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face=宋体>
<P><FONT size=3><B>中华书局 出版 作者:杜尚侠 张庆利</B></FONT></P>
<P><FONT size=3><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book/nzt/his/zhengshuohanchao24di/U982P112T78D612F1454DT20050825103202.jpg" border=0></P></FONT>
<P><FONT size=3> 在汉代可视为“帝”的有30多个,为什么我们只写“二十四帝”?吕后在惠帝后虽擅政8年,《史记》也将她列入“本纪”,但她并未直接称“帝”;惠帝后有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留传下来的“少帝”,昭帝后有一个继位仅27天的刘贺,安帝后有一个在位7个月的“少帝”刘懿,灵帝后也有一个在位7个月的“少帝”刘辩,这4个人在位均未跨年度,未及改元;反莽战争中,刘玄虽称帝,也建有年号,但并未建立统一的国家;王莽虽与汉关系紧密,但另立一朝。所以,这七个人均不计算在内,书中仅列“二十四帝”。
---------------
<B>目录(1)</B>
---------------
<B>前言</B>
</FONT><FONT size=+0><FONT color=#000000><FONT size=3><B>高祖刘邦 前206年——前193年</B>
从平民到领袖
从诸侯到盟主
从汉王到皇帝
刘邦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FONT></FONT></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 <B>惠帝刘盈</B> 前194年——前186年
“日饮为淫乐”的“仁弱”皇帝
惠帝一朝与黄老政治
惠帝身后:女主专政
刘盈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 <B>文帝刘恒</B>前179年——前157年
登基:是偶然,还是必然
皇权:是分割,还是集中
治世:是利国,还是利民
司法:是守成,还是改革
边事:是抵御,还是安抚
刘恒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 <B>景帝刘启 </B>前156年——前139年
对诸王:成功平叛,稳固皇权
对匈奴:和多战少,蓄势待发
对政治:清静恭俭
对储位:明争暗斗
刘启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 <B>武帝刘彻</B> 建元元年(前140)——后元二年(前89)
思想上:独尊儒术
政治上:变革制度
军事上:反击匈奴
经济上:调整政策
外交上:汉通西域
边事上:大力开发
决策上:存在失误
刘彻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 <B>昭帝刘弗陵 </B>始元元年(前86)——元平元年(前74)
权力:霍光辅政
为政:俭约宽和
身后:废昏立明
刘弗陵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 <B>宣帝刘询 </B>本始元年(前73)——黄龙元年(前49)
身世:迎自民间
魄力:清除霍氏
功绩:中兴之主
刘询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 <B>元帝刘奭 </B>初元元年(前48)——竟宁元年(前33)
由盛而衰的分水岭
汉匈冲突的休止符
刘奭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 <B>成帝刘骜 </B>建始元年(前32)——绥和二年(前7)
王氏家族贵幸倾朝
赵家姐妹专宠昭阳
刘骜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 <B>哀帝刘欣 </B>建平元年(前6)——元寿二年(前1)
面对权力:新旧外戚的较量
面对危机:垂死前的挣扎
刘欣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 <B>平帝刘衎 </B>元始元年(1)——元始五年(5)
从藩邸坐到帝座上的小病孩
被权臣玩弄于掌心的小傀儡
刘衎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 <B>孺子婴 </B>居摄元年(6)——初始元年(8)
假皇帝和真太子
权臣篡汉和西汉灭亡
刘婴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FONT></P><FONT size=3>
<P>
<B>光武帝刘秀 </B>建武元年(25)——建武中元二年(57)
克定天下
重建帝国
立德垂训
刘秀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P>
<P> <B>明帝刘庄</B>永平元年(58)——永平十八年(75)
睿智之子
明智之主
严切之君
刘庄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P>
<P> <B>章帝刘炟 </B>建初元年(76)——章和二年(88)
一个宽厚的长者
一个亲善的仁君
一个纵恶的祸首
刘炟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P>
<P> <B>和帝刘肇</B>永元元年(89)——永兴元年(105)
<B>附:殇帝刘隆</B>(延兴元年[106])
听之任之:窦太后临朝
经之营之:汉和帝亲政
颠之倒之:两贵人争胜
刘肇个人小档案
附:刘隆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P>
<P> <B>安帝刘祜 </B>永初元年(107)——延光四年(125)
十四年坐享其成
只五载权倾政丧
刘祜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P>
