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12|回复: 7

[國醫膳食之道] 中华饮食典集(节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3 0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刘若愚:《明宫史》(节录)

<P>刘若愚(1541--?)明万历年间太监,《明史》有传,说他“善书、好学、有文”,曾入内直房管理文书笔墨之事。后因故被捕入狱,在囚禁这中,“痛已之冤而恨体乾,文辅辈之得漏网也,作《酌中志》以自明”。原书23卷,后人节选其中有史料价值的第16卷至20卷校勘重印,题名曰《明宫史》。
  刘若愚身为宦官,著作目的又是为自己辩冤,按常理说,他的作品不会有多大价值。但从另一方面看,正由于他身为太监,长年在内宫活动,才有可能看到平常人无法窥视的宫迁实况,如宫苑建筑、大内规则、内府职掌、内臣佩服、皇室饮食时尚等,从而为人们提供了第一手宫苑生活的详实材料。
  我们这里节录的是该书的“火集·饮食好尚”。在这里,作者逐月,有的地方甚至是逐日记录了皇宫内的衣着服饰和各味应时饮食珍味,如正月过年时吃的炙羊肉、牛乳、乳皮、炙蛤蜊、炒鲜虾、笋鸡脯、鲨鱼筋、[酉暴]腌鹅鸡、炸铁脚雀、卤煮鹌鹑……记得非常详细,有时甚至十分琐碎。但惟其琐细,才更能补充正史专著之不足,使我们看到了明代宫廷的饮食内容和节日时尚。</P>
<P>
正月</P>
<P>初一日正旦节。
自年前腊月二十四日祭灶之后,宫眷内臣①,即穿葫芦景补子及蟒衣②。各家皆蒸点心,储生肉,将为一二十日之费。三十日,岁暮,即互相拜祝,名曰“辞旧岁”。大饮大嚼,鼓乐喧阗③,为庆贺焉。门傍植桃符板、将军炭,贴门神。室内悬挂福神、鬼判、钟馗等画。床上悬挂金银八宝、西番经轮④,或编结黄钱如龙。檐楹插芝麻秸,院中焚[木百]枝柴⑤,名曰“[火禺]岁”。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焚香放纸炮,将门檩或木[木贡]⑥于院地上抛掷三度,名曰“跌千金”。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贺新年”。所食之物,如曰“百事大吉盒儿”者,柿饼、荔枝、圆眼、栗子、熟枣共装盛之。又骗头肉,亦以小盒盛之,名曰“嚼鬼”,以俗称驴为鬼也。
立春之前一日,顺天府⑦于东直门外“迎春”,凡勋戚、内臣、达官、武士,赴春场跑马,以较优劣。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互相请宴,吃春饼和菜。以绵塞耳,取其聪也。自岁暮正旦,咸头戴闹蛾,乃乌金纸裁成,画颜色装就者,亦有用草虫、蝴蝶者。咸簪于首,以应节景。仍有真正小葫芦如豌豆大者,名曰“草裹金”,二枚可值二三十两不等,皆贵尚焉。初七日“人日”,吃春饼和菜。
自初九日之后,即有耍灯市买灯。吃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十五日曰“上元”,亦曰“元霄”,内臣内眷,皆穿灯景补子蟒衣。灯市至十六日更盛,天下繁华,咸萃于此。勋戚内眷,登楼玩看,了不畏人。斯时所尚珍味,则冬笋、银鱼、鸽蛋、麻辣活兔、塞外之黄鼠、半翅[曷鸟]鸡,江南之蜜柑、凤尾桔、漳州桔、橄榄、小金桔、风菱、脆藕,西山之苹果、软子石榴之属,冰下活虾之类,不可胜计。</P>
<P>本地则烧鹅鸡鸭、烧猪肉、冷片羊尾、爆炒羊肚、猪灌肠、大小套肠、带油腰子、羊双肠、猪膂肉、黄颡管耳、脆团子、烧笋鹅鸡、[酉暴]腌鹅鸡、炸鱼、柳蒸煎鱼、铁脚雀、卤煮鹌鹑、鸡醢汤、米烂汤、八宝攒汤、羊肉猪肉包、枣泥卷、糊油蒸饼、乳饼、奶皮、烩羊头、糟腌猪蹄尾耳舌、鹅肫掌。素蔬则滇南之鸡[1],五台之天花羊肚菜、鸡腿银盘等蘑菇,东海之石花海白菜、龙须、海带、鹿角、紫菜,江南蒿笋、糟笋、香菌,辽东之松子,蓟北之黄花、金针,都中之山药、土豆,南都之苔菜,武当之鹦嘴笋、黄精、黑精,北山之榛、栗、梨、枣、核桃、黄连茶、木兰芽、蕨菜、蔓菁,不可胜计也。</P>
<P>茶则六安松萝、天池,绍兴[山介]茶,径山茶,虎丘茶也。凡遇雪,则暖室赏梅,吃炙羊肉、羊肉包、浑酒、牛乳、乳皮、乳窝卷蒸用之。先帝最炙蛤蜊、炒鲜虾、田鸡腿及笋鸡脯,又海参、鳆鱼、鲨鱼筋、肥鸡、猪蹄筋共烩一处,名曰“三事”,恒喜用焉。十九日,名“燕九”。是日也,都城之西有白云观者⑧,云是胜国时邱真人成道处⑨,此日僧道辐辏⑩,凡圣混杂,勋戚内臣,凡好黄白之术者⑾,咸游此访丹诀焉。自十七日至十九日,御前安设各样灯,尽撤之也。二十五日曰“填仓”,亦醉饱酒肉之期也。 [1]:“土”旁加“从”字繁体</P>
<P>【注释】
①宫眷内臣:宫眷,内宫侍奉皇帝的嫔妃才女之类。内臣,在宫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员,又称宦官、中官、内侍等。
②补子及蟒衣:补子,旧时的官服,前胸及后背缀有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补子”,是品级的徽识。葫芦景补子,即前胸、后背绣上应时的吉祥葫芦的官服。蟒衣,也是古代官服,袍上绣蟒,亦称“蟒袍”。
③喧阗:声音喧闹巨大。阗,声大。黄遵宪有诗:“怒涛泼地轰雷阗。”
④西番经轮:西蕃,指甘青一带少数民族。经轮,佛教法器,形如圆筒,上刻经文,中有轴,诵经时以手转动。
⑤[木百]枝:即柏树枝。[木百],“柏”的古字。
⑥门檩、[木贡]木:门檩,即门闩。檩,同“闩”。[木贡],“杠”的异体字。
⑦顺天府:府治名。明永乐元年,改北平府置,建为北京。
⑧白云观:《宸垣识略》载:“白云观在西便门外一里,元太极观故墟。中塑邱真人像,白皙无须眉。都人正月十九致酹祠下,谓之‘燕九节’。”
⑨胜国时邱真人:胜国时,指元朝时;邱真人,即丘处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人之一。世号“长春真人”。
⑩辐辏:原为车辐凑集于毅上,比喻人或物聚集在一起。
⑾黄白之术:古时方士烧炼丹药点石成金的法术。</P>
<P>
二月</P>
<P>初二日,各宫门撤出所安彩[米庄]①。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薰虫”。是月也,分菊花、牡丹。凡花木之窖藏者,开隙放风。清明之前,收藏貂鼠、帽套、风领、狐狸等皮衣,加辟虫香樟脑,收于大磁坛内,或大木箱内,糊严,以防混损。是时食河豚,饮芦芽汤以解其热②。各家煮过夏之酒。此时吃[鱼乍],名曰“桃花[鱼乍]”③也。</P>
<P>【注释】
①彩[米庄]:为庆贺年节所扎的各色彩门、彩楼、彩坊、彩树、彩棚的总称。
②“食河豚,饮芦芽汤”句:河豚是古代众认为最美味的食物之一。李时珍说:“豚,言其味美也;彼人春月甚珍贵之。”但“其肝及子有大毒。中毒者以橄榄、芦根汁解之”。这就是食河豚必饮“芦芽汤”的原因。
③[鱼乍]:古代一种用鱼加工成的熟食品。《齐民要术》载“作酢法”,大致为,取鲤鱼,去鳞,切成长二寸、广一寸、厚五分的鱼块,治净;炊粳米饭为糁,加上朱萸、桔皮、好酒,于盆中和合之。然后上蒸笼,一层鱼、一层糁,要铺八层,蒸至白浆出,味酸,便成。</P>
<P>
三月</P>
<P>初四日,宫眷内臣换穿罗衣。清明,则“秋千节”也,戴柳枝于鬓。坤宁宫后及各宫①,皆安秋千一架。凡各宫之沟渠,俱于此时疏[氵睿]之。竹篾排棚大木桶及天沟水管,俱于此时油捻之②。并铜缸亦刷换,以新汲水也。凡内臣院宇大者,即制芦箔为凉棚,以绳收放,取阴也。圣驾幸回龙观等处,赏海棠。窖中花树尽出,园圃、亭榭、药栏等项,咸此月修饰。富贵人家,咸赏牡丹花,修凉棚。二十八日,东岳庙进香③,吃烧笋鹅,吃凉糕、糯米面蒸熟加糖碎芝麻,即糍巴也。吃雄鸭腰子,大者一对可值五六分,传云食之补虚损也。</P>
<P>【注释】
①坤宁宫:明代皇后所居的宫室,在乾清宫之北。《明宫史·宫殿规制》:“坤宁宫,则皇后所居也。”又记,“坤宁宫之后,则宫后苑也”,为宫眷游乐处所。
②油捻:用油涂抹封闭。
③东岳庙进香:东岳庙在朝阳门外,奉祀东岳大帝。宋明时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有“掸尘会”。京师官民赴庙拜谒上香者甚众。</P>
<P>
四月</P>
<P>初四日,宫眷内臣换穿纱衣。钦赐o(︶︿︶)o 唉扇柄。牡丹盛后,即设席赏芍药花也。初八日,进“不落夹”,用苇叶方包糯米,长可三四寸,阔一寸,味与粽同也。是月也,尝樱桃,以为此岁诸果新味之始。吃笋鸡,吃白煮猪肉,以为“冬不白煮,夏不[火鹿]”①也。又以各样精肥肉,姜、葱、蒜挫如豆大,拌饭,以莴苣大叶裹食之,名曰“包儿饭”。辽东人俗亦尚此。造甜酱豆豉。初旬以至下旬,耍西山、香山、碧云等寺②,耍西直门外之高梁桥③,涿州娘娘、马驹桥娘娘、西顶娘娘进香④。二十八日,药王庙进香⑤。吃白酒、冰水酪,取新麦穗煮熟,剥云芒壳,磨成细条食之,名曰“稔转”,以尝此岁五谷新味之始也。司礼监有一种扇⑥,以墨竹为骨,色笺纸面,两面楷写论语内六字一句成语。极易脆裂。不知费多少工价,成此一把。似此损耗无益,宜裁省可也。</P>
<P>【注释】
①[火鹿]:放在灰火里煨烤。
②碧云寺:位于香山,为明代京师著名游览胜地之一。
③高梁桥:在西直门外,明代京师著名游览胜地之一。
④“涿州……西顶娘娘”句:涿州在京师西。唐时分幽州置,治所在范阳(今涿县)。马驹桥、西顶俱为京师地名。娘娘,时俗对各类女神的尊称。有“正神”,如“王母娘娘”;也有民俗中各类妄想的神祗,如“送子娘娘”、“痘疹娘娘”(见《红楼梦》第二十一回)。
⑤药王庙:位于外城东南关帝庙西。
⑥司礼监:明内府十二监之一,有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掌管“东厂”,权势极重。</P>
<P>
五月</P>
<P>初一日起,至十三日止,宫眷内臣穿五毒艾虎补子蟒衣①。门两旁安菖蒲、艾盆,门上悬挂吊屏,上画天师或仙子、仙女执剑“降五毒”故事。如年节之门神焉,悬一月方撤也。初五日午时,饮朱砂、雄黄、菖蒲酒,吃粽子,吃加蒜过水温淘面。赏石榴花,佩艾叶,合诸药,画治病符。圣驾幸西苑②,斗龙舟,划船。或奉万岁山前插柳,看御马监勇士跑马走解③。夏至伏日,戴蓖麻子叶,吃“长命菜”,即马齿苋也。</P>
<P>【注释】
①五毒艾虎补子蟒衣:“补子”上绣五毒和艾虎图形的官服。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等五种毒虫。艾虎,用艾做成的虎,古人认为可以辟邪除秽。
②圣驾幸西苑:幸,临幸,抵达。西苑,在京师西华门西,内有太液池,可以游船赛龙舟。
③御马监:内府十二监之一。掌管皇帝驽马、象众之属。</P>
<P>
六月</P>
<P>初六日,皇[1][2]古今通集库、銮驾库晒晾①。吃过水面。外象赴宣武门外洗②。初伏、中伏、末伏日,亦吃过水面。吃“银苗菜”,即藕之新嫩秧也。初伏日造曲,惟以白面用绿豆黄加料和成晒之。立秋日,戴楸叶,吃莲蓬、藕,晒伏姜,赏茉莉、栀子兰、芙蓉等花。先帝爱鲜莲子汤,又好用鲜西瓜种微加盐焙用之。</P>
<P>[1]:上“中”下“又”
[2]:上“宀”下“成”</P>
<P>【注释】
①皇[1][2]古今通集库、銮驾库:俱为内宫府库名。“珍藏太祖以来御笔实录,要紧典籍,石室金匮之书”以及“古今君臣画像符卷”等。每年六月初六奏知晾晒。
②外象:明宫制,御马监内设有“象房”,“牙母象共九只,各属一房,缺则外象房补之”。则知,外象乃“外象房”所养的象。</P>



<P>七月</P>
<P>初七日“七夕节”,宫眷内臣穿鹊桥补子①。宫中设乞丐巧山子,兵杖局伺候乞巧针②。十五日“中元”,甜食房进供佛波罗蜜;西苑做法事③,放河灯④;京都寺院咸做盂兰盆追蔫道场⑤,亦放河灯于临河去处也。是月也,吃鲥鱼,为盛会赏荷花,斗促织,善斗者一枚可值十余两不等,各有名色,以赌博求胜也……</P>
<P>【注释】
①鹊桥补子:补子上绣喜鹊为牛郎织女相会在天河搭桥故事的官服。
②兵仗局伺候乞巧针:兵仗局,内宫二十四衙门之一。“职掌成造刀枪、剑戟、盔甲、弓矢等各样大小神器”,但“每年七夕,宫中乞巧小针”也由是局供应。
③做法事:法事,亦称“佛事”。即佛教徒聚集修行佛法以及弘佛、超度之各种仪式、活动等。
④放河灯:用面作底,其上贴用纸折成的莲花样小船,中间点燃蜡烛,放到河里漂流,用意是超度沉溺水底的冤魂。
⑤盂兰盆追蔫道场:盂兰盆会为佛教节日,又称“中元节”、“饿鬼节”。传说源于“目连救母”故事。每年“中元日”(农历七月十五日)举办道场,广设供果,以度地狱鬼亲。</P>
<P>
八月</P>
