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71|回复: 0

[國學問道] 《周南·卷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1 18: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头语:
中国百年反传统,一年四季是西风。仲春二月东风起,未解百年三尺冰。
坚冰可解石难解,水遇顽石则绕行。待到季春和孟夏,中华处处暖融融。
一、《卷耳》全诗(括号内是注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卷:三声;顷:请)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嗟:接;寘:志;行:航)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陟:志;崔嵬:崔唯;虺隤:灰颓)。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酌:浊;罍:磊)。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冈:刚)。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兕觥:四工)。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砠:居;瘏:图)。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仆:葡;痡:扑;吁:须)。
二、《毛诗序》解说:
“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必)私谒(页)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
“卷耳”是什么?是一种草,又名苓耳。可以入药,幼苗可以食用。为什么此诗以“卷耳”为题呢?因为既可入药,又可食用。入药则能治病,可食则能养人。身为妻子,当能辅佐丈夫,纠正丈夫之偏颇,又能为丈夫提供衣食之用、安居休憩之处。但是,需要注意“纠正”的方式方法,用真情而感,用善心去说,如果心怀责备,会起反作用。
“后妃之志”,也就是天下女子应当树立的志向,这个志向是与男子应有的志向一致的。这与男女分工有关。女子侧重于家庭,而后考虑家庭之外的事情;男子侧重于国家天下,但是,为国家和天下的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家庭和国家天下的众多家庭。这种主次要分清楚。当今的社会,很多问题是出于这种分工不清,甚至有意不分。淑女,在于做贤妻良母,能善待公婆和孩子,能辅佐好丈夫,便是贤妻良母。“好男儿志在四方。”
具体说来,“后妃之志”体现为一下两个方面。第一,“辅佐君子”。女子不参政,但不是与政治无关。自身重修养、行得正,使丈夫能安心在外做事而无后顾之忧,能使子女保持善心正心而走上正道,也是行政;所谓“求贤审官”,是帮助丈夫辨别贤不肖,但要避免私心掺杂,也使丈夫避免私心掺杂;所谓“知臣下之勤劳”,是使丈夫以仁心、按礼义对待下属,体恤下情。第二,真情地尽自己之心。所谓“内有进贤之志”,是说在内心之中,在家跟丈夫说话的时候,推重贤德之人;所谓“而无险诐私谒之心”,是说内心要不存阴险的计谋、偏颇邪僻的念头、获取私利之意、为人求情谋利之思;所谓“朝夕思念”,是说日夜把丈夫放在心上,这不是能够假装出来的,而是真情所至;所谓“至于忧勤”,是说忧丈夫、忧家国,不顾自身的勤劳。
国君之志在使天下平,后妃之志在国君正。国君能正,而后能天下平。因此,后妃关心国君所行之政是否符合道义人情,表面看来只是关心丈夫,而实际上是为了天下苍生。夫妻共同组成一个家庭,妻子关心丈夫所做的事是否符合道义人情,也是在关心整个家庭。后妃自正,可以辅佐君王,使政令减少过错、弥补不足;妻子贤德,给丈夫提供参考意见,可以使家庭减少祸患。在夫妻之间,无论地位高低,无论贫贱富贵,丈夫在妻子面前只是丈夫,妻子在丈夫面前也只是妻子,而与地位和贫富无关。
三、第一章讲解: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卷:三声;顷:请)”
此诗从采摘卷耳开始,为什么要采卷耳呢?平时作为蔬菜,有时当做药物。“采采卷耳,不盈顷筐”,所谓“采采”,重点不是说此次采摘的时候接连不断地采摘,而是在于平时常常来采摘。所谓“顷筐”,是指像簸箕一样很浅的筐子。每次来采摘卷耳,但是,每次都不能把一个本来很容易装满的浅浅的筐子装满。常常采摘,是因为心中时刻思念着丈夫,等待着丈夫归来。未能把浅浅的筐子装满,因为心思不再采摘卷耳上。这是妻子的真情显现。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嗟:接;寘:志;行:航)”
这里,“嗟”是因为心中担忧而叹息。“我”是指周文王之妻,“怀人”是指王后思念文王。所思的是什么呢?是周文王是否把贤德的君子安置在了适合的官位上了。“寘”与“置”相通,是安置、任用的意思。“周行”指周国的官位行列。周文王的时候,“周”还是一个诸侯国,所以称之为“周国”。这也就是说,后妃所担心的是,国君的丈夫是否能任用贤德的人来治国平天下。作为国君,能够发现贤德的人并及时任用,并且知道敬重贤德的人,那么,国家天下可以太平,家庭也能得以安宁。即使“丈夫”不是国君,能够敬贤、学贤,见贤思齐,也能使家庭安宁,使妻子、父母、子女安心。所以,丈夫的修养与行为,不仅关系到妻子,而且关系到全家。当妻子发现丈夫可能会有过错或不足的时候,怎能不为此而忧心呢?
