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101|回复: 12

深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8 04: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礼记深衣》:“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毋见肤.长毋被土.续衽钩边.要缝半下.袼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带.下毋厌髀.上毋厌胁.当无骨者.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圜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故规者.行举手以为容.负绳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义也.故易曰.坤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下齐如权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五法已施.故圣人服之.故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衡取其平.故先王贵之.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完且弗费.善衣之次也.具父母.大父母.衣纯以缋.具父母.衣纯以青.如孤子.衣纯以素.纯袂.缘.纯边.广各寸半.”
 楼主| 发表于 2004-8-8 04: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話解析:

古時候的深衣,大概都有一定的制度,與圓規、曲尺、墨繩、稱垂、衡杆相應合,短不至於露出體膚,長不至於覆住地面。

縫合裳左邊的前後衽,在右後衽上加一鉤邊。腰縫部分的寬度是裳的下邊的一半。衣袖當腋下部分的寬度,可以運轉胳肘。袖子的長短,從袖口反折上來正好可達肘處。束帶的部分,下不要壓住大腿骨,上不要壓住肋骨,要正當腰部無骨的地方。

裳制用十二幅布,以與一年的十二個月相應。衣袖作圓形以與圓規相應。衣領如同曲尺以與正方相應。衣背的中縫長到腳後跟以與垂直相應。因此袖似圓規,象徵舉手行揖讓禮的容姿。背縫垂直而領子正方,以象徵政教不偏,義理公正。因此《易》說:“六二爻象的變動,正直而端方。”下邊齊平如稱垂和稱杆,以象徵志向安定而心地公平。五種法度都施用到深衣上,因此聖人穿它。符合圓規和曲尺是取它象徵公正無私之義,垂直如墨線是取它象徵正直之義,齊平如稱垂和稱杆是取它象徵公平之義,因此先王很看重深衣。深衣可以作文服穿,也可以作武服穿,可以在擔任儐相時穿,也可以在治理軍隊時穿,法度完善而又儉省,是僅次於朝服和祭服的好衣服。

