盛唐,举子们一旦中状元或进士,都需要在杏园生活3个月,答谢老师、同门,封官进爵,皇帝还要专门在曲江杏园内向状元进士赐宴呢。昨天,我省文理科两位状元谢尼和冯宇宁也装扮成了这样的“唐朝状元”,走进整修一新的曲江杏园。 </P>
<P>  “唐朝古乐手”一路吹打着喜庆的乐曲,两位“状元”胸前戴着大红花,由“宫廷 侍女”引导,坐上了骆驼拉的锦车,往杏园行进。许多外地游人被这有趣的场景所感染,还以为是演员表演的呢,都没想到车里拉的居然是21世纪的真状元。 </P>
<P>  状元一行走过文杏桥,骑上高大的唐三彩马背,来到了当年文人荟萃的杏园门前,在五子登科石前许愿。然后,他们虔诚地祭拜孔子石碑,还祭拜了文曲星文昌帝君像,过完五道龙门及第牌坊后,谢尼和冯宇宁同千年前的状元一样,来到许愿墙下题词留念。 </P>
<P>  烈日当头,状元身上的厚厚锦袍都浸湿了,一直为孩子撑起遮阳伞的家长笑容满面:“简直受罪么。”周围不少学生模样的外地游人却羡慕不已:“我要当上状元,就是穿个棉袄也愿意。”可谢尼和冯宇宁并不认为拥有“状元”这一荣耀就应当骄傲。 </P>
<P>  在杏园内举办的一场小型新闻发布会上,谢尼用婉转的歌喉唱了一曲来感谢自己的老师和父母。冯宇宁认为:著名诗人王维、白居易都中了状元,李白、杜甫没中过,却是诗圣、诗仙,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所以,状元的头衔只是今后人生道路上的一种鞭策和鼓舞。作为陕西乡党的一员,状元更有责任把大唐文化发扬光大。 记者职茵 记者尚洪涛 实习生柯昊摄
</P>
<P><FONT color=#ff0000>我的看法:
1 虽然他们事实上穿上了唐代汉服,但丝毫不值得高兴,不值得喝彩----虽然我们很期盼汉服复兴.</FONT></P>
<P><FONT color=#ff0000>2 高考状元是应试教育的怪胎,这种做秀决不是时代正确的方向.</FONT></P>
<P><FONT color=#ff0000>3 莫说他们没有明确的"汉服"意识,即便有又如何?不是所有的汉服穿着行为都是值得喝彩的.</FONT></P>
<P><FONT color=#ff0000>这不是正确的汉服运动,这样的"汉服运动"不要也罢</FONT></P>
<P><FONT color=#ff0000>4 对这一事件的态度,也可以从一侧面检验汉服运动及参与者,检验汉服运动究竟代不代表时代的正确方向,检验参与者的视野、心态是不是狭隘. </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30 21:22:49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5-6-29 2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作秀</P>
发表于 2005-6-29 2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决赞成天风的观点。
发表于 2005-6-29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从教育的角度上说,我很反感这样肤浅的炒作,高考“状元”暂时还说明不了什么,离“栋梁之材”还差得远呢!</P>
<P>从民族服饰文化方面而言,这种现象也并不能说明“高考状元”们穿“状元袍”就反映了民间社会的“文化自觉”。</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9 23:01:49编辑过]

发表于 2005-6-29 2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也觉得是作秀,根本没有从心底接受我们的汉服。</P><P>还有,那件状元装怎么看着一点都不喜庆似的感觉啊,不好看!</P>
发表于 2005-6-29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0cm 0cm 0pt">在说到正题前,我想先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个问题:一是科举制度,二是现在的教育体制问题。</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科举制度在许多人心中绝对是个贬义词。是腐朽落后、扼杀人才、僵化的象征,常和封建制度联系在一起。孔乙己、范进的文学形象深入人心更加深了人们的定论。然而仔细分析,我觉得这种一味批判带有盲目性。<p></p></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虽然,科举的内容和科目不合时用——这和民族文化中整体的重文轻理有关,不单是教育制度的问题——但制度却昭若日月。我认为,科举考试的选拔制度从理念上看是非常先进的。<p></p></P><P 0cm 0cm 0pt">胡适认为现代中国的历史基础之一便是科举制度。他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这种制度确实十分客观、十分公正,学子们若失意考场,也极少埋怨考试制度不公<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它是一个公正的制度,即使是最贫贱家庭的男儿也能够通过正常的竞争程序而爬升到国家最荣耀、最有权力的职位上。