<P>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馈送。西苑[足丽]藕①。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候月上焚香后,即大肆饮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饼,仍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合家分用之,曰“团圆饼”也。始造新酒,蟹始肥。凡宫眷内臣吃蟹,活洗净,用蒲包蒸熟,五六成群攒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脐盖,细细用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或剔蟹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食毕,饮苏叶汤,用苏叶等件洗手,为盛会也。凡内臣多好花木,于院宇之中,摆设多盆。并养金鱼于缸,罗列小盆细草,以示侈富。有红白软子大石榴,是时各剪离枝。甘甜大玛瑙葡萄,亦于此月剪下国。磁缸内先着少许水,将葡萄枝悬封之,可留至正月,尚鲜甜可爱焉。</P>
<P>【注释】
①[足丽]藕:[足丽],同“屣”,[革及]着鞋走。这里指[革及]着鞋在西苑池塘中采藕。</P>
<P>
九月</P>
<P>御前晋安菊花。自初一日起,吃花糕。宫眷内臣自初四日换穿罗重阳景菊花补子蟒衣①。九日“重阳节”,驾幸万岁山②或兔儿山③、旋磨台④登高。吃迎霜麻辣兔、菊花酒。是月也,糟瓜茄,糊房窗,制诸菜蔬,抖晒皮衣,制衣御寒。</P>
<P>【注释】
①重阳景菊花补子蟒衣:即补子上绣菊花以示“重阳节”到来的官服。
②万岁山:宫内“观德殿”之南,俗所谓“煤山”。山上树木葱郁,鹿鹤成群,“每重阳日,圣驾在山顶升座,可遥望靡涯矣”。
③兔儿山:又名“兔园山”,在瀛台之西,一名“小山子”,又名“小蓬莱”,“叠石为山,穴山为洞,东西分径,经折至顶,殿曰清虚,俯瞰都域,历历可见”。
④旋磨台:兔园山有东西二池,架石梁通两池,南北二梁之间曰旋磨台,“螺盘而上,其巅有,皆陶埏云龙之象”。为明时皇帝重九登高之处。</P>
<P>
十月</P>
<P>初一日颁历①。初四日,宫眷内臣换穿[纟宁]丝②。吃羊肉、爆炒羊肚、麻辣兔、虎眼等各样细糖。凡平时所摆玩石榴等花树,俱连盆入窖。吃牛乳、乳饼、奶皮、奶窝、酥糕、鲍螺,直至春二月方止。是月也,开始调鹰畋猎③,斗鸡。内臣读书安贫者少,贪婪成俗者多,是以性好赌博。骨牌、骰子、纸牌、双陆④,以至开斗鸡场。既赖鸡求胜。则必费重价购好健斗之鸡,雇善养者,
昼则调训,夜则加食,名曰“贴鸡”,须燃灯观看,以计所啄之数,有三四百口者更妙也。是时夜已渐长,内臣始烧地炕。饱食逸居,无所事事,多寝寐不甘。又须三五成群,饮酒、掷骰、看纸牌、耍骨牌、下棋、打双陆,至二三更始散,方睡得着也。
又有独自吃酒肉不下者,亦如前约聚,轮流办东,帮凑饮啖。所谈笑者,皆鄙俚不堪之事。多有醉后争忿,小则骂打僮仆以迁怒,大则变脸挥拳,将祖宗父母互相换骂,为求胜之资。然易得和解,磕过几个头,流征几滴泪,即欢畅如初也。凡攒聚饮食之际,其放饭流啜,共食求饱,咤食啮骨,或膝上以哺弄儿,或弃肉以饲猎犬,真可笑也。
如有吃素之人,修善念佛,亦必罗列果品,饮茶久坐,或至求精争胜,多不以箪食瓢饮为美⑤,亦可笑也。间亦有一二好看书习字者,乐圣贤之道,杜门篝灯,草衣粝食,不苟取,不滥予,差足愉快,奈寥寥不多见耳。大抵天启年间⑥,内臣更奢侈争胜。凡生前之桌椅、床柜、桥乘、马鞍,以至日用盘盒器具,及身后之棺椁,皆不惮工费,务求美丽。甚至坟寺、庄园、第宅,更殚竭财力,以图宏壮。且叠立名目,科敛各衙门属僚,今日曰某老太太庆七十、八十,某太爷、太太祭吊;明日曰某宅上梁庆贺,某寿地兴工立碑。即攘夺府怨,总所不恤;糜赏工本,心所甘也⑦。万历、天启年间所兴之床,极其蠢重,十余人方能移,皆听匠人杜撰极俗样式,为耗骗之资,不三四年,又复目为老样子不新奇也。内臣又最好吃牛驴不典之物⑧,曰“挽口”者,则牝具也,曰“挽手”者,则牡具也。又“羊白腰”者,则外肾卵也。至于白牡马之卵,尤为珍奇贵不易得之味,曰“龙卵”焉。</P>
<P>
【注释】
①颁历:向天下颁布当年历法。《大戴礼记》:“圣人慎守日月之数,以察星辰之行,以序四时之顺逆,谓之历。”
②[纟宁]丝:用[纟宁]麻织成的衣物。
③畋猎:打猎。
④双陆:古代博戏的一种,相传由天竺传入,因局如棋盘,左右各有六路,故名。
⑤箪食瓢饮:箪,用竹子编的盛食器。《论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后以“箪食瓢饮”代指贫俭的生活。
⑥天启:明熹宗年号,自公元1621 ̄1627年。
⑦万历:明神宗年号,自公元1573 ̄1619年。
⑧不典之物:不典雅、不文明的东西,指驴马的性具。</P>
<P>
十一月</P>
<P>是月也,百官司传戴暖耳①。冬至节,宫眷内臣皆穿阳生补子蟒衣②。室中多挂绵羊太子画贴③。司礼监刷印“九九消寒”诗图,每九诗四句,自“一九初寒冬才是冬”起,至“日月星辰不住忙”止,皆警词俚语之类,非词臣应制所作,又非御笔,不知缘何相传,年久遵而不改。近年多易以新式诗句之图二三种,传尚未广。此月糟腌猪蹄尾、鹅肫掌。吃炙羊肉、扁食馄饨,以为阳生之义。冬笋到,不惜重价买之。每日清晨吃[1]汤,吃生[火刍]肉、浑酒以御寒。</P>
<P>[1]:左“火”,右上“宀”下“鼠”</P>
<P>【注释】
①暖耳:用兔毛制的耳朵套圈,出门时戴在耳朵上保暖。
②阳生补子蟒衣:古节气中认为“冬至”时“阴极而阳始生,日南至渐长”。阳生补子蟒衣,即“补子”上绣表示“阳生”景象的官服。
③绵羊太子画:一种象征“阳生”的木版年画,上画小绵羊。</P>
<P>
十二月</P>
<P>初一日起,便家家买猪腌肉,吃灌肠、吃油渣卤煮猪头、烩羊头、爆[火刍]羊肚、炸铁脚小雀加鸡子、清蒸牛乳白、酒糟蚶、糟蟹、炸银鱼等鱼、醋溜鲜鲫鱼鲤鱼。钦赏腊八杂果粥米。
是月也,进暖洞熏开之牡丹等花。初八日,吃“腊八粥”。先期数日,将红枣槌破泡汤,至初八早,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佛圣前;户牖、圆树、井灶之上,各分布之。举家皆吃;或亦互相馈送,夸精美也。二十四日“祭灶”。蒸点心办年,竞买时新[纟由]缎制衣,以示侈美豪富。三十日,岁暮“守岁”。乾清宫丹[土犀]内①,自二十四日起,至次年正月十七日止,每日昼间放花炮,遇大风暂止半日一日。安鳌山灯②、扎烟火。凡圣驾升座,伺候花炮;圣驾回宫,亦放大花炮。前导皆内官司监职掌。其前导摆对之滚灯,则御用监灯作所备者也。凡宫眷所用饮食,皆本人所关赏赐置买,雇请贫穷宫人,在内炊爨烹饪。其手段高者,每月工食可须数两,而零星赏赐不与焉。凡煮饭之米,必拣簸整洁;而香油、甜酱、豆豉、酱油、醋,一应杂料,俱不惜重价自外置办人也。凡宫眷内臣所用,皆炙[1]煎炸厚味。遇有病服药,多自己任意胡乱调治,不肯忌口。总之,宫眷所重者,善烹调之内官司;而各衙门内官司所喜者,又手段高之厨役也。</P>
<P>[1]:“博”换“火”旁</P>
<P>【注释】
①乾清宫丹[土犀]内:乾清宫,为宫室主殿之一。史载:“乾清门外,左右金狮各一。入门丹陛,直至乾清宫大殿。御居乾清宫西暖阁。”丹[土犀],又称“丹陛”,宫殿前涂成红色的石阶。
②鳌山灯:旧时元霄节大型灯景之一种。把彩灯堆叠成一座山,像传说中的巨蟹形状。</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3 9:14:2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7-3 0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本味篇》(节选)<P>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仲父”,掌秦国实权。秦王政亲理政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理论依据。
  《本味篇》为《吕氏春秋》第14卷,记载了伊尹以“至味”说汤的故事。它的本义是说任用贤才,推行仁义之道可得天下成天子,享用人间所有美味佳肴,但在其中却保存了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烹饪理论,提出了一份内容很广的食单,记述了商汤时期天下的美食。它是研究我国古代烹饪史的一份很重要的资料。</P><P>
汤得伊尹,祓之于庙①,爝以[1]火②,衅以牺[2]③。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汤曰:“可对而为乎?”对曰:“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可具。夫三群之虫④,水居者腥,肉[3]者臊⑤,草食者膻。恶臭犹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⑥,九沸九变,火为之纪⑦。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⑧,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⑨。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⑩,酸而不酷,咸而不减⑾,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月侯]⑿。"</P><P>【注释】
① 拔之于庙:在宗庙为伊尹举行除灾去邪的仪式。祓,一种除灾求福的祭祀仪式。
② 爝以[1]火:爝,烧苇草以拔除不祥;[1]火,将柴禾放到桔槔上吊起来烧,也是除灾的仪式。
③ 衅以牺[2]:衅,杀牲涂血;[2],公猪。
④ 三群之虫:三群,三类;虫,动物。
⑤ [3]:扑取,指虎狼等猎食。
⑥ 五味三材:五味指酸、甜、苦、辣、咸;三材,指水、木、火。
⑦ 纪:节制。
⑧ 齐:调剂,将调料调配在一起。
⑨ 四时之数:四季的变化。
⑩ 甘而不哝:哝,味深,指甜得过分。
⑾咸而不减:减,味苦。
⑿肥而不[月侯]:[月侯],通腴,腻。</P><P>[1]:“灌”字“氵”换“火”
[2]:“暇”字“日”换“犭”
[3]:“犭”+上“瞿”下“又”</P><P>
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①,[上“隹”下“凹”][角燕]之翠②,述荡之[上“目叉”下“手”]③,旄象之约④。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凤之丸⑤,沃民所食。</P><P>【注释】
① 獾獾之炙:獾獾鸟的脚掌。獾獾,古代一种鸟名。
② [上“隹”下“凹”][角燕]之翠:[上“隹”下“凹”][角燕],当作“[上“隹”下“凹”]燕”,燕的一种。翠:鸟尾肉。
③ 述荡之[上“目叉”下“手”]:述荡,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两头兽;[上“目叉”下“手”],古“腕”字。
④ 旄象之约:旄,旄牛;约,指弯曲的旄牛尾和大象鼻。
⑤ 有凤之丸:有凤凰卵。</P><P>
鱼之美者:洞庭之①,东海之鲕②,醴水之鱼,名曰朱鳖,六足,有珠百碧③。[1][2]水之鱼④,名曰鳐,其状若鲤而有翼,常从西海夜飞,游于东海。</P><P>【注释】
①[1]:一种淡水鱼,有人认为指“江豚”。
②鲕:一种海鱼。
③有珠百碧:能从口中吐出青色珠子。
④[2]水:传说中出自“西极”的河水。</P><P>[1]:鱼+“专”之繁体
[2]:“灌”之右旁</P><P>
菜之美者:昆仑之[艹+频]①;寿木之华②;指姑之东,中容之国,有赤木、玄木之叶焉③;余瞀之南④,南极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树,其色若碧;阳华之芸⑤;云梦之芹⑥;具区之菁⑦;浸渊之草⑧,名曰士英。</P><P>【注释】
① [艹+频]:菜名,状如葵,味似葱。
② 寿木之华:寿木,传说中的不死树,人食其花可长寿。华,古通“花”。
③ 指姑、中容:传说中的山名、国名。赤木、玄木,传说中的仙树,人食其叶可以成仙。
④ 余瞀:山名,在南方。
⑤ 阳华之芸:阳华,即华阳山;芸,一种香菜。
⑥ 云梦:古代湖名,在湖北。
⑦ 具区之菁:具区,即“太湖”;菁,蔓菁。
⑧ 浸渊:深渊。</P><P>
和之美者①:阳朴之姜②;招摇之桂③;越骆之菌④;[1]鲔之醢⑤;大夏之盐⑥;宰揭之露⑦,其色如玉;长泽之卵⑧。</P><P>【注释】
① 和:调料;调合。
② 阳朴:地名,在四川。
③ 招摇:山名,在桂阳。
④ 越骆之菌:越骆,古国名;菌,香菌。
⑤ [1]鲔:[1]鱼和鲔鱼,其肉可做肉酱。
⑥ 大夏:古国名,在西北。
⑦ 宰揭之露:宰揭,山名;露,芳香的液体。
