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81|回复: 10

[詩文丹青之道] [原创心路记述]临江仙·破玉词——记述我与《曳影尘梦》的“缘”与“孽”(连载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 16: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B>临江仙·破玉词</B><B>

</B>
<p>
<P align=center><B>——记述我与《曳影尘梦》的“缘”与“孽”</B><B>
<p></B>
<p>
<P><B>引子:</B><B>
<p></B>
<p>
<P><B>七熙寒萧绰笔批,</B><B>
<p></B>
<p>
<P><B>未尽然是名利,</B><B>
<p></B>
<p>
<P><B>背风泣立旧梧桐。</B><B>
<p></B>
<p>
<P><B>身不到辽东,</B><B>
<p></B>
<p>
<P><B>恨不得梦无。</B><B>
<p></B>
<p>
<P><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FONT></B>
<p>
<P><B>雪芒地北江南雨,</B><B>
<p></B>
<p>
<P><B>向枝头觅白鸦,</B><B>
<p></B>
<p>
<P><B>声声怨怨扰清明。</B><B>
<p></B>
<p>
<P><B>孤夜草灯下,</B><B>
<p></B>
<p>
<P><B>却将泪流尽。</B><B>
<p></B>
<p>
<P><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FONT></B>
<p>
<P><B><FONT size=3>正文:</FONT></B><B>
<P><FONT size=3></FONT></P></B>
<P><FONT size=3></FONT></P>
<P><B><FONT size=3>之所以给题头起名《破玉词》是基于上面的这首《临江仙》,事实上,这首临江仙在内行看来,也许只是一个段对着字数格式的白话文,丝毫没有什么格律和韵脚可言。虽是装腔作势吧,却实实记着我的心情,关于我写了七年小说的所有复杂心情。</FONT></B></P>
<P><B><FONT size=3>这首词是作于乙酉年的十二月初一,也就是西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5</FONT>年的最后一天的夜里零时。那一天夜里学校里轮到我值夜,所以一宿未眠。凌晨的时候,站在冬雨里,仰首看着院子里的梧桐树的婆娑叶子,几翻辛酸与感怀涌上心头,故而提笔写下了这首白话词。</FONT></B></P>
<P><B><FONT size=3>这一天,离我开始撰写《曳影尘梦》已经有整整的七年时间了,七年前的这一天夜里,我第一次翻开本子,提笔开始记录的心中的梦想与铁马金戈的波澜壮阔。从那个时候开始,写作成了我愿以倾注毕生心血而不悔的精神世界的追求,尽管很多的人不理解我,不支持我,这中间包括我的亲人,但是,我还是一径走到了今天。为此,朋友笑我或许落下了偏执的病根,亦或是成了疯魔,我都一笑而了之了。</FONT></B></P>
<P><B><FONT size=3>我要声明的是,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作家,也不敢对此想入非非,而是只当作一种对人生的领悟和诠释。所以,我宁可被别人叫做写家,叫做写故事的人。所以说,我本身不是一块美丽的玉石,而只是一个残破的石头。古时对玉的定义是“美丽的石头”,那么,既然我不美丽且是一块背离人情而冥顽不灵的石头,不若称为“破玉”,也许才算得上贴切吧。</FONT></B></P>
<P><B><FONT size=3>最初迷上写故事,只是因为画漫画故事要编写剧本和分镜头,久而久之的,写多了,也就干脆将漫画脚本和文字故事分开来写了。漫画的创作对我来说,始终是郁郁不得志的,倒不如文字的东西,心境上要容易平衡和泰然的多。现在回顾起来,以前写的漫画脚本早已经散落殆尽了,想是连一星半点也无迹可寻了。脑海里隐约还能记得的几个片断,也只剩下边边角角的零碎了,凑不起一个故事来了。</FONT></B></P>
<P><B><FONT size=3>真正说到一个完整的,也只是一本早已破破烂烂的软抄本,那是我初二的时候创作的第一本小说,用行话,应该叫处女作吧。我的处女作是一部武侠小说,把我的很多同班同学幻化了写了进去的,这中间包括了很多自己对当时班级里同学的喜恶,甚至是把自己暗恋的男孩子也写了进去,被朋友们好一番嘲讽。换如今的话说,应该用意淫来形容了吧。这本小说现在看来也有很多让人喷饭和不能恭维的幼稚地方,比如所有的人物都用了复姓,只要是中国有的复姓都给用了进去,搞得朋友们笑说“复姓的开代表大会”;再比如,写的背景是唐朝,却在人物对话里用到了“灯泡”、“火柴”,甚至吟了秦观的词等等,实在是惨不忍睹。因此,现在再叫我拿出来给人看,我都彷佛就如同给别人看自己的裸体,实在是丢人丢到自己都吃不消。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如果没有这个丢人的基础,估计也不能把自己的写作和认知能力提高到今天的层面吧,容我在这里为自己的无知辩护吧。</FONT></B></P>
