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97|回复: 13

[原创]明朝火器在战场上的作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 06: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代时期 火器被广泛运用于战争之中 这点几乎从明朝开始就表现了出来  而明朝的创立者朱元璋 无疑是这里的佼佼者  
   据保越录记载 元至正十九年二月朱元璋部将胡大海进攻绍兴 张士诚部吕珍率部坚守 三月初五 胡大海部用火筒设计守城官兵  守城总管钱保手臂被击伤 五月十四日 胡大海部全面攻城 发射的“矢石如雨 又以火筒  火箭 石炮铁弹射入城中 其锋疾不可当”     实际上 在朱元璋平定各地军阀的过程中 使用火器不仅仅是这一场战役 还有比如徐达进攻平江 据称“ 架木塔与城中浮屠等  筑台三层 下瞰城中 名曰敌楼 每层施弓弩 火铳于上又设襄阳炮以击之 城中震恐”
  而与之对应  在与朱元璋部作战时  各地军队也同样以火器应之  比如 在胡大海进攻绍兴的同时 吕珍便“以炮石 火筒击其前锋”   在三月二十日 又马俊“以火筒数十 应时并放 敌军不能支”
  不仅仅是在陆地上 在水上 火器应用在明初14世纪的战役中 典型战例则是鄱阳湖水战 明史记载 友谅兵号六十万,联巨舟为阵,楼橹高十余丈,绵亘数十里,旌旗戈盾,望之如山。丁亥,遇于康郎山,太祖分军十一队以御之。戊子,合战,徐达击其前锋,俞通海以火砲焚其舟数十,杀伤略相当。  而明史记事本末上则记载朱元璋的当时装备着 “火炮 火铳 火箭 火蒺藜 大小火枪 大小将军炮”  而近寇舟 先发火器 次弓弩近舟则短兵击之 的冷热兵器结合的战术  
明朝创立后 照大明会典记载 洪武二十六年规定 每一百户  铳手十名 刀牌手二十名 箭手三十 枪手四十   明朝有都司十有七 留守司一 内外卫三百二十九 手御千户所六十五 如果以一个卫有兵5600计算 则全国则应有180万人 而明太祖实录则记载洪武二十五年底 全国总兵力约为121万人左右 如果按照前面的比例 则明朝装备火铳的士兵则应在12万到18万之间  若再加上储备的少量火铳 则数量之巨大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水兵则根据明史记载  舟之制,江海各异。太祖于新江口设船四百。永乐初,命福建都司造海船百三十七,又命江、楚、两浙及镇江诸府卫造海风船。成化初,济川卫杨渠献《桨舟图》,皆江舟也。海舟以舟山之乌槽为首。福船耐风涛,且御火。浙之十装标号软风、苍山,亦利追逐。广东船,铁栗木为之,视福船尤巨而坚。其利用者二,可发佛郎机,可掷
火球。大福船亦然,能容百人。底尖上阔,首昂尾高,柁楼三重,帆桅二,傍护以板,上设木女墙及砲床。中为四层:最下实土石;次寝息所;次左右六门,中置水柜,扬帆炊爨皆在是,最上如露台,穴梯而登,傍设翼板,可凭以战。矢石火器皆俯发,可顺风行。海苍视福船稍小。开浪船能容三五十人,头锐,四桨一橹,其行如飞,不拘风潮顺逆。艟?乔船视海苍又小。苍山船首尾皆阔,帆橹并用。橹设船傍近后,每傍五枝,每枝五跳,跳二人,以板闸跳上,露首于外,其制上下三层,下实土石,上为战场,中寝处。其张帆下椗,皆在上层。戚继光云:“倭舟甚小,一入里海,大福、海苍不能入,必用苍船逐之,冲敌便捷,温人谓之苍山铁也。”沙、鹰二船,相胥成用。沙船可接战,然无翼蔽。鹰船两端锐,进退如飞。傍钉大茅竹,竹间窗可发铳箭,窗内舷外隐人以荡桨。先驾此入贼队,沙船随进,短兵接战,无不胜。渔船至小,每舟三人,一执布帆,一执桨,一执鸟嘴铳。随波上下,可掩贼不备。网梭船,定海、临海、象山俱有之,形如梭。竹桅布帆,仅容二三人,遇风涛辄舁入山麓,可哨探。蜈蚣船,象形也,能驾佛朗机铳,底尖面阔,两傍楫数十,行如飞。两头船,旋转在舵,因风四驰,诸船无逾其速。盖自嘉靖以来,东南日备倭,故海舟之制,特详备云。
而根据续文献通考称 当时一艘海运船装备的军器中  有手铳16支 碗口铳4门 火枪20条 火攻箭20支 火叉20把 火蒺藜炮10个 铳马(配件)1000个  神机箭20支
而明朝火器使用规模更大 使用火器更完备 战术更先进 则是在永乐年间神机营(神器营)的创建
明史记载 掌操演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军。坐营内臣、武臣各一,其下四司,各把司官二。此神机营之部分也。居常,五军肄营阵,三千肄巡哨,神机肄火器。大驾征行,则大营居中,五军分驻,步内骑外,骑外为神机,神机外为长围,周二十里,樵采其中。 当时神机营掌管的火器根据1991年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火器史106页记载 有神枪 快枪 单眼铳 手把铳 盏口炮 碗口炮 将军炮 单飞神火箭 神机箭等神机火器  
随着火器营的创立 永乐以后 明朝火器装备火器比例也在提高 明宪宗实录记载 当时用神枪手十 弓箭手十牌刀手各五 药箭强弩手十 司神机炮及火药者八 杂用者七 火器使用人数比例已经提高到了大约三分之一
  神机营的创立在战场上的使用都是伴随着永乐皇帝的一系列对外征战 根据中国火器史110页记载 永乐十二年 明军50万北征大漠 马合木率军3万抵抗  永乐皇帝命令安远侯柳升率神机营攻其中 作战开始后 柳升以神机枪炮齐射马合木部 击毙骑兵三百 马合木部大乱 阵线被突破  朱棣率军追歼逃敌  而柳升又以神机枪炮齐射马合木左右两翼 马合木全军连夜遁逃   
而朱棣在第四次出征漠北时候 对步兵 骑兵以及神机营的协同作战做了高度的概括 他认为布阵时神机铳居前 马队居后 前锋要疏  后队要密 阵密则固 锋疏则达 战斗之际 首以铳摧其锋 继以骑冲其坚 敌不足畏也  
在明军出征南方 火器发挥了重大作用 永乐四年七月 朱棣因安南o(︶︿︶)o 唉杀害明朝使臣  发兵征讨安南 十二月 明军进攻多邦城 敌军兵荷栏盾 骑大象应战 出征的新城侯张辅令神机将军罗文以神铳翼而前 结果 敌军大象皆股栗 多中铳箭 截退走奔突
其实在对大象作战使用火器早在洪武年间就有前例   洪武二十一年 沐英率三万骑兵  讨伐叛变的云南麓川宣慰使思伦发   在作战时沐英见对方以大象列阵前  步兵骑兵列后的弱点  下令军中 以火铳 神机箭为前列为三列 等到对方大象逼近  则前行铳箭具发若不退 则次行继之    又不退 则三行继之  结果 这种不给敌人空隙的反复齐射战术 大败叛军 象兵多中铳箭 全军溃乱 明军乘胜追奔 取得大胜  
从上面可以看出 明朝初期 随着火器装备军队 战场作战方式在逐渐改变 尽管从宋朝开始 中国战场上就已经硝烟弥漫  但到了明朝 随着元代发明的金属火器的大规模运用 明军的野战破坏力比前几个世纪的军队已经有了显著提高    (上部分完 )
   
