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04|回复: 5

第一帝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8 15: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希望大家给点儿意见。谢谢!
  
  
  
  刘邦国宴
  公元前202年二月,在长安城的宫殿中,新帝刘邦正在大宴群臣。
  夜,内,这是萧何为刘邦盖的宫殿,虽然赶不上秦宫的气派,但也极尽奢华之能事,宫内陈列着秦宫的摆设,灯火阑珊。相比之下,刘邦和他的手下们却显得土头土脑,更象一群土匪。
  正在宴会渐入佳境的时候,出身布衣的皇帝开始感到不满与不安。他的老部下在宴会上大呼小叫,放迹形骇,更有甚者拔剑击柱,用酒精和美食宣泄着自己激动的情绪。刀头舔血的暴徒当然毫无教养可言,但是另一方面,新王朝也并没有确立自己的制度与威严。
  在一片放纵喧闹、人影恍惚之中,刘邦独自坐在主席上,冷眼旁观。烛光在他脸上闪烁,眼前的景象,包括他自己都显得飘忽迷离。
  刘邦的老家在今天江苏的沛县,其“父无名字,母无氏族”,出身卑微。好色且爱骂人,秦末大起义及后来的战争中,多少六国贵族名门叱诧风云,最终得到江山的却是一个平民。
  作为秦王朝覆灭后,大汉王朝的开创者,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帝国,是这位布衣皇帝必须面对和思考的。
  只是,处于这一历史时刻的他并不知道,汉王朝苦心经营的帝国架构,深刻的影响了其后两千年里每一个帝国的兴衰。
  
  在中华历史的时间点上,公元前221年毫无置疑的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年份之一。从这一年开始,中国进入到帝国的时代。
  但是秦帝国并不是人类史上最早确立帝制的国家,人类的第一帝国是古波斯人创立的波斯帝国?,时间比秦帝国早了300多年。在秦创立帝国的200年后,影响了西方文明的第一罗马帝国于公元前31年建立。此后,西方文明也进入到长达2000年之久的帝制时代?。
  秦与罗马并称为东西两大帝国,有其非常相似的一面。帝国都凭借着一个中央政府,在一个广大的国土范围上行使统治权,皇帝则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韩信要封王
  可惜的是,秦帝国是一个非常短命的帝国,它只存在了15年的时间。公元前206年灭秦后,天下进入到楚汉相争的局面。
  昏,咸阳宫侧,此时,秦帝国刚刚崩溃,进入关中的刘邦部队成多路纵队行进,刘邦驻马仰望,但此时的咸阳宫经项羽军一把火,已经是一片残垣断壁,在斜阳下显露出浓重的伤感。
  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咸阳宫被项羽一把大火烧成灰烬。如今,刘邦要从这里出发开始他统一全国的战争。在这场战争的开始,实力的对比是有利于项羽的,这使汉军处在以小博大的哀兵状态。
  3年后,还在为争得天下苦战的刘邦,接到手下大将韩信的一封书信。在信中,韩信很不识时务地希望刘邦分封他为代理齐王。在此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这一要求很有点趁火打劫,以功相挟的味道。这使刘邦非常的恼怒。
  刘邦:“吾困於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
  汉王的恼怒被韩信的使者一一看在眼中。
  谋士张良、陈平却另有看法。
  张良:“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刘邦立刻领悟,拍案而起:“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他随即拜韩信为齐国国王。
  复古分封
  韩信要求的分封,是在秦汉之前留下的古老习俗。
  在秦以前,建立于3千1百?年前,延续了近七百年?的周王朝,似乎也拥有广袤的国土,但诺大的国家,实际上是由无数小国组成的,在3千年前有1800多个,通过一千年的互相吞并,在秦始皇统一之前,还剩有7个。
  这些小国的国君或者是周天子的家族成员,或者是当地部落的首领,由于实行分封制,周天子的实际统治从来没有覆盖过整个王国的疆域。
  访谈:从行政管理的角度谈管理一个巨大的国家与管理小国的区别。
  师不事古未能长久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废除分封的皇帝,秦统一中国后,将天下分为36郡,各郡长官实行任期制,直接听命于皇帝。这种制度革新,面临了相当大的阻力。
  公元前214年,秦建立帝国后的第7年,博士淳于越向秦始皇提出了一项敏感的政治主张,他请求皇帝重新恢复分封制。
  淳于越:“臣闻之,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秦始皇令众大臣对他的看法进行公议,丞相李斯首先反对。
  李斯:“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
  秦始皇认同了李斯的观点,诸候并立,拥有独立的行政权与经济权,一旦力量强大,无法控制它不吞并其它国家,也同样无法迫使它服从中央的命令。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将权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如此一来,秦始皇开创了史无前例的帝国形态。
  汉初的分封
  这里处于安徽省灵壁县南沱河的北岸,2000年后依然保存有古战场的点将台,记录了楚汉相争的最后一段故事。
  公元前202年?,刘邦以韩信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军包围在垓下,谋士张良?令军中彻夜吹奏楚歌,此举断然击溃了楚军的士气。这一战后,项羽自刎乌江,天下终归于汉。
  史书上说,秦末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函谷关以东的豪杰之所以一呼百应,都是为了恢复分封的迷梦。为了取得天下豪杰的支持,项羽不得不恢复封建,他不旦重新分封了被秦所灭的六国?,而且还建立了很多新的国家,刘邦的汉国就是其中之一。
  楚汉争霸的战争打响后,在双方的阵营中分别都有项羽分封的诸侯,刘邦这边,总共有八位诸侯王。
  汉初诸王是历史的遗留
  昏,夕阳中的未央宫遗址
  斜阳复斜阳,在至少上千年的历史中,西安一直作为中华帝国的心脏而存在。未央宫的第一个主人,曾经在这里渡过余生,很难说,他是在这里呼风唤雨,还是被时代裹挟身不由己。
  秦始皇下定决心废除的古老分封制,重新死灰复燃,一切又回到延续了上千年的历史惯性之中。
  从当时的角度上看,汉初八王可以算得上是历史遗留问题,这个问题的棘手性不仅体现在统治层面上,甚至还牵扯了道德的因素。新皇帝能否允许这些亲密战友的存在,在当时就是非常热门的话题,以至于韩信?的谋臣曾这样提醒自己的主上,“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劝说韩信要提防刘邦对功臣下毒手。
  今天,读取汉初这段历史的人往往咬定刘邦的刻薄寡恩,认为一个具有流氓气质的皇帝会比平常人更加醉心于无上的权力。但是,另外一些历史学家,却以上下几千年的历史眼光,赋予了一种新的时代视点。
  帝国统一的时代精髓
  许多有趣的观点来源于这条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大河。
  这里位于黄河的中游,从地理位置上看,天然的由北至南将黄土地域割成两半,这一地理特征促使黄河的流水中夹带有大量的泥沙。在世界上,一条夹带5%泥沙的河流已属少见,而黄河的带沙量竟然达到过46%。于是黄河经常淤塞河床,引起溃决泛滥。
  至少在4000年前,中国的先民就有了治水的纪录。而《春秋》一书中的记载更加深刻的反映了2000多年前人们对黄河的复杂心情,公元前651年,齐侯召集诸侯盟誓,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工程于会上达成共识。“葵丘之盟”恰恰反映了这样的问题,要想治河,最好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它有能力动员一切资源,又能指挥所有人众,唯有如此,才能以人力胜天,治服这条奔腾的大河。
  在几千年的时间里,统一中国的观点因为与黄河的斗争而逐渐酝酿起来,直到儒学亚圣孟子提出天下必须“定于一”后,大一统的观念终于成形。
  大一统成为时代的主流
  公元前221年,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必然是那个时代激荡人心的一件大事。上千年的统一梦想,竟在一朝内实现,这个结局,一定深刻的影响了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
  当刘邦还是秦朝一个乡长的时候,有一次在咸阳?遇到了出游的秦始皇,看到皇帝出巡庞大的排场与气势,不由发出感慨,认为男子汉在世,就应该做一个像秦始皇一样的人。
  前有统一的时代主流,后有刘邦这样一位雄心勃勃的乱世英雄,注定了汉初的历史,很难因寻求平衡而进行妥协。于是,在汉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的战争不可避免的开始了。
  寻求战机,各个击破,先灭韩信
  打开汉初的版图,大汉江山,一共设立了58?个郡,58郡中有39个郡封给了追随刘邦与项羽争战的八位?诸侯王,属于中央政府直辖的只有19个。这些诸侯王在各自的封国内拥有独立的财权与用人权,其实就是汉王朝的国中之国。
  在八位诸侯王中,刘邦最担心的是天下第一名将韩信,这位罕见的军事天才曾率兵打下过汉王朝的半壁江山,他不但用兵如神,而且拥有巨大的声望。
  汉高祖六年,有人上书,说楚王韩信将要造反,这为皇帝酝酿以久的削藩行动提供了依据。于是刘邦召开军事会议,诸将纷纷要求出兵。唯有谋士陈平不同意。
  陈平:“陛下精兵孰与楚?”
  刘邦:“不能过。”
  陈平:“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
  刘邦:“莫及也。”
  陈平:“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
  刘邦:“为之柰何?”
  陈平:“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擒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
  就这样刘邦传檄诸侯,说天子将巡狩,请大家在陈州相聚。韩信也赶到陈州,恭恭敬敬的在路边等候。刘邦在车里看到韩信,于是暗示武士,武士三下五除二将韩信捆了起来,塞进刘邦的车里。
  韩信顿时明白了自己的命运。
  韩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汉帝国的行政体制
  在《史记》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字样:国除,设郡。当一个王国被中央政府削去后,原王国的国土就被设成郡,由皇帝直接任命政府官员管理。
  灭除分封,设立郡县,是汉初政治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汉代对郡县的管理,几乎全部照搬了秦帝国的经验。
  最早的县就产生于战国时期的秦、楚两国,在战国纷争的局势中,有远见的国君开始尝试不用分封的办法。楚国与秦国最先摸索了一套经验,当他们侵占了周边的小国以后,不再将土地分封,而是指派官员进行管理,这些官员不准世袭,完全听命于国君,这便是各诸侯国设置郡县的开始。
  
