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吻兽”,是中国古建筑装饰的一大特点,这些美丽的装饰,有的分布在屋顶的正脊上,有的分布在垂脊戗(音枪)脊上,有的分布在屋檐上,“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梁思成)。
<P>
<P>在古建行内部这些也被称为小跑或“走投无路”。它们已经“走”到了檐角的最前端,再向前一步就会掉下去,真的是走投无路了。
<P>
<P>
<P>
<P>
<P>
<P> 首先说正脊上的两个,称为“鸱(因吃)尾”或“鸱吻”, 据说,汉代的建章宫已经有这种装饰了。据《唐会要》所载:“汉柏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屋上,以压火祥”。</P>
<P>
<P><IMG src="http://www3.kcn.ne.jp/~miyosida/yamatono_dorei/2002_05/shibi_p0.JPG" border=0></P>
<P>东大寺(日本)</P>
<P><IMG src="http://www.chinaculture.org/img/2005-09/21/xinsrc_260902211111262443220.jpg" border=0></P>
<P>故宫太和殿</P>
<P>唐以前,“鸱尾”只有一个小尾巴;中唐以后,逐渐出现了一个张嘴的兽头,变成了“鸱吻”。</P>
<P>注意太和殿上“鸱吻”的伞形物,这是一个剑靶,剑靶是明清才出现在“鸱吻”上的,一种说法是,鸱吻是龙之子,一次和它的哥哥比赛,谁先吞下一条屋脊为胜,结果被它哥哥从背后一剑钉在了屋脊上(够卑鄙的);还有一种说法是怕它擅离职守逃回大海,因而把它死死地锁在屋脊上,使其不能腾飞。</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0 15:53:3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