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5-18 02: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位置取决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既然中文有如此多的使用人数,现今中国的国力也不容小觑,那为什么中文仍处在全球语言网络的边缘位置?
究其根本,是中国的文化影响力过低导致了中文的边缘性。
对于上面的判断,有没有什么可以验证的数据呢?有。
MIT 将他们计算出的语言中心性指数与各类数据进行拟合,发现与 Human Accomplishment 中提供的人类知名人士(1800-1950 年)数量存在高度相关性,确定系数 R 平方达 0.858。
Human Accomplishment 中的“知名人士列表”由查尔斯·默里制作,通过计算百科全书、学科史书籍中某人出现的次数和描述篇幅等,得出人物知名度指数。不计商人、政治家、明星等,只记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故可认为是学者共同体所公认的“人类知识创造者”。
在这份知名人士列表中,英语、德语、法语使用者位列前三,这三种语言也同样是目前世界知识体系中最核心的三种语言,处于信息网络的核心。
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或称“中文使用者)对人类整体知识的贡献非常小,是导致中文处于知识网络边缘地位的根本原因。另外,知识产出与语言影响力之间不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当语言影响力提升后,也会反过来促进使用该语言的人更容易地向外传播乃至创造知识。
同样可以佐证这一点的是,涉及到中文的翻译书籍中,翻译入中文与由中文翻译出的比例为 4.7:1(翻译入 62,650 种,翻译出 13,337 种)。翻译入远多于翻译出,说明这种语言是一种文化弱势语言,接受外来文化程度大于向外输出文化。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文,英文的翻译入与翻译出比例为 1:8.4(翻译入 146,294 种,翻译出 1,225,237 种)。由英文翻译为其他语言的书籍远远多于由其他语言翻译为英文的书籍,说明英文是一种向外输出知识和文化的强势语言。
实际上,英文是唯一一种翻译出远大于翻译入的语言(不算拉丁语等死语言)。第二梯队的德文、法文,第三梯队中的意大利文、俄文,它们的翻译入与翻译出大体持平,其他的所有语言几乎都是翻译出显著小于翻译入,而翻译入的源语言主要就是英文。
在这已不算多的文化输出中,古代和所谓“传统”文化仍然占据了中文文化输出的一大部分。1979 年以来被翻译最多的前三位中文作家分别是老子、孙子和孔子,都是古人。2004-2014 年间,日本出版的由中文译出的书籍中,最多的是文学作品,其次分别是中医类书籍和中国传统艺术类书籍。
文化输出能力弱导致中文译为外文的书籍少,那么中文在翻译其他语言书籍方面如何呢?即便原创能力欠佳,若是由外文翻译为中文的书籍足够丰富,那么倘若中文是你唯一掌握的语言,也可以获取人类知识的多数内容了。
遗憾的是这样的愿望也无法达成。
由外文翻译入的数量,中文也只排第十三位。且不论欧洲各语言,看一看我们的近邻日本。与中文一样,日文是文化弱势语言,翻译入与翻译出比例为 4.9:1(翻译入 130,893,翻译出 26,921)。不过,日文翻译入的绝对数量远大于中文,是中文的 2.1 倍,位于全部语言的第五位。
日本的翻译事业起步于明治维新时期,其时翻译了大量西文著作,中国人则借助日文书籍了解西方。甲午战争后中国人大量翻译日文书籍,1896-1911 年间翻译日文书籍 958 种,远远超出同期翻译西文书籍数量。二战后日本出现了第二个翻译高峰,而中国的翻译事业则因为政治环境的原因受到很大局限。八十年代后,中国翻译引入外文书籍的速度大大提升,近年来每年出版的翻译图书已逾万种。
目前,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作品,是中文世界输入最多的西方文明成果(207 种译本)。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