  为了应对新的政府管理模式,秦王朝在中央设立了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首,负责政府的全部工作,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负责一切军事工作,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包括丞相在内。在三公之下设立九卿,他们的职责有点像今天的部。这种官制使政府主要官员互相分权,互相监督,在这种新的组织结构下,皇帝能更加有效的对御下进行统治。
  试探丞相
  汉帝国的第一任丞相是刘邦在沛县的老乡,也是他最信任的大臣萧何。刘邦曾经这样评价他,镇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晌,不绝于道,这些事情我不如萧何。从刘邦的话中不难看出,萧何特别擅长组织与管理上的工作,他的能力在百官之中是非常突出的。
  公元前203年,刘邦还在进行着统一战争,萧何坐镇关中,为前线筹措士兵与粮晌。刘邦曾数次派遣使者慰问丞相,承蒙主上如此看重,萧何不由有些得意起来。这时,一个叫做鲍生的谋士却认为危险即将面临。
  鲍生:“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萧何如梦方醒,他立刻将家中能从军的男丁七十多人?悉数送上前线,追随刘邦的身边,表面从军,实际成为放在刘邦身旁的人质。果然,刘邦对萧何的忠心表现非常的高兴。
  即使是最信任的大臣,做为主上都猜忌如此,不难看出这位布衣皇帝构建帝国的基本思路。对外废除分封,对内实行三公九卿的管理制度,皇帝便能君临天下,集天下大权于一身。
  帝国的架构才刚刚开始组建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继秦始皇后再次统一中国,由于汉的政治制度完全承袭了秦朝,许多历史学家便将汉帝国看做秦帝国的延续,将秦汉帝国合而为一,称为中华历史上的第一帝国。
  直到此时,第一帝国的历史才刚刚展开,如何以一个政府的模式,有效的替皇帝管理帝国,这个贯穿了整个帝制时代的古老命题也才刚刚开始。
  在2000多年前那个历史大变迁的时代中,既便英雄如秦o(︶︿︶)o 唉祖,也不得不以求知的态度,在实践中摸索出治国的道路来。
  
  
  待续
</P>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15: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布反叛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十一年。汉使飞抵淮南国都城寿春(今安徽省六安市),向淮南王英布汇报了淮阴侯韩信及梁王彭越被杀的消息,这令英布大为震惊。
  韩信与彭越都是追随汉高祖刘邦争夺天下的功臣,天下以定便要功臣的性命,的确应了韩信谋士蒯(kuai)生的话,“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已尽而猎狗烹”。至此,刘邦剪除所有诸侯王的心思已经昭告天下了。
  夜,内,汉帝国的第十一个年头,淮南王英布家中,在烛火乱影中,英布正在与属下紧急磋商,一些军官频繁出入。
  素来行事果断的英布,决定抢先起兵,夺取战争的主动。
  日,外,残酷的战争场面。
  为了应对这个骁勇善战的诸侯王,病中的刘邦不得不强打起精神,亲赴前线与英布交战。
  兵败的英布带领几百?随从南下,从行踪上判定,也许会去帝国最后一个异姓王长沙王吴臣的境内,如果两王联合反叛,帝国又将陷入连绵的争战之中。
  
  利仓封侯之谜
  这里是今天湖南省的长沙市,如果我们将时间上推至2000年前,依伴在这湘水河边的正是古长沙国的都城。20世纪70年代,一次偶然的考古发现,加深了人们对汉初那段历史的认识。
  1971年秋,长沙市马王堆发掘了三座西汉古墓,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皆因为二号?古墓中出土了一具两千年前的女尸,这女尸不但历经2000年没有腐化,而且肌肉仍然保持弹性。这个消息轰动了长沙,女尸刚刚展出之际,每天都有超过四万?观众前来参观,真可谓万人空巷。
  与普通参观者不同的是,考古学家们却更为墓中陪葬品上的的印封而着迷。其中“代侯”与“利仓夫人?”等字样表明了女尸的身份,确定了这位两千一百多岁的贵妇,是代侯利仓的夫人。
  而代侯利仓,正是长沙王吴臣的丞相。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专家们发现,利仓封侯的时间,恰恰就在淮南王英布反叛之后?。在汉代,只有为国家立下大功的人才能封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得利仓在那段动荡的岁月中获得如此殊荣呢?
  
  
  英布的覆灭
  日,内,英布大帐,警卫森严,垂幔后,人影憧憧。
  公元前195年十月,长沙王吴臣的使者?悄悄拜见了战败的英布,使者转达了主上的意见,希望淮南王引军进入长沙国,以长沙国为基地,整军再战。使者的提议令英布倍感欣慰,因为吴臣的姐姐恰是英布的妻子,在姻亲的联系下,自然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夜,外,密林中,一队兵马诡秘行进。
  令英布没有想到的是,在这场战争中,吴臣却站在了皇帝的一边。他秘密在半路设下伏兵,一举猎杀了英布。
  刻有代侯利仓字样的马王堆陪葬品叠入
  许多历史学家推测,长沙王的丞相利仓,在整个事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他说服了长沙王大义灭亲,在关键时刻挽救了立足未稳的帝国。而在此后不久,利仓即被封为代侯,得到了帝国最高的奖赏。
  马王堆代侯夫人遗体,叠帛画上的代侯夫人
  两千年前卓越的防腐技术,使我们得以亲眼一睹利仓夫人的面容。她就是那次事件的见证人,或许她还记得当年,自己和丈夫怎样渡过那些令人不安的日日夜夜。
  
  
  分封同姓王
  在剪灭英布的战争中,一个叫做刘濞的青年将军因为作战勇敢引起了刘邦的注意,他是刘邦的亲侄子,在刘氏家族成员中能力出众。为了加强帝国的统治,刘邦决定任命这位勇武的侄子为吴王,管理民风彪悍的会稽地区。
  在刘濞接受封印的时候,刘邦仔细观察这位桀骜不驯的侄子,突然间感到有些后悔,只是王命已下,不好收回。于是皇帝抚着他的背试探他。
  刘邦:“汉後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
  刘濞:“臣不敢。”
  发现南越王墓
  夜,外,长安,未央宫朴实的剪影映衬在明亮的月色中。偶尔能听到宫中传来低沉的更鼓,在月下熟睡的长安城中扩散开来。
  公元前202年到195年,是刘邦统一中国后的7年,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7年,从未央宫里,刘邦俯瞰着从秦始皇那里继承的巨大帝国。以秦为师,总结秦亡的教训,是新生政权避免灭亡的最好办法。
  刘邦将目光转向了帝国的最南端,两千一百多年后,因为一次偶然的基础建设,使今人再一次印证了历史。
  公元1983年,在广东省广州市的象岗山,发现了一座埋藏在山腹中的古墓,在墓中,出土了一件珍贵非常的金缕玉衣。在汉代,唯有国王才能在入葬时穿上金丝连接的玉石葬衣,这也预示了这是一座国王的墓穴。通过考古学家的研究,很快确定了墓主人的真实身份。
  
  
  赵佗的教训
  日,外,岭南,两千多年前的两广大部分地区还被半热带的原始森林覆盖着。
  还在推翻秦帝国的暴动初期,在今天广东广西一带,有秦帝国的三个郡:南海、桂林和象郡。由于地处偏远,隔着连绵的五岭,却是一派平和景象。
  这一天,一个绝密的会议正在进行,病重将死的南海郡尉任嚣把自己的心腹,县令赵佗叫到身边。
  任嚣:“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邦等兴军聚众,虎争天下,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
  赵佗:“谨尊公命。”
  于是赵佗断绝五岭关道,兴兵自守,自立为南越国王。这个强秦留下的小王国,居然延续了67年,直到汉武帝时才被彻底解决。
  象岗山王墓的主人正是南越王赵佗的儿子赵眛,他统治南越国16年,庙号南越文帝,这位金缕玉衣的主人也无疑见证了那段动荡的历史。
  
  
  大风歌
  一个大帝国,如果没有流着皇室血脉的同姓王,在皇帝遭遇危难时,那些位高权重的地方官就有可能象任嚣和赵佗一样见死不救。南越拥兵几十万,是秦帝国最大的武装力量之一,在国家灭亡之际,却按兵不动实行割据,这个教训对于新统治者来说太过深刻。
  尽管缺乏历史记录,但我们仍旧可以想象,刘邦,这个出身布衣,为人圆滑,甚至有些流氓气的皇帝,他的解决之道不可能离开他的时代太远。
  汉帝国的第十一个年头在恐惧不安中过去了,这一年,除了远在南方的小国长沙国之外,帝国的异姓王被基本消灭,汉王朝的属国分别由刘邦的兄弟子侄为王。
  这样,既有诸候护卫国家,又因为血缘亲属关系而保证了和平的可能性,刘邦的国家架构似乎终于稳定了下来。
  皇帝引军回朝,路过沛县老家,与故人、父老、子弟欢聚。在席间,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吟唱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首诗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他依然在感慨帝国初建的风雨飘零以及保持和平的强烈心愿。
  满城汉墓
  陵山属于太行山东部的一条余脉?,由此向东便进入到华北平原?。因为地势险要,具有极强的战略意义。1968年5月,这里被o(︶︿︶)o 唉某部选定为国防工事的修筑地点。
  当工程战士用雷管在山腰上打洞的时候,洞内的一面内壁突然深陷了下去,用手电一照,竟然是深不见头的一条甬道。用绳索将一名战士试着放下去,眼前的情景令人大吃一惊。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汉墓的发现,随即上报中央,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发掘工作由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亲自主持。
  满城汉墓是一座崖墓,墓穴因为凿空山内的岩石而成形。墓室由墓道、甬道、南北耳室、中室和后室六部分组成,容积达到不可思议的5700立方米,是中国目前出土的最大的崖墓。2000年前的工匠,凭借原始的铁器,一钎一钎将大山的内部凿空,可以想见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工程。
  墓主人中山靖王刘胜是刘邦的四世孙,他是西汉帝国初期十几?位诸侯王之一。以一个诸侯王的身份,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说明中山国已经具备了非常强大的综合国力。
  诸侯王逐渐坐大的情况,在刘邦死后,日渐成为令人关注的话题。
  
  
  淮南王槌杀辟阳侯
  公元前177年,汉文帝三年。首都长安发生了一件耸人听闻的犯罪事件,事件围绕着当今天子的亲弟弟淮南王刘长的身上。
  淮南王亲自拜会辟阳侯审食其,当辟阳侯出来迎接的时候,淮南王用藏于袖中的大铁椎槌伤了辟阳侯,下令武士魏敬刺穿辟阳候的咽喉。
  随后,淮南王进入宫中,肉袒着上身,拜倒在阙下,请皇帝为自己的杀人事件治罪。
  淮南王:“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
  