四、第二章讲解: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陟:志;崔嵬:崔唯;虺隤:灰颓)。”
“陟”的意思是一步一步地登到高处。凡是从“阝(在左边)”的字都是“阜(付)”的意思,“阜”指的是高而平的地方。“崔嵬”的意思是下边是土、上边是石头的山。“我马”指的是使臣所骑的马。“虺隤”是因为劳累而生病。“虺”是一种属于蜥蜴一类的毒蛇,“隤”是“倒下”的意思;“虺隤”也就意味着因为过于劳累,马竟然像蛇在地面爬行一样。马本来是善于长途跋涉的动物,现在马尚且如此,可想而知使臣有多么勤劳辛苦了。这一段的意思是说,后妃登到山上,看到路途之上来来往往的人马,后妃所想到的是国君所派遣的使臣多么辛苦劳累,进而想到,不知国君是否能亲自安慰犒赏这些使臣。如果已经任用贤德之人,假如对贤德之人不能真诚体恤安慰,则难以齐心协力而共谋太平兴盛。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所以,国君在朝堂之上,不能不知体恤臣民之奔波劳苦;丈夫即使安享尊荣,也不能不真诚待人。若非如此,则不仅丈夫自己会有问题,而且也使妻子家人为之不安。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酌:浊;罍:磊)。”
前面所说的“我马”是指“我的使臣的马”,这里的“我”同样是指“我的国君(周文王)”。“姑”是“暂且”的意思,意味着先做这件事,至于其它的事另外再说。“酌”是把斟好了的酒杯里的酒调整到最恰当的程度。“彼金罍”是指那君主所使用的黄金酒杯。“酌彼金罍”,意味着君主以礼待臣、按功行赏,而非随意应付。使臣如此勤劳辛苦,国君不应不知道这种情况,不应不知道使臣为什么会这样,而且应该在使臣功成返回之后,设宴慰劳使臣。“维以不永怀”是说,只有这样,贤德的使臣才不会长时间地感觉到忧苦。“维”是发语词,没有意义。“永怀”是指忧愁劳苦长久压抑在心中。诚然,身为臣子,既然领取了君主的俸禄,为君主尽心做事,这是应该的,但是,君主如果也这么认为,而不知体恤下情,那么,君主也就失去了仁心和礼义。
五、第三章讲解: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冈:刚)。”
所谓“陟彼高冈”,是说后妃继续登高,登到了山的最高处——山脊。“玄黄”本来是天地的正色,天色玄,地色黄。这里是指本来是一匹黑色的马,却因为过分劳累而变得发黄了。“我马玄黄”,指的是君主的使臣因为长期奔波劳碌在外,竟然使黑色的马累得发黄了。后妃见此,有不忍之心;君主对贤臣,一定也会有这种不忍之心吧?如果君主没有这种不忍之心,也就不可能施行仁政,也就不可能真有仁民爱物的政令。人们说,男人不应该“妇人之仁”,又说“无度不丈夫”。一般情况下,女人所表现出来的慈爱之心更多,甚至可以爱上敌人、仇人,有时表现得是非不分;男人则爱憎分明,是非明确,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女人像大地一样无所不载、无所不容,可谓“妇人之仁”,这是女人的长处,不过,还是需要有个底线,也就是说坚持做人的最基本原则,亦即柔中有刚。男人不能没有“妇人之仁”,但又不能只有“妇人之仁”,必须是非分明,这是男人所应该具备的,亦即刚中有柔。我们从太极图中可以看到,那一半的阴之中有一个阳,意味着女人应当以阴柔为主,而其中那点阳刚恰恰是点睛;那一半阳之中有一个阴,意味着男人应当以阳刚为主,而其中那点阴柔恰恰是点睛。在此,后妃的担忧,在于君主失去对贤臣的不忍之心。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兕觥:四工)。”
