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75|回复: 2

[詩文丹青之道] 自古英雄出少年之王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 07: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初唐文坛,有四位杰出的代表人物:王勃、李贺、卢照邻、骆宾王。四位杰出的才子都是少年成名、才华超群的神童类人物。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则莫过于王勃。<p></p></P>
<P >唐高宗永徽元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50)</FONT>,王勃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祖父王通为隋末隐世大儒,被尊称为“文中子”,创立了“河汾学派”,门下弟子中有好几人都是隋唐之际的著名人物。叔祖父王绩为著名的隐士诗人,父亲王福峙曾出<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任太常">任太常</st1:PersonName>博士、雍州司功等职。在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中,王勃耳濡目染,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在文学方面卓越的天赋。他六岁就能够写文章,落笔无滞,词藻英迈,和两位年长许多的哥哥王勔、王勮相比毫不逊色,亲友对此赞不绝口,说“此王氏三珠树也。”<p></p></P>
<P >三珠树果然名副其实,王勃九岁便通读名士颜师古所注《汉书》,并撰写了指摘颜氏失误的《指瑕》十卷。十岁时仅花月余时间就通晓《六经》,被称誉为:“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是著名的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64</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4</FONT>岁的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文中有“所以慷慨<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于">于</st1:PersonName>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这样心高的字句。刘祥道对少年王勃的才华非常赞叹,随即向朝廷举荐。麟德三年( 公元666),王勃应制登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年方十六岁,成为最年少的官员。<p></p></P>
<P >初入仕途的王勃意气风发,一连向高宗皇帝进了两篇好文章:《宸游东岳颂》和《乾元殿颂》,唐高宗非常赞赏,于是王勃很快就声名雀起。沛王李贤慕名将他召为王府修撰。然而王勃太年青,不免恃才傲物,难容于众。当时诸王以斗鸡为乐,王勃便写了一篇游戏之作《檄英王鸡文》——“盖闻昂日,著名于列宿,允为阳德之所钟。登天垂象于中孚,实惟翰音之是取。历晦明而喔喔,大能醒我梦魂;遇风雨而胶胶,最足增人情思。处宗窗下,乐兴纵谈;祖逖床前,时为起舞。肖其形以为帻,王朝有报晓之人;其状以作冠,对门好称好勇士。秦关早唱,庆公子之安全;齐境长鸣,知群黎之生聚。决疑则荐诸卜,颁赦则设于竿。附刘安之宅以上升,遂成仙种;从宋卿之窠而下视,常伴小儿。惟尔德禽,固非凡鸟。文顶武足,五德见推于田饶;杂霸雄王,二宝呈详于蠃氏。迈种首云祝祝,化身更号朱朱。苍蝇恶得混其声,蟋蟀安能窃其号。即连飞之有势,何断尾之足虞?体介距金,邀荣已极;翼舒爪奋,赴斗奚辞?虽季郈犹吾大夫,而树桀隐若敌国。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养成于栖息之时,发愤在呼号之际。望之若木,时亦趾举而志扬;应之如神,不觉尻高而首下。于村于店,见异已者即攻;为鹳为鹅,与同类者争胜。爰资枭勇,率遏鸱张。纵众寡各分,誓无毛之不拔;即强弱互异,信有喙之独长。昂首而来,绝胜鹤立;鼓翅以往,亦类鹏抟。搏击所施,可即用充公膳;翦降略尽,宁犹容彼盗啼。岂必命付庖厨,不啻魂飞汤火。羽书捷至,惊闻鹅鸭之声;血战功成,快睹鹰鹯之逐。于焉锡之鸡幛,甘为其口而不羞;行且树乃鸡碑,将味其肋而无弃。倘违鸡塞之令,立正鸡坊之刑。牝晨而索家者有诛,不复同于彘畜;雌伏而败类者必杀,定当割以牛刀。此檄。”<p></p></P>
<P >谁知,这一篇游戏之作竟惹下大祸,唐高宗认为王勃不务正业、挑动自己的儿子们闹纠纷(沛王李贤、英王李显,均为高宗与武则天之子),将他逐出了京城。经过这一次无妄之灾的打击,离京的王勃西去游蜀,放纵诗酒。<p></p></P>