<P><B><FONT size=3>因为初中的时候终日迷恋于在上课的时候干地下工作——写故事,故而成绩一落千丈,当然,这个根本原因我从来没有跟父母说过,现在也不敢说,怕被骂得狗血喷头,恨我这个铁,不成那个金刚。初三的时候,不得已为了应付中考,只得匆匆将故事截稿了,挑灯夜战,最后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的附属中学,住了学校,心才放下地来。藏着掖着我的处女作,于阴暗的角落里独自偷乐。而这样的结果,使我的创作的欲望又死灰复燃了。故技重施的我,在高二那年的冬天,年尾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曳影尘梦》的创作,当然,当时并不叫《曳影尘梦》,最初的名字,叫做《梅下冰灯》。</FONT></B></P>
<P><B><FONT size=3>说起来,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与《曳影尘梦》就开始了纠缠七年至今还没结束的“缘”与“孽”了。</FONT></B></P>
<P><B><FONT size=3>说到动起心思来写《曳影尘梦》,是从一个梦开始的。那还是在学校住校的一个平常的夜里,我读完了金庸的《飞狐外传》后,就蒙着书呼呼睡着了。这里插句嘴,我从来是不看言情小说的,这点在女孩子中许是另类,但是杜撰起白滥言情来,估计谁也比不上的。言归正传,我迷迷糊糊的在梦里,一下子换了身装束,有个声音叫我穿上盔甲,让我上城楼,说是要大战。我挥汗如雨的穿好了甲胄,匆匆拖着剑(请注意,我这里用的是拖!汗水!)奔上城楼,抬头一看,好家伙,城楼的箭楼上三个大字曰“山海关”。正蒙着发疑,就看见跑上来一队弓箭手,领头的对我道:“将军,下令吧!”于是乎,我远眺起伏的山峦间(说实在的,我近视,那是眼前一片模糊,什么也看不清楚,混沌一片。),一缕缕狼烟冲天直上,我一时血气翻涌道:“好!听我的命令!弓箭手准备!预备——”我正打算说放的时候,就听见耳边有一个声音大声嚷嚷:“叮叮叮,起床啦!叮叮叮,起床啦……”然后不等我阻止什么,眼前的山河一瞬间迷失在了白色的浓雾里,我拼命的拨开的时候,眼前只剩下一样东西——天花板!当时我那个郁闷啊,坐起身,盯着旁边床上舍友活泼可爱的企鹅闹钟,我那个火大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5555555</FONT>好一场英雄梦,就这么给弄没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555</FONT></FONT></B></P>
<P><B><FONT size=3>第二天一整天,我都在发呆,老是在想这个梦,好像被魇了一样的。正好母亲买了本历史小说叫做《天问》,为了消遣排解这个“怨气”,我就开始读这部小说。谁曾想,看了不多时,反倒魇的更狠了。</FONT></B></P>
<P><B><FONT size=3>这是一本描写明末风云的历史小说,写这部小说的人是一个台湾的女作家。最初,我看这部小说,始终是跳着看的,总是找才子佳人的片断看(不要说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T</FONT>!),尤其是描写秦淮八艳的部分,看的尤为的带劲。待到才子佳人的片断全部看完了(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我很强悍,跳着看故事,前后都挨不上,我也能看的津津有味!),眼下里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于是就开始顺着看了。看到崇祯皇帝的即位和处理政务的片断里,突然间,一个名字跳进了我的视线,就是袁崇焕。书中一开始都是以暗线来描写他这个人物的,但是随着越来越明晰的出现他的镜头,我突然想起来,在看金庸《碧血剑》的时候,曾经看到过这个名字,只是不甚熟悉。于是赶紧重新借来了《碧血剑》,在后面的《袁崇焕评传》里,终于看到了有关他的颇为详细的记载。当时,我被震撼了,深深的,被这个人物震撼了。</FONT></B></P>
<P><B><FONT size=3>我从来没有因为某一种人格魅力而如此的张惶和怀疑过自己的人生,但是,在那一刻,我觉得,我觉悟了。是这一个名字,唤醒了,潜藏在我血脉里十七年的古楚武士的悲剧情愫。我开始反思我的人生,反思我纸醉金迷的生活,反思我这一辈子究竟想要做什么。我总是在问:“他为国家做了什么?我又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呢?”</FONT></B></P>
<P><B><FONT size=3>或许有人要开始笑我了,但是,我当时真的是这么想的。那个时候,在我眼里,他真的比岳飞还要伟大。</FONT></B></P>
<P><B><FONT size=3>借着这两部风格题材迥异的小说,我开始阅读明史,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的资料记录。那段时间,我成了老师和同学,甚至父母眼中的神经病。我除了上课,什么也不干,就是看书,就是查资料。冥冥中,我就是想知道,知道这段真实的历史,知道那一群快要被人遗忘的英雄。我不再流连于花间词与无病呻吟,而是开始想务实的去做现实一点的人生思考和构建,想去认识课本以外的历史,自己能够去自由定义的历史观。我在图书馆里抄资料,一本又一本,抄了一摞子,然后在众目睽睽下抱着明史痛哭,在作文里不管什么命题而大谈明朝的八股取士,被语文老师视为疯子,被全班同学视为疯子和古董。现在回想起来,就好像是完全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对现实充耳不闻,对此外的一切全然不顾,倒也是恣意得很。我一个朋友后来对我说:“你那段时间,恨不能一天里吃饭睡觉,每个人跟你讲话都讲明史,都讲明清战争,简直是疯掉了!”我想,那个时候,我真的是,疯掉了。</FONT></B></P>