⑧ 长泽之卵:长泽,大泽;卵,鱼籽。</P><P>[1]:鱼+“擅”之右边</P><P>
饭之美者:玄山之禾①,不周之粟②,阳山之[禾祭]③,南海之[禾巨]④。</P><P>【注释】
① 玄山:古山名,地址不详。
② 不周:传说中的不周山,在西北方。
③ 阳山之[禾祭]:阳山,昆仑山之南;[禾祭],黍类中不粘者。
④ [禾巨]:黑黍。</P><P>
水之美者:三危之露①;昆仑之井;沮江之丘②,名曰摇水;曰山之水③;高泉之山,其上有涌泉焉;冀州之原④。</P><P>【注释】
① 三危:传说中的“两极”山名。
② 沮江:古水名,位置不详。
③ 曰山:古山名,有人考证为“白山”,即天山。
④ 冀:古“九州”之一,约在山西、河北交界一带。</P><P>
果之美者:沙棠之实①;常山之北,投渊之上②,有百果焉;群帝所食;箕山之东③,青鸟之所④,有甘栌焉⑤;江浦之桔;云梦之柚⑥;汉上石耳⑦。</P><P>【注释】
① 沙棠:树名,其果实色红,味如李,无核。
② 常山、投渊:都是古地名。
③ 箕山:山名,在颖川阳城之西。
④ 青鸟:传说中的神鸟,为西王母传送信息。
⑤ 甘垆:即甜橙。
⑥ 柚:又名文旦,比桔子大,多汁,味酸甜。
⑦ 石耳:地衣类植物,类似地耳,生石上。</P><P>
所以致之,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①。非先为天子,不可得而具。天子不可强为,必先知道②。道者,止彼在己③,己成而天子成。天子成则至味具。故审近所以知远也,成己所以成人也;圣人之道要矣,岂越越多业哉④!</P><P>【注释】
① 青龙、遗风:皆千里马之名。
② 道:仁义之道。
③ 止彼在己:不在他人而在自己。彼,他人。
④ 岂越越多业哉:业,事情;越越多业,指做许许多多琐事。</P>
 楼主| 发表于 2005-7-3 0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礼记·内则》(节选)<P>  《礼记》是我国最古老的儒家十三经之一,为孔子弟子及后来学者所记。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散佚。“汉武帝末,鲁共王环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数十篇,皆古字也。”(《汉书·艺文志》)后经戴德、戴圣父子二人收集整理,“戴德传记八十五篇,则《大戴礼》是也。戴圣传记四十九篇,则此《礼经》是也。”(《汉书·艺文志》)东汉时设十四经博士,这两本书包括在其中。东汉以后,《大戴礼》逐渐散佚,《礼记》49篇则流传下来至今。《礼记》内容十分广博,包括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哲学、农学等,是后世研究上古社会生活特别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内则》为《礼记》的第12篇。内容为在家庭内部父子、男女所应遵行的规则。《礼记·内则疏》说:“名曰内则者,以其记男女居室事父母舅姑之法,闺门之内,轨仪可则,故曰内则。”本书节选的是其中关于饮食的规定,它对周代人吃什么,不吃什么,主食、副食、饮料的名称与搭配,以及各种饭食的炊煎、菜肴的制作都有详细的记载,堪称中国古代第一部“食经”。</P><P>
饭:黍,稷,稻,梁,白黍,黄梁。[禾胥]①[禾焦]②。</P><P>【注释】
① [禾胥]:熟获而生舂者。
② [禾焦]:生获而蒸舂者。</P><P>
膳:[月乡]①,[月熏]②,[月尧]③,醢④,牛炙;醢,牛[哉字“口”换“肉”]⑤,醢,牛脍⑥;羊炙,羊[哉字“口”换“肉”],醢,豕炙;醢,豕[哉字“口”换“肉”],芥酱,鱼脍;雉,兔,鹑,[晏鸟]。</P><P>【注释】
① [月乡]:牛肉羹。
② [月熏]:羊肉羹。
③ [月尧]:猪肉羹。
④ 醢:肉酱。衍字。下同。
⑤ [哉字“口”换“肉”]:大块肉。
⑥ 脍:切细的肉。</P><P>
饮:重醴①,稻醴清糟②,黍醴清糟,粱醴清糟。或以酏③为醴,黍酏,浆④水,[酉意]⑤,滥⑥。</P><P>【注释】
① 醴:甜酒。
② 清糟:清酒和带糟 的酒。
③ 酏:稀粥。
④ 浆:米汤。
⑤ [酉意]:梅浆。
⑥ 滥:凉粥。</P><P>
酒:清①,白②。</P><P>【注释】
① 清:清酒,酒久澄而清。
② 白:新酿出的浊酒。</P><P>
羞①:糗②饵③,粉酏④。</P><P>【注释】
① 羞:有滋味的食物。
② 糗:炒熟的米麦所捣成的粉子。
③ 饵:糕饼。
④ 酏:即原粥。</P><P>
食:蜗①醢而[上“艹”下“瓜”]食②雉羹,麦食脯羹、鸡羹,折[禾余]③犬羹、兔羹;和糁不蓼④。濡⑤豚,包苦实蓼⑥;濡鸡,醢酱实蓼;濡鱼,卵酱⑦实蓼;濡鳖,醢酱实蓼,[月段][修]⑧[虫氐]⑨醢,脯羹兔醢,麋肤⑩鱼醢;鱼脍芥酱;麋腥醢酱;桃诸⑾梅诸卵盐⑿。</P><P>【注释】
① 蜗:古“螺”字,即田螺。
② [上“艹”下“瓜”]:[上“艹”下“瓜”]米,又称雕胡,古时六谷之一。
③ 折[禾余]:稻米饭。折:舂米,[禾余]即稻。
④ 和糁不蓼:和糁,汤里加上屑米,使之成糊状;不蓼,不加蓼菜调味。
⑤ 濡:能“肠”,烹煮肉熟,再和上肉汁。
⑥ 包苦实蓼:苦即苦草。实蓼,以蓼实之。指煮豚时,加上甘草,并以蓼草填实朋腹腔。
⑦ 卵酱:鱼子酱。
⑧ [月段][修]:切成长条加上姜桂再晒干的肉。
⑨ [虫氐]:蚁卵。
⑩ 肤:切细的肉。
⑾ 桃诸:用桃子制成的酱。诸,酱。
⑿ 卵盐:大如鸟卵的盐块。</P><P>
凡食齐视春时①,羹齐视夏时,酱齐视秋时,饮齐视冬时。凡和②,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牛宜[禾余]③,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上艹下瓜]。春宜羔豚,膳膏芗④;夏宜[月居][鱼肃]⑤,膳膏臊;秋宜犊[麋“米”换“倪”右旁]⑥。膳膏腥;科宜鲜羽⑦,膳膏膻。牛[修]鹿脯,田豕脯,麋脯,[麋“米”换“菌”下部]脯⑧。麋、鹿、田豕、[麋“米”换“菌”下部]皆有轩⑨、雉、兔皆有[上艹下毛]⑩。爵⑾,[晏鸟]、蜩⑿、范⒀、芝、[木而]⒁、菱、[木具]⒂、枣,栗,榛,柿、瓜,桃、李、梅、杏、楂、梨、姜,桂。</P><P>【注释】
① 食齐视春时:齐,意为调和;视,视同;春时,以春指代温。下文夏秋冬,指代热凉寒。
② 和:调味。
③ 牛宜[禾余]:指主食适宜与某各肉搭配,如牛肉配以稻米饭。
④ 膳膏芗:膳,烹调,膏,以膏烧煎。芗,通“香”。
⑤ [月居][鱼肃]:[月居],干鸟肉。[鱼肃],干鱼。
⑥ [麋“米”换“倪”右旁]:幼鹿。
⑦ 鲜羽:鲜,鲜鱼。羽,鸟类。
⑧ [麋“米”换“菌”下部]:獐。
⑨ 轩:用藿叶包裹。
⑩ [上艹下毛]:可食的水草。这里指以 与雉、兔共煮。
⑾ 爵:通“雀”。
⑿ 蜩:蝉。
⒀ 范:蜂。
⒁ [木而]:[木而]栗,籽可食。
⒂ [木具]:橡子。</P><P>
大夫燕食①,有脍无脯,有脯无脍。士不贰羹[哉字“口”换“肉”]②,庶人耆老不徒食③。</P><P>【注释】
① 不贰:不用双份。
② 燕食:指中午与晚间的常食。
③ 耆老:泛指60岁以上的老人。</P><P>
脍,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脂用葱,膏用薤①。三牲用[上艹下毅]②。和用醯③。兽用梅④。鹑羹,鸡羹,[上如下鸟]⑤,酿之蓼。[鱼方]、[鱼与]⑥,蒸。雏,烧。雉,芗,无蓼。</P><P>【注释】
① 薤:又名野 子。鳞茎名 白,可食用。
② [上艹下毅]:茱萸。
③ 醯:醋。
④ 梅:梅酱。
⑤ [上如下鸟]:一种小鸟,又叫[牟鸟]母。
⑥ [鱼方][鱼与]: [鱼方],蝙鱼。[鱼与],锂鱼。</P><P>
不食雏鳖。狼去肠,狗去肾,狸去正脊,兔去尻,狐去首,豚去脑,鱼去乙①,鳖去丑②。</P><P>【注释】
① 乙:鱼肠。
② 丑:肛门。</P><P>
肉曰脱之①,鱼曰作之②,枣曰新之③,栗曰撰之④,桃曰胆之⑤,梨曰攒之⑥。</P><P>【注释】
① 脱之:去骨除筋。
② 作之:削除鱼鳞。
③ 新之:拭去尘埃。
④ 撰之:撰,古通“选”,挑选好的。
⑤ 胆之:胆,古通“掸”,擦去桃皮上的细茸。
⑥ [木且]梨曰攒之:[木且],山楂。攒,去其核。</P><P>
牛夜鸣则[广酉]①。羊泠毛而毳②,膻。狗赤股③而躁,臊④。鸟[白鹿]色而沙鸣⑤,郁⑥。豕望视而交睫⑦,腥。马黑脊而般臂⑧,漏⑨。雏尾不盈握,弗食。舒雁翠⑩,鹄[号鸟]胖⑾,舒凫翠⑿,鸡肝,雁肾,鸨奥⒀,鹿胃。</P><P>【注释】
① [广酉]:恶臭味。
② 羊泠毛而毳:泠,聚生。毳,毛相互粘结。
③ 赤股:股无毛。
④ 臊:腥臊气。
⑤ 鸟[白鹿]色而沙鸣:[白鹿],羽毛失去光泽。沙鸣,鸣声沙哑。
⑥ 郁:腐臭。
⑦ 豕望视而交睫:望,古通“盲”。交睫,上下睫毛纠结。
⑧ 般臂:前腿毛色杂乱。
⑨ 漏:古通“蝼”,如蝼蛄一样恶臭。
⑩ 舒雁翠:舒雁,鹅;翠,尾部的肉。
⑾ 鹄[号鸟]胖:鹄,天鹅; ,猫头鹰;胖,指侧胁的肉。
⑿ 舒凫:鸭子。
⒀ 鸨奥:鸨,一种水鸟。奥,脾。</P><P>
肉腥细者为脍,大者为轩①。或曰:“麋鹿鱼为菹②,[麋“米”换“菌”下部]为辟鸡③,野豕为轩,兔为宛脾④。切葱若薤,实诸醯以柔之⑤。”</P><P>【注释】
① 轩:肉片。
② 菹:薄切的肉片。
③ 辟鸡:细切的肉,加葱薤、醋。
④ 宛脾:肉酱。
⑤ 实诸醯以柔之:全浸入醋里泡软。</P><P>
淳熬①:煎醢加于陆稻上②,沃之以膏,曰淳熬。淳母③:煎醢加于黍食上,沃之以膏,曰淳母。炮:取豚若将④,[圭刂]之刳之⑤,实枣于其腹中,编萑以苴之⑥,涂之以[土堇]涂⑦,炮之,涂皆干,擘之。濯手以摩之,去其[擅之右旁+皮]⑧,为稻粉,[米蚤]溲之以为酏⑨,以付豚,煎诸膏,膏必灭之;钜镬汤,以小鼎芗脯于其中,使其汤毋灭鼎。三日三夜毋绝火,而后调之以醯醢。</P><P>【注释】
① 淳熬:为周代名贵食品“八”之一。
② 煎醢加于陆稻:醢,肉酱;陆稻,旱发种的稻米。
③ 淳母:为周代“八珍”之一。
④ 将:当为“[爿羊]”。[爿羊],母羊。
⑤ [圭刂]之刳之:[圭刂],割;刳,剖腹,挖空。
⑥ 编萑以苴之:萑,草名;苴,包裹。
⑦ [土堇]涂:用泥涂封。
⑧ [擅之右旁+皮]:皮肉上的薄膜。
⑨ [米蚤]溲之以为酏: 溲,用水搅湿稻米粉。</P><P>
捣珍①:取牛、羊、麋、鹿、[麋“米”换“菌”下部]之肉,必[1]②,每物与牛若一,捶反侧之,去其饵,孰③出之,去其[擅之右旁+皮],柔其肉。</P><P>【注释】
① 捣珍:以肉捣制加工的珍味。
② [1]:脊侧肉,今称“里脊”。
③ 孰:古同“熟”。</P><P>
渍:取牛肉必新杀者,薄切之,必绝其理①,湛诸美酒②,期朝而食之以醢若醯臆③。</P><P>【注释】
① 必绝其理:绝,切断;理,肌理。
② 湛:浸,渍。
③ 期朝:一昼夜;臆,梅酱。</P><P>
为熬:捶之,去其[擅之右旁+皮],编萑,布牛肉焉。屑桂与姜,以洒诸上而盐之,干而食之。施羊亦如之。施麋、施鹿、施[麋“米”换“菌”下部],皆如牛羊。欲濡肉,则释而煎之以醢。欲干肉,则捶而食之。</P><P>
糁: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①,小切之,与稻米②。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P><P>【注释】
① 三如一:三种肉一样分量,再合匀。
② 稻米:这里指米粉。</P><P>
肝[2]①:取狗肝一,[巾蒙]之以其[2],濡炙之举焦,其[2]不蓼。取稻米,举[米蚤]溲之,小切狼[月蜀] 膏②,以与稻米为酏。</P><P>【注释】
① [2]:肠部的脂肪。
② 狼[月蜀]膏:胸腔内的脂肪。</P>
 楼主| 发表于 2005-7-3 0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刘词:《混俗颐生录》(节选)<P>  刘词,宋代养生学家,自号茅山处士。生卒年不详。早年不注意饮食之道,疾病缠身,后着意于调养摄生之学,尤注重饮食与保健的关系,身体渐渐强壮。他根据切身体验著成《混俗颐生录》一书,认为养生长寿不必如高人隐士远离尘世,食气餐霞,而可以混迹于众生之中,过普通人的生活,只要遵循饮食养人之道,不仅饮食有节,还要留意于饮食宜忌和调养原则,就找到了延年长寿之术,达到了祛病养生之功。原作涉猎养生各方甚广,现仅节选数段专论“嗜欲饮食”的内容予以译注。</P><P>
