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880|回复: 71

[形制研習] 祭服制度-士玄端分解图(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6 15: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只画好了玄端衣,可先提意见。
其余的下午陆续交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3 0:13:04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8-16 15: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布幅宽二尺二,玄端用6块长二尺二的布,即用正方形(端方),不过在近期的梨洲先生祭祀中依照古法剪裁、或者说在剪裁外形上模拟古法(在特定的地方故意裁出衣缝什么的....)不大现实;可借用现代裁法;更何况这次考订仓促,我认为祭服制度,尤其采用周制 还要继续考订。本次祭服还是不能算标准类型。
 楼主| 发表于 2006-8-16 15: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玄端的衽(燕尾):
深衣郑注:衽,在裳旁者也。郑注玉藻:衽属衣,垂而放之。
家礼中说:(衽)头向上,布边向外,左掩其右,交映垂之,如燕尾状。又稍裁其内旁大半之下,令渐如鱼腹而末为鸟喙,内向缀于裳之右旁
笑非的总结,衽本是上衣下裳制度下,接于衣的两侧用于掩裳的两幅布。而深衣流行后,由于深衣不必垂衽以掩裳际,而其位置又与邪襟相近,故而就以衽通之了。
发表于 2006-8-16 16: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哪有这种衣服,拿着古文乱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6 16:17:4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8-16 16: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文怎么是乱猜?那么十三经注疏都是乱猜了。
即使先秦文言晦涩,有不同理解也可。那么重要的是给出自己的见解或者图解注疏。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乱扣帽子可不好。
发表于 2006-8-16 17: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在和我的老师研究玄端。
古服从古至今的一个通用标准就是幅整裁,
有斜向裁成三角,也是下裳部分以后的发展,所著玉藻孔丘之书,秦坑儒的时候就大半断流,是汉庭后来悬赏收集得来,后人编撰,既不全,也繁乱。可以参考,但也不能做统一确定。

比如说衽的的解释,就繁乱不确定,现在你们这一判断,就更乱了。
根据古制衣服的整幅裁,根本不可能后接燕尾,老师跟我说她早年接触玄端的款式,是在一件古日本男式和服的造型中看到的,所谓“垂如燕尾”,是两块正幅裁剪的拖尾,那时代没有硬裁出来的这样的三角造型。
即使有三角,古代三角襟魏晋以后才有单独垂饰的,之前只有曲裾和绕膝裙有三角下摆造型,特征是与后面整幅相连,也没有把后面也破坏,硬弄出三角的。
所以,无论怎么考证,玄端也不会是这个造型。
这里整幅裁是指方裁,完全是大小矩形的组合,基本不扔掉任何一块边角的规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6 18:50:40编辑过]

发表于 2006-8-16 18: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唐兄老埋怨我不做出个系统来,可做系统也不像搞拼凑,可以不管对错,正说传说的拼在一起堆砌行文,看个热闹就行,要研究,要给出实据,要有很多资料。
我现在在收集资料,我很尊敬笑非兄的研学精神,可毕竟不是没有研究这些东西的人,不问专业就只凭古文来判断,而不知服装历史上整体上的要求,毕竟是会出差错的,这离天汉的“经典传统”地位,不但不能接近,反而越走越远啊。                     
天汉现在也推不出正宗的玄端,说法上要谨慎啊,到时候连天汉自己都出不来正式玄端的考证结果,可就尴尬了。
如果按你画上的来,那个袖子的形状也不正确,应该是方缘,还是你故意,只是在图上求个好看的效果?不够严谨啊。
而且给诸位个小道消息,别太惊讶……汉以前的玄端,很可能是对襟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6 18:32:40编辑过]

发表于 2006-8-16 19: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建议,这个玄端应该修改一下。
无论怎么考证,就目前我不完全的考证,基本上,下面是四片,前襟两片各是矩形整片,后背中缝是分开的,两块长方形的衣片,加腰带后,既有两片分来如燕尾的效果。这里值得琢磨的是古人所形容的燕尾的含义,其实并不是说它是三角的造形,而是说它分开的造型。

还有领子,如果你们要做明制玄端,大交领我就不管了,如果是汉之前的玄端,交领不是这样,先裁成对襟,而后加一条与衣缘等宽的门边缘,这样两襟互相交叠盖住约一掌宽,再加领子,和古代和服的角度基本相似,领口梢低,可露出里面多个层次。

关于之后玄端的整体考证,我会和我老师一起研究出一个古服系列,但是现在不可能完全展现,如果之后和管理员的某些“经典”大相径庭,那就没办法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6 19:27:16编辑过]

