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72|回复: 13

发几张,汉族民族舞蹈踏歌的精美图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4 1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君若天上云 侬似云中鸟
相随相依 映日御风
君若湖中水 侬似水心花
相亲相恋 与月弄影
人间缘何聚散
人间何有悲欢
但愿与君长相守
莫作昙花一现…… </P>
<P>
</P>
<P><IMG src="http://www.tanghistory.com/bbs/UploadFile/2004-11/20041119213329864.jpg" border=0></P>

<P><IMG src="http://www.tanghistory.com/bbs/UploadFile/2004-11/20041119213350456.jpg" border=0></P>
<IMG src="http://www.tanghistory.com/bbs/UploadFile/2004-11/20041119213524916.jpg" border=0>
 楼主| 发表于 2005-7-14 1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踏歌》的舞蹈形态
  《踏歌》的编导孙颖积几十年潜心钻研,在中国舞蹈历史文化中挖掘和创作了这部作品,其舞蹈具有中国汉代女乐舞蹈的形态特征:一是"怀悫素驰杳冥的高蹈周游",以端诚的神态追寻旷远的境界促成了女乐舞蹈"高蹈周游"的形态特征;二是"动赴度顾应声机讯体轻",汉代女乐舞者以"纤腰","轻身"为美,舞蹈"机迅体轻"却又节奏感极强,如赋中所说"兀动赴度,指顾应声",舞者时而"绰约闲摩",时而"纷飙若绝",时而"翼尔悠往",时而"回翔竦峙";其三,是"轶态横出,瑰姿谲起",交长袖,手足并重,"委蛇姌袅,云转飘忽". <P>《踏歌》在静态舞姿上大量借鉴了古代遗存汉画砖的造型,在动态中大胆运用藏族牧区民间舞蹈动律,展示了汉魏舞风的奇妙瑰丽,再现了民间古补的踏歌风格.舞蹈动作运用了"一边动"的独特舞姿,180度运动弥补了动作的协调对称,基本是"一顺边"运动.如:顿步向后甩右手,再用肩带右臂向左前方扣盖,顿步;然后,向前行进,右手曲小臂向后,向前,由低到高前后收送,第八拍,斜前举臂的动作.这样典型的"一顺边"动作使舞蹈更显得新颖别致,别有一番韵味.舞蹈始终在运动,如行云流水;旁侧三道弯体态打破了以前一提汉风三道弯就塌腰撅臀的做作之态,静态中含着一种自然的动感,同时也颇居妖媚之美.《踏歌》在传统调度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强弱结合,对比恰到好处,一顿,一流动更为中国古典舞的神韵,展现中国古典文化的风姿.</P><P>2.《踏歌》的历史文化精神
  首先,《踏歌》的运动方式有逆向起动和圆孤轨迹,这里深积着我们民族的运动时空观就?quot;以退为进","以起点为终点",空间上"以无为有","以弧线构球体"的观念.《踏歌》中舞者身体前俯后仰亦为阴阳配合,脚步有虚有实,欲左先右,欲扬先抑,欲进选退,婉转回旋,其规律与老子《道德经》"反复其道"相吻合,即宇宙运动的发生不必寻找外在的动力,其动力在自身内部的"反"与"复".</P><P>  其次,《踏歌》的舞蹈形态中具有"得意忘形"的人体审美观.正如《舞蹈形态学》书中所言,"舞蹈不单纯是一种\'运动\'形态,更是一种\'审美\'形态,而这种运动的审美,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的审美,一方面又是改造人体的审美."我们注意到,中国古典舞在其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不以人体线条的呈现为目的,而是通过对人体的文化限制来构?quot;行云流水"的审美意象.用孙颖先生的话来说,叫"中国古典舞的一个特征是外观面软松驰,气,力内运以为骨梗,龙趋凤回,行云流水都隐于\'韵\',\'势\'之中".