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5-15 18: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P align=center><B><FONT color=#cc2900 size=3>西遼河地區遊牧社會的形成</FONT></B></P>
<DIV class=subhead><FONT color=#cc2900 size=3> (夏家店下層文化的人類生態)</FONT></DIV><p></p>
<P align=center><FONT size=3> <p></p></FONT></P>
<P align=center><FONT size=4><b>——《华夏边缘》第六章<p></p></b></FONT></P>
<P align=center><FONT size=4><b> <p></p></b></FONT></P>
<P align=center><FONT size=4><b>王明珂</b></FONT></P>
<P align=center><b><FONT size=4></FONT></b> </P><FONT size=4>
<P ><FONT size=3>以上青海河湟地區與陝北,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由新石器時代晚期王漢代的人類生態變遷,造成農業與遊牧兩個世界的區分。類似的人類生態變遷,也發生在東北與華北之交的西遼河流域與燕山地帶。<p></p></FONT></P>
<P ><FONT size=3> <p></p></FONT></P>
<P ><FONT size=3>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本地區大多在紅山文化的涵蓋範圍之中。紅山文化與華北仰韶文化有密切的關係。無論是紅山文化彩陶的器形、紋飾,或石製農具所顯示的生活方式,或半地穴式的居址,都是在仰韶文化中常見的。紅山文化之後,普遍分佈在本地區的「夏家店下層文化」,也被認為是龍山文化的變種。以考古文化而言,並沒有明顯的文化或經濟生態上的邊界存在。但是,到了戰國時,燕人在西拉木倫河與老哈河間築長城以隔斷「非我族類」。到了漢代,西拉木倫河與老哈河之間已是遊牧的鮮卑與烏桓的天下了。考古遺存也顯示,戰國到漢代,西遼河流域人群的文化與經濟生態,與南方農業社會有強烈的不同。一個華夏的族群邊界就此出現。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至漢代,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人類生態變化,以致於華夏將另一些人排除在華夏之外?<p></p></FONT></P>
<P ><FONT size=3> <p></p></FONT></P>
<P ><FONT size=3> 本章所探討的地理範圍,北起西遼河北岸,南到燕山、京津、唐山一帶,西起大興安嶺南麓、七老圖山,東至醫巫呂山。在這區域內,主要包括西遼河(西拉木倫河)及其支流老哈河流域,大小凌河流域、燕山山地與南麓的京津唐地帶等地理區。本區南方的燕山地區由中低山、丘陵、盆地構成。燕山以南的平原區,氣候溫暖濕潤,土壤條件良好,是主要農區之一。山地北麓乾旱少雨,冬嚴寒。溫帶乾旱與濕潤區的分界就在燕山北的承德、錦州一線。大小凌河流域夾在西遼河、老哈河流域與燕山地區之間。多高山,丘陵起伏,少森林。整個燕山以北的遼西地區,在目前只有少數的,點狀的森林分佈。但環境考古與歷史文獻顯示,這裡曾是沼澤森林密佈的地區。<p></p></FONT></P>
<P ><FONT size=3> <p></p></FONT></P>
<P ><FONT size=3><b>夏家店下層文化的人類生態<p></p></b></FONT></P>
<P ><FONT size=3> <p></p></FONT></P>
<P ><FONT size=3>約在西元前2200-1500年之間,北起西遼河,南至海河,西起壹流河流域,東至遼河,這一廣大地域人群所使用的陶器基本上相當類似。考古學家將此一地域文化稱為「夏家店下層文化」(圖六)。<p></p></FONT></P>
<P ><FONT size=3> <p></p></FONT></P>
<P ><FONT size=3>圖六 夏家店下層文化重要考古遺址<p></p></FONT></P><p></p></FONT>
<P ><FONT size=3> <p></p></FONT></P>
<P><IMG src="http://economy.guoxue.com/showimg.php?iid=296" border=0></P>