  如何处置淮南王
  淮南王因为私仇,公然杀害大臣,这在汉代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按照汉律,杀人者死。但是皇帝却找了一个理由,赦免了亲弟弟的罪行。
  大臣袁盎认为这么处理并不妥当,他进谏皇帝时提出了一个建议。
  袁盎:“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適削地。”
  对此事件,袁盎没有从法律层面上寻求解决,但是他第一个提出了诸侯王实力过大的问题,他希望利用这个机会,削减淮南王的封地。
  至汉文帝年间,天下诸王仅有淮南王一人是皇帝的亲弟弟,其余诸王都是文帝的叔伯兄弟。很多王在一生中仅仅见过皇帝数面,彼此形同陌路,毫无亲情可言。于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君臣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化,中央对诸侯王的管理不再如臂及指。
  值得庆幸的是,另一政策的实施却促使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力日渐加强。
  举荐制及贾谊
  长沙市太平街三条巷太傅里
  这条小巷地靠湘江?,其间这个古色古香的建筑是长沙有名的历史遗迹之一,贾太傅祠。太傅是王子的老师,贾太傅的名字叫做贾谊。
  汉文帝年间,许多追随刘邦争夺天下的老臣相继去世,他们的后代子孙又不见得继承了祖上的智慧与能力,这种情况使政府开始面临新的问题,需要找到一种办法,提拔能力出众的人担任政府官职。
  贾谊十八岁的时候就凭借着渊博的学识而名满天下,于是河南郡守吴公就将贾谊推荐给朝庭。文帝很喜欢这个才气纵横的年轻人,就任命他做议论时事的太中大夫。举荐制的产生自古有之,但是汉朝却将举荐的方法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举荐制下,各郡国的人才相继进入中央,这无疑使中央政府的统治力量慢慢增强起来。
  到了文帝时期,帝国的架构已经逐渐清晰,对外,政府以怀柔的政策羁糜刘氏诸王,对内,以全帝国的人才加强中央郡县的统治。是以,文帝统治的时代,帝国逐渐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众建诸侯而分其力
  或许受到了袁盎的启发,主管针砭时事的贾谊针对帝国权力分散的问题上书文帝,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贾谊建议,在诸侯王死后,将他的封地平均分给他所有的儿子,这样就可以把那些强大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同时,也让那些后代们感到沐浴了皇帝的恩泽。
  这是一个削弱诸侯势力的良好办法,文帝采取了他的建议,当齐王死后,他将齐国重新划分为七个小国,封给了七个刘氏宗族的孩子。
  文帝的做法已经隐含了中央期待削藩的意图,这难免使诸王们开始思考,汉初消灭异姓王的历史会否重演,唯一不同的是,这次将演变为一场兄弟之间的骨肉相残!
  汉砖画的精神启示
  2000年的时光太过遥远,使今天的人们很难一窥那个时代的真正面目。今人的汉代印象,大多凭借汉人所刻画像石形成。
  由画像石上可以看到,当时高层人士穿着长袖的袍服,普遍穿戴头巾。无论举行宴会、演奏乐器,或是讲解经史,都是席地而坐。交通工具通常是一种双座马车。渔猎仍为高级人士消遣的场合,富裕之家喜爱滑稽的杂耍和巧妙的魔术。
  透过这些天真质朴,写意传神的画像石,专家们聆听到中华帝国年青及强盛的声音。
  
  汉帝国像是年青的中国人,一切处在探索的阶段。
  第一帝国的运命已经谱成
  在汉帝国初建的几十年时间里,王朝小心奕奕的积攒着自己的力量。因为帝国的形态前所未有,唯一的老师秦帝国又以失败而告终,是以汉帝国不得不以实验的态度搭建着国家的框架。
  无论文帝也好,贾谊也罢,因为时代的关系,他们都不可能看穿自己的作为在历史上的真意。
  唯有今天的历史研究方能令人醒悟,第一帝国命运的交响曲在秦统一中国之前就已经谱成,秦始皇奏响了序曲,刘邦翻开了第一乐章。在接下去400年的时间里,王候将相们都在奋力演奏着历史,他们悟性各有高下,水平参差不齐。
  然而所有人都不知道,他们奏出的调子却是早以注定的。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15: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封之患复起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前元三年。在长安的未央宫中,一场绝密的会议正在召开。皇帝的亲信大臣以御史大夫晁错为首,陈述削藩的利弊得失。
  晁错:“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皇帝最终同意了晁错的意见。
  朝庭的心腹之患,是吴王刘濞与楚王刘戊。吴王刘濞是诸侯王中实力最强的一个,他拥有三郡53城。吴国境内有着丰富的铜资源,吴王亲自指挥矿产开发,在国内发行铜币,又在海边煮海水为盐,向内地贩卖,这使吴国很快成为实力最强的王国。而楚王刘戊一贯跋扈,不服从中央命令,早就成为朝庭头痛的问题。于是,汉使飞抵吴楚两国,转达皇帝的旨意,先削去楚国东海郡,接下来削去吴国会稽、豫章二郡。天下形势,顿时应中央的削藩行动而紧张起来。
  
  晁错父死
  在削藩的命令下达后不久,御史大夫晁错的父亲从老家颖川郡(是哪里?)赶到长安,他仕途光明的儿子并没能察觉老父悲哀的情绪。
  错父:“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讙议。多怨公者,何也?”
  晁错:“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错父:“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
  晁错的父亲因此喝下毒药而自杀。
  错父:“吾不忍见祸及吾身。”
  
  清君侧
  果然,就在晁错父亲自杀的十几日后?,吴楚七国之乱爆发了。吴王不愿接受割地的命运,于是他杀掉汉使,与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六国联合发兵,征发国内14岁以上的男子二十万人,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渡过淮河,向梁国杀来。
  不知是命运的巧合还是刘邦确有预见未来的能力,42年前,高祖将吴国分封给刘濞的时候,的确为自己的决定深感后悔。
  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朝野震惊。但是晁错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于是他拜访丞史,希望除去与他一贯有仇的大臣袁盎。
  晁错:“夫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计谋。”
  丞史因为没有实际证据而回绝了晁错的提议,这件事却传到了袁盎的耳中。
  吴楚七国合纵攻汉,战火遍及整个关东地区,天下诸国对此事件反映各不相同。有助汉反叛的,有静观事态发展的,有的王国,如济北国和淮南国,国内亲汉与反汉的两股势力先行斗争起来。
  即使在中央内部,各种势力体也在尝试着寻找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形势顿时错综复杂,变得非常微妙起来。
  