人生之大患,嗜欲饮食。万病变通,侵克年龄,皆由此蚕食。是以道家所禁,去其太甚,不然 杜绝。所谓师也过,商也不及①,言俱不得其中。过之,不及,相去几何②?若是先有宿疾,有因食而疗,或有因欲而疗,损易于身而日用不知。是以上士不惑,牢固性命,寡思虑而远声色,节饮食而去奢侈。中智之人尚未能去其太甚。下智之人资其情性,不知禁忌,贪色好财,败其元和之正气,遂使大约浸克,必其然欤!加以形貌衰赢,伛偻挛[1],沉痼在身而不能差③,既乖摄养,又无良医,一旦至是,虽即甘膳美色置于前,岂能[2]之顾④?何以樽节去就,涓涓不倦,畅去悦目而已,可不懿哉! </P><P>【注释】
① 师也过,商也不及:师,孔子弟子子张;商,孔子弟子子夏。语出《论语·先进》:“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② 过之,不及,相去几何:《论语·先进》:“过犹不及。”意为超越或达不到事物本身标准都同样是错误的。
③ 差:同“瘥”,病愈。《方言》:“差,愈也。南楚病愈者谓之差。”
④ [2]:同“暂”,短时间。</P><P>[1]:上“辟”下“足”
[2]:上“斩”下“足”</P><P>
夫人当以饮食,先吃暖物,后吃冷物为妙。何者?以肾脏属水①,水性常冷,故以暖物先暖之。不问四时,常此消息弥佳。就中夏月偏宜暖之,为伏阴在内耳。食不欲苦饱,苦饱即伤心,伤心则气短胸闷。食了,先以手摩肚数十下。兼仰面呵气二十余下,甚消毒食②。食了不欲便睡卧,令患肺气,荣卫不通③,血脉凝滞之使然也。肢节烦重,尤多嗜睡,百疾从此而生矣。食了必须冲融少时,行三五十步,使食消化,心脏空悬,乃可寝卧。寝卧之时,不欲言语歌啸。五脏如钟磬,不扣不发其声,此将息之妙矣。</P><P>【注释】
① 肾脏属水:《难经·三十六难》:“肾主阴,属水。”认为“肾为水脏”,在调节体内水液平衡方面起主要作用。
② 毒食:指食物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成分。
③ 荣卫:荣气和卫气。《素问·藏气法时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卫气则为人体阳气的一部分,生于水谷,源于脾胃,与荣气互为表里。 </P><P>
夫饮食所以助气,食饱气不行。食了尤忌仰卧,多成气痞兼头风。食不欲粗及速。速即损气,粗即损脾。脾损即为食劳。男子五劳①,此为一劳之数也。食饱不欲速步走马,登高涉险,必伤内室。不欲夜食。日没之后,脾当不磨,为音响断绝故也。脾好音乐,丝竹才闻脾磨,即《周礼》云"起以宥食",是以音响皆主于脾。</P><P>【注释】
① 五劳:指五脏劳损。《医学纲目》:“何谓五劳?心劳血损,肝劳神损,脾劳食损,肺劳气损,肾劳精损。”</P><P>
若腹内稍冷,食即不消,兼以损胃。胃损则翻,翻即不受谷气,既不受谷气,即多吐,吐即转为翻胃之疾。夜后不宜饱食肉面生脍,夏月夜短,尤宜忌之。生脍不可与乳酪同食。此等之物,夜后虽消,甚损脾胃,令人脾劳。向夜勿饱食煎饼,尤当大损。风气之人,偏不宜食。食热物后,不以冷水漱口;食冷物后,不以热水漱口。冷热相击,是以多患牙齿疼痛,齿根宣露。凡吃炙热,若乘热食之,多患风疳[1]①齿或黄黯,渐至缺落,亦令血脉不行。</P><P>【注释】
① [1]齿:虫牙。[1]同“[2]”,《广韵》:“[2],虫食病也。”</P><P>[1]:上“匿”下“虫”
[2]:“匝”字“巾”换“虫”</P><P>
人若饱食后,宜立小便,饥则[足存]小便①,最为妙,恐损膀胱故也。腻多之物,甚不宜人,暗眼兼肠胃冷滑,尤多动风。若患风疳气疾,故宜忌之。五味稍薄,令人神爽。唯肾气偏宜咸物②,兼消宿食。</P><P>【注释】
① [足存]:“蹲”的异体字。《集韵》:“蹲,踞也,或从存。”
② 唯肾气偏宜咸物:《内经·素问》:“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和也。”</P><P>
诸重不宜食①。若偏多,则随其脏腑,必有所损。是以咸多伤筋,固不可嗜。甘伤胃,辛伤目,苦伤心,惊伤魂,忧伤神,思伤意,恣伤情,恨伤志。久视伤明,久听伤聪,久行伤筋,久卧伤血,久劳伤骨,久立伤肢节,久语伤气。大渴不大饮,大饥不大饱,大起不大忧,大劳不大息,欲大得不欲大失。是以怒伤正气也。大劳力气绝,大饥损脏腑,大饱[1]理闭,大渴经脉蹶兼气不行,大醉神散越,大笑气飞扬,大恐心恍惚,大热气不通,大寒血脉结,多睡神魂离,大惊心不安。此皆为损寿之候。</P><P>【注释】
① 重:指味道过浓的食品。</P><P>[1]:“媵”字“女”换“贝”</P><P>
夫酒少吃即益,多吃即损。少即引气导药,力润肌肤,益颜色,通荣卫理气,御霜辟温气。凡空腹切不宜闻秽恶之物气及得疾病人家,但饮酒即辟邪恶。</P>
</P>
 楼主| 发表于 2005-7-3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节选)<P>  贾思勰,生卒年不详,北魏(公元386~543年)时人,曾任高阳太守。所著《齐民要术》为我国人类文化史尤其是科技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达尔文在其名著《物种起源》中盛赞它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齐民要术》全书20余万字,共十卷,“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事,靡不毕书”。其中,饮食部分主要集中在七、八、九、十四卷中。卷七、卷八专记食谱,包括各种菜肴和食品的烹调方法。书内所记烹调基本技术近30种,如[鱼乍](腌鱼、腌肉),酱(肉酱、梅酱),菹(泡菜),羹,汤,[月霍](炖肉),蒸,煮,炒,炙,奥(走油肉),糟,煎,蜜,拌,炸,烧,醇,冻等。对烹调的记述,大致包括选料要求,刀工处理,调味用料,火力水候,烹调要领及成品菜肴的色香味形等,这一体例对后世烹饪论著有很大影响。
  《齐民要术》是研究古代饮食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但限于本书篇幅,我们只选录了其卷九中的第80~87篇,仅占其饮食资料的1/6,对读者来说,实在抱歉之至。</P>
<B>炙法第八十</B></P><P>炙猪法:用乳下豚极肥者①,[豕贲]、[牛字]俱得②。[1]治一如煮法,揩洗、刮削,令极净。小开腹,去五藏,又净洗,以茅茹腹令满③,柞木穿,缓火遥炙,急转勿住。(转常使周匝,不匝则偏焦也)清酒数涂以发色。(色足便止)取新猪膏极白净者,涂拭勿住。若无新猪膏,净麻油亦得。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状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P><P>【注释】
① 乳下豚:还没有断奶的小猪。
② [豕贲]、[牛字]:[豕贲],去势的雄猪;[牛字],雌。
③ 茅茹:塞进香茅。</P><P>[1]:上部:“陆”繁体之右旁+“炎”,下部:手</P><P>
捧(或作棒)炙:大牛用膂①,小犊用脚肉亦得。逼火遍炙一面,色白便割;割遍又炙一面。含浆滑美。若四面俱熟然后割,则涩恶不中食也。</P><P>【注释】
①膂:脊骨肉。</P><P>
腩炙①:羊、牛、獐、鹿肉皆得。方寸脔切②。葱白研令碎,和盐、豉汁,仅令相淹。少时便炙,若汁多久渍,则[月刃]。拨火开,痛逼火,回转急炙。色白热食,含浆滑美。若举而复下,下而复上,膏尽肉干,不复中食。</P><P>【注释】
① 腩:脯肉。
② 脔:切成小块的肉。</P><P>
肝炙:牛、羊、猪肝皆得。脔长寸半、广五分,亦以葱、盐、豉汁腩之。以羊络肚[月散]脂裹①,横穿炙之。</P><P>【注释】
① 羊络肚[月散]脂:羊肚子内的网状花油。</P><P>
牛[月玄]炙①:老牛[月玄],厚而脆。铲穿,痛蹙令聚,逼火急炙,令上劈裂,然后割之,则脆而甚美。若挽令舒申,微火遥炙,则薄而且[月刃]。</P><P>【注释】
① [月玄]:牛胃。《说文》:“[月玄],牛百叶也。”</P><P>
灌肠法:取羊盘肠,净洗治。细[纟坐]羊肉,令如笼肉,细切葱白,盐、鼓汁、姜、椒末调和,令咸淡适口,以灌肠。两条夹而炙之。割食甚香美。
《食经》①曰:“作跳丸炙法:羊肉十斤,猪肉十斤,缕切之,生姜三升,橘皮五叶,藏瓜二升②,葱白五升,合捣,令如弹丸。别以五斤羊肉作[月霍],乃下丸炙煮之,作丸也。”</P><P>【注释】
① 食经:南北朝梁时,佚名氏著《食经》十九卷。已佚。
② 藏瓜:即酱瓜。</P><P>
[月薄]炙豚法①:小形豚一头,[月薄]开,去骨,去厚处,安就薄处,令调。取肥豚肉三斤,肥鸭二斤,合细琢。鱼酱汁三合,琢葱白二升,姜一合,桔皮半合,和二种肉,著豚上,令调平。以竹串串之。相去二寸下串。以竹箬著上②,以板覆上,重物迮之。得一宿。明旦,微火炙。以蜜一升合和,时时刷之。黄赤色便熟。先以鸡子黄涂之,今世不复用也。</P><P>【注释】
① [月薄]:这里指用刀割肉。
③ 竹箬:竹皮。</P><P>
捣炙法:取肥子鹅肉二斤,锉之,不须细锉。好醋三合,瓜菹一合,葱白一合,姜、桔皮各半合,椒二十 枚 作屑,合和之,更锉令调。裹著充竹串上。破鸡子十枚,别取白①,先摩之令调,复以鸡子黄涂之。唯急火急炙之,使焦,汁出便熟。作一挺,用物如上;若多作,倍之。若无鹅,用肥豚亦得也。</P><P>【注释】
① 别取白:白,蛋清;别取,将蛋清蛋黄分离,只取蛋清。</P><P>
衔炙法:取极肥子鹅一头,净治,煮令半熟,去骨,锉之。和大豆酢五合①,瓜菹三合,姜、橘皮各半合,切小蒜一合,鱼酱汁二合,椒数十粒作屑。合和,更锉令调。取好白鱼肉细琢。裹作串,炙之。</P><P>【注释】
① 大豆酢:用大豆制的醋。</P><P>
作饼炙法:取好白鱼,净治,除骨取肉。琢得三升。熟猪肉肥者一升,细琢。酢五合,葱、瓜菹各二合,姜、桔皮各半合,鱼酱汁三合,看咸淡、多少,盐之适口。取足作饼,如升盏大①,厚五分。熟油微火煎之,色赤便熟,可食。(一本:“用椒十枚,作屑和之。”)</P><P>【注释】
① 升盏:升,量酒器;盏,酒杯。</P><P>
酿炙白鱼法:白鱼长二尺,净治,勿破腹。洗之竟,破背,以盐之。取肥子鸭一头,洗治,去骨,细锉;酢一升,瓜菹五合,鱼酱汁三合,姜、桔各一合,葱二合,豉汁一合,和,炙之令熟。合取从背、入著腹中,串之如常炙鱼法,微火炙半熟,复以少苦酒杂鱼酱、豉汁①,更刷鱼上,便成。</P><P>【注释】
① 苦酒:本为带酸味的酒,这里指醋。</P><P>
腩炙法:肥鸭,净治洗,去骨,作脔。酒五合,鱼酱汁五合,姜、葱、桔皮半合,豉汁五合,合和,渍一炊久,便中炙。子鹅作亦然。</P><P>
猪肉[鱼乍]法①:好肥猪肉作脔,盐令咸淡适口。以饭作糁,如作[鱼乍]法②。看有酸气,便可食。</P><P>【注释】
① [鱼乍]:原指用盐和米腌制的鱼,可长期存放。
② 作[鱼乍]法:作鱼[鱼乍]法载于《齐民要术》卷八第七十四篇。简录如下:“凡作[鱼乍],春秋为时,冬夏不佳。取新鲤鱼,去鳞讫,则脔。脔形长二寸、广一寸、厚五分,皆使脔别有皮。手掷著盆水中,浸洗去血。脔讫,漉出,更于清水中净洗。漉著盘中,以白盐散之。盛著笼中,平板石上迮去水。水尽,炙一片,尝咸淡。炊[禾亢]米为糁,并茱萸、桔皮、好酒,于盆中合和之。布鱼于瓮中,一行鱼,一行糁,以满为限。腹腴居上,鱼上多与糁。以竹箬交横帖上。削竹插瓮子口内,交横络之。著屋中。赤酱出,倾却。白酱出,味酸,便熟。食时手擘,刀切则腥。”</P><P>
《食次》曰①:“[1]炙:用鹅、鸭、羊、犊、獐、鹿、猪肉肥者,赤白半,细研熬之。以酸瓜菹、笋菹、姜、椒、桔皮、葱、胡芹细切、盐、豉汁,合和肉,丸之。手搦为寸半方,以羊、猪胳肚[月散]裹之。两歧簇两条簇炙之——簇两脔——令极熟。奠,四脔。牛、鸡肉不中用。”</P><P>【注释】
①《食次》:为南朝梁时佚名氏所撰,已佚。</P><P>[1]:“月”+“陷”字右旁</P><P>
捣炙:(一名“筒炙”,一名“黄炙”)用鹅、鸭、獐、鹿、猪、羊肉。细研熬和调和“[1]炙”。若解离不成,与少面。竹筒六寸围,长三尺,削去青皮,节愁净去。以肉薄之,空下头,令手捉,炙之。欲熟,——小干,不著手——竖[土区]中①,以鸡鸭子白手灌之。若不均,可再上白。犹不平者,刀削之。更炙,白燥,与鸭子黄;若无,用鸡子黄,加少朱②,肋赤色。上黄用鸡鸭翅毛刷之。急手数转,缓则坏。既熟,浑脱,去两头,六寸断之。促奠二。若不即用,以芦荻苞之③,束两头--布芦间可五分——可经三五月,不尔则坏。与面则味少,酢多则难著矣。</P><P>【注释】
①[土区]:盆盂类瓦器。
②朱:朱砂,矿物名,古时用来炼丹,亦可作颜料,色红。
③ 芦荻:芦,芦苇;荻,与芦同本而异种,生于温地或浅水,叶较芦宽。</P><P>
饼矣:“用生鱼,白鱼最好,鲇、鳢不中用①。下鱼片;离脊肋,仰[木刑]几上,手按大头,以钝刀向尾割取肉,至皮即止。净洗。臼中熟舂之,勿令蒜气。与姜、椒、桔皮、盐、豉和。以竹木作圆范,格四寸面,油涂绢藉之。绢从格上下以装之,按令均平,手捉绢,倒饼膏油中煎之。出铛,及热置[木半]上,碗子底按之令拗。将奠,翻仰之。若碗子奠,仰与碗子相应。”又云:“用白肉、生鱼等分,细研熬和如上,手团作饼。膏油煎,如作鸡子饼。十字解奠之,还令相就如全奠。小者二寸半,奠二。葱、胡芹生物不得用,用则斑,可增。众物若是,先停此;若无,亦可用此物助诸物。”</P><P>【注释】