 楼主| 发表于 2006-5-2 06: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明朝野战能力的提升 在明代初期 国防设施也进一步得到改善 在前面已经谈到 各地按照比例配火器外 火铳在特殊地区也被部署 加强地区守卫力量 如明史记载二十年,敕谕西平侯沐英等曰:“近御史李原名归自平缅,知蛮情诡谲,必为边患。符到,可即于金齿、楚雄、品甸及澜沧江中道,葺垒深池,以固营栅,多置火铳为守备 同时 在贵州出土的碗口铳和战场上明军使用的火器可以大略知道在当时明军应该主要使用洪武手铳和碗口铳作战
<P>而从永乐年间开始 随着鞑靼对明朝的威胁增大 朱棣下令在永乐十年,自开平至怀来诏宣府、万全、兴和诸山顶,皆置五炮架。有警即发 明太宗实录则称永乐二十年下令在山西 大同 开城 阳和 朔州等地驻军配属增加神机枪炮 加强守备 </P><P>根据续文献统考记载 给宣府神铳 分布沿边城堡 而在正统九年 工部在各地增加的火铳数量中 辽宁五百三十五 延绥八百三十 永宁二十 宣府三百二十 宁夏一百 甘肃五百 又此可见
明军当时对火器使用的数量比较大 并且也地区也比较广泛