  徐州兵马俑的发现
  2000年后,我们很难设身处地的去体会汉帝国这次震惊天下的内乱,但是近年来的一些考古发现,有助于今人从侧面去了解那段历史。
  公元1984的冬天,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村小学的几个学生在采土场玩耍,不知是谁在土堆中发现了一个圆圆的泥俑头,这个泥土做的人头头围布巾?,造型奇特,引起了村民的注意。接着,一个一个的泥俑陆续自采土场中发掘出来。
  徐州市考古部门立刻介入,在考古专家的努力下,一个庞大的地下军阵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徐州狮子山兵马俑共有五个俑坑,出土兵马俑共四千多个,从造型上看,属于西汉时期的陶俑。在中国古代礼制中,只有皇帝或者是身世显赫的人才能使用兵马俑,说明在这采土场附近,一定有一座西汉王陵。
  在考古专家的努力下,狮子山西汉王陵随即出土,可惜的是,这座王陵在它建成的一百后就已经被盗掘了。于是,确立墓主人身份的工作更多的放到了兵马俑的身上。
  令考古专家们大为不解的是,下葬的兵俑显示了极大的随意性,在2号俑坑中,有人面南,有人面北,还有与大部队对着站立的战士,这些人既像在部队中左顾右盼,又像在随意的聊天,完全没有正规军的样子。显然,这些兵马俑是在下葬时匆匆放入俑坑中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杀晁错
  公元前154年正月,吴楚军大破支持中央的梁军于河南永城,进一步进抵商丘。如果梁军失败,中原重镇洛阳?会门户大开,整个关东地区即将不保。
  因为袁盎曾做过吴国的丞相,皇帝便将袁盎叫来,向他咨询意见。袁盎表示自己的确有一个办法。
  景帝:“计安出。”
  袁盎:“愿屏左右。”
  左右都退了出去,唯有晁错在场。
  袁盎:“臣所言,人臣不得知也。”
  于是皇帝命令晁错出去。
  袁盎:”吴楚以反为名,西共诛晁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斩晁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削地,则兵可无血刃而俱罢。”
  皇帝默然良久。
  景帝:“顾诚何如,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
  袁盎:“臣愚计无出此,原上孰计之。”
  不久之后,在晁错上朝时,皇帝命令中尉将晁错杀死在东市的街道之上,死时身上还穿着上朝的礼服。
  议和
  杀死晁错之后,景帝命令袁盎为使臣,到前线去宣读圣喻,结束战争。吴王连战连胜,士气正旺,当然不肯罢兵。他派了五百人围住袁盎的军帐,一时想不好杀还是不杀。
  这天夜里,帐外的校尉司马突然请军士们喝酒,不久后,人人都喝得大醉。司马进帐叫醒袁盎。
  司马:“君可以去矣,吴王期旦日斩君。”
  袁盎“公何为者?”
  司马曰:“臣故为从史盗君侍兒者。”
  原来袁盎做吴国丞相时,这个校尉曾是他的手下,此人与袁盎的侍女私通,这件事被发现后,他准备逃出吴国,亡命天涯。袁盎亲自追上了他,不旦没有治他的罪,反而将侍女赠送给他。
  袁盎:“公幸有亲,吾不足以累公。”
  司马:“君弟去,臣亦且亡,辟吾亲。君何患!”
  于是两人用刀割开帐篷,各自逃命去了。
  虽然战争并没有停止,但是到了此时,天下人都己然知道七王的“清君侧”不过是个借口,“奸”臣以除,君侧以“清”,继续这场战争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中央集权的成功
  朝庭派大将周亚夫与吴楚军主力决战,周亚夫引兵至山东的巨野县南,他筑起城墙,坚守不战。在长期的攻坚战之下,吴军士气开始低落,周亚夫看准时机,派出一支奇兵出淮泗口,截断了吴军的粮道,这样一来,吴军进退失据,不战而溃。吴王刘濞死于乱军之中,楚王刘戊自杀身亡。
  今天,在徐州狮子山兵马俑出土地修建了科学的场馆,向世人展现2000年前中国古代工匠的精巧技艺,同时也真实的记录了那段历史。
  从兵马俑出土的状况中推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正是叛乱的主角楚王刘戊。在他兵败自杀之后,朝庭取消了刘戊国王的资格,忠于刘戊的家人及属下不得不匆匆下葬,以王葬之礼完成刘戊最后的心愿。
  汉景帝中元五年,凭借战争胜利的威望,皇帝下诏收回了各王国的行政权和官吏任免权,使各诸侯王只能食用王国的俸禄,不能过问行政,从此成为有爵位而无实权的贵族。
  汉帝国的中央集权之路经过五十年的时间,以中央军的坚苦胜利终告结束,这一切,却是王朝的创始者刘邦所意想不到的。
  解决匈奴问题
  公元前140年,16岁的刘彻继景帝后成为西汉帝国的第五位皇帝,汉帝国的目光开始由帝国内部转移到北方草原上来。
  匈奴是一个操阿尔泰语系?的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培养了彪悍的性格,他们追逐牧草于万里漠北,倏忽即来,随风而去,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匈奴不时入侵帝国的边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贤良策问
  日,内,长安汉宫一个比较宽敞的房间内,地上铺着席子,一些博学之士跪坐在席子上,面前摊开着木简之类。年轻的皇帝刘彻,坐在一个矮几前,几上和他身边的席子上放满或卷或展开的木简,都是学者们交上来的答卷。太辅在翻弄木简,随时位皇帝提供知识上的帮助,室内熏香的烟雾中弥漫着一种思辩的气氛。
  公元前140年,16岁的汉武帝举办贤良策问,向帝国内有才华的人询问治国的方法。在100多位学者当中,一位叫做董仲舒的儒家学者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董仲舒:“《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论,百家殊方,无以成一统。愚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然后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提出灭百家之道,独兴儒术的思想语出惊人,这种提法不但断绝了在场各派专家安身立命的道路,而且势必揭起一场狂风暴雨般的思想运动。幸好董仲舒的提议,与武帝的监护人窦太后的理想大相径庭。
  辕固杀猪
  早在9年以前,武帝的祖母窦太后曾在长乐宫中召见儒学博士辕固,出人意料的是,窦太后要求辕固讲解的并不是儒学经典《诗经》,而是推崇无为治国思想的《黄老》。
  辕固是当时有名的儒者,对于清静无为的理论表示出儒家一贯的不屑,他拒绝了窦太后的要求。
  辕固:“此是家人言耳。”
  太后:“安得司空城旦书乎?”(难道你就不怕去服劳役吗?)
  辕固并没有想到,这本是窦太后故意导演的一幕。为了继续推行帝国“休养生息”的政策,打压儒家积极入世的进取思想。她以臣下故意顶撞为理由,罚辕固进猪圈杀猪。
  在一旁的景帝很怜悯辕固,就将身上的佩剑悄悄递给了他,这样,一场意识形态的斗争以儒生杀猪的喜剧粉墨收场。
  董的三纲思想
  今天,没有任何史料记载这位少年天子举办策问背后的深意,但是显然,董仲舒的理论打动了他。
  董仲舒自成一派的思想体系,不旦圆润贯通,而且充满了神秘主义的色彩。
  他认为“天”通过阴和阳这两种根本的力量而运行,阳和春天相联,象征生命的产生;阴是阳的补充,和秋天相联,象征死亡和刑罚。自然界中的阴阳在人类社会中也有体现,君是阳,臣是阴,夫是阳,妻是阴,父为阳,子为阴,三纲相应地产生。阴阳和谐的处于“天”这个整体当中,所以天为一统,那么地下也为一统,帝国必须是统一的。
  这套与自然变化相联系的理论比起黄老的学说显然深奥了许多,但是只凭借深奥是不足以灭绝百家的。
  新的形式产生新的思想
  在景帝时期,中央的工作重心在于解决诸侯王的割据,另一方面,帝国也正处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之中,这使朝庭无力对北部的匈奴边患采取大规模的行动。窦太后推行清静无为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与帝国的现实有关。
  年轻的武帝有着好大喜功的性格,他想创立万世的功业,期待有一天倾帝国之力与匈奴决战。如此一来,董仲舒君权无上,帝国一统的理论思想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2000年里,无数学者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或者将其提升到伟大的高度,或者将其评为禁锢思想的万恶源头,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更多的揭示出这一政治事件背后的私人目地。
  天人感应经受考验
  公元前131年,汉武帝元光四年,高祖刘邦陵园中几座大殿突然被大火烧毁,而起火的原因却无从查起,很整个事件笼罩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这件事,却给了董仲舒以意外的启发。原来,这位有点学究气的老者认为自己一再强调君权神授,而忽略了对君权的限制与平衡。他希望利用这件事提醒皇帝,在君权之外还有一个更高的“天”,天会对皇帝的错误行为给予提示。
  他的稿子被人送到了武帝的面前,武帝看后十分震怒,他将这位儒学大师丢进牢房。史书上记载,因为险些丧命,董仲舒出狱后再也不敢提出灾异之说。
  选官与兴办大学
  虽然对君权限制的努力遭到了打击,但是汉武帝却接受了董仲舒的大部分提议,6年后,帝国在所有的郡中设立了儒学学校,兴办教育。并对儒生进行考试,通过考试的人,既被输送到各级政府机构当差。
  中国第一次有了完整的教育体系,那些出身各异的年轻人,怀抱着对前程的梦想,在帝国干部学校攻读儒家学说,从此,中华文明确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制度,统治帝国的既不是军阀,也不是富人,而是有统一国家意识形态的儒生集团。而这正是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和汉武帝所期待的。
  帝国制度的确立
  公元前124年,第一帝国的政治制度完全确立。帝国君权无上,以一个效命于君主的政府实行统治。政府具备一致的思想形态,既而将此思想推广到帝国的每一部分。在追求天与人和谐一体的号召下,维持帝国的统一成为所有人奋斗的目标。
  从秦始皇建立中国的第一个帝国,一直到汉武帝将帝国的架构完全架起,其间经历了一百年的时光。第一帝国构建了一个了不起的体系,它的模式渗入进每一个汉人的细胞,以至于在其后的2000年内,无论多少个帝国覆灭,另一个完全相似的帝国还会在这片土壤上生长出来。
  
  
  
  
  帝国定义:
  1.《大美百科全书》
   帝国是一种政治组织形态,由一个中央政府,在包含许多国家的广大领土上,行使统治权。领土的本身也是帝国。从历史上看,帝国从兴起达到鼎盛,而后衰微并崩溃,往后即未曾再以同样的形式出现。传统帝国其政权权力及领域界限划分之统治权是明确可见的。较少帝国以权势和压迫方式实行统治;通常用经济来控制属国,但仍以军事力量为后盾。
  2.《汉语大辞典》
   帝国是由帝王控制,实行君主制的国家。潭作民《丁未黄海舟中感赋》:皇舆有界捐禅海,帝国无人失霸才。后特指实行君主制而拥有殖民地或无君主而恣意向外扩张的国家。
  3.台湾《政治学辞典》
   为数不少的区域,受到同一个政治体系(或君主)统治,亦即辖有帝国与其他类似国家的组织,如殖民地或属地。这些属地通常并非志愿屈服,而是帝国以各种手段加以征服,如武力征服,割让,侵略等。帝国内部通常包括不同种族、语言与政治单位,因此帝国欲有效统治,有赖于帝国的意识形态、统一性语言,法律制度、与各属地某种程度的自治,以期统一与整合这些属国。
  