经过这种制度的长期训练,中国人心中已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政府应掌握在最能胜任管治工作的人的手中;政府官员并非天生就属于某一特殊阶级,而应通过某种向所有志愿参加考试的人敞开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来选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p></FONT></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国家机器的操纵在于人才,人才选拔标准合理和制度的公正于国家至关重要。在阶级身份意识浓厚的封建社会,科举选拔制度推动了整个社会,尤其是中下层人民积极出仕的动力——这不仅与儒家提倡的进取精神相吻合,更重要的是,使更广泛的人参与了社会的发展。</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孔子的理论中,有一条是“有教无类”,摒弃了种族歧视、阶级偏见。充分体现了华夏思维的开明和博大,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仁爱精神。</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现在说说我国的教育制度。不管哪个国家,人才选拔制度都必须经过考试。我国的教育体系的弊端在于:选拔标准与教育模式的脱节。选拔标准对教育模式的反作用太大了——所以,要想改革教育,必须先改革选拔标准(注:不是改变选拔制度本身)。</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现阶段教育体制问题和所有社会问题一样,是多环节因素造成的,除了选拔标准制定与人才需求的脱节,还有:人口过多、教育投入不足、高等教育普及度问题……造成了众人挤独木桥的<B normal">竞争</B>局面。这样看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现阶段,只有严格的选拔制度才不会造成混乱。<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从上述社会原因入手,才能根除应试教育的弊端——非要把这弊端归结于科举的遗患是不合理的。</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现在回到正题:“状元游园”的活动并非不合理,它的本意有促人奋进的意味,而且,以荣誉作为激励方式要比金钱好得多。但是,在在没有解决“教育模式和选拔制度之间存在脱节”这一问题的时候,这种活动的出现会淡化应试教育已经突出的问题。</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发表于 2005-6-30 0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汉唐神韵</I>在2005-6-29 22:28:01的o(︶︿︶)o 唉:</B>

<P>高考“状元”暂时还说明不了什么,离“栋梁之材”还差得远呢!</P></DIV>
<P>分數高學歷高的,給分數低學歷低的打工,嘿嘿~~
<P>聰明和智慧哪個更重要?</P>
发表于 2005-6-30 0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蒹葭从风</I>在2005-6-29 23:48:02的o(︶︿︶)o 唉:</B>

<P 0pt? 0cm>在说到正题前</P>
<P 0pt? 0cm> </P>
<P 0pt? 0cm>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P>


<P 0pt? 0cm>现在回到正题:“状元游园”的活动并非不合理,它的本意有促人奋进的意味,而且,以荣誉作为激励方式要比金钱好得多。但是,在在没有解决“教育模式和选拔制度之间存在脱节”这一问题的时候,这种活动的出现会淡化应试教育已经突出的问题。</P>
<P 0pt? 0cm>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P>
<p></DIV>
<P>“正題”是副題,這個話題教育重於漢服。小妹眼光不凡。</P>
发表于 2005-6-30 0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的感觉是——很热~</P>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0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不同意从风妹妹的看法
我也很赞成对科举制度有一个公正的评价
但是这种游园活动,其要害不在于"科举",而在于"应试"
贩卖的不是对科举的重新认知,而是对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P><P>所以反对它  
</P>
发表于 2005-6-30 0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精英,基本就是废了一半了
