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24|回复: 5

[转帖]《黄帝内经》泄露的武道天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4 10: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帝内经》泄露的武道天机
                                ----刘念
  中华武术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人体科学研究成果的记录与总结,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类本性的光辉,其最高境界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就是说让人的主观符合客观,让人的行为符合自然的法则。
  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是武术高手,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个深藏的宝库,蕴涵着无穷的潜力。但是遍观中华武林,几千年间历代可谓大家的总是凤毛麟角,出现的少数大家也只是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偶然机缘踏入要害,才有所成就。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丧失了人类的先天本性,迷失了自我?这是由于我们的欲望所致。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对物质财富的无穷追求,最终导致了精神文明的匮乏,同时我们的身体也被各种欲望瓦解的支离破碎。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圭皋,把阴阳理论作为医学的灵魂和根本,并且灵活的运用到对人体结构,人体各部分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辨证和分析中,把阴阳作为观察天地万物的根本和总纲,把阴阳平衡作为身体的最理想和最健康的状态。《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也就是说只有达到真人这种最理想、最健康的状态,才能合道,其标准就是要做到“把握阴阳”和“肌肉若一”,真人也就是“肌肉若一”的人,武道的目的就是让我们通过一定的手段回归到天人合一的真人状态。
  抟气心法就是我们提供给大家的由武入道的方便法门,修习抟气首先要处理好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具体的技术是次要的。关键在于你的思维,一切行为动作都应该是你心灵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想法你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抟气在思想上的表现就是平常心,心理平衡了肉体才能真正的平衡,具体的技术只是给你提供了一个迅速抵达目标的工具而已。但并不是说身体的平衡不重要,身体平衡和心理平衡同样重要。身体不平衡所谓的心理平衡一定是虚妄的,由于自己身体缺乏具体的体认,一定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平衡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客观实在,并不是人为创造的,一切人为的有为法都不可能使你恢复平衡,因为这里面都搀杂着你的主观意识,肯定是片面的。抟气没有练法,无须苦练,只是把人体的平衡状态提供给大家供大家体认,通过意识的支配和听取,时刻考察自身对平衡的回归程度,用意识去检查自身的肌肉的用力是否均匀,不断地进行调整,使之趋于平衡。在抟气心法里,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主要是意识和肌肉的关系。
  现代科学证明,人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不仅是体力劳动就是任何智力劳动(如语言、书写、唱歌等)也都是肌肉的活动。因为,大脑活动的一切无限复杂的多种多样的外部表现,最终都归结一个现象——肌肉的活动。人的劳动和第二信号系统参与下一切社会活动,若无肌肉的工作都无法实现,肌肉的工作正反映了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肌肉活动可以说是连接人体意识与功能技能的纽带。抟气重在体悟,重在感觉肌肉的运动,把肌肉的感觉上升到大脑当中,上升为意识,反过来在继续指导我们的运动。
  抟气的体悟运动就是利用人的本体感觉把人体筋肉的张弛、关节的反复情况反馈到大脑,在整个抟气过程中,要随着大脑意识松静专一地、细致入微地、协调有序的反观、跟踪、内视,感觉体认运动的每一个过程,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肌肉的张弛和关节的反复并不是什么样子都行的,抟气的过程就是肌肉若一不断深化的过程,要不断缓解紧张肌肉的用力强度,加强放松肌肉的紧张强度,使屈肌伸肌都起主动作用,周身肌肉用力不断调匀,使我们逐渐取得一个周身一致的运动模式,这样的运动模式只有通过意识辩识动作的全过程,才有可能实现。
  肌肉力是人体的唯一主动力,人体丰富多彩的动作和奇异的技巧以及各种奇功异能,均是肌肉运动的结果,加强对肌肉运动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洞悉人体科学的奥秘。由于先人科技水平的局限,对人体运动机制不明,只能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和模糊的概念加以记录,这就是我们后人看到的所谓的拳学理论,这些所谓的理论是前人的练功结果的记录,不是练功方法,我们后人拿这些结果当作方法去练功,只能是本末倒置,终其一生也是一无所得,只能是给后人徒增烦恼。
