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80|回复: 15

[國醫膳食之道] 饺子的起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4 13: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饺子的来历,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颇多。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

    补充一下: 我国北方人有一种习俗,逢年过节,迎亲待友,总要包顿饺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拜罢年,便围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山南海北,无所不谈,不时引来欢声笑语,大有其乐无穷之意。"水饺人人都爱吃,年饭尤数饺子香".当人们吃着这滑润适口滋味鲜美的水饼时,如果再知道一些它的来历,谁能不惊叹我们文明古国的源远流长的面食奇苑呢!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我年的历史了。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等名称。唐代称饺子为"汤中牢丸";元代称为"时罗角儿";明末称为"粉角";清朝称为"扁食"—— 现在,北方和南方对饺子的称谓也不尽相同。北方人叫"饺子".南方不少地区却称之为"馄饨".饺子因其用馅不同,名称也五花八门,有猪肉水饺,羊肉水饺,牛肉水饺,三鲜水饺,红油水饺,高汤水饺,花素水饺,鱼肉水饺,水晶水饺等等此外,因其成熟方法不同,还在煎饺,蒸饺等,因此,大年初一吃饺子在精神和口味上都是一种很好的享受。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我年的历史了。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等名称。唐代称饺子为"汤中牢丸";元代称为"时罗角儿";明末称为"粉角";清朝称为"扁食"----

  现在,北方和南方对饺子的称谓也不尽相同。北方人叫"饺子"。南方不少地区却称之为"馄饨"。饺子因其用馅不同,名称也五花八门,有猪肉水饺,羊肉水饺,牛肉水饺,三鲜水饺,红油水饺,高汤水饺,花素水饺,鱼肉水饺,水晶水饺等等此外,因其成熟方法不同,还在煎饺,蒸饺等,因此,大年初一吃饺子在精神和口味上都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饺子的来历,除史书记载外,民间还另有一则传说。从前有一个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朝里奸臣得宠,忠良受害,闹得国家贫穷交加,百姓怨声载道。有一天,人称"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见皇上,言明他有个好主意,能使皇上长生不老。皇上听后,满心喜欢。忙问:"潘爱卿,有何妙法,快讲与朕听!"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样饭,就可增寿延年成神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选名厨师,让他一日三餐做新样,吃到百种饭,不就如愿以偿了吗?"皇上听后连连点头,即出告示,举国招选。

  不几日,全国各地好多有名厨师陆续被送到京里,经过殿试,手艺高的厨师苏巧生被选上了。从此,苏巧生凭着自己高超的技艺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花样的饭菜,皇上十分满意。这一夜,苏巧生很高兴。心想:"明天早上再做一样饭就可以离开这个可恨的昏君,回家与亲人团聚了。"但到了做饭的时候,竟不知该咋做最后一顿饭了。他想到自杀逃跑,还想到毒死这个吃喝人民血肉的昏君。正在悲伤的时候,他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拿起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乱搁上调料,用白面皮包了许多小角角,然后放在开水锅里煮熟,当做最后一样饭给皇端去。苏巧生正木呆呆地坐着等死,谁知皇上吃了这餐饭后,竟穿着睡衣跑进厨房说:"今日这顿饭最香,这叫什么名字?"苏巧生听罢,长长地叹了口气,随后抬头看见这种扁扁的东西,信口答道:"这是民间上等品----扁食。"皇上又留苏巧生继续给他做饭,巧生对这个贪得无厌的昏君气愤极了,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厨师,就学着包扁食吃。这样,一代一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13: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等名称。唐代称饺子为“汤中牢丸”;元代称为“时罗角儿”;明末称为“粉角”;清朝称为“扁食”。

    除这些文字记载,还可以看到一千三百多年前完整的唐代饺子。它是从o(︶︿︶)o 唉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出土的。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被放在一个木碗中。由此可见,至少在唐代,饺子已传入我国的边远地区。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 ,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13: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width="72%" bgColor=#ffffff border=0><TR><TD width="3%" bgColor=#ffffff height=17></TD><TD class=f14 align=left width="97%"><TABLE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7%" border=0><TR><TD class=gray14>    饺子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它的制法是先用面粉做成薄而软的饺子皮,再以鲜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为馅,包成后下锅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其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TD></TR></TABLE></TD></TR></TABLE>
x
发表于 2005-12-24 18: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好想吃饺子!!!!!
发表于 2006-1-17 13: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中华饮食~~~~
发表于 2006-1-22 08: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P>谢谢分享~ 明白,明白了!</P><P>俺们家每逢过年看完春节联欢o(︶︿︶)o 唉都去煮饺子吃~~ 传统!</P>
发表于 2006-4-8 00: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南方人称之为馄饨,这怕不是吧,饺子跟馄饨可是两回事啊!就跟馒头和包子是两种东西一样!我就是一南方人!我们过年时,年夜饭不吃饺子,而是在初一早上吃汤圆,寓意一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em03]
 楼主| 发表于 2006-4-8 10: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人过年不是吃年糕吗?怎么又改汤圆了
发表于 2006-5-22 16: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千江有水</I>在2006-4-8 0:34:50的o(︶︿︶)o 唉:</B>
楼主说南方人称之为馄饨,这怕不是吧,饺子跟馄饨可是两回事啊!就跟馒头和包子是两种东西一样!我就是一南方人!我们过年时,年夜饭不吃饺子,而是在初一早上吃汤圆,寓意一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em03]</DIV>
<P>呵呵~~我们家也是。
<P>楼上的不是南方人吧?江浙一带多吃年糕。不同的地方风俗不一样的。</P>
发表于 2006-5-23 00: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千江有水</I>在2006-4-8 0:34:50的o(︶︿︶)o 唉:</B>
楼主说南方人称之为馄饨,这怕不是吧,饺子跟馄饨可是两回事啊!就跟馒头和包子是两种东西一样!我就是一南方人!我们过年时,年夜饭不吃饺子,而是在初一早上吃汤圆,寓意一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em03]</DIV>

汤圆是冬至吧?
发表于 2006-8-5 15: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广也是吃年糕的还有油糍,米花糖
发表于 2007-6-24 20: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是福建的,饺子不叫混沌啊,叫水饺...倒是北方的混沌叫做扁食或扁肉</P><P>过年吃年糕,我们汤圆是元宵吃的.冬至吃糍粑</P>
发表于 2007-6-24 23: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扁食就是饺子 混沌是混沌 汤圆就是元宵
发表于 2007-6-28 17: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所在的浙江台州把馄饨叫"扁食",饺子倒是分得很清楚.</P><P>不过南方的饺子不如北方的好看呢!</P>[em01]
发表于 2007-7-3 11: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国人说饺子是他们发明的!!![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7-7-3 11: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哥舒翰</I>在2007-6-24 23:27:15的o(︶︿︶)o 唉:</B>
扁食就是饺子 混沌是混沌 汤圆就是元宵

<P>应该是馄饨(huntun)而不是混沌(hundun),北京话喜欢吞音,所以很多发音并不标准,我可是知道,打字时按我的发音总找不那个字……</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3 22:10 , Processed in 0.0685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