  匈奴的去向
  自公元前129年汉军与匈奴全面开战至公元前119年,战争一共进行了11年。汉军从匈奴境内夺取了河套地区,并控制了广大漠南地域。匈奴在帝国军队的连续打击之下,被一分为二,南匈奴归顺后,被安置在今天的山西和陕西北部,在后来漫长的岁月中渐渐被同化;而北匈奴则退进大漠深处,消失得无影无踪。
  多少年后,远在欧亚大陆另一端的欧洲人突然遭遇从中亚不知道什么地方杀来的大批游牧部落,据欧洲历史记录,他们个子矮小,面目狰狞,整个部落都在轮子上,骑术极为高明,使用弯刀,来去象风一样。那时的西罗马帝国几乎无法阻挡他们的疯狂冲击,欧洲史书称他们为“罕”(Hun),罕的铁蹄踏遍欧洲,直达地中海边。这次入侵导致了西罗马的灭亡,以及日尔曼民族大迁移,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15: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单于与吕后
  日 内 未央宫殿宽大明亮,但是看上去并不奢华 吕后在薄沙之后,隐约中能看到宽大的头饰很像成熟的雄鹿角,关于头饰可以参看马王堆辛追像,但是我们可以搞得更加夸张一些。
  公元前194年,汉惠帝元年。皇太后吕雉在未央宫中召开紧急会议。使者手捧着匈奴单于冒顿写给吕后的一封信,信中写道,听说大汉皇帝刘邦刚刚去世,你一个人守寡独居,想来不太快乐,恰好我也是独身一人,不如你就嫁给我吧。
  这封轻佻的国书令满朝文武悚然动容,吕后询问群臣应该怎么办,大将樊哙首先表态。
  樊哙:“臣原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季布:“樊哙可斩也!”
  中郎将季布却立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季布:“夫高帝将兵四十馀万众,困於平城,今哙柰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
  做为汉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吕后表现出高超的外交技巧,她在给冒顿单于的回信中写道,我现在容颜老去,头发与牙齿都掉落了,所以我挑选了年轻貌美的姑娘送给你,就让她们代替我侍奉你吧。
  这一幕真实的发生于公元前194?年,此时,距离汉帝国的建立仅仅只有8个年头。做为国与国之间的国书,这样的文字未免有些轻薄,进一步说充满了挑衅的味道。而汉帝国忍气吞声,委屈求和,实在也有说不完的苦衷。
  汉初的社会
  日 昏 破落的村庄 远远看去,两三道饮烟升起
  经过秦末及楚汉战争,汉初人口只剩下战国末期的十之二三,只有大约1千5百万人经过乱世生存了下来。在帝国广大的彊域内,出现了许多没有人烟的真空地带。
  社会经济全面崩溃,在祭祀的时候,身为皇帝的刘邦,找不到同样颜色的四匹马来拉车,诸侯王和大臣们则只能乘坐牛车。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拥有一间茅草做顶的屋子都非常困难。
  战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战双方的经济实力,从吕后朝大臣们的对话中看,汉政府并非不想战胜匈奴,但是一穷二白的社会现状却又实在不能为之。
  武帝的胜利
  75年之后,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刘彻命骠骑将军霍去病出代郡两千余里,与匈奴左贤王军决战。这一战,汉军击杀匈奴7万4百43人,大获全胜。于是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积土为坛举行了封礼,登高山祭拜了贝加尔湖,引军而还。
  此时,汉军从匈奴境内夺取了河套地区,并控制了广大漠南地域,开始由弱势转化为强势。在帝国的东部和南部,汉军攻下朝鲜,设立四郡,又出兵平定了两越、西南夷,尽收版图之中。至此,汉帝国领土范围之广,国力之盛,超过以往任何时代。
  通过75年的时间,汉帝国由一个满目疮痍的贫穷国家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版图最大,实力最强的超级帝国。汉帝国的变化让历史学家们分外着迷,它的转变机制是如何产生的,转变的动力又来源于哪里呢?
  二年律令
  1983年12月,湖北省江陵砖瓦厂在距荆州城东南1.5公里处的土山上取土,很意外的,工人们发现了几座沉眠于地下的古墓。随后,挖掘工作交给荆州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们处理。
  照片上这座古墓编号M247,就在这个椁室的南壁下,汉初最重要的考古文献之一《二年律令》出土了。
  张家山M247号汉墓出土的《二年律令》记载的是吕后二年的政令,这个二年不是高祖二年而是吕后二年,这是西汉政府成立后最重要律令之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项土地措施。
  这些竹简跨越了两千年的时空,向我们展示了史书中从未记录的另一面。在《二年律令&amp;#8226;户律》中,吕后与她的大臣们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他们将土地赠送给帝国的全体臣民。
  汉帝国的公民一生下来就是一级爵位,根据律令,这位襁褓中的孩子将分到一百五十亩封田,顺爵位上推,到了级别最高的二十级爵关内侯,就可以分到9500亩封地。得到土地的人同时拥有了土地的产权,想种想卖,悉听尊便。
  这种豪气干云的分地方式在今天看来根本不可想象,但是在汉初,这不并完全是政府慈悲为怀的表现。
  吕后其人
  史书上对吕后这个人的描述意味深长,这个女人心思缜密、行事果敢,甚至有些心黑手辣。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出征在外,为了防止淮阴侯韩信的叛乱,吕后与臣相萧何定下计谋,密密将韩信诱入长乐宫杀死。据说,当刘邦听到这件事后,心情相当矛盾,既感念韩信的功绩,又高兴除掉一个劲敌,史书上说他“又悲又喜”。
  吕后在刘邦死后成为国家绝对的权威,她说出来的话如同皇帝一样,被臣下们称为“制”。然而,一贯o(︶︿︶)o 唉霸道、手段毒辣的吕后却在匈奴的问题上采取了怀柔的政策,可见汉初政府的羸弱局面,令吕后无奈到了极点。
  井田制的转变
  《二年律令》的出土,为专家研究那段历史提供了新的视点,全民分地的政策是在国家绝对贫穷的基础下产生的。与其放着大块的土地荒芜不用,不如将地分给个人。
  这项政策却成为历史发展的契机,它完全改变了从周王朝开始沿续了800年的土地制度。
  在第一帝国建立以前,天下的土地都是属于周天子的,周天子将国土分封给子孙功臣,这些人成为诸侯,诸侯又将自己的土地进一步分割,分封给下一级领主,这些人被称为大夫。
  贵族们将自己的土地画成一个“井”形,中间的一块最大,属于自己,边上的土地就租种给领地内的农民。做为回报,农民们必须集体为贵族耕地,先种好中间的一块,然后回家租种自己的小地。
  在井田制实行的时候,农民从来都没有拥有过土地,而且,农民需要向奴隶主上交极重的赋税,剩下来的,仅仅能够维持生存。
  文景之治
  现在,让我们展开一些想像。从吕后二年的某一天开始,人们按照爵位的不同从政府手中领到了自己的土地,开始了一种相对自由的自耕农生活。
  吕后以后的皇帝在帝国内推行了三十税一的土地税,在这个前无古人的低税收政策下,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帝国财富成倍积累。到了几十年后的汉武帝时代,社会积累的财富已经足够支付汉帝国与匈奴的战争。
  这样的解释当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随着近年来考古研究的不断进展,一些非常有趣的新观点改变了人们对遥远古代的认识。
  里耶秦简
  2002年4月,在湖南省湘西的酉水河边,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小城里耶展开正式挖掘。
  两个月后,在一座二千年前的古井内,震惊考古界的里耶秦简出土了。里耶秦简共3万6千余枚,记载汉字30余万个,许多专家认为,里耶秦简对秦代研究意义重大,仅次于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
  从秦简内容上看,秦时可以买卖的东西非常多,但就是找不到买卖土地的记载,而实际上,秦朝国有制的土地比例非常大。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吴树平),秦国以国有土地制为主,而不是我们过去说的最先实行了土地私有化。
  通过对里耶秦简的研究,专家们产生了一些大胆的推断,这与我们过去对秦帝国的认识完全不同。
  如果我们能够回到2000年前,以一个赵人或者楚人的眼光看待秦国,秦国也许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国家。首先,秦国就像是一个巨大无比的集体农庄。除了少数贵族占有的土地外,全部土地都归国家所有,全体公民都是国家的雇农。
  我们很难知道秦帝国到底向人民收取多少地租,但是从秦简中对铁器和牛的使用上看,可以肯定的说,地租是相当高的。
  秦国实行着近乎严苛的耕战国策,全体臣民既是农民又是战士,人们之间的等级差别来自秦国实行的二十级爵军功制。在这种军事化的战争高动员体制下,秦人以战争机器的形态存在,生存了一百多年。史书上记载,当秦军与六国军队相遇,总是以狼虎之势冲入敌阵,将敌兵的首级挂在腰间,因为杀敌立功,是秦人改变自己生活的唯一方式。
  六国的发展
  而相对于秦国来说,六国之间却有更多相似的地方,让我们把目光转回到东方,通过考古发现了解更多尘封的历史。
  这里是山西浑源的晋国墓遗址,在这座春秋晚期的墓中,出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牛尊像(现藏上海博物馆。高三十三点七厘米)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牛的鼻子上被人穿了一个鼻环。
  牛的鼻子上穿环,在今天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是在2000多年前,这却是个了不起的伟大发现。当第一个农夫将鼻环穿到牛鼻子上时,人类就成为牛的上帝,完全控制了牛的一举一动。
  这是河北易县燕下都墓遗址中出土的V字型铁口犁,与牛搭档形成绝配,自此以后,牛拉铁口犁,耕地的效率连翻数倍。
  大量的证据表明,六国处于自由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土地买卖非常活跃,有点类似于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生产与文化生活都是相当活跃的。
  史书上记载,到战国中期,齐国首都临淄已经成为拥有七万户居民的商业城市,市民们吹竽鼓瑟,斗鸡走狗,甚至还开展对抗性的足球运动。
  在安徽寿县出土了四枚楚怀王时期的鄂君节,是大商人鄂君经商的通行证,节上记录,鄂君的运输队只要少于50辆车和150艘船,凭借此节既可免税,这位鄂君一定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
  从这些出土文物中看,六国人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来换取美好生活。相对六国,秦人仅有军功一条途径,所以秦人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倾注在战场之上,他们作战勇敢,无畏死亡,是以秦人统一了中国。
  秦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文明。
  刘邦入关中
  秦始皇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制的时代,雄才伟略的秦始皇认为,这个绝无仅有的伟大帝国一定会传至万世,足以不朽。
  他并没有想到,在他死后的第三年,刘邦就带领着他的农民军弟兄进入了咸阳。(在咸阳城的道路上,起义军像英雄一样被拥戴进城)
  出乎起义军意料的是,他们所面对的并不是痛失国家,悲愤不已的秦人。
  就是秦国本国人也很难再忍受秦的政治经济体制。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同时也把秦国的生活方式强加给六国。这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皇帝凭借武力,将个人意制强加于当时所见的“世界”当中,把天下变成了一个庞大无比的集体农庄。
  司马迁的民本主义思想
  公元前125年,距离刘邦首次进入咸阳城80年后,年青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正在进行他的史学漫游之旅。他从首都长安出发,足迹遍及中原地区和江淮流域。司马迁发现,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像蚂蚁一样的芸芸众生,熙熙攘攘,燥动不安。作为历史学家,他第一个指出人类求利致富的本能,他写道,天下众生,来来往往,皆因为“利”这一个字。
  求利致富是一种本能,不需要学习,与生俱有。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人类可以牺牲一切,甚至生命。但是一百年前,秦王朝却中断了正在蓬勃发展中的自由经济,在全帝国推行国有制土地政策,显然,这唯背了人类趋利求富的本性。这种暴利手段下的一元化政策不但遭到六国,也遭到秦人本身的强烈反抗。
  于是,秦灭亡了。(这一段实际上想说六国的文明最终取得了胜利)
  汉初国力的增长
  秦的灭亡一定给新的统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公元前186年,汉帝国吕后二年,政府推行了彻底的经济改革,将土地分给了个人,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土地的私有,成为中国经济史上的里程碑。
  对于中国的万千小农,分地和轻徭薄赋是天底下最激动人心的政策。第一帝国的经验表明,这个崇尚勤劳与节减的民族创造财富的能量惊人。
  分地政策推行了四十年后,王朝的人口较国初增长了一倍,社会财富也日渐积累起来。国家粮仓的存粮年年堆积,只能存放在露天之中。民间风行养马,在无人之地驰游成群,人们争相逞示财富,以至于骑乘母马的人,都不好意思参与乡间的聚会。
  马王堆
  历史学家们将文景之治视为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之一,可惜的是,对盛世浪漫的描述只存在于历史书上,它的恢宏与伟大似乎只在想像当中。直到1971年,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
  这一年的年底,o(︶︿︶)o 唉366医院决定在长沙市马王堆的土山下挖掘一个大型的防空洞,当洞穴挖到十几米时,地下突然出现一块一块完整的白膏泥,战士们不知道这些白色的泥土意味着什么,就在最后一钎抽起时,洞中猛的窜出一种呛人的气体。同一时刻,正在视察工作的院务处长站在洞壁边点燃了火柴,只听“蓬”的一声巨响,一个巨大的火球在洞中爆炸了起来。
  这是一座传说中的火墓,由于时代久远,墓中积聚了大量的可燃气体。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 2000年前的古墓重现世间。
  墓主人是汉文帝时期长沙王丞相夫人辛追,通过她的随身墓葬,我们得以一窥文景之治的繁华。这是墓中出土的汉彩绘帛画,在这张车马仪仗图中,刻画了几百人出巡的盛大场面。而这件素纱禅衣,重量仅25克,披在身上薄如蝉翼,轻似烟雾,实在是纺织工艺中的极品。最为有趣的是这套人类最早的体操图,反映了汉初人们良好的精神状态。
