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P>這是本人剛剛在新浪建立的博客-華夏之漢~想為漢服的復興貢獻一點力!有博客的朋友互相做個鏈接吧,團結力量大~~如果發現其中有錯誤之処,還望指出,謝謝大家!</P>
<P>博客地址 <a href="http://blog.sina.com.cn/u/1221034487" target="_blank" >http://blog.sina.com.cn/u/1221034487</A></P>
<P>4月16日,這是我和濟南的漢友在濟南五龍潭公園的合影,</P>
<P></A></P></DIV>
<P><IMG src="http://bbs.e23.cn/UploadFile/2006-4/200642171438374.jpg" border=0></P>
<P>2006年4月9日,長安女在溫哥華漢語大會上身穿漢服與一位身穿韓服的韓國朋友合影。</P>
<P>本人非常欣賞這身裝扮,猶如“武則天”再世!</P>
<P><IMG src="http://www.hanminzu.com/bbs/UPLOADFILE/2006-4/200641012123555518.jpg" border=0></P>
<DIV> 今天逛新華書店,收穫頗丰!本想找沈從文先生著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書,幾乎找遍了整個書店,都沒有發現,最後看到兩本關於中國服飾的書籍,於是就買了下來。一本書華梅著的《中國服飾》,另一本是高格著的《細説中國服飾》,兩本書都不錯,在中國歷代服飾的介紹演變以及插圖上都下了一定功夫,特別是在講到明清兩代服飾的異變時,非常客觀的指出了滿清統治者為了消除漢族人的民族意識,用武力強迫漢族人“剃髮易服”,用非常殘酷血腥的壓迫達到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裏面有非常詳細地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書店找找,網絡上應該也可以搜索到這兩本書的有關介紹。</DIV>
<DIV></DIV>
<DIV> </DIV>
<DIV> 細説中國服飾》講述了一則不爲人知的小故事——沒有立足之地的孫之邂。</DIV>
<DIV></DIV>
<DIV></DIV>
<DIV> </DIV>
<DIV> 多爾袞最初下達剃髮令之時,並沒有採取極端的措施,而是允許明代的舊臣穿明代官服,滿人穿滿服,兩班分開來站。本來這樣是沒有什麽問題的,但當時的一個名叫孫之邂的,卻將這種平衡打破了。</DIV>
<DIV></DIV>
<DIV></DIV>
<DIV> </DIV>
<DIV> 孫之邂本是明朝的進士,當他看到清軍入關、明朝大勢已去的時候,就趕緊剃了髮,易了服。漢滿兩班本是分開而立,但是孫之邂卻是漢人著滿服,這樣一來,漢班認爲他已改服,應屬滿班,而滿班卻認爲他本是漢人,應該站在漢班。這樣推來推去,孫之邂竟然連立足之地都沒有了。這讓他很是尷尬,為了報復,他多次向多爾袞進言,要求在全國推行剃髮易服,這一進言立即得到認可,這就是剃髮令的開始。</DIV>
<DIV></DIV>
<DIV></DIV>
<DIV> </DIV>
<DIV> 看到這個小故事,實在是讓人無言以對,“漢奸”這個詞大概就是源于歷代漢人向異族投降,那些出賣朝廷的那些小人,這個孫之邂與施琅便是其中之二。</DIV>
<DIV></DIV>
<DIV> </DIV>
<DIV> 漢族男子自古以來就是要蓄髮積髻的,這個習俗是源于孔子“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言論。也就是說,髮膚是父母的賜予我們的,因爲任何損傷髮膚的行爲,都是對父母的不孝。而滿人卻不是如此,他們不論男女均梳長辮。女子留全髮結辮,而男子則根據女真人舊有的習俗,“半剃半留”,在頭頂至兩額角引一條直綫,綫外之頂前髮全部剃去,而只留腦後的頭髮編結成的辮子,用紅色為主的繩子將頭髮扎起來。</DIV>