事实上,这种特征的形成,与我们文化传统中\'得意忘形\'的人体审美观相关联.所谓"得意忘形",是不重人的外观体态而重人的内在品性,因为"中人思想多从自身做起,从内在修养到外在行为,向外发展;退而独善,进而兼济,所谓\'诚心,正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此一道德修养的程序.西人则是由外在的要求,渐次达到自身的道德修养.西方的道德观念多来自外在规定而非自身形成.中人对美的修养偏重人为之美,尤其对人体的观念更偏重于人为的服饰与内在的品德修养;西人趋向于自然美,尤其对人体美的欣赏有崇高的境界."</P><P>  "得意忘形"的人体审美观导致了服饰对人体某种程度上的文化限制并最终决定了舞蹈的运动形态.这种限制主要在袖手,束腰,隆髻和缠足4个方面.《踏歌》的袖手使舞蹈"若轻云之蔽月","踏歌"的"束腰"使舞蹈"斜拽裾时云欲生","踏歌"的"隆髻"使舞蹈"虹裳霞帔步摇冠","踏歌"舞者虽未缠足,但可想象缠足更加"回旋有凌云之态".由于对人体在"形"上的限制,"踏?quot;作为中国古典舞更注意内蕴之"意"的开拓,使其表现追求"意生象外"的境界.</P><P>3.《踏歌》的意象体会
  《踏歌》舞蹈形态所创作出的"意象"很抽象,其"意"是意味深长的.有必要从历史时代对人的心理影响谈起,有必要理解特殊的时代产生的中国文化.</P><P>  中国的历史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尤其是汉末,魏晋时代,中原大地成了群雄逐鹿的战场,各国彼此互相砍杀急夺,轮替着粉墨登场,统治者内部彼此猜忌,互相残杀,墙宇倾毁,荆棘成林,现实生活中既充满苦难和危险,又看不到前途和希望;知识分子为避祸,寄身远离,崇尚玄谈,信仰宗教,纷纷乱乱的时代无规矩定则,是中华盛衰强弱之大界.乱,使人生观念改变,生的艰难,死得突兀,生的自在,死得壮阔?quot;纵使留得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故而人们传真于情,倍珍于生,无所谓桎梏而尽情咏歌为生.时代的艺术和人生更为相似,它身上容纳了越多的经历,它也就具有了越多的容量.于是出现了多姿多彩,令人叫绝,发于内心,直指人生真谛的魏晋艺术.《踏歌》历经这个时代,至盛唐达到极至.中国历史集荣辱贵贱于一身,造就了中国文化,造就了中国人对人生的彻悟.而今的社会同样处于转折期,人的观念在转变,社会机制在变革,历史是延续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P><P>  《踏歌》产生于中国动乱的朝代,走过繁荣.今天,又从这样时代里的深谙中国文化的编舞家心中咏出,它以舞蹈的形式,以写意的方式体现了一种"意象",使人迷醉.那一切的一切由心而发,随意而动,人性所致.长袖是我内心情怀的延伸,动态是我内心美感所引发;协调一致的人体自然律动,奠基于深厚的中国文化之上,让人赞叹人性本应如此美好,人生本应这样可爱.只有饱经沧桑的中国人才能发出这样的慨叹,只有五千年中国文化才能以如此又典雅,又妖媚,又含蓄,又洒脱,又自然律动,又修饰绮丽,又抑扬顿挫,又行云流水的《踏歌》来赞美生命的美丽.?quot;意象"是对人生的追求与赞美;是历经磨难后悟出的人生真谛;是深厚的中国文化的一种写意. </P>

 楼主| 发表于 2005-7-14 1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7-14 1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P><P></P>
 楼主| 发表于 2005-7-14 1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踏歌(魏、晋南朝宋齐梁陈间)脚踏节奏边歌边舞。在边疆兄弟民族中仍然有,汉族地区古代也很流行,如今则已经绝迹了,这里试作一个,不知是否还觉新鲜——孙颖

<P>对于踏歌真的无话可说,一位非专业人士看完此舞的评价是:“真想当皇帝啊!”由此可见一斑。</P>
<P>
君若天上云,
侬是云中鸟;
相随相依,
浴日御风。
君若湖中水,
侬是水心花;
相亲相恋,
浴月弄影。
人间缘何聚散?