<P ><FONT size=3>夏家家店下層文化與龍山文化、商文化間有密切的關聯。夏家店下層文化愈早的階段(接近龍山文化時期),磨光黑陶所佔比例就愈大。類似中原龍山文化的卜骨,也曾出土於內蒙古寧城縣小榆樹林子,赤峰縣東山嘴、藥王廟、夏家店、蜘蛛山等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赤峰東山嘴遺址出土的陶器,無論是器物形制、風格或紋飾,都有濃厚的龍山文化與二里頭文化因素。年代較晚的夏家店下層遺址,則體現商文化的器物較多(1)。墓葬中發現的爵、簋、盉等酒器,與鄭州二里崗商代陶器群有許多相似的地方。隨葬陶器上的彩繪、圖案,以及少數以動物面’目為主的紋飾,都是在商周青銅器上所常見的(2)。<p></p></FONT></P>
<P ><FONT size=3> <p></p></FONT></P>
<P ><FONT size=3>使用相同的陶器,並不表示在此廣大地區的人群經濟生態相同,也不表示在長期發展中他們的經濟生態沒有變化。以下我們分三個地理區一老哈河流域,大小凌河流域與燕山地區一來說明夏家店下層文化人群的經濟生態及其長期變遷。<p></p></FONT></P>
<P ><FONT size=3> <p></p></FONT></P>
<P ><FONT size=3><b>老哈河流域<p></p></b></FONT></P>
<P ><FONT size=3> <p></p></FONT></P>
<P ><FONT size=3>老哈河流域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存非常豐富,出土有墓葬、房屋與石城遺址等,顯示當時在這一帶有相當活絡的人群活動。考古學者在內蒙古的敖漢旗南台地遺址,曾發掘夏家店下層房屋三座,在塔.山也發掘了兩座。南台地F12有一柱洞,柱洞四周貼一圈陶片,防止柱頭腐爛。塔山F1房內有三層堆積,房子沿用的時間較長(3)。赤峰東山嘴遺址的南緣,有殘石牆遺跡。東山嘴遺址的屋內有兩個大柱洞,柱洞底與璧均貼上碎陶片,以防柱頭腐爛(4)。这些對房屋柱頭的防腐蝕措施,石砌圍牆,以及重覆鋪陳的居住面,都顯示當時人的<p></p></FONT></P>
<P ><FONT size=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1) 遼寧省博物館等,<內蒙古赤峰縣四分地東山嘴遗址試掘簡報>, 《考古》5(1983):429。<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 (2) 劉觀民、徐光冀,<內蒙古東部地區青銅時代的兩種文化>,6.<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 (3) 遼寧省博物館等,<遼寧敖漢旗小河沿三種原始文化的發現>,《文物》12(1977):9-10。<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 (4) 遼寧省博物館等,<内蒙古赤峰縣四分地東山嘴遺址試掘簡報>,421。<p></p></FONT></FONT></P>
<P ><FONT size=3> <p></p></FONT></P>
<P ><FONT size=3>長期定居生活。類似的石牆,重覆沿用的房屋居住面,也見於內蒙古寧城縣小榆樹林子遺址(5)。敖漢旗大甸子遺址的夏家店文化墓葬有八百多座,排列緊密而有序,且無墓口相疊現象(6),這也顯示使用這墓地的人群是長期居住在這兒的。赤峰東山嘴與寧城小榆樹林子遺址所發現的殘石牆,顯示當時這類聚落有石牆防護。這種以石牆防護的聚落,據調查,僅在昭盟敖漢旗三個公社就發現380多處(7)。在英金河、陰河流域,也曾調查過43座這種石城(8)。<p></p></FONT></P>
<P ><FONT size=3> <p></p></FONT></P>
<P ><FONT size=3>什麼樣的經濟生業,能讓他們聚落分佈密集,且過著長期的定居生活?在這一帶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存中,普遍發現石鋤、石鏟、石刀(縑)、石杵等,表明農業為當時人們的主要生業之一(9)。另外,以刮削器為主的細石器,也普遍出現在這一時期各遺址中(10):這<p></p></FONT></P>
<P ><FONT size=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5)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工作隊,<內蒙古寧城縣小榆樹林子遗址試掘簡報>,《考古》12(1965) :619-20.<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6) 劉觀民,<內蒙古赤峰市大甸子墓地述要>,《考古》4(1992):304。<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7) 蘇赫,<從昭盟發現的大型青銅器試論北方的早期青銅文明>,《內蒙古文物考古》2(1982):4.