  在2000年前,长沙国并不属于帝国经济繁荣的地方,如果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置身于帝国繁荣的大城市中,甚至目睹一下首都长安的景像,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大国的兴衰
  公元前129年,年轻的汉武帝继承了数不尽的财富,他决定对强大的邻邦发起战争,一血75年间帝国经历的耻辱。到公元前119年,在长达11年的艰苦战斗之后,汉军共斩杀匈奴二十二万余人,夺取了河南、河西以及漠南的广大地域,奠定了其后2000年中华民族的国土范围。汉帝国的国势,也于这一年走到巅峰。
  今天,我们重新回首第一帝国,终于可以跳出故纸堆的陈词,转而利用考古研究的伟大发现,与更为先进的经济理论来解释王朝的兴盛。
  从而发现了一个原始自由经济促就的辉煌时代,原来第一帝国伟大的开始,皆是缘自一场推陈去旧的分地运动。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15: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暖期来临
  公元前8世纪,受地球偏转磁场的影响?,全球气候迅速转暖。温暖的气候使秦岭一带长出了郁郁葱葱的梅树,也使黄河中下游流域出现了无数成片的竹林。植被上的变化并不见得被中原地区的先民所注意,然而另一件事,却成为改变历史的一大契机。
  由于气温的提升,长城以南竟然一年开始生产两季作物,这一变化使粮食产量成倍提高。公元前231年,占据西北平原与巴蜀平原的秦国凭借强悍的农业生产力开始发动统一战争。一百年后,更加富庶强大的汉帝国以同样丰沛的后勤储备大破匈奴。从气候学的角度看,处于全球温暖期中的秦o(︶︿︶)o 唉武,的确如有天助。
  封狼居胥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武帝刘彻命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远渡大漠北击匈奴。
  大将军卫青出塞外千余里,与匈奴单于主力相遇。卫青下令全军用武刚车环列为营,以五千骑兵进击匈奴,而匈奴也遣一万骑兵与汉军交战。两军顿成胶着状态,陷入一场苦战。战至日暮时分,突然大风暴起,沙砾击面,昏天黑地。卫青抓住机会,今汉军左右翼骑兵包抄单于中军。于是单于败走,汉军派出轻骑夜追两百余里,捕杀匈奴一万九千余人。
  在北面战场,骠骑将军霍去病出代郡两千余里,与匈奴左贤王军相遇,两军立刻展开激战,汉军共杀匈奴兵7万4百43人,大获全胜。于是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积土为坛举行了封礼,登高山祭拜了贝加尔湖,引军而还。
  汉军接连不断的胜利,迫使匈奴王庭远迁至大漠以北。汉帝国与匈奴帝国的形势开始逆转,逐渐由弱势转化为强势。
  卜式
  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并不知道,他御下的庞大帝国正处在气候的温暖期中。但是,既便帝国是一年双季作物的受益者,公元前119年的大战后,政府也再没有经济实力继续发动战争。为了筹集军费,朝庭下令有钱人向国家捐款,可是无论政府多么努力,响应号召的人却了了无几。
  正在这时,有一个叫做卜式的有钱人上书官府,愿意将自己财产的一半上交国家。这件奇怪的事引发了朝野的关注,于是,汉武帝命令使者前去了解情况。
  使者:“欲为官乎?”
  卜式:“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
  卜式:“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使者:“苟,子何欲?”
  卜式:“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使者回到京师之后将这件事禀告皇帝,皇帝便询问丞相公孙弘的看法。
  公孙弘:“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
  丞相认为天下人都不给国家捐钱,偏偏卜式如此积极,背后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地,于是皇帝没再过问这件事。
  富人阶层的产生
  汉王朝到了武帝中期,出现了一个令人十分迷惑的现象,仅仅几十年的时间里,有些人就变得非常富有,他们人数不多,但是富比王候。
  卜式是武帝时期富豪榜上的一位,他有一手非常了得的畜牧技术,从十几头羊起家,十几年间,繁殖养育了上千头羊。
  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岳父卓王孙是四川临邛的大矿主,从事开采铁矿铸造,他的仆人过千,日常起居生活俨然帝王。
  陕西人师史从前是个走街串巷的商贩,但他不辞辛苦,周游全国做生意,渐渐积聚家财,史书上说他的财产几辈子也花不完。
  养羊、采矿与商贩,相对于土里刨食的传统农业来说,这些新兴产业看上去似乎是致富的捷径。
  居延汉简的发现
  前汉中期自由经济的大发展一直是史学界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这种经济变化怎样深入的影响了社会生活,却是史书不曾描述过的范围,好在近一百年间蓬勃发展的考古研究,给予今人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
  1906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深入甘肃西部,开始了他的第二次中亚考察。他沿着巴丹吉林沙漠西行,寻找传说中消失的西域国度?。当他们跨过沙漠之后,眼前突然出现了大片的胡杨林,顺胡杨林进入到黑水河流域,连着天边的汉代烽燧就进入了他的视野。
  斯坦因立刻组织人员对烽燧进行了挖掘,在这些2000年前的封土下,大量记载了汉代社会情景的汉简出土了。随后,居延地区出土汉简的消息传遍世界,在国际探险者大规模的挖掘下,汉代生活的真实面貌逐渐显露在世人面前。
  居延海与烽燧
  这片湖叫做居延海,在今天仅有30平方公里的范围。20世纪初斯坦因来到这里时,居延海的范围足足有200平方公里。而在2000年前的汉代,这片湖的面积更是惊人,达到600平方公里,为今天的20倍之多。
  因为居延海在2000年前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这里成为汉匈帝国相互争夺的要地。
  公元前121年,通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汉军实际控制了居延海地区,使这里成为帝国最北部边陲。为了保护帝国新开创的河西走廊通道,汉军在一望无际的戈壁上建筑烽燧,以烽烟为号,向后方阵地报告匈奴来犯的消息。
  居延汉简就记录了汉军在这里生活的点点滴滴。
  买鱼是常见的经济活动
  2000年前,在居延海的周围,许多有经商头脑的人开始因地置宜的做起买卖。在居延汉简中有许多次卖鱼的记载,在这个叫做甲渠候的烽燧中出土了一批编号为E&amp;#8226;P&amp;#8226;F22的竹简,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叫做寇恩的卖鱼人,向居延地区法院起诉他的老板,甲渠候塞的塞尉(司令长官?)粟君。最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卖鱼的数字,在简中明确写到,他们卖掉的鱼数多达5000条,这的确是一笔不小的买卖。
  居延汉简中还记载了大量批发木材的生意,以及贩酒的生意,可见,即使在帝国最偏远的北部,商品买卖也承现了非常活跃的状态。
  自由经济的高峰
  到了武帝时期,第一帝国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自由经济的高峰。
  这次经济发展有其历史的原因,历史学家们统计,在公元前202年汉帝国建国的时候,全国实际的人口仅有1千五百万人,这个数字与今天北京市一市的人口相当,自然,汉帝国就出现了一种地广人稀的局面。
  为了使经济迅速恢复,促进生产。帝国的统治者们打破了自周王朝以来沿续了800年的国有土地制度,开放了帝国全境的山川湖泊,简单的说,就是充许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展多种经济。
  在此之前是王占有山泽湖泊,此后才归人民所有。
  事实证明,利用山川大泽的丰沛资源,是使人迅速至富的良好手段。采矿、铸钱、煮盐、木材、水产,多种经济相继发展,以及相关产业畜牧、运输、零售,七八十年的时间后,社会上就出现了一大批非农的富翁。
  但是,当社会上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时候,一个新的社会现象产生了,这在过去的历史中绝无仅有。
  财富转移至土地,成为地主
  公元前186年,汉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吕后在历史上第一次确定了个人土地所有权,成为刺激帝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虽然帝国明令规定,商人及其家属不得买地,但是根本无法抑制资本自动向土地倾斜的惯性。
  为什么资本会向土地倾斜呢?
  史书上记载,大矿主卓王孙将自己的财产一分为三?,其中一份给了女儿卓文君,于是卓文君与她相公司马相如高车大马的回到了成都,并且迅速的在成都购买了大量的土地。
  在政府放开土地所有权的几十年后,帝国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到了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他们发现,有钱的富翁凭借着手中的财富大量购置土地,而卖掉了土地的人则成为无片瓦遮身的贫民,社会开始分化成两个阶层,地主与贫民。
  到了武帝时期这种贫富差距日益拉大,以至于儒学大师董仲舒在写给武帝的策论中这样描述:“现在富人的田地一望无际,而穷人连锥子大小的土地都没有。”
  重农抑商由来以久
  政府讨厌商人由来以久,当商秧为秦孝公制定了不太符合人性的耕战国策时,这位激烈的变革者就提出了“重农抑商”的观点。政府官员和学者们一致认为,商人几乎不从事生产,只是依靠着油滑的嘴皮子和灵巧的手腕囤积居奇,抬高物价,他们根本就是社会的蠹虫。也许还有这些社会主流人士难于启齿的其它原因,他们对商人富比王候的生活方式深恶痛绝,商人没有地位,更加谈不上权力,却过着比自己还好的生活,这实在令他们很难接受。
  公元前202年,当汉高祖刘邦统一了中国后,刘邦就立刻宣布了打击商人的政策,他将商人的身份贬至最低,命令商人及他们的子孙不得做官,商人的钱不得用来买地,甚至还规定了一些鸡毛蒜皮的锁事,比如说商人不得穿丝绸做的衣服以及不得乘座马车等等?。
  在统治者对商人残酷的打击下,商人们想方设法的将自己的财产进行转移,而土地恰恰是所有投资品中最一本万利、安全妥当的投资。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资本会自动的向土地上倾斜了。
  这种突如其来的社会问题,令政府有些不知所措。
  杀郭解
  在帝国河内郡的轵县,有一个人叫做郭解,他的性格非常残忍,年青的时候杀过很多人,逐渐成为地方一霸,家乡的人民都害怕他。
  政府要求轵县的富豪向长安附近的茂陵移民,这是个一石两鸟的好计划,一方面削弱了这些地方势力的实力,另一方面填充了关中地区的人口。但是令皇帝意想不到的是,大将军卫青突然跑来来替郭解说情。
  卫青:“郭解家贫不中徙。”
  武帝:“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
  史书上记载,皇帝对这件事非常不满,一个权倾朝野的大将军居然会为平头老百姓求情,可见这个所谓的“百姓”能量有多大。
  就这样,郭解只能离开家乡迁到茂陵,但是郭解根本没有因为迁涉而破产,史书上说,地方豪强为他送行的钱财多达千万,郭解迁到茂陵后,关中地区有头面的人物也争相与他结交。
  在一次宴会上,有人称赞郭解是个侠客,座中有一位儒生不同意他的看法。
  儒生:“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
  郭解的手下听到了这句话,就将这位儒生杀死,而且还割下了他的舌头。官府为此传唤了郭解,但是郭解声称自己并不知道这件事,依法律,郭解又将无罪释放。
  仅仅因为背后议论就将人杀死,这件事不但野蛮而且过于无法无天,从另一方面看,一些新的势力正在坐大,逐渐影响着社会生活。这件事引发了朝庭的关注,其时正在做御史大夫的公孙弘决定不能姑息手软。
  公孙弘:“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於解杀之。当大逆无道。”
  于是,朝庭将郭解及其族人全部杀掉。
  义纵杀人
  在武帝时代,财富的迅速集中开始吸引权力与之结合,在帝国的许多地方开始产生一种叫做地方豪强的新势力,地方豪强手中拥有巨大的资本,他们勾结官府,聚众乡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黑势力。
  汉帝国迅速的认识到地方豪强对社会的严重危害,决定使用残酷的手段予以镇压。帝国的定襄郡治安非常差,汉武帝就任命了一个生性残忍的人去当太守,这个人叫做义纵。
  在定襄的监狱里有死刑犯二百多人,按照规定,这些人的亲属可以来狱中探监。义纵不动声色,在监狱中设下伏兵,对探监之人来一个扣一个,一共扣了200多个犯人亲属。义纵为这些人罗织了一个“为死罪解脱”的罪名,并且将他们与死刑犯一同处死。
  史书上说,这件事过后,定襄郡的百姓都吓得半死,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此郡再也没有人敢于与政府做对。
  告缗
  现在,我们需要回过头来看一看片头讲述的卜式事件,这个看上去非常琐碎的小事其实正处于第一帝国交织的旋涡之中。
  表面上看,这件事似乎反映了帝国富人们不太爱国的一面,对此汉武帝这样评论,国家与匈奴开战,连皇帝都拿出宫中的钱来支援战争,但是天下的有钱人却一分钱也不肯捐,难道战争只是皇帝一个人的事吗?
  我们处于2000年后的今天重新看待这一事件,最起码可以相对公平的问一句,汉匈之战真的是第一帝国的民众所需要的吗?
  公元前119年,汉政府要求全体公民上交财产税,税额为全部财产的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六。但是执行官员们很快发现,这个政令遭到了大多数有产阶级的反对,他们隐匿真实财产,据不上交。针对这件事,汉武帝想出了一个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办法,凡有隐匿财产不报的,告发的人可以分取财产的一半,另一半则由国家没收,这个政策叫做“告缗令”。
  告缗令一出,社会上的穷人立刻踊跃告发富人,有钱的家庭陆续被抄家而破产。在《文献通考&amp;#8226;征榷考》中记录了此事件的广泛性,文中描述天下有积蓄的人,几乎全部抄家了。
  这一次广泛的社会行动令政府得到数以亿记的财富,抄家使皇家花园中的金银珠宝多的堆不下。但是另一方面,抄家导至人人惧怕财富,司马迁在记录这一事件曾表示,社会上产生了一种得过且过的情绪。
  我们以今天的观点来看待这段历史,以筹集军费和打击地方豪强为目地,政府对社会阶层进行了大清洗,这次清洗的直接结果导致了社会的极度贫穷,但是另一个结果也同时产生,广泛的抄家行动使贫富分化暂时消失了。
  大概汉武帝并不知道,他的抄家行动在一定意义上延缓了帝国的死亡。
  盐铁官营
  公元前119年的确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年份之一,汉帝国在取得空前的胜利后,再也无力对匈奴发动战争,为了整军再战,政府需要广开财路。于是,汉武帝决定对新兴的自由经济动手,他命令将矿产、冶炼、铸造、采盐等行业收归国有,统一管理,增进税收。