<DIV></DIV>
<DIV></DIV>
<DIV> </DIV>
<DIV> 1644年對於中原王朝來説是絕對悲劇性的一年,由多爾袞下達命令,要求漢族人剃髮易服,遵從滿族的習俗,這種有違常理的命令導致滿漢兩族之間的矛盾日趨激烈,全國各地的漢人紛紛表示反對,而這種維持民族尊嚴的抵抗行爲卻被滿清統治者認爲是中原漢人不肯承認他們統治的一個信號,於是滿人開始用酷刑來強迫漢人剃髮。</DIV>
<DIV></DIV>
<DIV></DIV>
<DIV> </DIV>
<DIV> 剃髮成了抗清的導火索,從此以後,漢人不再順從,反而對清軍的到來奮起反抗,為了留髮甚至不惜被屠城,這就是“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由來。從此,剃髮一詞無倫對於漢族人還是滿族人來説,都是一個敏感的話題。順治帝時的大學士陳明夏曾説道:“要天下太平啊,依我看來,只要解決兩件事情就可以了。”他摸摸自己的頭頂,“只要留頭髮、恢復華夏衣冠就可以了。”可惜的是,天下太平倒沒有因爲他的一番話而實現,他自己倒是因爲這不該說的話而掉了腦袋。哎,可悲啊!</DIV>
<DIV></DIV>
<DIV></DIV>
<DIV> </DIV>
<DIV> 在滿清統治初期,許多堅持明朝習俗佩戴方巾、拒絕剃髮留辮的漢人遭到了殺戮。這激起了漢人的強烈不滿,有的人寧可剃光頭當和尚;有的人在頭部畫上明朝的方巾,以示不忘故國衣冠;有的人取名“守髮”、“首髮”,用隱諱的文字表達内心的憤慨。這種激烈對抗的形式迫使清朝政府採取了相應的妥協政策,男子、官員、成年人、儒生、娼妓的服飾隨滿族旗裝,女子、衙役、少年兒童、和尚、道士以及戲劇、喪葬、婚儀等所用服飾可以沿襲漢人習俗,由此緩和了剃髮易服引起的統治危機。因而,在清初至清代中期,滿族女子與漢族女子的髮式、衣服和鞋都有著明顯的區別。</DIV>
<DIV></DIV>
<DIV></DIV>
<DIV> </DIV>
<DIV> 由於漢族女子的服飾美麗、飄逸、大方,與滿族服飾明顯不同,清朝乾隆皇帝以後,很多滿族女子紛紛效仿漢族女子的服飾,一時興起一股熱潮,滿清皇帝看到此种情形嚴厲禁止,如果有滿人、蒙古人效仿漢族女子服飾,一併株連九族,從此以後,效仿之風漸漸隱退,漢族女子的服飾越來越趨向滿族服飾,最後無一例外地演變成了右衽盤扣式的褂子,這種服飾在當今八九十嵗的老人身上依然常見。</DIV>
<DIV></DIV>
<DIV></DIV>
<DIV> </DIV>
<DIV> 漢族人的傳統服飾到底有沒有完全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呢?沒有!如今在一些寺廟,比如少林寺的和尚穿的衣服依然是傳統的漢族服飾,武儅山的道士也是如此,這就是當初清朝統治者剃髮易服時規定“僧道不從”而被保留下來的,在現在人眼裏卻變成了“道士服”。清朝時期的漢族人在去世以後可以穿上漢族人的傳統服飾,交領右衽的特點非常明顯,如今一直保留的現代,被人們稱爲“壽衣”;小孩在剛剛出生的時候,同樣也是穿著漢族人的傳統服飾,一直延續到現在,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這些看似平常,卻鮮爲人知的習俗呢?</DIV>
<DIV></DIV>
<DIV></DIV>
<DIV> </DIV>
<DIV> 華夏衣冠的復興任重而道遠!</DIV>
<DIV> </DIV>
<DIV>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DIV>
<DIV> </DIV>
<DIV> ——願與所有華夏子民共勉!</DIV>
<DIV></DI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8 21:30:0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