① 鲇、鳢:鲇,鱼名,身滑无鳞,其涎黏滑;鳢,鱼名,又名鲷,俗称黑鱼。</P><P>
范炙:用鹅、鸭臆肉①。如浑②,椎令骨碎。与姜、椒、桔皮、葱、胡芹、小蒜、盐、豉,切,和,涂肉,浑炙之。斫取臆肉,去骨,奠如白煮之者。</P><P>【注释】
① 臆:胸脯肉。
② 浑:整只、未切开的。</P><P>
炙蚶:铁锅上炙之。汁出,去半壳,以小铜[木半]奠之。大,奠六;小,奠八。仰奠。别奠酢随之。</P><P>
炙[虫历]:似炙蚶。汁出,去半壳,三肉共奠。如蚶,别奠酢随之。</P><P>
炙车熬①:炙如[虫历]。汁出,去半壳,去屎,三肉一壳。与姜、桔屑,重炙令暖。仰奠四,酢随之。勿太熟——则[月刃]。</P><P>【注释】
①车熬:应为车熬,蛤属,俗称昌娥蜃,肉可食,自古即为海味珍品。</P><P>
炙鱼:用小[鱼宾]、白鱼最胜。浑用。鳞治,刀细谨。无小用大,为方寸准,不谨。姜、桔、姜①、椒、葱、胡芹、小蒜、苏②、[木党]③,细切锻,盐、豉、酢和,以渍鱼。可经宿。炙时以杂香菜汁灌之。燥复与之,熟而止。色赤则好。双奠,不惟用一。</P><P>【注释】
① 姜:这第二个"姜"为衍字。
② 苏:紫苏,又名桂荏,可作调料。
③ [木党]:果木名,即茱萸。</P>
<B>作[月宰]、奥、糟、苞第八十一</B></P><P>作[月宰]肉法:驴、马、猪肉皆得。腊月中作者良,经夏无虫;馀月作者,必须覆护,不密则虫生。粗脔肉,有骨者,合骨粗锉。盐、曲、麦[麦完]合和①,多少量意斟裁,然须盐、曲二物等分,麦 倍少于曲。和讫,内瓮中,密泥封头,日曝之。二七日便熟。煮供朝夕食,可以当酱。</P><P>【注释】
① 麦[麦完]:即“麦[麦曲]”,又称黄子,酿酒和制酱时用的发酵物。</P><P>
作奥肉法:先养宿猪令肥①,腊月中杀之。[1]讫②,以火烧之令黄,用暖水梳洗之,削刮令净,刳去五藏。猪肪[2]取脂③。肉脔方五六寸作,令皮肉相兼,著水令相淹渍,于釜中[2]之。肉熟,水气尽,更以向所[2]肪膏煮肉。大率脂一升,酒二升,盐三升,令脂没肉,缓火煮半日许乃佳。漉出瓮中,馀膏仍泻肉瓮中,令淹渍。食时,水煮令熟,而调和之如常肉法。尤宜新韭“烂拌”。亦中炙啖。其二岁猪,肉末坚,烂坏不任作也。</P><P>【注释】
① 宿猪:喂养多年的大猪。
② [1]:摘物,这里指拔猪毛。
③ [2]:烧、烤、炒。</P><P>[1]:上部:“陆”繁体之右旁+“炎”,下部:手
[2]:“诌”字“讠”换“火”</P><P>
作糟肉法:春夏秋冬皆得作。以水和酒糟,搦之如粥,煮盐令咸。内捧炙肉于糟中。著屋下阴地。饮酒食饭,皆炙啖之。暑月得十日不臭。</P><P>
苞肉法:十二月中杀猪,经宿,汁尽[氵邑][氵邑]时①,割作捧炙形,茅菅中苞之②。无菅、茅,稻秆亦得。用厚泥封,勿令裂;裂复上泥。悬著屋外北阴中,得至七八月,如新杀肉。 </P><P>【注释】
① [氵邑][氵邑]:湿润的样子。
② 菅:草名,又称菅茅、苞子草,茎叶可用来覆盖、包裹杂物。</P><P>
《食经》曰:“作犬[1]法①:犬肉三十斤,小麦六升,白酒六升,煮之令三沸。易汤,更以小麦、白酒各三升,煮令肉离骨,乃擘。鸡子三十枚煮肉中。便裹肉,甑中蒸,令鸡子得干。以石迮之。一宿出,可食,名曰‘犬[1]’。”</P><P>【注释】
① [1]:切肉片叫[1]。</P><P>[1]:“碟”字“石”换“月”</P><P>
《食次》曰:“苞[1]法:用牛、鹿头,肫蹄,白煮。柳叶细切,择去耳、口、鼻、舌,又去恶者,蒸之。别切猪蹄--蒸熟,方寸切--熟鸡鸭卵、姜、椒、桔皮、盐,就甑中和之。仍复蒸之,令极烂熟。一升肉,可与三鸭子,别复蒸令软。以苞之:用散茅为束附之,相连必致令裹。大如靴雍,小如人脚[足专]肠。大,长二尺;小,长尺半。大木迮之,令平正,唯重为佳。冬则不入水。夏作,小者不迮,用小板挟之:一处与板两重,都有四板,以绳通体缠之,两头与楔楔之两板之间,楔宜长薄,令中交度,如楔车轴法,强打不容则止。悬井口,去水一尺许。若急待,内水中。用时去上白皮。名曰‘水 [1]’。”</P><P>[1]:“碟”字“石”换“月”</P><P>
又云:“用牛、猪肉,煮切之如上。蒸熟,出置白茅上,以熟煮鸡子白三重间之,茅苞,细绳 [禾既]束,以两小板挟之,急束两头,悬井水中。经一日许,方得。”</P><P>
又云:“藿叶薄切,蒸。将熟,破生鸡子,并细切姜、桔,就甑中和之。蒸、苞如初。奠如‘白[1]’——一名‘迮[1]’是也。”</P><P>[1]:“碟”字“石”换“月”</P>
 楼主| 发表于 2005-7-3 0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倪瓒:《云林堂饮食制度集》(节选)<P>  倪瓒(1301~1374年),字元镇,号云林。元末著名画家,擅长以水墨画江南景色,在美术史上具有较大影响。
  倪瓒生于江苏无锡城东南约10公里的梅里祗陀村,家本豪富,因元末农民起义故散其家产,自带家眷乘舟往来于太湖和三泖之间,过着隐居生活,生平未曾出仕。
  倪瓒旧家本有一堂名“云林堂”,就用此堂命名他所编著的这本菜谱为《云林堂饮食制度集》。集中收有50余种菜点和饮料的材料和制作法,其中有不少菜如“烧鹅”、“青虾卷[1] ”、“川猪头”、“新法蟹”、“雪庵菜”等,都独具风味,颇为后世称道。有些菜肴的制法一直传到现在,甚至传到日本。但该集中杂有饮食之外的“香灰”、“洗碗法”等,以及我们在《茶经·茶道·茶药方》和《酒经·酒典·酒药方》两书中注释过的“桔花茶”、“郑公酒法”等,本书一律删去。《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不失为一部颇有价值的古代烹饪专著,对我们研究中国烹饪史和认识元代苏南地区的饮食风貌,是大有借鉴作用的。</P><P>([1]:左:“火”,右:上“穴”下“鼠”)</P><P>
酱油法</P><P>每黄子一官斗①,用盐十斤,足称,水廿斤,足称。下之须伏日,合下。</P><P>【注释】
① 黄子:豆饼炙黄后捣成碎块,叫“黄子”。</P><P>
煮面</P><P>如午间要吃,清早用盐水搜面团,捺三二十次①,以物覆之。少顷,又捺团如前。如此团捺数四。真粉细末②,擀切。煮法,沸汤内搅动下面,沸透,住火,方盖定。再烧,略沸,便捞入汁。</P><P>【注释】
① 捺三二十次:捺,揉面。
② 真粉:真正好淀粉。</P><P>
蜜酿蝤蛑①</P><P>盐水略煮,才色变便捞起。擘开,螯脚出肉,股剁作小块。先将上件排在壳内,以蜜少许入鸡弹内搅匀,浇遍,次以膏腴铺鸡弹上蒸之。鸡弹才干凝便啖,不可蒸过。橙齑,醋供。 </P><P>【注释】
① 蝤蛑:即“梭子蟹”。
② 鸡弹:即“鸡蛋”。
③ 橙齑:捣碎的橙子皮,甜中带酸。用橙 和醋伴食蟹,可以解腥驱寒。</P><P>
煮蟹法</P><P>用生姜、紫苏、桂皮、盐同煮。大火沸透便翻,再一大沸透便啖。凡煮蟹,旋煮旋啖则佳。以一人为率,只可煮二只,啖已再煮、[扌寿]橙齑、醋供。</P><P>
酒煮蟹法</P><P>用蟹洗净,生带壳剁作两段。次擘开壳,以股剁作小块,壳亦剁成小块,脚只用向上一段,螯擘开,葱、椒、纯酒,入盐少许,于砂锡器中重汤顿熟。啖之不用醋供。</P><P>
煮馄饨</P><P>细切肉燥子①,入笋米②,或茭白、韭菜、藤花皆可。以川椒、杏仁酱少许和匀。裹之。皮子略厚、小,切方。再以真粉末擀薄用。下汤煮时,用极沸汤打转下之③。不要盖。待浮便起,不可再搅。馅中不可用砂仁,用则暧气④。</P><P>【注释】
① 肉燥子:当为 "肉臊子"。
② 笋米:像米粒大小的笋丁。
③ 极沸汤打转下之:极沸汤,大滚的开水;打转下之,把锅里的水搅得旋转打滚,再下馄饨。
④ 暧气:逆气打嗝儿。</P><P>
黄雀馒头法</P><P>用黄雀,以脑及翅、葱、椒、盐同剁碎,酿腹中。以发酵面裹之,作小长卷,两头令平圆,上笼蒸之。或蒸后如糟馒法糟过,香油炸之尤妙。</P><P>
冷淘面法① 生姜去皮,擂自然汁②,花椒末用醋调,酱滤清,作汁。不入别汁水。以冻鳜鱼③、鲈鱼、江鱼皆可。旋挑入咸汁肉。虾肉亦可,虾不须冻。汁内细切胡荽或香菜或韭芽生者。搜冷淘面在内。用冷肉汁入少盐和剂。冻鳜鱼、江鱼等用鱼去骨、皮,批片排盆中,或小定盘中④,用鱼汁及江鱼胶熬汁,调和清汁浇冻。</P><P>【注释】
① 冷淘面:一种熟冷面。把面煮熟后捞到冷水里浸凉。
② 擂自然汁:擂,研磨。自然汁,生姜本身的天然汁。
③ 鳜鱼:即桂鱼。
④ 小定盘:用定磁制的小盘。
⑤ 浇冻:冻,用鱼片冻成的“冻子”。</P><P>
新法哈蜊</P><P>用哈蜊洗净。生擘开,留浆别器中。刮去哈蜊泥沙,批破,水洗净,留洗水。再用温汤洗,次用细葱丝或桔丝少许拌哈蜊肉,匀排碗内。以前浆及二次洗水汤澄清去脚①,入葱、椒、酒调和。入汁浇供,甚妙。</P><P>【注释】
① 去脚:弃掉汤水中的渣滓。</P><P>
雪[1]菜①</P><P>用青菜心,少留叶,每科作二段入碗内。以乳饼厚切片盖满菜上②,以花椒末于手心揉碎糁上,椒不须多,以纯酒入盐少许,浇满碗中,上笼蒸,菜熟烂啖之。</P><P>[1]:上“今”中“酉”下“皿”</P><P>【注释】
①[1]: “庵”的古体字。
② 乳饼:即奶酪。</P><P>
煮麸干法</P><P>以吴中细麸,新落笼不入水者,扯开作薄小片。先用甘草,作寸段,入酒少许,水煮干,取出甘草。次用紫苏叶、桔皮片、姜片同麸略煮,取出,待冷。次用熟油、酱、花椒、胡椒,杏仁末和匀,拌面、姜、桔等,再三揉拌,令味相入。晒干,入糖甏内封盛。如久后啖之时觉硬,便蒸之。 </P><P>【注释】
① 麸干:面筋干。麸,即麸筋、面筋。
② 吴中:地名,即今江苏苏州市。
③ 糖甏:装糖的坛子。甏,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制容器,即坛子。</P><P>
蚶子①</P><P>以生蚶劈开,逐四、五枚,旋劈,排碗中,沥浆于水,以极热酒烹下,啖之。不用椒盐等。劈时,先以大布针刺,口易开。</P><P>【注释】
① 蚶子:即“魁蛤”,介壳厚,有突出的纵线像百垄,俗名“瓦垄子”,味鲜美。 </P><P>
青虾卷[1]①
生青虾去头壳,留小尾。以小刀子薄批,自大头批至尾,肉连尾不要断。以葱、椒、盐、酒、水腌之。以头壳擂碎熬汁,去渣。于汁内 虾肉,后澄清,入笋片、糟姜片供。原汁。不用辣酒。不须多 令熟。</P><P>[1]:左:“火”,右:上“穴”下“鼠”</P><P>【注释】
①[1]:在开水锅里涮一下。</P><P>
香螺先生</P><P>敲去壳,取净肉,洗。不用浆。以小刀卷批,如削梨子法。或片批,用鸡汁略 。</P><P>
江瑶①</P><P>生取肉,酒净洗。细丝如筋头大,极热酒煮食之。或作缕生②,胡椒、醋食之。椒、醋入糖、盐少许,冷供。</P><P>【注释】
① 江瑶:其肉柱鲜美,叫“江瑶柱”,又称鲜贝。晒干后叫“干贝”。
② 缕生:生吃的江瑶细丝。缕,细丝。</P><P>
[鱼兹]鱼</P><P>切块如鲤鱼法。半水半酒,姜,椒,酱煮食之。令腻①。</P><P>【注释】
① 令腻:把鱼本身的膏汁煮出,使鱼肉如着芡一样有卤汁。</P><P>
田螺</P><P>取大者,敲取头,不要见水。用沙糖浓拌,淹饭顷。洗净。或批,用葱、椒、酒淹少时,清鸡原汁[1]供。或生用盐、酒,入莳萝浸三五日①,清醋供。夏不可食。</P><P>[1]:左:“火”,右:上“穴”下“鼠”</P><P>【注释】
① 莳萝:又名“土茴香”,可作调料,又可入药用,有健脾开胃的功效。 </P><P>
[1]肉羹</P><P>用[2]肉①,先去筋膜净。切寸段小块,略切碎路,肉上如荔枝。以葱、椒、盐、酒淹少时,用沸汤投下,略拨动,急连汤取肉于器中养浸。以肉汁提清,入糟姜片,或山药块,或笋块同供。原汁。</P><P>[1]:左:“火”,右:上“穴”下“鼠”
[2]:上“旅”下“肉”</P><P>【注释】
①[2]肉:脊骨上的肉。位于内侧的即“里脊肉”。</P><P>
[1]鸡脆①</P><P>“鸡脆”同前法。“鸡脆”,用胸子白肉,切作象眼骰子块。仍切碎路,如荔枝皮。余如前法。</P><P>[1]:左:“火”,右:上“穴”下“鼠”</P><P>【注释】
① [1]鸡脆:原书题为“腰肚双脆”,因与所述内容不符,编著者改为“[1]鸡脆”。</P><P>
醋笋法</P><P>用笋汁,入白梅、糖霜或白沙糖、生姜自然汁少许,调和合味。入笋淹少时,冷啖。不可留久。</P><P>
烧萝卜法</P><P>用切作四方长小块,置净器中。以生姜丝、花椒粒糁上。用水及酒、少许盐、醋调和,入锅一沸,乘热浇萝卜上,急盖之,置地。浇汁应侵没萝卜。</P><P>
糟姜法</P><P>净布揩去嫩芽。每姜一斤,用糟一斤半、炒盐一两半拌匀,即入瓶,以炒盐少许糁面。封之。</P><P>
煮鲤鱼</P><P>切作块子,半水半酒煮之。以姜去皮,先薄切片,捣如泥,花椒与姜和,研匀,略以酒解开,先以酱水少许入鱼,三沸,次入姜、椒,略沸即起。 </P><P>
