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687|回复: 6

[節慶計劃文案] 【民族传统节日复兴计划】系列方案之浴佛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5 02: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汉民族文化网
百度汉服贴吧
民族服饰·礼仪·节日 复兴计划

可以不信神明,但决不能没有神圣;
可以不信宗教,但不能没有信仰;
可以无所畏惧,但决不能失去敬畏。
当今世界,对财富和金钱的追逐,是比任何宗教都狂热,它已经是最普及的信仰了。当庄严、理想、神圣都成了游戏,金钱的力量无所不在,市场逻辑统治一切,正人心灵的宗教就靠在一旁,儒释耶倡导的仁爱、慈悲和博爱也少有问津,故此看到有十万人参加浴佛法会,还是十分欣慰。
                  ----------引自网络 代题记
图:浴佛节


音乐欣赏:寒山僧踪
(链接失效)
[MP=400,60]http://www.tianhan.com.cn/bbs/UploadFile/2006-4/2006452143475.wma[/M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5 2:29:00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   轩辕箫歌    于2015-8-7 22:10:00  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4-5 02: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1 净水浴佛,荡涤己心
        浴佛节是一个佛教的节日,不信佛教的大多数公众接触较少。这里只收集一些资料做简单的介绍。
        夏历每年四月初八是浴佛节。这一天,佛教寺庙要举行浴佛法会,为民众祈福。浴佛,即以净水为佛像沐浴。漂满鲜花的净水香汤中,站立着一尊尊释迦牟尼的塑像。这种佛像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时的形象,称为太子像。太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僧众以小勺舀香汤浴太子像头上,沐像三次,再洒上香花。信教公众两人一组,依次浴佛。
有一个佛教的问答,问者曰:佛还要我们替他沐浴吗。答者曰:浴佛是在洗涤我们自己的尘垢,提醒我们时时保有一颗清净之心。
净水浴佛,荡涤己心。这就是佛教这一中国重要文明形态充满哲思的智慧。

        2 浴佛节的产生
        恭维往昔三千年,花卉争妍四月天......让我们回到几千年前,无忧树下佛祖释迦牟尼诞生的奇幻时刻......
传说释迦牟尼佛的母亲摩耶夫人,在蓝毗尼园无忧树下诞生悉达多太子,那时候阳光普照,花卉争妍,悉达多太子出生的时候,有着种种殊胜的瑞相,他诞生不久,就能行走七步,每走一步,就是一朵莲花,预兆着将来舍身出家,普度众生的志愿。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此时天空中天女散花,九龙吐水,为太子浴身,他就变成一个普通正常的婴儿了。在悉达多太子十九岁时,一天走出东、南、西、北四城门,看到生老病死的现象,为了探求真理,救度众生解脱人生痛苦,终于决定出家修行。起先六年他到各地寻师访道,后来又修六年苦行,最后他觉得苦行无法究竟解脱,于是放弃苦行,步行到菩提场,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o(︶︿︶)o 唉冥想。终于在三十一岁时,夜睹明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即佛的觉悟),成为佛陀.
        根据这一传说,于每年四月八日举行法会,在大殿里用一水盆供奉太子像(即释迦牟尼佛诞生像),全寺僧人和信徒用香汤为佛像沐浴,作为佛诞生纪念。
        浴佛的仪式开始于印度,是从求福灭罪的一种宗教要求演变出来的。在佛教成立以前,婆罗门教早有一种浴像的风俗,起源于印度人使精神清洁的思想。 唐代义净法师《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灌沐尊仪章》说:佛虽然已经灭度,但是形像仍然存在,所以应该尊敬佛像如佛在世一般。以香花供养佛像,能生清净心;经常灌沐佛像,能够去除烦恼。所以,在印度,浴佛是常用的仪轨。每当浴佛时,执事僧便鸣楗椎通知,在寺院内撑开宝盖,在殿堂的两边罗列香瓶。其次,取金、银、铜、石等的佛像,放在铜、金、木、石盘内,使僧众唱梵呗音乐,在佛像身上涂香,用香水灌沐,再用白毛巾擦拭干净,然后安置在殿堂内,散上各种花。所以,大佛像每半个月或一个月大家一起灌沐,小佛像随己所能每天都要灌沐。因为印度天气太热,僧人既然频繁沐浴,那么佛像也需要勤加灌沐。

        随着佛教的传人,浴佛的仪式很早就在中国流传了。《三国志·吴书·刘繇传》记载笮融“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径数十里,人民来观及就食者且万人,费以巨亿计”。这大概可以看作“浴佛会”的滥觞。后来这种习俗逐渐流传到朝廷和仕宦之间,到了南北朝更是普遍流行于民间。
        关于佛诞节的日子,东南亚各国的佛教徒以四月十五日为佛诞节,也是佛成道日、佛涅槃日,中国的蒙藏地区也是如此。中国佛典中对佛诞日的记载有二月八日、四月八日和十二月八日三种。北朝时多以四月八日为浴佛节,自南朝梁开始经过唐至辽初,大多在二月八日浴佛。宋代北方改在十二月八日,南方则在四月八日。元代《敕修百丈清规》规定四月八日为释迦如来诞辰,此后南北均以四丹八日为浴佛节,举行浴佛法会,至今相沿不变。