在明代中期 火器被大量使用在对内对外战场上 在镇压河北响马战场上 明朝内地卫所的o(︶︿︶)o 唉已经抵挡不住农民起义军骑兵的冲击 明朝廷开始调动边兵 辽东副总兵刘晖此时就奉命从边防前线率军驰援内地战场 其调动的火器营 起义军在南通被明军击败 在最后守一座山头时候 明军火器营一手执藤牌 一手执火铳 不断射击起义军 最后几百起义军战死 明军使用火器与冷兵器防具相结合的战术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P><P>而明朝中期使用火器的经典战例 还是在更早些于谦指挥的北京保卫战 正统十四年八月 明英宗率军轻出 在土木堡遭遇明朝自开国以来最大惨败 五十万明军被歼 英宗本人被俘虏 九月二十一日 于谦被提升为兵部尚书 上任后 便开始加固城防 在北京九门安设火铳 并命令神机营待命
根明史记载 初,也先深入,视京城可旦夕下。及见官军严阵待,意稍沮。叛阉喜宁嗾使邀大臣迎驾,索金帛以万万计,复邀谦及王直、胡濙等出议。帝不许,也先气益沮。庚申,寇窥德胜门。谦令亨设伏空舍,遣数骑诱敌。敌以万骑来薄,副总兵范广发火器,伏起齐击之。也先弟孛罗、平章卯那孩中砲死。寇转至西直门,都督孙堂御之,亨亦分兵至,寇引退。副总兵武兴击寇彰义门,与都督王敬挫其前锋。 </P><p><P>连日的作战 蒙古骑兵死于明军枪炮口下的数量已经让也先无法承受 十五日也先撤退 于谦追击 十一月初八 也先退回塞外 于谦取得了保卫北京的胜利 而论功,加谦少保,总督军务。谦曰:“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固辞,不允。乃益兵守真、保、涿、易诸府州,请以大臣镇山西,防寇南侵。 在此也向于少保表示敬意 (可怜一代名臣 死于昏君奸佞之手) </P><P>北京之战后 明军加强了北部边防火器的使用 景泰元年 石亨自紫荆关去大同驻防 据明英宗实录记载 石亨在临行前请调神机营增拨神铳5000 大炮盏口炮各500门 信炮100门 除神枪所用火枪外 再多增5000斤火药 并申请自造火器 中国火器史108页记载 当时他们装备单兵神铳 和大型火炮 小型盏口炮 如果加上原来装备的神机枪炮 那么石亨率领的部队 至少有一半士兵 使用了神机炮 </P><P>在水战方面 刘江在永乐年间的望海涡大捷最有代表性 根据明史记事本末记载 倭寇2000进犯 待其上岸时 旗举伏起 炮鸣奋击 全歼来敌人 明史称此战后自是倭大惧,百余年间,海上无大侵犯。朝廷阅数岁一令大臣巡警而已 可见此战对倭寇的震慑力相当之强 而在当时永乐年间 根据明太宗实录记载 金州 旅顺口 望海涡 左眼 右眼三手山 西沙洲 山头 爪牙山等地建敌台7所 配设各型铳炮 增固海防 </P><P>从本文可以看到 明朝中期对火器的使用 已经比明朝前期更加成熟 更具有特色 而明代火器也开始运用到海防上 抗击倭寇侵略 但明朝是专制封建制度 对火器使用和制造有着严格控制 地方和个人不能擅自制造和研制 永乐十二年定型的永乐手铳 在嘉靖时期仍然在使用 一百多年没有重大革新 而随着嘉靖年间 西方殖民者频繁窥视骚扰我国沿海 佛郎机 扳机式火绳枪的传入 这种局面才得到改变 我国迎来了第2次火器使用创新大高潮 并一直延续到清朝初期 (中部完)</P><P>
</P>
 楼主| 发表于 2006-5-2 06: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P>明朝正德嘉靖年间 当时西方已经进入大航海时代 他们频繁骚扰东南沿海 比如1521年 明邱道隆 何聱力奏 明朝廷下令将占据屯门的葡萄牙人驱除 明军在汪鋐进占屯门 葡萄牙人寡不敌众 死伤甚多   而从暹罗赶来的援军也被明军击败 葡萄牙人看到无法固守 便连夜逃遁 嘉靖元年 明车敕责佛郎机令还满剌加故土 但没有结果
  </P><P> 在于西方殖民者的作战中 明军逐渐了解了佛郎机 嘉靖二年遂寇新会之西草湾,指挥柯荣、百户王应恩御之。转战至稍州,向化人潘丁苟先登,众齐进,生擒别都卢、疏世利等四十二人,斩首三十五级,获其二舟。余贼复率三舟接战。应恩阵亡,贼亦败遁。官军得其礮,即名为佛郎机,副使汪鋐进之朝。九年秋,鋐累官右都御史,上言:“今塞上墩台城堡未尝不设,乃冠来辄遭蹂躏者,盖墩台止??望,城堡又无制远之具,故往往受困。当用臣所进佛郎机,其小止二十斤以下,远可六百步者,则用之墩台。每墩用其一,以三人守之。其大至七十斤以上,远可五六里者,则用之城堡。每堡用其三,以十人守之。五里一墩,十里一堡,大小相依,远近相应,寇将无所容足,可坐收不战之功。”帝悦,即从之。火礮之有佛郎机自此始。然将士不善用,迄莫能制寇也。 明史  列传二百十三</P><P>嘉靖三年 明朝防治首批佛郎机后  汪鋐在第一篇奏稿《奏陈愚见以弭边患事》中,汪鋐对佛朗机铳有这样的叙述:“臣率兵驱逐佛朗机,赖用此铳取捷,杀灭无遗,夺获伊铳大小二十余管。此与杨三等所造体制皆同。臣窃惟佛朗机凶狠无状,惟恃此铳,铳之猛烈自古兵器未有出其右者,用之御敌,用之守城,最为便利。”    嘉靖八年 汪鋐升都察院右都御史 当年 他又上书朝廷 言 先在广东 亲见佛郎机铳 致远克敌 屡建奇功 请如式制造   明世宗实录一百零八</P><P> 嘉靖九年八月 汪鋐又为推广制造佛朗机铳呈了第二篇奏章《再陈愚见以弭边患事》言 当用臣所进佛朗机铳,小如二十斤以下,远可六百步者,则用之墩台;大如七十斤以上,远可五六里者,则用之城堡。每墩置铳一把,以三人守之,每堡置铳三把以十人守之,五里一墩,十里一堡,……大小相依,远近相应,星罗棋布,无有空阙,东来东击,西来西击,则敌自无容足之地,要以不战坐收全胜之功矣。”如能照此用佛朗机铳武装守边部队,一镇之军士只需用其十分之一于镇城操备,而闲其十分之九则尽数用于屯垦,且耕且守,轮班更替,两获其利。 当然 在中国火器史125页中 王先生认为佛郎机的射程被夸大了  </P><P>  汪鋐还认为凭借佛郎机依托坚固墩堡防守 可以节省很多兵力和国力 是防守边疆的上策 朝廷工部  户部研究后认为他的策略很好 朝廷批准了他的建议 并 命各边督抚诸臣 各率领、所属 尽心修举 勿虚其事 以致误边   明世宗实录卷一百十七
而明朝廷内 对此有不同看法
兵部尚书的李承勋等复奏认为 :“佛郎机手铳,诚为军中利器,宜申饬各边如所议修墩堡,拨军士,给发教习,为守土守墩之具。然墩堡可以预知虏之入,而不能御虏使不入,利器可以制力之所及,而不能制力之所不及。尤在为将领者,远斥堠,练士卒,抚恤贫困,以作锐士气,斯可以及人心之和,而收不战之功耳。</P><P> <B></B>
嘉靖十一年(1532)九月初五日汪鋐《遵奉钦依条陈时政疏》中认为:“何谓严守御,盖西北之敌所以荼毒乎边氓者甚矣。强敌常众,而我兵常寡,卒然一至,所向无前,惟在固守以御之矣。然无郎机之利铳,虽欲守焉得而守。今幸有此铳,可以一当千,千当数万,而防守之利莫有过焉。” 可以总结出其对边疆防守的中心思想  </P><P> 佛郎机在兵仗局和军器局组织军器人员仿造时 又做出了很多改进 制造出各种佛郎机  郑若曾说 中国之人更运思而变化之  扩而大之为发犷 发犷者乃大佛郎机也 约而精之乃为铅锡铳 铅锡铳者乃小佛郎机也  筹海图编卷十三  
关于佛郎机的仔细介绍 下一篇将着重讲述  </P>
 楼主| 发表于 2006-5-2 06: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P>在上一篇里提到了佛郎机引入中国的过程和使用思想的发展情况 那么在本章介绍佛郎机本身结构及其基本使用</P><P>佛郎机采用了母铳和子铳的结构 母铳即为炮筒 大型佛郎机的炮筒长达5到6尺 顾应祥所说之长颈 如此设计在于炮筒长弹丸的初速度大 射程较明军装备的大型火铳远 杀伤力也较大  子铳则小火铳 类似为定装炮弹  每门母铳配备4到9个子铳 实现装弹以备使用 射击时先将一个子铳装入母铳装弹室中 射毕后将空铳退出换装另一个 由于轮换子铳 节省了装弹药的时间所以射速较以前有提高 而且 射毕后的子铳还可以继续装弹药 下次作战时候可以再用 </P><P>其次 装弹室较大 也是顾应祥所说巨腹 佛郎机的装弹室一般为母铳全长四分之一左右 宽度为口径的2到3倍 呈肩型敞口 便于安放子炮 </P><P>再次 管壁厚 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强 保重火炮安全发射 </P><P>第四 安装了瞄准具 佛郎机有照门 准星的简易瞄准装置 可以对远距离的目标进行瞄准射击 因而增加了射程 也提高了命中率   </P><P>第五 两侧安有炮耳 佛郎机一般后部都安有炮耳 以便于安放于架座之上 转动炮耳 可以以控制仰俯角度来调整射程 也有部分佛郎机炮身下部安有一个尖长的插销或者尾部安有导向杆和尾柄通过插销可以将炮身安于架上可以讲炮身左右旋转 扩大射击范围 </P><P>第六 较之老式火炮 闭气性有所提高 子铳和母铳贴切相嵌火药燃烧后的气体不致外泄 当然   佛郎机的闭气性仍然不算上最好 依旧影响了其射程(以上参考中国火器史118页内容)  </P><P>佛郎机在装备明军后 由于其在当时优异的性能 得到明军将领的好评  被称之为 “精质利器” </P><P> 戚继光在《练兵实纪佛郎机图》中 记载了一到六号佛郎机长度尺寸的佛郎机  包括 五尺 四尺 三点五尺 二点五尺 两尺 每门都配备了九个子铳 他们也与出土的各样佛郎机互相对应证实  </P><P>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记载了五种佛郎机的尺寸 并列出了弹重和装药量 </P><P>一号 长8-9尺 铅子16两  火药 16两</P><P>二号 长6-7尺 铅子10两  火药 11两 </P><P>三号 长4-5尺  铅子5两   火药  6两</P><P>四号  长2--3尺 铅子3两   火药 3。5两 </P><P>五号 长1尺      铅子3钱  火药 5钱</P><P> 戚继光在规定了五种佛郎机的不同用途 1  2  3号大型佛郎机为守卫要塞以及舰炮 四号随军机动 5号单兵使用 戚继光在书中提到最大佛郎机有长达9尺者 然在出土未发现 所以王兆春推断认为 大概“5尺以上佛郎机所制甚少的缘故”</P><P>同时 武备志里指出 佛郎机  铳有大小 药有多寡 随机大小 照子铳口加减分量  “说明原则上已经具有以火炮口径为尺寸基数 确定装药于弹重的变化关系”(中国火器史126页) </P><P>  同时 明朝内部有人认为制造佛郎机过于消耗金属 所以主张使用木佛郎机  比如潭纶认为“惟中国之长技莫逾于火器 而火器之利又莫逾佛郎机 但其制必用铜 其次用铁铜之巨者毎具计费二十金次亦不下十五金铁之巨者 每具计费八九金次亦不下五六金点放不得其宜易破 破必伤人更制则其费又半之以故不能多具 具亦不敢轻用 臣在南方见有木佛郎机之法 因教武生舒明臣造而试之其利与铜佛郎机同连发七八铳又不破壊破 壊亦不伤人 法用坚木为体长七尺围一尺四寸中空径寸外束以铁篐六道 计其工费共享银三钱三分 壊则止易其木而铁篐则长存费省 而用巨莫有善于此者 臣谓宜请乞敕下工部支银一万一千两 前来分发蓟昌二镇十一路参将分投照式制造三万三千架 分布各要闗口以备战守之用 且点放则人皆可能轻便而运动 复易壊则责令该路取木易之 再壊再易不必更给之费 以见在之兵各兼守一铳计一路増铳三千架犹加増兵三千名 由是推之郡县推之 营堡制而用之为利 甚溥是亦御敌之一策也 伏乞圣裁   ”</P><P><FONT color=#990000><B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FONT size=6>谭纶边务奏疏选  </FONT></B>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FONT></P><P>  佛郎机的传入 使得明朝的战术变化丰富了起来  在海防篡要中也纪录着在战车上的运用“轮向前,遮板稍后,上列刀枪6把,佛郎机2架,火箭三层,百子铳2函,轻轻着地,若有自行之势。假如二人推之如飞,两翼装有新制铁巨马,竹挨牌,砍马刀,马看到后惊恐奔溃。此车“平地二人可推。险地四人可举,共可遮蔽二十五人”《海防纂要》 (在本人拙作明朝战车里也曾经引述过这段资料)  </P><P>  由此可以看出 佛郎机在传入明朝后使用范围相当之广  所以在下一章中 将注介绍佛郎机的种类
</P>
发表于 2006-5-3 16: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顶!我稀饭!
发表于 2006-5-12 16: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P>没用好。</P>
发表于 2006-5-24 22: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熟人,要顶。
 楼主| 发表于 2006-6-1 16: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P>呵呵 见到不少熟人啊 </P>
 楼主| 发表于 2006-6-1 16: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P>在本章里 主要介绍一下佛郎机的一部分种类