又法</P><P>切作块子。先以香油沸熟,以熟油烹姜、椒于别器,次就油锅下鱼,煎色变,以烹下,稍住火片时,下酱水。余如前法。</P><P>【注释】
① 以烹下:烹指前句所说的以熟油烹的姜、椒。</P><P>
蟹鳖</P><P>以熟蟹剔肉,用花椒少许搅匀。先以粉皮铺笼底干荷叶上,却铺蟹肉粉皮上,次以鸡子或凫弹入盐少许搅匀浇之①,以蟹膏铺上②,蒸鸡子干为度。取起,待冷,去粉皮,块象眼块。以蟹壳熬汁,用姜浓捣,入花椒末,微著真粉牵和,入前汁或菠菜铺底供之。甚佳。</P><P>【注释】
① 凫弹:凫,野鸡。弹,即“蛋”。
② 蟹膏:蟹黄。</P><P>
糟馒头</P><P>用细馅馒头,逐个用黄草布包裹,或用全幅布。先铺糟在大盘内,用布摊上。稀排馒头布上,再以布覆之,用糟厚盖布上。糟一宿取出,香油炸之。冬日可留半月。冷则旋火上炙之。</P><P>
煮猪头肉</P><P>用肉切作大块。每用半水半酒、盐少许、长段葱白、混花椒入朱钵或银锅内重汤顿一宿①。临供,旋入糟姜片、新橙、桔丝。如要作糜②,入糯米,擂碎生山药一同顿。猪头一只,可作糜四分。</P><P>【注释】
① 朱钵:朱砂制的盆。钵,形似盆的容器。
② 糜:粥。</P><P>
川猪头</P><P>用猪头不劈开者,以草柴火薰去延①,刮洗极净。用白汤煮。几换汤,煮五次。不入盐。取出后,冷,切作柳叶片。入长段葱丝、韭、笋丝或茭白丝,用花椒、杏仁、芝麻、盐拌匀,酒少许洒之。荡锣内蒸②。手饼卷食。</P><P>【注释】
① 延:通“涎”。猪头上的粘液。
② 荡锣:一种铜制的蒸器,形似锣。</P><P>
手饼</P><P>用头子面,十分滚汤,入盐搜匀。捺面极熟,擀作小碗许大饼子,熬盘上[1]熟①,频以盐水洒之。才起,以湿布卷覆。</P><P>[1]:“叹”字繁体左旁换“火”</P><P>【注释】
①“熬盘”句:熬盘,应为“鏊盘”,平底铁锅。[1],烙。</P><P>
鲫鱼肚儿羹</P><P>用生鲫鱼小者,破肚去肠。切腹腴两片子,以葱、椒、盐、酒[氵邑]之①。腹后相连如蝴蝶状。用头、背等肉熬汁,捞出肉。以腹腴用筲箕或笊篱盛之,入汁肉焯过。候温,镊出骨,花椒或胡椒、酱水调和。前汁捉清如水②,入菜,或笋同供。</P><P>【注释】
① [氵邑]:湿润。这里指用水浸。
③ 前汁捉清:将前面用鱼头、鱼背熬的汤汁提清。捉清,元代人口语,即提清。</P><P>
熟灌藕</P><P>用绝好真粉,入蜜及麝少许,灌藕内,从大头灌入。用油纸包扎煮。藕熟,切片,热啖之。</P><P>
水龙子</P><P>用猪精肉二分,肥肉一份,剁极细。入葱、椒、杏仁酱少许、干蒸饼末少许,和匀。用醋着手圆之。以真粉作衣。沸汤下,才浮便起。清辣汁任供。 </P><P>
黄雀</P><P>去皮。以头及翅和葱、椒剁碎,酿腹内,用好甜酒,重汤顿食。酒内少盐少许。</P><P>
白盐饼子①</P><P>用盐不拘多少,以水淘化。用筲箕铺粗纸于底②,倾水在内,放净锅上,候水滴净就煮,炒干,再入内。以生芝麻少许和之,捺实,火煅。候作汁,倾下石碗子内,作饼大小如意。</P><P>【注释】
① 白盐饼子:制作纯净的盐饼,如今日的精盐。古时盐粗糙带土石。故食用前须用水化开沉淀后取清汁再煮,即成洁净的精盐。
② 筲箕:用竹子编的淘米器具,形状似簸箕。</P><P>
烧猪脏或肚</P><P>先用汤煮熟前物。人切碎蒜片并粗燥子①,合盐少许,就锅内竹棒搁起,盖锅。熳火烧之②,锅内仍用水一盏。 </P><P>【注释】
① 粗燥子:熟粗肉丁。燥子,即臊子。
② 熳火:熳火、文火。</P><P>
烧猪肉</P><P>洗肉净,以葱、椒及蜜、少许盐、酒擦之。锅内竹棒搁起。锅内用水一盏、酒一盏,盖锅,用湿纸封缝。干则以水润之。用大草把一个烧,不要拨动。候过,再烧草把一个。住火饭顷。以手候锅盖冷,开盖翻肉。再盖,以湿纸仍前封缝。再以烧草把一个。候锅盖冷即熟。</P><P>
烧鹅①</P><P>用“烧肉”法。亦以盐、椒、葱、酒多擦腹内,外用酒、蜜涂之。入锅内。余如前法。但先入锅时,以腹向上,后翻则腹向下。 </P><P>【注释】
① 烧鹅:这是倪云林创制的一道名菜。袁枚《随园食单》中盛赞此菜,并命名为“云林鹅”。日本羽化的《养小录》也收入“烧鹅”作法。</P><P>
新法蟹</P><P>用蟹,生开,留壳及腹膏。股、脚段作指大、寸许块子,以水洗净,以生蜜淹之,良久,再以葱、椒、酒少许拌过,鸡汁内[1]。以前膏腴蒸,云壳入内。糟姜片子清鸡原汁供。不用螯。不可[1]过了。</P><P>[1]:左:“火”,右:上“穴”下“鼠”</P><P>
海蜇羹</P><P>用对虾头熬清汁,或入片子鸡脆,复入海蜇,只用花头最好。洗净对虾、决明①、鲜虾、鸡脆,和入供,鱼亦可食。</P><P>【注释】
① 决明:即“石决明”,鲍鱼的别称。</P><P>
煮决明法</P><P>先洗净,入酒瓶内,满笼糠火煨一番取出。换水浸之,切用。</P><P>
礼始诸饮食。饮食,人之大欲存焉①。固日中之不可缺者。若何胤朵颐[石甚]几②,以刳脔取味,非所为训。东坡晚年戒杀,一茹蔬菜,亦非先王养老之意也。是编为《云林堂饮食制度集》……</P><P>【注释】
① 人之大欲存焉:语出《孟子》,原文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
② 何胤:东汉人,以生割驴肉的残忍食法受到后来人的谴责。</P>
 楼主| 发表于 2005-7-3 0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闲情偶寄·饮馔部》清·李渔</P><P>  李渔(1611~1679年),清代戏曲理论家、戏剧作家。字笠鸿、谪凡,号笠翁,浙江兰溪人。著有传奇《比目鱼》、《风筝误》等10种、小说《十二楼》等15篇和《闲情偶寄》等多种著作。
  《闲情偶寄》为李渔重要著作之一。内容包含戏曲理论、饮食、营造、园艺、养生等。在中国传统雅文化中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
  《闲情偶寄》中的“饮馔部”,是李渔讲求饮食之道的专著。他主张于俭约中求饮食的精美,在平淡处得生活之乐趣。其饮食原则可以概括为24字诀,即:重蔬食,崇俭约,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腻,讲洁美,慎杀生,求食益。这正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饮食的美的追求。《闲情偶寄》文字清新隽永,叙述娓娓动人,读后留香齿颊,余味道无穷。周作人先生对此书推崇备至,认为本书唯一缺憾中在于没能涉及老年生活,否则必有奇文妙论。总之,《闲情偶寄》不仅熏陶、影响了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党等一大批现代散文大师,开现代生活美文之先河,而且对我们今天提高生活品位、营造艺术的人生氛围仍有极大的借鉴价值。</P>蔬食第一</P><P>  ……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衣木食①,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跛②。是犹作羲皇之民③,鼓唐虞之腹④,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果,是则谬矣。吾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俭,一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P><P>【注释】
① 草衣木食:以草为衣,以木为食。
② 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跛:羊,代表肉食。全句意为:不使腹中蔬菜受肉腥践踏。
③ 羲皇:即伏羲氏,古传说中“三皇”之一。
④ 唐虞:即唐尧、虞舜,皆为古传说中的“五帝”。</P>笋</P><P>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记》曰:“甘受和,白受采。”①鲜即甘之所从出也,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间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
  然他种蔬食,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至于笋之一物,则断断宜在山林,城市所产者,任尔芳鲜,终是笋之剩义。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购于市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
  食笋之法多端,不能悉纪,请以两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荤用肥猪。”茹斋者②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烹之既熟,肥肉尽当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汤。调和之物,惟醋与酒。此制荤笋之大凡也。
  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 ,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但不当用其渣滓,而用其精液。疱之人善治具者,凡有焯笋之汤,悉留不去,每作一馔,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者在也。
  《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檀其长者,莫过于此。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P><P>【注释】
① 甘受和,白受采:出自《礼记》,意为甘美的的东西容易调味,洁白的东西容易着色。
② 茹斋者:吃斋饭素食的人。茹:吃。</P>蕈①</P><P>  求至鲜至美之物于笋之外,其惟蕈乎?蕈之为物也,无根无蒂,忽然而生,盖山川草木之气,结而成形者也。然有形而无体,凡物有体者必有渣滓,既无渣滓,是无体也。无体之物,犹未离乎气也。食此物者,犹吸山川草木之气,未有无益于人者也。
  其有毒而能杀人者,《本草》云以蛇虫行之故。予曰:不然。蕈大几何,蛇虫能行其上?况又极弱极脆而不能载乎!盖地之下有蛇虫,蕈生其上,适为毒气所钟,故能害人。毒气所钟者能害人,则为清虚气所钟者,其能益人可知矣。世人辨之原有法,苟非有毒,食之最宜。此物素食固佳,伴以少许荤食尤佳,盖蕈之香有限,而汁之鲜味无穷。</P><P>【注释】
① 蕈:伞菌一类植物,无毒的可供食用,如香茹、蘑菇。</P>莼①</P><P>  陆之蕈,水之莼,皆清虚妙物也。予尝以二物作羹,和以蟹之黄,鱼之助,名曰:“四美羹”。座客食而甘之曰:“今而后,无下箸处矣!”</P><P>【注释】
① 莼:又称:“莼菜”、“水葵”,水生宿根草木植物,春夏采的嫩叶可做“莼羹”,味鲜美。明代袁中郎有文记莼说:“其根如荷,其叶微类初出水荷钱,其枝丫如再珊瑚,而细又如鹿角菜,其冻如冰,如白胶,附枝叶间,清液冷冷欲滴。其味香粹滑柔,略如鱼髓蟹脂,而清轻远胜。半日而味变,一日而味尽,比之荔枝,尤觉娇脆矣。”</P>菜</P><P>  世人制菜之法,可称百怪千奇,自新鲜以至于腌糟酱腊,无一不曲尽奇能,务求至美,独于起根发轫①之事缺焉不讲,予甚惑之。其事维何?有八字诀云:“摘之务鲜,洗之务净。”务鲜之论,已悉前篇。
  蔬食之最净者,曰笋,曰蕈,曰豆芽;其最秽者,则莫如家种之菜,灌肥之际,必连根带叶而浇之;随浇随摘,随摘随食,其间清浊,多有不可问者。洗菜之人,不过浸入水中,左历数漉,其事毕矣。熟知污秽之湿者可去,干者难去,日积月累之粪,岂顷刻数漉之所能尽哉?故洗菜务得其法,并须务得其人。以懒人、性急之人洗菜,犹之乎弗洗也。
  洗菜之法,入水宜久,久则干者浸透而易去;洗叶用刷,刷则高低曲折处皆可到,始能涤尽无遗。若是则菜之本质净矣。本质净而后可加作料,可尽人工,不然是先以污秽作调和,虽有百和之香,能敌一星之臭乎?噫,富室大家食指繁盛者,欲保其不食污秽,难矣哉!
  菜类甚多,杰出者则数黄芽。此菜萃于京师,而产于安肃②,谓之“安肃菜”,此第一品也。每株大者可数斤,食之可忘肉味。不得已而思其次,其惟白下之水芹乎?予自移居白门,每食菜、食葡萄,辄思都门;食笋、食鸡豆,辄思武陵③。物之美者,犹令人第食不忘,况为适馆授餐之人乎?
