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72 border=0>
<TR>
<TD align=middle height=60><FONT size=7>2006:汉服骚动</FONT></TD></TR>
<TR>
<TD height=23><FONT size=7></FONT></TD></TR>
<TR>
<TD vAlign=top align=left height=200>
<P>信报记者 陈富/文 黄伟/图</P>
<P><b><IMG src="http://www.timesnews.cn/UploadFiles/200628154148608.jpg" align=left border=0> “我们懂得了民主自由,却常常忘却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很多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在雅典奥运会上,许多国家运动员以自己的民族服装出场,而中国队的西装却使得诸多海外华人感到失落。”
一群中国年轻人显得有些冲动的行为,其实是在全球化的状态下寻求身份变异,在民族复兴的背景下寻找自己的国家符号……</b>
<b>拍古装剧的来磁器口了</b>
2006年2月5日,旧历的大年初八,人头攒动的重庆沙坪坝节日的气氛依然浓烈。
老镇磁器口。兴高采烈的游客们突然诧异地发现,10位穿着宽袍长袖古怪服装的年轻男女联袂走来。有小孩拽住妈妈的手:“妈妈,你看,拍古装戏的来了。”
除了拍戏,都市里确实很难见到这样的一群人:将蓄得长长的头发束成发髻,穿着大袖长袍的古装,在街头谈笑自若。
有人认定是拍汉朝的戏:“他们身上穿的,跟《汉武大帝》里面的有点像。不过料子看起不怎么样,莫非是群众演员?”
面对游客们的好奇,古装队伍中一位清秀的年轻人终于发话了:“我们不是演员,我们是汉友。我们穿的是汉服,也就是汉朝的传统服装,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来复兴汉民族的服饰艺术。”
“哦……”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恍然大悟式的声音,虽然大多数人的表情表明他们依然觉得不可思议:这帮年轻人吃多了撑的啊?
在建文帝塑像前,穿着汉服的年轻人站成四排,男的行“叉手礼”,女的袖手,毕恭毕敬地90度鞠躬。其中一位在旁边抚琴伴奏,琴声悠远,在古镇上袅袅飘散。
</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timesnews.cn/UploadFiles/200628154219819.jpg" border=0></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这群人莫非是拍电视的群众演员?
</FONT>
弹琴的叫李段泉,职业是建筑设计师。在钟家大院,李段泉再次弹起了古琴,许多人驻足倾听。李段泉说,尽管我不是个好手,但是古琴中蕴涵的汉朝气象,让人生景仰之心。
“我们的汉服都是我们买了面料,叫做唐装的裁缝找着式样给我们缝制的,面料和打工还都不是最好,所以还不能传达出汉服最漂亮的感觉。”一位汉服秀“模特”有点抱歉的对记者解释。
这身着汉服的11人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他们通过“汉网”论坛相识,并相约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度过春节,他们身上的朱子深衣和茧绸长裙是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绝迹了300多年的汉族服装。虽然穿着古装,但他们里面穿的是西式衬衣,脚上穿的是旅游鞋,脖子上吊着手机。大学生邱少华说:“我们都是有普通爱好的年轻人,也要吃麦当劳,也要喝可乐穿外国牌子的衣服,我们热爱汉服只是希望这种汉族的民族文化精华能够在今天得到足够的尊重。”
<IMG src="http://www.timesnews.cn/UploadFiles/200628154335794.jpg" align=left border=0> 汉友们说,他们这样做是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推广汉服”,发动一场“重庆汉服运动”让人们重新接受这一传统服装。
事实上在此之前,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就已经由汉友掀起了汉服运动热潮,引发了各方关注和争议。人们更多的是在关注这场汉服运动背后的所蕴藏的文化和社会含义。
<b>
冒着被人看稀奇的危险上街</b>
他们在春节前酝酿“汉服街头秀”时,其实心头多少有些忐忑。在平时他们都是不高调的人,甚至有些拘谨,有个脸上还长满青春痘的男孩一说话就脸红。更重要的是,此前一些“汉友”在其他城市的类似活动遭遇的尴尬让他们有所顾忌。
郑州电力系统的一名普通工人王乐天是最积极的汉友之一,他也是穿汉服上街的第一人。2003年11月23日,王乐天第一次穿上汉服走上郑州街头,这件汉服是依据电视剧《大汉天子》中李勇(原型李陵)服装的样式仿制的,独自从早上11点走到了下午4点多,特地逛了街,游了公园,乘坐了公共汽车。好奇的眼光倒没有什么,早在意料之中,但是一群半大孩子竟然以为这是日本服装,竟然对着他嘲笑地喊:“八格牙路!”