发表于 2005-6-30 1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回复天风大哥:可能是我没有表达清楚,现在我简要地把我的大意复述一遍:这次游园活动应该从两方面来看。它的积极意义在于激励奋进的方式——这和现在普遍的金钱奖励相比应该说是个进步;从副作用来看,它淡化了现在应试教育已经显现出来的弊端——僵化刻的板选拔标准(既各种考试模式)对教育方式的反作用。  但把现有的教育体制弊端全都归结到“科举制度的遗害”是不公平的。</P><P>回复小旦:有这样一个现象——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拔尖者”们多数在综合能力上属于中等偏上,但很少真正成为社会顶尖的“高手”;相反,那些真正的社会“尖子”往往都是处于应试教育的中等偏上——而且,这种经验自古就是如此:历数中国古代的状元,真正名耀汗青的人数并不算多,有名的在我印象中大概就有2个:文天祥是一个,秦桧是一个. 这种现象,说明:中国教育培养的不是天才,而是人才.</P>
发表于 2005-6-30 1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已阅,批复如下:</P><P>如此做法用意是好的,原则上赞成这样的行为,但是既然做就要做好,做就做个好样子出来,身着汉装,脚踏凉鞋,有人打着现代的遮阳伞,不伦不类么!往后,着有司制订专门的典章制度及礼仪,一丝不苟实行,不要乱哄哄演戏一般地胡搞。</P><P>今后,在我们的工作中,切记不要把文化行为,搞成没文化的闹剧!切记切记!</P>
发表于 2005-6-30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作秀也无所谓罗  只要中国一提到传统服装  脑子里想到的是汉服  这就好了
什么形式本质  相辅相成的  形式多了就会慢慢接近本质
穿汉服游园  同样情况无论如何总要好于穿满服 西服吧
至于把什么教育问题往这上面推  那就搞笑了  仿佛这一下中国的教育问题都在这里了
好比人家再去吃了一碗面  吃面又变成宣传邪恶的应试教育了  这之间没什么关系
有些朋友喜欢聊国是政事,有的是地方,就请不要总是硬要把我们可怜的汉服扯近来了吧</P>
发表于 2005-6-30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比较支持楼上,虽然几个问题叠加在一件事物上,但分头处理会简化难度.</P>
发表于 2005-7-1 1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也不能这样说,其实并非高分低能.很多国家领导人就出自清华.胡总书记就是清华毕业的啊.</P>
<P>sohu总裁张朝阳不也是清华物理系毕业的吗?其实现在早已不是几年前低学历的收入胜过高学历的.很多收入高的都是学历高的.书读的多并不都是书呆子,很多高考高分考生在其他方面也很有才气的.个人感觉不管是不是在作秀,到底还是穿上了汉服.</P>
发表于 2005-7-1 1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诸位怎么说着说着就已经把楼顶的观点给说走形儿了!?
发表于 2005-7-1 19: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另外中国的选拔人才用何种方式,恐怕并不是一个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你很难</P>
<P>用一个标准去衡量那么多考生的,大家入学的机会也少,不可能像老美那样,不过老美不也是有个</P>
<P>SAT吗?个人认为,智力并不仅仅是先天的,后天的开发与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考能力,无庸置疑,很多农村考生的智力先天并不输于城市考生,但是在后天开发上就吃了亏,考能力的话还不如高考合适呢.俺所处的单位大都是当年的高分考生,俺一个同事去了一家公司,他感叹说:咱们xx毕业的学生还是强,我在单位时觉得大家的水平也就那样,出去一看还是强的多啊.做很多事的时候都</P>
<P>很有灵气,当然仅为一家之言.有些高分考生能力也并不好,而有些非高分考生能力也很强,总之,</P>
<P>不要认为高分就一定低能吧.俺离题太远了,欢迎拍砖.</P>
<P>     </P>
发表于 2005-7-2 04: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何谓时代正确的方向,题目太大,不敢擅论。不过愚以为,只用一种声音说话的时代已经被埋进历史的垃圾堆了。不应该随意给自己不认同的看法扣帽子。古人谓和而不同。</P><P>就游园一事,愚以为有人愿意组织,有人愿意参与,有人愿意报导,有人愿意观看,就已经可以说明其意义了。西人谓存在即合理。</P>
发表于 2005-7-29 04: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想以前是怎么学习的,朦胧的就进入了PKU,也算对得起自己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00:54 , Processed in 0.08806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