  菜有色相最奇,而为《本草》、《食物志》诸书之所不载者,则西秦所产之头发菜是也。予以秦客,传食于塞上诸侯,一日脂车将发,见坑上有物,俨然乱发一卷,谬谓婢子栉发所遗,将欲委之而去。婢子曰:“不然。群公所饷这物也。”询之土人,知为头发菜。浸以滚水,拌之姜醋,其可口倍于藕丝、鹿角等菜。携归饷客,无不奇之,谓珍错中所未见。此物产于河西④,为值甚贱,凡适秦者皆争购异物,因其贱物之中,其可贵者不知凡几,焉得人人物色之?发菜之得至江南,亦千载一时之至幸也。</P><P>【注释】
① 起根发轫:轫,车闸;发轫,拉开车闸,车开始运行。其与“起根”同指事情刚开始,这里指制作菜肴的第一步:择菜和洗菜。
② 安肃:明代县名,治所在今河北徐水县。
③ 武陵:古代县名,治所在今之湖南常德市。
④ 河西:唐代方镇名,治所在凉州(今甘肃武威),辖境相当于今甘肃省河西走廊。</P>瓜茄·瓠芋·山药①</P><P>  瓜茄瓠芋诸物,菜之结而为实者也。实则不止当菜,兼作饭矣。增一簋菜,可省数合粮者,诸物是也。一事两用,何俭如之?贫家购此同于籴粟。但食之各有其法,煮冬瓜丝瓜忌太生,煮王瓜甜瓜忌太熟;煮茄瓠利用酱醋而不宜于盐;煮芋不可无物伴之,盖芋之本身无味,借他物以成其味者也;山药则孤行并用无所不宜,并油盐酱醋不设,亦能自呈其美,乃蔬食中之通材也。</P><P>【注释】
① 瓠芋:瓠,即瓠瓜,又叫“扁蒲”,俗称“葫芦”;芋,俗称“芋艿”、“芋头”。</P>葱·蒜·韭</P><P>  葱蒜韭三物,菜味之至重者也。能芬人齿颊者,香椿头是也;菜能秽人齿颊及肠胃者,葱蒜韭是也。椿头明知其香而食者颇少,葱蒜韭尽识其臭而嗜之者众,其故何欤?以椿头之味虽香而淡,不若葱蒜韭气甚而浓。浓则为时所争尚,甘受其秽而不辞;淡则为世所共遗,自荐其香而弗受。吾于饮食一道,悟善身处世之难。一生绝三物不食,亦未尝多食香椿,殆所谓“夷、惠之间”者乎?
  予待三物亦有差。蒜则永禁弗食;葱虽弗食,然亦听作调和;韭则禁其终而不禁其始,芽之初发,非特不臭,且具清香,是其孩提之心之未变也。</P>萝卜</P><P>  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之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后打嗳,嗳必秽气。予尝受此厄于人,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欲绝而弗食。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P>芥辣汁①</P><P>  菜有具姜桂之性者乎?曰:有,辣芥是也。制辣汁之芥子,陈者绝佳,所谓愈老愈辣是也。以此拌物,无物不佳。食之者如遇正人,如闻谠论②,困者为之起倦,闷者以之豁襟,食中之爽味也。予每食必备,窃比于夫不撤姜也。</P><P>【注释】
① 芥辣汁:芥,芥菜类蔬菜,其茎有辛辣味,可制成芥辣粉和芥辣汁。
② 谠论:正直的言论。谠,正直。</P>谷食第二</P><P>  食之养人,全赖五谷①。使天上生五谷而不产他物,则人身之肥而寿也,较此必有过焉;保无疾病相煎、寿夭不齐之患矣。试观鸟之啄食粟,鱼之饮水,皆止靠一物为生,未闻于一物之外,又有为之肴馔酒浆、诸饮杂食者也。乃禽鱼之死,皆死于人,未闻有疾病而死,及天年自尽而死者,是止食一物乃长生久视之道也。人则不幸而为精致腆所误②,多食一物,多受一物之损伤,少禁一时,少安一时之淡泊。其疾病之生,死亡之速,皆饮食太繁,嗜欲过度之所致也。此非人之误,天误之耳。天地生物之初,亦不料其如是,原欲利人口腹,孰意利之反以害之哉!然则人欲自爱其生者,即不能止食一物,亦当稍存其意,而以一物为君。使酒肉虽多,不胜食气,即使为害,当亦不甚烈耳。</P><P>【注释】
① 五谷:五种谷物,古时有多种说法,一般指稻、黍、稷、麦、豆。
② 精腆:精细美好。腆,丰厚、美好。</P>饭粥</P><P>  粥饭二物,为家常日用之需,共中机彀,无人不晓,焉用越俎者强为致词?然有吃紧二语,巧妇知之而不能言者,不妨代为喝破,使姑传之媳,母传之女,以两言代千百言,亦简便利人之事也。
  先就粗者言之:饭之大病,在内生外熟,非烂即焦;粥之大病,在上清下淀,如糊如膏,此火候不均之故,惟最拙最笨者有之。稍能炊爨者必无是事。然亦有刚柔合道,燥湿得宜,而令人咀之嚼之,有粥饭之美形,无饮食之至味者。其病何在?曰:挹水无度,增减不常为害也。其吃紧二语,则曰:“粥水忌增,饭水忌减。”米用几何,则水用几何,宜有一定之度数。如医人用药,水一钟或钟半,煎至七分或八分,皆有定数。若以意为增减,则非药味不出,即药性不存,而服之无效矣。
  不善执爨者,用水不均,煮粥常患其少,煮饭常苦其多。多则逼而去之,少则增而入之,不知米之精液全在于水,逼去饭汤者,非去饭汤,去饭之精液也。精液去则饭为渣滓,食之尚有味呼?粥之既熟,水米成交,犹米之酿而为酒矣。虑其太厚而入之以水,非入水于粥,犹入水于酒也。水入而酒成糟粕,其味尚可咀乎?
  故善主中馈者①,挹水时必限以数,使其勺不能增,滴无可减,再加以火候调匀,则为粥为饭,不求异而异乎人矣。
  宴客者有时用饭,必较家常所食者销精。精用何法?曰:使之有香而已矣。予尝授意小妇,预设花露一盏,俟饭之初熟而浇之,浇过稍闭,拌匀而后入碗。食者归功于谷米,诧为异种而讯之,不知其为寻常五谷也。此法秘之已久,今始告人。行此法者,不必满釜浇遍,遍则费露甚多,而此法不行于世矣。止以一盏浇一隅,足供佳客所需而止。露以蔷薇、香椽、桂花三种为上,勿用玫瑰,以玫瑰之香,食者易辨,知非谷性所有。蔷薇、香椽、桂花三种,与谷性之香者相若,使人难辨,故用之。</P><P>【注释】
① 中馈:《易经·家人》:“天攸遂,在中馈。”指妇女在家主持饮食等事。</P>汤</P><P>  汤即羹之别名也。羹之为名,雅而近古;不曰羹而曰汤者,虑人古雅其名,而即郑重其实,似专为宴客而设者。然不知羹之为物,与饭相俱者也,有饭即应有羹,无羹则饭不能下,设羹以下饭,乃图省俭之法,非尚奢靡之法也。
  古人饮酒,即有下酒之物,食饭,即有下饭之物。世俗改下饭为“厦饭”,谬矣。前人以读史为下酒物①,岂下酒之“下”,亦从“厦”乎?
  “下饭”二字,人谓指肴馔而言,予曰不然。肴馔乃滞饭之具,非下饭之具也。食饭之人见美馔在前,匕箸迟疑而不下,非滞饭之具而何?
  饭犹舟也,羹犹水也;舟之在滩,非水不下,与饭之在喉,非汤不下,其势一也。且养生之法,食贵能消;饭得羹而即消,其理易见。
  故善养生者,吃饭不可无羹;善作家者,吃饭亦不可无羹。宴客而为省馔计者,不可无羹;即客而欲其果腹始去,一馔不留者,亦不可无羹。何也?羹能下饭,亦能下馔故也。近来吴越张筵②,每馔必注以汤,大得此法。吾谓家常自膳,亦莫妙于此。宁可食无馔,不可饭无汤。有汤下饭,即小菜不设,亦可使哺啜如流;无汤下饭,即美味盈前,亦有时食不下咽。
  予以一赤贫之士,而养半百口之家,有饥时而无谨日者③,遵是遁也。</P><P>【注释】
① 前人以读史为下酒物:《龙文鞭影》载:北宋诗人苏舜钦读《汉书》下酒。参见《酒经·酒艺·酒药方》。
② 吴越:古国名,现指浙江、江苏一带。
③ 有饥时而无馑日:意为吃不饱的时候却不会全天挨饿。“饥”、“馑”都是吃不饱肚饿的意思。</P>
 楼主| 发表于 2005-7-3 0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闲情偶寄·饮馔部》清·李渔</P>糕饼</P><P>  谷食之有糕饼,犹肉食之有脯脍。《鲁论》云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制糕饼者,于此二句当兼而有之。食之精者,米麦是也;脍之细者,粉面是也。精细兼长,始可论及工拙。求工之法,坊刻所载甚详,予使拾而言之,以作制饼制糕之印板,则观者必大笑曰:笠翁不拾唾余,今于饮食之中,现增一副依样葫芦矣!冯妇下车②,请戒其始。只用二语括之,曰:“糕贵乎松,饼利于薄。”</P><P>【注释】
① 《鲁论》:《论语》,因孔子是鲁国人,故又称《鲁论》。
② 冯妇下车:冯妇,人名。《孟子》说:冯妇本来善搏虎,后改行为为善士。但见他人搏虎,忍不住奋臂下车。“士人们笑其不知止也”。</P>面</P><P>  南人饭米,北人饭面,常也。《本草》云:“米能养脾,麦能补心。”各有年裨于人者也。然使竟日穷年止食一物,亦何其胶柱口腹,而不肯兼爱心脾乎?予南人而北相,性之刚直似之,食之强横说似之。一日三餐,二米一面,是酌南北之中,而善处心脾之道也。但其食面之法,小异于北,而且大异于南。
  北人食面多作饼,予喜条分而缕晰之,南人之所谓“切面”是也。南人食切面,其油盐酱醋等作料,皆下于面汤之中,汤有味而面无味,是人所重者不在面而在汤,与未尝食面等也。予则不然,以调和诸物尽归于面,面具五味而汤独清,如此方是食面非饮汤也。所制面有二种,一是“五香面”,一曰:“八珍面”。五香膳己,八珍饷客,略分丰俭于其间。
  五香者何?酱也,醋也,椒末也,芝麻屑也,焯笋或煮蕈煮虾之鲜汁也。先以椒末、芝麻屑二物拌入面中,后以酱醋及鲜汁三物和为一处,即充拌面之水,勿再用水。拌宜极匀,擀宜极薄,切宜极细,然后以滚水下之,则精粹之物尽在面中,尽勾咀嚼,不似寻常吃面者,面则直吞下肚,止咀咂其汤也。
  八珍者何?鸡鱼虾三物之肉,使极干,与鲜笋、香蕈、芝麻、花椒四物,共成极细之末,和入面中,与鲜汁共为八种。酱醋亦用,而不列数内者,以家常日用之物,不得名之以珍也。
  鸡鱼之肉,务取极精,稍带肥腻者弗用,以面性见油即散,擀不成片,切不成丝故也。但观制饼饵者,欲其松而不实,即拌以油,则面之为性可知已。鲜汁不用煮肉之汤,笋蕈虾汁者,亦以忌油故耳。
  所用之肉,鸡、鱼、虾三者之中,惟虾最便,屑米为面,势如反演掌,多存其末,以备不时之需;即膳己之五香,亦未尝不可六也。拌面之汁,加鸡蛋青一二盏更宜,此物不列于前而附于后者,以世人知用者多,列之又同剿袭耳。</P>粉</P><P>  粉之名目甚多,其常有而适于用者,则惟藕、葛①、蕨②、绿豆四种。藕、葛二物,不用下锅,调以滚水,即能变生成熟。昔人云:“有仓卒客,无仓卒主人。”欲无为仓卒主人,则请多储二物。且卒急救饥亦莫善于此。驾舟车行远路者,此是糇粮中首善之物③。
  粉食之耐咀嚼者,蕨为上,绿豆次之。欲绿豆粉之耐嚼,当稍以蕨粉和之。凡物入口而不能即下,不即下而又使人咀之有味,嚼之无声者,斯为妙品。吾遍索饮食中,惟得此二物。
  绿豆粉为汤,蕨粉为下汤之饭,可称二耐,齿牙遇此,殆亦所谓劳而不怨者哉!</P><P>【注释】
① 葛:豆类植物,块根含淀粉,可制成葛粉,供食用和药用。
② 蕨:也叫“蕨菜”或“乌糯”。幼叶可食,即“蕨菜”;根状茎含淀粉,可制“蕨料”,可供食用和药用。
③ 糇粮:干粮。《诗·大雅·公刘》:“乃裹糇粮。”糇,又写作“[钅侯]”。</P>肉食第三</P><P>  “肉食者鄙”①,非鄙其食肉,鄙其不善谋也。食肉之人不善谋者,以肥腻之精液,结而为脂,蔽障胸臆,犹之茅塞其心,使之不复有窍也。此非予之臆说,夫有所验之矣。诸兽食草木杂物,皆狡[橘字木旁换犭]而有智。虎独食人,不得人则食诸兽之肉,是匪肉不食者虎也;虎者,兽之至愚者也。何以知之?考诸群书则信矣。
  “虎不食小儿”,非不食也,以其痴不惧虎,谬谓勇士而避之也。“虎不食醉人”,非不食也,因其醉势猖獗,目为劲故而防之也。“虎不行曲路,人遇之者,引至曲路即得脱。”其不行曲路者,非若澹台灭明之行不曲径②,以颈直不能顾也。使知曲路必脱,先于周行食之矣。《虎苑》云:“虎不能搏狗者,牙爪也。使夫其牙爪,则反伏于狗矣。”迹是观之,其能降人物而借之为粮者,则专恃威猛,威猛之外,一无他能,世所谓“有勇无谋”者,虎是也。
  予究其所以然之故,则以舍肉之处,不食他物,脂腻填胸,不能生智故也。然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其说不既有征乎?吾今虽为肉食作俑,然望天下之人,多食不如少食。无虎之威猛而益其愚,与有虎之威而自昏其智,均非养生善后之道也。</P><P>【注释】
① 肉食者鄙:语出《左传·庄公三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本意指坐o(︶︿︶)o 唉食厚俸的人眼光短浅。
② 澹台灭明:孔子学生,貌丑,但品性端正。史载他“行不曲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P>猪</P><P>  食以人传者,“东坡肉”是也①。卒急听之,似非豕之肉,而为东坡之肉矣。东坡何罪?而割其肉以实千古馋人之腹哉!甚矣,名士不可为,而名士游戏之小,尤不可不慎也。至数百载而下,糕、布等物,又以眉公得名②。取“眉公糕”、“眉公布”之名,以较“东坡肉”三字,似觉彼善于此矣。
  而其最不幸者,则有溷厕中之一物,俗人呼为“眉公马桶”。噫!马桶何物,而可冠以雅人高士之名乎?予非不知肉味,而于豕之一物,不敢浪措一词者,虑为东坡之续也。即溷厕中之一物,予未尝不新其制,但蓄之家,而不敢取以示人,尤不敢笔之于书者,亦虑为眉公之续也。</P><P>【注释】
① 东坡肉:浙江杭州传统名肴。据古书记载,为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创制。苏东坡谪居黄州时,作有煮肉歌说:“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能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后来在杭州任知府时又改进为以绍酒代水做成红烧肉慰民工,味极鲜美,后流传到民间,名“东坡肉”。
② 眉公:指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他号眉公,著有《陈眉公全集》。</P>羊</P><P>  物之折耗最重者,羊肉是也。谚有之曰:“羊几贯,账难算,生折对半熟对半,百斤止剩念余斤①,缩到后来只一段。”大率羊肉百斤,宰而割之,止得五十斤,迨烹而熟之,又止得二十五斤,此一定不易之数也。
  但生羊易消,人则知之;熟羊易长,人则未之知也。羊肉之为物,最能饱人,初食不饱,食后渐觉其饱,此易长之验也。凡行远路及出门作事,卒急不能得食者,啖此最宜。秦之西鄙,产羊极繁,土人日食一餐,其能不枵腹者②,羊之力也。
  《本草》载羊肉,比人参、黄芪。参芪补气,羊肉补形。予谓补人者羊,害人者亦羊。凡食者,当留腹中余地以俟其长。倘初食人节而果腹,饭后必有胀而欲裂之形,伤脾坏腹,皆由于此,葆生者不可不知。</P><P>【注释】
① 念:“廿”的大写字。“廿”,20。
② 枵腹:空腹,饥饿。枵,中心空虚的树根,引申为空虚无物。</P>牛·犬</P><P>  猪羊之后,当及牛犬。以二物有功于世,方劝人戒之之不暇,尚忍为制酷刑乎?略此二物,遂及家禽,是亦以羊易牛之遗意也①。</P><P>【注释】
① 以羊易牛:事见《孟子·梁惠王上》。原意为有仁爱之心。</P>鸡</P><P>  鸡亦有功之物,而不讳其死者,以功较牛犬为稍杀。天之晓也,报亦明不报亦明,不似畎亩、盗贼,非牛不耕,非犬之呔则不觉也。然较鹅鸭二物,则淮阴羞伍绛、灌矣①。烹饪之刑,似宣稍宽于鹅鸭。卵之鹅雄者弗食,重不至斤外者弗食。即不能寿之,亦不当过夭之耳。</P><P>【注释】
① 淮阴羞伍降、灌矣:淮阴,指韩信,他曾被汉高祖刘邦由“齐王”贬为“淮阳侯”。绛,绛婴;灌,即灌夫,两人皆汉初名将,而韩信耻与他们同列。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P>鹅</P><P>  [倪“亻”旁换“鸟”][倪“亻”旁换“鸟”]之肉无他长①,取其肥且甘而已矣。肥始能甘,不肥则同于嚼腊。鹅以固始为最,讯其土人,则曰:“豢之之物,亦同于人。食人之食,斯其肉之肥腻亦同于人也。”犹之豕肉以金华为最,婺人豢豕,非饭即粥,故其为肉也甜而腻。然则固始之鹅,金华之豕,均非鹅豕之美,食美之也。食能美物,奚俟人言?归而求之,有余师矣。但授家人以法,彼虽饲以美食,终觉饥饱不时,不似固始、金华之有节,故其为肉也,犹有一间之殊。盖终以禽兽畜之,未尝稍同于人耳。“继子得食,肥而不泽。”其斯之谓欤?
