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4|回复: 3

[转帖]从黄宗羲作《深衣考》想到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6 21: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来源  天涯社区 煮酒论史                作者 有毒元素</P>
<P>近日见过黄宗羲写的一篇“深衣考”,颇有些感慨.“深衣考”中讲得都是衣服的制式。这位写出《明夷待访录》明末大儒,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其实把它放在满清剃发易服的大环境之下,就很容易体会到黄宗羲的良苦用心。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只把服装的样式通过文字流传下去,将来才有恢复的可能和希望。
    
    在明末顾、黄、王三大儒中,黄宗羲的生命时间最为长久,所以也面临了比顾炎武、王夫之更为严酷的晚年。华夏衣冠已失不复,明儒思潮中的众多思想精华被满清统治者的文字狱政策扼杀。较之明末遗民的四种选择,反抗、混世、避世和入世,其中黄宗羲在晚年,最终从抗清转向了入世了,这就有了其人生历程中向满清统治者妥协的一面,也就是现在为世人所病诟的地方。显然黄宗羲放弃了原本的华夷之辩的立场,但同时黄宗羲承担起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满清文字狱的残暴行径之下,抢救和存留正在流失的文化精华。或许为了这个目的,黄宗羲必须放弃其部分信念和立场,向满清统治者做出妥协,以换取一种相对安定的生存环境,以换取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流传下去的可能。
    
    假如没有黄宗羲的妥协,可能《明夷待访录》就不会留传下来,我们现在就不可能知道原来中国古人的思想曾经达到过这样的高度,假如没有黄宗羲的妥协可能就不会有《明儒学案》,我们就不会知道明代的儒林士子们在想些什么争论些什么。我们现在要知道的是,在明末不会只有一种《明夷待访录》,也不会只有一个“黄宗羲”。我们现在对明儒的认识,是透过满清文字狱封杀留传下来的,这只是明儒学潮中很小的一部分。黄宗羲是人类最早的启蒙家之一,他的时代早于西方的卢梭,他的文化价值和生存意义本应是卢梭所处的那样的社会里体现,但他在晚年却身处在满清文字狱这种密不透风的极权统治之下。假如卢梭处于黄宗羲晚年的环境之下又能怎么样呢?启蒙社会已经是不可能了,尽可能的存留文化才成了其最终的深远的文化目的,黄宗羲正是因为其对“天下”的高度责任感,所以不惜以牺牲个人品质,做出这种妥协选择。
    
    另外要指出的是,黄宗羲放弃了华夷之辩的立场,但他坚守了终身“不仕”,其临死时没用棺木,只在身下放了块青石板,表达了一种肉身“速朽”的意愿,这或许是对自己的憎恶,也许是其临终时对曾经被迫放弃的信念的追思。
</P>
发表于 2006-6-21 22: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P>老先生不惜牺牲名节来保留华夏衣冠和先哲们的思想。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啊!!</P>
发表于 2006-6-22 18: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color=#000000 size=2>作者:</FONT><a href="http://www12.tianya.cn/browse/listwriter.asp?vwriter=渺渺愁予&amp;idwriter=411523&amp;key=451842311"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2>渺渺愁予</FONT></A><FONT color=#000000>    <FONT size=4>指示旁人浑不识,为他还着汉衣冠——悲慨钱谦益</FONT></FONT></P><P>??杂虏横戈倒载斜,依然南斗是中华!
  金银旧识秦淮气,云汉新通博望槎。
  黑水游魂啼草地,白山战鬼哭胡笳。
  十年老眼重磨洗,坐看江豚蹴浪花。
  
  公元1659年,郑成功、张煌言率南明水师入长江围满清盘踞的南京,一路势如破竹,天下震动。时年已七十八岁的钱谦益欢欣雀跃,激动万分,仿杜甫“秋兴”写下了大型组诗“金陵秋兴”,这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名篇之一,被后人目为“诗史”。
  
  然而,钱谦益三百多年来一直被世人看作“贰臣”“o(︶︿︶)o 唉”,甚至连“中国文学史”这样的书籍都将他后期的诗文结合他投降清廷的丑行进行挖苦。钱谦益真的那么差吗?柳如是嫁给他真的是明珠暗投吗?
  
  其实,当时的许多明遗民并不是这样看钱谦益的。黄宗羲、归庄、屈大均、吕留良等都与钱谦益往来唱和。如果钱谦益真的那么不堪,他们会在明亡后结交他吗?
  
