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81|回复: 17

[读史札记] 汉族旷古大英雄“冉闵屠胡”,拯救中华汉族于灭绝之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8 17: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ONT size=2>
<P>  
  在东晋五代十国五胡乱中华的公元300年时期,面对五胡攻入中原、惨烈屠灭数百万汉族,中华民族不但文化面临灭顶之灾,而且在汉族刚刚形成之初,就面临种族灭绝的整族被屠灭的巨大危机。如果不是天降旷世汉族大英雄,中华文明就被列入四大文明的完整中断之列了。</P>
<P>  而把中华民族从这个旷古大灾难之中拯救出来,以暴易暴、以弱胜强的旷世汉族战神,就是大魏武悼天王——冉闵,也就是历史记载的“冉闵屠胡”。</P>
<P>  网站上一个名为汉人001的网友感叹到:
“  雅利安入侵造成了印度原住民成了永远的贱民。
  冉闵以已之力,中止了中华境内这一可怕的趋势,对现在活着的汉人而言,功莫大矣!”</P>
<P>  </P></FONT>
<P align=center><FONT size=5><B>中华文明和中原汉族的空前灾难</B></FONT></P><FONT size=2>
<P>  五胡乱华时期,原来居于中华大地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大举侵入中华大地,大肆的对汉人进行着屠杀和奴役,北方汉人数量锐减,只剩下几百万,而入侵的胡人人数却达到了五六百万,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局面。纵观中国历史汉族生存从来从来没受过如此的严重的威胁,即使是元清时期也比好这个时期要得多。大量汉人无奈只有南逃,晋王朝也只得往着南方迁都,西晋遂灭。</P>
<P>  据晋朝时期的“晋·江统〈徙戎论〉”五胡乱华之前,北方迁入中原的胡人已高达数百万,很多地方超过了当地汉人人口。五胡乱华时,又有大量的西北诸胡和北方的鲜卑迁入中原。
  《晋纪》《晋书》记录当时永嘉丧乱,中原士族十不存一。
  唐编《晋书》卷65《王导传》据说:“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这就是说,南迁的人超过了半数。
  留在北方的汉人命运很悲惨。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如《晋阳秋》残本所称的“胡煌”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诸晋史中也有大量屠杀记录,屠杀在数个州开展。)
  当时“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北方的汉人最多不过只剩下了四百万人左右。
  到公元349年,冉闵屠胡之前,迁居中原的胡人高达五六百万之多,数量上相当惊人,他们是在东汉、魏、晋、石赵四个朝代因各种原因迁到中原地区来的胡人。有被当时政府强迁进来的,有主动迁进来的,有武装打进来的。胡人人口还在增长,而汉人不断减少。
  《晋书》:“方今四海有倒悬之急,中夏逋僭逆之寇,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复仇之憾!”以冉闵为首的汉族人们对入塞胡族的复仇行动,是汉人发起的绝地反击。 </P>
<P>  入塞胡族成份复杂:  
  像羯族、白奴族、丁零族、铁弗族、卢水胡、鲜卑(史书称白虏)、九大石胡的远迁部落等主体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
  氐族包括大月氐、小月氐和巴氐。大月氐主体为白种人,小月氐和巴氐主要为黄种人。
  而姜、夫余、乌桓(东胡与匈奴混血)、和入侵辽宁的o(︶︿︶)o 唉等民族主体为黄种人,个别部落除外。
  如果等他们杀尽了北方汉人,在中原地区繁殖起来。会成为一个金发碧眼的种族(根据现在鲜卑后代千分之几白人血统都成显性基因的特征),会再向南方要生存空间,再把南方的三百万汉族人杀掉或大部份杀光、小部分被溶入新的种族。而不是其它各胡基本上被赶尽杀绝,不是仅剩北方汉人人口百分之几不到的胡人溶入北方汉族。汉族像其它的三大古国的民族一样被灭族是很可能的。</P>
<P>  诸胡乱中华时,北方汉人被只留下四五百万,这得主要归咎于匈奴人和源于东欧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区的白种羯族。
  这个民族原本不过二、三十万人,几乎全民皆兵,而且对待汉族极其残忍。</P>
<P>  冉闵灭掉羯族后赵,歼灭三十多万羯族与匈奴为主的胡兵。冉闵后来在邺城对羯族屠杀了二十几万,加上全国各省各地的复仇屠杀。羯族与匈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

  可惜的是有一支万人的羯族部族,因为向北投降鲜卑而保留下来。后来鲜卑人帮助它们杀了冉闵,鲜卑入主中原。这支羯人在鲜卑的统治下以打仗为业。
  鲜卑内战时羯酋造反,压抑久了的尔朱羯疯狂地杀着鲜卑人,差点将鲜卑灭族。
  在鲜卑复仇的打击下,羯人在后景带领下跑到南方梁朝统治区,好心的南方梁朝政府接纳了他们,收为雇佣军。忘恩义的后景确杀死了梁武帝,对江南汉人实施血腥的种族屠杀,使原本人口众多,千里沃土的江南变成赤地千里,尸骨遍地,杂草丛生的不毛之地(仅屠健康城就将全城四万户约二十万人杀绝。)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后景之乱,试想如果后景这时再杀到南朝的两广地区,把未充分武装起来的两广地区也个个击破,再把当地汉人也杀光,南方除个别山区外可真谓无人了。 </P>