人间何有悲欢?
但愿与君长相守,
莫做那昙花一现</P>

<P><IMG src="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4/10/09/sc041009008.jpg" border=0></P>

<P><IMG src="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4/10/09/sc041009009.jpg" border=0></P>

<P><IMG src="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4/10/09/sc041009011.jpg" border=0></P>

<P><IMG src="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4/10/09/sc041009012.jpg" border=0></P>
<IMG src="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4/10/09/sc041009010.jpg" border=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14 18:47:13编辑过]

发表于 2005-7-14 1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一段视频....很美
 楼主| 发表于 2005-7-14 1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舞《踏歌》背景简介:
两脚踏地出声做为节奏,边歌边舞,是中国古代很流行的一种舞蹈形式,民间有、宫廷也有。汉族地区已经失传,边疆兄弟民族至今仍有踏歌形式地舞蹈,北京舞蹈学院表演的《踏歌》是取魏、晋以及南朝的文化风韵和古江汉秦淮地域特色参考文物中的舞蹈形象资料编创的。
  该剧目曾荣获全国“荷花杯”舞蹈比赛创作金奖、表演银奖。
  表演者:刘潇  陈珊珊等。
1998年中国首届舞蹈“荷花奖”评比,古典舞《踏歌》一出,动律之优美、气韵之空濛、曲调之悦耳无不技惊四座,金奖之一席当之无愧。作曲和编导均为古稀之年的孙颖老人,言及《踏歌》,他只说快心事,不提众多忧。天知道那绝美的舞蹈经历了多少艰难,老人抛下在美国的家业,只身回国,在得不到官方点滴帮助的情况下,作曲、录乐、编舞、排练,硬生生将这以元代踏歌为元素改编的舞蹈,在舞蹈学院学生的排练课上完成了,一经演出,四方皆击掌叫好。他的小助手,是舞蹈学院年轻的小男生老师,说起盛名前的众多艰难来泫泣欲泪,而孙颖,却始终闭口不语微微笑意。再多的苦难,都随水汤汤流去,沉沉欲底,表面是怎么都波澜不惊的平静。
  传统的情怀,从来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05-7-14 1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舞蹈《踏歌》所表现的是阳春三月,碧柳依依,一行踏青的少女,翠裙摇曳,婀娜身姿,联袂歌舞,嬉戏而行,溶入一派阳光明媚、草青花黄的江南秀色里。</P><P>
</P><P>
【金奖】:</P><P>1998年中国首届舞蹈“荷花奖”会演中,民族舞《踏歌》一出,动律之优美、气韵之空濛、曲调之悦耳无不技惊四座,金奖之一席当之无愧。</P><P>舞蹈《踏歌》自1999年春节o(︶︿︶)o 唉由北京舞蹈学院首演后,多次获奖并成为众多省市歌舞团的保留节目,广受赞誉。在国家对外交往中也是最受外国朋友欢迎的节目,曾出现在欢迎克林顿的宴会上,出现在亚运会、大运会o(︶︿︶)o 唉上。2004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还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精彩演出,其风头胜过当年风靡全国的敦煌舞乐。</P><P>
</P><P>