佛郎机被引入中国后 逐渐分为多种种类以便使用 按照中国火器史划分主要分为大样佛郎机  中样佛郎机  小洋佛郎机 佛郎机流星炮  马上佛郎机 百出 佛郎机 万胜佛郎机  连珠佛郎机 无敌大将军炮 铜发贡</P><P>依据《大明会典火器》记载军火器局在嘉靖七年制造了4000门 八年制造了300门 重量比较轻 供给各边城堡备敌之用 这类佛郎机出土也比较多 1984年河北抚宁县城子峪长城敌楼内发现的三门小样佛郎机的铳身上的制造编号就分别为“胜字一千一百四十八号”“胜字三千两百五十八号”“胜字四千二百五十九号” 年号分别为隆庆四年和嘉靖二十四年  同时还配备了24件子铳 他们可以组成3套铜制佛郎机子母铳 每套有母铳1件 子铳8件 母铳各重4公斤 口径22毫米 长630毫米 这和戚继光的《练兵实纪  佛郎机图中所列的6号佛郎机的长度相当 由前膛 装弹室 尾部构成 尾部中空 可安插木柄 铳身附有钢环 可方便携带 子铳各重零点八公斤口径16毫米 长155毫米 又前膛 药室 和尾部构成 可嵌入母铳的装弹室中 进行轮流发射 中国火器史129页 </P><P>中样佛郎机根据〈大明会典火器〉记载  从嘉靖22年开始  军器局每年将105们手把铜铳和碗口铳改为中样佛郎机  “迄今为止   未发现军器局这种改制品 却发现兵仗局这种改制品 ”中国火器史 127页  
比如      稱 嘉靖二十年佛郎機銃(佛十一)
製 造 年 代 1541 (西元)  
製 造 單 位 兵仗局
口     徑 ? mm(毫米)  
砲 身 長 度 ? mm(毫米)  
砲 身 材 質 複合
砲 膛 形 式 光膛
裝 填 方 式 後膛裝填
座 落 位 置 遼寧遼陽出土
  
附     註 子銃銘文:勝字陸千肆佰肆拾參號佛郎機銃中樣銅銃 嘉靖辛丑年兵仗局造 重玖斤捌兩  

以及如下
名     稱 嘉靖十二年中樣佛郎機(佛六)
製 造 年 代 1533 (西元)  
製 造 單 位 兵仗局
口     徑 26 mm(毫米)  
砲 身 長 度 295 mm(毫米)  
砲 身 材 質 複合
砲 膛 形 式 光膛
裝 填 方 式 後膛裝填
座 落 位 置 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
  