<P>  直到后来,南梁将领陈霸先带珠江流域的两广军队准备充分后北伐江南,花了很大代价才灭此悍族,这一种族才真正从地球上消失。陈霸先将从江南跑来两广的难民回迁,把许多原本在两广和越地山区的人口补充到长江中下游,充实当地人口。陈霸先建立陈朝,采取了很多开明的措施来恢复经济和人口增长,即使这样直到隋灭陈时已经很多年过去了,南方的人口却一直没有恢复到后景之乱前的规模。 </P>
<P>  由此可见,单后景几千羯兵就可血腥杀光江南人,更别说几百万白种胡人如果没被驱逐出在中原,而在中原繁殖几千万后必然向南方要生存空间的结果!</P>
<P>  <B>冉闵屠胡</B></P>
<P>  面对中原汉族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濒于灭族和文化灭绝之际,冉闵残酷屠胡可谓汉武帝、霍去病重生!</P>
<P>  公元350年前后,冉闵歼灭数十万后赵军团,推翻万恶的羯族后赵王朝,致书各地,号召汉人起来疯狂屠杀胡人复仇。
  冉闵起义成功后,河北南部,山西,河南,山东四省的匈奴、羯、鲜卑、羌、氐人在冉闵组织的汉人的大反击中被全部树清。仅山西中南部和河北常山以南被杀的白奴(匈奴分化为白奴和黄奴,黄奴自称夏后依,白奴被冉闵和各路山西义军杀绝)多达六十万之多,其中四十万被冉闵正规军杀绝。两次屠羯达三十二万之众,羯族从此从中国历史上消失。
  冉闵是五胡乱华时中原地区汉人起义首领之一,后被推为国主。当时有羯胡在河北暴孽,残害汉民,先有驱数十万汉丁修林苑甲兵,死伤遍野。后五十万人造甲,十七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又有夺汉女五万入后宫肆意变态凌杀污辱之行。汉儿冉闵立誓扫中原,恢复中华河山,一朝得机起兵,旦夕间尽灭羯胡。后又以扫清中原为号召,扬言要六胡退出中土,否则将其统统杀绝。这就是有名的《杀胡令》。
  北方各地汉人群起响应。
  史载全国各地:所在承闵书诛之。当时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北部、陕西的汉人都纷纷起兵,仅邺都一地被杀的胡人就高达20几万(甚至远在陇西的麻书收到冉闵的“讨胡檄文”后,都杀掉所部胡人响兴,因为陇西胡人太多,麻秋带领部下斩关向东出关中去投靠冉闵,中途与胡人王朗干了一仗,杀朗部胡人数千,后被氐酋蒲洪捉了去。) </P>
<P>
  <B>冉闵驱胡</B></P>
<P>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旷世先驱!</P>
<P>  除了向侵略者报仇外,冉闵最大的功绩还在于驱逐胡蛮数百万出中土。
  “自季龙末年而闵尽散仓库以树私恩。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青、雍、幽、荆州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 ”
  冉闵赶胡族出中原,为汉人的发展创造了空间,令山东、河南、安徽、江苏(长江以北地区)、湖北(长江以北地区)回归东晋。冉闵的神兵铁骑,让胡人从此不敢再轻视汉人的武力,收敛了他们肆意抢掠的行径。冉闵,不愧为我大汉千古大英雄,其功业利在千秋!!!
  石虎统治后期,冉闵散发仓库中救济饥民。冉闵推翻后赵,分兵四面出击,与各胡酋互攻,数百万胡人被中原人们驱逐(石虎强迁到邺城的共计几十万汉人,也有近半数在动乱中返还家乡,中途大部份却被胡人所害。)
  氐、羌、胡、蛮等各民族数百余万,返还陇西或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九大石胡甚至迁回中亚老家。返迁途中不同民族的胡人相互进攻掠对方,甚至人肉相食,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能成功回去。
  冉闵使胡族大返迁,造成中原百余万胡人死亡达十之七八,这就变相的杀了百万胡人。</P>
<P>
  <B>一代战神</B></P>
<P>  作为一代战神,冉闵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可谓空前绝后,项羽在世!</P>
<P>  (1)其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
  (2)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3)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4)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5)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6)六战于邺城以一二千刚组织的汉骑将远至而来的胡军七万打的溃不成军;
  (7)七战又有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不退反进竟十战十捷!</P>
<P>  
  中国历史上后来建国的十六国国家,鲜卑除外,是成功返回去的未被杀灭民族部落重新入主中原所建立。但这时胡人数量大减,民间汉人恢复增长。胡人见识了汉人血腥报复的可怕,不得不向汉人寻求合作,汉人从事农耕,胡人则充军打战。五胡乱华时的少数民族往往打战不论男女老少全族皆兵。当然往后发展精兵全由男子充当。在十六国南北朝频繁的战争中,胡族大量战死,胡族彼此之间也相互灭族。民间从事农耕的汉人不断恢复增长,北朝东西魏的战争使胡人人口枯竭。两国汉族大地主势力却强大起来,为补充兵源不足,不得不开始大量起用汉军.西凉地区的汉军得到北周起用,正是在这一时期.鲜卑国主们把公主嫁给这些汉族地主势力以拉拢他们,汉军的起用为后来杨坚灭胡和隋唐的建立创造外部条件。 </P>

<P align=center>网上ID,居然:</P>
<P align=center>屠灭魔胡、驱逐胡虏,有如汉武霍去病在世!
百战百胜、以少胜多,恰似楚霸王项羽重生!