【作者】:</P><P>《踏歌》是由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孙颖积几十年潜心钻研,以史学家的诚实与厚重、艺术家的想象与灵性,终于创作出这部作品。《踏歌》具有中国汉代女乐舞蹈的形态特征:汉代女乐舞者以“纤腰”,“轻身”为美,如汉赋中所说时而“绰约闲摩”,时而“纷飙若绝”,时而“翼尔悠往”,时而“回翔竦峙”;“轶态横出,瑰姿谲起”,交长袖,手足并重,“委蛇姌袅,云转飘忽”。</P><P>为了创作这绝美的舞蹈,古稀老人孙颖以一种难以割舍的中国文人浓浓的情思,硬撑着多病之身,呕心沥血地去寻求古典神韵。根据资料介绍,“他抛下在美国的家业,只身回国,在得不到官方帮助的情况下,历经艰辛,作曲、录乐、编舞、排练,顷心竭力将古代踏歌原型凝练成现在的《踏歌》舞蹈,并在舞蹈学院学生的排练课上完成了,一经演出,四方皆击掌叫绝。他的助手们,说起成名前的艰难来仍泫泣欲泪,而孙颖,却始终闭口不语,微微笑意。”</P><P>我们在欣赏这部优秀舞蹈作品的同时,由衷为孙老先生对中国古典歌舞艺术的倾心执着而喝彩,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玄华瑰丽、博大精深而欢呼。</P><P>
</P><P>
【舞美】:</P><P>舞蹈充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台面是纯净的,洒满了春光。该用怎样的词语去描述踏青的少女?从神情上,她们欢愉畅然,妩媚俏丽,情窦初开,心扉悄启,尽情尽兴,如醉如痴,情不自禁,乐而忘返;从舞姿造型上,她们舞姿古朴别致,韵律独具,袖子运用有别常规,似如古籍所载:若来若往,若仰若俯,罗衣从风、长袖交横,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美感。</P><P>重心微倾生新韵,
轻袖洒脱步均衡;
摇曳身姿如杨柳,
娇羞无忌透真情。</P><P>《踏歌》在静态舞姿上大量借鉴了古代遗存汉画砖的造型,在动态中大胆运用藏族舞蹈动律,展示了汉魏舞风的奇妙瑰丽,再现了民间古补的踏歌风格。舞蹈始终在运动,如行云流水;旁侧三道弯体态打破了以前一提汉风三道弯就塌腰撅臀的做作之态,静态中含着一种自然的动感,同时也颇居妖媚之美。</P><P>
</P><P>
【音乐】:</P><P>《踏歌》曲调舒展流畅,节奏轻快生动,是典型的中国古代歌乐的风味。音乐创作上以汉代乐曲为元素。在南北朝时经历与少数民族音乐、外来音乐的交流融合后,在隋唐时呈现出「新声奇变、朝政暮易」的新民歌姿态,出现了一大批以《杨柳枝》、《踏歌》、《竹枝词》、《插田歌》等为代表的「桑间濮上之乐」。《踏歌》即为其中魁首,历经千年,流传至今,是我国迄今为止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代歌舞乐之一。</P><P>
</P><P>
【诗韵】:</P><P>《踏歌》充满诗情画韵,人们观看《踏歌》,从歌词上很容易联想到古代诗词:</P><P>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P><P>刘禹锡这首《竹枝词》流传大约有1000多年了,但它还没有诗中描写的舞蹈流传得久。《踏歌》最盛行的年代还是唐代,大唐盛世,歌舞升平,唐诗中很多作品都记载了这样的场面。还有一首李白的诗我们非常熟悉——《赠汪伦》:</P><P>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P><P>观看舞蹈,听乐赏韵是何等惬意和享受,直到耳目共享,心眼俱醉。</P><P>
</P><P>

</P>
 楼主| 发表于 2005-7-14 1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清朝以后几乎就没有宫廷舞蹈了,而汉族舞蹈更是全面失传。有清一代中国失去了太多太多,想起来就痛心!!现在流行的汉族民间舞蹈俗不可耐!!</P><P>咳!!何时能再现我汉唐!</P>
 楼主| 发表于 2005-7-14 2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align=center><P><FONT face=汉鼎繁淡古 size=7>《踏歌》</FONT></P><P><FONT face=汉鼎繁淡古 size=7>的舞蹈形态和意象体会</FONT><FONT face=汉鼎繁淡古>