附     註 子銃:勝字貳仟肆佰伍拾壹號佛郎機中樣銅銃 嘉靖癸巳年兵仗局造 玖斤肆兩    (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P><P>根据《大明会典火器》记载 嘉靖二年(在中国火器史一书中 也认为还有另一种说法上是在嘉靖三年) 军器局用黄铜制造了大样佛郎机32门 母铳长二点八五尺 重350斤 配子铳4个 这应该是最早仿制的一批佛郎机 但没有发现出土实物 从以上数据王兆春判断“不过仅仅从长度重量看 这应该属于短粗类火器” </P><P>在〈火炮的起源以及流传〉一书中记载了另一种形体比较粗长的铁制佛郎机母铳 此铳制造于万历10年  口径32毫米 全长1210毫米 相当于练兵实纪所列的2号佛郎机的长度 似应为当时所说的大样佛郎机  中国火器史 127页</P><P>同样《根据大明会典火器?记载兵仗局在嘉靖七年用黄铜铸造了160门流星炮 发给各边境驻军试验 式如佛郎机 每副炮三节 共重五十九斤一十四两
名     稱 嘉靖九年流星砲(佛一)
製 造 年 代 1530 (西元)  
製 造 單 位 不詳
口     徑 27 mm(毫米)  
砲 身 長 度 295 mm(毫米)  
砲 身 材 質 銅
砲 膛 形 式 光膛
裝 填 方 式 後膛裝填
座 落 位 置 北京軍事博物館
  
附     註 子銃銘文:勝字捌佰拾捌號流星砲 嘉靖庚寅年造  
照     片 尚無照片  

名     稱 嘉靖九年流星砲(佛二)
製 造 年 代 1530 (西元)  
製 造 單 位 不詳
口     徑 26 mm(毫米)  
砲 身 長 度 290290 mm(毫米)  
砲 身 材 質 銅
砲 膛 形 式 光膛
裝 填 方 式 後膛裝填
座 落 位 置 北京軍事博物館
  
附     註 子銃銘文:勝字捌佰貳拾貳號流星砲 嘉靖庚寅年造  
照     片 尚無照片  

名     稱 嘉靖九年流星砲(佛三)
製 造 年 代 1530 (西元)  
製 造 單 位 不詳
口     徑 25 mm(毫米)  
砲 身 長 度 300 mm(毫米)  
砲 身 材 質 銅
砲 膛 形 式 光膛
裝 填 方 式 後膛裝填
座 落 位 置 北京首都博物館
  
附     註 子銃銘文:嘉靖庚寅年造流星砲 重柒斤肆兩  
照     片 尚無照片  

名     稱 嘉靖十年流星砲(佛五)
製 造 年 代 1531 (西元)  
製 造 單 位 兵仗局
口     徑 40 mm(毫米)  
砲 身 長 度 1200 mm(毫米)  
砲 身 材 質 銅
砲 膛 形 式 光膛
裝 填 方 式 後膛裝填
座 落 位 置 北京首都博物館
  
附     註 母銃:勝字壹仟貳拾壹號流星砲筒 嘉靖辛卯年兵仗局造  
照     片 尚無照片  (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P><P>而铭文上刻有的流星砲 嘉靖庚寅年造 等字样 是附属流星炮 炮筒使用的 两者的构造数据也反映了他们之间确实能够配套使用的状况 而关于其他种类佛郎机 下章做介绍 </P>
发表于 2006-6-15 09: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P>明朝要不是过于依赖火器的话对瞒战争会更有利一些。</P><P>历史上有些东西就是这么可笑,大明靠着火器打赢了几仗就忽视骑兵的作用,结果对清作战一败再败。</P><P>大清靠着对大明打赢了几仗就忽视了火器的作用,结果对洋人的作战一败再败。</P><P>o(︶︿︶)o 唉靠着小米加步枪灭了国民党,然后就搞起众志成城来了。。。。。。</P>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04: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大明会典 火器》 记载 军器局在嘉靖二十三年和四十三年分别制造了马上佛郎机1000副和100副 其余却并未有记载“ 而在出土实物中 虽然有嘉靖二十三年制造的一件马上佛郎机母铳但铳身却刻着”嘉靖甲辰年兵仗局“ 中国火器史130页对此认为也许这是兵仗局制作 也许是大明会典错误的纪录了制造单位  或者是兵仗局另外接受了制作任务” 其编号为七千八百六十一号“ 而王兆春先生在这里指出 ”如果按照编号计算 那么嘉靖二十三年制造的马上佛郎机要比大明会典里记载的多6861件以上 此铳1970年11月在北京西四出土 起形制作构造于小样佛郎机的母铳相似 铳身重四点九公斤 口径三十毫米长七百四十毫米 “从此可以看出和上文戚继光列举的第6号佛郎机相近 估计因为比较轻便 所以特配给骑兵于马上使用

而且在1984年出土于北京延庆的2件佛郎机子铳  其数据也于小样佛郎机相近 数据如下

名     稱 嘉靖十九年馬上佛郎機銃(佛八)
製 造 年 代 1540 (西元)  
製 造 單 位 兵仗局
口     徑 28 mm(毫米)  
砲 身 長 度 154 mm(毫米)  
砲 身 材 質 銅
砲 膛 形 式 光膛
裝 填 方 式 後膛裝填
座 落 位 置 北京延慶出土
  
附     註 銘文:馬上佛郎機銃 貳千肆佰肆拾號 嘉靖庚子年兵仗局造 重壹斤拾兩



名     稱 嘉靖十九年馬上佛郎機銃(佛九)
製 造 年 代 1540 (西元)  
製 造 單 位 兵仗局
口     徑 28 mm(毫米)  
砲 身 長 度 154 mm(毫米)  
砲 身 材 質 複合
砲 膛 形 式 光膛
裝 填 方 式 後膛裝填
座 落 位 置 北京延慶出土
  
附     註 銘文:馬上佛郎機銃 貳千伍佰伍拾柒號 嘉靖庚子年兵仗局造 重壹斤拾貳兩  



从铭文上看 他们应该是兵仗局统一设计的产品 估计以数据来看应该可以与上面提到的嘉靖二十三年的佛郎机母铳配套使用


根据大明会典纪录 兵仗局在嘉靖七年用黄铜铸造了160副佛郎机流行炮  送往边防试验性能 其式如佛郎机  每副炮三节 共重五十九斤一十四两 下面是最近出土实物的数据