<P><B><FONT size=3>渐渐的,我不再满足于别人笔下对那段历史的演绎了,我开始萌生了自己写这段历史的想法。恰好又是一个梦,让我的女主角诞生了。那天我抄了一个晚上的资料很累,于是就睡了。睡了没多久,就梦见自己的床边坐了一个古代美女,皮肤很白,很漂亮,发髻上面还点缀着珠翠闪闪发光,穿着一身黄色的禙子,里面衬着白色的中衣。她很高贵的样子,浅浅的笑容里带着忧郁的味道:“我回来啦……”她这么跟我说完,然后突然就没有了。于是乎,我醒了以后想:她是谁?她背后有什么样的背景和故事?她说“我回来了”是什么意思?回哪里?回我这里吗?那么,我是谁?</FONT></B></P>
<P><B><FONT size=3>说着说着,好像到了一个很深奥的哲学问题上了。我联系到前面的一个梦,总觉得有什么因果联系,于是,想来就着这个写个故事,把这两个谜一样的梦写到一起去,演绎一个故事聊以慰籍一下自己创作的迫切心情。因为手上拥有的资料还是明代的比较的多,所以,索性就来试着就着这些资料来“杜撰”自己心目中的那段历史的真实,记录下我对那些“知其不可而为”的英雄们的崇敬。</FONT></B></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5 9:50:20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2 17: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又记起了初中那阵躲被子里打手电看武侠的的常景,和和</P><P>少年痴狂,卧栏夜读,还常做做红袖添香的美梦。就是没有草厉害,把一腔热情写出来。</P>
 楼主| 发表于 2006-1-5 09: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P>哥哥也不要这么说,其实,我也只是把自己想写的写下来而已。其实,并不是很指望别人的赞赏,只要心里开心就好了。</P><P>我从来不写日记,但是,小说就记录下了我的心情。</P><P>我同期将的写东西的心路历程写下来给大家看,是因为 ,我相信有很多酷爱文学创作的人,或者说,是想要跟我一样写自己的故事的人都需要一种彼此之间的交流,我觉得,在交流中,我们可以彼此得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感悟生活,享受写作的快乐与真谛。</P><P>所以,我希望能够以我浅显的经历来让志同道合的人体会和总结一些我曾经走过的弯路,让大家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些!</P>
发表于 2006-1-10 10: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缘为何物
发表于 2006-1-10 10: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P>好似一汪春水向东流</P>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11: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4; mso-char-indent-size: 12.05pt"><b><FONT size=3>一开始,我想以袁崇焕为主角来写,但是,发现自己的文字掌控力和阅历还不够,担当不了这样的历史大人物的人性塑造和演绎。于是退而求其次,试着来通过另外一双眼睛来看这段历史,以达到我想要表达自己对这段历史的领悟和故事演绎的目的。为了主人公的虚拟身份,我挑来挑去,挑遍了袁身边的每一个人,最终挑中了祖大寿这一门。选中祖家,其实是有两个意图的;第一个,是因为祖大寿后来的降清又叛逃,又降清,这个中间很值得玩味,也很有杜撰的余地;第二个,是因为想要构建一种冲突,男女主角的冲突,这点,在这里,我不想全部和盘托出来,这样就没有意思了,留个悬念吧。</FONT></b></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4; mso-char-indent-size: 12.05pt"><b><FONT size=3>然后,计划似乎是赶不上变化的,真正到了实际的创作中去了以后,发现,历史俨然不会按照你的逻辑去演绎。而且,很多的矛盾冲突如果处理不恰当,虽然结果同历史是一样的,但是,中间的过程会显得很苍白单薄。起初,我真的只是以女主角绎儿的眼睛单纯的去看这段历史的发展过程,但是,更多的是关注与女人的感情和感受,并没有过多的涉及到对于历史的思考中去。故而,当我把初稿全部写完了之后,才发现,似乎是在写一本实际上的言情小说,而历史,只是做了一个幕布,一个背景,迷失了原本实际意义上所要表达的对历史的敬畏。这点,确切的说,是在我沾沾自喜的把小说的手稿给我的挚友水合璎珞看了以后而猛然醒悟的。</FONT></b></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4; mso-char-indent-size: 12.05pt"><b><FONT size=3>水合璎珞最初在看完我的第一稿之后认为,我过多的局限于了历史的表面,而忽略,甚至敷衍了实际的历史现实。用她的比喻说,我的初稿就像一个过于完美和理想化的故事,一条非常清澈美丽的河流,我舍不得丢一块石头下去,也就自然不会有什么浪花,历史沉积的泥沙,也就很自然的淀不下来,所以,无论表面再如何的好,也不过是无根的浮萍,无法有突破和历史的感觉。</FONT></b></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4; mso-char-indent-size: 12.05pt"><b><FONT size=3>我突然间觉得非常的迷惘,而用词遣句上的不成熟,也骤然使自己在重新阅读修改第一稿的时候,发现了,其实我写的的故事就象一个流水帐,人物单薄而无法透出立体的效果,甚至是,一遍看过去,合上书本,依然记不起什么人的“模样”。