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05|回复: 3

[節慶計劃文案] [原创] 南洋华人过的冬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4 15: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南洋一带,冬至都是吃汤圆的,因为大多的华人都来自中国南方。中国地大物博,个个籍贯,甚至不同的家族都有自己的一套,没有绝对的对错,但是大致都是一样的。这里向大家分享的是我家族的做法。我的祖籍广东,所以我家跟着广东人的风俗来过冬至。虽然是简单的过法,没有什么华丽的仪式,但是华夏精神非常浓郁。
**在此注释:文中所用“华族”、“华人”,泛指“汉族”、“汉人”,在南洋是同义词。这是地方术语,并无对错,所以请求避免为此词汇多做无义有伤和气的言论。

我的爷爷奶奶来自广东开平,到了新加坡谋生,也同时带着传统的习惯礼仪到了这里。到了我父亲这里,我们家依旧遵循这过世的奶奶以往的做法。所有的祭祀方式等,都是母亲从奶奶那里学过来的。

汤圆制作

汤圆,除了象征团圆、圆满地吉祥寓意,也有着实际用途,那就是冬至节的祭品。在制作汤圆和准备祭品时忌讳说“炒”、“翻”等字眼,必须说吉祥话。如果说错话是要遭长辈骂得。所以准备祭品时比较少说话,专心翼翼的做,也因为是祭品,所以制作时要小心,不能把汤圆弄坏了,不然露馅什么的就不好了。

其实汤圆有很多种,有咸有甜,也有没有馅料的。咸汤圆可以放肉类,菜类等,甜汤圆可以放黑芝麻,或豆沙等。

汤圆是母亲娘家的做法。奶奶所做的汤圆是咸的,里面有肉馅和菜。而母亲做得是甜的汤圆,里面包裹着传统的片糖。


首先将所需的糯米粉准备好。我妈不用秤的,直接就说,“半包粉”。[em06]
如果诸位要做得自己试试看拿捏分量了。。。


然后加入清水,把糯米粉和水搓在一起,成面团。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如果面团粘手就是说太多水了,要再加一些粉来调整一下。
妈完全靠经验。。。不量水。。靠诸位自己玩玩。。。


这是已经切好的片糖。原本的传统片糖时长方形的,需要把它切成小片。

这就是片糖了。



在盛面团的容器中抹一些糯米粉可以防止面团粘住容器。先捏一小块面团。


把手上的面团搓成圆球。


那一粒切好的片糖粒,压在圆球的中间。包裹起来。


然后在搓圆。一粒汤圆就搓好了!


把汤圆扔进事先煮好的糖水。你看糖水里面有姜和南洋食材“潘兰叶”。
姜的作用是来驱风的,因为糖会使体内生风,造成腹疼。这是符合华族的中医理念。
而潘兰叶会曾添一些芳香。


让汤圆在沸水中煮。


汤圆浮上来就行了。。。

祭祀

在华人传统中,几乎在各大节日中都有祭祖的部分。在冬至这种大节当然也不例外。祭品在天亮前最要准备好。我还特地请了半天假做帮手。凌晨四点就起床准备了。母亲负责准备供品如鸡、烧肉、鱼等,我则帮忙点油灯、泡茶等。


这种东西叫做,“宝叠”。各种籍贯有自己的做法和风俗,这是广东人的。此类应称“元宝”而非“冥纸”。冥纸时给亡魂的祭品。

这种宝叠是由各种元宝叠成的。上面有金箔的纸钱称为,“寿金”。功用等下在稍稍介绍。


在上面再放一件纸的天神衣,准备给天神的宝叠就大功告成了。
另外还有黑袍服的天神衣,是用来祭拜“灶神”的。


这种没有寿字但有金箔的叫,“金银”。“金银”是用在地神、冥神及祖先的。在真正道教的讲法,这些金银是用来“招引”、或者“送神”用的,是让他们它在上面走的。是道教中的一种象征性仪式,代表仙人脚踩金银,来生生在好的人家中。这些东西是寄托着一种愿望,和慎终追远的方式。
妈说冬至是大节,所以用了比较好的金银,上面的金箔比较大片。


上面有金龙银龙的是准备给五方土地神明的。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领土的地区的土地神位,上面是这样写的,“五方五土龙神、前后地主财神”,而在中国外的土地神位则是写着,“五方五土龙神、唐番地主财神”。