</P>
<P align=center></FONT> </P>
<P align=center>风卷尘沙起
云化雨落地
无数英雄勇四方
人间正气存古今</P>
<P align=center>刀剑穿梭急
情丝缠绕英雄体
情泪伴酒洒边际
饱沾热血书过去</P>
<P align=center>哪有常胜无敌
哪有人儿不去
哪有无终的曲
哪有不散的席</P>
<P align=center>只有情深似海义无边
任凭云散风聚~~~
</P>
发表于 2005-10-28 17: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H1>记住这个英雄的名字——冉闵!</H1>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8 17: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冉闵印象

<P align=center> </P>
<P align=center><FONT size=2>文/刘中轩</P>
<P>  1. 五代十国的历史,我至今都是混乱的。中原五十来年的时间,前后更替了二十余位皇帝。就算美国的总统制四年一届,一人当选一次,也不过这二十来位的一半。这一段历史又称为五胡乱华。
  按照民族融合的观点来看,五胡乱华是不正确的。那一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许多的少数民族,特别是匈奴、鲜卑,羌族、氐族等等都融进了汉族乃至中华民族。甚至匈奴也称汉朝皇室后裔,所建政权更称汉。可能很多历史原因,以及现在的民族政策的关系,流传下来的故事不多,那一时代在学过的教科书上也谈的很少,只记得是鲜卑的青年皇帝改革和淝水之战。那一段兵火流血的历史不应该那么少的记载的。好多人和事迹似乎都掩盖在了历史的尘埃下面了。
  所以,偶然上网翻阅历史帖的时候,看见了一个叫做冉闵的人和他的事迹,而评价却毁誉参半。我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冉闵”这个字眼到处搜索。网络真是最好,也最方便的图书馆,一个上午的时间,我陆续的找出这个人的只言片断,慢慢的用我自己的方式,捏出一个对自己而言的完整形象。</P>
<P>  2. 冉闵,和现代人名字很象,有些史书如日本的又做染闵。在我们能够公开看见的大路货史书中,他被埋没甚至连自己建立的大魏(史称冉魏政权)都无法得见。</P>
<P>  在五胡(其实不只五个少数民族)攻入中原后,冉闵父亲在当时参加汉人自救而建立的乞活军中做统帅。尔后被羯人政权后赵的石勒重创。其父重伤死亡,冉闵时约十二岁。石勒看冉闵年幼却聪明伶俐,并敬为名将后人,便让自己儿子石虎收其为义子。
  之后二十余年间,冉闵易名为石闵,并逐渐成长为后赵军中一员猛将,据史书描述为身长八尺,使用双刃大刀,座下一匹朱龙马,相当的英姿飒爽。同时在后赵军中参加过对东晋的战争,取得过重大战功。咋看之下,就象一个迷失的孩子,为和自己负有血海深仇的敌族效力,杀戮同为汉族的东晋人。</P>
<P>  二十年,足以改变一个人,外貌、内心、性格甚至观点。可是二十年,他终究还是没有忘记家国深仇,还是记得自己是汉人。他擅自开仓放粮救济汉族饥民。在石虎死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前后扶植了几个后赵的傀儡皇帝,并派人通告东晋准备接受归顺。</P>
<P>  也许因为曾经在战争中与东晋交过战,也因为后赵大将的“显赫”身份,东晋王朝始终视他为叛徒与敌人。在部将的拥戴下,他建立了五胡入中原后第一个汉人政权,放出被羯人抓进后宫蹂躏的史称5万的汉家少女。
  然后,公元350年左右,冉闵开始了在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屠杀。他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杀羯人以及其他胡人。因为这个民族原本不过二、三十万人,几乎全民皆兵,而且对待汉族极其残忍。想必至小丧父以及二十年来的经历,让他看的太多的羯人的凶残与野蛮。他杀胡人,发布了有名的《讨胡令》以及讨胡檄文,号召北方汉人打杀胡人,要求五胡各归其土,不得再期辱汉人。
  而史载,冉魏政权建立三年期间每月均战事不断。冉闵经常率领弱势兵力决胜实力远强于自己的胡人大军,并且总是一马当先,几乎无一败绩。作为处于胡人包围之中的冉魏政权,由于常年的征战,兵源与财政根本无法得到补给,失败已是命运的使然。冉闵本人想必应该知道这层道理。
  尤其是他的大开杀戒。当时北方地区汉人要么南迁做了客家人,要么已被屠杀,只剩有一千万,与进入中原的胡人基本接近。一千万中多为汉人百姓,手无寸铁。而胡人多为游牧民族,多强悍。同样的人数对比,汉人总是显得弱势。
  冉闵的杀戮,与政权的建立,自然不容于周围的胡人。群起而攻之,可以想见,行武出身的冉闵该知道,这是个知其不可为的事情。聪明点的做法,应是不张扬自己的汉人身份,融合最大势力的胡人。而汉人,人数不占优,又处于弱势。他去给汉人出气,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可是他是做了。</P>
<P>  3. 鲜卑人率二十万铁骑进攻冉魏。冉闵兵不过一万,据说十战十胜,也说十二战十二胜的。最后仅余残部,甚至孤身。终落入陷阱被俘。而对方厉声质问他为什么造反,他便说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可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惹恼了对方,让鞭责三百,然后斩首。何等英雄壮烈。
  这一幕,象极了《勇敢的心》里的华莱士在酷刑后吼出“freedom”的情形。记得那时候是看的眼角濡湿。
  之后,因为中原内乱,东晋乘势收复了一些北方失地。而冉闵剩余的将领全部自杀身亡,冉魏的汉人百姓二十余万南迁。
  也许冉闵的历史,华莱士的历史都是被人窜改的。华莱士被称作叛国贼。冉闵一个被人诟病的是做过胡人的义子,有人说是变节。其实很好笑,十二岁的孩子能左右自己什么。况且电影《亚瑟王》里面,亚瑟幼时也被罗马人带走做了罗马骑士,成年之后才回归英伦。另外一个,就是他无法避开的一点——屠杀。
  希特勒屠杀,除本国犹太人外,多为侵略国之人。某些新政权搞屠杀,是本国人。而冉闵杀人,面对的主要是侵略自己家园又屠杀过自己族人的外族。在手段也许上残忍了很多,特别是几乎将羯人灭绝。史载,羯人本性凶残,且属于白种人。该族人剩下的逃亡后,曾经被南梁收留。梁末,该族作乱,大肆屠杀周围汉人。将军陈霸先刚好整编完军队,立即迎头抗击,最后不得已灭了这群最后的羯人。于是在中国历史上便消失了这个彪悍的民族。究竟谁对谁错,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历史,线索散失殆尽,已无法评判了。</P>
<P>  冉闵的心思,也许可以用《天龙八部》中的箫峰略做参考。身为天下第一帮派丐帮帮主,武艺冠绝中原,又肩负保卫汉人百姓,抗击契丹的巨任。可是有朝一日得悉自己的真实身份,且汉人对他群起围攻,若大的中原竟无一藏身之所。最后归回契丹,机缘巧合下做了南院大王,也是先前自己视作死敌一方的重要首领,最后又在契丹攻宋的决策下,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当真是天意弄人。
  少年的冉闵应该还是知道自己的汉人身世,可以隐忍二十余年光景,做了羯人大将,与东晋作战。也许,面对荣华富贵,他也想过忘记身份,做个羯人。我们可以从自私的角度揣测冉闵。眼看后赵政权无人,手握重兵的他已经可以黄袍加身。但是汉人身份让他无法取信于羯人贵族。无奈他只有重回汉人角色。但是他为什么又向东晋发信提出归顺呢?汉人政权不信他,胡人要剿灭他,两方夹攻下,处境远难于箫峰。
  也许他是在等待时机以血杀父亡国之恨。每遇大战,总是身先士卒。临死时更是慷慨陈词。一个心胸机狭之人,又如何可以说的让人热血沸腾?</P>
<P>  4. 历史往往充满了矛盾,以为历史总在任人强奸。清人改史创下窜改中国历史的高潮,而今得到的正史资料,又到底有几成可信?