<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8) 徐光冀, <赤峰英金河、陰河流域的石城遺址>,《中國考古學研究一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紀念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82-93。<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9) 遼寧省博物館,<遼寧敖漢旗小河沿三種原始文化的發現>,11: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內蒙古赤峰藥王廟、夏家店遺址試掘報告),《考古學報》1(1974):118、12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赤峰蜘蛛山遺址的發掘>,《考古學報》2(1979):224-25: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寧城南山根遺址發掘報告>, 《考古學報》1(1975):125。<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10)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赤峰蜘蛛山遺址的發掘>,225;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菱古工作隊,<寧城南山枢遺址發掘報告>,125。<p></p></FONT></FONT></P>
<P ><FONT size=3> <p></p></FONT></P>
<P ><FONT size=3>種小型石器,應與動物性資源的利用有關。當時的人留下一些動物遺骸。赤峰東山嘴遺址的房址與灰坑填土中,出土大量的豬、狗、羊、牛等獸骨。大甸子墓地中有埋牲習俗,以豬、狗埋入殉葬。藥王廟夏家店下層遺存中,有狗、豬、斑鹿、羊等動物骨骼。夏家店遺址中的動物,有、羊、鹿科、牛科,可能有黃牛。蜘蛛山遺址的夏家店下層遺存中,有牛、羊、豬、狗、兔等動物骨骸,其中牛、羊、豬較多。寧城南山根遺址的夏家店下層遺存中,動物骨骼有豬、狗、牛、羊、鹿、兔、狐、鳥類等,其中豬、狗的個體較多(11)。大甸子墓葬中以豬、狗作為葬禮中的埋牲:敖漢旗小河沿略早於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的遺存中,已有陶製的豬頭、狗頭。這都說明在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的老哈河流域,豬與狗已是馴養的動物了。<p></p></FONT></P>
<P ><FONT size=3> <p></p></FONT></P>
<P ><FONT size=3><b>大小凌河流域<p></p></b></FONT></P>
<P ><FONT size=3> <p></p></FONT></P>
<P ><FONT size=3>當時的人群,也活動在大小凌河流域,留下密集分佈的聚落遺址。相同的,他們築有石砌外牆,房屋柱洞以陶片貼底以防腐蝕,屋內居住面重覆加鋪。考古學家在遼寧建平喀喇沁河東遺址共發現房址8座,其中T1發現的5座較完整。五座房址依次疊壓,後期房子在前期房址上墊土重修,五座房址堆積厚達2.4米。居住面大多都是先墊土,再抹草拌泥,再</FONT><FONT size=3>抹一層白灰面使之光滑。五座都是半地穴式,最晚的兩座屋外有弧形石牆,其餘屋址不見石外牆。最上層的房于Fl出現了土坏砌牆(12).顯然,這個遺址曾在長時間中被人們反覆佔居。</FONT></P><FONT size=3>
<P ><FONT size=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11) 遼寧省博物館等,<內蒙古赤峰縣四分地東山嘴遺址試掘簡報>,429:劉觀民,<內蒙古赤峰市大甸子篡地述要>,306-7: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赤峰蜘蛛山遺址的發掘>,226;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內蒙古赤峰蘗王廟、夏家店遺址試掘報告>,120、127: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寧城南山根遺址發掘報告>,126。<p></p></FONT></FONT></P><p></p></FONT>
<P ><FONT size=3> <p></p></FONT></P>
