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29|回复: 15

[詩文丹青之道] 我的最新水墨画作品《汉刘邦——大风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0 14: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许过过水墨画作品《大风歌》。汉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注释】:大风吹的风云暗涌,刘邦因胜利而衣锦荣还乡,但创业容易守业难,怎才能得到猛士为他守江山。得意欢喜而又隐藏着深刻的恐惧和悲哀...........</P>
<P>重量:650KB</P>
<P>更多水墨画作品:http://www.xuguoguo.com/file-image.asp</P>
<P>水墨画女侠形象代表:</P>
<P>http://www.xuguoguo.com/file-image.asp</P>
<P></P>

[em04][em04][em04][em0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0 15:11:39编辑过]

发表于 2005-9-10 15: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P>很不错!</P><P>过过的水墨我一直很喜欢。本来我心里的《大风歌》是黄沙和大风,没想到过过竟然让灵气的水和大风浑然一体,又不失恢弘,打破了我以前的老看法……佩服。这个我很喜欢!</P><P>刘邦也算是楚人,他应该不会想起黄沙大漠,他心中的大风歌应该是这个样子才对……有点像楚国的云梦泽……</P>
 楼主| 发表于 2005-9-10 15: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蒹葭从风</I>在2005-9-10 15:06:25的o(︶︿︶)o 唉:</B>

<P>很不错!</P>
<P>过过的水墨我一直很喜欢。本来我心里的《大风歌》是黄沙和大风,没想到过过竟然让灵气的水和大风浑然一体,又不失恢弘,打破了我以前的老看法……佩服。这个我很喜欢!</P>
<P>刘邦也算是楚人,他应该不会想起黄沙大漠,他心中的大风歌应该是这个样子才对……有点像楚国的云梦泽……</P></DIV>