  冉闵终其一生,先事胡人,又大杀胡人,在历史上已经成谜,不同的史籍评说完全相反。英雄?枭雄?暴君?救星?鲜卑人杀冉闵,却又追谥为武悼大王。强悍的少数民族人是很尊敬强悍者的。尔后,鲜卑人也全部融入汉族。民族融合,而冉闵究竟是屠杀还是复仇,抑或保护汉人家园,真相也已经随风。</P>
<P>  历史上可以无可争议的,是冉闵的男儿血性本色,和屡屡以少胜多的非凡军事才华。而这些,做传奇,做英雄,被我们记得也足够了。</P></FONT>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8 18: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P align=center><FONT size=5><B>五胡乱华:冉闵之冤</B></FONT></P><FONT size=2>
<P align=center>作者:rxyry  发表日期:2005-09-15 11:52:20 </P>
<P>  <B>一、关于冉闵的家族背景 </B></P>
<P>  冉闵可不是一个没有来头的莽撞武夫,他是有着显赫的家族背景的。相信大家还记得在初中的时候的语文课本中,有两篇关于孔子和论语的文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季氏将伐颗臾》中提到过的冉求(即冉有),冉闵正是这个冉氏家族的后裔。事实上,孔子的弟子中有五个冉氏家族的成员,分别是,冉求、冉雍、冉耕、冉猛、冉儒。其中冉求、冉雍、冉耕更是位列孔门十二哲,因此现金很多冉氏祠堂的对联就是“一门五子从圣,十哲三贤列科”,其中冉雍又犹为受到孔子的赞赏,曾经称赞道:“雍也,可使南面”,而冉闵就是冉雍的直系子孙。现今南方冉姓大多数都是冉闵的后人。 </P>
<P>  <B>二、冉闵缘何由一个儒家子弟转变为武将直至魏武悼天王的</B></P>
<P>  冉闵出生书香门第,儒传世家,那么他又是怎么转变为一个征战沙场的武将的呢?这是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的。冉闵所处的年代是五胡乱华时期,这个时期是汉民族历史上最为黑暗,最为痛苦的时期。
  五胡乱华时期,原来居于中华大地周围的各少数民族大举侵入中华大地,大肆的对汉人进行着屠杀和奴役,北方汉人数量锐减,只剩下几百万,而入侵的胡人人数却达到了五六百万,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局面啊。纵观中国历史汉族生存从来从来没受过如此的严重的威胁,即使是元清时期也比好这个时期要得多。大量汉人无奈只有南逃,晋王朝也只得往着南方迁都,西晋遂灭。
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这种严峻的历史条件下,容不得人们去读书做文章了。
  北方汉人只有三种命运,要么被杀掉或是奴役,要么做o(︶︿︶)o 唉,要么就反抗。冉闵选择了第三种。后人有诗赞曰:“五胡铁蹄踏北国,弱汉无奈唯乞活。棘奴忍辱兴汉事,万代功绩话蹉跎!”</P>
<P>  <B>三、冉闵杀胡的是非功过</B></P>
<P>  前面我们分析了当时汉人的处境,在这样一个自己的土地被敌人大片大片的侵略,自己的兄弟姐妹同胞手足大量的被敌人杀戮的时候,冉闵除了起来反抗打击侵略者以外还能做什么?难道说要他熟视无睹的跟侵略者大讲民族融合,民族和睦不成?这样的事情恐怕只有今世汪精卫之流才能做到吧。
  其实大家换一个角度,纵向对比一下就能够明白了:五胡乱华与日寇侵华其实是相当相似的,冉闵杀胡的行为实际上与抗日相似的。这么比较一下,冉闵杀胡的是对是错,也就一目了然了。
事实上冉闵杀胡对后来的中国历史造成了两个重大影响,</P>
<P>  第一、冉闵杀胡大大的削弱了胡人的力量,使得本来可以一鼓作气顺势南下屠灭汉人的五胡从此再也没有能力南下,从而给了南方的东晋王朝一个苟延残喘的机会,也保全了南方汉人的性命。否则的话,恐怕汉民族已经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了,中华文明也可能想其他三个文明古国一样中断了历史!</P>
<P>  第二、冉闵杀胡给胡人造成了严厉的威慑,使得胡人充分认识到了汉人的可怕,因此后来再也不敢象以前那样残酷的对待汉人了,另一方面冉闵杀胡使得胡人力量的骤减,胡人不得不寻求与汉人合作和融合而不是杀戮汉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冉闵屠胡实际上才是真正的促进了民族大融合。</P>
<P>  <B>四、历史对冉闵的评价 </B></P>
<P>  历史上从来没有给予冉闵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一来是因为五胡时期的历史都是由后来的胡人政权所书写的,他们自然不会给予汉人英雄冉闵一个客观正面的评价。这就导致了后来的史学家们无法正确的了解冉闵。二来是那学道貌岸然的史学家们享受着冉闵之惠,但是却不愿意被别人说自己好杀戮,因此也跟着起哄,唯心的批评起冉闵来。