???????????????<FONT size=5>牟 林 </FONT></FONT></P></DIV><P><FONT face=汉鼎繁淡古>??《舞蹈形态学》指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典舞曾呈现为不同的舞蹈文化类型,但在这些舞蹈文化类型历时态的线性演进中,往往有着可在共时态的聚合面上被加以归纳的共同性。这种深匿于不同舞蹈文化类型之表象下的'共同性',或许正是我们在对中国古典舞历史文化形态的研究中所要提示的文化精神。"。"踏歌"这种歌舞形式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并躯同行,它起源古老,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在著名的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上,三人为从,五人为伍,连臂投足,踏地为节的形象已向我们展示了古老踏歌的勃勃生机《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葛天氏之乐,三从操牛尾,投足以歌入阕",更向我们详尽说明了春秋以前踏歌的具体表现形式。经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踏歌"达到鼎盛终渐衰落。今天的"荷花奖""踏歌"以优美的轻歌曼舞,深深地蕴含了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文化形态。
1.《踏歌》的舞蹈形态
??《踏歌》的编导孙颖积几十年潜心钻研,在中国舞蹈历史文化中挖掘和创作了这部作品,其舞蹈具有中国汉代女乐舞蹈的形态特征:一是"怀悫素驰杳冥的高蹈周游",以端诚的神态追寻旷远的境界促成了女乐舞蹈"高蹈周游"的形态特征;二是"动赴度顾应声机讯体轻",汉代女乐舞者以"纤腰"、"轻身"为美,舞蹈"机迅体轻"却又节奏感极强,如赋中所说"兀动赴度,指顾应声",舞者时而"绰约闲摩",时而"纷飙若绝",时而"翼尔悠往",时而"回翔竦峙";其三,是"轶态横出,瑰姿谲起",交长袖,手足并重,"委蛇姌袅,云转飘忽"。
《踏歌》在静态舞姿上大量借鉴了古代遗存汉画砖的造型,在动态中大胆运用藏族牧区民间舞蹈动律,展示了汉魏舞风的奇妙瑰丽,再现了民间古补的踏歌风格。舞蹈动作运用了"一边动"的独特舞姿,180度运动弥补了动作的协调对称,基本是"一顺边"运动。如:顿步向后甩右手,再用肩带右臂向左前方扣盖、顿步;然后,向前行进,右手曲小臂向后、向前,由低到高前后收送、第八拍,斜前举臂的动作。这样典型的"一顺边"动作使舞蹈更显得新颖别致,别有一番韵味。舞蹈始终在运动,如行云流水;旁侧三道弯体态打破了以前一提汉风三道弯就塌腰撅臀的做作之态,静态中含着一种自然的动感,同时也颇居妖媚之美。《踏歌》在传统调度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强弱结合,对比恰到好处,一顿、一流动更为中国古典舞的神韵,展现中国古典文化的风姿。
2.《踏歌》的历史文化精神
??首先,《踏歌》的运动方式有逆向起动和圆孤轨迹,这里深积着我们民族的运动时空观就?quot;以退为进","以起点为终点",空间上"以无为有","以弧线构球体"的观念。《踏歌》中舞者身体前俯后仰亦为阴阳配合,脚步有虚有实,欲左先右,欲扬先抑,欲进选退,婉转回旋,其规律与老子《道德经》"反复其道"相吻合,即宇宙运动的发生不必寻找外在的动力,其动力在自身内部的"反"与"复"。
??其次,《踏歌》的舞蹈形态中具有"得意忘形"的人体审美观。正如《舞蹈形态学》书中所言,"舞蹈不单纯是一种'运动'形态,更是一种'审美'形态,而这种运动的审美,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的审美,一方面又是改造人体的审美。"我们注意到,中国古典舞在其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不以人体线条的呈现为目的,而是通过对人体的文化限制来构?quot;行云流水"的审美意象。用孙颖先生的话来说,叫"中国古典舞的一个特征是外观面软松驰,气、力内运以为骨梗,龙趋凤回、行云流水都隐于'韵'、'势'之中"。事实上,这种特征的形成,与我们文化传统中'得意忘形'的人体审美观相关联。所谓"得意忘形",是不重人的外观体态而重人的内在品性,因为"中人思想多从自身做起,从内在修养到外在行为,向外发展;退而独善,进而兼济,所谓'诚心、正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此一道德修养的程序。西人则是由外在的要求,渐次达到自身的道德修养。西方的道德观念多来自外在规定而非自身形成。中人对美的修养偏重人为之美,尤其对人体的观念更偏重于人为的服饰与内在的品德修养;西人趋向于自然美,尤其对人体美的欣赏有崇高的境界。"
