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72|回复: 10

最近浙江报纸对汉服的报道比较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5 12: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首先是世界报业百强的《钱江晚报》,能上头版头条的新闻绝对是不容易的,虽然这是汉网发起的活动,但很明显此报纸也是想把汉服推向大众,同时来表明自己的态度</P>
<P><IMG src="http://zjdaily.zjol.com.cn/qjwb/images/2006-04/02/qjwb20060402a01b005.jpg" border=0></P>

<P>此图一出后,另一家报纸《青年时报》第二天出了那篇臭名昭著的《汉服当由汉人穿》的无知文,我估计此编辑部肯定受到了不少的纠正,否则,第二天不会用两篇的篇幅来纠正此错误</P>
<P><a href="http://www.tianhan.com.cn/bbs/dispbbs.asp?boardID=14&amp;ID=13761&amp;page=1" target="_blank" >http://www.tianhan.com.cn/bbs/dispbbs.asp?boardID=14&amp;ID=13761&amp;page=1</A></P>

<P>然后到了今天,在钱江晚报上,汉服已经以一种比较平常比较礼仪的形式出现了,嗯,二楼继续转贴</P>
 楼主| 发表于 2006-4-5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a href="http://zjdaily.zjol.com.cn/qjwb/html/2006-04/05/content_781262.htm" target="_blank" >http://zjdaily.zjol.com.cn/qjwb/html/2006-04/05/content_781262.htm</A></P><P>大家还是点过去看看吧,这个报纸的电子版与报纸是一模一样的,请大家注意此报道中的图片</P><P><!--/enpcontent--></P>
 楼主| 发表于 2006-4-5 12: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P>更让我欣喜的是,今天钱报的人文版又一次出现了汉服,报道我粘过来了,大家看吧,我觉得此报对汉服还是持一种比较支持的态度</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5 width=572 border=0><TR vAlign=top><TD 6px; PADDING-BOTTOM: 10px; PADDING-TOP: 10px" align=middle width=572><STRONG style="FONT-SIZE: 23px; LINE-HEIGHT: 30px; FONT-FAMILY: 黑体">古琴巡演进高校 </b>
</TD></TR></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72 border=0><TR><TD 30px; PADDING-LEFT: 10px; 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LINE-HEIGHT: 21px; PADDING-TOP: 0px" align=left><DIV><!--enpcontent-->  本报讯 4月3日晚,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悠扬的琴声飘荡在春日的校园里。由西湖琴社策划推出的“行云、流水、江南”系列高校巡演琴会正式启动,前晚是巡演的首站。 <P>  90岁高龄的古琴艺术家徐匡华先生、西湖琴社社长徐君跃以及高醒华、潘冬等众多西湖琴社的社友一起参加了这场演出。《广陵散》、《流水》等古琴名曲让听惯了流行音乐的高校学子感受到了古典民乐的魅力。</P></DIV></TD></TR></TABLE></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5 width=572 border=0><TR vAlign=top><TD 6px; PADDING-BOTTOM: 10px; PADDING-TOP: 10px" align=middle width=572>
</TD></TR></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72 border=0><TR><TD 30px; PADDING-LEFT: 10px; FONT-SIZE: 14px; PADDING-BOTTOM: 0px; LINE-HEIGHT: 21px; PADDING-TOP: 0px" align=left></TD></TR></TABLE></P>
 楼主| 发表于 2006-4-5 12: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P>再贴一点那个《青年时报》的文章,是关于射礼的,与纠正文章是在同一天的。我觉得此篇关于射礼的文章来得比较突然,因为,不见得最近浙江有这方面的事,我都要怀疑是不是此报来将功补过</P><P><TABLE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2 width=57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colSpan=2><DIV align=center>钱王射潮的传说告诉我们
<P><b>射箭,老祖宗玩了很久啦</b></P></DIV></TD></TR><TR><TD vAlign=center colSpan=2 height=42><DIV class=y1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qnsb.com/" target="_blank" ><FONT face="Tahoma, Arial">www.qnsb.com</FONT></A> 2006-4-4 9:35:33 青年时报网</DIV></TD></TR><TR><TD 14px; LINE-HEIGHT: 22px" colSpan=2><DIV><P>    当年肆虐的潮水真是被那五百名弓箭手轮番拉弓,最终击退的吗?这在现在看来,当然只能算作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钱王射潮”一事,却是实实在在有史可考的。苏东坡就有“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头”的诗句,来描述这段历史事实。
    “‘钱王射潮’既说明了古代人民具有征服自然灾害的信念,同时还说明了‘射箭’这种古代体育活动在杭州的悠久历史”———原浙江大学体育系教授郑志林的观点更具有他的现实意义。    </P><P><b>射箭 河姆渡的体育萌芽</b></P><P>    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出土文物表明,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那里的先民就已经使用弓箭进行狩猎活动了。当然,这类活动能力的强弱、高下,直接决定着他们生存的命运,但不可否认的是,先民们在以此磨练自身的体质外,还将原始体育的内涵孕育在了这些基本活动之中。
    郑教授认为,就出土的直径1-2厘米的小石球来看,这些石丸可能为狩猎或戏耍之物。古籍记载:“弓生于弹”。在弓箭发明之前,先民运用这类远射器产生的效应远比矛、匕大得多———这应该是浙江乃至中国原始社会晚期体育运动的萌芽之一。    </P><P><b>射圃 南宋的专用场地</b></P><P>    受孔子教授和倡导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影响,“射”成为了中国古代学子一项必须掌握的技能。
    唐宋以后,随着武科的开设,射箭运动更为普及。南宋临安(今杭州)城里的“太学”设有“射圃”,这是提供给学生练习射箭的专用场所。而对于“射”,郑教授风趣地解释:“孔子倡导的‘六艺’在今天看来就是给予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射箭在南宋时期实际上就是杭州学子们必修的体育课,不能偏科,更不能不及格。”
    事实上,中国早期的射箭运动在“重文轻武”的大背景下,并无多少尚武之风,严格地说,它更倾向于娱乐,而作为一种单纯的体育科目,它的目的更着重于强身健体,磨练心志。    </P><P><b>锦标社 兴盛与没落</b></P><P>    在民间,从宋朝开始,浙江地区诸如“锦标社”此类的射箭社会团体一直是被广大民众所热捧。但到了清代,为了防止汉人造反,严禁设馆招徒。所以,“锦标社”的发展受到了极大打击。然而,秘密设馆的仍然不少———奥林匹克精神处于重压之中,在下层社会依然得以保存。
    其后,由于长期受“重文轻武”思潮的影响,习武之风只流行于下层社会,不被器重;加之冷兵器逐步为热兵器所替代,射箭运动终于盛极而衰,步入没落。
    现在,作为奥运会的单项赛事,射箭运动再次得到发展。但这个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的邻邦韩国,已成为了这项运动当仁不让的超级强国。</P><P>■体育志</P><P>【传说】</P><P>    钱王射潮
    在五代十国时期,一个叫钱镠的临安人创建了吴越国,建都杭州。他在位期间曾修筑海塘,因浪潮汹涌,多次筑塘均被冲毁,百姓深为其苦。
    钱王遂伐竹造箭三千支,招募五百名弓箭手,每人分发六支箭,待潮水涌来时,摇旗擂鼓、迎潮射击。待射到第五轮时,潮水果真被击退了。这时,钱王亲自取来一支铁箭射向潮头,潮水渐退,从此不再相犯。钱王因射潮筑塘,拓展杭州城,繁荣了杭州经济,而赢得了后人的崇敬和称颂。
   