看,连在外国都不忘自己身在番地,而非汉疆唐土。

所谓的前土后土,在坟墓的墓碑就能看见。
旁边会设一个“前土”位、后面设一个“后土”位。清明节上坟时会给诸位发些图片。每逢清明扫墓,碑上的文字都提醒着我的祖先来出,充分体现了“死为中国魂”的精神。。。感动。。。(跑题)


在概念上冬至是大节。就如春节一样。所以家中应该灯火扑明。所有家中的神位都要点着油灯。通常只有在初一十五,大节日如春节、冬至,或者特殊场合如婚礼、安神、安灵位时才会把灯全部点着。

汤圆就供奉在“天公”前,拜祭“天帝”及诸天神明。


这些就是祭祀用的祭品。每一次祭祀都用同样的祭品。其中一定会有生菜、芫荽、葱,鸡、烧肉、鱼、虾、豆干、茶、酒,而且用来祭拜的祭品是应该完整的,不可以切成一片片,一小块的。以前在会馆有祠堂时,整个家族的人会聚在一起祭祀祖先,所以祭品的分量就会比较大。如烧肉是由来代替“烧乳猪”的。祭品之后会分给大家想用。现在大家各自家家中自己祭拜,人数比较少,如果用烧猪,太浪费了。只有在丧礼、婚礼时才会有整只“烧乳猪”的,因为涉及的宾客、宗亲较多。

祭品会放在一个大盘子上是为了方便移动。在祭拜完后,会移到另一个神位祭祀。我们家族只有大伯、大姑妈、四伯、六伯和我们家遵照传统,家中供奉着“天公”、“灶神”、“土地神”、“门口土地神”。祭拜完“天公”,按照顺序是要祭拜“灶君”。最后是祖先。

每次祭拜时便会向神明禀告,“今天是冬至,在此祭祀....等等”。过一阵就奠酒,然后焚烧“金银衣纸”。然后转移到下一位神明。


供奉在佛前的汤圆。祭神明、祖先的供品不用来供佛。


汤圆近距离。




祖先的牌位前点着灯,就如过世的爷爷奶奶及祖先已经回到家中接受祭祀。
我负责献供,向祖先禀报着,“孙子向阿爷、阿摩,及历代祖先禀报,今天是冬至,请祖先回来先用祭品。祖先保有何门家宅平安、子孙后代兴旺、昌盛、健健康康... ...保佑我成就兴汉大业,光宗耀祖。”

今年冬至的感想
何谓过节?参与节庆即是过节。
过节不仅仅是为了纪念某些事,过节的情趣就在全家人一起为这个节日,筹备、布置,这才叫庆祝。如果过节日,而没有参与准备过程,心里很难能感受到节庆的感觉。为何有些人过新年过得那么有味道?有些人要避年?过年的味道就在筹备,参与节日的过程,大扫除、迎春、说吉祥话,制作糕点。。。在这个如此高压繁忙的社会,人们开始省略掉这些制作过程,开始没时间,开始找捷径。省略的省略,能买现成就卖现成的。。。年越过越没味道,没意思,“其实没什么嘛,不就卖些甜食什么的”,“中秋节没什么嘛,不久时买月饼吃吗?”。节日能不越过越没味道吗?

以往冬至就是吃汤圆。有何意义?但是当我一起做汤圆,一起筹备,把家里的灯都点亮了,一起缅怀祖先。意义就来了。所谓的团圆,一个圆满的家庭。更好的事家族宗亲一起来。但是社会的步伐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少,向文明迈进而人却越来越不文明,亲戚关系日益疏远。那些家里有长辈的,积极保留宗族节庆的聚会,一起筹备、祭祀,这样的家族很和睦、表亲戚、堂亲戚皆相亲相爱。这才是团圆。

春节我们团圆、清明团聚上坟、中秋又团圆、冬至再团圆。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都祭祖。
虽然反反复复祭祖团圆,但彼有味道啊。过节是充满着温情的。:loveliness: [em07]

[ 本帖最后由 四德 于 2009-12-25 04:5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9-12-24 15: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
发表于 2009-12-24 19: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坐等
发表于 2009-12-24 19: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吴丝蜀桐 于 2009-12-24 19:02 发表
坐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05:14 , Processed in 0.1316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