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19|回复: 12

大家来谈一谈徽说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14 12: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我先转一帖!</P>
<P><b><FONT face=Tahoma size=3>徽学在中国史研究中的崛起——明清史研究的新动向</FONT></b></P>
<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align=middle width="100%">
<P><FONT face=宋体 size=4>松浦章(日本关西大学教授)</FONT></P>
<P><FONT size=4>译者:伍跃</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 (中国经济史论坛于2003-7-26 16:58:33发布)  阅读416次

</P></TD></TR>
<TR>
<TD  width="100%">    1922年7月,王国维在《库书楼记》(《王观堂先生全集》卷二三,缀林一)一文中列举了20世纪初中国新出现的史料:殷代甲骨、汉晋木简、敦煌文书、明清档案。众所周知,从那之后的学术研究是按照王国维的预见展开的。到了80年代,王国维未曾预见到的新史料开始广为人知,这就是在安徽省徽州地区发现的徽州文书。这是近年来中国史学界的一个重大成果,徽州文书的发现和整理推动了明清史研究的发展。

  最早向学界介绍徽州资料的是方豪。1946年春,方豪在南京收集到一批徽州文书。1971年6月开始,他在台湾复刊后的《食货》杂志上连载、介绍了这些史料。文书是从皖南地区流失的,清代文书占了绝大部分,也包括了一些明代文书。他依次公布了,《明万历年间之各种价格——战乱中所得资料简略整理报告之一》(第3期)、《明万历年间富家产业抄存——战乱中所得资料简略整理报告之二》(第5期)、《乾隆五十五年自休宁至北京旅行用帐——战乱中所得资料简略整理报告之三》(第7期)、《光绪元年休宁万安某家入贺礼——战乱中所得资料简略整理报告之五》(第9期)、《康熙时重建祠楼之文献——战乱中所得资料简略整理报告之五》(第11期),以后,在《食货月刊》的复刊第二卷中还继续公布了有关史料。

  众所周知,明清时代,徽州地区商人辈出(雅号:新安商人),在中国商业界有重大影响。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在康熙四十三年(1705)四月十九日安徽巡抚刘光贵的奏折中可以找到答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皇帝御批真迹选一·康熙皇帝御批真迹》,西苑出版社,1995年)“徽州一府田少山多,食米皆资邻省贩运,然徽民多习贸易,生计无虞。”徽州地区耕地少,很多人离开故乡从事商业活动以维持生计,其代表即为盐商。康熙五十七年(1718)五月十七日李煦的奏折中也提到了这一点。“两淮商人原籍,或系山西、陕西,或属江南之徽州,……徽商子侄因原籍在本省,不得应商籍之试。但徽商行盐年久,大半家于扬州,故徽州反无住居。”这充分反映了徽州商人远离故乡,聚居于有利于贩运的扬州,故乡往往无人的情况。

  关于徽州商人的研究,在日本有藤井宏的《新安商人的研究》(《东洋学报》,第36卷1—4号,1953年6、9、12月,1954年3月)。在复印地方志尚少的当时,他尽可能详尽地查阅了明清时代的地方志,取得了不容置疑的成就。在中国,有厦门大学傅衣凌的《明代徽州商人》(《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人民出版社1956年7月),该文评述了徽州商人的活动。以后,作为藤井宏研究的后继者,重田德在《清代徽州商人的一个侧面》(1968年3月,后收入《清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岩波书店1975年10月)一文中,生动地描写了清代后期徽州商人的活动。傅衣凌也在继续着他的研究,发表了《明清时代徽州婺商资料类辑》(《明清时代社会经济史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此外,在徽商的故乡,陈野发表了《论徽州商业资本的形成及其特色》(《安徽史学通讯》1985年9月)。

  这些研究是以研究徽商的经济活动、商业活动为中心的。从70年代末起,徽州文书的存在开始广为人知。最初的研究成果是叶显恩的《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2月)。叶氏侧重于研究徽州的宗族关系和佃户的社会地位。刘和惠在《明代徽商程锁家世考述》(《历史研究》,1982年5月)中致力于社会史方面的研究。关于80年代前期为止的徽商研究的成果,请参看松浦章《清代徽州商人与海上贸易》(《史泉》,No,60,1984年8月)注①和《徽州商人的历史·经营史——徽商研究论文集》(《东方》,No,75,1987年3月)。

  此后,安徽省博物馆整理了馆藏的徽州文书,编辑出版了《明清微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一辑(排印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2月),收录了该馆所藏的洪武二年至宣统二年间的契约文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徽州文契整理组编辑了该书的第二辑(排印本,1990年5月)收录了该所收藏的宋元明时代的土地买卖契约。不久,又影印出版了《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宋元明编》与《徽州千年契约文书·清民国编》(第一编,20卷,第二编,20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此举使得这些资料为世界各国学者所共享。但据说该书仅收录了历史研究所所藏徽州文书的1/4,未公布者尚有许多。此书出版之后,山本英史又发现过新的文书。(《明清黟县西递胡氏契约文书刍议》《史学》,第65卷3号,1996年1月)以后仍有可能发现新的徽州文书。