名     稱 嘉靖九年流星砲(佛一)
製 造 年 代 1530 (西元)  
製 造 單 位 不詳
口     徑 27 mm(毫米)  
砲 身 長 度 295 mm(毫米)  
砲 身 材 質 銅
砲 膛 形 式 光膛
裝 填 方 式 後膛裝填
座 落 位 置 北京軍事博物館
  
附     註 子銃銘文:勝字捌佰拾捌號流星砲 嘉靖庚寅年造  
照     片 尚無照片  


名     稱 嘉靖九年流星砲(佛二)
製 造 年 代 1530 (西元)  
製 造 單 位 不詳
口     徑 26 mm(毫米)  
砲 身 長 度 290290 mm(毫米)  
砲 身 材 質 銅
砲 膛 形 式 光膛
裝 填 方 式 後膛裝填
座 落 位 置 北京軍事博物館
  
附     註 子銃銘文:勝字捌佰貳拾貳號流星砲 嘉靖庚寅年造  
照     片 尚無照片  



名     稱 嘉靖九年流星砲(佛三)
製 造 年 代 1530 (西元)  
製 造 單 位 不詳
口     徑 25 mm(毫米)  
砲 身 長 度 300 mm(毫米)  
砲 身 材 質 銅
砲 膛 形 式 光膛
裝 填 方 式 後膛裝填
座 落 位 置 北京首都博物館
  
附     註 子銃銘文:嘉靖庚寅年造流星砲 重柒斤肆兩  
照     片 尚無照片  



名     稱 嘉靖十年流星砲(佛五)
製 造 年 代 1531 (西元)  
製 造 單 位 兵仗局
口     徑 40 mm(毫米)  
砲 身 長 度 1200 mm(毫米)  
砲 身 材 質 銅
砲 膛 形 式 光膛
裝 填 方 式 後膛裝填
座 落 位 置 北京首都博物館
  
附     註 母銃:勝字壹仟貳拾壹號流星砲筒 嘉靖辛卯年兵仗局造  
照     片 尚無照片  

还有一件佛郎机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由于本人手头无此资料 只能抱憾

明朝的百出佛郎机  是嘉靖二十五年翁万达结合神枪和佛郎机的特点制造出来的 枪3尺到4尺长  配子铳10个 与佛郎机一样 预先装填好弹药作战时候 将子炮从枪口装入枪管中   射击完毕后将子炮退出 装第2个子炮 与佛郎机类似 这种设计使得射速得到了提高 而在母铳和子炮之间 用卡栓扣住 只得向下射击时候不至于子炮滑落 而在枪口还可以安放一个6寸长的戈形叉锋 子炮射光后 还可以用近身杀敌 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出土实物 只在奠基中有过记载 而万胜佛郎机与此相似 射程可以达到200步 而连珠佛郎机根据大明会典火器记载 明朝在嘉靖二十三在山西三关批准自制的一种双管枪 用熟铁制作 合用一柄 每管装小炮3个 可以连续发射 同样没有出土实物

根据旧式大将军炮改装的无敌大将炮 一改旧式大将军的笨重 采用佛郎机装填方式 配备3个子炮 使用时候在炮身下面枕木块来调整射击角度  一发五百子  击宽二十余丈 可以洞众 是种车载重型佛郎机霰弹炮 重量达到1050斤

而对中国火器发展理论上帮助比较大的还是铜发贡 贡一词 应该是GUN的音译 纪录在筹海图编铜发贡之中  是与佛郎机并列传入中国的一种西洋火器 体型非常粗大 重500斤  药室鼓起 装药比较多 用火绳点火 发射4斤重的铅制球形弹丸  而且 不但弹丸重能有大的摧毁效果 还能产生强烈的炮风以及巨大声响 其风能煽杀乎人 其声能震乎杀人  这里的炮风 就应该是大量装药在瞬时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 虽然仍然未能揭露冲击波的本质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早期对冲击波的研究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04: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中期以后 西方殖民者窥视骚扰我国沿海 在与西方殖民者早期的冲突中 明朝o(︶︿︶)o 唉深感当时中国火器已经落后 不能满足保卫海疆的要求 开始积极学习仿造西方火器  这里面除了上面一系列文章中提到的佛郎机外 另一个重要的火器种类就应该是扳机式火绳枪的仿造了

关于火绳枪的来历 在中国当时有不同说法 以王沂为代表的中国自创说认为 扳机式火绳枪 也就是明朝仿造后的鸟铳应是中国自生“ 乃中国所固有者” 在王鸣鹤的《登坛必究》卷二十九 《神铳议》中还记载着王沂声称这种看法是来自他的参将戚继光 可是查阅戚继光的《练兵实纪杂集 鸟铳解》 里面清楚的纪录 “此器中国原无 传之倭寇 始得之”

王沂本人对此的认识也是十分混乱 他引用右都御史唐顺之的上疏 “国止有神机火枪一种 而佛郎机 子母炮 快枪 鸟咀铳皆后出 ” 由此可见 鸟铳中国自生说应该是不可信的

与此相对的是 当时有不少人认为鸟铳是从日本传来 在《武备志 鸟咀铳》就记载着 “此器中国原无 传自倭寇始得之” 在何汝宾在《兵录 鸟铳》中也记载着同样的话 而在郎瑛在《七修类稿 事物类》中也认为 鸟咀木铳 嘉靖间 日本犯渐 倭奴被擒 得其器 遂使传造焉”


既然有人认为鸟铳是传自日本 那么日本火绳枪又是谁传过去 什么时间穿过去的呢?  在中国火器史135-136页中认为 “天文十二年(1544年)八月二十五日 一艘葡萄牙大船到达了日本种子岛 船上的葡萄牙人带了一种火枪 岛上的人从没见过 此枪长二三尺 中通外直 底部有塞 其旁一穴 为通火之路 入妙药于其中 再添以小团铅 尔后立靶于岸畔 又射手进行瞄准射击 在进行试射时 其发也 如挚电之光 其鸣也 如惊雷之轰 闻者莫不掩耳矣 日本人见其威力大 便请船上人传授该枪的制造使用之法 并买了2支 作为仿制的样品 同时派人向葡萄牙人学习制药之法 这就是葡制火绳枪传入日本的开始 ”

同样在中国火器史136页记载道“日本人在嘉靖二十四年 江州的国友锻冶组织了高明的工匠 仿制成适合日军使用的火绳枪,并且制成了闭锁螺栓 较好地解决 了枪尾的闭气问题 提高了火绳枪的威力 较葡萄牙人制造的火绳枪更为先进  不久进行批量生产 售出数百支成品 有些海盗及走私商人等乘机购买,持为劫掠凶器,我国闽浙沿海多受其害 1548年 明军在剿捕侵扰我国沿海双屿的倭寇时 缴获了这种火绳枪 由于当时明朝政府和人民称这些海盗和走私商人为倭寇 所以就把这种火绳枪称作倭铳 可见鸟铳传自日本是可信之说  ”