于用词用句上,也是没有什么妙笔,宛如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然而是自己的心血所筑,又实在是不舍得丢弃,成为了真正的鸡肋。</FONT></b></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4; mso-char-indent-size: 12.05pt"><b><FONT size=3>那段时间,应该说,是很痛苦的。我找不到一个确切的方向,也不知道,还要不要继续这个“鸡肋”的修改创作。我方才意识到,写一个故事并不是那么的简单,也许,我真的是,把写文章想象的太简单了。这样的一部长篇,对于一个熟练的作家而言,也未尝是能游刃有余的。历史小说,积累的远远不止是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资料,而更多的,是你对历史的思考,反省,审问。如果,你的阅历或者人生经验还没有到这个层次,那么,好高骛远的想写历史小说,只能让自己陷于尴尬,就象我一样的痛苦。</FONT></b></P>
 楼主| 发表于 2006-1-31 17: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P ><b><FONT size=5>水合璎珞对于我而言,或者换言之,对于我写作而言,应该是帮助最大的人,也是实际上我的“脂砚斋”。堪为知己吧。她的为人比较的淡泊,而思考问题的角度,恰恰是我思考的盲区。所以,打个比方说,如果我的构思把一个人物逼到了死角,天地不应的时候,那么,水合璎珞可以让他起死回生。《燕齐兴废书》中的火泽睽一角,其实就是水合璎珞在现实中的翻版。她是充满着独特智慧而又谦恭的人,对于很多的东西,很多的历史,她的眼光是独到的。而于写作,或者说是写故事,她埋伏笔的本事实在是很让人叹服。所以,如果说《曳影尘梦》能够完满成稿,拿得出手,应该有她的一份大功劳。我说过,到那一天,我要好好谢她,酬知己。</FONT></b></P>
<P ><b><FONT size=5>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我正式决定开始对《曳影尘梦》进行大幅度的修改和整合,这个是下了很大勇气的,也是我和天的一个赌局。我不知道前面的路会怎样,就好像,我把故事贴在版上,并不奢望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乾坤扭转,而只是以一个平静心来讲一个故事,我的故事,这个就足够了。之前的努力修改,日以继夜,只是为了这个故事更唯美,更完整,更能让读故事的人了解我对那段历史的思考,了解那段不应该忘记,并应当反思的历史。</FONT></b></P>
<P ><b><FONT size=5>我首先对所有的人物进行了人物设定,这个源于做动画和设计工作之前的习惯,是一个准备工作吧。我整理了史料,重新来给里面要写到的每一个人画文字的“白描”,性情,语言,动作,心理,我全部都做详细的设定,包括前期和后期的心理变化,我都做了周详的考虑。我一边按照历史给人的感觉去猜想,一边按照本身设定的性格来做推测,研究简单的心理学。去揣测这样一个人,心理是这样的,性格是这样的,他会说什么样的话,什么事情他不会做,什么样的事情只有他会做……等等的一系列的问题,我都要设身处地的想好了,写下来。毕竟,故事里部分的人,特别是男女主角直接就是虚拟的,历史上有的人好掌握一些,那么虚拟的,就是一个很挑战的工程了。男女主角其实还不只是一对,除了一直贯穿的一对以外,其他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对的故事,我都会精心去写。或是知己,或是“明月照沟渠”的,或是有缘无分的,或是坚贞不渝的……都要当主角来写。换言之,就是每一个章节都有主角,每一个章节都要用心来设定。这样才能把人物塑造立体,才能出彩,才能让读故事的人记住人物,记住历史。</FONT></b></P>
<P ><b><FONT size=5>人物,不能脱离历史的背景。这个是我写故事以来的最大的感触,也是最痛苦最难把握的地方。所以,我觉得,在这里,讲述我写故事的心得的时候,一定要说出来,让有志写历史故事的同道能够了解和借鉴吧。一开始的时候,这种感觉很难把握,需要锤炼,过程很复杂,也很痛苦。总是感觉平,总是觉得撤开了历史背景,拿到现代来说,也不为过,照样行得通。于是,尝试着把当时的实物,服装,生活习俗等等带进去写,希望能有所帮助,能够带入历史的感觉。让人物撤开历史背景,所说的话,做的事情,就无法完整的存在。</FONT></b></P>
<P ><b><FONT size=5>因为写的是明代,所以,关于明代,特别是明末的社会生活习俗,流行的服装样式等等,都一一查找了资料,甚至于海禁的相关内容,走私的黑话也一并进行了了解和整理。而后半部,视角放到了明朝的对立面,也就是后金,那么,需要大量的蒙古族和满族、朝鲜族的生活习俗,穿着习惯,以及语言。特别是蒙古族等等的语言,实在是个难题,到今天,我仍然不敢说了解了,能灵活的用了,只能是掐着时机往故事里加。在这个时期,我开始疯狂的沉迷于民俗的研究,历史地图和地名的考证研究等等,包括距离,海里等等的,都努力做到精准。因此,从那以后,对东北有了怨念,非要去东北看看,彷佛才能写出地道的好文章来。不然总觉得是在纸上谈兵,不得劲。不怕大家笑话,我是逢东北人就打听东北的生活习惯,学东北话,整理东北话的用词,去吃东北菜,找感觉。东北什么时候下雪,什么时候最冷,什么时候什么节日习俗,都去打听。然后,遇到满族和蒙古族的人,就打听传统的生活习俗,语言忌讳等等的,甚至捣腾到了人种的外貌和血统。连人家满族朋友都说我快变态了。说起来,我自己也真是有点吃不消自己了。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哇!</FONT></b></P>