  有告予食鹅之法者,曰:“昔有一人,善制鹅掌。每豢肥鹅将杀,先熬沸油一盂,投以鹅足,鹅痛欲绝,则纵之池中,任其跳跃。已而复擒复纵,炮瀹如初。若是者数四,则其为掌也,丰美甘甜,厚可径寸,是食中异品也。”予曰:“惨者斯言,予不愿听之矣!物不幸而为人所畜,食人之食,死人之事。偿之死亦足矣,奈何未死之先又加若是之惨刑乎?二掌虽美,入口即消,其受痛楚之时,则有百倍于此者。以生物多时之痛楚,易我片刻之甘甜,忍人不为,况稍具婆心者乎?地狱之设,正为此人,其死后炮烙之刑,必过于此者。”</P><P>【注释】
①[倪“亻”旁换“鸟”][倪“亻”旁换“鸟”]:本为鹅叫声,此处指鹅。</P>鸭</P><P>  禽属之善养生者,雄鸭是也。何以知之,知之于人之好尚。诸禽尚雌,而鸭独尚雄;诸禽贵幼,而鸭独贵长。故养生家有言:“烂蒸老雄鸭,功效比参芪。”使物不善养生,则精气必为雌者所夺,诸禽尚雌者,以为精气之所聚也;使物不善养生,则情窦一开,日长而日瘠矣,诸禽贵幼者,以其泄少而存多也。雄鸭能愈长愈肥,皮肉至老不变,且食之与参芪比功,则雄鸭之善于养生,不待考核而知之矣。然必俟考核,则前此未之闻也。</P>野禽·野兽</P><P>  野味之逊味者,以其不能尽肥;家味之逊于野味着,以其不能有香也。家味之肥,肥于不自觅食而安享其成;野味之香,香于草木为家而行止自若。是知丰衣美色,逸处安居,肥人之事也;流水高山,奇花异木,香人之物也。肥则供刀俎,靡有孑遗;香亦为人朵颐,然或有时而免。二者不欲其兼,舍肥从香而已矣。
  野禽可以时食,野兽则偶一尝之。野禽如雉、雁、鸠、鸽、黄雀、鹌鹑之属,虽生于野,若畜于家,为可取之如寄也。野兽之可得者,惟兔,獐、鹿、熊、虎诸兽岁不数得,是野味之中又分难易。难得者何?以其久住深山,不入人境,槛阱之入①,是人往觅兽,非兽来挑人也。禽则不然,知人欲弋而往投之②,以觅食也,食得而祸随之矣。是兽之死也,死于人;禽之毙也,毙于己。食野味者,当作如是观。惜禽而更当惜兽,以其取死之道为可原也。</P><P>【注释】
① 槛阱:槛,捕捉野兽的笼子;阱,捕捉野兽的陷阱。
② 弋:系着绳子的箭,这里指人们想捕捉禽鸟的各种设置。</P>鱼</P><P>  鱼藏水底,各自为天,自谓与世无求,可保戈矛之不及矣。乌知细罟之奏功①,较弓知[上四下且]罘为更捷②。无事竭泽而渔,自有吞舟不漏之法。然鱼与禽兽之生死,同是一命,觉鱼之供人刀俎,似较他物为稍宜。何也?水族难竭而易繁。胎生卵生之物,少则一母数子,多亦数十子而止矣。鱼之为种也似粟,千斯仓而万斯箱,皆于一腹焉寄之。苟无沙汰之人,则此千斯仓而万箱者生生不已,又变而为恒河沙数③。至恒河沙数之一变再变,以至千百变,竟无一物可以喻之,不几充塞江河而为陆地,舟楫之往来能无恙乎?故渔人之取鱼虾,与樵人之伐草木,皆取所当取,伐所不得不伐者也。我辈食鱼虾之罪,较食他物为稍轻。兹为约法数章,虽难比乎祥刑④,亦稍差于酷吏。
  食鱼者首重在鲜,次则及肥,肥而且鲜,鱼之能事毕矣。然二美虽兼,又有所重在一者。如鲟、如鲫、如鲤,皆以鲜胜者也,鲜宜清煮作汤;如鳊、如白、如鲥、如鲢,皆以肥胜者也,肥宜厚烹作脍。
  烹煮之法,全在火候得宜,先期而食者肉生,生则不松;过期而食者肉死,死则无味。宴客之家,他馔或可先设以待,鱼则必须活养,候客至旋烹。鱼之至味在鲜,而鲜之至味又在初熟离釜之片刻,若先以待,是使鱼之至美,发泄于空虚无人之境;待客至而再经火气,犹冷饭之复饮,残酒之再热,有其形而无其质矣。煮鱼之水忌多,仅足伴鱼而止,水多一口,则鱼淡一分。司厨婢子,所利在汤,常有增而复增,以致鲜味减而又减者,志在厚客,不能不薄等庖人耳。更有制鱼良法,能使 鲜肥迸出,不失天真,迟速咸宜,不虞火候者,则莫妙于蒸。轩之镟内,入陈酒、酱油各数盏,覆以瓜姜及蕈笋诸鲜物,紧火蒸之极熟。此则随时早暮,供客咸宜,以鲜味尽在鱼中,并无一物能侵,亦无一气可泄,真上着也。</P><P>【注释】
① 细罟:密网。罟,捕鱼的网。
② [上四下且]罘:捕兽的网。 ,捕兔的网;罘,捕鹿的网。
③ 恒河沙数:佛经中语,形容数量多到无法计算。
④ 祥刑:指古代之象刑,如给犯法的人头上插草,以示惩罚。</P>虾</P><P>  笋为蔬食之必需,虾为荤食客需,皆犹甘草之于药也。善治荤食者,以焯虾之汤和入诸品,则物物皆鲜,亦犹笋汤之利于群蔬。笋可孤行,亦可并用;虾则不能自主,必借他物为君。若以煮熟之虾单盛一簋,非持华筵必无是事,亦且令食者索然。惟醉者,糟者,可供匕箸。是虾也者,因人成事之物,然又必不可无之物也。“治国若烹小鲜”①,此小鲜之有裨之有裨于国者。</P><P>【注释】
① 治国若烹小鲜:语出《老子》第60章,原文为:“治大国若烹小鲜。”</P>鳖</P><P>  “新粟米炊鱼子饭,嫩芦笋煮鳖裙羹。”林居之人述此以鸣得意,其味这鲜美可知矣。予性于水族无一不嗜,独与鳖不能,食多则觉口燥,殊不可解。一日邻人网得巨鳖,召众食之,死者接踵,染指其汁者,亦病数月始痊。予以不喜食此,得免于召,遂得免于死。岂性之所在,即命之所在耶?
  予一生侥幸之事难更仆数,乙未居上林①,邻家失火,三面皆焚,而予居无恙,己卯之夏②,遇大盗于虎爪山,贿以重资者得免,不则立毙,予囊无一钱,自分必死,延颈受诛,而盗不杀;至于甲申、乙酉之变③,予虽避兵山中,然亦有时入郭,其至幸者,才徙家而家焚,甫出城而城陷,其出生入死,皆在斯须倏忽之间。噫!予何修而得此于天哉?报施无地,有强为善而已矣。</P><P>【注释】
① 乙未:清顺治2年,公元1655年。
② 己卯:明崇祯12年,公元1639年。
③ 甲申、乙酉之变:甲申,公元1644年;乙酉,公元1645年。全句指1644年明亡于清。</P>蟹</P><P>  予于饮食之美,无一物不能言之,且无一物不穷其想象,竭其幽渺而言之;独于蟹螯一物,心能嗜之,口能甘心,无论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至其可嗜、可甘与不可忘之故,则绝口不能形容之。此一事一物也者,在我则为饮食中之痴情,在彼则为天地间之怪物矣。
  予嗜此一生,每岁于蟹之未出时,即储钱以待。因家人笑予以蟹为命,即自呼其钱为“买命钱”。自初出之日始,至告竣之日止,未赛马虚负一夕、缺陷一时。同人知予癖蟹,招者饷者,皆于此日,予因呼九月十月为蟹秋。虑其易尽而难继,又命家人涤瓮酿酒以备糟之醉之之用。糟名“蟹糟”。酒名“蟹酿”,瓮名“蟹瓮”,向有一婢,勤于事蟹,即易其名为蟹奴,今亡之矣。
  蟹乎!蟹乎!汝于吾之一生,殆相终始者乎?所不能为汝生色者,未尝于有螃蟹无监州处作郡,出俸钱供大嚼,仅以悭囊易汝。即使日购百筐,除供客处,与五十口家人分食,则入腹者有几何哉?蟹乎!蟹乎!吾终有愧于汝矣。
  蟹之为物至美,而其味坏于食之之人。以之为羹者,鲜则鲜矣,而蟹之美质何在?以之为脍者,腻则腻矣,而蟹之真味不存。更可厌者,断为两截,和以油、盐、豆粉而煎之,使蟹之色、蟹之香与蟹之真味全失。此皆以嫉蟹之多味,忌蟹之美观,而多方蹂躏,使之泄气而变形者也。
  世间好物,利在孤行,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和以他味着,犹之以爝火助日,掬水益河,冀其有裨也,不亦难乎?
  凡食蟹者,只合全其故体,蒸而熟之,贮以冰盘,列之几上,听客自取自食。剖一筐,食一筐,断一螯,食一螯,则气与味纤毫不漏。出于蟹之躯壳者,即入于人之口腹,饮食之三味,再有深入于此者哉?凡治他具,皆可人任其劳,我享其逸,独蟹与瓜子、菱角三种,必须自任其劳。旋剥旋食则有味,人剥而我食之,不特味同嚼蜡,且似不成其为蟹与瓜子、菱角,而别是一物者。此与好香必须o(︶︿︶)o 唉,好茶必须自斟,童仆虽多,不能任其力者,同出一理。讲饮食清供之道者,皆不可不知也。
  宴上客者势难全体,不得已而羹之,亦不当和以他物,惟以煮鸡鹅之汁为汤,去其油腻可也。
  瓮中取醉蟹,最忌用灯,灯光一照,则满瓮俱沙,此人人知忌者也。有法处之,则可任照不忌。初醉之时,不论昼夜,俱点油灯一盏,照之入瓮,由与灯光相习,不相忌而相能,任凭照取,永无变沙之患矣。(此法都门有用之者)</P>零星水族</P><P>  予担簦二十年①,履迹几遍天下。四海历其三,三江五湖则俱未尝遗一,惟九河未能环绕,以其迂僻者多,不尽在舟车可抵之境也。
  历水既多,则水族之经食得,自必不少,因知天下万物之繁,未有繁于水族者,载籍所列诸鱼名,不过十之六七耳。常有奇形异状,味亦不群,渔人竟日取之,土人终年食之,咨询其各,皆不知为何物者。无论其他,即吴门、京口诸地所产水族之中,有一种似鱼非鱼,类状河豚而极小者,俗名斑子鱼,味之甘美,几同乳酪,又柔滑无骨,真至味也,而本草、食物诸书,皆所不载。近地且然,况寥郭而迂僻者乎?
  海错之至美,人所艳羡而不得食者,为闽之“西施舌”、“江瑶柱”二种。“西施舌”予既食之,独“江瑶柱”未获一尝,为入闽恨事。所谓“西施舌”者,状其形也,白而洁,光而滑,入口咂之,俨然美妇之舌,但少朱唇皓齿牵制其根,使之不留而即下耳。此所谓状其形也。若论鲜味,则海错中尽有过之者,未甚奇物,朵颐此味之人,但索美舌而咂之,即当屠门大嚼矣。其不甚著名而有异味者,则北海之鲜鳓,味并鲥鱼,其腹中有肋,甘美绝伦。世人以在鲟鳇腹中者为“西施乳”,若与此肋较短和,恐又有东家西家之别耳。
  河豚为江南最尚之物,予亦食而甘之。但询其烹饪法,则所需之作料甚繁,合而计之,不下十余种,且又不可缺一,缺一则腥而寡味。然则河豚无奇,乃假众美成奇者也。有如许调和之料施之他物,何一不可擅长,奚必假杀人之物以示异乎?食亦可,不食亦可。若江南之鲚,则为春馔中妙物。食鲥鱼及鲟鳇有厌时,鲚则愈嚼愈甘,至果腹而犹不能释手者也。</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2 17:58 , Processed in 0.0769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