  关于冉闵最直接的历史记载来自于他的敌人,也就是那些胡人政权,所以自然诋毁多于褒扬。而东晋由于统治者的腐朽昏庸对于恒温尚且猜疑不已,更何况一个离自己很远的冉闵,所以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正面记载。至于后来的南朝记载和房玄龄编写晋书的资料来源多来自于这些记载,因此以至于以讹传讹。</P>
<P>  中国有关史料有《晋书》百三十卷,传为唐臣房乔所著,独宣武二帝纪,与陆机王羲之传论,出自唐太宗手笔。晋书尽管对后来称帝的冉闵有些微词但无恶意诋毁。
  在这之前的《十六国春秋》《涑水通鉴》《紫阳纲目》等等和日本国的有关史料,与《晋书》相出入者,亦不胜举焉。但史学界一般以唐朝编著的《晋书》为主。从这些书中看到的冉闵完全是一位英武非常的英雄。
  清朝在修史时对这些历史书就作了大量的删改,使中国古籍残缺不全,破坏很严重。修《四库全书》删除、改动了很多中国古代英烈抗击五胡、金、元、清的宝贵史料。《资治通鉴》很多地方没有可信度。相反部分在日本朝鲜保存下来。
  中华民国十三年,浙江据说是旗人后代的蔡东藩作了一部小说,叫《两晋演义》。因为是虚构小说,并未讲求历史真实。书中传扬所谓正统观念,美化胡族统治者,有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及较多不切实际自相矛盾的情节描写。该书对一些不合乎他个人观念接受的人物极度丑化。而这些内容是他引为根据的《晋书》根本没有的。他的小说中强烈指责冉闵所谓“弑君夺位”,不奉东晋为正统。将十一二岁亲人死尽后忍辱负重二十载,最终手刃仇敌,为所有亲人和天下汉人报仇雪国仇家恨的英雄人物冉闵,写成好杀成性的屠夫。</P>
<P>      </P>
<P>  很少有一个历史人物像冉闵这样充满争议,以致于主流教科书因为无法定论而不得不将他忽略。在那个扭曲的时代,他的行为也可以说是扭曲的。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评价他?捧杀还是棒杀?</P>
<P><B>  变态屠夫</B></P>
<P>  冉闵,一个已经被骂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人物,他死后被灭他的胡人建立的胡朝史学家狠狠的痛骂了一翻。三百年后,晋书以五胡十六国到北朝时的史学家写的史料作了晋书,自然对这个屠夫评价不高。</P>
<P>  五胡乱华时期,先后有十多个民族迁出中原和关中,其中的七个民族建立了二十多个政权。当时中国北方大乱,胡人有五六百万左右,汉人六七百万。
  本来汉人与当时的入胡族人数相当,大家彼此学习。各胡向往中国文化,汉人也向胡人学习放牧,文化上已彼此在逐步同化。
  可是后来汉人里出了一个屠夫——冉闵!反对民族溶合,要求各胡“各还本土“(这个变态想把已经在中原地区安家的胡人赶走,叫人家离开,返回各自的“老窝“去)。</P>
<P>  冉闵出身于当时名震天下的乞活义军,可能因为他父辈亲友尽死于五胡入侵的缘故。其人举世无亲,极端仇视胡人,此人后来最喜欢干的就是对胡人搞屠杀。</P>
<P>  这个屠夫倒很能打仗,晋史称他:身长八尺,善谋策,骁猛多力,攻战无前。他每战冲锋在最前面,砍杀胡军猛将悍兵三四百人不等。(虽然这个屠胡作战很勇猛,后来在中原建立了冉魏帝国,但最后被南下的二十万鲜卑铁骑灭了。)</P>
<P>  乞活军当时已归顺后赵,冉闵参与了石虎攻打鲜卑和西羌及平服匈奴余部的战争,建立了军功。在石虎后期,利用手中军权,将后赵帝国的粮食散发给汉族饥民,收买人心。石虎死后,靠四十万汉人尸肯修建起来的后赵皇宫发生不明原因的火灾(襄国宫殿倒时明确史料为冉闵所炼烧死),大火烧了一个多月。冉闵借此机会,放出石虎从全国各地的抢掠十万汉族妇女,很多人已经无家可归了,冉将之许自已的部下与高力汉族卫士,收卖人心。</P>
<P>  冉闵灭掉了不可一世的后赵(羯族所建立)后,利用当时汉人对胡人的刻骨仇恨,一次次煽动胡汉纷争,弄的天下大乱,数百万胡人在他发起的战争中死于非命,汉人死者亦不计其数。他发布了臭名昭著的《杀胡令》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汉族主义暴发的《讨胡檄文》(不过具体内容没有保留下来,因为取代他的是新建立的胡朝,自然不会保留他历数胡人罪状的文章),冉闵当时致书北主各地,号如汉人起来屠杀胡人。</P>
<P>  公元349年五月,冉闵扶立傀儡石遵,使其“杀世自立”。石冲闻之,帅戍守幽州的兵士合兵十余万胡军南下,被冉闵等歼灭于平棘,冉闵俘杀了石冲,为消灭胡人的有生力量,冉闵坑杀被俘降军三万余人;冉闵要求石遵“正式”让位予他(类似于汉魏晋之间的惮让),石遵当然不原将祖宗的基业让出;</P>
<P>  公元349年十一月,冉闵杀石遵,胡族势力激烈反抗,冉闵尽杀胡人十余万,中原大乱。(《晋书》志第三)。同一时间,冉闵改后赵国号为卫,易姓李,立傀儡皇帝石鉴,以图挟天子令诸候(后赵全国当时到处都是手控重兵的胡将,可惜此举并不见效)。关中的赵乐平王石苞自关中率大军东讨冉闵,后被冉闵杀;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夜受石鉴书诛闵,亦被杀;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参与诛杀冉闵,也被冉闵所杀;姚弋仲、蒲洪等连兵,移檄中外,号召天下胡人杀掉冉闵。。。。。</P>