2004年10月5日,北京的30多名青年,齐聚北京袁崇焕墓前,进行祭祀活动。当天,丁晓棠和好友共8人身着古装到王府井游览购物。
然而,令丁晓棠和朋友非常气愤的是,10月6日晚,他们竟然在一些国内网站的论坛上看到一条被伪造的虚假报道,标题为《寿衣上街?改革开放多年,封建迷信上街》,上写:“昨晚,8名寿衣打扮的青年惊现在京城闹市王府井……这次身穿寿衣走上王府井,他们希望能够为恢复传统的殡葬业做出贡献。”他们最后不得不把上传图片的一家数码公司告上法庭。
尽管有这些前车之鉴,重庆的这帮汉友最终还是决定出动。“他们遇到的尴尬恰好说明汉服是什么,需要更多人知道。”
在磁器口的祭奠结束以后,他们决定来一次更大的“冒险体验”:到人流密集的沙坪坝闹市区去潇洒走一回。
<IMG src="http://www.timesnews.cn/UploadFiles/200628154434348.jpg" align=left border=0> “我们一站在三峡广场就立即吸引了这么多人过来询问,人山人海啊,我们就是要告诉大家这是汉族的服装。”此次活动的召集人、20岁的大学生邱少华告诉记者,刚才他从大渡口来沙坪坝的一路上什么声音都有:韩国人,日本人?后来,他戴上了头巾就有人问:你是道士还是书生?更多的人干脆问他:你是哪个朝代的?这让邱少华有些哭笑不得。
面对路上行人偶尔投来的异样目光,背着一副古琴的李段泉是这次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本身从事建筑设计行业。“我们古代的人上至公侯,下至百姓,都穿汉服,就像现代人穿牛仔服一样普通,可是到了现代,汉服消失都已360多年了,我们不想就这样看着汉族文化被历史的长河淹没。”
身着粉红色汉服的公司职员阿九告诉记者,前几天,她穿着这套汉服去公园拍照留念,结果被路人嬉笑,以为是戏子,结果她就当众给这些人上了一堂历史课,居然发展了几个汉服爱好者。阿九有两套漂亮的汉服,别看她只有21岁却已经是一个非常资深的汉友了。
“现在我几乎每个节日都会穿着汉服过,穿惯了越发不爱穿西式衣服了”。学旅游历史文化出身的导游蒋雨洁向记者自述其穿汉服的经历: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看,还有人很没礼貌的哈哈大笑,但是我早就免疫了,只是到最后,一个小女孩的话把我刺痛了,她说“哇塞,这还是人吗!”声音很大,大家都笑了。我其实很生气也很悲哀,很多人已经不会欣赏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了,“我就是要穿给他们看!”。她是专门从成都赶过来的汉服爱好者,今天还有母亲前来作陪。
旁边有人在问,穿这样的衣服麻烦吗?“今天,我只用了几分钟就穿戴整齐了,头发很牢固哦,到现在一点都没散。”年轻的西南大学历史系学生张梦钥大声说:“以后不要说汉服麻烦了,她跟现代服装没什么不同。”
</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timesnews.cn/UploadFiles/200628154457370.jpg" border=0></P>
<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好奇的温州游客将他们当成了“景点”。</FONT>
虽然有点被当成猴子看的不爽感觉,但是总的来讲这场重庆汉服秀还算和谐。最头疼的是第一次参加活动的在渝中区某政府部门工作的小余,他穿着一身制服来参加聚会,与汉友碰面后第一次穿上了汉服。“对于复兴汉服,我是绝对赞成的,作为占95%的汉人却没有自己的民族服饰是有些羞耻的”。但是,当他母亲得知他要搞这些出位的活动后,大为担忧,一路上不停地给他打电话,甚至出动了单位领导给他打电话。“我们是正当活动,又不是非法聚会,担心什么啊!”他对着话筒喊。