发表于 2006-8-16 19: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学问不是打嘴仗,应该有共同认可的确证尺度,这个尺度当然是可以讨论的。
有不同意见当然可以,谁都不能猜度,既然立论要有据,反驳同样必须有据。
如果学术讨论里掺入了情绪因素和个人好恶,那就不是做研究的态度了。
发表于 2006-8-16 1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讲究“传统”“经典”吗?
我说的也都是事实,我这个人好处就是,即使自己再情绪化,研究上不会因情绪而歪曲、捏造事实,
玄端如何样子,我的建议也忠实的提过了,接下来可不是我的情绪问题了。
汉唐兄,请上QQ,有些事还要问你同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6 19:25:27编辑过]

发表于 2006-8-16 19: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不是嘴说说而已,证据、考据资料?这种态度实不可取。
发表于 2006-8-16 20: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你们就推你们这个“传统经典”吧,呵呵,我没意见。
发表于 2006-8-16 21: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谁的观点,反对谁的观点,在这个版面上,直说就好了。
谁要是听了别人的意见就一跳三丈高,句句带讥讽的,我不管你是管理员还是版主,用不着别人出来说公道话,我百里也会见一次批评一次。以后再说“某些人”、“某专家”、“某商家”这样的言论,休怪我言语不客气。
发表于 2006-8-16 21: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领子,如果你们要做明制玄端,大交领我就不管了,如果是汉之前的玄端,交领不是这样,先裁成对襟,而后加一条与衣缘等宽的门边缘,这样两襟互相交叠盖住约一掌宽,再加领子,和古代和服的角度基本相似,领口梢低,可露出里面多个层次。


这一点我同意小佛的。交领完全交到腋下,是明代的特色。之前的深衣,掩襟掩得并不多。
发表于 2006-8-16 22: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怎么考证,就目前我不完全的考证,基本上,下面是四片,前襟两片各是矩形整片,后背中缝是分开的,两块长方形的衣片,加腰带后,既有两片分来如燕尾的效果。这里值得琢磨的是古人所形容的燕尾的含义,其实并不是说它是三角的造形,而是说它分开的造型----


我认为小佛说的这种,是于唐风图类似的后世玄端的裁法。除非郑经注释错了,否则按他的解释,只能是三角续衽了。三角当有弧度,不过不会是短绕膝的那样。
 楼主| 发表于 2006-8-17 11: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搬家没有上来,耽误了讨论。不管态度如何,终究是讨论的端倪;
先只说交领位置。请注意袂宽二尺二,就是说已经在腰部位置(所以大夫三尺三的侈袂就要多处一块来,因为低于腰际了),所以本图的交领必然是在腰际而非腋下;即使是在交领解缨于腋下的明代,忠靖端服的交领位置也是偏下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7 11:41:16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8-17 11: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衽的问题,等下我来拿出资料。可不是我胡说
请注意一点,汉服研究,重的是文史功底;
更重要的,请不要时时摆出一副专家的事态,重要的是拿出证据,资料也好,实物也罢,剥茧抽丝地分析;否则没有人认帐,反而显得可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6-8-17 11: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风,也许是我没有说明白。明代的腋下本来就是腰际,这一点我们的意思没有不同。我指的是,明代以前的交领,不论是矩领还是合领,外襟都不是掩到身体的正右侧的,而是在人身的右前方就垂下衽边,也就是说,小y的那一撇比较竖直,这样才能很自然地露出里面的中衣(不知亵衣是否领也要露出),否则就会挡住里面的衣领。明代的中衣领明显比前代都高,就是因为外衣领交得靠右,使得内衣不得不做高领子来突出重领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06-8-17 17: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没看仔细,惭愧,同意,我也发现的确是这样,而且明代之前的交领弧度角也较小,反映在小写y的开口比较小,这点与和服交领比较接近。(顺便问一下,以前青松白雪画过一个衿坐规矩,是谈交领弧度问题的,我没有存,你有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7 17:36:36编辑过]

发表于 2006-8-17 18: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蒹葭从风</I>在2006-8-17 11:35:43的o(︶︿︶)o 唉:
昨天搬家没有上来,耽误了讨论。不管态度如何,终究是讨论的端倪;


先只说交领位置。请注意袂宽二尺二,就是说已经在腰部位置(所以大夫三尺三的侈袂就要多处一块来,因为低于腰际了),所以本图的交领必然是在腰际而非腋下;即使是在交领解缨于腋下的明代,忠靖端服的交领位置也是偏下的。

我说的领口倾斜角度是指领口两条交线的锐角度,与腰部的定位无甚关系。明朝的交领也是在腰线处截,加上领缘,系带也跟着领子提高,看似比腰线高,实际还是在腰线上,这没什么大的异意。我要说的,是对襟裁角度的区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22 01:19 , Processed in 0.2704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