<P >咸亨二年(公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71</FONT>)年前后,王勃返回长安,再次被选为虢州参军之职。这原本可能成为他重振仕途的台阶,却不幸又成了王勃的劫难。就在虢州任上,王勃并没有吸取上一次免官的经验教训,仍然骄傲放任,于是一场阴谋终于发生在了他的身上。据说他先是藏匿了一个官奴曹达,后来怕走漏风声又将曹达杀死,犯下了死罪。这件事很多细节都令人迷惑,虽然有可能是他年少轻狂妄为,但更有可能是被人陷害。总算天无绝人之路,遇上了大赦的机会,王勃逃得了性命。只是他从此再也没有了仕途求进的可能,就连父亲王福峙都被牵连,贬官为交趾县令。<p></p></P>
<P >王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经历?有人说是因为他恃才傲物,没有谦恭之风,还有人说是因为他的祖父王通过于傲气,甚至于自居“夫子”,引来正统儒家侧目,偏偏王勃继承了祖父的观点与作风却又不曾象祖父那样安于隐世,所以在仕途中处处被敌视。<p></p></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上元二年(公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75</FONT>)秋天,王勃收拾心情,前往交趾看望父亲。途中经过南昌。<p></p></P>
<P >就在南昌,王勃留下了他最负盛名的文章《滕王阁序》。<p></p></P>
<P >滕王,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个儿子李元婴,滕王阁就是他始建的楼台。到唐高宗上元年间,洪州都督阎伯屿将此楼重建,定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王勃正好赶上了这场聚会。<p></p></P>
<P >阎都督如此大宴宾客是有原因的,他想要让自己的女婿孟学士在这场名人聚集的宴会上当众展示才学,甚至已经预先让孟学士精心准备了一篇文章。果然,酒过三巡,阎都督便开口提议赋文以纪盛。与会诸人都知道都督的用意,均推辞不就,然而忝陪末座的王勃却毫不客气地接过了纸笔。阎都督怫然不悦,立即退入帐后,只派旁人去看王勃写文。<p></p></P>
<P >派去的人先后回报,首先报来的是开篇:“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阎都督老大不高兴地说:“也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接着报来的是:“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听后沉吟不语,命人再去打探。当最后报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阎都督终于禁不住矍然起身,大声赞叹道:“这真是天才人物,当垂不朽矣!”连忙起身盛情邀饮,尽欢而散,并赠缣绢百匹。<p></p></P>
<P >王勃以他无可争议的绮丽文采,令阎伯屿心服口服,也令世人为之倾倒。<p></p></P>
<P >然而不幸的是,这篇传扬千古的文章却是王勃人生的最后绝响。<p></p></P>
<P >《滕王阁序》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终于也传到了唐高宗的耳中。高宗对这篇文章拍案惊叹,自责当初不应为一篇戏文贬逐王勃,打算将他重新召入朝中任职,这才知道王勃在留下这篇锦绣文章后已经作古,不禁叹息感伤。<p></p></P>
<P >原来在离开南昌后,王勃继续乘船远行,他的目的地是父亲所在的交趾县(今越南河内)。然而刚刚走到云南炎方,他就溺水身亡,时年仅二十八岁。<p></p></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王勃短暂的一生境遇坎坷,却为后人留下了不配的名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他最广为人知的诗句。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合称为“唐初文坛四杰”。人生虽然短暂,开创了唐代诗文磅礴阔朗的新风,是文坛的一代奇才。<p></p></P>
<P >令人扼腕的是:这唐初四杰的人生都不圆满,不但都宦途艰难,甚至于得以善终的也仅杨炯一人。而王勃更是最早离开人世的。<p></p></P>
<P >王勃的早逝,是中国文坛的一大损失。<p></p></P>
<P >现在回看绝世才子的人生,也许能给今天的我们更多的启示。 </P>
<P ><p></p> </P>
发表于 2005-12-1 10: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P>哦耶~招福姐姐耶来了,沙发!</P>
发表于 2005-12-2 09: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嗯~王勃的死也可以说是唐高宗造成的~嘿嘿~间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3 13:41 , Processed in 0.0940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