<P> <B>顺帝刘保 </B>永建元年(126)——建康元年(144)附:冲帝刘炳
(永熹元年[145])</P>
<P> <B>质帝刘缵</B>(本初元年[146])
权力魔术:从废置到承续
权力转换:从宦官到外戚
权力速递:从冲帝到质帝
刘保个人小档案
附:刘炳个人小档案
刘缵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P>
<P> <B>桓帝刘志 </B>建和元年(147)——永康元年(167)
对外戚:百般无奈
对宦官:百依百顺
对党人:百种非难
刘志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P>
<P> <B>灵帝刘宏 </B>建宁元年(168)——中平六年(189)
徘徊于外戚与宦官之间
流连于香艳和荒诞之间
遗恨于宫廷与皇子之间
刘宏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P>
<P> <B>献帝刘协 </B>初平元年(190)——延康元年(220)
身世之悲
终生之悲</P>
<P> 东汉之悲
刘协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P>
<P> <B>附录</B>:汉朝帝王世系图
<B>后记</B></P>
<P></FONT></P>
<P><FONT size=3>---------------
<B>前言</B>
---------------
两汉400多年,先后有24位皇帝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虽贵为一国之君,但也有说不出的悲欢离合和无尽的人生苦楚,本书就是以这24位皇帝为中心,来解读大汉帝国的兴衰演变和坎坷历程。</FONT></P>
<P><FONT size=3>写史是凝重的。凝重的原因在于,历史的风风雨雨,常常让我们唏嘘不已,涕泗长流,以致或摩拳擦掌、或凝噎废食!楚汉战争的硝烟与战火,刘邦用人的明智与愚蠢,文景之世的无为而盛治,汉武大帝的盛极而始衰,光武刘秀的续汉而中兴,外戚宦官的肆虐与祸患,清流党人的不屈与抗争,等等,等等,都时时拨动着我们的神经,触发着我们的感情。</FONT></P>
<P><FONT size=3>写史又是神圣的。汉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著名散文《报任安书》中说,他写《史记》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就是要通过历史的记述,探究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求索历代王朝的兴衰成败之理,表达对社会、历史、政治的独到见解。因此,无论是历历在目的人物描写,还是“原始察终”的史事叙述,无论是游观足历的实地考察,还是论载其则的史文撰述,写史的人都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所以,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FONT></P>
<P><FONT size=3>写史是为了给人读的。于是,读史也便多了一份凝重,同时也便多了一份神圣。</FONT></P>
<P><FONT size=3>让我们感慨的是,汉代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太重要了。虽然是“汉承秦制”,但秦祚太短,它所创立的统治模式都是由汉代确立、实施、完善,以致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余年的。汉代在亡秦之后,第一次在更广阔的范围上实现了大一统。这时期,生产极大发展,经济空前繁荣,民族的精神、活力得到了充分的恢复,也得到了充分的弘扬。这确实是一个产生了“非常之人”,出现了“非常之事”,建立了“非常之功”的时代!</FONT></P>
<P><FONT size=3>让我们进一步感慨的是,汉代文化在具有博大气势的同时,其稚拙芜杂也是颇为突出的。在发明了造纸术、浑天地动仪的汉代,谶纬神学也是十分发达的,它在宇宙观、历史观、道德观、文化观、宗教观等许多方面,直接参与了汉代思想文化的建构,因而汉代文化具有许多迷信的色彩。在雄才大略、豪杰辈出的汉代,孤儿寡母的时代特色也是十分明显的。高祖皇后吕雉一直活到她儿子惠帝死后8年,文帝皇后窦氏在她的孙子汉武帝刘彻即位6年后才死去;汉昭帝8岁即位,东汉从和帝开始每个皇帝都是少年甚或幼年登基:桓帝15岁即位,安帝13岁即位,灵帝12岁即位,顺帝11岁即位,和帝10岁即位,献帝9岁即位,质帝8岁即位,冲帝2岁即位,殇帝甚至1岁即位,2岁就去世。少儿(甚至幼儿)称帝,自然母后当政,母后依靠外戚,儿(或孙)帝依赖宦官,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便不可避免,最终导致了汉代的灭亡。
需要说明的是,在汉代可视为“帝”的有30多个,为什么我们只写“二十四帝”?吕后在惠帝后虽擅政8年,《史记》也将她列入“本纪”,但她并未直接称“帝”;惠帝后有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留传下来的“少帝”,昭帝后有一个继位仅27天的刘贺,安帝后有一个在位7个月的“少帝”刘懿,灵帝后也有一个在位7个月的“少帝”刘辩,这4个人在位均未跨年度,未及改元;反莽战争中,刘玄虽称帝,也建有年号,但并未建立统一的国家;王莽虽与汉关系紧密,但另立一朝。所以,这七个人均不计算在内,书中仅列“二十四帝”。</FONT></P>
<P><FONT size=3> 我们努力“紧紧围绕24位皇帝这根主线,串起西汉和东汉时期的历史”,力求展现汉代皇帝的立体人生和大汉王朝的时代风貌。愿这种展现能够在广大读者的心目中树立起一个汉代的形象。</FONT></P>
<P><FONT size=3>
张庆利
2005年7月26日
</FONT></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2 19:19:4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