<P>[em04]感动中…………</P>
<P>非常感谢姐姐的支持!</P>[em04]
发表于 2005-9-10 16: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3>刘邦,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典型的楚文化圈。</FONT></P>
发表于 2005-9-10 18: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P>整个汉朝最大程度承袭的是楚风,这已经为大多数人所认可;文化的侵袭和濡染,和时间的长短不是正相关,尤其是周的封地在前,楚的吞并在后,谁的遗风重,还用说吗?</P>
发表于 2005-9-10 20: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P>兄既然知道,文化风气不是几个领导人的出身地区所能决定的,那么还要强调“西汉一朝,主要政治文化人物,多出于齐国稷下学宫的一脉的学人和鲁国学人”?不过,说到齐鲁之风,我倒要说几句了。</P><P>我想,关于楚文化重心东移的现象,应该算是历史常识,兄怎会忽略?另外“只可能有极少数上层官僚才是楚人,绝大部分中下级官僚和广大平民都还是当地土著。”——兄也太小觑文化的侵略能力了,太小觑楚化的速度了。下面我就楚文化的东进之路分析一下:</P><P> 楚文化的诞生和大发展是在江汉地区,不过到战国初年,向东扩展,基本占据了长江下游地区,其北界已接近黄河,东部属于吴越文化区的吴、越故地已归其所有;战国中后期,由于西北秦国的崛起,楚国的疆土一再丢失,白起的“丹阳之战”中,楚国连国都郢(今湖北荆州市)都失守了……楚国的西界一再东移,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随之东移到了长江下游地区——楚国的都城先由郢迁到陈(今河南淮阳),再迁钜阳(一说在今安徽阜阳北,或说距陈不远),又迁到寿春(今安徽寿县)……战国后期,楚国的政治中心已移到长江下游地区。楚于前441年灭莒,前306年灭越,前256年灭鲁,势力推进到东部沿海地区。春申君黄歇的采邑位于大海之滨的江东,楚国的东境到达徐泗邹鲁一线,这里的居民都开始自称为楚人了。后来,西汉初年,刘邦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其所持理由也是“齐王韩信习楚风俗”。<b>可见,早在战国后期,所谓 “楚”的地域概念,重点已不是江汉一带,而是濒临大海的江淮之间了。</b></P><P> 综观战国后期天下大势,真的很有意思,一“武”一“文”的两个东进,前者是秦军东向的凌厉的军事攻势,后者是楚文化的柔韧张力。仅仅数十年时间,东部近海的邹鲁吴越一线,已是楚文化的天下了。在我那篇《消失的蒹葭》里,关雎姐姐说了这样的话:天下最后还是被诸战国被视为蛮夷的两种文化得了,一是秦,一是楚……而《蒹葭》《关雎》正是两种文化的诗篇——也正好是我们两人的名字——真是很有意思。</P><P>楚文化特色: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和神话色彩,崇尚自由,富有o(︶︿︶)o 唉,善于想像,善歌好舞,但也信鬼好祠,重神厚巫,原始文化的味道甚浓。西汉就是在这样的浓厚的楚文化的氛围中建立的。汉初文化上的特色,确实是楚文化基本特点的表现。汉初政治上的指导思想是<b>黄老之术</b>,老子本是楚人。不过,我还得澄清说明一点:汉文化并不等于楚文化。它不是对楚文化的全盘因袭和简单模写,而是在楚文化基础上对各种文化吸纳和扬弃后的整合和创造。</P><P>战国中后期,楚风早已达邹鲁境内,就看刘邦吧,好楚声、楚舞、楚衣,对了,就看他吟出的这个《大风歌》不也是很地道的楚辞吗?</P>
 楼主| 发表于 2005-9-10 20: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em04][em07][em01][em04]我今晚又学习了一些知识,有意思,有意思![em04]
发表于 2005-9-11 03: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P>電腦畫的?</P><P>題款中正體字簡化字錯出……</P>
发表于 2005-9-11 21: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P>兄没有看清,我的上帖一直在说文化东进的事……您这样为辩论而辩,将会发展成抬杠,已经失去学术切磋的意义,恕小妹不奉陪了,抱歉。</P>
发表于 2005-9-11 22: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P>可汗兄这样习惯性的寻根究底也不是一两次了,不管什么原因,我都要奉劝一下:历史不是用来消遣的。细节是用来支持大历史观的,一旦单独剥离出来考证,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喧宾夺主。</P>
<P>下面这段话是天风和我私下里的讨论,他写给我的——天风说,既然话题已经结束就不帖出来了,不过我还是自做主张帖出来,因为我想,兄看看也许有好处。</P>
<P><FONT color=#2222aa>“<b>大风歌是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品,其楚辞歌谣的风格早已被文学界公认。从风忽视了,高祖作此歌,虽然是在故乡而歌,但其描绘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并不是故乡之风之云,也不是大楚国之风云,应该是华夏之风云,他东征西战的秦末风云,是他在投项梁、占咸阳、定关中、陔下决胜、乌江逐寇的战争中体验到的风云,这个大风是一个很宏大的概念,历史感相当强烈,绝不能只限于徐沛之地来理解。一代帝王平定立国初期的叛乱、雄视天下的时刻,他的心里只会想到小小黄沙与云梦之泽吗?这首诗,风云只是起兴,“威加海内”才是这个野蛮亭长霸气的显露,从风未免低估了帝王们内心充斥的野心和霸气。</b></FONT></P>