  真正开始咒骂钱谦益,是钱氏死后多年的乾隆朝。乾隆皇帝在谕旨中怒不可遏,不顾身份破口大骂钱谦益:“本一有才无行之人”“大节有亏,实不齿于人类”。于是钱谦益的著作遭到销毁,名字被列入《贰臣传》乙编。天下骂钱谦益之风蔚然而起。关于钱氏如何降清,如何剃发的丑态传闻应运而起。数百年来,钱谦益的o(︶︿︶)o 唉形象几与小丑无异。
  
  钱谦益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只从文学文化的角度来看,他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黄宗羲说他“四海宗盟五十年”。郑方坤说“本朝(清朝)诗人辈出,要无能出其范围。”一个从明朝遗落下来的钱谦益,就把清朝诗坛文坛风光占尽。
  
  如果从性情、为人方面来说,钱谦益其实挺可爱的。为了大张旗鼓地迎娶柳如是,他忍痛把自己珍如拱璧的宋刻《汉书》出售,不仅置办了婚礼,还修建了江南藏书最丰富的绛云楼,和柳如是在里面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他和柳如是还乐于成人之美,一起努力帮助冒辟疆与董小宛结合,留下了许多佳话。这样的钱谦益,绝非那些一本正经面目可憎的腐儒卫道士所能比。
  
  也许钱谦益性格中确实缺少刚烈的一面,所以在清军南下时他做出了率先迎降的丑剧,留下了千古骂名。但钱谦益仅任伪职半年,就以老病为借口回乡了。难道评价一个人,就仅仅以这半年为依据吗?
  
  钱谦益回乡后,其实一直在进行秘密的抗清活动。他大力资助和支持江阴志士黄毓祺、姚志卓抗清。事情败露后,清军冲进钱宅把钱谦益用铁链系走,押往南京。当时柳如是正卧病在床,惊起后冒死从行。钱谦益被关进监狱,柳如是“誓上书代死,否则从死”。后来经过多方营救,钱谦益终于获救。经过这次生死考验,柳如是不再被看作妾,而直接被他称为贤妻。
  
  有人说,清军南下时,柳如是要求钱谦益和她一起跳水自杀,钱谦益借口水冷不跳,柳如是干吗不离开他?这就是答案。
  
  钱谦益从鬼门关上逃回来后,反清复明的念头依然没有断绝。他的学生瞿式耜拥南明桂王辗转南疆。钱谦益千方百计和他们取得联系,带去密信,为之策划。瞿式耜《报中兴机会疏》中也有记载。后来桂林城破,瞿式耜慷慨赴死。钱谦益闻信后痛哭不已,不顾危险写下了长诗《哭稼轩(瞿式耜的号)留守相公一百十韵》,字字泪,句句血,是清诗中的“绝可传”者。
  
  最能反映钱谦益抗清意志的莫过于他多次往返浙江一带,游说清将马进宝反清了。在清廷天下已定的雍正时期,湖南文人曾静等跑到四川游说岳钟琪反清,事泄后这些勇敢地与虎谋皮的文人们最终一个都没有幸免。在钱谦益的时代,正是满汉矛盾最尖锐的时期,钱谦益竟然要游说清将谋反,而且前后去了几次,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不是没有犹豫,不是没有胆怯,但钱谦益还是去了。只是马进宝首鼠两端,不能倚重,面对钱谦益,他装聋作哑,虚与委蛇。长年的世事练达也使钱谦益老奸巨滑,他察言观色,循循善诱,虽然未能策反成功,但毕竟全身而退。
  
  郑成功入长江进攻南京,钱谦益积极为之策划接应。前期形势大好时,他写了振奋人心的“金陵秋兴”,大喊“长干女唱平辽曲,万户秋声息捣砧”。然而最后功败垂成,钱谦益又写下了悲凉伤心的“后秋兴”组诗,“荷锄父老双含泪,愁见横江虎旅班”。这期间柳如是捐尽了自己的钗珥珠玉,钱谦益甚至想随郑成功入海抗清,此时他白发皤然,年已八旬了!
  
  这一对老夫少妻,这一对患难夫妻,为何三百年来所得到的评价差别如此之大呢?钱谦益性格中诚实有很多懦弱、圆滑的成分,但他后来也确实为民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什么依然骂名不断,依然恶评如潮,依然有那么多人跟着乾隆皇帝咒骂他?为什么就不能想象他的悲哀,他的挣扎: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P>
 楼主| 发表于 2006-6-22 20: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钱谦益的评价倒也没什么不公的,毕竟他所代表的那个阶层——中国道统的脊梁“士”阶层的没落;柳如是毕竟是那个时代不参与社会的女人,世人的要求自然不会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2 23:46 , Processed in 0.1228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