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8-20 07: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3>徐光启:明朝天主教徒。天文学家、农业科学家、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字子先,号元扈,上海人。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在广东韶州结识西方传教士,初步闻知天主教教义及西方科学知识;后又读到利玛窦的《山海舆地图》。次年中举。二十八年春赴北京应试,途经南京,往访利玛窦,对西方科学知识发生兴趣。三十一年在南京聆听了耶稣会士罗如望的宣道,阅读了利玛窦的《天学实义》。他把“天学”理解为由形上之道和形下之器两部分组成。“道之精微,拯人之形;事理粗迹,拯人之形”(《泰西水法序》)。他认为佛教空无之说“东来千八百年,而世道人心未能改易”,若能将“事天爱人之说,格物穷理之论,治国平天下之术,下及历算、医药、农田、水利等兴利除害之事,一一成书”,加以传布,使人人为善,“可以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以期达到“久安长治”的政治目标(《辩学章疏》)。因此,他接受了“天学”,受洗入教,取教名保禄。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考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从政之余随利玛窦问学,并与之合译《几何原本》前6卷。三十五年丁忧,回籍守制。次年邀意大利耶稣会士郭居静到上海传教,在家中设立教堂,并在其亲友、佃户中发展教徒,是为天主教传入上海之始。守制期间,将《测量法义》参以《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中西会通,加以整理,削成定稿,并撰成《测量异同》、《勾股义》。三年后回京任翰林院检讨。适值钦天监推算日食不确,朝议修改历法,遂和传教士合作研究天文仪器,撰《简平仪说》、《平浑图说》、《日晷图说》、《夜晷图说》。主张翻译学习西方天文学说,“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简平仪说序》)。皇帝对西方科技予以重视。四十年,从意大利耶稣会士熊三拨学习西方水利,力劝其对“修身事天”与“格物穷理”应“并说之,并传之”;聘请高手匠人,在南堂制造各种治水工具,加以推广,编成《泰西水法》6卷。次年以病归,寓天津屯田开荒,写成《宜垦令》、《北耕录》等书。四十四年奉旨回京复职。前此,南京礼部侍郎沈某疏请查办外国传教士,他曾上《辩学章疏》,为传教士辩护。次年2月任詹事府左赞善。四十六年,满清努尔哈赤发兵,辽东军事形势紧急。</FONT>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