<IMG src="http://www.timesnews.cn/UploadFiles/200628154650660.jpg" align=left border=0> “无论穿着这套汉服在大街上会受到多少误会和歧义,我都希望通过努力去追寻300年前淡忘的记忆,唤醒更多人对失去文化的渴望和热诚”。邱少华这样向记者描述他第一次穿着汉服上街的情景:没敢直接在大街上穿,是把汉服带到成都武侯祠里才穿上的。当时还是犹豫了很久,本来我这的性格就比较害羞。我知道,穿上汉服后会引来百之百的回头率,会有很多不同的目光向我看来,而且大多也会是惊讶、奇怪、好笑、不解……最后我在刘备墓前还是穿上了汉服。自从穿上这个承载了民族精神的圣物,我也慢慢习惯了那些目光。现在,把汉服穿在身上,觉得很骄傲。
邱少华告诉记者,在重庆大约有20个汉友,加上潜水的大约有100多个,各种年龄、各种职业的人都有。由于当天是节后第一天,好几个在工作的汉友都未能参加活动。“他们都打电话给我,很想来,可惜脱不开身。”
<b>
“汉服运动”在全国星火燎原</b>
“今后只要有机会,我就要经常穿着传统服饰走到重庆的大街上。身着汉服上街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这是件严肃而又光荣的事。”邱少华说,穿汉服只是一种形式,实质是要复兴汉民族文化,为这个复兴的国家找到更多国家符号。2003年,他曾在四川德阳孔庙举行自己的成人礼。邱少华并不是一个激进的汉服主义者,他认为,不是什么时候都穿汉服,但至少要让汉族人知道汉族人是有服装的,自己的民族不是一个光屁股的民族。以前,他的这些想法都找不到可以沟通的人,后来在一次偶然机会,他发现了一个朋友的贴子里有汉网的链接,从此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汉友,相见恨晚。
这邱少华口中的“梦中的好地方”,也被网友称做“汉族人之网”。在其首页,他们这样庄严地宣告:“我们是汉族人,热爱汉族,也热爱中华民族。我们把光荣与55个兄弟民族一起分享……只有一个强大且自信的汉民族才有能力扶助和支持兄弟民族,才能真正的凝聚起中华民族。”
因有汉网存在,汉服逐渐为更多的普通人所了解欣赏。因为喜欢汉服,越来越多的像邱少华这样的网友相聚在网上。版主之一王允告诉记者,汉网由2003年元月成立之初的四五人,发展到了现在注册ID有36000多人。这些成员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本身对汉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人,另一种是无意中浏览到汉网的内容,受到汉网网友影响,也成为汉文化或汉服的爱好者。”如今,有关汉服的内容成了许多以讨论传统文化为主的网站的热门话题,很多综合性论坛,也纷纷出现此类讨论区。
据王允介绍,目前汉网还没有正式组织过活动,但各地网友自发的活动很多,也很丰富,活动经费都是AA制。在北京、上海网友们还举行了很多大规模的活动:穿着汉服参观、祭祀,组织读经、弹琴听琴等等。今年2月2日,他们在上海也举办了“穿汉服过春节”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30多位网友参加。
好奇的温州游客将他们当成了“景点”。
</P></TD></TR></TAB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