??"得意忘形"的人体审美观导致了服饰对人体某种程度上的文化限制并最终决定了舞蹈的运动形态。这种限制主要在袖手、束腰、隆髻和缠足4个方面。《踏歌》的袖手使舞蹈"若轻云之蔽月","踏歌"的"束腰"使舞蹈"斜拽裾时云欲生","踏歌"的"隆髻"使舞蹈"虹裳霞帔步摇冠","踏歌"舞者虽未缠足,但可想象缠足更加"回旋有凌云之态"。由于对人体在"形"上的限制,"踏?quot;作为中国古典舞更注意内蕴之"意"的开拓,使其表现追求"意生象外"的境界。
3.《踏歌》的意象体会
??《踏歌》舞蹈形态所创作出的"意象"很抽象,其"意"是意味深长的。有必要从历史时代对人的心理影响谈起,有必要理解特殊的时代产生的中国文化。
??中国的历史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尤其是汉末,魏晋时代,中原大地成了群雄逐鹿的战场,各国彼此互相砍杀急夺,轮替着粉墨登场,统治者内部彼此猜忌,互相残杀,墙宇倾毁,荆棘成林,现实生活中既充满苦难和危险,又看不到前途和希望;知识分子为避祸,寄身远离,崇尚玄谈,信仰宗教,纷纷乱乱的时代无规矩定则,是中华盛衰强弱之大界。乱,使人生观念改变,生的艰难,死得突兀,生的自在,死得壮阔?quot;纵使留得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故而人们传真于情,倍珍于生,无所谓桎梏而尽情咏歌为生。时代的艺术和人生更为相似,它身上容纳了越多的经历,它也就具有了越多的容量。于是出现了多姿多彩,令人叫绝,发于内心,直指人生真谛的魏晋艺术。《踏歌》历经这个时代,至盛唐达到极至。中国历史集荣辱贵贱于一身,造就了中国文化,造就了中国人对人生的彻悟。而今的社会同样处于转折期,人的观念在转变,社会机制在变革,历史是延续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踏歌》产生于中国动乱的朝代,走过繁荣。今天,又从这样时代里的深谙中国文化的编舞家心中咏出,它以舞蹈的形式,以写意的方式体现了一种"意象",使人迷醉。那一切的一切由心而发,随意而动,人性所致。长袖是我内心情怀的延伸,动态是我内心美感所引发;协调一致的人体自然律动,奠基于深厚的中国文化之上,让人赞叹人性本应如此美好,人生本应这样可爱。只有饱经沧桑的中国人才能发出这样的慨叹,只有五千年中国文化才能以如此又典雅、又妖媚、又含蓄、又洒脱、又自然律动、又修饰绮丽、又抑扬顿挫、又行云流水的《踏歌》来赞美生命的美丽。?quot;意象"是对人生的追求与赞美;是历经磨难后悟出的人生真谛;是深厚的中国文化的一种写意。</FONT></P>
发表于 2005-7-15 0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美!这才是汉家风范!</P><P>可是我在一幅古画上见过几个老农在工作的闲暇也在跳踏歌舞,可见踏歌是人民普遍的娱乐形式!</P><P>谁能考证一下!</P>
发表于 2005-7-15 0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勝嚮往之至![em02]
发表于 2005-7-15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邰丽华版本的啊,不错不错,顶之。
发表于 2005-7-15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确实是民间舞蹈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00:56 , Processed in 0.1235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