<P ><FONT size=3>建平水泉遺址的夏家店下層文化中,除了發現房址,窖穴灰坑外,還發現大量的工具與動物遺骨。當時人使用的石器至少有鏟、刀、斧、錛及磨棒、磨盤、石臼等與農業生產製作有關的器物(13)。他們遺下的動物骨骸,有豬、狗、牛、羊、鹿與嚿齒類動物等。這批獸骨經動物考古學鑑定,證明當時豬的馴養較早,夏家店下層早期的豬已是家豬。狗,至少到了中期也是馴養動物了。建平水泉所見狗骨,多為年青的個體,無年老個體,幼年的也很少,因此學者認為在當時狗是被人類食用的動物。豬與狗在本區的馴養較早、較普遍,這些都與我們在老哈河流域所見相同。水泉遺址夏家店下層的牛,據動物考古學者稱,絕大多數可能都是野生的。羊的馴養,可能始於夏家店下層的晚一階段,或更晚一些(14)。<p></p></FONT></P>
<P ><FONT size=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12) 遼寧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朝陽地區博物館文物组,<遼寧建平縣喀喇沁河東遺址試掘簡報>,《考古》11(1983):974-75。<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13) 遼寧省博物館、朝陽市博物館,<建平水泉遺址發掘簡報>,《遼海文物學刊》2(1986):13-21。<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14) 張鎮洪,<建平水泉夏家店文化遺址獸骨研究>,《考古與文物》1(1989):57-61。<p></p></FONT></FONT></P>
<P ><FONT size=3> <p></p></FONT></P>
<P ><FONT size=3>豬與狗,在許多老哈河與大小凌河流域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中,都構成主要動物遺存,顯示牠們是當時人類生態中最重要的動物。豬對於早期農人來說,有生態上的重要性。這是因為豬在森林中掘食各種植物的種子,初芽的樹苗、根莖,經過一段時間,林間的樹叢被清除,代之以草被。因此,在多森林的北歐,豬曾為銅器時代的農人製造便於農業與畜養草食類動物的環境(15)。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的遼西地區,便是這樣一個富於森林、沼澤的環境。利用畜養豬,一方面當時的農民可得到可靠的肉食,另一方面由於豬在林中覓食時的「清除」作用,更多的林地被開發成農地,或變成草地,聚落便逐漸衍生。<p></p></FONT></P>
<P ><FONT size=3> <p></p></FONT></P>
<P ><FONT size=3>狗,在世界各主要文明起源地,都是最早被人類馴養的動物。由中石器時代以來,狗首先與人類在一種合作狩獵的關係上,後來被用來看管人類的財產(包括畜養的動物)。只有在極少的例子中,狗成為人類的食物。雖然學者由動物考古學的証據,認為夏家店下層文化中的狗可能被當作人的食物。但是,當時的農人們也畜養許多豬。豬不但要被驅離以免騷擾農地,為了在野外覓食,也需經常被驅趕往返。研究馴養動物的學者F.E.Zeuner曾指出,驅趕自我意志強而不易朝特定方向移動的豬並非易事,而自古以來人們經常藉重狗來幫忙控制豬群(16)。因此,夏家店下層文化中發現許多狗骨,尤其是狗與豬骨構成當時許多人類聚落中的主要動物遺存,顯示當時的人可能也曾利用狗來驅趕豬群。<p></p></FONT></P>
<P ><FONT size=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FONT></P>
<P ><FONT size=3>(15) M.L.Ryder,“Sheep,”in Evolution of Domesticated Animals,68;FrederiCk E. Zeuner.A History of Domesticated Animals,262.<p></p></FONT></P>
<P ><FONT size=3>(16) Frederick E.Zeuner,A History of Domesticated Animals,263。<p></p></FONT></P>
<P ><FONT size=3> <p></p></FONT></P>
<P ><FONT size=3><b>燕山地區<p></p></b></FONT></P>
<P ><FONT size=3> <p></p></FONT></P>
<P ><FONT size=3>與老哈河、大小凌河地區類似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存,也往南分佈到燕山長城地帶。重要遺址有:北京琉璃河、昌平雪山、蔚縣三關、天津圍坊、唐山小官庄、大廠大坨頭等。與老哈河、大小凌河地區的人群相比,這兒的人們很少留下大型打製石器如鋤、鎬等物,沒有殉牲的習俗,但他們卻留下許多青銅器(17)。<p></p></FONT></P>