  力是什么?力就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人体的力有人体的内力和外力之分,凡在人体各部相互作用下产生于人体内部的力,叫人体的内力,主要包括组织器官的被动阻力和肌肉的拉力;外力就是外界附加给人体的力量,主要包括重力、支撑反作用力、摩擦力、流体作用力、负重时物体的重力、其他物体的惯性力、器械形变力等。
  在人体运动中,外界附加于人体的外力,随时都影响人体的运动,由于这些力的作用,使我们不得不去克服这些力、利用这些力或抵消这些力。在这方面,肌肉的拉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见,外力能引起相应的内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的时间、以及其他特点。同样内力也可以引起一系列的外力。内力和外力是相互统一的,它们都是按力学规律起作用的物质力,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动作的一定的、统一的动力(力量)结构,有规律地不断改变和决定着各种动作的全部变化。
  人体只有内力和外力和谐统一,人体的形体动作才会和谐自然,不会受到阻碍和牵扯,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消耗,高度自如的控制身体在平衡状态下做空间位移。要想求得内力和外力的和谐统一,首先就要解决人体的内力统一问题,也就是让人体的肌肉均衡用力,达到肌肉若一,使周身零散的内力抟于丹田,让周身各环节协调一致,主动性的表达同一意志,,通过丹田和总重心使人体的内力和外力达到统一,使人体的肌肉运动回归到重力运动,达到人与地合,地与天合,天人合一。
  人体的肌肉运动有两种性质,即静力性工作和动力性工作,静力性工作包括支持工作、加固工作和固定工作,动力性工作包括克制工作和退让工作。在所有的这些肌肉工作当中,肌肉做固定工作时,肌紧张度最小,也就是所谓的放松状态、肌肉若一的状态。固定工作就是协同肌和对抗肌共同紧张固定身体某个环节,形成周身合力,整体力就是这种肌肉做固定工作时的表现。心理平衡外表必定安逸,肌肉用力不均衡,内心肯定不安定。对肌肉均衡用力的认知是人体达到“形意同一、形神俱妙”的唯一之路。肌肉若一是宇宙大道在人体上的表现,是无私、无欲、无我,是我们所求的“真如”。
  屈与伸是人体一切动作的基本方法,也是运动动作的基本成分,抟气训练就是从认知人体的均衡用力入手,不断的破除我执、欲望,使人体复归先天本位,凸现本心。中国武术之所以显得“博大精深”,正是肌肉不均衡用力的结果。但愿国人不要再执着于“博大”之中,而要复归平常,平常心即是道。
  抟气心法就是把人体的整体屈肌化为人体的阴面,包括上肢的掌心侧、拇指侧、下肢的内侧和后侧、上体的正面和下体的后面;将整体的伸肌作为人体的阳面,包括上肢的掌背侧和小指侧、下肢的前侧和外侧、上体的后面和下体的前面;抟气就是要取得这两个面的均衡用力。
  一般人的运动,当屈肌用力处于紧张缩短时,伸肌则处于放松放长状态;当伸肌紧张缩短时,屈肌则处于放松放长状态。一个部位的松意味着另一个部位的紧,屈肌和伸肌总有一方不是沉的感觉,如伸肌一方放松有沉的感觉时,屈肌一方则因正在紧张而是浮的感觉,这也说明了这种松不是真正的放松,周身的肌肉处于一种不均衡的用力状态。真正的放松应是周身肌肉的均衡用力,屈肌和伸肌都应取得沉的感觉,但是我们自己却感觉不到。此时周身特别轻灵,自身达到了轻与重的“同一”,同时也促进了周身的血脉畅通。因此抟气时一定要对放松相反一方正在紧张的肌肉努力加上放松运动,也就是说动作屈曲时不只是伸肌一方放松,同时还要在放松的伸肌上加上屈曲性的动作,以便牵引对方的屈肌,使屈肌在紧张中含有放松运动;反之,动作伸张时,也不只是屈肌一方的放松运动,同时也要在放松的屈肌上加上屈曲性的动作,以便牵引伸肌,使之获得放松的可能。以上就是抟气运动当中的动作内部的“屈中有伸,伸中有屈”的肌肉若一的具体形式,使屈肌和伸肌同时起主动作用。由于屈肌和伸肌用力均衡反而感觉不到局部肌肉的用力紧张,这才是真正的放松。放松并不是不用力,而是周身用力均衡,人体的内力和外力才会均衡。
  由于周身屈伸两套系统互相牵引对方,而且用力均匀,周身关节也获得了相应的拉伸,人体局部的肌肉单独屈伸用力机制不复存在,而形成了一套新的周身肌肉、关节完整一致的运动方式——在重力作用下的周身关节捻动,而不会再有局部肌肉的用力紧张,牵扯人体运动现象的存在,一举动周身俱为轻灵无迟重之虞,周身完整一气。这与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不谋而合,美国生物运动力学专家吉·艾里尔运用高度摄影和电脑分析,得出了整体力是关节力的总和,整体是关节力的连贯。
  肌肉若一状态就是《黄帝内经》为我们泄露的武道天机!
发表于 2005-7-24 11: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藝通也。[em44]
发表于 2005-12-20 08: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天機在大自然中!
发表于 2006-3-25 15: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P>“武道的目的就是让我们通过一定的手段回归到天人合一的真人状态”</P><P>说得好!!!</P><P>华夏武学、医学皆贯穿天人合一的思想,妙哉!
</P>
彭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4-19 20: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8-1 22: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em01]真正了解的又有几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02:44 , Processed in 0.10358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