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82|回复: 1

[转帖]如何练习太极拳的粘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1 22: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博武网

   粘”是太极拳推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两个互相作用,用内劲与对沾连的动作。

  粘劲是练太极拳的基本功内劲,是太极拳的中庸之劲。与对方接触后不先不后、不顶不丢,实质上是以吾劲敷盖在对方劲力上,好像对方一人在练推手。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浮我随,故沉我松。

  太极拳是一种短打拳种。要求能寸劲击发,“挨”着何处何处击。因此,“粘”是技击的前提。粘得牢,才算懂劲。只有粘贴住对方,才能充分发挥太极拳的短打技能。

  太极拳名家陈微明指出:“太极拳手若粘不上人,就谈不上用。”他认为“粘”是太极拳技击的要素,练拳要终身求它。

  粘劲须得在推手中追求。《拳经总歌》的开头两句,指出了求粘劲的方法与途径。“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丝我皆依。”“诸靠”指的是推手八法,是两人手臂互靠,用推手八法粘贴缠绕以练习懂劲和放劲的技巧,通过严格、正确、反复的练习,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高级推手技术水平。

  推手时上肢画圈缠丝,下肢随上肢前进、后退移换重心,在“不顶不丢”的原则下,运用三根九防线的粘贴适应动作。不论是单推手还是双推手,是定步推手还是活步推手,初练时,特别要注意粘点皮肤灵感。通过粘接受信息传递,采取行动的应激反射。久练,功夫加深,这个应激反射过程,也随之加强。求粘劲,大脑的思维是关键。接受信息传递,辩证思维传递接收如闪电,应激反射如雷霆,对来自内外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大脑要做出果断的正确反馈,意导人体各器官,各组织协调工作,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推手时的听劲、懂劲来自粘劲。没有粘就没有肤感,因此,双手要起到接收情报作用。推手时,先在手,后在身,做到处处能粘、处处能随,不丢不顶。随人之动而伸缩、进退。练时要遵循“舍己从人”的原则,处处能察觉和顺应客观的变化规律。动作圆转自如,从人仍能主宰于我,不失我之中正不偏,就能制人,并且不被人制。


练习太极拳的粘劲要明确目的方法,会总结循序渐进的练习。

  1.定人
  (1)初级阶段。要选择太极拳技术比自己高的陪练,最好请老师做陪练。因为初练拳者,心情紧张,手臂部知觉不灵,犹如木棍,腰胯不松,进退虚实不分。因此,让老师引领,边推边指正动作姿势及粘、掤的表现。这种推手俗称“喂劲”。如慈母之喂食,日久感觉渐趋灵敏,由于手臂而肩胸,而背,乃至周身皮肤,均能粘住敌身。仿佛婴孩之母接受喂食而能自动的精确进食一般,意求粘连劲。切记不必急于求其他劲力,要单一目标而求之。

  (2)总结阶段。熟练后,应与此等技术者推练,这样推练是一种比较法,边推边总结自己的接触感受,也是手者离母独立生活的阶段。实践出真知,与同等技术者推练,当然不如与老师推练那样,粘、连、沾、随、不丢不顶。推时会产生凸凹、顶、丢、偏之病,这样两人才能吸取教训,不断求精。

  (3)验证阶段。要选择初练推手者练习求粘。因为初练者与己初练时一样。让彼把自己原来的毛病表现出来,更能促进练粘功的进程。只要能适应彼的各种动作,说明自己的粘功有了根基。然后与不同层次的人推练,逐渐求适应感觉,久练,达到随心所欲用粘功。

  2.定形式
  各种形式是前人推手求粘劲的途径,他们创立的推手形式都经历了实践考验。各种形式是按人们的认识从易到难的规律制定的。陈式太极拳有五种推手形式,即挽花、定步、活步、大(扌履)、花脚步。练习者按照这种形式顺序求练,粘劲功夫定能求达。

  3.定位置
  要根据推手的形式,选择练习搭手的位置。推手的粘吸位置顺序为:上肢腕、肘、臂、肩;下肢脚、膝、胯、臀。然后从远到近,以身试手练习。最终练出浑身能掤,能粘。这样才能趁机放劲,力求达到“挨着何处何处击”的高级功夫。

  4.定速度
初练者动作不灵活,意导缓慢,推练时要随着形式、位置变换速度。速度顺序要先练慢速再练快速,然后再练快慢交错,逐步求达快慢都能粘吸对方。

  5.定力度
  推手用轻力,再逐渐加力度。不论轻力还是重力,都应均匀用力。每周要用重力推练三次,每次约五分钟,然后用轻力推练。目的是使对方更好地掌握感知的粘劲。再用重、轻、空三种力度变换练。求敏感要在不知中形成习惯,增加难度,才能加速粘,掤功夫的提高。

  6.定距离
  距离固定初学者有规可循。上肢的粘、连与下肢有关,与腰胯旋转有关。初练时,距离不定,便容易凶顶、丢之病,最好是先定步,再动前弓步,掤练一段时间,再活步推练,能直来直去上下步,也能走圆弧推练。坚持推练,肤感定增。

  最后要综合训练,先按照五种推手形式求粘,再练散手用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防守能做到堵、截、理、绕四肢法,放劲能画圆出方,干净利索。
发表于 2006-8-1 22: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P>为了解天汉 通览全部明贴 受教 <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ff size=4>晓凤鉴明 </FONT></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02:38 , Processed in 0.05581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