<P ><b><FONT size=5>加入当时的时代风物以后,的确对写故事有了一定的帮助,但是,仍然不是非常的明显。那么,我就去考虑,加入另一种方式,就是对当时的局势和政治制度进行思考,透过这个来间接的写人物,塑造人物的性格,以及命运的由来。这一点,似乎比带入时代风物难上百倍。因为阅历的关系,我无法考虑到更细微的细节,构思更精妙的解释,故而,做的还很不够。这个只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来进行表现,比如对海禁的想法,对用兵策略的想法,对科举制度的想法,对时局的分析等等,只能是通过人物来表现。固然说,对于人物在时代背景下的塑造有了很大的帮助,但是,还是不够,人物的形象虽然不再是单薄的剪影了,然而,说他有血有肉,还是欠火候。</FONT></b></P>
<P><FONT size=5></FONT>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31 17:48:4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2-2 22: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P 12.05pt? mso-char-indent-size: 2.24; mso-char-indent-count: 27pt; TEXT-INDENT: 0pt; 0cm><B><FONT size=5>人物的塑造最不能缺少的,应该还是心理的描写,这个是在我进行到人物大刀阔斧的改革的时候,才真正意识到的关键。人物的心理塑造恰恰是最难于把握的,因为你必须要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人物,才能对其的行为和语言的动机进行把握和演绎。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我们可以通过历史资料的记载来进行演绎和合理的猜测。而直接就是虚构的人,他的心理活动,说话动机又要怎么来设计,这个,需要点技巧。确切的说,我个人目前为止,还没有到这个层面上,水平还是很低的,这点我要承认。因为原先我就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对于细腻的感情和心理活动实在是考虑甚少。那么,我选择了一个更容易表达的方式来从侧面表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就是细微的动作,细微的表情变化。虽然正面直接进行的描写更多一点,但实际上,我所依赖的,还是这些细微的东西所能表现的深度刻画。也许并不是很唯美,但是,也是一种对自己表述能力的挑战吧。成败与否,只能看到故事结尾的时候,看故事的人能认可几个人了。</FONT></B></P>
<P 12.05pt? mso-char-indent-size: 2.24; mso-char-indent-count: 27pt; TEXT-INDENT: 0pt; 0cm><B><FONT size=5>对于人物性情的细微和侧面的描写,是得益于水合璎珞的写作风格的熏陶,以及张爱玲和李碧华小说的精华吧。水合璎珞与我的写作风格是比较迥异的。她擅长于细节的刻画,人物的心理和语言的揣摩,这点,我主要是在跟她合作《燕齐兴废书》的时候逐渐体味和总结出来的。用她的话说,我是杭育派,她是婉约派。杭育派固然在写一些大型的场面的时候可以尽显其长,但是心理性情的刻画,说到写人,还是婉约派的跟容易出彩,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这话我说的远了,毕竟我不是作家,只是个写自己故事的人。但是,她笔下的人物,都能够很容易的把握性情,跃于纸上。这个是她的长,我努力吸收了她的长,也不知道是不是运用的很到位,或是有了自己的特色。不过,在这个方面的长进可谓是得来不易的。为了做到这个细心和敏感,我在生活中一改长久以来看书的独观大略的习惯,而强迫自己去放到最慢的速度看书,特别是名家的作品。因为只有放慢速度,才能品味到其中的好处,特别是细节和精华涵义。这点,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建议许多希望提高自己文笔的人,这样品读好文章,才能有所收获。我当时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来读书,把小说搁下来,封笔看名家的东西。一边拿着笔,一边捧着书,边看边圈点,每天只看三页纸。这时,我才发现,很多的词平时都没有注意到,但是绝对是浑然天成,不可替代的绝妙好词。这个,只有读慢了,才能了解到,品出来。若说用词,我个人比较推崇的是三个人的用词,一个是张爱玲,一个是李碧华,一个就是老舍。张爱玲的用词很值得琢磨,一时间是很难看懂的,得嚼;李碧华的用词,很妖,很唯美,很具有经典意味,换了别的偏就没有这个效果了;老舍的,不用说,很白描,很有轮廓和线条感,容易出效果,虽浮白去雕饰,但是,朴实而见真情,出效果。</FONT></B></P>