【遗迹】
    铁箭巷:据说,钱王射出的那支箭当初被留在杭州铁箭巷里,巷里的地面上留有一支铁箭,长约四五尺,怎么也拔不出来———这在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和明代周楫《西湖二集》里都有记载。
   
    蹬开岭:招募的弓箭手因宝石山挡住去路,一时到不了江边,钱王大怒,登上山顶在南边一条裂缝边双脚一蹬,开出一条大道———从此,这里就叫“蹬开岭”。钱王一双大脚印,直到今天还深深地陷在石墙上面。
   
    钱王堤:“射箭退潮”后,海堤终于修建成功,百姓们为了纪念钱王退潮的功绩,就把江边的海堤,叫做“钱王堤”。
</P></DIV></TD></TR><TR><TD class=y1 width=465><B>来源:</B>青年时报 <B>作者:</B>时报记者 张谨 </TD></TR></TABLE></P>
发表于 2006-4-6 08: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顶。
发表于 2006-4-8 05: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P>今年的报道真是多呀</P>
发表于 2006-4-8 18: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
发表于 2006-4-8 18: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报道越多越好 [em01][em01]
发表于 2006-4-8 20: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样看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支持汉服了</P><P>呵呵,好高兴啊,真想快点看到全体国人同着汉服时的壮观景象</P>
发表于 2006-4-8 22: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P>妙也!</P>
发表于 2006-9-26 15: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哇,上面是在拜岳飞吗? 呵呵!杭州是个可以很好推广汉服的地方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14:55 , Processed in 0.09768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