        浴佛的方法,在大殿内设香汤盆,放两支小勺,在别处安置太子像(即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诞生像)一尊,以便迎请至大殿举行浴佛仪式。先敲钟打板,僧人、居士搭衣持具,到大殿集合,分班对面立,顶礼三拜。然后,引礼二人执引磬,执事六人,托香花盘二众同唱“稽首归依大觉尊”赞;主法者拈香,展具,顶礼三拜,然后将太子像捧上。大众唱完赞后,接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回到大殿。大殿内钟鼓齐鸣,大众依次回到大殿,主法者将太子像安置于香汤盆内,钟鼓、佛号一齐停止。维那举腔唱“菩萨下云中”赞,主法者拈香礼佛。唱赞后,主法者宣读文疏。然后,大众同音念“崦底沙底沙僧伽娑诃”咒语三遍,接着唱“佛宝赞”及赞佛偈。主法者开始浴佛,用小勺舀香汤至太子像头上,灌沐佛像三次,再洒上香花。两序大众则分别出班两个人,依次浴佛。由于参加居士很多,仪式十分隆重庄严。全部浴完佛后,大众唱回向,唱三归依,礼佛而退。
图:中国大陆、港澳台的浴佛节


        3 浴佛节的其它风俗
        浴佛节又名四月八、佛诞节、龙华会,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起的宗教节日,但是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其中的浴佛、斋会、结缘、放生和求子在过去广为流行。寺庙行浴佛礼时,民众则争舍财钱、放生、求子,祈求佛祖保佑,出现各种庙会。在四月八日,各地佛寺举行佛诞进香。在北方地区则传说四月十八日为泰山娘娘——碧霞元君的生日,即举行妙峰山庙会,南方地区龙华、九华、姑苏等地也均有盛大庙会。庙会期间还有堆佛塔活动。
        浴佛节时,还有斋会。斋会,又名吃斋会、善会,由僧家召集,请善男信女在四月八日赴会,念佛经、吃斋,饭菜有面条、蔬菜和酒等。
        在浴佛节中还有一种结缘活动。它是以施舍的形式,祈求结来世之缘。民间舍豆结缘,寺院、宫廷也不例外。宫中要煮青豆,分赐宫女内监及内廷大臣,称作“吃缘豆”。
在浴佛节前后,还有一些其他宗教活动,如庆祝菖蒲生日,四月十八解灾,以傩驱疫,请符治病,偶像治病等等。人们也祭药王,祭祀华佗、孙思邈。因受道教影响,也拜感应药圣真人,流行神捡药,进行采药活动。

        4 珍爱文明遗产、感受佛教文明——浴佛节的时代传承
        浴佛节的传承,有三个层次。
        一是国家文化遗产的层次。佛教文明与儒家文明、道教文明一样,是汉民族重要的文明组成部分,汉传佛教在世界宗教历史上影响深远。佛教及佛教节日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其中也包括了浴佛节。浴佛节等佛教节日的传承应纳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之中。
        二是信教国民的层次。保护好这一重要宗教节日,信教国民按照佛教仪规开展节日的法事活动。
        三是普通公众的层次。有人说,过去,我们完全否认了宗教的社会作用,殊为不智,宗教在各个时期都有其积极意义和社会价值。的确如此。真正的宗教文明,有其维系社会道德、促进社会和谐的正面价值。其实,借浴佛节等宗教节日,普通公众也可以从中得到积极的启发、温情的抚慰、停下忙碌的脚步、抒缓疲惫的身心。

        净水浴佛,荡涤己心。佛教其实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哲学,在浴佛节时我们换上传统的汉服,看一看佛像安静的笑容,看一看寺院檐角飞过的浮云,看信众净水浴佛的虔诚,倾听檐下滴水的禅音。一点宁静、一点反思、几束遐想,就足够了。不是吗。


(节日复兴实践方案亦为一家之言,意在抛砖引玉,期待激发国民同胞更多的文化灵感和节日创意,启发更深入的节日文化思考。浴佛节复兴方案全文完)

更多"民族传统节日复兴计划方案"和"民族传统礼仪复兴计划方案",请访问:
天汉民族文化网-天汉计划专版
百度贴吧-汉服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6-4-5 13: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浴佛节,本来就是外来节日,不信佛的我们怎么办?!我们要复兴的是全体汉人认同的节日。
发表于 2006-4-7 09: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P>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经融入到大众的普通生活中了,其相关的节日流传开的也就算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了</P>
发表于 2006-4-9 02: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P>中国文化三大信仰根源就是儒 释 道</P><P>三者已水乳交融</P>
羿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4-10 23: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5-8-7 22: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完毕
留爪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05:11 , Processed in 0.0677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