<P>  冉闵看到各地的胡将都不听命于他,与之为敌,石鉴背后计划除去他(石鉴被闵杀时在位一百零三日)。冉闵攻斩了石鉴叫来杀的的孙伏都三千羯士等人,纵兵屠杀,自凤阳至琨华,横尸相枕,流血成渠。冉闵宣令“内外六夷,敢称兵仗者斩。”和“近日孙、刘构逆,支党伏诛,良善一无预也。今日已后,与官同心者留,不同者各任所之。敕城门不复相禁。”结果方圆百里的汉人都跑了过来,胡人全部离去。冉闵看到胡人终究不听命于已,亲自带兵在邺城周围屠杀胡羯二十几万人。
  冉闵还下达《杀胡令》外,致书各地号召北方汉人起来屠杀胡人。于是,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迁入中原的五胡六夷死者不计其数,很多汉人也被误杀,特别是山西南部的血腥报得中,很多长的像姜氐的汉人也被当作胡人杀死。</P>
<P>  冉闵立国三年,没有一个月不与众胡联军大战,死者不计其数。有史可查的冉闵杀人记录有;冉闵攻打胡酋张贺度,斩二万八千首级;斩匈奴刘显带的胡羯军三万余级等。
  冉闵以武力方式变态的要求各胡退出中原,各还本土,路上相互杀掠,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十止二三,造成数百万人死于途中。</P>
<P>  <B>民族英雄</B></P>
<P>  西晋灭亡后的317年北方汉族人口总数不到1000万。
  以下是各族当时的分布情况:
  陕西一带羌、氐、匈奴有80万之众,而当地的汉族人口因战乱、逃亡也只有80万;
  山西则是匈奴羯族和鲜卑族的天下,他们有80万之多,残留在当地的汉族只有100万人;
  河北的鲜卑人应该有80万,丁零人十五万,当地汉族人口不过150万人;
  至于河南-山东一带主要是汉族人,人口占绝对优势,而迁移至此的鲜卑族人则主要靠汉人每户上交的五十石的租米来过活;
  甘肃东部一带为鲜卑、羌、氐族。汉人约占五分之二;
  宁夏、内蒙古则基本上是鲜卑人天下,人数超过120万;
  辽西鲜卑人汉人各占一半,各20到30万;
  辽东汉人100万左右,高丽人50万;
  河西走廊-敦煌-新缰天山以南一带多是中原流亡的汉族和当地汉族,人数二百万,在以后的汉人的大反击中大量回迁中原。</P>
<P>  冉闵起义成功后,河北南部,山西,河南,山东四省的匈奴、羯、鲜卑、羌、氐人在冉闵组织的汉人的大反击中被全部树清。仅山西中南部和河北常山以南被杀的白奴(匈奴分化为白奴和黄奴,黄奴自称夏后依,白奴被冉闵和各路山西义军杀绝)多达六十万之多,其中四十万被冉闵正规军杀绝。两次屠羯达三十二万之众,羯族从此从中国历史上消失。</P>
<P>  冉闵是五胡乱华时中原地区汉人起义首领之一,后被推为国主。当时有羯胡在河北暴孽,残害汉民,先有驱数十万汉丁修林苑甲兵,死伤遍野。后五十万人造甲,十七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又有夺汉女五万入后宫肆意变态凌杀污辱之行。汉儿冉闵立誓扫中原,恢复中华河山,一朝得机起兵,旦夕间尽灭羯胡。后又以扫清中原为号召,扬言要六胡退出中土,否则将其统统杀绝。这就是有名的《杀胡令》。北方各地汉人群起响应,各胡深惧其下场将如同羯族与白奴人,而遭到群胡连番围攻:
  (1)其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
  (2)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3)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4)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5)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6)六战于邺城以一二千刚组织的汉骑将远至而来的胡军七万打的溃不成军;
  (7)七战又有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不退反进竟十战十捷!</P>
<P>  经过数场战争下来,冉闵手下的汉军越打越少,却又得不到有效的补充。五胡中的四胡在种族仇杀中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统治今天外蒙内蒙和中国北部的鲜卑却进入极盛时期。 这个时后东晋王朝却打着正统的身份要到北方接受失地,乘冉闵与众胡大战时“接收”山东河南二省,又图河北和山西。使的冉闵大努,而一努之下,在部将的拥护下作出了称帝的主张。冉闵举大事有一半靠的是李农,一位深受汉人义军——乞活军爱戴的将领。然而冉闵在称帝后却因有人告其谋反杀了他。而使的几万乞活军分离出了冉闵的军队。关中有汉人武装不下五万人筑垒自守,对抗胡人,等待冉闵大军到来。辽东也有约十万汉人武装响应。冉闵都没能任用合适的人去加以联络。却在这时称帝,不仅没得到东晋王朝的支持,反而使的东晋王朝与鲜卑人对他来了个南北夹击。</P>