不过在何良臣的《阵纪 技用》却说 “鸟铳出自外夷 今作中华长技” 武备集要中也说 “鸟咀铳之用 其南夷番国 我兵战获番船 得之舟中遂仿之以造 今吾匠民得精巧机制 有如于此《筹海图编 鸟咀铳》中也纪录着 “鸟铳之制 自西番流入中国 其来远矣 然造者未尽其妙嘉靖二十七年 都御史朱纨 遣都指挥卢镗破双屿 获番酋善铳者 命义士马宪制器  李槐制药 因得其传而造作 比西番犹为精绝云 ”

从上文记载看 里面都是说鸟铳乃是得自外夷 南夷 西番 在嘉靖年间 西方殖民者已经逐步占领了东南亚 而明朝人对葡萄牙这些欧洲国家的地理位置知道的不是很清楚 而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 顾炎武说“ 佛郎机在爪哇南  古无可考 ”在明朝时期 倭寇专指中国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和中国走私商人 所以看来 南夷  西番 等应该是明显指的是欧洲人

那么 中国鸟铳到底传自哪里呢?  查阅明史 佛郎机卷 发现了这样的纪录“ 嘉靖二年遂寇新会之西草湾,指挥柯荣、百户王应恩御之。转战至稍州,向化人潘丁苟先登,众齐进,生擒别都卢、疏世利等四十二人,斩首三十五级,获其二舟。余贼复率三舟接战。应恩阵亡,贼亦败遁。” 也就是说 在双屿之战前 中国军队在新会之西草湾也发生过战斗 在那场战役中 缴获了佛郎机 那是否缴获了火绳枪呢?  在《筹海图编 鸟咀铳》中纪录的2次鸟铳传入中国中记载了这次战斗  并且由于这是葡萄牙早期的火绳枪 所以该书还评价认为“造者多未能尽其妙” 所以并没有引起明朝o(︶︿︶)o 唉的重视 直到双屿之战时候 明朝才向番酋善铳者学习 学习后才“因得而传其造作” 并制品比“番尤为精绝”

由上文的资料可以推断出  明朝在破双屿时侯 同时缴获了日本和葡萄牙的火绳枪 所以应该认为 明朝时期的火绳枪最初是从欧洲传入 由于性能原因 并没有马上仿制 直到双屿之战时期 才和日本鸟铳一起传入中国 不过 就当时文献记载来看 日本鸟铳要比葡萄牙火绳枪性能更为优异 在何良臣的《阵纪  技用》中说 鸟铳出自外夷 。。。。但不敢连发五 七铳 恐内热起火 且虑其破 唯倭铳不妨”

所以看来 由于日本火绳枪要比欧洲的性能好一些 所以明朝以仿制日本的火绳枪为主 所以有鸟铳得自日本之说 同时大概也是欧洲火绳枪传入中国的事实却不被重视的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04: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鸟铳在性能上的优势 所以兵仗局非常重视对鸟铳的仿造 而且鸟铳在构造上  也与以前明军装备的火铳有着较大的区别  首先就是在铳管前端安装了准星 后部设有照门 构成了瞄准装置 可以说是照门 准星和目标的三点一线的射击原理运用 在明朝前期  火铳没有瞄准装置 所以仅仅可以射击近距离目标 远距离目标则难于命中 安装了瞄准装置后  可以射击较远的目标  因而增加了命中精度 也增加了杀伤威力 其二是设计了弯形铳托 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发射者 将脸部贴近铳托 便于瞄视准星 用左手托铳 右手扣动扳机进行发射 其三是铳管比较细长 他的长度口径比大约在50:1到70:1之间 比明朝前期火铳的比值要大得多 铳管细长的优势在于 可以使得火药在膛内充分燃烧 产生比较大的推力 使得弹丸出膛有更大的初速度 获得低伸的弹道 从而射中远距离的目标

  不仅仅在外形构造上的新创举 在更重要的发火机制上 鸟铳也区别于以往的明军火铳 明朝前期的火铳在发射时 要一手持铳 一手点着从火门中延伸出的火捻 以便引着药室中的火药将 弹丸射出 明军的这种点火方式 也传到欧洲 欧洲的火门枪就属此类 不过欧洲人在使用时候感到点火方式便 影响到发射精度和速率 于是在15世纪前期 研制成功使用火绳点火的新方式 后期开始推广使用 火绳枪的点火装置主要构件是枪机 最初的枪击是一个简单的金属弯钩 其一端固定于枪身上 另一边是一个夹钳火绳的机头 在欧洲是蛇头或者狗头 在中国则是龙头 鸟铳发射时 先将机头夹钳的慢燃烧火绳点着 使其成为火源  而后扣动扳机时 龙头绕固连点按顺时针向下旋 火绳头落入药室引着火药 产生燃气推出弹丸 由于鸟铳使用慢火绳点火 所以可以多次使用而不致熄灭 由于有了扳机 所以只要扣动扳机及可发射 大大提高了速率 增加了鸟铳的威力   由于鸟铳有了以上优点所以被明廷军工部门很快的仿制

  根据《大明会典 火器》记载 兵仗局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仿制了第一批鸟铳 1万支 装备明军使用 明代后期的兵书 有的称鸟铳为鸟咀铳 两者名称虽不同 但构造性能并无而质  鸟铳管是鸟铳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材料优劣以及工艺精粗直接影响鸟铳的性能好坏 鸟铳管是用精铁制作 根据《筹海图编 鸟咀铳》记载 此种精铁是按照10斤粗铁冶炼一斤精铁的比例炼成的只有这种精铁铸造的铳管才坚固耐用 多次发射而不会炸裂 制作鸟铳管的方法通常先用精铁卷成一大一小的两根铁管 以大包小 使得两者紧密贴实 然后用钢钻钻成内壁光滑平直的铳管 钻铳工艺很精细 每人每天只能钻进1左右大致一个月钻成一芝 如果工艺粗糙 钻成的管壁厚薄不均匀 就会产生膛小阻卡弹丸或棠大阻卡弹丸使得射出时无力的毛病  导致不能保证发射的威力和全这种方法在《兵录 鸟铳总说》中有详细的记载