<P ><FONT size=3> <p></p></FONT></P>
<P ><FONT size=3>大廠大坨頭曾發現兩個「灰坑」,一坑有主室與側室,另一坑有柱洞:這兩個所謂的灰坑,可能都是居住遺址。坑內出土有陶製網墜、彈丸,石製的刀、斧、鑿、鏃,及細石器的刮削器,並出土一件青銅鏃,以及馬牙與鳥骨。器物與殷文化同類器物有密切關係,因此被認為年代與殷代接近(18)。居住在天津圍坊,時代約當商前期或中期(約西元前1650-1400年)的人們,遺下石鎊、石刀、石斧、石矛,以及大量的刮削器等細石器,還有骨錐、骨匕、骨鏃、銅刀與許多陶網墜。出上獸骨的數量很多,種類有牛、豬、鹿、熊、犬、魚等,其中牛、豬、鹿、魚較多(19)。距以上兩地不遠的平谷劉家河,曾出土一商中期墓葬。出土銅禮器16件,以及小件銅飾物、玉器、金器等。其中有一金耳飾,是流行在本地區夏家店下層文化中的飾物(20)。<p></p></FONT></P>
<P ><FONT size=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17) 北京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十年來北京考古的斩成果>,見文物編輯委員會編,《文物考古工作十年》(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4:鄒衡,<關於夏商時期北方地區諸鄰近文化的初步探討>,《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第六篇(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264;張忠培等,<夏家店下層文化研究>,蘇秉琦編,《考古學文化論集(一)》(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58-78.<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18) 天津市文化局考古發掘隊,<河北大廠回族自治縣大坨頭遺址試掘簡報>,《考古》1(1966):9-10。<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19) 天津市文物管理處考古隊,<天津薊縣圍坊遺址發掘報告>,《考古》10(1983) :881-86。<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20) 北京市文物管理處,<北京市平谷縣發現商代墓葬>,《文物》11(1977):1-8。<p></p></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 <p></p></FONT></FONT></P>
<P ><FONT size=3>總之,新石器時代晚期到商初(ca.2100-1500 B.C.),老哈河流域與大小凌河流域的人群,基本上是以農業與畜養、狩獵為主要生業,以此過著相當定居的生活。晚期密集的聚落,顯示在這一段時間內人口有相當的擴增。晚期聚落外的石圍牆,也顯示人口擴增,人群間的資源競爭趨於劇烈,因此必需建造防衛性構築。燕山地區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存,比起老哈河、大小凌河地區的同類遺存,在年代上都偏晚。由大廠大坨頭及圍坊遺址的遺存看來,這一帶的人們的農業活動不如遼西地區,漁獵與畜牧是重要生計手段。他們獵取許多林棲性的動物如鹿、麃等,顯示在當地多森林、溪河的環境中,漁獵是比農業更可靠的生計手段。或者,因某些社會因素(如戰爭頻繁),使得他們從事累積勞力投資、延遲收獲的農業風險太大,不如從事付出勞力可立即得到報償的漁獵活動:擁有可移動、可立即食用的畜產,也較擁有不能移動、不能立即食用的農作物有利。由於代表一些有武裝侵略傾向人群的「北方青銅器文化」傳統(21),已出現在燕山南北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存中。因此,可能因為戰爭使得老哈河、大小凌河流域的人群構築石圍牆,也使得較晚的燕山地區人群疏於務農。<p></p></FONT></P>
<P ><FONT size=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21) 林澐,<商文化青銅器與北方青銅器關係之再研究>,蘇秉琦編,《考古學文化論集(一)》,129-155;田廣金、郭素新,<鄂爾多斯式青銅器的淵源>,《考古學報》3(1988):257-75;江上波夫,《エゥラツア古代北方文化》(東京:山川出版社,1948),7-10.<p></p></FONT></FON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