  东郭咸阳和孔仅被任命主持这一工作,这两个人在进入仕途之前,本身就是大矿主和大盐商,他们深知盐铁行业中的利润所在。在政府强权干涉下,国家在盐铁的生产上采取了采、造、销一条龙的服务,形成最初的行业垄断,除国有资本外,民间资本一概不得进入。
  我们必须要感谢中国历史学家的详尽记载,使今人得以了解盐铁官营事件的最终结果。在武帝死后,武帝亲手指定的政府总理霍光开始逐步改革武帝遗留下来的制度,其中就有一场关于盐铁官营事件的大讨论。
  在争论中,改革派痛陈国家垄断的过失,指出政府生产的产品价格过高,质量过差,受害的只是可怜的老百姓。最终,第一帝国取消了国有垄断政策,但是,经过一系列事件的打击,自由经济于刚刚展开之际即遭摧折。
  帝国由盛极衰
  我们可以回过头重温公元前100年的那段历史,土地兼并的过程在历史上第一次迅速展开,第一帝国也果断的选择了相应的对策。抄家、杀人,将盐铁产业收归国有,这些措失虽然有力,但是都无法避免帝国一步步走向衰亡。
  第一帝国兴也好,衰也好,它的种子早已经埋下。帝国兴衰的规律何在?不要说英明如秦o(︶︿︶)o 唉武,在以后的两千年中,也不曾有一个人能将此秘密箴破。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15: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请愿王莽摄政
  公元第三年?的秋天,在西汉帝国的首都长安,作为皇帝秘书处的尚书府?实在忙得有点喘不过气来。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头痛于这些不断送入府中的竹简,但是他们依然以极强的责任心对竹简数量进行了清点,结局令人惊讶,总数竟然达到48万7千5百72份之多。
  竹简来自帝国境内的各个郡县,在以马为传递工具的汉代,48万7千5百72份竹简不知道动用了政府多少运输力量。全部竹简都为了一个目地而送达长安,其中记述了各地民众热情的心愿,他们坚持请求政府给予新都候王莽以最高的奖赏。
  公元第三年的秋天,帝国人民对王莽的拥戴看来是真诚甚至有些狂热的。竹简请愿随即演变为声势浩大的群众o(︶︿︶)o 唉,《汉书》上记载,全国各地的皇族、官吏以及平民自发的来到首都,不分昼夜的守候在宫门前的广场上。
  面对如此情况,朝廷不得不派人出来向群众承诺,政府即刻将给予王莽最高赏赐,全场欢声雷动,顿时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
  公元第三年,当人们对汉帝国彻底失望的时候,拥立王莽改朝换代的时机成熟了。
  王莽其人
  王莽是西汉王朝倒数第三位皇帝汉成帝的表弟,从这个身份上看,他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外戚。但是造化最会弄人,王莽的父亲很早就病死了,是以王氏家族分外显赫,王莽的家中却并不富裕。
  汉成帝阳朔三年,王莽的伯父,当朝执政大司马大将军(总理)王凤病重。王莽细致的陪伴在床边,他亲尝汤药,事事躬亲,为了照顾病人,几个月的时间不脱衣睡觉,使自己蓬头垢面,神情憔悴。
  王凤很感激侄子的一番情意,在他临死之时,将王莽举荐给皇帝,于是成帝给了表弟一个黄门郎的小官,这是王莽入仕的开始。
  土地残酷兼并
  西汉王朝到了汉成帝时期,已经渡过了170年的时光,此时,距离王莽建立新朝只有40年的时间了。
  2000年前的末世王朝是个什么样子,今天的人们自然很难体会,在史学家班固的手下,那是一个畸形繁荣,利欲熏心的社会。
  公元前30年,汉成帝建始三年,成帝向天下百姓下发诏书,文章中首先坦承了社会上流民众多的情况,紧接着皇帝指出问题,他认为吏治o(︶︿︶)o 唉是导致社会黑暗的直接原因。
  流民是指没有财产,没有土地,仅仅靠出卖劳动力生活的人,这样的人当然属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生活毫无着落,一旦没有人雇佣或雇主太黑心,就面临着饿死的危险。
  《汉书》中记载了大量流民产生的过程。红阳侯王立是成帝的舅舅,也是王莽的叔叔,他强占了南阳地区的良田达几百顷之多,接着倒手强买给政府,这笔生意为他赚取了一亿个铜钱。
  成帝的老师当朝大儒张禹是关中的大地主,他拥有土地达四百顷之多,而且全部占据了泾渭河畔最肥沃的地方。当时的丞相匡衡、翟方进家财无不过亿,他们膏田满野,宅第富比王候。
  这些人无不是帝国中最有权势,最有影响力的人,在他们疯狂的带领下,全帝国境内形成了一片土地兼并的风潮。
  在建始三年的诏书中,成帝似乎一眼看穿了问题的核心,但是吏治o(︶︿︶)o 唉的问题已经发生在中央最高政府,这个顽症看起来很难用温和的办法来解决了。
  豪杰原涉
  整个官僚系统的o(︶︿︶)o 唉至使帝国丧失了执政能力,在《汉书》中,光怪陆离的末世状态令人触目惊心。
  原涉是茂陵地区的一霸,他的仆人上街买肉,与屠夫产生了争执,仗着原涉的势力,仆人砍伤了屠夫,逃回家中。茂陵县令尹公想利用这件事恢复政府的威信,发誓要将原涉法办。正在官府与原涉对峙的时候,突然来了几十乘马车,全部是当地的亡命徒,这些人与尹公交涉,希望官府放了原涉。
  这令尹公非常难做,于是带头的人想出了一个两全的办法。
  豪杰:“原巨先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缚,箭贯耳,诣廷门谢罪,于君威亦足矣。”
  尹公只有同意他们的做法,撤走了官兵,一场政府的缉凶行动就这样无声无息的结束。有一个叫做王游公的官吏认为尹公得罪了原涉很危险,希望能够抓捕原涉归案。
  王游公:“涉刺客如云,杀人皆不知主名,可为寒心。涉治冢舍,奢僭逾制,今为君计,莫若堕坏涉冢舍,条奏其旧恶,如此,涉亦不敢怨矣。”
  这件事让原涉知道了,原涉便指使他的儿子带了二十车打手闯入王游公家,因为原涉认识王游公的母亲,于是他们恭恭敬敬的进入屋内。
  杀手:“勿惊祁夫人”。
  就在他们向老夫人下拜的时候,刺客杀了王游公父子,带着两颗人头离去。
  尹湾汉简中的师饶
  原涉团伙是中国最早的o(︶︿︶)o 唉雏形,他轻益就能招集上百杀手,甚至敢于杀害朝庭官员,这在第一帝国之前的历史中从未发生。
  2000多年后,我们当然很难直观的体会西汉帝国的末期状态,史书中将成帝年间的社会描写成为人间地狱,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为那个时代做出了更多的注脚。
  这里是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尹湾村西南约2公里的一座高岭,1993年,因为农业基础建设?,这里开始挖土动工,在厚厚的封土下,六座西汉的古墓出土了。
  这些珍贵的汉简绝大多数出土于6号墓,通过专家细致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了6号墓的主人,他是汉成帝年间的政府官员,他的名字叫做师饶。
  在这些竹简中,有一份师饶的日记,日记反映了这位政府小吏在元延二年中的快乐生活。
  公元前11年,汉成帝元延二年,师饶的生活简直充实极了。在这一年中,他马不停蹄的在东海郡各县奔走,七月份之前,他主要是在处理郡内各官府之间的民间政务,中间还曾带领士兵追击过一次贼寇。也许是因为他的精明强干,七月份之后,太守提拨了他,委任他做东海郡的功曹。功曹的地位非常重要,近似于我们今天市委组织部部长,于是师饶就更忙了,下半年他就在境内考察吏员的政绩与升迁。
  有趣的是,我们这位新上任的组织部长大人,却无法一口气付清自己的买房款,在这份《元延二年日记》中,到处可见师饶分期还货的记录。从三月到十月,师饶一共还款七次,每次几百钱不等,总共还了3780钱。
  在成帝年间,一处普通的房子大概要一万钱左右,照这个速度,师饶大概三年就可以还清了。
  东海郡的正常生活
  一方面在班固的书中描绘了一个地狱般的世界,一方面一位市委组织部长还在辛辛苦苦的还货,似乎史书与考古发现出现了不太一致的地方。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继续审视尹湾汉墓的考古成果,在尹湾汉简中还出土了编号为3、4的两块木椟,合起来是一份关于东海郡所辖县、邑、侯国的长吏名籍。在这份名录中,专家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元延年间东海郡官员的升迁情况。其中,因为有功升官的人有66个,因为文化突出而升官的人有15个,因为打击暴动而升官的有11人,只有6个人在此其间被降职和罢免。
  从这份字迹清晰,记录详尽的报表中看,在全帝国范围内,至少在东海郡范围内,政府并没有失去基本职能,东海郡仍然在有理不紊的行使着政府权利。
  那么,为什么仅仅在30年后西汉帝国就灭亡了呢?
  王莽称帝
  成帝死后,王莽逐渐成为帝国的政治明星。他是当代有名的儒学学者,官做的越大人越谦虚。他把财产分给穷苦的官吏和贫民,要求自己的妻子穿着不过膝盖的裙子,以至于来宾经常把王夫人当作家中的仆人。在外人看来,他与夫人感情至深,除了发妻之外一直不曾续妾。
  王莽于公元前2 年的事迹打动了全帝国人民的心,他的儿子误杀了家中的奴隶,这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王莽仍然令其自杀以承担罪责。
  公元9年正月朔日,54岁的王莽正式登基,建立新朝。所有迹象都表明,王莽合法合理的接受了刘氏王朝的禅让,在他身上承担了人们的太多希望。
  改革
  新王朝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的晚春,正是长安微风细雨,柳绿桃红的时节,王莽颁布了著名的又是引起后人争论不一的“王田令”,在诏书中,皇帝分析了当今土地制度的弊端。
  王莽:“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实什税五也。父子夫妇终年耕芸,所得不足以自存。故富者犬马余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奸。”
  皇帝提出了世界上最公平的分配方法。
  王莽:“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不得卖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
  于是,自首都长安至全国各地,驿马不断往来驰骋,将政府最新的土地改革精神带往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复古倒退
  新帝国的政令否定了第一帝国二百年间不断发展的土地私有化过程,认为土地买卖是一切不平等的来源。于是,政府推行国有化改革,将土地全部收为国有,国家成为唯一的地主。
  朝庭认为,一对夫妻之家将按规定拥有百亩田地,政府只收取三十税一的低税收,百姓必然安居乐业,四海昇平。
  其实,这种理想的政策并非王莽的发明,熟读《周礼》的王莽无非是在推行一个复古的政策,这项政策完全可以推溯到春秋战国之前。
  评论
  2000年前的新莽王朝不会有与时俱进的认识,与6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相比,新社会的种种参数都起了相当大的变化。
  影响最大的还是人口,在公元第二年的时候,第一帝国开展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工作,这一年,中国的人口总数为5千9百59万4千9百78人。在以马做传递工具的古代,这一定是一个相当浩繁复杂的巨大工程。
  6000万人口相比西周的一千多万人,人口增长了五培,然而可惜的是,600年间的耕地面积却没有太大的增长。
  采访:此时人均耕地已经不到10亩,新政策一家占地百亩根本无从谈起。
  相比做一位皇帝,王莽的气质更像是一位学者。将土地平配分配,必然触犯了大地主豪强的利益。对于中小地主来说,不准土地买卖断绝了他们的发展之路,唯背了人性中追求利益的本质。至于广大无地的农民,白白得到土地对他们很有诱惑力,但是谁会真正把土地分给他们呢?于是贫民认为政府是在欺骗他们,因而更加不满。
  土地改革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严重不符,新莽王朝依次得罪了社会所有阶层,现在,它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了。
  黄河之水
  公元11年,凶猛的黄河再次改道,它离开了原先从天津入海的旧河道,进入了山东半岛。从第一帝国的记录中可以看到,有五分之一的人在这片平原上消失了。
  山东的形势最为危急,它夹在黄河两条新河道之间,因为难民而拥挤不堪。灾民的团伙在抢劫中不断壮大,最后合并为一支庞大的军队。人们在前额抹上红色,用来与官军区别,从此他们称自己为赤眉军。
  渐台之死
  公元23年10月,赤眉军?攻陷长安,王莽身着朝服,怀抱符命,平静的在渐台上等候着最后的时刻,朝中一千多名公卿大臣至死紧紧跟随着他。当乱军冲上渐台的时候,一个叫做杜吴的商人将王莽一刀杀死,杀红了眼的人们争相将王莽分尸。王莽的首级被悬于街市,百姓纷纷出来击打,以发泄心中的愤恨,有人甚至切下王莽的舌头,并将它分吃了。
  愤怒的人们已经忘记,仅仅在十几年前,他们是如何狂热的拥戴这位圣人的。他们将发生的一切都推给这位大胆的改革者,似乎他的死亡能够掩盖一切过错,似乎他的死亡就是一切灾难的终结。
  帝国的宿命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第一帝国的历程。
  汉初,政府将土地分给了在战乱中幸存的百姓,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将土地无偿的赠送给人民。几乎在一夜之间,劳动者就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国家只收取他们收成的三十分之一,其余的可以全部留给自己。
  这是一个改天换地的新时代,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社会财富极大积累,以至到武帝时期,汉帝国经历了它国力最为辉煌的时刻。
  然而,武帝时代的知识份子也关注到了一个新的现象,仅仅几十年的时间里,社会开始出现严重的贫富分化,地主大量占有土地,而贫民却无片瓦遮身。失去了土地的农民要不沦为雇农,向地主上交超过一半的收成,要不就开脆成为流民,变为社会暴徒。
  武帝采取了血腥镇压富人的方法,至使国家回到国困民穷的田地,却意外的缓解了社会矛盾,延长了帝国的生命。
  到了成帝时期,自由竞争的社会重新繁衍出地主豪强,他们与官僚结合在一起,加大了对土地的侵占社会两极分化严重,暴动不断发生。
  于是人们呼唤改革,王莽上台后,企图将全部土地收为国有,以国家力量强制平均财富,使王朝依次得罪了社会所有阶层。
  帝国的悖论
  第一帝国似乎陷入了某种悖论之中,放开土地,鼓励竞争,就会引发土地兼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将土地收为国有,推行社会平均财富,又会唯背人类竞争与追求得益最大化的天性。
  第一帝国在历史上第一次遇见这样的情况,所以他对两种方法都采取了尝试。显然,这些尝试均以失败而告终。
  第一帝国的最后一个王朝是汉室旁支刘秀建立的东汉王朝,刘秀本人凭借着豪强地主的支持取得了江山,当然不可能将支持者全部镇压掉。所以东汉王朝只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再次暴露出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重新爆发了社会大动乱。东汉于公元220年结束,此后,历史进入到长达四百年的割据战争中。
  直到隋统一中国,中华民族才得以重新建立统一的国家,历史学家们将隋唐王朝并称为中华帝国史上的第二帝国。
  那是另一个伟大的时代,可惜的是,不论其后多么伟大的王朝,都再没能逃脱第一帝国谱写的命运。
  