“兕”是用犀牛角做成的酒杯,与上一章的“黄金酒杯”不同。“觥”是用来罚酒用的酒爵,在主人设宴款待群臣的时候,按照礼仪应该准备好这种罚酒用的酒爵。全句的意思是说,我的君主一定会准备犀牛角做成的酒杯,以便款待群臣,而且君臣要尽欢;这样,贤德之臣才不会长时间的为奔波劳碌而感伤。为什么前一章用的是“黄金酒杯”,这一章却改成了“犀牛角做成的酒杯”呢?意味着君主不可偏爱某个臣子,而应该对贤臣一视同仁;君主不应该有一两个贤臣就满足,而应该是多多益善。为什么还要准备好罚酒用的酒爵呢?因为君臣尽欢,在确立了管酒的人员之后,先有君主敬酒,而后则群臣互敬,如此尽欢则一定会有因为醉酒而失礼的人,一旦失礼,就用专门用来罚酒的酒爵加以惩罚,其实也是为了大家都能欢快。如果说君主先给群臣敬酒体现了礼的精神,即秩序,那么,后来的群臣互敬,以及罚酒,那就是体现了乐的精神,即和谐。如此君臣有序而且融洽,则能安慰群臣之心。
六、第四章讲解: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砠:居;瘏:图)。”
“砠”是指下面有石头、上面有土的山,这样的山,一般比较低矮一些。“瘏”是指因病而不能行走,意味着劳累至极。从上下文联系起来看,第二章说的山,是土在下而石头在上的山,意味着品德修养出类拔萃而位高的臣子;第三章说的是“冈”,不是只有一个最高点,而是连绵的山脊,意味着众多的贤德之臣;第四章说的山,是手头在下而土在上的山,意味着下层的臣子。这些下层的臣子会更加劳累,后妃期望君主不要只看到那些大臣o(︶︿︶)o 唉,也要照顾到地位背下的臣子。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仆:葡;痡:扑;吁:须)。”
“仆”是指跟随着官员的仆人们。“痡”是指因疲劳而不能行走。“云何”是“多么”的意思。“吁”是“忧苦”的意思。如果说前面所说的是君主对臣子的礼遇,那么,这里所说的就是期望君主关心和体恤民生疾苦,尽可能地减轻他们的忧苦和劳累。《连山易》中有“君臣相”、“臣君侯”、“君民官”、“民君食”四个卦象,意思是说,臣子之中最高的是宰相,君主中最低的是诸侯;君主直接管辖的是官员,庶民最重要的是吃饭问题。这也意味着君主虽然直接通过贤臣落实政令,但是,最终是要使庶民衣食无忧、国家安定、天下太平。换句话说,君主的存在,其责任是“敬天保民”,任命贤臣从政,也就是为了“安民”。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君主能关心仆人们的疾苦,是仁民;考虑到马的劳累,则是爱物。仁民而爱物,则王道可行。在中国文化中,君臣民是一体的,不存在对立关系。《连山易》中有“君象首”、“臣象股”、“民象体”三个卦象,意思是说,君臣民的关系,就好比是人体之中的头颅、四肢、躯干的关系,缺一不可,而且任何一个受到伤害都无法使人体正常生活。
后妃所关心的是国君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道义人情,而不是自己以及自己的亲戚朋友的个人利益;后妃所关心的是贤德之人是否得到任用和敬重,而不是为了自己以及自己的亲戚朋友获得富贵尊荣。亲戚朋友如果有道德修养,自然应该得到任用;假如亲戚朋友没有道德修养,作妻子的却想让丈夫举荐任用,最终只能自误误人,甚至祸国殃民。
七、参考性译文:
两手不停采卷耳,未能装满小浅筐。
心中叹息贤德者,望其朝中辅君王。
举足登到山丘上,使臣之马已劳累。
望君设宴慰使臣,使我不再长思量。
举足登到高冈上,其马玄色变瘦黄。
望君犒赏一杯酒,使我不再长感伤。
举足等到石山上,其马已病步踉跄。
童仆疲劳难以行,何其忧苦不敢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2 02:01 , Processed in 0.05937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