<P><FONT color=#2222aa><b>其实,地域文化的从属关系历来是非常复杂的,是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此消彼长动态演变的东西,文化圈只是一个很宏观很粗略的划分,要论断当时的徐沛之地是哪一种文化风格,不能只看大的文化圈演变和进退的大格局,更重要的是对这一具体地域进行实证性的分析。将它的时代文化残片收集起来,对照荆楚之韵与齐鲁之风各自的文化特点进行分析,以确定它当时哪一种文化特色占有强势,确定其中的复杂的动态演变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带有宏观性的文化特质的判断。尤其是这种大文化圈的边缘地区,更需要这种严谨的考据而不能只简单地拿文化圈的概念去套。应该说,这种论证若要严谨起来,足可以写一本书。这一问题上,你们都自己背离了自己提出的核心论题,而流于空谈。抽去你们帖子中蒙蔽外行的让人眼花缭乱的词语,其实论证非常虚弱和空洞。</b></FONT></P>
<P><FONT color=#2222aa><b>这也让我想到了对历史治学态度的问题。真正名家大家,从来是很严谨的,假如你问他,徐沛之地在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化圈归属问题,也许他会老老实实地承认,他没有研究透彻,不敢下定论。而我们做为初学者,却常常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没有不敢回答的问题。但实际上,洋洋千言,却多是搬用现成的和比较虚的理论,并不能有力地论证核心的命题,而我们却沉醉其中,以为自己论述的精彩绝伦了。我发现,在谈论许多问题的时候,经常会采用论证一大堆可以证明甲命题的东西,却在最后时刻突然偷换成乙结论。你发现了吗?”</b>
</FONT>
……</P>
<P>好了,我想,这个问题可以打住了。后话再不奉陪。</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1 22:50:3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9-11 23: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color=#990000><b>蒹葭姐姐、可汗兄讨论话题很有意思!</b></FONT>[em31][em04]</P><P>可汗兄没有糟蹋了我的作品,可汗兄和蒹葭姐发表的文章让我学习不少知识!</P><P>蒹葭姐说:“可汗兄这样习惯性的寻根究底也不是一两次了!”</P><P>这句话让我笑的合不上嘴, :)  呵呵,说明可汗兄是一位很有意思的人,我的作品居然再次把两位引来研究历史故事,我万分荣幸~~!因为我喜欢听大家的不同意见,不同的故事。</P><P>呵呵,当然,有时候讨论太久,也有些闷闷之意。理解蒹葭姐心情。</P><P>呵呵,也很理解及佩服汗兄的钻研精神!:)</P><P>或者大家转转话题,讨论一下大风歌的不同内涵,围绕大风歌相关事件讨论,这样我更欢喜!</P>[em04]
发表于 2005-9-12 11: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过过的电脑水墨画真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05-9-12 14: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P>大家瞧大风歌是如何来的。</P><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16.5p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6666><B>57 大风歌</B></CENTER></FONT><HR width="94%" color=#ee9b73 SIZE=1><P>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5f8f8" face=宋体 size=3>  垓下决战后,汉王刘邦得到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一个比秦朝更强大的汉王朝。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正式即了皇帝位,这就是汉高祖(西汉纪年从公元前206年刘邦称汉王时算起)。
  汉高祖建都洛阳,后来迁都到长安(今陕西西安)。从那时候开始的二百十年,汉朝的都城一直在长安。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为“西汉”,也叫“前汉”。
  汉高祖即位不久,在洛阳南宫开了一个庆功宴会。他对大臣们说:“咱们今天欢聚在一起,大家说话用不到顾忌。你们说说,我是怎么得天下的?项羽又是怎样失天下的?”
  大臣王陵等说:“皇上派将士打下城池,有封有赏,所以大家肯为皇上效劳;项羽对有功的和有才能的人猜疑、妒忌,打了胜仗,不记人家的功劳,所以失去了天下。”
  汉高祖笑了笑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知道成功失败,全在用人。坐在帐帷里定计划,算得准千里以外的胜利,这一点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给前方运送军粮,这一点我比不上萧何;统领百万大军,开战就打胜仗,攻城就能拿下来,这一点我怎么也赶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当代的豪杰。我能够重用他们,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项羽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所以被我灭了。”