<P 12.05pt? mso-char-indent-size: 2.24; mso-char-indent-count: 27pt; TEXT-INDENT: 0pt; 0cm><B><FONT size=5>另外,一个题外话,建议想提高修辞水平的人去看《红楼梦》,特别是香菱学诗那段,对修辞的解释和总结比较的精辟,值得玩味。我想,只要用心读了,会有很大的收获。因为,我也读了很多遍,每一遍都有不小的收获。关键还是在领悟吧。但是,切记,不能为了用词而用词,为了唯美而矫情,这样的话,文字是美了,效果出不来,也只会造成一种匠气和火气,不自然,没有水到渠成的成效,反而有无病呻吟的嫌疑了。</FONT></B></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 22:10:5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20: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P 12.05pt? mso-char-indent-size: 2.24; mso-char-indent-count: 27pt; TEXT-INDENT: 0pt; 0cm><B><FONT size=4>当文字问题初步解决以后,我就正式开始了再次的大修。先调整了原来的故事结构,找到一些缺乏交代的地方,以及应该加以笔墨刻画的地方,进行架构上的调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怎么让文章更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历史最终的发展潮流。那么,我就建立了一个中点,整个这部故事的中点,就是袁崇焕的死。从他的死开始,故事开始转向了,向另一个高峰发展。也就是一个分水岭。他死之前的女主角确切的说,其实是个孩子,很多的世事都还不知道怎么去处理。而他死之后,女主角开始成长了,在心理上开始成熟了,开始真正的思考人生了。所以说,由此,我又确定了女主角的整个心理成长作为了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从一个任性骄横的贵族千金,变成一个能忍辱负重的女人,这个中间的转变,我想,一两句话是无法表达的,这个过程也是漫长的,需要从量变才能到质变。这个量变怎么来积累,我考虑了很多,也就埋下了许多的伏笔。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伏笔,她的前辈,她的丈夫等等,一个一个的故事和遭遇,都作为她人生成长变化的伏笔。不再只是通过她的眼睛来看当时的风雨飘摇,而是切实的,从她的命运来写,把她的思想和领悟写到文章里去,写到她的人生里去,让她从根本上脱离不了那个时代带给她的创伤。</FONT></B></P>
<P 12.05pt? mso-char-indent-size: 2.24; mso-char-indent-count: 27pt; TEXT-INDENT: 0pt; 0cm><B><FONT size=4>写到这个时候,我发现处境越来越艰难,我给自己设置的障碍也越来越难于攀登了。我最担心的,眼高手低的状况终于还是出现了。怎么样来实际操作这种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成长的感悟痛楚呢?我想,不能光光是她的感情生活,应该还会牵涉到大环境。那么,她是女人,大环境对她的影响主要会表现在什么方面呢?我对此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思考,甚至是,有点怨念。</FONT></B></P>
<P 12.05pt? mso-char-indent-size: 2.24; mso-char-indent-count: 27pt; TEXT-INDENT: 0pt; 0cm><B><FONT size=4>这个时候,有一部漫画书给了我灵感和切入的方法。这部漫画书是日本的,叫做《婆娑罗》,讲的是一个战争中的爱情故事。这里面就写到了一段乱世中的爱情。虽然,表现的手法上,在爱情的处理上比较白滥通俗,但整个的大感觉在战争的状态下,一下子就有了共鸣的感觉。两个人,在战争中相爱,一起打拼,一起面对困难责难,然后共命运。在一个大的战争环境中,受到战争的影响,生离死别,矛盾冲突种种的,变得非常的自然。而面对战争的残酷,冷酷,无奈,无情,也都很出彩的表现了出来。大命运中的小命运。天地变更情中的爱情。通过两个人的命运体现了很多人的悲哀和无奈,恰恰有一种历史的沧桑,虽不算苍劲,但足够清新和大气。于是,我也选择了这种方法,从侧面来写大环境,写战争的残酷和毁灭性,还有人们的种种无奈与悲哀。或许我并不是成功汲取了营养的人,但是,我自己看来,还是对我的整个文章的构造,有了很大很大的帮助。</FONT></B></P>
<P 12.05pt? mso-char-indent-size: 2.24; mso-char-indent-count: 27pt; TEXT-INDENT: 0pt; 0cm><B><FONT size=4>在这个摸索构思的过程中,我似乎领悟了一个道理。历史其实是因为很多人的不同选择而构成的,绝对不存在什么偶然。每一个人的选择都有着自己的道理和动机,或者有的时候是种无奈吧。这点在写到洪承畴这个人物的时候,我的感触尤其的深刻,这个在后面,我会详细说来。所以说,我要把这个中间,部分人的选择放到桌面上来给大家看,让大家来跟我一起猜测他们做这个选择的动机和苦衷是什么。也或者,虚拟的人物,我让她直接说出来,或通过故事的讲述让大家都来看,为什么她这么选择。我们来猜测一下,如果这些人不做这个选择,历史会是什么样的。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至少我是这么觉着的。把自己放到当事人的立场和环境中去做选择,问自己,你会怎么做呢?答案往往是很有意思,也很值得回味的。就好像,你把自己放到吴三桂的立场上去,看看他为什么会投降清军一样,换你呢,你怎么样呢?呵呵~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也可能,一千个人,只有一个答案。这个就是无奈,人生的无奈。</FONT></B></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8 20:26:1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3-26 16: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P 12.05pt? mso-char-indent-size: 2.24; mso-char-indent-count: 27pt; TEXT-INDENT: 0pt; 0cm><B><FONT size=5>当上述的问题都开始逐渐得到解决之后,新的问题似乎有出现了,而且是措手不及的。那就是很多的历史争议和空白,我怎么来裁决和演绎呢?整个故事的基调需要一个统一,不能总是没有个定数的随着感觉走,这样会造成一种故事的松散拖沓。这些个问题很困扰,非常的困扰,直接影响到了人物的塑造和故事能不能圆满讲完。</FONT></B></P>