<P>  冉闵建立的国家史称冉魏。冉魏后期,汉族流民从各地拥入邺城及其附近,加上长年征战。农业生产欠收,城中粮食供应不足。冉闵将城中粮草分发给百姓后,带领一万兵(大部份是步兵)去今天的河北定州征粮。原住在蒙中高原的现屯兵边界的鲜卑人得到这一消息,急调二十万鲜卑骑兵南下,想座收渔人之利的消灭因刚扫清中原而元气未复的冉魏政权。冉闵对鲜卑兵的行动却浑然不知,后被鲜卑人的十四万先头骑兵部队在常山包围冉军,却给个个奋勇的冉军再加上天神下凡般的大将冉闵打得十战十败!!要不是最后想出了拐子马铁浮图的阴险鬼计。</P>
<P>  与鲜卑人的廉台决战中,中计被困的冉闵骑朱龙马,持矛戟,于十余万鲜卑铁骑军中,手刃三百余鲜卑强兵悍将,及至战马受伤倒地被俘,面对鲜卑国主质问仍大呼:“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天下大乱,你们这些禽兽一样的蛮夷尚且可以称王称帝,何况我们堂堂中华英雄呢!)其后拒降被鲜卑王慕容俊斩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五月不雨直至于十二月。慕容俊惧之,祭祀冉闵,追谥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即大雪过膝(晋史有载,绝非道听途说,活着可怕,死也也可怕,呵呵!)</P>
<P>  冉闵战死了,河北山西二省被鲜卑占据。但冉英雄收复的河南,山东二地民众向南归复南朝汉人。这使的当时北伐每每失败的南朝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光复了河南,山东二地。这是祖逊北伐后南朝政府第二次控制这一地区。比祖逊收复的还多!(可惜东晋没有保有多久,就被鲜卑人夺去,鲜卑军队一直打到长江边,因为无船过江,东晋才又苟安了一段时间)</P>
<P>  另一方面冉闵爱民如子,从异族豪强和统治者哪解放二十多万汉人妇女,并帮自已的士兵找到失散的家人。当冉闵放羯人石虎强抢的六七万汉族少女回家时,她们中的大多数却没有走。因为已经无家可归了,冉魏灭亡时,恶运又一次降临她们的头上。在冉闵被擒杀,鲜卑南下她们尽给残忍的充作了军粮。  </P>
</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8 18:28:1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8 18: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天可汗</I>在2005-10-28 18:08:47的o(︶︿︶)o 唉:</B>
并且3楼的帖子一开始就犯了一个极其重大的错误,把唐宋之间间50多年的五代十国与西晋南北朝之间长达130年的五胡十六国时期搞混淆了。</DIV>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天可汗</I>在2005-10-28 18:03:17的o(︶︿︶)o 唉:</B>
<P>冉魏之存,不过三年,对于汉人处于灾难之中的长达一百三十年的五胡十六国时期而言,实在太过短暂,故而对于北方汉人之存,其杀胡令的实际效果如何,殊为可疑。且居然兄对于当时北方汉人数量情况的数字,说法多样,高下有十数倍之差,或汉人未如兄所言之少,亦颇有可能。</P></DIV>
<P>  破例回你一帖。</P>
<P>  你的议论就象一菜鸟,连帖子都不会看。发帖子的内容一定是本人写的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谁写的,只要他会读报。</P>
<P>  即便是转帖内容有一些历史名词的失误,那也根本不会影响关于主人公的事迹。懂名词的人自然知道有误,不懂的人也不会因为这个小问题,影响对主要内容的理解。那些根本就不做事的人,到是不会被人揪错,而且总会比别人高明,就象三国的贱嘴杨修一样。</P>
<P>  冉闵屠胡对汉民族的贡献体现在,主要战绩屠灭对汉族最残忍、最凶悍的白种羯人,事实证明仅仅漏网之鱼的一万羯人部落,流落到南方晋地,遇到了东郭先生的晋朝皇帝,就造成了极大悲剧。重要的就是和汉武帝屠灭匈奴一样的威慑效果。另外,他驱除的北方胡人数量也是一个证明。其他诸多的重要性还是看帖子吧。</P>
<P>  至于是不是立国称王,立几年国,有没有三宫六院,都不是他的目标,更不是现代人所应该梦想的。也根本就不是衡量冉闵屠胡的时间尺度。</P>
<P>  其实所有转帖、和编辑帖里都已经明明白白的说明了,为什么还要提这种怪问题?我想,凡是认为自己属于汉族的人都会因为胡人史学家篡改历史蒙蔽吾辈至今而感到愤慨。除非你不是。</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8 19:20:29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0-28 19: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居然</I>在2005-10-28 17:57:35的o(︶︿︶)o 唉:</B>

<P align=center></P><FONT size=2>
<P>清人改史创下窜改中国历史的高潮,而今得到的正史资料,又到底有几成可信?