  铳管制作成功后 再在前端安装准星 尾部设置照门 前后对准构成端正无斜的瞄准装置 铳管尾部内部刻有有阴螺线线 以阳螺旋丝钉旋入旋出 旋入时有闭气作用 旋出后便于清洗内壁 管口外部呈正八边形 后部有药室 开有火门 火门外有盖 以保持药室内火药干燥洁净 完整的铳管制作成功后 安于致密坚硬的铳床上 冲床刻成凹形管槽 使得铳管贴合嵌入 前端伸出床外约2寸 铳床后部连接约7寸的弯形枪托 成为手柄 其上安有龙头扳机和拨轨 扳机与药室一起构成了发火装置 其点火方式于同时期的欧洲火绳枪发射方式类似 铳床的侧背安插了一根搠杖 用作塞实火药和清理铳管内壁的火药残余 鸟铳制成后 需要试射三此以上 如不发生故障 才可以作为合格交付军队使用

  明军装备的鸟铳 在出土和传世的实物中所见甚少 仅仅有个别例证 1978年10月 在辽阳城南的兰家堡子村后出土了一批火器 内有永乐手铳2支 嘉靖二十年(1541年)制的中样佛浪机子铳2支 嘉靖年间制造的三眼铳2支 以及一长2短的鸟铳管共3支 其中长鸟铳管的口径为14毫米 长870毫米 长度为口径的62倍 比例适中 铳管前有准星后有照门 后端右侧铆有一个半圆的药室 内有一孔为火门 木制铳床和手柄都已经腐朽 所按照弯曲形手柄为7寸 铳床比铳管短2寸计算 则铳床加手柄长1035毫米 全铳长约1101毫米 所以在中国火器史140页中王兆春先生推断此铳“并不算长”并认为“从出土实物看 此铳管制作工业不差  铳膛较为光直 若按《大明会典 火器》的记载 此铳应为嘉靖三十七(1558)年以后的制品  

  而鸟铳的完全制品 则由于年代以及考古等原因 本人尚未见到过 这也是研究明鸟铳的一个遗憾吧  希望我国考古方面的专家可以填补这个空白 当然由于铳床和手柄的材料问题 完全的鸟铳保存下来的概率是很小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04: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鸟铳被明军仿制使用后 迅速与佛郎机的子母铳的特点结合制作为子母铳 并与嘉靖四十年装备明军使用 何良臣在《阵纪 技用》中提到了子炮 认为它妙处 悚虏之马 惊虏之营 乱虏之伍 夺虏之气 由于子母铳的形体大小和战斗作用与鸟铳相似 所以何汝宾在《兵录 子母铳》中称其为子母鸟铳并说子母鸟铳的母铳管 口径大小 龙头扳机 铳床等主要构件  以及装药的锡鳖 装发药用的药筒 皮带等附件大体都与鸟铳同类构件和附件相同


按照何汝宾的说法 子母铳是因为鸟铳的铳管比较长 装药比较慢的情下 依照佛郎机的构造方式 在母铳后部开一铁槽 以使装填子铳 每支母铳配4支子铳 子铳长7寸 重1斤 上安一个小铁牌做孥手用 铁牌上开一个小孔 以对照母铳前端的准星 孔的大小于母铳的照门相配称 子铳口与母铳槽必须紧密以防发射时火药的烟气后泄 冲熏射手的棉布 母铳口端除准星外 还可以附装短剑一把 剑锋长1.3尺 剑柄长5寸  口开曲眼当短剑安插到管端后 准星正对曲眼 稍作旋钮后 短剑便与母铳口端紧口 总计全铳安剑长约5尺 剑不用时 可装入木涵内 发射时 以4支子铳轮流装填 及时发射上百弹丸 母铳也不会爆裂 如作战时弹药用尽 便可以插上短剑 同敌人短兵相搏 由于子母铳拥有上述各种长处 所以它在战斗中的作用远超鸟铳 不但能够射的远 而且能够近战  所以在中国火器史142页中 王兆春先生认为他可以算做“安装制式枪刺的单兵枪械的开端”

噜密铳是杰出火器制作家赵士桢在万历二十五年见到后立即仿制 并于次年向朝廷进献了成品 噜密铳重6--8斤 长6--7尺 铳尾有钢制刀刃 在近战时可做斩马刀使用 在形制构造上 噜密铳与前面说的鸟铳大致相似 都是由铳管 铳床 弯形枪托 龙头扳机 机轨 瞄准装置构成 但是也有了不少改进 噜密铳的扳机和机轨分别用铜和铜片制成 其厚如铜钱一般 龙头式机头机轨都安于枪把上 并在贴近发机处安置一个长1寸多的小钢片 以增加弹性 使枪机能够捏之则落 射毕后自行弹起具有良好的机械回弹性 噜密铳的附件有安装发射药的火药罐  装发药的发药罐与点火用的4根慢燃烧火绳

噜密铳管用精炼的钢铁片卷制而成 由大小两管贴切套和 贴合前先要将两铳管表面磨光 使内外层紧密贴合 将铳管前后们做十字分中 吊准墨线 固定在钻架上 而后两人对钻 钢钻需要备5到6根 长1-3尺不等 钻时先钻上口 钻至筒管的中部后翻转过来 再从另一头旋钻 直至钻通为止 钻通后将筒后尾内部一端旋成阴螺旋壁 将制成的阳螺旋旋上 最后则依次制成药室 安好准星 照门 装上枪托等配件 经过试射合格后交付使用

欧洲的火绳枪虽然枪管比较长 射程比较远 但装填的火药少 所以不如噜密铳威力大 而日本火绳枪威力比较大 但不如噜密铳轻便 由于噜密铳轻便且威力大的特点 所以被明军军工部门大量仿制 根据徐光启在天启元年(1621)二月二十七日奏称 他在领取了2000支噜密铳后 部队练习数月 只是小有炸损 不过数门 其余具堪用

除了噜密铳外 赵士桢还研制仿制了多种火器 比如单管的火绳枪西洋铳 挚电铳 鹰扬铳 旋机翼虎铳 三长铳等 多管的火绳枪比如迅雷铳 震叠铳等 赵士桢一生辛勤以至“ 竟成锻癖 。。。 似醉若痴” 不惜以“蒲柳孱弱之躯 备极劳苦 孳孳讫讫  恒穷年而惘恤” 他创制的火器 都是“韬衿奇正 再观古人兵器 触类变通 加以妙悟而成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他的《神器谱》等著作 对明清2代的火器尤其是火绳枪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此向一代火器名家致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5 19:38 , Processed in 0.0701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