  
  
  
  
  
  秦建立了出色的帝国管理体系,但是,相对于山东六国,它的文化落后,生活方式过于单调拘谨,缺乏吸引力。因此,汉兴,似乎在文化上又继承了山东六国的精神。
  
  秦灭亡,它的软实力较弱,文化落后,也是一个原因,而汉,自汉武帝学术兴盛时,兴起复古风气,因此,汉继承了山东六国的文化。
  
  P49 又秦灭六国,以西土征服东方,终不免有敌体相克之感。西方文化既落后,民口亦较寡。其统一东方,乃适会一时之机运。汉之君臣,悉起东方。六国复立,至是皆败。以东方崛起之平民,入踞咸阳,得全国共仰之首邑。天时地利人和,……而汉高君臣,起于卑微,其朴实之本色,平民化之精神,实较秦皇李相之以贵族地位学士智识凌驾一世者,更足以暗合于时代之趋向。斯则汉祖之大度,萧相之恭谨,所由以创开国宏远之模也。然朝廷政制,则多沿袭秦旧,未惶兴革。
  
  两千年来,学者们一直对秦帝国的短命和猝然灭亡的真正原因争论不休。不施仁政似乎是显而易见的解释,但却又过于泛泛;秦始皇虽然统一了中国,但后来两千年的中国历史却更象是沿着汉帝国的轨道在蹒跚前行。
  
  
  全文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2 23:45 , Processed in 0.0821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