<P 12.05pt? mso-char-indent-size: 2.24; mso-char-indent-count: 27pt; TEXT-INDENT: 0pt; 0cm><B><FONT size=5>我开始做重新的总规划,从开头到结尾,全部梳理一遍。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大三的时候了。</FONT></B></P>
<P 12.05pt? mso-char-indent-size: 2.24; mso-char-indent-count: 27pt; TEXT-INDENT: 0pt; 0cm><B><FONT size=5>应该说,这个是我的最终调整,也是最基础的框架。用水合璎珞提醒我的话说,是定基调,是唯美还是凄美,是写实还是理想,需要做个了结了。如果是唯美,那么,不符合要求的,超出框外的全部要舍弃,要从头到尾保持一种基调。如果是凄美,那么,怎么样的凄美才能表现的更合理。如果是理想主义,大可以做些超越历史的举动,无伤大雅。如果是写实,那么,就连强奸都必须写的很残酷和血腥。这个时候,平视我的故事,已经没有办法来做到提升了。那么,要提升只有一种办法,就是放下我的故事,站到比它高的位置来俯视。用水合璎珞的原话就是:“你把祖放在她的视角上写,那么,就只能小儿女,如果要让主题升华,出现历史的反思和凝重,就要上升到祖的上面,让她也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有全文思想的高度升华。”这就意味着,在做大的修改之前,为了定基调,我必须再次封笔。为此,我又开始了思想斗争。我在考虑,要不要再精益求精了,为了一个业余的爱好,没有任何利益回报的付出,有没有这个必要,该不该继续为难自己了。而一周深思熟虑后的答案是,我要继续,我不甘心就这么半途而废。我不管他会不会被人接受,甚至是成为惊世作品,我只要踏实尽心的讲好我的故事。即使对我的人生来说,是孤篇横绝,少有知己,我也要对的起自己之前的付出,等我死了,就一并带走,算是对这辈子的追求有个交代吧。于是,从那以后,我除了被人说为怨念以外,又多了个偏执狂的荣誉称号。</FONT></B></P>
<P 12.05pt? mso-char-indent-size: 2.24; mso-char-indent-count: 27pt; TEXT-INDENT: 0pt; 0cm><B><FONT size=5>下定了这个决心,但是决心仅仅是决心而已。之后,漫长的封笔日子里,一直在求索,不知道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找到切实提升的途径,眼前仿佛是一片混沌,找不到方向。这种彷徨的感觉,是一种无奈,更多的,则是一种恐慌。打一个比方,就好象自己是一只被关在轮笼的仓鼠,拼命的跑,以为只要坚持跑下去,一定会有出路,但是,直到最后累得精疲力竭,也没明白自己其实只是一个傻瓜,然后,很绝望的死去。</FONT></B></P>
<P 12.05pt? mso-char-indent-size: 2.24; mso-char-indent-count: 27pt; TEXT-INDENT: 0pt; 0cm><B><FONT size=5>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是不断的折磨着自己神经,在退缩与坚持之间彷徨。于是,我不断的问水合璎珞,我该怎么办。水合璎珞让我放弃它,放弃现在努力经营的心血。她说:“你一味的追求着完美,却忘记了你写故事的初衷。你是为了痛苦而写这个故事的么?如果你因为写这个而痛苦,那不如不要写,不要失去快乐的自己,那样是个傻瓜。”</FONT></B></P>
<P 12.05pt? mso-char-indent-size: 2.24; mso-char-indent-count: 27pt; TEXT-INDENT: 0pt; 0cm><B><FONT size=5>我说:“为什么我写的很痛苦,却哭不出来?”</FONT></B></P>
<P 12.05pt? mso-char-indent-size: 2.24; mso-char-indent-count: 27pt; TEXT-INDENT: 0pt; 0cm><B><FONT size=5>水合璎珞告诉我:“痛苦不一定要哭出来,扼腕的痛,甚过哭。”</FONT></B></P>
<P 12.05pt? mso-char-indent-size: 2.24; mso-char-indent-count: 27pt; TEXT-INDENT: 0pt; 0cm><B><FONT size=5>这句话一下子让我茅塞顿开,好象,我找到了什么答案,但是,我说不清楚。</FONT></B></P>