  冉闵终其一生,先事胡人,又大杀胡人,在历史上已经成谜,不同的史籍评说完全相反。</P></FONT></DIV>
<P>既然史料已經極其混亂,怎麽讓人信服一個連五代十國和東晉十六國都分不清的人寫的東西?</P>[em09]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8 20: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一遍,那是我转载的。但作为汉族后裔我深信主要记载的准确性,就象三皇五帝一样。
发表于 2005-10-28 20: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居然</I>在2005-10-28 20:19:14的o(︶︿︶)o 唉:</B>
  再说一遍,那是我转载的。但作为汉族后裔我深信主要记载的准确性,就象三皇五帝一样。</DIV>
<P>這文章我在漢恩早就見過。這些史料和評論當然會有其合理和準確的地方,但此文沒有選錄的另一部分史料是否也有準確的地方呢?身為漢家後人,如此癡執,吾未見其明。</P>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9 00: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2>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天可汗</I>在2005-10-28 20:44:38的o(︶︿︶)o 唉:</B>


<P>发现某人更像一菜鸟啊,偶的言词间有任何地方把发贴人当成了写贴人了吗?明眼人恐怕不会如此以一己私念而误解人意吧。
<P>冉魏杀胡之实际影响,始于冉闵反石氏,终于国破身亡,试问身死之后,又如何杀胡,这与是否称王、有否宫室,均无关系。故曰冉魏杀胡,实际影响前后不过三年而已。无论史书如何蒙蔽,但是一个死人是不可能在死了之后还能出来杀胡的。冉魏立国之前,五胡已经动乱46年,冉魏败亡之后,五胡乱华时期还将延续87年,在这前后累计上百年的时间里,冉魏都不存在,又如何产生实际影响?
<P>冉闵固为英雄,然赞之亦不可空言瞎编。以我看来,冉闵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其实际意义。</P></DIV>
<P>  把“冉闵杀胡”当成是“冉魏灭胡”问题才可能成立,但你的问题并不是那些帖子里存在的问题。</P>
<P>  实际影响就是等于直接影响?从那些文字里好象没有见过这种意思。不知你的问题是如何想出来的?</P>
<P>  从帖子的标题就可以看出冉闵的贡献,主要就是“解决了民族灭绝危亡”的问题,同时也极大的消弱了胡人的势力,给了胡人一个汉民族也一样凶悍的形象。这就是对其身后历史影响的最大作用。这个就是冉闵对挽救汉族于危亡之际的历史意义。</P>
<P>  影响不影响,道理就象求神拜佛的老百姓一样,神佛只能给你解决最重要的心理问题,不可能把人给养起来,什么都给全了。冉闵的作用是挽救汉民族于灭绝境地,有了这个基础今后如何发展那就是不是民族灭绝危亡的问题了。毛 泽东讲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就等于老一代革命家把全中国人民都实际影响的直接送到小康社会?如若不然,就象征意义远大于其实际意义?这样理解逻辑不严密。</P>
<P>  冉闵对身其后平息五胡乱华有影响的话“汉军的起用为后来杨坚灭胡和隋唐的建立创造外部条件”就是一个具体意思。特别是冉闵灭羯人对汉族的贡献最大,因为羯人对当时的汉族来说就好象清末西方人的军事能力,如入无人之境。</P></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9 0:40:4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9 13: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P>  冉闵歼灭和驱逐了胡人军事主力,就是这一条就伟大。别的不想关心。</P><P>  抛开主题扯一大堆自己关心的次要问题,那就象是日本人惯用的罗哩吧唆的削弱主题的掺沙子的做法。很没劲吧。</P><P>  End! [em47]</P>
发表于 2005-11-12 11: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P>冉闵屠胡在数量上也就是二十万上下</P><P>而当时北方的胡人不止几百万    也不只有羯人</P><P>冉闵也远没有把北方胡人清理干净    胡人在北方还活跃的很呐</P><P>历史意义没楼主说的那么夸张</P>
发表于 2007-7-1 21: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P>不错哦!</P><P>都是前年的帖子!</P>
发表于 2007-7-5 17: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英雄致敬
发表于 2007-7-17 15: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P>只要知道五代时胡人是怎么对汉人的!就不难理解冉闵的举动了!不知道冉天王手书的杀胡令,有没有传世~~~</P>
发表于 2007-12-14 22: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助汉人免于绝种的险境,大英雄。
发表于 2007-12-14 22: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自省者</i>在2007-7-17 15:05:20的o(︶︿︶)o 唉:</B>
<P>只要知道五代时胡人是怎么对汉人的!就不难理解冉闵的举动了!不知道冉天王手书的杀胡令,有没有传世~~~</P></DIV><p>
发表于 2007-12-14 23: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冉闵的那片讨胡檄文在历史上已经失传,鄙人站在冉闵的角度上,自编了一篇讨胡檄文,大家看看!修改修改。
全文如下:
        讨胡檄文

    稽古天地初开,立华夏于中央,万里神州,风华物茂,八荒六合,威加四海,华夏大地,举德齐天。蛮地胡夷无不向往,食吾汉食,习吾汉字,从吾汉俗,此后胡夷方可定居,远离茹毛饮血,不再兽人。然今,环顾胡夷者,无不以怨报德,抢吾汉地,杀吾汉民。中原秀丽河山,本为炎黄之圣地,华夏之乐土,而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前晋八王乱起,华夏大伤,胡夷乘乱而作,扰乱中原,屠城掠地。永兴元年,胡狗鲜卑,大掠中原,劫财无数,掳掠汉女十万,夕则奸淫,旦则烹食,千女投江,易水为之断流。羯狗之暴,以汉为“羊”,杀之为粮。永嘉四年,围猎汉民,王公忠烈射死者十余万。不日,夷人匈奴,四面纵火,烤汉为食,死者二十余万。太兴元年,愍帝受辱,崩于匈奴。凡此种种,罄竹难书!

    今之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掳掠屠戮为乐,强抢汉地为荣。而今之中原,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天地间,风云变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悬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复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汉危矣!华夏危矣!

    不才闵,一介莽夫,国仇家恨,寄于一身,是故忍辱偷生残喘于世。青天于上,顺昌逆亡,闵奉天举师,屠胡戮夷。誓必屠尽天下之胡,戮尽世上之夷,复吾汉民之地,雪吾华夏之仇。闵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难扭乾坤。华夏大地,如若志同者,遣师共赴屠胡;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举义共赴戮夷。以挽吾汉之既倒,扶华夏之将倾。
发表于 2008-2-14 18: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顶起!为汉族的英雄顶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6-3 15:25 , Processed in 0.08289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