  最近,还出版了排印本的《中国历代契约汇编考释》(张传玺主编)。该书收录了1402件中国历代契约文书,其中明清时代的有793件,占56.6%。包括了洪武八年至崇祯十七年和南明弘光元年的361件明代文书,以及顺治二年至宣统三年的432件清代文书,其内容大部分与徽州有关。

  另外,研究徽州的著作有:章有义的《明清徽州土地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0月)和《近代徽州租佃关系案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6月),高寿仙的《徽州文化》(中国地域文化丛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周绍泉、赵亚光整理了《窦山公家议校注》(黄山书社1993年9月),公布了祁门县善和里程氏东房派的宗族法规,为宗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安徽师范大学微商研究中心编纂了《徽商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一书,书中包括了微州商人集团的形成,资本积聚,活动领域,经营范围以及微州商人与教育、医学、美术诸方面的研究。青年学者王振忠写了《明清微商与淮阳社会变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4月)。类似的研究成果是不胜枚举的。1994年11月,在黄山屯溪召开了首届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陈柯云:《中国黄山市徽学学术讨论会述评》,《明代史研究》、No22,1994年),出版了论文集《徽学研究论文集(一)》(黄山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徽州社会科学》编辑部,1994年10月)。书中所收的周绍泉、赵亚光编纂的《徽学研究系年》,收集了1907年至1992年间的徽学研究文献,十分珍贵。此后,1995年仍在黄山屯溪召开了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199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徽学中心与安徽师范大学共同主办,将在芜湖召开国际徽学讨论会。

  徽学研究如此兴盛的原因之一是存在着徽学研究的专门机构。中国国内有下列四个研究机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徽学中心,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徽商研究中心,合肥:安徽大学徽州学研究所,屯溪:黄山师专徽州文化研究所,以这些研究机构为中心,近期将公布许多研究成果。

  此外,作为中国十大商帮丛书的第七册,香港中华书局出版了张海鹏、王廷元、唐力行、王世华、周晓光、李琳琦合著的《徽州商帮》。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5年1月)

  这样,徽州文书的研究通过最近10年的努力,开创了明清史研究的新领域,出现了上述众多的研究成果。


出处:中国史研究动态199805 </TD></TR></TABLE></P>
发表于 2006-3-14 18: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盐贩子
 楼主| 发表于 2006-3-14 19: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P>少在本人帖子后面灌水!</P><P>斑主也说了这里是华东地区讨论的地方,不是光灌水的!<a href="http://www.tianhan.com.cn/bbs/dispuser.asp?id=10181"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FONT></A></P>
发表于 2006-3-15 18: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徽商不是贩盐的?当初那可是垄断的啊
 楼主| 发表于 2006-3-15 18: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P>说些无意义的灌水帖,没意思!</P>
发表于 2006-3-15 19: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所知的说出来</P><P>错了吗?</P>
发表于 2006-3-16 18: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P>兄弟们好! 多抬杠,别动气。哈哈</P>
发表于 2006-3-23 20: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二楼的大概是吃过盐商的亏了!!!
发表于 2006-4-22 22: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安徽人。
发表于 2006-5-4 01: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P>徽商不仅仅涉及盐业。还有文房四宝(徽墨、歙砚、宣纸)、茶叶(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黄山茅峰)(胡适、胡 锦 涛的祖上都是徽州茶商)、蚕丝、木材等等,以及从事餐饮(徽菜是八大菜系之一,只是最近几十年不时兴了)、药店、金融(例如胡雪岩)等行业。徽商的发展促进了其所在地的发展,有‘无徽不成镇’之说,旧时扬州、杭州等地的繁荣徽商作了很大贡献。而且徽商重视文化,兴办教育,‘贾而好儒’,有很多儒商,绝非‘盐贩子’三个字所能概括。如果你对徽州不了解,建议你上网搜索查一查,更欢迎你去我们徽州(黄山市、歙县、 休宁县、 祁门县、 黟县、 绩溪县、 婺源县(解放后归属江西省))各地旅游。</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4 1:47:46编辑过]

发表于 2006-7-4 08: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本地的吴语比较感兴趣……
发表于 2006-7-28 22: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P>顶!!!!!!!!!!!!!!!!!!!!!!!!!!!!!!!!!!!!!!!!!!!!!!!!!!!!!!!我也是安徽的!</P>
发表于 2007-3-16 18: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P>吾也系安徽人...顶了,没啥说的</P>[em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4 16:40 , Processed in 0.08409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