<P 12.05pt? mso-char-indent-size: 2.24; mso-char-indent-count: 27pt; TEXT-INDENT: 0pt; 0cm><B><FONT size=5>我放下了笔,完全不再去想我的故事,而是换了个心情去重新翻开历史的卷宗。沉甸甸的历史,尘封的往事,我总觉得,会给我什么答案,也许真的,只是一种直觉。</FONT></B></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6 16:04:4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4-17 09: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4; mso-char-indent-size: 12.05pt"><b><FONT size=3>脱离了小说人物塑造上的羁绊和束缚,再看历史的时候,我完全冷静下来了。即使是看到最让人悲痛感伤的地方,也不会像以前一样的完全不节制感情的宣泄了。不是我不想,而是,完全的,不能够了。似乎在短短时间里,我的心智成熟了很多年。当你完全冷静下来了以后,世界在你的面前,仿若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FONT></b></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4; mso-char-indent-size: 12.05pt"><b><FONT size=3>我开始思考,是什么造成了这场悲剧的结果,是什么的选择酿成了这段历史的苦涩。更深一个层次的发现是,原来,历史中,还隐藏着每一个人的抱负和人性缺陷,还有整个历史的外环境,社会的景况,军事的强弱,民族的信仰。我要怎么样才能把这种里里外外的人世纷非表现透彻呢?找一个大的根基,大的树干,但是,上面的旁支树叶,也许并不是非常的重要。就象国画的写意画,那种飞白,枯笔的感觉。枯笔是什么?是概括,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高度的去概括,用我的眼睛和我的头脑领悟的东西去概括,一叶落而知秋。</FONT></b></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4; mso-char-indent-size: 12.05pt"><b><FONT size=3>历史并不一定都是宏观的,细微的地方,并不是你能凭一时的热情找到的,而是要冷静,彻底的冷静下来,用旁观的角度来了解那种细微的变化对宏观造成的影响。这种细微在什么地方?字面上,语言上,语气上,行为的动机上,要去细细的抠,沉下心来抠。一句话,有他的语气,语气有时候表明一种态度,什么人说什么话,说什么内容,取决于他的动机,他的动机背后有什么,那么,你去挖掘,挖掘出来了,就是定基调的关键。大部分人都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那么,整个的基调,也就很容易把握了。</FONT></b></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4; mso-char-indent-size: 12.05pt"><b><FONT size=3>之后,我找到了一句话,叫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FONT></b></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4; mso-char-indent-size: 12.05pt"><b><FONT size=3>反复咀嚼一下,我问自己,什么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FONT></b></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4; mso-char-indent-size: 12.05pt"><b><FONT size=3>从字面上看,明明知道这件事情不能做,或者是做不成,却偏偏要去做,非得做,玩命也要做,仿佛傻瓜和缺心眼的作为。深度里是什么?什么意思?不是字面上那么的简单吧?</FONT></b></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4; mso-char-indent-size: 12.05pt"><b><FONT size=3>那么,我分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有几个可能:其一,知道它是雷池,却要去触及,或许是无奈,或者是被逼迫,或者是情不自禁;其二,知道它压根就是虚幻的,也要去为了它奋斗,不惜牺牲;其三,知道它没有办法去挽救,却要为了某中信念或者某中承诺而飞蛾扑火。而,我惊讶的发现,这几种情况,“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阴影,在这段历史卷宗里,几乎是每个人物的身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无法抹灭。</FONT></b></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4; mso-char-indent-size: 12.05pt"><b><FONT size=3>这个时候,我意识到,我的主基调就是这个,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FONT></b></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3 22:57 , Processed in 0.0711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