父母、祖父母都健在,深衣就鑲帶花紋的邊。父母健在就鑲青邊。如果是孤子,深衣就鑲白邊。在袖口、衣襟的策邊和裳的下邊鑲邊,鑲邊寬各一半寸。


~~~~~~~~~~~~~~~~~~~~~~~~~
注:在楊天宇先生撰《深衣譯注》基礎上略加改動而成。
 楼主| 发表于 2004-8-8 0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衣制度

裁用白细布度用指尺

中指中节为寸

衣全四幅其长过肋下属于裳

用布二幅中屈下垂前后共为四幅如今之直领衫但不裁破腋下其长过肋而属于裳处约围七尺二寸每幅属裳三幅

裳交解十二幅上属于衣其长及踝

用布六幅每幅裁为二幅一头广一头狭当广头之半以狭头向上而联其缝以属于衣其属衣处约围七尺二寸每三幅属衣一幅其下边及踝处约围丈四尺四寸

圆袂:用布二幅各中屈之如衣之长属于衣之左右而缝合其下以为袂其本之广如衣之长而渐圆杀之以至袂口则其径一尺二寸

方领:两襟相掩衽在腋下则两领之会自方

曲裾:用布一幅如裳之长交解裁之如裳之制但以广头向上布边向外左掩其右交映垂之如燕尾状又稍裁其内旁大半之下令渐如鱼腹而末为鸟喙内向缀于裳之右旁

黑缘:缘用黑缯领表里各二寸袂口裳边表里各一寸半袂口布外别此缘之广

大带:带用白缯广四寸夹缝之其长围腰而结于前再缭之为两耳乃垂其余为绅下与裳齐以黑缯饰其绅复以五彩条广三分约其相结之处长与绅齐

缁冠:糊纸为之武高寸许广三寸袤四寸上为五梁广如武之袤而长八寸跨顶前后下著于武屈其两端各半寸自外向内而黑漆之武之两旁半寸之上窍以受笄笄用齿骨凡白物

幅巾:用黑缯六尺许中屈之右边就屈处为横?左边反屈之自?左四五寸间斜缝向左圆曲而下遂循左边至于两末复反所缝余缯使之向里以?当额前裹之至两髻旁各缀一带广二寸长二尺自巾外过顶后相结而垂之

黑履:白絧纗纯綦



选自朱子《家礼》
 楼主| 发表于 2004-8-8 05: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衣

深衣创始于周代,流行于战国期间。它不同于上衣下裳,是上下衣裳连在一起的服装,这是中国古代服装的又一形制,即上下连属制。其特点为:方形领、圆形袖、下摆开不开衩,“续衽钩边”,即将右面衣襟接长,接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以丝带系扎。 上部合体,下部宽广,长至踝间。领、袖和下摆的边缘都饰有素色或绣绘滚边。
此衣名的由来是因为穿着时能拥蔽全身,将人体掩蔽严实的缘故。《五经正义》中认为:“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且具体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极深的含意,而“深意”的谐音即为“深衣”。如在制作中,先将上衣下裳分裁,然后在腰部缝合,成为整长衣,以示尊祖承古。深衣的下裳以十二幅度裁片缝合,以应一年中的十二个月,这是古人崇敬天时意识的反映。采用圆袖方领,以示规矩,意为行事要合乎准则;垂直的背线以示做人要正直;水平的下摆线以示处要公平。
深衣面料多为白布或麻布,其束腰的腰带原先用称作大带或绅带的丝带。战国时期,受到西北游牧民族的影响,以皮带配钩制成带钩,由于其结扎便利,所以逐渐取代了丝带。《史记》载“满堂之坐,视钩各异”,说明当时带钩的形式多样,已普遍使用。
由于深衣式样新颖,穿着舒适便利,且裁制简便省工,所以很快流行开来,一直到东汉,成为社会上最盛行的服式。上自天子,下至庶人,无论男女,不分阶层都可以穿用,正如《深衣篇》中所云:“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滨相,可以治军旅,完且弗费,善衣之次也。”使用范围极其广泛。尽管深衣魏、晋之后已不再流行,但这种上下衣裳连属的整合式长衣对后代服装有极大的影响。唐代的袍下加襴,及后来的质孙服、腰线袄子,包括明代的服装,都受此影响。
深衣主要有两种式样,分曲裾和直裾,它流行于不同的年代。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一直流行曲裾深衣。特别是到了汉代,深衣已成为女性的礼服。与战国时期比,汉代的深衣在形制上多为单层,下裳裁成12片;在外观上,衣襟更长,缠绕层数更多,下摆增大呈喇叭状,衣长曳地,行不露足;在穿着上,腰身通常紧裹,腰带系扎在缠绕的衣襟末端,以防止松散。由于这种深衣的右衽斜领领口很低,能露出其内的里衣衣领,因而得名为“三重衣”。其袖型有宽窄两种,袖口都要镶边。
另有一种被称为“袿衣”的服式,形似深衣,只是在其底部有衣襟曲转缠绕而形成的上宽下窄、呈刀圭形的两尖角,是贵妇的常服。
在秦汉时期,男子一般着袍服,是深衣的变种,同样有曲裾袍和直裾袍。
曲裾袍是完全承袭战国时期的深衣样式,多见于西汉早期,至东汉时已就不流行。
直裾袍是直襟衣,也称衤詹褕。其形制是衣长较曲裾袍为短,从领部曲斜至腋下的前襟直通于衣摆。直裾样式出现于西汉,盛行于东汉。最初属于便服,不能做为礼服在祭礼、朝见等重要正式场合穿用。《史记●武安侯传》云:“衣衤詹褕入宫,不敬。”
深衣制到了魏晋南北朝,已不不被男子采用。但在妇女中一直使用,其形式与汉代早期有明显差别。总体特征为“上俭下丰”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服饰为“杂裾垂(上)髟(下)肖”服。服装的的衣身比较简单,右衽,领袖俱施边缘,袖子宽敞肥大。服装特点集中在表现在下摆部位。通常将下摆裁剪成三角,上宽下尖,层层相叠,并且从围裳中伸出飘带。由于飘带拖得很长,走起路来牵动着下摆的尖角如燕子飞舞,故有“华带非(上)髟(下)肖”的形容。到南北朝时,去掉了长可曳地的飘带,而将尖角的“燕尾”加长,使两者合二为一。
深衣和深衣制式的袍服一直到唐代,还与其他制式的服装共为朝服和礼服,可见深衣在汉族服装中的地位。



以上是本人根据服装史对深衣的介绍综合整理,如有不当和错误之处请大家纠正。
发表于 2004-9-25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图讲解就更好了~~~
发表于 2004-9-25 2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4-9-26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蝶,这下好了么,孤鸿真是善 解人意[em07]
发表于 2004-9-26 14: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复杂。认真学习!
发表于 2004-9-29 16: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风动千铃</I>在2004-9-26 14:26:33的o(︶︿︶)o 唉:</B>
好复杂。认真学习!</DIV>

有同感。
发表于 2004-10-23 0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看了晕了</P>
<P>当下来给裁缝看得了</P>
<P>汗~~~~</P>
<P>不过还真得谢谢大人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23 2:36:35编辑过]

发表于 2005-3-22 14: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好好学习哦!</P>
发表于 2005-12-9 18: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后面都是xx叻~~
发表于 2016-1-16 01: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资料 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2 06:14 , Processed in 0.19147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