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坐建筑的立面被大面积的砖墙包裹着,这种做法在现在的中原地区很常见,具体形成的年代我没有研究过,不过相信不是唐代或五代所为,即使唐时已经有了这种做法,相信也不流行。以前也和朋友讨论过,这种做法后来的流行固然是有功能依据的,但金代以降,中原地区的很多木结构建筑都采用这种裹砖墙面,而不似唐代壁画中的以木材直接外露的立面或采用象晋祠圣母殿的第一进明间形成开放的廊间的做法,我觉得这是和中原的环境变化有关系的。长时间的开发建设和战乱,使得原先发达的中原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一直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的演变中,木材减少,水土流失,沙暴频繁,使得建筑的木材用量越来越小,越来越节省,而相反在这种环境中,对建筑的抗风抗尘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虽然不美观,但省材又厚实耐用的砖砌结构出现并流行了,这应该是原因之一。我旅行中的印象也是,一过长江北岸,就觉得颜色灰,中原的平原上成面积成规模的植被群几乎找不到,在千年的人与自然相争的过程中,环境被折磨得不堪入目,放眼贫瘠,这种视觉上的灰,从空中看更加令人震撼,长江以北坐在飞机上往下看就是一片灰黄色,山丘平原都是光秃秃的。今天我们可以从陕西的黄帝陵陵区看到千万年前中原大地原有的自然生态面貌,因为只有那片土地千年来因为禁止砍伐,保持了一片原始的自然小环境。</P>
<P> 这种环境的变化,使得隋代开始中原对南方地区的依赖开始加重,而北宋之后加上北方政治格局的变化,更使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转移到了以江南吴地为主的南方地区。</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 19:31:2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