  大家都佩服汉高祖说得有道理。后来,人们就把萧何、张良、韩信称做“汉初三杰”。
  在楚汉战争中,有些带兵的大将立过大功,汉高祖不得不封他们为王。这些诸侯王有的虽然不是旧六国贵族,但是都想割据一块土地,不听汉朝政府的指挥。其中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功劳最大,兵力也最强。汉高祖对他们确实不放心。
  有个原来在项羽手下的将军叫钟离昧,汉高祖正在缉拿他,韩信却把他收留下来。
  第二年,有人向汉高祖告发韩信想谋反。汉高祖问大臣该怎么办,许多人主张发兵消灭韩信。只有陈平反对。陈平说:“韩信的兵比咱们精,他手下的将军又比咱们强,用武力去对付他,是很危险的。”
  后来,汉高祖采用了陈平的计策,假装巡视云梦泽,命令受封的王侯到陈地相见。韩信接到命令,不能不去。到了陈地,汉高祖就叫武士把韩信绑了起来,要办他的罪。
  有人劝汉高祖看在韩信过去的功劳份上,从宽处分。
  汉高祖才免了他的罪,取消他的楚王封号,改封为淮阴侯。
  韩信被降职以后,心里闷闷不乐,常常推说有病,不去朝见。
  过了几年,有一个将军陈豨(音xī)造反,自称代王,一下子就占领了二十多座城。
  汉高祖要淮阴侯韩信和梁王彭越一起讨伐陈豨。可是两个人都推说有病,不肯出兵。汉高祖只好自己去讨伐陈豨。
  汉高祖带兵离开长安后,有人向吕后告发,说韩信和陈豨是同谋,他们还想里应外合,发动叛乱。吕后跟丞相萧何商量了一个计策,故意传出消息,说陈豨已经被高祖抓到,要大臣们进官祝贺。韩信一进宫门,就被预先埋伏好的武士拿住杀了。
  韩信被杀不到三月,汉高祖灭了陈豨,回到洛阳,又有彭越的手下人告发彭越谋反。汉高祖听到这个消息,派人把彭越逮住,下了监狱。后来因为没有查到彭越谋反的真凭实据,就把他罚做平民,迁送到蜀中去。
  彭越在到蜀中去的路上,正好遇到吕后,就向吕后哭诉他实在没有罪,苦苦央告吕后在汉高祖面前替他说句好话,让他回自己的老家。吕后一口答应,把彭越带回洛阳。吕后到了洛阳,对汉高祖说:“彭越是个壮士,把他送到蜀中,这不是放虎归山,自找麻烦吗?”
  汉高祖听了吕后的话,就把彭越处死。
  淮南王英布一听到韩信、彭越都被杀,干脆也起兵反了。他对部下说:“皇上已经老了,自己一定不能来。大将中只有韩信、彭越最有能耐,但他们都已经死了,别的将军不是我的对手,没什么可怕的。”
  英布一出兵,果然打了几个胜仗,把荆楚一带土地都占领了。汉高祖只好亲自发兵去对敌。
  他在阵前骂英布说:“我已经封你为王,你何苦造反?”
  英布直言不讳地说:“想做皇帝啰!”
  汉高祖指挥大军猛击英布。英布手下兵士弓箭齐发,汉高祖当胸中了一箭。幸亏箭伤还不太重,他忍住创痛,继续进攻。英布大败逃走,在半路上被人杀了。
  汉高祖平定了英布,路过他的故乡沛县住了几天,邀集了故乡的父老子弟和以前熟悉的人,举行了一次宴会,请他们一起喝酒,无拘无束地快乐几天。
  他在快乐当中,想起过去自己怎样战胜了项羽,又想到以后要治理好国家,可真不容易。别说一些诸侯不肯安分守己,就是边境上也常常发生麻烦,哪儿去找勇士帮他守卫呢?
  想到这里,十分感慨,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FONT>
</P>[em04]
 楼主| 发表于 2005-9-12 14: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color=#2222aa><b>“大风起兮云飞扬”并不是故乡之风之云,也不是大楚国之风云,应该是华夏之风云,他东征西战的秦末风云,是他在投项梁、占咸阳、定关中、陔下决胜、乌江逐寇的战争中体验到的风云,这个大风是一个很宏大的概念。------------这句话</b></FONT><FONT color=#000000>天风说的很对。</FONT></P>
发表于 2005-9-12 21: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color=#d52b2b size=4><b>过过好厉害哇......................</b></FONT></P><P>=================================</P><P>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P><P>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P><P>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P>
 楼主| 发表于 2005-9-12 21: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荒野孤鸿</I>在2005-9-12 21:07:47的o(︶︿︶)o 唉:</B>

<P><FONT color=#d52b2b size=4><B>过过好厉害哇......................</B></FONT></P>
<P>=================================</P>
<P>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P>
<P>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P>
<P>[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P></DIV><b><EM>荒野孤鸿的诗也好厉害哇!!!</EM></b>

[em0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3 05:17 , Processed in 0.07836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